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教資題目實用篇一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成功與否,軟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現在市場上也有不少現成的教學軟件,但地理教師在使用過程中總覺得不大如意,于是有不少地理教師開始自制地理cai課件。自制的教學軟件可以充分體現教師個人的教學意圖,但是過分追求軟件完美的傾向使軟件的制作成為十分費時費力的工作,許多時候還要請計算機教師協助。另外一個限制因素是缺乏足夠的素材。因此,計算機輔助教學往往停留在試驗課、公開課,未能實現常規化。這一點本人深有體會。近幾年,本人在自制面向課堂教學的地理cai課件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制作了多個課件,如《黃河》、《巴西》、《氣溫與氣溫的分布》、《日本》等。課件雖然是超媒體、超文本的,但課件所包括的內容始終有限,而且這樣去制作一個課件所耗的時間很多,要每一節課都這樣做是難以實現的。
一、素材庫的建立
1.收集和制作素材
素材的收集是素材庫建設的基礎工作,主要靠地理教師平時的積累。其實可用于地理軟件制作的素材來源很多,只要做個有心人,就可以收集到各種素材。找到的地理素材可以用掃描、復印、下載等方法存放到自己的素材庫中。可利用繪聲繪影剪輯有用的視頻素材;一些動畫、聲音可以通過自己制作、錄制等等。總之,我們收集的素材應該是全面的。另外,素材收集要持續,要不斷補充新內容。例如:在2008年春節中國南方出現罕見冰雪,搶險除冰的視頻片段要及時收集,補充到素材中去。又如現在科索沃獨立的事件,大家都很關心,在講“歐洲”時可適當補充相關的一些時事素材。
2.整理和加工素材
二、素材庫的實際應用
1.突出教師的教學特點,制作實用的cai教學課件
cai課件是一種教學系統,課件的基本功能是教學功能,課件中的教學內容及其呈現、教學過程及其控制的設計應由教學目的所決定。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教師利用編著工具和素材庫自制體現自己教學風格的cai課件是一種發展趨勢,也是教師自身的愿望。素材庫可以幫助教師實現這個愿望。
教資題目實用篇二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是的,作為教師,我深感榮幸,同時,也深深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我看來,師德不是什么豪言壯語,也不是什么豐功偉績,最主要的還是飽含教育的激情,用最淵博的知識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教育學生,用最熾熱的心熱愛學生,真正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在新的時期,師德被賦予了新內涵。我認為,師德高尚的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師德高尚的教師應該經常吸收教育新理念。在這一方面,我一直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社會公德。其次,師德高尚的教師應該具備淵博的學識和有吸引力的人格魅力。一位教師如果沒有專業的文化知識,就難以讓學生信服,難以讓學生盡情地、快樂地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一位教師如果缺乏人格魅力,學生就難以吸取最甜美的人性魅力的雨露,學生的人格和品德就失去了堅實的底色。所以我十分認真地訂閱各種語文教學的資料供自己研究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再次,師德高尚的教師應該用最熾熱的心熱愛學生。我相信,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熱愛學生,對學生要求嚴格,但卻嚴中帶慈,與他們談心,真正了解孩子的世界,用溫暖感人的師愛引領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成長,讓他們從一開始就感受到老師的愛,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作為新教師,雖然斗志滿滿,也做出了二些成績,但是各方面仍存在著不足:工作作風有待扎實,有時遇到困難會灰心喪氣,有時像只無頭蒼蠅,找不著方向。在教學實踐中有時畏首畏尾,對學生的心理動態和課堂生成部分把握得不夠好,因此缺乏足夠的教學機智,在課堂上發生意外情況時,常常不能得心應手。
在教育教學中,我會繼續改進自己:
第一,時時充電,終身學習。努力學習新課程的理念,與最新的知識接軌,讓自己的思想時刻與時俱進。抓住每一個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努力學習,虛心求教。
第二,熱愛學生,關注發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溫暖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沭浴在師愛的陽光下,快樂地成長。
第三,逐步摸索,探求班主任工作的新路。班級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靠自己時刻總結反思,虛心求教,與學生溝通,與家長聯系,架起和諧的班級溝通之橋。
總之,我會努力培養自己高尚的師德,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默默奮斗,將“教書育人”進行到底。
教資題目實用篇三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于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臺后,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只見里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2、以身作則
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說:“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 “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3、因材施教
(2)著名的力學家、數學家錢偉長,在《恩師助我擇專業》這篇自述中談到吳有訓教授對自己的教育時,不僅提到他講課的精彩深刻,“聽這樣的課,真是最高的科學享受”;而且更以濃重的筆墨,詳細地記敘了吳先生怎樣“不斷地給我指導”,告訴“我”學物理和學中文的區別,在課堂上應該怎樣記筆記,課后怎樣看有關的參考書,甚至“為減輕我讀英文的困難,吳老師給我一本某校的中譯本講義,便于查閱。”吳有訓教授“以后還經常給我具體指導,使我從死記硬背改進到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培養了有效的自學能力,逐步提高了學習成績。”這樣一些具體有效的個別教育,終于幫助入學成績比別人少了100多分、開學后一連七個星期課堂測驗不及格的錢偉長,順利地完成第一學期的學習,四年后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4、成功教育案例
有這樣一個家庭,兒子的成績很不好而且越來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父親接過兒子的試卷微笑著說:“太好了兒子,以后你沒有什么負擔了!”兒子大吃一驚,忙問:“爸爸,你是不是病了?”父親說:“沒病,你想一想,一個跑在最后的人還有什么負擔呢?不用擔心再有人超過你,但你只要往前跑,肯定有進步。”兒子受到啟發,心里就高興起來。第二次,考了全班第29名,父親看到了兒子的試卷,興奮地說:“太好了兒子,你比上回前進了十幾名了!”第三次,兒子考到了全班第10名,父親激動地說;“太好了兒子,你真了不起!離第一名只差9名了。”就這樣,不管孩子的成績是好是壞,父親總是堅持正面激勵,從不訓斥責罵,而孩子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教資題目實用篇四
1、貝多芬拼搏成長。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于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后,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2、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3、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藥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藥,最后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4、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5、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幾克鐳。
1、李賀雖只活到27歲,但留下了許多優秀詩篇。他的成功在于積累。他隨身攜帶錦囊,一有靈感便記在紙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將紙片拿出來整理。這樣就積累了許多創作素材,最終成為一位著名詩人。
2、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1500多種書,留下了100多本讀書筆記。他幾乎掌握歐洲一切國家的語言,他在頭腦里積累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學家蘇洵27歲開始發憤,立志就讀,晝夜不息,結果大器晚成,終于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國明代畫家王冕,少年放牛時,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畫出來。他不分晝夜地繪畫,立志不移,后來成為當時著名的畫家。
3、越王勾踐被吳^v^隊打敗,忍受奇恥大辱,給吳王夫差當奴仆。三年后,他被釋放回國,立志洗雪國恥。他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終于打敗了吳國。
1、王羲之與“墨池”?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后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2、達·芬奇畫蛋?(具體事件略)……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3、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后后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4、天才來自于勤奮。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1、吳王夫差立志為父報仇,打敗強國——楚國;貪圖享樂,敗于自己曾打敗過的小國——越國。
1、愛迪生發明電燈,歷經了幾萬次失敗,但他始終不氣餒,最終發明了電燈。
2、威靈頓失敗而不氣餒,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侖。(《失敗是個未知數》)
2、小澤征爾敢于說“不”: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有次赴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演奏中發現樂譜出現了錯誤。但在場的音樂家、作曲家、評委都鄭重申明沒問題,說是他自己的錯覺。他考慮再三,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原來,這是評委故意設置的考題,他也因為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而奪魁。
教資題目實用篇五
幼師教師資格*的申請其他教師資格*的申請是有所不同,一起來看看一下幼兒教師資格*申請需要那些資料吧。
1、申請人應提交的基本材料有:
a、本人填寫的《幼師資格認定申請表》一式兩份;
b、*原件和復印件;
d、教師資格筆試成績考試合格*書原件和復印件;
e、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書原件和復印件;
f、幼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醫院出具的體檢報告;
2、幼師資格的申請實行屬地化原則。
申請人應當在規定的受理期限內向戶籍所在地相應的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提出申請,提交申請資料。
延伸閱讀: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報名費用介紹
1)筆試
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分筆試和面試,其中幼兒教師資格*考生報名收費在國全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中并不統一收費,根據不同地區物價局對當地考試所需物價進行決定。由此可見,在不同地區中,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報名費用也不相同。
以廣東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報名費用為例,廣東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報名費用統一為70元/門。由考生選擇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多少門科目決定。即幼兒教師資格*考試報名科目決定幼兒教師資格*報名費用。
2)面試
教資題目實用篇六
古語云:“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師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對教師教學生涯的最好寫照。盡職盡責是教師基本的道德規范。教師職業是“人類幸福和自我完善”結合的職業。多少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伴著三尺講臺、一支粉筆,播撒著希望的種子,開啟著孩子的心智,書寫著人生的真理。我自豪,因為我就是這樣一名教師,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無悔,因為愛與責任堅定了我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平凡而又偉大,要無愧于本職工作,應當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時刻牢記重任在肩。“我是人民教師”,一句普普通通的話,卻應當擲地有聲。沒有責任就當不好教師。人民教師使命崇高,責任重大。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園丁,無論是高貴的牡丹,還是艷麗的玫瑰;無論是香冷的寒梅,還是嬌媚的桃蕾;甚至是那名不見經傳的卑微的小草,教師皆以自己相同的愛心去精心栽種,精心呵護,精心澆灌,精心栽培,這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使命。教師每天辛勤的工作,迎著清晨的薄霧,送走天邊最后一抹夕陽的余輝,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沒有精神的寄托,責任的支撐是做不到的。因為責任,所以無怨無悔,三尺講臺就成了教師書寫不平凡人生的舞臺。深重的責任,莫過于肩負民族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擔此重任,愛與責任不可或缺。讓愛與責任同行,已成為我們每個教師無聲的諾言。
我認為,教育就是一種無私的愛,一種高尚純潔的愛,是教師和學生心靈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啟學生智能的鑰匙,是用以點燃照亮學生心靈的火焰。教師,是一個用愛書寫的稱謂;教師,是一個用責任支撐起的身軀。我堅信,只要心中那團“愛與責任”的火焰熊熊燃燒,就能托起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去喚醒學生,教會學生去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我們要用我們的言行感召學生,影響學生去愛學習,愛勞動,愛助人,愛創新。這樣,我們的價值就能得以盡可能大的體現,我們也就可以無悔自己的選擇了。
責任,是教師之本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師必須牢牢地樹立起責任意識。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點點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組成。然而,“一個孩子的失敗,對一個教師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失敗,但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所以,教師應該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性感。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的基本任務。站在講臺上看著下面幾十雙渴望的眼睛時,教師要有把他們教育成才的責任感。為了傳授知識,我們有責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經常閱讀專業書籍,積極參加研修活動,不斷改進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不僅會誤人子弟,而且也過不了自己良心這一關,這就是教師的責任。
作為教師,為人師表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有崇高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要有負責任的意識。有了強烈的責任感與事業心,我們才會敬業、樂業,也才能一輩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愛與責任,相得益彰。“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愛”與“責任”也是辨證的統一。“愛”是責任的體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愛與責任”將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需要全體教師不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續寫篇章,教師的指導、鼓勵、贊美、欣賞和支持,永遠是學生最好的禮物。透過愛的鼓勵和安慰,讓他們祛除心中的不安,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擔負起我們肩上的責任。
教資題目實用篇七
大國工匠徐立平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 7416 廠高級技師。他自 1987 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 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
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
目前,火藥 整形在全世界都是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 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 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 藥面誤差不超過 毫米,堪稱完美。
由于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后遺癥,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發也掉了一大半。
28 年來,他冒著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譽為“大國工匠”。
【運用方向】 本素材還適用于“執著”“堅持”“創新”“奉獻”等話題。
我國著名遙感學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小文因病醫治無效,于2015 年 1 月 10 日去世,享年 67 歲。
2005 年,李小文在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任所長,他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師大做課題。地遙 學院晚上 11 點關門,李小文經常忙到很睌,每次回來都要叫值班室的人幫忙開門。
于是院里分給了李小文一把鑰匙,再也會不影響他忙到半夜了。
后來,李小文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接連承擔了兩個大的國家項目,忙到 2011 年,他累得生病住進了醫院。
教資題目實用篇八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這番話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與生活的關系。
本來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他們對眼前的事物往往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對周圍事物缺乏觀察力。因此,首先要讓學生養成用心觀察生活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隨時隨地記下見聞。比如面對突發事件,教師隨時觀察學生的狀態,可以適時調整教學計劃,指導學生即時作文。長此以往,有助于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可以一日一記,一日多記,也可以多日一記。日記本身就是一種不拘形式、內容豐富的文章體裁。日記真實性、感知性強,篇幅可長可短,學生容易掌握。
其次,要求學生的觀察有明確的目的性,這樣,學生觀察時就不會隨意,就會仔細、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觀察的事物。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我們的校園”之前,對學生進行了觀察指導,讓他們明白本次觀察的目標是自己的學校。先帶領學生站在教學樓高處觀察,對校園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校園中的景物。在觀察大門時,要注意大門的設計、門上的題字各是什么樣子。觀察校門口的雕塑時,要注意塑像的姿態,從正面和不同的側面看,塑像各有什么特點。觀察教師辦公室時,要注意辦公室外花草樹木的樣子,辦公室中老師忙碌的身影。觀察操場時,要注意操場的大小、周圍的景物、操場上的體育設施,尤其要注意課間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觀察景觀園時,要注意園中高大的香樟樹,以及樹下的花草、石桌、石凳、鵝卵石小路……由于學生是帶著目的去觀察的,因此在習作時,能按照方位順序,由總到分再到總,有重點地寫。
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以飽滿的熱情去觀察,就會攝取到源源不斷的習作素材,就會用自己的筆去描繪生活。
二、開展活動,創造習作素材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活動僅靠觀察是不夠的,只有親自去實踐,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對活動的過程、細節和感受了如指掌,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因此,教師要多開展活動、創設情境。
活動包括學習活動的一些方式,也包括游戲和勞動的許多方式,如游戲競賽、閱讀交流、調查訪問、參觀展覽、觀察實驗、手工制作以及小學生力所能及的各種家務勞動等。
比如寫“種豆芽”,習作前,可以讓學生親自泡點豆子,綠豆、黃豆都行。每天看看它們有什么變化,寫觀察日記。要求學生把自己每天是怎么做的,豆子的變化,豆芽每天的變化都寫下來。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合作編本小詩集”時,我會讓全班學生都參與到編詩集的活動中去,發給每人規格、大小一樣的紙張,上下左右的頁邊距統一標準。正反兩面各謄抄一首詩,可以是古詩,也可以是現代詩,還可以是自己創作的詩歌。然后根據詩歌表現的意境,再配上合適的插圖,這些都必須是學生親自完成。每位同學為詩集取個名字,大家再從中選一個最引人注目的作為班上詩集的名字。擅長書法的同學完成詩集封面名字的題寫和目錄的編寫,擅長繪畫的同學完成封面插圖,文筆好的同學為詩集寫序。最后裝訂成冊。由于學生親自實踐,體驗活動中的真實感受,這樣不僅能得到習作的素材,還能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習作質量自然就提高了。
三、整合學科,積累習作素材
小學生的習作要反映的是他們自身的生活及客觀現實,不能脫離實際,強求他們的文章像作家一樣“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只能要求學生用筆來反映他們已經認識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積蓄。小學生“已認識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積蓄”大部分來自課堂。為了讓作文教學不局限于語文課堂,我們可以嘗試將作文教學與各學科整合,進行學科作文教學。學科作文,是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獲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歷程,結合語文課程要求的年級作文訓練點,教會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
作文教學與各學科整合,從單一學科到全面鋪開,讓作文教學覆蓋所有學科,涉及所有學科的老師,讓作文教學不再是語文教師的專利。比如科學作文,學生學習了五年級下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記事作文“有趣的實驗”――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按實驗前、實驗時、實驗后的順序記敘實驗過程;也可以讓學生寫童話故事“橡皮泥兄弟水中歷險記”,把不同形狀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寫出來。這樣,既鞏固了科學知識“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沉浮可能發生改變”,又豐富了“真事真情寫真文”的體驗。
教資題目實用篇九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開展信息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更是一個技術實現的過程。多媒體是指利用計算機交互式綜合處理多種媒體信息,包括語言、文本、圖像、音頻、動畫等等,使多種信息能夠成為一個具有交互性的,邏輯性的系統。對這些媒體信息進行采集和制作的過程就是對教學資源進行重組整合的過程,也是實現教學資源數字化的過程。
1 文本的采集與制作
2 圖像的采集與制作
3 音頻的采集與制作
在數字化教學資源中,音頻的使用能夠使教學內容更真實生動,擴大了教學內容的表達能力。音頻素材,常見的有解說、效果聲和配樂三種形式。音頻可以從錄音帶、錄像帶、cd、vcd上獲得,聲音錄入設備將模擬聲音信號通過采樣、量化轉換成數字信號,再進行編碼,以波形文件的格式保存起來。波形文件記錄了實際聲音采樣的數據,是windows系統中所使用的標準數字音頻文件,,其形成的數字格式的聲音質量高,能夠重現各種聲音。常見的音頻文件格式還有mp3文件,能夠解決波形文件過大的問題,是對波形文件的壓縮。
4 視頻的采集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