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一
好像只一個轉身,就立冬了。南方的冬天不太冷,冷得溫婉、潮潤,像溫柔的女子,安靜端莊。冬天像一幅水墨畫,一筆一劃勾勒的都是詩情畫意。
天空蒼茫,田野遼遠,山寒水瘦,北風鉚足了勁地游走,像調皮的孩童“呼”地從山村的這頭奔到那邊,歡蹦亂跳的。野草枯萎,深沉內斂。在春天夏日,它們是那樣的青春勃發,到了秋冬,姿態低下來,謙遜安靜地說著悄悄話,把新的希望埋在泥土里。溪水清濯,收住了叮咚的腳步,化身為鏡,觀照自我。水面上白汽繚繞,那是冬之晨霧正在婀娜舞蹈。在蒼灰的田野上,一棵古老的烏桕樹長滿紅葉,像是撐著一把紅傘,充滿喜慶。又像擎著燃燒的火把,燒紅了半邊天,燒得人心里也暖烘烘的。蘆葦花白茫茫,隨風曼妙舞蹈,這是南方的雪,青葙舉著紫色的羅傘盛裝出行。荒寂的農田上,干枯的稻秸歪倒在泥土上,晚稻歸倉,土地醞釀著春耕的希望。一棵棵鮮嫩的艾草不畏嚴寒,探頭探腦地從荒田的泥土里鉆出來,人們紛紛挎著籃子到田里采艾草,來年做艾草春餅。
鄉村人們喜曬冬。陽光像母親溫柔的手,輕輕地撫過大地兒子的臉頰,一切也變得溫暖可親。人們靠在墻根邊沐著冬陽,抽著煙,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閑話,農事家常,在人們的嘴里東拉西扯,像怎么也扯不斷的線。小貓小狗慵懶地趴在地上,瞇著眼睛曬太陽。老黃牛悠閑地待在牛棚里,像個思想者,思考著有關犁與杷的哲學,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笛聲,遺落在墻角。山村上空,炊煙裊裊,飄散著米飯、蔥花炒蛋、青椒炒肉片的香味。炊煙,是離家的游子最魂牽夢縈的鄉愁。
山村的夜晚,像個寂靜的黑洞,窗外月色晦暗,朔風漸緊,人們享受歲晚難得的余閑,于是燙一壺酒,煨一鍋湯,圍爐熱熱鬧鬧地說半席話。
冬天,山村水廓,像是一幅水墨畫,裱在時光畫框里。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二
那年冬天,我種的君子蘭早在兩個月前就病態泱泱。冬天一到,它就全沒了綠色,成了一堆枯枝。我傷心極了,幾個月的心血就這樣化作了泡影。為了使自己稍稍安心一些,我既沒有把它立即丟掉,也沒有把它從花盆里馬上移走,是什么樣就什么樣,沒再去管它。
就這樣,那一年的冬天我就在惋惜中度過,每一次摸到那冰冷的花盆,心頭就涌出陣陣悲哀和無奈。現在想起,仍能感覺那冬的漫長。
第二年開春后,我痛下決心要將那枯枝除掉,騰出花盆種吊蘭。于是,我用一個小鏟子扒開土,準備將其連根拔走。
可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我剛用鏟子插入干厚的泥土,扒了兩下,就聽到一陣清脆的破裂聲,隨之我看到瓷花盆的碎片散了一地。可是我仔細一看,被泥土層層包裹著的,濃密得如太白胡須般的是那去年冬天看似已枯死的君子蘭的根,它不但沒有壞死,反而愈加茂盛,分了一次又一次的杈。現在,它已經茂盛到充滿了整個花盆,宛如一只只龍爪緊緊地貼在瓷花盆里,難怪一碰就碎。
看到這里,我趕緊將亂麻般的根須稍作修剪,分盆重新種下。結果一個月后,每個花盆都發出了君子蘭可愛的小芽。
對于這一幕,我不得不驚嘆。在整個冬季的醞釀中,它竟然可以再次生長,而且枝繁葉茂。我簡直被這種冬季中的奇跡折服了。這種折服是全身心的,從眼中到心里,我不得不由衷感嘆它頑強的生命力。
仔細想想,在冬季我如此草率地放棄新生的機會是多么愚蠢。那厚厚的棉衣,真的是隔絕了所有新生帶來的欣喜和希望。但是我現在明白了,暫時的“死寂”是為讓我們更加真切的體味生命,體味人生。
植物在冬季,可以依靠對春的向往而在冬季的“死寂”后重生。那人呢?在冬季時,也一樣可以向往春天,可以獲得更大的新生與希望。生命的神奇叫我們不得不敬畏,那我們就更應該拿出勇氣和行動,要像那莖葉枯萎的君子蘭,在春光照耀大地時,你就會有西伯利亞蝴蝶般的美麗,然后破冰而出,找到更加鮮艷明亮的你。
只要心中充滿希望,你就可以穿越冬季,穿越嚴寒,就可以享受春日陽光的溫暖!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三
當秋風卷走最后一片楓葉的時候,當大雁發出最后一聲嘆息的時候,當菊花彌漫了最后一縷暗香的時候,家鄉的冬天來了。
我最愛雪,我想看到大雪紛飛的樣子。那簌簌的雪花哦,柳絮難比她的輕柔,白玉難比她的純潔,梨花難比她的靈秀。那么一直落,一直落,落在山上,像黃衫的女子戴了一支雪白的珠花,落在河里,河的性格便更加溫順;落在草上,宛如一大群羊在吃草。山里人的性格堅強,耳濡目染,日久天長,它們也隨了人的個性。所以,它們不怕大雪,無大不歡,于是我想起了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想起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想起了關于雪的詩和關于雪的詩人。每每此時,爸爸總會獨立樹下細聽枝斷聲,告訴說,不要小看一朵雪花的重量,因為有它,枝才會斷。我想,爸爸應是最懂雪的人了。
最妙的是有霧啊,要是沒有凄蒙蒙涼沁沁的液體,沒有牛乳般的白色,便覺得單調。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說的就是霧的朦朧。行走于霧中,呼吸著晚冬清新的空氣,望著遠處影影綽綽的光線,人也朦朧,物也朦朧,這其中隱藏的靜謐,讓人不忍得去驚擾她。
這就是家鄉的冬天。
我的家鄉在開封,這里可是“七朝古都”呢!有著的皇家園林——龍亭等……呵呵,扯遠了,我們現在進入主題,一起觀賞一下開封冬天的這一美麗水墨畫。
冬天,不下雪就是怪事,況且什么都不能玩的孩子們全靠雪的到來好好瘋一把哩!
下雪了,開始如鹽粒般大小的雪粒,逐漸變大,紛紛揚揚地落下,宛如一只只晚冬的蝴蝶,雖翩翩起舞,但顯得那般的蒼白,無力。雪花揚揚灑灑,灑落在地面。真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過不了多久,再出來觀景,大自然好像過年似的,給大地送來了白棉被,給樹木送來了白色的“絨花”,給房屋送來了白帽子,更給孩子們送來了歡樂。雪就如精靈般安靜地幫大自然為人們送來禮物。
雪,漸漸住了,孩子們也都出來了。哈哈!看,那些孩子,像不像一碗彩色的湯圓?哦不,是彩色的企鵝,不會錯的。他們被裹了一層又一層,生怕被凍到。但,這并不影響孩子們的活動。瞧他們一個個的高興勁。男孩子鑄起了雪墻,撮起雪球,為將要開戰的“戰爭”做了充分的準備。開戰了,“小隊長”指揮著隊員“躲避”、“埋伏”、“襲擊”,玩得不亦樂乎。有調皮的孩子,手中拿著一團雪,趁別人不注意,在別人的脖子上一抹,叫喚著跑開,“受害者”反映過來,“肇事者”早已開溜,沒了蹤影,只得拍掉雪,一個人生悶氣。當然,其中少不了女生。有文靜些的男女生則在一旁邊哈氣,邊“哧哧”的笑。少不了的活動當然有堆雪人了!這不僅孩子們堆,大街小店的門里,也有數不清的,千奇百怪的雪人。
雪是要化的,看著屋檐上的冰凌一點點融化,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不是嗎?那些晶瑩剔透的,如水晶一般的條條要消失了!
雪后,一般總是干冷的,哪怕有風,也都寒徹骨。
開封的冬天雖不如濟南的溫暖,但它有它的特色。說實話,相對起濟南的冬天,我更愛開封的冬天,因為……它是——家鄉的冬天。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四
——題記
冬天寒冷的風從我眼前掠過,我獨自徘徊在寒冷的長街,偶然聽到人們這樣說著冬天:冬天真好,冬天到了可以穿新衣服,冬天到了可以打雪仗,冬天到了可以打雪仗,冬天到了可以放鞭炮,我在一旁暗暗的笑著,想著曾幾時自己小時候不也在盼著過年嗎?我忽然感到我和他們一樣幼稚。可我依舊在走,隨著冬風的腳步,不曾停住,只有思想在變化。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五
漫步園中小徑,不禁感嘆,年味兒真濃啊!正值深冬,萬木凋零,枯黃的虬枝盤曲著,根根分明。平日里濃綠的草坪此時已滿是枯黃,踩上去,發出“沙沙”的啞音。幾只大紅燈籠高高地掛在燈柱上,隨風搖擺著,流蘇飛舞著。幾位老爺爺執著木棒,扯出“嗡嗡”的空竹聲,那是年的主旋律。結了薄冰的池塘邊,孩子們小心地踢著冰塊,那歡聲笑語是年的修飾音。那個冬天,滿是年味。
我看著那些孩子,個個裹著厚厚的棉衣,笨拙地奔跑著,爭著,搶著,互不相讓,紅撲撲的小臉上溢滿了歡樂。嗬!真是可愛,我被他們吸引,慢步走去。都是些不大的孩子,率真的臉龐上一雙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緊盯著地上不斷滑動的冰塊,踢過來踢過去,玩得不亦樂乎。觀看這場激烈爭奪賽的是幾位婦人,她們拿著孩子的帽子、圍巾,目光跟著那群孩子,眸中滿是母愛的溫暖,無言駐目,竟是那般自然、和諧。那個冬天,滿是溫暖。
忽然,一個小姑娘從中跑了出來,大聲叫著“媽媽”,奔向一位婦人的懷抱,她湊在那婦人的耳邊說著,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銀鈴般的笑意傳來,那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那婦人也被女孩的笑感染,臉角微彎,顯得祥和、安寧。看著這對母女,我也感受到了冬日的溫暖,冬日的期盼,那是母愛的溫暖,對春的期盼。
我望著眼前的這一幕,心里十分溫暖,呆呆地看著,竟沒有發現媽媽已到我身旁,她牽過我的手陪著我看著這溫馨的場景。一股暖流從我手心傳來,我暮然回首,媽媽正笑著看我,我笑了笑,靠著她的肩膀,靜靜感受母愛的溫暖。
冬日的太陽從陰云中露了出來,照耀在那群孩子們身上,那對母女身上,也照在我與母親身上。那個冬天,蕭瑟的景被濃郁的年味所遮蓋,陰冷的風被溫暖的冬陽所驅趕。我與母親相擁在一起,看著那冬日里的溫暖,靜靜等待春的孕育,滿懷期待地憧憬未來的美好。
那個冬日,我與母親,靜待春來。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六
今天是冬至,我們上學的時候,姚老師讓我們自己嘗試下包餃子,我聽了,可興奮了。
一年一度的冬至就要到了,冬至吃餃子是我們這每家每戶都有的習俗。要吃餃子當然要包餃子啦,老師讓我們都去嘗試包餃子。聽完老師的話,我心里可開心了,包餃子一定很有趣。
放學,回到了家,我打開電腦看要求是什么?看完老師提出的要求后,媽媽對我說:“笑笑,你有沒有聽說這樣一句話呀?”我急忙說:“是什么呀?”媽媽笑著說:“這句話就叫,冬至餃子,夏至面。”看來冬至天吃餃子是一個老傳統了,我要去和面了。
我在面盆里放上面,倒上水把面和成團,讓它醒一會,我先去拌餃子餡,把韭菜切碎,和上絞好的肉餡,放上些鹽和油,一聞啊:真香。接下來就該搟皮了,我用小勺挖上餡放皮里,在姥姥的指導下,把餃子沿邊一點點的捏在一起,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雖然不好看,但我想,只要多包幾個就會好的,餃子包完了,就該下餃子了,我在鍋里添上了水,待水燒開了,我把餃子慢慢的放到鍋里,下餃子的時候,一定要慢,要不然會被開水燙傷的,下到鍋里的餃子,要用勺子輕輕的攪著,等開鍋后倒上三次涼水,再開鍋后,餃子就可以出鍋了。盛在盤子里的餃子,個個水靈靈的,看看就誘人,吃上去一定很香,當然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上些蒜泥和醋。
冬至包餃子真有趣,雖然包的過程并不是特別順利,但是我覺得很有收獲,也很開心!我相信下次再包餃子,我一定可以包的更好!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七
那天下了好大的雪,我像往常一樣準備去食堂吃飯,在教室門口卻遇到了姐姐,只見姐姐兩眼通紅。她對我說:“快點回家吧!外婆不行了……”我腦袋轟的一下,頭腦發麻,跟著姐姐回家了。
回到家的時候,外婆已經走了。媽媽坐在外婆冰冷的身體旁邊,拽著外婆的手,不停的抽泣著。我走了過去摸著外婆那永遠都不可能再有溫度的臉,眼淚不停地往下掉。周圍變得好安靜,這個世界變得好安靜。
雪下得那么大,我以為那是上帝的召喚,可是我親愛的外婆怎么舍得離開?
想起以前,每年寒假我都會到外婆家。晚上和外婆睡在同一張床上。外婆的被窩總是那么暖和。她怕把我凍壞了,總是把厚厚的棉襖蓋在我身上的棉被上,往往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可是現在,外婆自己卻躺在冷冰冰的地下,周圍是無盡的黑暗。漫天的喧嘩啊,你怎么不是熱的呢?那樣,外婆就不會冷了。
外婆永遠地停留在了那個冬天,那年冬天的那場大雪是為外婆而下的。一直固執的認為那是天使的眼淚,是天使為外婆流的眼淚。
那年冬天,有悲傷的鳥兒歌唱,為我的外婆歌唱……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八
有人喜歡春天,因為陽光灑落在每個角落,可以盡情沐浴陽光帶給我們的溫暖;有人鐘愛夏天,因為能淋漓盡致的享受大海的清涼;有人贊美秋天,因為那紛紛凋落的樹葉,實在是令人所折服。而我,熱愛那寒冷而又熱鬧的冬天,因為在這個季節,我不僅感到了雪的魅力,還又在寒冷中找到快樂。
冬天的冷確實很讓人厭煩,但是你看,那冬青多么頑強,在大雪、風雨過后依然翠綠,依然挺拔,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使它們變成了冬天里最耀眼的一朵花,它們這種不輕易放棄的精神,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當然,冬天還有一種別樣的情趣,就是春節了。那時,全家人聚到一起,用當地方言聊天,一陣陣笑聲在街上隨處可以聽見,隨后登場的煙花、爆竹就像天上的路燈,照亮了黑漆漆的夜晚,像蝌蚪,像銀河,像啟明星……,“噼里啪啦”的聲音不時地在空中綻放。
冬天的世界是單純的,純潔的,因為那六個瓣兒的小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一觸即融,有了這些小東西,世界白茫茫一片,像籠罩了一層霧,使萬物變得安靜了,一切都不像以前那么熱鬧。走在積滿雪的路上,“咯吱咯吱”的聲音可以清楚地聽見,而身后,則是一串腳印,彎彎曲曲,那么孤單,但可以看出它是快樂的,它喜歡在雪中穿梭。行人也都漸漸放慢了腳步,生怕滑倒。而我們呢,則是一個勁兒地滑,感覺這樣才叫玩兒雪,在冬天,雪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那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在雪中回蕩,那一個個小小的身影在雪的世界中若隱若現,這時,孩子們是最最開心的,因為有雪人陪他玩耍,有雪包撲面而來,有冰凌在屋檐下垂著,所以一個個雪人就站在路邊,“哭”著找它的主人,結果自己也不見了。一團團“棉花”可能會掉進你的衣領里,清清涼涼的,一根根晶瑩剔透的冰凌也在孩子們手中揮舞著,夜晚,被他們當做熒光棒。
冬天在別人眼里可能是白色的,而在我眼里,它就像一個水晶球,時刻變換著色彩。期待今年的冬天,期待今年的雪。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九
我也去過濟南,但是不是冬天,是夏天。08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和他還在一齊,他在濟南上學,我就是去找他的。
好像全國的夏天都是一樣的熱,我到濟南的時候,覺得沒比海南涼快多少,而且由于我和他個頭差距太懸殊,沒法打傘。導致那三天就那么赤裸裸地呆在太陽光下與濟南的陽光來了次親密接觸。是的,我只在濟南呆了三天,所以并沒有徹底地感受濟南的山水人情。三天的行程感覺時間個性緊,印象中自己一向在走、走、走,當然,那時候有他在身邊,就那么一向走也覺得幸福。
荷花的對面比較遠的地方,是濟南象征性的雕塑。天藍色的,中間有一顆明珠,很藝術。但是我是俗人一個,不懂該怎樣欣賞,也看不出它的好處。晚上的泉城廣場個性熱鬧,跳舞的、練武的、耍雙節棍的、滑旱冰的、遛彎兒的、賣東西的,反正我覺得比白天熱鬧多了。身處在這樣的環境我也異常的興奮,吵著嚷著讓他給我買好吃的。最后他給我買的棉花糖,這是他第二次給我買棉花糖。也怪天太熱,還沒吃幾口就都化了,弄得一臉一身一手都是,然后他再很無奈的給我擦。嘿嘿,總共我就吃兩次棉花糖,兩次都讓我印象深刻,心里感動,覺得幸福。
跑題了,我再說回來。濟南三大名景: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這三個地方要是沒去上一去,那真是白來濟南了。由于時間關系,我只去了趵突泉。照了很多照片,都好好珍藏起來了。傳說中的72泉眼(是吧?)我也不明白到底有多少,反正大部分已經不冒水了,變成一灘死水了。最著名的泉眼當然還在冒,但是也不像小學課本里的照片上那樣那么壯觀了。一汪池水清澈見底。那天是個大晴天,陽光照在池中明晃晃的。池底有很多亮閃閃的東西,我問他是什么,他拿出一枚硬幣跟我說,許個愿吧。原先,這還是許愿池呀。之后他帶我來到一個示意圖那,一邊讓我看一邊給我講趵突泉冒水的原理,原諒我嘴笨,心里明白但是說不出來。反正由于地下水線下陷,導致了趵突泉很多泉眼不冒水,如果還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世界上不再有趵突泉。聽的我好悲哀。
老舍先生眼中秀氣的小山,我是在第二天體會到的。
我從小住在平原地區家里還是個沿海城市,所以我從小就沒見過真正的山。十多歲的時候,家里最后有山了,可惜是假山。但是當時也著實讓我們興奮了很久,隔三差五的就往山上跑。來到濟南的第二天,我們步行到了一個游樂園,而在路上我突然發現,放眼望去,都是山。很高的山!如果這種高度的山還只是“秀氣”,那真正巍峨的山到底有多高?山是綠的,很蒼翠的綠,看得我心潮澎湃的。我問他,那些山有人爬嗎?他說有,他說有時間帶我去。但是第三天我倆實在太累了,就沒去成。話說我們走到了那個游樂園,里面有一個湖,湖里有荷花,白色的,很干凈,很純潔。我原先一向不喜歡花,覺得俗。但是真正看見了感覺就不一樣了。家里的公園也有荷花,可都是殘荷,凋零的可憐。濟南的荷花真的不一樣,充滿生命力,一朵朵爭相綻放。我照了很多照片,卻不敢跟花兒一齊照,覺得花是那么干凈,我站在旁邊會褻瀆它們的,對了,他還帶我去了一個小吃街,叫“芙蓉街”,里面都是賣吃的的。我以為他會帶我從街頭吃到街尾,但是沒有。他說這些東西看看就好,吃的話太不衛生……雖然心里有點不甘心,可還是聽了他的話。唉,有點小遺憾。
由于種種原因,濟南之行就這么草草結束了。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說,等明年暑假(也就是今年)去找他,再帶我去大明湖和千佛山。我滿心期盼著,以為一年時間很快就會過去的。確實很快,但是比時間更快的,他已經離開我了。我沒再去過濟南,也沒再見過他。沒關系,以后我自己去,兩個人的約定,我一個人也能夠完成。
好吧,這已經不是一篇讀后感了,算是一篇回憶吧。借著回憶濟南之行來回憶他。分開大半年了,我有時還會想起他。忘記?怎樣可能那么容易?又何必強迫自己忘記呢?平靜的想念,也未必是壞事。嗯,就到那里吧,我的濟南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