優秀作文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事物相結合,引導讀者思考和感悟。接下來是一些優秀作文的典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示和思考。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一
中午,我和媽媽一起去吃羊肉泡饃,在等的過程中我一直往廚房里瞧,聞著那廚房里久久不飄散的香味。
人家先給我了一碟甜蒜,然后又給我了一碗羊肉泡饃,那氣味香氣撲鼻,足以讓我垂涎欲滴,我碗給里面放了許多辣子,但是那辣子不辣,是咸的,放完后然后一覺,湯水變得鮮紅,看起來好吃極了。
我把羊肉泡饃晾了一會,然后才開始吃,我把這一邊的上面涼的吃完了,又把碗一轉,開始吃另一邊的涼的,就這樣,我一直吃著,漸漸地,我覺得飯不是那么燙了,就狼吞虎咽的吃起來,漸漸地,我也覺得胃更加暖和了,舒服極了,湯的.味道濃極了,咸極了,我真想一口氣把所有的湯都喝完,可是我吃不了這么多,我又把那些肉全部都吃了個精光,而起羊肉一點也不頑,反而爛極了,剩下一點饃了,我把碗一下子端起來,用筷子一撥,饃就全到嘴里了,我嚼了一兩下,就咽下去了,我覺得胃暖和極了,和肚子里有一個太陽似的,雖然外面有些冷過頭了,風呼呼的掛著,讓人不禁打了幾個寒戰,可是我一點一不冷,反而暖和極了,我這才知道,羊肉泡饃不禁好吃,還有暖胃的功能呢,我高興極了,真希望更多的人吃羊肉泡,這樣大家都可以嘗到這種美味小吃了,也讓更多的人認為羊肉泡饃很好吃。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二
食材:羊大骨500g,羊脊骨300g,羊后腿帶皮肉500g,黑木耳(泡發)適量,粉絲一把,香菜幾根,青蒜一根,大蔥段適量,八角一個,桂皮一塊,姜3片,陳皮兩片,鹽、白胡椒粉、辣椒醬、糖蒜適量,面粉200g,酵母0.8g。
1.過水焯:鍋中入冷水,將清洗干凈的羊骨和切塊羊肉倒入,加入姜絲,陳皮兩片,大火煮開后倒去血水,沖洗干凈。
2.鍋中換干凈清水,加入羊骨大火熬開,同時加入八角,桂皮,陳皮,蔥段,姜片,保持鍋內水沸騰狀態大約2小時。邊煮邊撇去浮沫,最后將八角,桂皮陳皮撈出。(建議這個過程用大湯鍋)
3.將變白濃稠的湯水倒入大容量砂鍋中,倒入焯好的羊肉,小火燉煮3小時即可。
4.將酵母在20克左右溫水中融化,加入30g面粉揉成面團,蓋好保鮮膜發酵1小時。將剩余面粉和水揉成較硬的死面團,蓋保鮮膜放置半小時。最后將兩種面團揉和均勻,至光滑有韌性。接著分割成均等大小,揉圓后用面杖搟成厚度1cm左右面餅。放入鍋中無油烙3-5分鐘。
5.看到兩面微黃,就可取出。
6.將饃掰成指尖大小或黃豆大小的.碎粒,至于碗底備用。
7.將粉絲,木耳過水燙熟。
8.放入碗中后,澆上煮好的羊湯,灑入鹽和胡椒粉。
9.將羊肉切片,放置粉絲上,灑上切碎青蒜香菜,按個人喜好澆入辣椒醬,或搭配糖蒜吃即可。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陜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饑,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陜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陜西名食的“總代表”。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三
羊肉泡饃是家鄉的特色小吃。如果你來到我們家鄉,應該嘗一嘗羊肉泡饃。
家鄉的羊肉泡饃湯醇肉鮮,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乳白的羊湯里浸著一片片褐色的羊肉和一條條暗紅色的羊血,碧綠的香菜散落在紅油油的羊油辣椒上,真是色澤艷麗無比,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羊肉泡饃不但色美,而且味好,熱乎乎的羊湯喝一口,香味就從喉嚨香到了心里。羊肉很韌,嚼勁十足;羊血很滑,爽滑可口。再加個熱乎乎、脹圓圓的餅子,真稱得上是“天下第一香”啊!
羊肉泡饃做法極其簡單:抓一把羊血,用純湯燜一會后,放入羊肉、香菜和蔥花,然后放入塊鹽、味精、花椒面調味,愛吃辣子的人,還可以加些羊油辣子。一碗香味回蕩人心的.羊肉泡饃就做成了。
羊肉泡饃不但色香味俱全,還是疏通經脈、調理腸胃的好東西呢!因為羊肉是很好的營養品,俗話說的好:吃羊腦補腦,吃羊眼補眼,吃羊肝補肝……冬天來碗羊肉泡饃,不但可以驅寒保暖,還可以養精蓄神,讓人容光煥發,渾身都是勁,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的!所以,我給它取了個別名——“健身的好幫手”!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四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我家鄉的特色小吃就是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與一般食饌不同,烹飪技術要求很嚴格。烙饃、煮肉、切肉、煮饃等工藝,環環必須技術精湛,一絲不茍。與肉合烹的“饦饦饃“酥脆干香,入湯不散。用餐之前,顧客須把“饦饦饃“掰成碎塊。掰饃講究越小越好,這是為了便于五味入饃。一些牛羊肉泡饃館有的已使用碎饃機。把饃掰碎后,再由烹飪師烹制。煮饃講究以饃定湯,調料恰當,武火急煮,適時裝碗,以達到原湯入饃,饃香撲鼻的'要求。
吃也是有講究的,掰饃有掰,撕,掐,揉,搓等12種手法,大小如蜂頭(其實隔夜饃饃比新鮮的更好),掰好后要告訴伙計你的口味要求,口重---口味偏重,口輕,干拌--湯較少,口湯--吃完饃碗底剩的湯剛好一口,水圍城——湯較多。泡饃端上吃的時候,講究蠶食,忌使勁攪和,為的是從頭到尾,口味始終如一。
早在唐朝,阿拉伯人走上絲路來到長安經商,旅行者燒著羊肉湯,將懷中的小面餅“饦饦饃“掰著吃;由于饃太干硬,年長的人就將饃倒入湯中一起煮,當時稱為“羊羹“,這就是泡饃的前身,堪稱為陜西一絕,有“天下第一碗“的美名。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說:“我以羊肉泡饃為天!”家鄉的羊肉泡饃有著家鄉那獨特的味道。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五
我想你們都吃過羊肉泡饃吧,而我們隴縣羊肉泡饃非常有名,有很多不同地區的人都愛吃隴縣羊肉泡饃,所以大家來看一看隴縣羊肉泡饃讓人無法自拔的誘惑吧!
羊肉泡饃味道十足,再加上蒜簡直是想像很多的羊在吃草,一股濃郁的味道覆蓋了你的鼻子,讓你贊嘆不己,羊肉泡饃是人間最好吃的飯,羊肉泡饃里的.羊肉脆脆的咬起來特別的舒服,羊肉泡饃放辣子多一點兒,會更讓人喜歡。
做羊肉第一步:先把饃烙好,第二步:把羊肉切成薄片就這樣積少成多,會有很多誘人的羊肉出現在你眼前,讓人看得只眼饞;第三步,把調料和油下鍋做成羊湯;第四步,將粉條和香菜放入羊;第五步,把烙好的饃切成長條之后,再把切好的饃和羊肉下鍋里,之后就完成了,這就是做羊肉泡饃的過程。
說起羊肉泡饃,有很多人認為羊肉泡饃只是喝湯,肉和饃太少了,我會給他們說這:“不”你錯了,羊肉泡饃的真正味道你其實還沒有嘗出來,只要你嘗出味道來,我不信你還感覺有點少。你感覺少的原因是你吃的時候是狼吞虎咽,嘗不出一點奇妙之處,吃羊肉的時候要細嚼慢咽,才能嘗出奇妙之處。
通過介紹這樣的食物,我要告你們只有細嚼慢咽才能嘗出其中的奇妙之處,才能知道羊肉到底有多好吃,并且那味道蒙蔽你的雙眼。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六
西安也被譽為“美食之都”,有各種各樣的陜西風味小吃,還有豐富多彩的吃法:如蒸、煮、炒、炸、煎、烤……,而最有名氣的要數“羊肉泡饃”了。
泡饃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要想吃到最正宗的泡饃,就要去位于鐘樓西大街附近的“同盛祥”這個百年老店了!
我們走進同盛祥百年老店,一進門,就能聞到撲鼻的香味,就能看到很多顧客,還能聽到吃泡饃時發出的'“禿嚕、禿嚕”的聲音,即刻就感受到百年老店的不同之處,古香古色的長板凳、正方形的木頭桌。于是,我們迫不及待的點了兩份羊肉泡饃:一份糖蒜、一份香菜、大大的黑瓷大碗裝著兩個干饃,之后就要自己動手掰饃了,掰饃可是個細心活,要掰得像小手指蓋那么大才最好吃,經過半個小時的努力,終于把兩個硬硬的饃掰完了,然后廚師會給你加上高湯、粉絲、羊肉(或牛肉),非常的好吃,細碎的饃勁道、粉絲細滑、肉酥爛,再喝口湯,非常爽口。吃完后,還有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吃在肚子里,好像壓縮餅干一樣,非常的禁餓,一頓頂三餐,這樣還會節約很多時間的哦!
到西安,不吃羊肉泡饃就是一大遺憾,所以到西安一定要吃一頓羊肉泡饃。
文檔為doc格式。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七
兩年前,我們一家去了陜西玩了一次,到那里的目的是游秦俑、爬華山、看雁塔、還有品嘗一下最著名的“羊肉泡饃”,“泡饃”是泡在羊肉湯里的面餅塊,那可是色香味美啊!
在西安的第一天,我們游覽了全城,西安四周都是古時留下的城墻、城門,仿佛令人回到了當時在這建都的唐代。我們午間時光時來到了鐘樓和鼓樓,這兩棟大樓宏偉壯觀,古色古香,就在鼓樓旁邊有一個招牌是“羊肉泡饃”的大餐館,我的肚子早已“呱呱”作響了,看著那誘人的招牌,我已經垂涎三尺,爸爸媽媽也餓壞了,我們迫不及待的“破門而入”。我們點了三碗羊肉泡饃,我開始還以為端上來就可以吃,結果出乎意料,正宗的吃法需要自己親自動手,真麻煩啊!端上來的是一盤大饃,然后我們開始瓣膜,掰成黃豆大小,然后拿給服務員泡湯。幾分鐘后,羊肉泡饃就上桌了,香氣撲鼻,幾片羊肉浮在湯上,熱氣騰騰,讓人一看就想喝一口鮮美的湯,吃一片鮮嫩的肉,我忍不住喝了一口湯,雖然顏色很淡,但是味道卻是鮮美無比。泡饃隨著勺子的'攪動,上下翻滾。泡饃泡的有些羊肉的味道,羊肉湯有了些饃的味道,于是我大塊朵頤,一掃而光,一滴不剩,今天真是大飽了眼福和口福!
今天我終于品嘗到了色香味美的羊肉泡饃,但望有朝一日我帶來更多的朋友來品嘗這人間美味。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八
我的家鄉在陜西西安,這里有很多土特產,比如:石榴、蘋果、獼猴桃等水果,還有葫蘆頭、涼皮、肉夾饃等小吃,我最喜歡的小吃是羊肉泡饃。
泡饃的制作過程比較復雜。首先是做湯。湯的味道決定泡饃的味道。老字號泡饃的湯是百年老湯,用牛羊骨頭,加上各種調料、配料一起熬制。其次,是烙饃。饃烙成外焦內酥的七成熟。要想吃到正宗地道的羊肉泡饃,必須要親手掰饃。要把饃掰成黃豆大小,每個都要帶焦皮,只有這樣,煮饃的師傅才知道遇上了行家,才會精心烹制,你才會吃出泡饃的香味。煮饃的時候,廚師把掰好的饃倒入煮好的高湯里,加入粉絲、切好的牛羊肉片、黃花木耳,再撒入適當的調味品,一碗香噴噴的'泡饃就出鍋了。
泡饃有四種吃法:單走、干拔、一口湯和水圍城。單走:饃是饃,湯是湯,類似于水盆羊肉。干拔:吃完后碗里沒有湯。一口湯:吃完后,碗里剛好剩下一口湯。水圍城:饃在中間,四周是湯,這是一般人最愛的口味。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上面的吃法。吃的時候,放入加了香油的辣椒醬,還可以配上糖蒜提味。
西安比較有名的泡饃館有違于鐘樓的同盛祥,位于東大街的老孫家,但我最喜歡吃的還是位于西羊市的老米家,我還為他們想了一句廣告詞:“接吻薄膜哪里香,兒童遙指老米家。”
我愛吃羊肉泡饃,更愛我的家鄉陜西!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九
暑假里,我和母親一起去了遙遠的陜西西安市,印象最深的是品嘗了當地正宗的特色美味-羊肉泡饃,那個味道至今難忘,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這道美味的羊肉泡饃吧!
那天,我和母親走在西安的一條繁華街道上,遠遠的看見一家餐廳的招牌非常醒目,門口的客人陸驛不絕,餐廳的名字就叫“陜西的美味-羊肉泡饃”,因為久仰了這道菜的大名,我拉著媽媽進入餐廳。服務員熱情的將我們安排就座,隨即先給我們上了兩份饃餅,吩咐我們將饃餅撕碎成一個個小小的丁丁狀,接著就看見后廚的廚師阿姨在一個大鍋里舀了一大勺乳白色的羊湯連著粉嫩的羊肉倒在旁邊砂鍋里,接著抓了一把細細的'粉絲,將我們撕好的饃餅倒入砂鍋,再將香油和調料倒入,最后將所有食材在砂鍋里翻炒一遍,隨著滾開的羊湯,撒下蔥花,蒜泥等,一碗美味的羊肉泡饃就閃亮登場了!仔細端詳著我面前的這碗羊肉泡饃,被攪拌過得饃片浮在乳白色的羊湯上,活象一朵朵盛開的白玫瑰,我啊,先將粉絲沿著碗口來回的攪拌,這是為了讓粉絲吃到嘴里不會太燙,垂涎欲滴的我先將下面的粉絲吃完,再來喝這油而不膩的乳白色羊湯,就著羊湯,吃著羊肉、嚼著膜片,越吃越香,回味無窮!
這香味十足的味道,充分地展現了西安美食的精髓,我愛吃羊肉泡饃,我愛西安這座城市!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十
羊肉泡饃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愛,許多國際友人也爭先品嘗,一飽口福。小編收集了西安美食羊肉泡饃。
作文。
歡迎閱讀。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極為豐富的,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饃就成了你必須品嘗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饃無論做法還是吃法都很講究的。制作時先將優質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種佐料大火煮爛。這時,店家會給你一個大碗和兩個饃。
吃羊肉泡饃最主要的就是掰饃,越細越好,泡起來才更入味。接著將滾燙的羊肉湯倒入碗中,同時配以蔥末、香菜、粉絲、鹽、味精和地道的山西油潑辣子,一碗羊肉泡饃就完成了。
看著這碗羊肉泡饃,就像一件完美的藝術品。紅紅的辣子油漂浮在湯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綠的香菜和蔥末、晶瑩剔透的粉絲、雪白的饃,真令人賞心悅目。
羊肉泡饃的香味也十分誘人。那濃郁的香味早就已經隨著熱氣四處彌漫,它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這時我也顧不上什么紳士風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真是鮮、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蔥末的清香,泡饃的柔軟筋道,油潑辣子的香辣,這就是羊肉泡饃的特色。一股腦吃完,全身發熱,頭上也冒汗了,總之就一個字:“爽!”
羊肉泡饃不僅色香味形俱全,歷史也很悠久,羊肉泡饃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叫做羊羹。
羊肉泡饃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愛,許多國際友人也爭先品嘗,一飽口福。羊肉泡饃已經成為陜西小吃的“代表”。
在我家附近,有一家“杜師傅”羊肉泡饃,它在我們這里非常受歡迎。我們一家每逢雙休日都要來這里吃上一碗,從來沒有吃膩過。
羊肉泡饃是著名的西安小吃。它歷史悠久,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落魄時,流落到長安,正值寒冬,饑寒交迫,他的囊中只剩下一個干餅,餅冷口干,難以下咽,街邊一家賣羊肉湯的老板覺得趙匡胤很可憐,就給了他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趙匡胤將餅掰碎泡進羊肉湯里,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完頓覺神清氣爽,一掃頹廢的心情,踏上征程。
登基后,趙匡胤嘗遍世間美味,心中獨獨放不下記憶中的羊肉湯泡餅,于是傳令廚房仿制,近百名廚師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今天的羊肉泡饃。據說趙匡胤吃后龍顏大悅,把羊肉泡饃定為每天必有的菜品,廚師長也被封了萬戶侯。這估計是世界上首位因為推動飲食文化發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沒法考證,要不中國又多了一個世界最早。
羊肉泡饃不僅帶有傳奇的色彩,而且它的做法也非常講究,選肉要選上好的羊肉,洗干凈后放入大鍋中,先用清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后再加上姜、花椒等調料,然后小火燉兩三個小時,直到肉爛湯香。這時把煮爛的羊肉打撈出來,用紗布包住,再壓上重物,這樣做的目的是肥瘦搭配,便于切片。光有羊肉和湯還不行,還要有主食——泡饃,這種饃的做法與一般大餅不同,聽杜師傅介紹,這種饃是將九份死面一份發面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如果全是死面口感就不好,不利于消化,全是發面就泡不成了。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已經很饞了?看!大師傅已經把一碗香噴噴的羊肉泡饃端上來了。只見蒜苗香菜綠、蘿卜粉條白,肉嫩糖蒜香,吃一口真是回味無窮。尤其是冬天吃上一碗,你的精力就會變得很充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干什么都不會累。喝醉酒的人吃一碗,馬上就會清醒過來,還能再喝二兩。
羊肉泡饃真是名不虛傳啊!我推薦大家都來吃一碗,一定會讓你大飽口福的。
西安也被譽為“美食之都”,有各種各樣的陜西風味小吃,還有豐富多彩的吃法:如蒸、煮、炒、炸、煎、烤……,而最有名氣的要數“羊肉泡饃”了。
泡饃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要想吃到最正宗的泡饃,就要去位于鐘樓西大街附近的“同盛祥”這個百年老店了!
我們走進同盛祥百年老店,一進門,就能聞到撲鼻的香味,就能看到很多顧客,還能聽到吃泡饃時發出的“禿嚕、禿嚕”的聲音,即刻就感受到百年老店的不同之處,古香古色的長板凳、正方形的木頭桌。于是,我們迫不及待的點了兩份羊肉泡饃:一份糖蒜、一份香菜、大大的黑瓷大碗裝著兩個干饃,之后就要自己動手掰饃了,掰饃可是個細心活,要掰得像小手指蓋那么大才最好吃,經過半個小時的努力,終于把兩個硬硬的饃掰完了,然后廚師會給你加上高湯、粉絲、羊肉(或牛肉),非常的好吃,細碎的饃勁道、粉絲細滑、肉酥爛,再喝口湯,非常爽口。吃完后,還有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吃在肚子里,好像壓縮餅干一樣,非常的禁餓,一頓頂三餐,這樣還會節約很多時間的哦!
到西安,不吃羊肉泡饃就是一大遺憾,所以到西安一定要吃一頓羊肉泡饃。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十一
臘羊肉是古城伊斯蘭教群眾制作的傳統名貴食品。它以帶骨鮮羊肉為原料,撒上精鹽、芒硝放入水中,腌至里外變紅,撈出后再用老鹵湯煮熟而成。吃時肉質松酥,色澤鮮美,氣味香醇,頗受中外食客喜愛。關中六怪:房子半邊蓋,手帕頭上戴,面條象皮帶,鍋盔賽鍋蓋,油潑辣子是好菜,有凳不坐蹲起來。
(注:鍋盔是一種硬發的面餅,開如鍋蓋,直徑2尺許,吃時切開。相傳,每年農歷正月二十是女媧生日。古時關中人都用烙餅祭祀。一張扔在房上“補天”,一張放在地上“補地”。所以關中人把補天地之餅越烙越大。)。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十二
走在熟悉的小路上,我抬頭望了望那更準備打道回府的太陽,就在這時,一股讓人垂涎欲滴、香噴噴的氣息飄進了我的'鼻腔。“啊,是羊肉泡饃的氣味!”我飛奔進那家熟悉的小店,還沒坐下,就喊“老板,來一碗羊肉泡饃,湯寬,辣子少!”不一會兒,老板娘就端了一個碗,里面放了倆饃,在西安吃羊肉泡饃,得學會自個兒動手掰饃,講究掰出的饃要像蜜蜂的腦袋大小,太大了五味不入,還容易噎著;太小了易煮糊,吃得也不痛快,而且還要大小均勻。我快速掰完了饃,在等泡饃的時候,桌上一小碟糖蒜,剝開薄的蒜皮,露出蒜兒白白胖胖的臉蛋兒,我一口一個,又酸又甜,好吃極了。“羊肉泡饃來了!”隨著香氣,一碗羊肉泡饃呈現在我的眼前。
我大口大口吞食著,享受這難得的美味。
隔壁的老人邊吃邊聊“這小炒像疙瘩湯,但又沒有湯”,“我覺得這羊肉泡饃就比你那羊肉小炒好吃”我想了想:嗯,沒錯羊肉泡饃好吃。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十三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極為豐富的,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饃就成了你必須品嘗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饃無論做法還是吃法都是很講究的。制作時先將優質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種佐料大火煮爛。這時,店家會給你一個大碗和兩個饃。
吃羊肉泡饃最主要的就是掰饃,越細越好,泡起來才更入味,通常黃豆打小就可以了。接著將滾燙的羊肉湯倒入碗中,同時配以蔥末、香菜、粉絲、鹽、味精和地道的陜西油潑辣子,一碗羊肉泡饃就完成了。
看著這碗羊肉泡饃,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藝術品。紅紅的辣子油漂浮在湯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綠的香菜和蔥末、晶瑩剔透的粉絲、雪白的饃,真令人賞心悅目。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羊肉湯變成了大海,粉條就像層層波浪,饃塊的肉片就像星羅棋布的小島,而翠綠的蔥末就像點綴在小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木。
羊肉泡饃的香味也十分誘人,那濃郁的香味早就已經隨著熱氣四處彌漫,它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這時我也顧不上什么紳士風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真是鮮、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蔥末的清香,泡饃的柔軟筋道,油潑辣子的香辣,這就是羊肉泡饃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湯,真是鮮美至極!如果再配以幾顆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湯鮮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膩,泡饃細膩柔軟充滿湯的鮮美和饃原有的香味,粉條爽滑可口,這就是我對羊肉泡饃的評價。一股腦吃完這些,全身發熱,頭上也冒汗了,總之就一個字:“爽!”
羊肉泡饃不僅色香味形俱全,歷史也很悠久,也許是因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饃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叫做羊羹。關于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生活貧困,流落長安街頭。一天,他身上只剩下兩塊干饃,十分干硬無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鋪店主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碗滾燙的羊肉湯。趙匡胤將干饃掰碎吃了起來,吃得渾身發熱,饑寒全消,后來他當上了皇帝,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饃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愛,許多國際友人也爭先品嘗,一飽口福。羊肉泡饃已經成為陜西小吃的“代表”。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十四
西安之旅,我們領略了秦兵馬俑的雄渾氣勢,享受了華清池的旖旎風光,傾聽了鐘鼓樓的歷史聲音。
“到西安沒吃羊肉泡饃,不叫來過西安。”去西安前,朋友這樣告訴我,品嘗羊肉泡饃被認為是西安之旅中的必修課。朋友還說,西安羊肉泡饃中最富盛名的當數老孫家,被譽為“天下第一碗”。于是,在西安旅游期間,我騎上自行車環游城墻后,一路打聽找到了老孫家羊肉泡饃館。
走進老孫家店門,迎面就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劉華清那蒼勁有力的五個大字——“天下第一碗”,撲鼻而來的是陣陣羊肉湯的濃稠香味。不愧是名店,連裝修都別具風格。從樓梯到走廊的墻上貼著一組組黑白照片,照片大多拍的是很多年前還是沿街小店的老孫家。不過從照片上看,那時的老孫家已然生意興隆,店里人頭攢動,座無虛席,連店外也擠滿了人。羊肉湯的霧氣縈繞在小店里,飄散在小店外。雖然從照片里聞不出羊肉湯的濃香,但從食客流露的神情中,早已能夠體會出來。
服務員向我走來,不料端上來的是空碗和饃饃。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羊肉湯呢?服務員說泡饃是要自己撕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牙口、習慣來決定撕饃饃的大小、形狀。她了解到我第一次吃羊肉泡饃時,便耐心地指點:“形狀、大小自然隨意撕,一般情況下撕得越小,口感越佳。”她還說,有人為了口感佳居然撕了一個多小時。于是,為了舌尖上的最佳,我也一點一點地撕,撕得手都有點酸脹痛了,卻無怨無悔。
等我撕了大半,服務員微笑著把羊肉湯往我碗里一裝,頓時香氣撲鼻,我一瞧,羊肉、蔥、姜、花椒融為一體,漂散開來,讓人垂涎三尺。我不想破壞羊肉泡饃的醇香原味,未加辣椒,只是略加些蒜、香菜。泡饃入口即化,柔而軟。湯鮮味濃,饃筋爽滑,融羊肉的鮮美與小麥的清香于一身。一片羊肉在舌,肥瘦搭配,油而不膩,鮮而不腥。一勺熱湯下胃,暖心,沁脾。難怪落魄時的趙匡胤吃過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泡饃后,頓覺神清氣爽,豪氣沖天。登基以后,嘗遍世間美味,心中獨獨放不下記憶中的羊肉湯泡饃。
大文豪蘇東坡贊過羊肉泡饃:“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羊肉泡饃碗大若盆,料重味醇。不管我們把饃撕得多碎,不管我們時間花得多久,不管我們吃得多慢,服務員總是微笑服務,絕對不會因為影響后面的生意而不耐煩,好像巴不得我們一次過足羊肉泡饃癮似的。
哦,西安,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久的第一古都,你不僅僅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就連風味小吃文化也讓人嘖嘖稱贊。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十五
羊肉泡饃是陜西名吃,是西安的`著名小吃。
羊肉泡饃味兒好,顏色也好。有:紅色、黃色、綠色等多種顏色,五顏六色,看起來很漂亮。
羊肉泡饃里的材料有:羊肉、粉絲、粉條、羊血。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
羊肉泡饃的做法有點復雜,先把羊肉洗凈,放入水中泡兩、三分鐘,在羊血上撒上鹽,羊血就會成一塊一塊,再用刀子把一小塊一小塊切下來,就成了羊血。隨后,把粉絲、粉條放入水中,泡十分鐘,粉絲、粉條就做好了。
到最后,把這幾樣配料拼到一起,這一碗西安風味小吃——羊肉泡饃。最后,將蔥、姜、花椒、蒜、饃塊、八角、茴香、桂皮、料酒、鹽、味精等調料,單勺制作而成。
羊肉泡饃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古稱“羊羹”。
有一天,我吃了西安特色:羊肉泡饃,我在吸粉絲,由于吸得過猛,羊湯四濺,濺了我一臉。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十六
羊肉泡饃,也稱羊肉泡,古稱“羊羹”,是一種陜西名吃,每個漂泊在外的西安人對這個味道都念念不忘。而我雖然是河南人,也對此美食贊不絕口。
羊肉泡饃的制作過程非常講究。首先,你要準備的原料有:洗凈的羊肉、烤好的饃、泡發好的粉絲、雞精、食用油等。
如果你想做,那么第一步,先要把洗凈的羊肉腌制20小時,再煮8到12小時,盛出羊肉湯,羊肉切成薄薄的小片待用;第二步,把烤好的饃掰成兩半,再撕成碎塊,放到鍋里,加入羊肉湯,放入粉絲、蒜、木耳,煮到沸騰;第三步,臨出鍋前再放點蔥花點綴,這樣的一碗羊肉泡饃就做成了。
端上桌子,你左手拿勺子,右手握筷子,把紅紅的辣椒醬鋪在碗里面。此時千萬不要攪動,一定要從一邊“蠶食”。因為這樣才能保持湯味的鮮美,而這樣舀湯也不容易把羊肉泡饃變成羊肉面糊糊,保持了色香味俱美的羊肉泡饃,光是望著就感覺它一定是世界之美食了呢。
羊肉泡饃的來歷也很有趣呢。相傳在五代末期,趙匡胤未成皇帝時,身無分文,窮困潦倒。身上剩下兩塊干饃,硬得無法下口。有一位好心的羊肉湯店的老板給了他一碗羊肉湯,他把饃饃撕碎后合著湯吃了下去。結果他喝后全身發熱,寒氣全無。之后,他坐上了王位,成了宋代開國皇帝,還念念不忘羊肉泡饃。于是,皇帝吃羊肉泡饃的消息傳遍了整個長安。這一美食就成了長安的名食了。
羊肉泡饃是冬天的一大美食,這么好吃的泡饃,你是不是也想吃上一碗了呢?那快來嘗嘗吧。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十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作為一名“資深吃貨”,我更以吃遍天下美食為已任。令我最難忘的美食,還是今年暑假在西安回民街吃的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味兒好,看相也好。雪白的米線和米黃色的饃浸泡在米色的羊肉湯里,一塊塊褐色的羊肉、翠綠的香菜散落其中。而我喜好吃辣,便澆勺辣油。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泡饃令我垂涎三尺!
羊肉泡饃的做法很簡單,幾個師傅煮一鍋羊肉湯,來了客人,隨手抓一把泡好的米線放入竹制的.漏勺里,在一鍋熱湯里來回地晃動,燙上一兩分鐘。待米線燙熟了,一個師傅就拿一塊饃掰開,先放米線,再放掰好的饃,然后從羊肉湯里撈幾塊羊肉,最后撒上切好的豆腐干、香菜、蔥末等調料,拿著大勺盛一勺湯放入碗中。喜歡吃辣的客人還可以放上一勺紅紅的秘制辣椒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泡饃就做成了。
吃羊肉泡饃時也很有講究,要先吃米線和配菜,最后再吃泡好的饃。這時,饃吃飽了湯汁,就會很美味。吃羊肉泡饃時,我喜歡先吃羊肉和配菜,然后吃米線,最后吃吸飽了湯汁的饃。吃米線的時候,我喜歡一根一根地吃,先找到“頭”,再猛一吸進嘴里,真是順滑爽口呀!吃完米線,我吃饃一般先把饃含入嘴中,用舌頭把饃壓住,讓湯汁漫漫流淌到嗓子中,真是鮮美可口、回味無窮!此刻我的口水已經出來了。
有人覺得美味是北京烤鴨,有人覺得美味是內蒙古小肥羊,還有人覺得美味是云南過橋米線……而我始終覺得美味是西安特色小吃——羊肉泡饃。
陜西羊肉泡饃(熱門18篇)篇十八
羊肉泡饃(包括牛肉泡饃,下同)是西安的清真美食。乍一看來,羊肉泡饃的制作好像并不復雜——由食客把硬面燒餅(西安人叫作饦饦饃)自行掰成小塊放進大碗中(早年,西安各類泡饃的碗都非常大,常常會令初次使用的外地朋友驚詫不已,如今的泡饃碗已經秀氣多了,卻又讓像我這樣具懷舊情結的食客頗感遺憾),交給廚師加上大片清燉的熟羊肉或熟牛肉以及熟粉絲用肉湯去煮,最后配以糖蒜和辣椒醬上桌。但實際上,羊肉湯的熬制、羊肉或牛肉的加工、饦饦饃的軟硬、煮饃時的火候,甚至饃塊掰的大小,都須十分講究;尤其是,一碗高水平羊肉泡饃的制成,需要廚師和食客的緊密配合,在所有中外美食的制作中,它分明是獨辟蹊徑,獨具風格,無論中餐西餐、日餐韓餐,怕是找不到第二種如此這般的制作程序。
沒有內行顧客把饦饦饃塊掰的大小合適,爐頭縱然絕技在身,也無法制作出一碗水平一流的羊肉泡饃;但就算有了一碗水平一流的羊肉泡饃。但如果不幸遇到了一個不會吃羊肉泡饃的食客,那結果也相當悲慘。土生土長、且對羊肉泡饃一往情深的老西安人都知道,一碗加工好的羊肉泡饃擺上餐桌以后,最不能干的一件事就是拿著筷子在碗里亂攪和,正確的吃法是從碗邊兒開始,一點兒一點兒地蠶食。這樣吃的好處是,能夠始終保持羊肉泡的純正味道和恰當溫度,給人完整的美好享受。另外,在視覺上也不至于太有礙觀瞻。
我一直認為,吃羊肉泡饃,還有聽秦腔戲,都是農耕文明時代西安人相當典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態。戲劇藝術產生于農耕文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忙,秋收冬藏,春分、立夏、谷雨、冬至……人們是按農時來安排自己的生產和生活的,這其中,生產方式又必定主導著生活、乃至娛樂方式的走向。農閑時無事,大段時間需要填補,慢節奏的戲劇便應運而生了。而同樣屬慢節奏的羊肉泡饃的掰饃過程,又何嘗不是只有在農耕文明時代才能形成呢!
從農耕文明進入到工業文明乃至后工業文明,是人類社會無法逆轉的一種走勢,但是比起農耕文明社會常見的悠哉游哉的生活形態,工業文明、后工業文明社會時有出現的某些殘酷,卻難免會讓人不寒而栗。比如我想,在像富士達那種逼得員工連續跳樓的血汗工廠里,工人們大概絕無氣定神閑地掰完手里的幾個飥飥饃以后,邊喝茶,邊聊天,靜候服務員把一碗、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羊肉泡饃送上桌來的可能吧!
羊肉泡饃原本是一種平民飯食、民間小吃,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緣于某種需要,有些小吃卻也有機會登堂入室,成為宴席。小吃成宴,這就像村姑變身貴婦、貧女成為富婆,應該算是好事。現如今,在“老孫家”、“同盛祥”、“天錫樓”這樣的清真名店里,都有豪華的泡饃宴供應,先是一道又一道精美涼盤、熱菜次第上桌,最后則有一小碗(實際只有一大口)羊肉泡饃奉上,以便使泡饃宴名副其實。對提升羊肉泡饃的品位和附加值,泡饃宴的出現當然必須肯定。
但我,情有獨鐘的卻是幾家名店一樓普座和許多小店經營的大碗羊肉泡饃。我覺得,吃這樣的羊肉泡饃,并且是什么涼盤、熱菜都不要,心無旁騖地把一大碗羊肉泡饃掃蕩一空,才算正宗、才能過癮。一次,有人請我在“老孫家”樓上包間吃泡饃宴,恰與當時的馬明陽總經理相遇。他問我:“質量咋樣?”我說“不錯不錯”,但緊接著就強調道:“不過我最關心的是咱一樓普座泡饃的質量,那兒才是我常去享受的地方。”馬總經理回答:“樓上樓下的質量都要創一流!”這話我愛聽。因為,羊肉泡饃本來就是一種大眾飯食,在開發泡饃宴、提升品位和附加值的同時,永遠不忘大眾,優質服務大眾,這才是寄托著西安人的鄉情,并且已經成為西安重要文化符號的羊肉泡饃的立身之本,也才是“老孫家”、“同盛祥”、“天錫樓”這樣的清真名店的健康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