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一
我是一個陽光少年,喜歡打羽毛球、騎自行車;然而,我最喜歡讀書,因為書中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給我帶來許多歡樂,讀書也能豐富我的課外知識,使我顯得很有水平,我經常為此而很自豪,我的讀書經歷作文。
我與書的故事很多,記得有一次我上廁所,隨手拿了一本我很喜歡的《西游記》,在廁所里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媽媽叫我吃飯,我發現我竟然還在廁所里,我趕緊起來發現兩腿發麻,差點摔了個跟頭,原來我已經不知不覺在廁所蹲了半個多小時!還有一次放學回家路上,手里拿了一本書邊走邊看,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樹上,暈頭轉向,原來我只顧看書,壓根沒看見前面的大樹!
4歲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讀書了,一開始《格林童話》、《一天零一夜》、《安徒生童話》就是我起初認為的好書;我看的津津有味,就這樣我一直讀到5歲,書中各種離奇的故事伴隨我一天天長大,有時做夢都會笑醒來,天長日久,這些書對我來說沒有什么可讀的了,我才依依不舍的放下它們來。
6歲的時候,因為要上小學了,我便開始讀一些更有意義的書,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西游記》等變成了我的最愛,每天我至少要看5-6本才肯罷休,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個有趣的人和事,就這樣我的知識量增加了許多。
現在這些書已經很熟悉了,我又讀起了《聊齋志異》、《三國演義》以擴大我的知識量。
冰心奶奶說過:“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是啊,書是全世界的好營養,我們也要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二
談起我的讀書經歷,那可是說來話長。請讓我給你娓娓道來。要知道,不光現在,就是以前我也是一個地道的書迷吶!
我最早讀書大概是從幼兒園中班開始的,讀的書和其他孩子一樣,也是《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之類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就感覺不像剛開始那樣有趣了。可是對于媽媽的那些名家的長篇大作我卻看不懂。于是,有一段時間我不怎么看書。
上學以后,我見的多了,懂的也多了。我又開始大量的看起書來,書的選擇范圍廣了許多:看《魯濱遜漂流記》讓我驚心動魄,看《金銀島上的少年》又讓我不得不佩服那些少年的勇氣。我看書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楊紅櫻的小說我一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后來,在媽媽的推薦下,我開始接受那些大部頭的世界名著。長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更加曲折,也更加吸引我。每天我是廢寢忘食的看書,走路也捧著一本書看,甚至有一次看書入迷了,一頭撞到了電線桿上。還有一次,我一邊看書,一邊上樓,都過了家門還渾然不知,直到上不動了才知道走過了。雖說看的快但基本上都是囫圇吞棗,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猜,猜不出來就跳過去,遇到難懂的,不好看的,我就直接整段整章地跳過去,都看完后有時間再回過頭去看第二遍。就這樣我看了許許多多的書,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神秘島》等等,這些書一部分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向同學借的。這時,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書店,到了那里不僅可以有很多的書可看,走時還可以選兩本書歸我所有。這段時期,我看了很多書,存書也越來越多。這段時期我稱為“黃金時期”。這一時期是我最快樂的時期,每天我都在跟不同書中的不同人物進行交流如果我是魯濱遜我會怎么做,如果我發現了一座金銀島我該怎么辦。
在這之后,就是我的“灰色時期了”我的眼睛因為看書姿勢不好和時間過長,近視了。并且度數還在飛速上漲。媽媽封了我的書柜。但是我在學校還能看從同學那里借來的書,媽媽管不住。在學校看書緩解了我的讀書癮。所以,我只要見到同學拿書,就會千方百計的去借。我對書的喜愛程度在班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每當我寫作文時,就會有一些絕妙的詞句出現在我的腦海,寫出來之后,會發現它們為文章增彩不少。這自然是讀書的功效。從三年級開始,我的作文便常常成為范文在班上朗讀。這一切當然離不開我的老朋友——課外書。
總之,書的海洋讓我的世界變得五彩斑斕,豐富多彩。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三
我喜歡讀書,因為書是智慧的源泉,是智慧的結晶,也是我時時刻刻的好朋友、好老師。
我喜歡讀書,因為書是智慧的源泉,是智慧的結晶,也是我時時刻刻的好朋友、好老師。
我兩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那時候的書,只是一些小小的圖畫書。那時候我不認識字,只有圖片我才看得懂。那些圖上畫著許許多多的奇妙世界,從那些圖片中,我了解到世界是多么的五彩繽紛。
直到我五歲的時候,我開始看一些故事書,這些書配有插圖和拼音。書里的精彩內容常常把我給吸引住,剛買回來的書我一看就愛不釋手,吃飯的時候看,睡覺前要看,甚至上衛生間的時候還看。只不過不是很好看的樹窩一般都是囫圇吞棗,雖然一知半解,但也動個大概意思。而那些我喜歡的書則百看不厭,還時常翻出來看,感覺回味無窮!
我七歲時,喜歡上了科普系列讀物。像《少兒百科大全》《地球的奧秘》《少年兒童科學知識叢書》我全看。我每看一本書,都會發現很多問題,我就把它們一一列出來,再從頭看幾遍書,直到把答案都找出來,并回味一下我所學到的知識。這種讀書方法使我受益匪淺。
現如今,我收藏的書已經好多好多,小說、故事書、科普讀物以及各種各樣的學習用書,我都喜歡。我總認為看小說是一種時尚,是很能體味個性的一件事情,更何況小說里面還蘊含著知識和道理。
今后,我也會把讀書作為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這幾年的讀書經歷使我還悟出了:樹種豐富的知識和所御寒的道理,不是你看一遍、兩遍就能全部懂得的,而在反復讀書的過程中,每次你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四
我找一天比較空閑的時候,收拾箱子里的舊書,無意間找出了許多漫畫書。不由地讓我想起幼兒園時愛看漫畫書的往事。
大概是讀幼兒園大班時,我特別愛看漫畫書,從早到晚都捧著看。那時我最愛看《蠟筆小新》,其次是《叮當》。《老夫子》等。或許你覺得我很無聊,可我那時看漫畫簡直入了迷。每次看完一本就纏著媽媽買新的。買時多本后,媽媽就不愿買了,說這些書無益。我看著同伴一口氣買了十多本回來,真覺得媽媽太壞了。于是,我用自己的零用錢買著看。媽媽知道后,罵我再也不能買,并且要我看課本有益的書,我捧著書,看著枯燥單調的自就討厭。我常常背著媽媽煮飯時看漫畫書,甚至有一段時間上廁所也帶書去。現在想起來真好笑。
由于學習的需要,年齡的增長,我看書不再是漫畫了。看得最多的是報紙。作文選……我的最愛已是《朝花夕拾》《魯賓孫漂游記》等這些書。因為這些書給了我幫助和教會了許多道理。
魯賓孫家庭富裕,家里吃。喝。穿都很好,但他毅然放棄這些優裕條件去冒險。在他剛到達那荒無人煙的島時,他后悔自己不聽父親的忠告。但在以后的日子他堅強的活下去,因為他自道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走下去。最終他在島上活了28年。
如今面對著學習上大大小小的困難當我想到魯賓孫時,我會告訴自己:路是自己選的,無論如何都要走下去。這就是我從魯賓孫那里學到的。
書演示著我成長途徑,讓我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懂得去思考每一件事,也明白了我如何去走我人生之路。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五
每次我打開書就會涌起一股親熱的感受。
我覺得一本書就像一位朋友,幫你分擔一些悲傷和快樂。一本書也像你的家鄉,訴說著家鄉的景色。一本書更像一頓宴席,帶給你酸甜苦辣,也帶給你傷感和愉快的心情。
我曾看過各種類型的書,但我最喜歡看的類型還是一些讓人悲喜交加的小故事和一些傳神的神話故事。比如說神話里的女媧補天。我覺得女媧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她為了造福百姓,不僅歷經苦難去尋找七彩石,最終找到了七彩石,填補了天上的大窟窿。我看完這個傳說,心里暗暗佩服女媧為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女媧補天的故事讓我看到了一位為百姓無私奉獻的傳神人物,接下來我又聽了十二生肖的傳說,感動得不禁流下了眼淚。
十二生肖的最后一個動物是豬,我也是屬豬的,我特別喜愛豬。豬有一個這樣的傳說故事。從前村里有十二個動物,分別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那一年,統領整個世界的是冷血公主。
一天,村里下起了鵝毛大雪,馬上就變成了白白的世界。在冰洞前的一個冰琵琶不見了,被冷血公主拿走了,她彈出優美的曲子,雪就越下越大了。她不停地彈,雪不停地下,村民們快要凍死了。村里的勇士帶著大耳豬,經歷了所有苦難,打死了冷血公主,但是冰洞還沒被堵上,大雪一直在下。大耳豬用身體擋住了冰洞,雪停了,但大耳豬死了。人們為了紀念大耳豬,就把這一年定為豬年。看完這個故事,我傷心地流淚了。為什么大耳豬的結局這么可憐!這么悲慘啊!傷心過后,我忽然明白了大耳豬犧牲自己的價值,我要學習它勇敢的精神。
我喜歡看書,更喜歡品書。我覺得書就是一位朋友,有時會帶給我悲傷和痛苦,有時也會帶給我快樂和喜悅。我愛書,書是我人生的向導,一直陪伴著我,走向未來。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六
過馬路,聞著東西的香味,聽到叫賣的聲音,我放慢了車速。過了一會兒,我打電話給我哥哥,匆匆趕來。目的地不是這里,而是離這里很近的新華書店。
到了二樓,我和哥哥一起找書。當我們找到他們時,我們累了。新華書店有這么多書,為什么我們找不到一本滿意的書來讀?我們只能四處看看。
我隨便翻了一下《違規智慧》這本書,覺得很有意思。我向哥哥推薦了這本書。哥哥愛上了這本書,問:“哥哥有幾本書?”“三本!”我看了書皮,回了一句。
“你能以我們的速度完成嗎?”
"我應該能讀完這本書。"我看了看墻上的手表。
之后,我們會把它吞下去.
“啊!我看完了,你看了多少書?”“第三個!”弟弟從牙縫里吐出幾個字。“快點,快點下班!”“嗯,我知道!”哥哥停了一會說:“我看了一大半,只剩幾頁了。”
突然注意到人群開始往外走,然后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下班了,走吧!”每次回到書店都會聽到這句話“怎么辦?這本書我還沒看完!”“廢話,我當然是去那里看的!”因為我每次都是這個時候去,當然知道去哪里學習!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愉快地回家了。我們還是笑著想:“誰說姜還是老的`辣?我覺得姜還是有點辣的。呵呵——。”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七
說到了我的讀書的經歷,要從我很小很小的時候說起。
在我不到一歲的時候,我的爸爸的祖父、祖母(爸爺、爸婆)腿腳有些不靈便了,但精神很好。當時奶奶還在上班,媽媽有事要忙時,就把我放在她倆老人的腿上,爸爺或爸婆就給我讀《龜兔賽跑》、《小馬過河》、《花生船》、《丑小鴨》,我的嘴也跟著扭過來扭過去,耳朵也津津有味地聽著。
在我三四歲時,我經常發燒,一發燒就住院,一住院我就帶上幾本連環畫,比如《葫蘆娃》、《西游記》、《七色花》等讓跟我一起來的奶奶給我讀,一讀我就忘記了生病的不適,安安寧寧地聽著。
到我五六歲是無就自己看書,我愛看童話故事,我有幾本很厚很厚的,如《安徒生童話》、《智慧故事童話》和《格林童話》,有時間我就翻一翻,每一篇故事都讓我回味無窮,浮想聯翩。
現在的我上小學四年級了,我愛看的是長篇小說,故事中的人物遭遇總讓我牽腸掛肚,比如《紅樓夢》、《紅舞鞋》、《完美的花朵》等等。我每次去圖書館看書,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有時沒有座位我就蹲著看,一直到媽媽叫我,我才如夢初醒。回家時我的頭腦里就像放電影一親重復著故事的情節。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八
昨天下午,天氣突然變冷了,我和媽媽一起去小菜場買菜,這個菜場不大,就在我們小區門口,基本上也沒什么生意,主要賣些蔬菜瓜果之類的,葷菜比較少。
我們先來到一個中年婦女面前買大白菜,問她多少錢一斤,那婦女慢慢地報了個數字,買好后媽媽問有蔥嗎,她又慢慢的,有點不情愿的放了2小根,看來她覺得我們買她的菜不多,有點不情愿。在她邊上,一位大爺正在賣力的吆喝:快來看哪,快來看哪,上好的鴨脖,便宜賣啦我一想,爸爸不就是最喜歡啃鴨脖嗎,我就拉著媽媽對她說:快點幫爸爸買些鴨脖子,他喝酒最喜歡了,媽媽笑著說:你不也喜歡吃的嗎,等先買好了蔬菜再看吧這時,我突然發現這個大爺邊上還有個小男孩,大約就5,6歲模樣,大概天氣有點冷,衣服也穿得比較少,還留著鼻涕,拉著老大爺的衣角,對他爺爺說我餓了,爺爺回答道:阿寶乖啊,一會等爺爺賣掉了這些鴨脖,爺爺肯定給你買大肉餡的包子吃,我們不吃饅頭了。聽到這些我心里一酸,想想他們太可憐了,平時爸爸媽媽一直買的`好吃的給我,我卻不領情,不肯吃,眼前的這個小男孩的肉包子就是他的小小心愿啊!想到這里,我的眼淚悄然落下!自然,我叫媽媽買了他家的鴨脖子,好讓這個小弟弟的爺爺能早點收攤給他買包子!
媽媽買好了菜,我們又到邊上的水果攤上去買水果,老板大叔是山東的,一向很豪爽,在我懂事起就記得常到這家店里買的,大叔看到我和媽媽就說:今天的西瓜剛運來,海南的很甜,包甜包熟,不甜不要錢,3元一斤啊!媽媽看看蠻好就選了一個。13.8元,算13,這位大叔真是爽氣,怪不得他的生意這么好!我忍不住想,如果這個大叔小個20歲,我們肯定能有很多同學愿意和他一起玩,交朋友吧!
時候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去做菜了,回到家中,我把這些都記了下來,告訴了媽媽。媽媽說:菜場里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有的樂觀向上,有的豪爽,有的斤斤計較這就是生活,這樣你才能知道生活,體驗一下別人的不容易,逛一下菜場可比你呆在家里看電視要好多了,你說是吧!這次我點了點頭!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九
捧起書卷,在書海中泛舟。我在讀書中經歷恩怨情仇,在讀書中品味自然滋味。
每一本優秀的書籍,都為我開啟了一扇智慧之門,而每一扇門后都有一位智者在等候我的來訪。
談不上對書興趣濃厚,然而書早已融入我的生活。雖然我很少品味每一本書籍,忘我地陶冶情操,可是我喜歡閱讀。那些只是語言優美的散文總是讓我摸不著頭腦,小說與雜文便成了我的喜好。它們種類繁多,卻都貼合我的口味。
每讀一遍,我心中便為之一怔,隨之忍不住去讀第二遍、第三遍……其中自然囊括了不少樸實而又平凡的道理與思想。閱讀這些書籍,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我沒有十足的熱情去讀書,然而書卻成為了我生命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書籍承載了知識,也承載了我的歡樂。我從讀書中源源不斷地獲取了知識,也在自由忘我的讀書中找到了歡樂。
捧起書卷,在書海中泛舟。我在讀書中經歷恩怨情仇,在讀書中品味自然滋味。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十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名言。
我也很愛看書,3歲的時候就開始讀書了。
3歲時,我喜歡讀折、剪紙之類的書。我看著上面的圖案一步一步地學。這些折紙書帶給我很大的快樂,每次去書城我都是直奔折紙書柜臺。雖然有些字還不會。
看著看著,日久天長我大多數折法都會了,于是我開始尋找新的“獵物”。
啊哈,4、5歲的時候我又喜歡迷宮書了。我在書里面找啊找啊找出口,找不到啊!我繼續找繼續找,哈哈哈!找到了!我每次找到出口都會有勝利的喜悅。
三年級時,我們開始上科學課。因為考了一百分,而且實驗都很有趣,所以我買了很多科學實驗書。我在家里瘋狂做實驗,比如:“遙控點火”、“水能撐住幾個硬幣”這些書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
轉眼之間,五年級了。我開始閱讀一些名著、漫畫故事書。
我已經把西游記、三國演義都讀了。就是不喜歡《水滸傳》《紅樓夢》,我還看《撒哈拉沙漠求生記》《日本尋寶記》等。
書將伴隨我的一生,我會繼續把我的讀書經歷完善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十一
要說到我的讀書故事,那得追溯到我人生旅途的起點嘍!
我估計我還在媽媽肚里的時候,就開始對書感興趣了——我媽媽就是一個書迷,特殊時期行動不便,讀書就是她每天最大的享受。我出生之后很自然的愛上了書,雖然不識字,但是特別愛聽媽媽講故事,每天晚上不聽媽媽講故事就睡不著覺;媽媽上班的時間,就用錄音機放故事給我聽。我就此開始了我的“聽書”生涯。
兩三歲的時候,我上幼兒園,開始認字了,媽媽就買了一些帶有插圖和拼音的兒童讀物給我。一捧起書,我就被書迷住了:插圖漂亮,兒歌朗朗上口,故事新奇好玩。我從此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真正接觸文學讀物,是在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我開始讀一些兒童小說,越看越愛,越愛越看,一頭扎進去,再也拔不出來了。一開始讀書,誰說話我也聽不見,成了一個真正的“小書蟲”。
上三、四年級的時候,我接觸到楊紅櫻阿姨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和《笑貓日記系列》。《笑貓日記》中笑貓的經歷時刻讓我牽腸掛肚,她和一只老鼠交朋友、管一只烏龜叫“大師”,為一只有自閉癥的虎皮貓辦畫展……笑貓的思維方式令我深表佩服:在烏龜大師的交談中、在大自然游歷過程中,她不僅讀懂了孩子的心靈,還領略了人生真諦!
五年級以來,我有了自己的讀書目標:通讀商曉娜、笑晨曦和鄭淵潔的童書。商曉娜阿姨的《拇指班長系列》、《同桌秘密系列》想象豐富、描寫細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笑晨曦姐姐的《怪獸學校系列》文筆輕松、幽默風趣,造就了我“到哪兒都能找到樂子”的性格;鄭淵潔的書我最愛讀,他風格獨特,時不時還會冒出一些我受用不盡的“鄭氏名言”來,在對他的學習中也慢慢養成了我現在“個性鮮明”的文風。
現在,我一見到我心儀的書,還是會毫不猶豫的撲上去,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不管不顧,狼吞虎咽。誰讓我是“骨灰級的書蟲”呢?!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十二
書被稱為世界文化的瑰寶,我認為這樣說最貼切可是了。書雖然有限,可是它裝載的知識卻是無限的,書雖然不大,可是它卻濃縮了人類靈魂的全部精華。在生活中,我也看書,并且我還有一段讀書經歷呢!
我的讀書經歷從我還是一個三歲小毛孩就開始了,那時我什么也不懂。媽媽愛買一些雜志,而這些雜志中正好附贈有一本連環畫。買來的雜志連環畫歸我,雜志歸媽媽。于是我便擁有了許多本連環畫。這些連環畫里既有美觀的文字和拼音,還有一幅幅趣味的圖畫,并且每本書中還蘊含著一個科學知識,從我第一眼見到它,我便喜歡上了它。
不知不覺便過了兩個年頭,那些過時的連環畫已經被漸漸淘汰,正在“走紅”的是一些經典童話與成語故事。
此刻,我的書已經有一百多本了,書也各種各樣,我把它們分了類,這些種類分別是:科普類,小說類,雜志類,名人傳記類和其它類。其中我最常用的書是《少兒百科全書》,因為它是一位老博士,在我的書叢里面占有很高的地位,我有什么不懂的都會去問他。我最愛看的兩本書是《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因為這兩本書的情節曲折波瀾,扣人心弦,妙趣橫生。每當我講到這些書時,我好像就正在和他們一齊生活,一齊克服重重困難。每當我讀到他們成功時,我會長舒一口氣,微微地笑起來。而每當我講到情景火燒眉毛時,我會屏氣凝神,心跳聲都聽得見。有一次,我差點兒坐到了地上,因為我看到文中的人在一點點挪動,我的身體也動了起來。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十三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這句話是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小時候我還不太理解,直到現在我才明白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我童年時期的第一本書是《安徒生童話》,書中有許多有趣的故事,里面的人物也常常令我又愛又恨,但卻因為一篇篇故事也讓我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我會因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凍死而落淚,但卻讓我明白在別人需要幫助是要幫助別人;我會皇帝的新裝中的皇帝捧腹大笑,譏諷那些虛偽無知的人,明白了做人不能太過虛偽,不能說謊。
書也是我的良師益友,它是我孤獨寂寞時的陪伴,它是我傷心難忘時的指明燈,它也是我被誤解時的老師,教育我寬容待人。
讀書也令我感情豐富,我會因為江姐受刑而哭,我會因為黛玉去世而哭,因為狼媽媽的無私奉獻而感動,又會因為祥子的悲慘命運而痛心。
讀書讓我癡迷,一旦讀到一本好書,我經常會手不釋卷,因為書中的情節吸引著我,就算是晚上,我也常常會因為讀書而通宵,讀書有時也讓我耽誤一些重要事,有時我會因為癡迷讀書而不專心上課。
讀書當然也令我難忘,難忘江姐為革命奮斗終生的雄心壯志,難忘一生命運坎坷的`黛玉含淚離世,難忘賣火柴的小女孩被凍死時的場景。
讀書提高了我的文化素養,也是我的課外知識更加豐富,我想這正是莎士比亞話里的含義。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十四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名言,我覺得特別有道理。只有書讀得多了,文章才能寫得好。
像小苗吸收豐富的營養,像小寶寶吸取香甜的奶水。讀書,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還讓我長了見識。所以,我特別喜歡看書。
我最早得讀物是一種俗稱“撕不爛”的口袋書。它的外形十分小巧,可以裝進口袋里。說是口袋書,其實就是被串成一大疊的塑料卡片。一個很大的圖,下面只有注音的一到兩個字。比如:蘋果、蝴蝶、蟲等等。我的第一本書是媽媽抱著剛剛2、3歲的我去北京華聯買的。回去后,我一遍一遍的看那些好看的圖片,至于下面的字,看了也不太懂,但也給小小的我留下了印象。當時,媽媽為了讓我可以畫畫圖,寫寫一、二、三這種簡單的字,還給我買了一支熒光筆。結果,那本口袋書被我畫的亂七八糟。還好那書不怕水,當時,媽媽不知洗了多少次。但每次剛剛洗過之后,就又被我畫亂了。
漸漸地,我長大了,像“撕不爛”這種口袋書已經太過幼稚了,我又喜歡上了故事書。
那時我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像童話、小故事這樣的書才是我的最愛。我常常為小白兔而傷心,又因壞蛋的出現而害怕,擔心。我常常想:要是故事中沒有壞人該多好,那人們就會過上幸福的生活,王子也不會為保護大家而犧牲,小美人魚也不會變成泡沫。但那樣的故事是不是又太無趣了呢。我常常因為故事中人物的遭遇而牽腸掛肚,如果不讓我讀完一本書就睡覺的話,那我一定睡不著,就算睡著了,夢里也會是故事中得情節。
到了小學,故事書已經不能使我滿足了,我又發現了新的寶藏—名著。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十五
我酷愛讀書,我有一個書柜,里面整整齊齊地排列著許多書。每一天放學回來,我一放下書包就迫不及待地沖到書柜面前,拿起一本來慢慢的看,媽媽三番五次地催促,甚至要威脅:“不寫完作業看書下次就不給買了”,我才舍不得的放下手中的書。每次媽媽給我買新書的時候,我都會給書穿上漂亮的衣服。
記得有一次,我早晨起床,吃完早餐,就在書房里讀書。我選了一本《知音漫客》,就開始“啃”起來。我沉浸在書的海洋中,被書中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媽媽叫我到樓下的超市去買鹽,我拿起錢,一邊走路一邊看書,由于我看書看得太專注了,竟然被石頭絆倒,摔傷了膝蓋,連錢也不知飛哪兒去了,生氣的媽媽差點把我的書給“沒收”了。此刻回想起來,真是好笑極了。
今年“六一”兒童節,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我心儀已久的《游戲王5d》。吃過晚飯,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來,生動的故事就像磁鐵吸引住了我,使我愛不釋手。夜深了,我還躺在床上看得如癡如醉,不知不覺居然睡著了。我夢到了游星(這本書的主角),他邀請我一齊去參加奔馳決斗,最終,我們在杰克的幫忙下使用了“加速同調”把“星座龍”同調成了“游星龍”……早上起床,我發現床頭燈還亮著,書也扔在旁邊。我把夢中的故事說給媽媽聽,媽媽笑話我說:“你呀,真是個小書蟲。”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十六
深夜,媽媽已經睡著了,但還有一盞小燈正在微弱的亮著——那是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書。
那天下午6點,我閑著沒事做,突然,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看書,我立馬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只快要餓死的小羊,瘋狂地讀著。等到10點,媽媽發現我還沒睡,就在三叮囑我快睡,自己先躺下了。等到12點,媽媽突然醒來,看見我還沒睡,就大聲罵我,我才睡。
還有一次,我凌晨三點就醒了,沒事干了,突然看見昨天晚上看到一半的書,又有了興致,看著看著,已經進入了童話世界,想象這故事里面的情節,自己已經成了里面的一個人物,正在歡樂當中,在里面和他們欣賞,游玩。
書是知識的海洋,我愛在書里暢游,玩耍,學會更多的知識,所以,我愛書,被它的魅力所折服。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十七
總評:縱覽全文,作者以個人成長為主線,串接與書的點滴過往,表達讀書的感受,抒發對書籍的喜愛。在不同的時刻,描寫的角度與傾注的情感各具特色,展示自己多年來對書款款深情,但遺憾的是作者沒通過自己讀書的感受說明書給自己帶來的喜怒哀樂,且語句不夠流暢,個別地方表意不清,影響了文章的生動性。
點評人:qzzl。
書,人們稱之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經歷,因為大家都知道書讓我們受益匪淺。(本段屬于感受內容,應該與文末兩段整合。)。
(從)小時候的(開始,)我(就)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書癡了。每天晚上(,我)都要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我才好進入夢鄉。要是他們不給我講的話,我不是急得在地上打滾,就是先跺幾腳,然后嚎啕大哭,最后才含很(“恨”)入睡。(下劃線標示語句讓“書癡”形象躍然紙上,也說明了書籍在作者生活中的地位,深刻地表現出作者和書的不解之緣。)。
到了我上小學一、二年級時(表意不清楚,到底是一年級還是二年級?),我便開始讀課外書來。(那時,)雖然我那時只認了一些字,對閱讀內容深奧的書還是一知半解,但我還是百看不厭。到了我上高年級的時候,那童話漸漸(已經)不能使我滿足(我的讀書欲望),于是我(便)看起了古典名著,如《東周列國志》、《紅樓夢》、《資治通鑒》等。《三國演義》內的義士使我難忘,《水滸傳》里的英雄讓我刻骨,《西游記》中的神仙令我銘心……(伴隨成長的快樂,書,總是帶給作者難忘記憶。字里行間,也側面感受到作者讀書之廣。在今后的作文中要注意前后內容的銜接與表意的清晰,比如本段中講到進入高年級后,童話已經不能滿足自己讀書的欲望,但在敘述低年級的讀書情況時卻沒有提高童話類書籍,而“內容深奧的書”指的是內容深奧的童話還是對自己來說生字量很多的書籍?)。
(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讀書還有很多好處。比方說能讓我們更豁達、文雅、堅強,還能(既)讓我們增長(了)知識,(收獲了快樂,并幫助我寫作,又教我道理,)學會做人,懂得道理,收獲快樂和幫助寫作。
總而言之,讀書的好處有很多,要不然莎士比亞怎么會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呢?(,我愛讀書)(從前面的事例到最后兩段的直抒胸臆,讓我們看到讀書對孩子的重要影響。在今后的習作中要注意語句的凝練!)。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讀書經歷七年級(通用18篇)篇十八
書,被人稱為“知識的寶庫”,這個比喻,感染了我。
在我的腦海里,有許多閃閃發光的星星,每顆星星里都有我讀書的經歷,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圖畫,也似一灣連綿不斷的泉水。
媽媽告訴我,在2、3歲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小畫片”的書,書頁上有五彩斑斕的景象,打開書里面有很多的水果或食物,我看見了就抱起書往嘴里塞,媽媽見了在一旁笑我。
開始我看的津津有味,天長日久,我就覺得沒意思了。
有一次星期四的時候,我看《水孩子》忘了寫作業,媽媽知道后狠狠的說了我兩句,叫我再也不要這樣了。我想:讀書有什么錯,再說你小時候還沒有我這樣刻苦,你還來說我呢,真是的。雖然媽媽說以后再也不要這樣了,但是我還一直堅持每天睡覺前看一會兒書。
對了,我還讀了一些作文書。
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優秀作文》,我拿到手上一看好厚好厚,我翻開一看,有好多篇,一篇都有3、4頁,真是千篇一律。其實,我不喜歡作文,但我的作文水平還是不錯的。過了一段時間,我慢慢的愛上作文書了,因為它可以擴展我們的想象力。
這就是我目前的讀書經歷,我想以后我也一定會堅持下去的,我一定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