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漢語詞語,公文的一種格式,是指對上級有所陳請或匯報時所作的口頭或書面的陳述。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篇一
今年的春節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春節。往年的春節總是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可是今年的春節一片寂靜,街上冷冷清清,幾乎看不見人影、車影。大家都閉門不出,偶爾外出也得帶上口罩。
這位為什么呢?因為可惡的“冠狀病毒”入侵人體,使得接觸過的人都會互相傳染,嚴重的甚至還會失去生命,于是大家都居家躲避這個“大壞蛋”。
“大壞蛋”來勢洶洶,肆無忌憚地傷害著人們。和媽媽一起看了很多的新聞報道,我們很恐懼,但是并不絕望。因為有一群令人難以忘懷的背影,在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瞧,曾經戰勝過sars病毒的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又一次奔赴“戰場”,趕往武漢前線。我從新聞中中看到了他花白的頭發、憔悴的面容,留給我們的卻是堅強無畏的背影,令人感動、令人欽佩。
除夕夜,我們留在家中吃著豐盛的年夜飯,看著喜慶的節目。有一群穿著軍裝的白衣天使們,不畏風險,背上了行囊,趕往疫情嚴重的地方。看著他們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登機的背影,我默默地祝福天使們能平平安安地回來。
無數逆行的背影守護著我們的健康,相信一定會很快趕跑“大壞蛋”,還祖國大地一片歡歌笑語。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篇二
——記_大隊負責人_抗擊疫情事跡
_冬泳基地已經連續7天沒有_的身影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酷愛冬泳,十幾年來風雨無阻,停泳,從來沒有!但今年是個例外,來勢洶洶的新型肺炎疫情,讓這位退役軍人深感責任重大,作為_港航綜合行政大隊負責人,有著_年黨齡的老黨員,在人民的利益面前,_沒有一絲猶豫,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來,連續奮戰多個晝夜,全力守好防線。
_同志抗疫有魄力。抗疫戰斗伊始,為了快速掌握轄區碼頭靠泊船舶的情況,在指出碼頭提供的信息準確度不高的情況下,_要求碼頭提供靠港船舶的海事簽證,以便快速篩查出到過武漢疫區的船舶。起初,碼頭方面對疫情認識還不到位,各種推諉不配合。情急之下,_奮力疾呼:“難道職能部門不能摸清船舶動態嗎?難道在疫情面前,還有什么比人民的生命財產更重要?”在這之后,碼頭方面的防護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_大隊快速掌握了轄區所有靠港船舶和船員的動態,不漏一船一人,絕不讓疫情在轄區碼頭有可乘之機。
_同志抗疫有決心。抗疫戰斗進入關鍵時刻,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有_疫區的人員乘坐快艇、竹筏到達_,一旦感染者因此進入市區,后果不堪設想。面對著30多公里的長江岸線,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是上岸地點。他一方面將隱患情況報告給開發區應急辦,請求街道派人值班,另一方面安排_大隊人員參與值班。第一班他親自值守,查閘口,查橋底,江風凜冽他卻渾然不覺,第二天早上回家的時候天已經亮了。
_同志抗疫有方法。他懂得團結就是力量。對內,他及時安撫因部分同志居家隔離導致工作量增加而產生的不平情緒;對外,平時業務單位的朋友此刻成為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友。在處理_人員坐船來_的事情上,區分載客小艇和貨船救生艇非常重要,對于貨船救生艇運送應急物資還是要予以保障的,不能一律禁止上岸。為了更有效的溝通,_將海事局和長航公安局的“戰友”拉進工作群,快速處理了一起貨船救生艇運送維修人員的事件,在做好禁止_人員來_的同時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利益。
這個春節,_心系疫情,基本在家一刻也坐不住,常常深夜還在單位和碼頭上。他常對我們講,非典的時候,他還年輕,前線上有老兵守著,現在,他也是老兵了,守土有責,越是艱難險阻,作為共產黨員作為部門領導就越要沖在第一線,確保防線不失守,這就是他這個退役老兵的初心和使命。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篇三
“我身后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何致忠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愿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為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為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干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秘。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區,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后,他就前往社區內為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核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信息、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溫記錄。由于他只有一只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說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盡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為他的心里已經扎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信仰、對社區居民愛大于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干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后,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說,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板,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說,“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區居民都說:“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沖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干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區群眾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溫并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溫、勸返群眾”,要經過無數次的反復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茍。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面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說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里和親人視頻對話,在街道社區為居民采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說道:“疫情當前,我必須沖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說,這世界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里有疫情、險情,哪里最困難、最艱苦,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圣職責!
“我身后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區黨支部書記何致忠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愿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為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為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干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秘。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區,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后,他就前往社區內為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核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信息、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溫記錄。由于他只有一只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說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盡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為他的心里已經扎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信仰、對社區居民愛大于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干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后,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說,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板,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說,“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區居民都說:“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沖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干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面,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區群眾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溫并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溫、勸返群眾”,要經過無數次的反復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茍。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面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說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里和親人視頻對話,在街道社區為居民采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說道:“疫情當前,我必須沖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說,這世界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里有疫情、險情,哪里最困難、最艱苦,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圣職責!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篇四
我不曾一次看到過那些在疫情一線的最美逆行者。
他們大多是黨員,也有一些自愿參加的志愿者,他們全部都是好樣的。
常常能看到那些醫護人員工作在抗疫一線,那厚厚的防護服、隔離服,是完全不透氣的,常常能看到他們的衣服都已被汗浸濕,已經濕透,汗滴濕了他們的衣服,也滴痛了我們的心。那些防護服,只要脫下就代表著廢了,醫護人員們常常在工作前都不能喝水,在診療時也不能吃飯,他們這樣做,就是為了他們身上的那件防護服,那份使命,他們毫無怨言,總是默默地完成著任務。他們也是最美逆行者,他們也是好樣的。
還常常能見到,那些穿著志愿服的志愿者和黨員,站在各個小區門口、各個街道中央、各個樓道中間、各個城市中心,常常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那是多么累啊,可他們不下崗,堅持不下崗。我還在新聞里見到過:七十一歲的老黨員堅持參加巡查、不小心摔壞腿的老黨員怎么都不肯下崗,他們都堅守在抗疫防疫一線,甚至不能回家,過年不能見到家人,不能吃團圓飯、年夜飯,可想而知,他們要背負著多少啊。
我們看到后,都會不禁淚目。我們都知道,他們是冒著被感染,冒著死亡的風險踏上一線的,可看起來,他們毫無畏懼,甚至能看出他們的表情都已是麻木,麻木當中透著溫柔的樣子。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最美逆行者的孩子,有兒子,有女兒,他們都知道爸媽正在從事的是什么職業,是有生命危險的世界十大高危職業之一,但他們不怕,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媽媽也都不會怕,他們也都是好樣的,他們承擔著孤獨甚至是喪父喪母,可他們好像繼承了他們爸媽的無畏、無懼,每次都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兩點:1。毫無畏懼2。擔憂他們的父母,我覺得,他們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跟他們的父母一樣,全部都是好樣的。
“你們都是好樣的!”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篇五
沒有春節不是流動的,也沒有春節不是走動的。這是以往中國人過春節的常態,熱熱鬧鬧、走親串戶、朋友相聚,動起來的春節被視為祥和、歡樂的時節。
然而,這個春節,真的不一樣。一個現實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還在持續,全國人民為此揪心。應該以什么樣的狀態與心態,過好這個春節,值得我們細細思量。春節的流動、拜年的走動、廟會的人頭攢動,這些人們已經習慣了的過年方式,在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此時,“動”的年節莫若“靜”的歲月。人們越是大規模流動,越是大范圍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傳染的概率。走動起來還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難看透其中的得失,既為人也為己。事實上,不走動也能過好年。技術發達了,信息拜年、視頻祝福、在線聚會,都不失為一種時尚,那些以往通過面對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邊,過年禮儀一樣也缺不了。
此時,“動”的腳步莫若“靜”的心意。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各條戰線上的“勇士”都已經動起來了,他們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這樣一種方式過了個“動”的年,是真正的大無畏。相反,對普通人來說,如無特殊情況,宜靜不宜動,什么自駕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門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會等等,都不妨在冷靜且理性地審視下做個宅男宅女,不遠行、不扎堆、少聚會。現在,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離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實際行動護佑早日戰勝疫情。
此時,“動”的沖動莫若“靜”的責任。正視才能重視。充分認識人員流動對疫情防控的難度、充分認識人員聚集對疫情防控的壓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過年與抗疫的辯證關系。現在,不少地方已經動起來,或是響起村里大喇叭,“各過各的節,沒事別瞎串”;或是群發提示信息,“春節在家發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順口溜,“出門就把口罩戴,切莫隨意亂吐痰”……這樣的“動”不是沖動,這樣的“動”既是行動又是保護,因為此刻,每個人的“靜心”“靜態”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對防病防疫盡的一份責任。
在這里,我們鄭重倡議:如果你沒有非去不可的地方,請靜心待在原地,人在哪里,健康就在哪里,哪里就是年;如果你不是那些一定要“逆行”的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的黨員干部、及時傳遞信息的新聞記者以及運送救援物資的相關人員,請靜心待在原地,讓“逆行”少一些壓力、給堅守多一些鼓勵、為信息打開更多通道。此時,的愛意是距離產生美,的善意是守好責任田。
時間不等人!時間屬于奮進者!我們正在全力與病毒賽跑、與疫情賽跑,也一定會戰勝病魔、戰勝疫情,需要爭分奪秒、眾志成城。每個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有義務,每個人都應該以“靜”致敬那些堅守的、“逆行”的英雄們。如此,我們一定會風雨無阻向前進。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篇六
20__年的春節注定不平凡,注定讓人難以遺忘,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肺炎的重災區是武漢,多少人想逃離這個肺炎之地,而有這么一群人放棄休假時間,放棄與親人團聚時刻,毅然決然的踏上離鄉之旅,與別人背道而行,來到疫情的最前線,他們不為功名利祿,不計生死,不畏辛勞,只為心中的那一份責任與擔當,為我們守衛著一方凈土。他們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但醫務人員、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離鄉的車,他們有的還來不及跟家里人告別,甚至有的都沒見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們給我們留下的背影是堅毅,是無悔,是抗“疫”勝利的信念!
八十三歲的鐘南山先生,本來可以避開病毒的危險,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站了出來,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發的時候一樣。十七年前,他曾堅定的說:“把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這斬釘截鐵的話語,帶給全世界無比的震撼。十七年后,這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始終未改,為人民安全的志,始終未變。他的出現安撫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鐘南山先生還有很多醫護人員,為了方便穿戴防護服,她們剪下了長頭發;重癥隔離病房的護士平均年齡只有25歲,最小的剛滿20歲,即使因長時間穿戴防護服出了一身汗,悶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堅持為患者治療;即使他們明白自己可能會被傳染,也要用盡自己全力為患者治療,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病毒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最后一道防線。
當看到這些穿著防護服,戴著防護口罩的護士們走出隔離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臉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動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們,與逆行在前線的他們,雖然我們在不同處,但我們的心要團結一致,我們在遠方,盡自己所能,可以為他們做到的,盡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盡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護生命;眾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國加油,武漢加油,讓我們一起把病毒戰勝之后,再一起開始新的生活!
抗擊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心得篇七
剛剛結束了20世紀10年代,在我們美好的期待里迎來了20__年。炮竹聲起,辭舊迎新,在這一年的開頭,迎接我們的卻是武漢的疫情,是每天不斷跳動上升的數據,是我們全國人民參與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截止今日,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依舊是扎在人民心中的一根刺,尤其是隨著病例的不斷增加和隨著的攀升,全國公眾尤其是武漢人民更是人心惶惶,一時難以釋懷,也難以安心。但我們的背后是我們強大的國家,是眾志成城的中國人民,所以我很放心,哪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如風暴一樣來得如此兇讓人措手不及。
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我們的國家沒有隱瞞,沒有封鎖,每天數據實時更新,信息公開透明,高度重視這次疫情,這是對武漢負責,對全國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簡短的八個字是醫護人員在堅守他們的信仰。國家所需、百姓安危為重,個人生死、物質得失為輕——在醫護工作者身上,我們不難讀出這種鮮明的價值排序。在疫情面前,白衣是他們的戰袍,醫療器械是他們的武器,他們在向危險深處逆行。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他們主動請纓戰場,在洶涌的病毒前,他們并不比普通人多一份幸運。他們也會害怕,可不曾退縮。正如一位一線醫生的自白:“其實我也害怕,但我必須沖在第一線,給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在未知的危險前總會有一群一群的英雄挺身而出,鐘南山院士84歲高齡親赴武漢,與白衣戰士在我們與病毒之間架起了高墻。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人可以是旁觀者,局外人。
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在前線攻堅克難,我們在后方守望相助。社會各界人員盡己所能。前方物資緊缺,口罩廠不惜用三倍工資來召集工人恢復生產,熱心市民輪流來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外賣小哥也在向危險中送去溫暖。武漢選擇封城,各省拉響重大突發事件一級響應機制,開建“小湯山”模式醫院。
每當國難當頭,總會有堪稱民族脊梁者,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一個個逆行的身影前仆后繼的奔赴武漢,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普通人或許能力有限,但我們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正在前線浴血奮戰的他們,解除后顧之憂。
期盼今年櫻花綻放時,我們都摘下了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