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貼春聯作文篇一
我對春節有著濃厚的興趣,老巴望著春節快些到來。我天天在盼望著春節的到來。春節代表著春天的到來,春節一過就代表著大地將萬物蘇醒,河流的冰將融化,人們將把穿了一冬的棉衣脫掉,自身的速度提高了不少。春節也相當于一年輪回的開始。春節一過就代表所有的人長了一歲,年輕人身體所有項目都提高了。一年又一年的歲月讓老人變得長壽。
除夕、春節都有來歷’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喜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過年大家都有許多的愛好,都愛穿新衣服,小孩都愛向大人要壓歲錢,人們都愛和家人吃團圓飯和家人過一個熱鬧的春節。大點的孩子愛放鞭炮,這也包括我。
過年的熱鬧勁平時可比不了,過年可是與眾不同的,賣年貨的都擠滿了街道,過年也熱鬧,人擠人的太難受了,不過過年就要這樣。
小學貼春聯作文篇二
元月二十五,我去書法老師那里寫春聯。
一開始,老師先拿來一張紅紙,再把紅紙折好,最后把紅紙攤開。但我一看見紅紙就很緊張,因為我怕寫不好。
“寫吧,沒事的。”老師對我說。我冷靜下來了,準備開始入筆。我把每一個字都當作一關,現在我要開始闖關了。
第一關是“和”字。“好的,寫得很好。”老師對我說。第二關是“睦”字,我順利通過了。接下來,我又闖過了第三關,第四關。
第八關是“勤”字,勤字的筆畫特多,我按照書上,一筆一筆地寫了下去。經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指導,我終于闖過了第八關。
第十關是“人”字。你別小看它,它的捺筆可是很難的,你不小心就會寫錯。人字的筆畫少,要寫得粗壯大有力,不要軟綿綿的。我就犯過這樣的錯誤,在老師的幫助下,我闖過了第十關。
我終于把這幅春聯寫完了,心里的那塊石頭也落了下來。老師把我寫的春聯掛在墻上。“蠻好的。”老師說:“就是上下有點不整齊。”我仔細地看了一下,還真有點歪了。看來接下來寫,我要改正這個缺點。
今天,我決定把自己寫的一幅春聯送給和我們一起在食堂吃飯的一個阿姨,讓阿姨來看看我的“杰作”,但我心里還是很矛盾,不知道阿姨會不會嘲笑我。最后,我還是鼓起勇氣把春聯送了出去,俗話:自信才能激勵自己獲取更大進步。
小學貼春聯作文篇三
“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吉星高照。”幾行金色鍍的大字醒目地映入眼簾,艷紅的背景里,兩尾小魚在水波中輕輕搖曳。好漂亮的對聯!我仿佛看到小魚拍打波紋,搖擺尾巴的模樣……這就是年年有“魚”嘛!
“張懌,看這對聯,漂亮不?”姐姐邊鋪對聯,邊問著,“那還 用說!”我偷偷抿嘴一笑,“嘻嘻,難看!但是……”我話鋒一轉,“我說的是反話,反話!”姐姐輕輕拍拍我的腦袋,“你這小滑頭的!”
春聯終于服服帖帖地躺在地上,我一手雙面膠,一手大剪子,姐姐打量著對聯,“不錯,快,膠布!”姐姐把膠布撕出來一點,握住,把膠布頭粘在對聯頂上,一點一點把膠布放下,她另一只手把放下的膠布對齊春聯的邊,找好位置,按下去,讓膠布好粘牢,在姐姐的巧手下,膠布規規矩矩地捏好,沒有一點折皺。
“ok,看你的嘍!”姐姐對我擠眼睛,我明白了,撕膠布,我可是絕活!我用手指探了一下,輕輕掀起這層皮,手指往上一抬,瀟灑地一揮,這層“皮”就被我拉掉了。
“你來試一下,”姐姐笑盈盈地說,“另一張橫聯給你弄哦!”
我拿起膠布,自告奮勇地把膠布拉出一截,粘在頭頭上,沒像姐姐那么細心,隨隨便便那么一拉,想也沒想就用手把后面的膠布粘在最后頭,我回頭一看,糟了,膠布有個地方“鼓”起來了,我手足無措,把鼓起來的地方按下去,另一邊又鼓起來了,而且鼓出來的圓圈粘成一條直線,無論是使勁地掰還 是用力地拉,我使出渾身解數和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把“相親相一愛一”的倆膠布分開。
正當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姐姐走過來,拍拍我的肩膀“你啊,又當大馬虎了?”我羞得無地自容,姐姐看了一下這條崛強地立起來的雙面膠,拿起剪刀,“姐姐,你……”姐姐手起刀落,眼明手快,還 沒等我說完,姐姐直截了當把這截膠布剪掉了。剩下的膠布又好好地粘在對聯上了。
待姐姐貼好雙面膠,我就開始撕雙面膠了。“嘶拉,嘶拉。”雙面膠的聲音清脆如潺一潺溪水,姐姐又沿著墻沿一點一點地貼春聯。
我們探頭一看,哇!好一個嶄新的家門口!愿它能帶來福氣,辭舊迎新。
小學貼春聯作文篇四
我的家鄉在紹興,那里每逢春節都會貼春聯。無論是豪華的城市,還是寧靜的鄉村,每家每戶都會在門上貼春聯,整條街都是紅色的海洋。
貼春聯是我家鄉的習俗。經過了解,我知道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了時代背景,抒發了美好的愿望。所以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的春聯貼于門上。其實宋代王安石詩句中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舊符”指的是桃符,時間一長,桃符就變成了紙張。隨著時間的飛逝,年代的久遠,春聯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春聯中除了表達新年的祝福外,還融入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盼望。
那么怎么貼春聯呢?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的規矩。春聯要豎貼,上聯要貼在右手邊,而另一幅貼在左手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上下聯不可貼反。如果貼反了,就顛倒了因果關系,也讓別人讀著別扭。
聽曾祖母說:春聯也是有傳說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個樹巨大無比,枝葉繁茂,一個夜晚有一個青面獠牙,紅發綠眼鬼怪要竊仙桃,樹的主人將它喂了老虎。從此就有了桃符。
我最喜歡的一句對聯是“一年四季春長在,萬紫千紅永開花”。這句的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欣欣向榮,也比喻事物的豐富多彩,天天都是春,天天都開花。這是一個美好的祝愿,祝福這個家庭興旺,在新的一年中事事遂興,吉祥如意。
貼春聯,不僅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喜慶的氣氛,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