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一
眾所周知,現在老人摔倒了扶不扶是一個社會問題。扶,可能會發生訛詐,不扶,又覺得自己良心過不去。就這樣,一個話題就在我們班展開了。
關于這個話題,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要扶,不扶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對不起接受的尊老愛幼的教育;有的說,不扶,害怕自己被訛詐,承擔了不必要和冤枉的責任,做好事變成了煩心事,又因此增加了經濟負擔,讓好人都做不起好事。
春晚把社會上發生的幾個真實事例全部合并在一個小品——“扶不扶”,小品里路過的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說:“這樣跟你說吧,哥以前開的是奔馳。”這個小品夸大的闡述了一個這樣的反面事例,讓好心人心寒,但是也真實的讓人看見了社會上確實存在的一個現象。
馬璽欽說:“扶!要扶,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就扶不起來了。”
最后,老師總結道:“老人倒地了,我們還是要去扶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好情況,做好現場證據再扶。”聽了老師的話,同學都認為這才是最后的答案和解決辦法。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二
老人摔倒了,是扶還是不扶?現在最熱門的話題也莫過于此。很多人發表了不同的觀點,有人說扶,有人說不扶,我看到的一個故事,讓我心里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是一個黃昏,太陽正踏著沉重的步子一寸一寸落下山去,天邊殘留著一抹紫紅色的晚霞,異常的美麗。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哼著小曲,慢吞吞地向家里走去。走過一個路口,看到前面的人行道上躺著一個老人。滿頭的白發,枯瘦的身軀。老人用手肘支撐著身體。那時剛剛立春不久,傍晚的空氣涼如水,老人只穿了一件外套,躺在冰涼的人行道上。我在猶豫著,腦海里不停的想著一則報道:三個小孩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卻遭到碰瓷。扶?還是不扶?我站在街口,看著路對面的老人。老人用哀求的目光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渴望誰能過來扶他一把。一些人看到了老人,停下來,像我一樣猶豫了好久,最終還是走開了。正在我鼓起勇氣,準備走過去時,老人的身邊多了一個紅色的身影。我定睛一看,是一個不過六、七歲的小女孩,她背著小書包,脖子上系著鮮艷的紅領巾。女孩蹲下身,費力地扶起老人,老人只是坐了起來,小女孩卻沒有力氣了。這時,一旁賣菜的農民大叔看到了,忙跑過來扶起老人。小女孩看著老人被攙扶著慢慢向前走,就放心的跑開了。我呆呆的站在那里,小女孩跑遠了,我才回過神來,離開了。我看著胸前得紅領巾在風中飄動,不由的為自己害臊起來。
中國人口眾多,歷史文明久遠,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卻扶不起一個摔倒的老人,我覺得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
在我們周圍總是有這樣的報道:某人見義勇為卻反遭恩將仇報,助人為樂卻惹禍上身。這不僅是當事人也使得我們寒心,大家心里都有個疑問,中國的傳統美德到底去哪里了?大家還記得有一則報道,說是三個孩子扶起一個摔倒的老人反遭到碰瓷事情嗎?孩子,天真可愛,不懂人情世故,用自己滿心的熱情,伸出援助之手,卻遭到這樣的回報,心靈受到這樣的傷害,和大人一樣,再遇到這種事情只會躲得遠遠的。這種事一再的發生,就會慢慢磨掉人們的愛心、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知道樂于助人,被幫助要懂得說聲“謝謝”,而扶起摔倒的的老人是多么舉手之勞的事,只要你伸出雙手去幫助別人,總有人會為你喝彩。
你要問我會怎么做,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如果看到別人有什么困難,一定要去幫助他們,不管結果怎么樣。因為,這個是發自內心的,小小的善舉,匯聚起來就是強大的力量。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三
最近,我看到了一幅漫畫,漫畫的內容引發了我的深思。
一個小女孩摔倒了在地上,一個小男孩正俯下身子準備去扶她。站在一旁的媽媽,卻一把拉住了小男孩,一臉兇樣,嚴厲地呵斥著他,說道:“不要扶,別人會說是你碰倒的。”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小女孩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回到家,地上有一壺油潑到了地上,小男孩若無其事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了旁邊,媽媽見了,連忙跑過來,對小男孩責問道:“我們家的油壺都倒了,你怎么不知道扶一下?”小男孩說了和媽媽同樣的話:“我扶了,你會說是我碰倒的。”媽媽頓時無言以對。
看著眼前的這幅畫,使我想到了另一個故事。
重慶的公交車墜江事件中,當時車上有十五個人,除去以暴制暴的司機和無理取鬧的女乘客,還剩下十三個人。當時,車上的每個人都和漫畫中的媽媽一樣,認為和自己沒關系的事就不用管。于是,他們選擇了,坐在座位上看著女乘客和司機掙扎,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等待他們的卻是冰冷的江水,和永遠看不到的明天。與此同時,武漢卻發生了相同的故事,最后的結果卻大不相同。因為車上的人并不是個個都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人正義地站了出來,及時拉開了女乘客和司機,防止了災難的發生。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四
我認為,用好適當的方式再去扶,這樣既可以增添社會中的溫暖,又可以預防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在小巷子里有位老人摔倒了,我們可以在路邊先叫一個人過來作證,然后再去扶,這樣,即使是碰瓷的,也會有人替你說話,如果路邊人很少的話,我們可以借助手機來作證,錄制視頻,然后再去扶,這樣我們有了證據,碰瓷的也不能栽贓給我們了。
也并不是沒有碰瓷的例子,像我爸爸的朋友,有一次他在路邊看到有一位老爺爺騎著摩托車掉進了溝里,他好心去扶爺爺起來,卻被那位爺爺誣陷,爺爺就一直說是他撞得,他沒有辦法,只能和那位爺爺僵持,隨著路人來的越來越多,也在勸他說“就私了了吧,別等到警察來了,事情就麻煩多了。”爸爸的朋友怕耽誤時間,就賠給了爺爺兩百塊錢這件事就了了,雖然賠的錢不多,但是委屈的心情誰又能理解呢。隨后爸爸的朋友發了條微博,上面寫著:難道救個人都是碰瓷的了嗎?隨后我評論了一條:好人一生平安。叔叔心情這才好點,爸爸對我說,叔叔被家里人罵死了,說他為什么這么傻。我想說,世間如果沒有這些好人,社會會冷淡成什么樣子呢?希望“不是壞人變老了,而是老人變壞了”這句話不會成為現實!
所以,老人摔倒了要用恰當的方式去幫助他,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要我們會保護自己,這個美德還是要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