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句句名詩浮現我的腦海中。知到幾天后是什么日子嗎?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也叫過年。關于年,還有一段故事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春節的時候經常襲擊山腳下的村莊,掠奪人與牲畜,弄得人心惶惶,非常害怕。又要到春節了,大家非常恐懼,這時,村子里來了一個乞討的人,村民見他可憐,就收留了他。村民們告訴他“年”的事,他對村民們說:“年怕紅色和響聲。”之后,便走了。于是村民們都門上貼上了“福”和春聯,怪獸來的時候,村民們一起放了鞭炮,終于把“年”趕走了。
春節,我們要貼春聯,貼“福”字,要穿新衣服……這些都是過年時的習俗,而我,就非常喜歡做貼春聯這項工作。
怎么貼春聯,就由我來教你吧:貼春聯先要準備好漿糊或膠帶和量尺。要先用量尺量好標準,否則貼的春聯就會歪歪斜斜,不對稱。量好標準后,就開始貼春聯了,先把漿糊涂春聯上,再把春聯貼門上,對好標準,就ok了。其實只要用心,還蠻簡單的。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是個最幸福的日子。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二
春節到了,爸爸和我吃完晚飯就快速把煙花拿到空地去放。
開始放煙花了,爸爸拿起打火機,找出了引線,點燃了“天地彩色炮”,這時,引線發出了“嘶嘶”聲,像銀蛇在竄動,不一會,紙筒里傳出一道道光“啾”一聲,都爭先恐后的向天空沖去,像離弦之箭一樣快,這時,煙火在空中“噼里啪啦”的綻開,像五顏六色的大圓盤,接著,又有像小精靈一樣的小點點在空中“刷刷”的響,它們還在空中不停的舞動。
隨后,我一溜煙跑到家里,點燃仙女棒,我小心翼翼的拿在手上揮來揮去,時不時還拿著仙女棒四處奔跑,這時,煙火像螢火蟲一樣閃來閃去,給夜色添上了一道光彩。
看著這美麗的仙女棒,我祈禱著來年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三
又迎來了新一年的春節,人們都忙著走親戚、拜年,我也和爸爸媽媽去了爺爺家。
大年三十兒的晚上,我們一直等到十二點整,在新年鐘聲響起的時候點燃了一卷鞭炮。當時,其它好多鄰居也紛紛拿出鞭炮來慶祝新年。
大年初一早上,我們按照爺爺家的傳統進行;爺爺在包餃子的時候給其中一個餃子包了一元硬幣,看看誰有好運氣能吃上。不過,爸爸和爺爺都一直沒告訴過我為什么要這樣,我覺得大概的意思是吃上這個餃子的人能在新的一年有好運氣吧!
初二那天,我們離開了爺爺家,回了外婆家。等舅舅一家到了以后,大家互贈紅包,那個場面真熱鬧啊,大家都高興地拿著紅包跑來跑去。外婆帶我們和舅舅他們去一家到叫“大年初一”的餐廳吃飯。我們一邊聊著天,一邊吃著桌面上豐盛的佳肴,直到吃得不能再吃為止才各自散去。
這回真是一次快樂的新年啊!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四
吃過了美味的飯菜,我就去找我的堂弟一起去田地玩,我們玩到天黑,累的滿頭大汗。
我們吃完晚飯,我們全家圍在一起開電視,一點說自己在20xx年的收獲和煩惱,大家都沉浸在歡笑中,唯獨我的表弟,我表弟的爸爸在20xx年12月多,因為我小叔(我堂弟的爸爸)開大貨車死了開摩托車的年輕人,所以我小叔被關到了監獄,三年不能出監獄,你知道嗎,就因為這件事,我表弟大哭了好幾場,我爸爸是我小叔的大哥,我爸爸特別想救我小叔,為了救他弟弟,一直的賺錢打工,一定要救出他弟弟也傷心了好幾次。“啊!還有54秒”姐姐說。“還有12秒,12,11,10,9,8,7·······到了”姐姐說。在凌晨0點00分,我和爸爸一起放鞭炮,俗說在民間習俗中,春節是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節日。在農村,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進入了過年階段。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相傳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他要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善惡。過去有“二十三,糖瓜粘”的童謠,人們用糖瓜祭灶神,為的是用又甜又粘的糖瓜粘住灶君的嘴,免得在玉皇面前講人間的壞話。還要供上黑豆、甘草和一碗水,以祭灶君所騎之馬。
“新--年--到--了!”我高聲大喊,我和爸爸一直放到2點左右然后睡覺去了。
第2天,我穿著嶄新的衣服,收到了爺爺奶奶大紅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壓歲錢”。接下的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姐姐一一家又一家地走親戚,相互之間拜年。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五
“春節到了!春節到了!”我高興地跳著,喊著。因為一過春節,爸爸媽媽就回來了。
三十的早晨,我早早地起床,迫不及待地站在門口巴望著,不一會兒,爸媽就拎著大包小包到家了。我接過包,打開一看,哇,媽媽帶回來各種各樣的年貨了,有紅紅的對聯,甜甜的糖果,葡萄干……我找來盤子裝了起來,一一擺放在茶幾上。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開飯了,我們一家人坐在飯桌前,豐盛的飯菜,讓人垂涎三尺,我給每個人倒了一杯果汁,我們舉起杯,異口同聲地說:“春節快樂!”我們吃著年夜飯,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我盼望期待已久的春節聯歡晚會終于就要開始了,我們一家人坐在在電視機前面,擺好瓜子,花生、糖果等美味食品,欣賞著春節晚會里豐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妙趣橫生的小品相聲,真讓人眼花繚亂。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六
今天,是一個值得歡慶的日子,猜一猜,是什么日子?對啦!是春節!春節里,我想大家一定做了很多事,對不對?我來說一說我是怎么過春節的吧! 我早上剛一穿好衣服,習慣地看了一眼窗外,啊!一場鵝毛大雪原來從半夜不知不覺地下了起來。
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一進門,已經開飯了。我一坐下來, 變戲法似的拿出紅包神出鬼沒地塞進我這個又大又寬的口袋,不過,我立即發現了,“謝謝奶奶!”我大聲說。 吃晚飯,人人使出給錢術,給我錢,收獲不小!600元! 我又點起了小炮,玩兒了一下午,同時,也開心了一下午。六點了,我們該回家了。 啊,過春節好難忘啊 !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七
天地如火,日月如梭,轉眼間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高高興興的購買年貨,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彩,火紅的燈籠,喜氣的對聯,處處洋溢著龍年的喜氣。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是中國人最大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中國人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民族文明最集中的體現。春節期間,我國的很多地方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有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喜接福、祈求豐收等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名族特色和區域風情。
春節的來臨,很多人都可以放假回家過大年。平常難得相聚在一起的家人在這春節相聚。大年三十,一大家子圍坐在餐桌旁品嘗年夜飯,年輕的晚輩不時舉起酒杯向長輩敬酒,頑皮的孫子、孫女一會向爺爺要這個,一會向奶奶要那個。爺爺奶奶被高興的合不攏嘴。一句句關心的問候,被春節的幸福和美滿圍繞著。
壓歲錢是我們每個小孩都想要的'東西。跟著爸爸媽媽去拜年,很多長輩都會給我們小孩紅包,同時,我們的爸爸媽媽也會給親戚的孩子發紅包。
春節紅色是他特有的色調,火紅的燈籠、紅色的對聯……
炮竹聲聲除舊歲,紅紅火火過大年。這就是我眼中的春節!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八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代表團圓、幸福、平安。新年新氣象,我最喜歡過春節,因為可以穿新衣服、收紅包,放鞭炮,太有趣了。
早晨起來,各家各忙著貼春聯,我家也不例外。媽媽還買了一個大“福”字貼在大門上,客廳掛著中國結,燈籠也也掛好了,屋里屋外一片喜氣洋洋。中午,爺爺準備了豐盛的飯菜,有雞、魚、肉等美味佳肴。接著奶奶會包餃子,我和姐姐也去幫忙。我們包好一盤又一盤,餃子像一個個元寶,圓鼓鼓地擺列著,代表我家今年財運打開。心里簡直樂開了花。
我們是大家庭,每到過年親戚朋友來來往往。送禮、拜年、串門、吃糖果......非常熱鬧。我們家族的習俗是“圍爐”。擺一張大桌子,中間放一個爐,旁邊準備好多菜,,大魚大肉蔬菜瓜果......看著就叫人嘴饞。當夜幕籠罩大地,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吃團圓飯。
午飯后,小朋友們更開心啦!身上穿著新衣,兜里揣著紅包,
我們迫不及待來到空地上放棄鞭炮,五顏六色的焰火飛上高空,夾著噼哩啪啦的鞭炮的歡笑,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我愛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現在,我又盼望過年啦!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九
作者:胡宇軒
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春節。從我記事起到現在,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傳統節日,和親人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節日。
這些節日,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凝聚著這濃濃的血脈親情。在這些節日中,我們對于春節是情有獨鐘。每年的春節,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起了紅燈籠,貼上春聯,親朋好友都大老遠的會帶自己的家里,為的就是這一年才有一次的除夕夜團圓飯。飯桌上,大人們的講述則是這一年的所有經歷,而我們這些孩子則毫無忌諱的大吃大喝。我最喜歡是在除夕夜吃完飯,拿到壓歲錢后,我們一家人一起在電視機前吃瓜子。爸爸坐到七點多鐘就出去到鄰居家串門,到九點前他們就回去。等到九點時,爸爸就拿出煙花放在道路的中央,然后開始放煙花,天空中展開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好看極了!
啊!美麗的傳統節日文化,我最喜歡的春節。
春節三年級春節三年級篇十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我國最早的春聯,是五代時期孟昶寫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年畫源于唐朝的門神,它和燃爆竹一樣,在古代都是用來驅鬼避邪的,現在卻成了專為增加喜慶氣氛的習俗了。貼“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們把寫在紅方紙上的“福”字,故意倒貼在門、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后,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后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初一到十五,人們一至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