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一
從一件小事中,我看見了人們正在成長,我看見人民的思想正在進步,我看到了國家正在富強!
前些年,要不要扶老人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而現在,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常識,遇到老人要扶起來,這己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幾天前,我和媽媽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突然碰的一聲,我往左邊看了一下一輛老年代步車倒在了十字路口的旁邊,我和媽媽都嚇壞了,我們這里根本通不到他們那啊!正在我心急火燎的時候,一位年輕人出現了。只見那年輕人身穿一件黑色西裝,戴一個領帶,顯得還挺氣派,他走到那輛倒著的車前,打開車門,把兩位老人先救出來。還好,兩位老人并沒有什么事只是身上沾了點灰,大家看到此景,都豎起了大拇指,有一些人也來幫忙了,他們一起合力把車給推起來,有一個女人拿出紙擦掉了老人身子上的灰,頓時,那兩位老人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擦好了,他們又把車里剩下的小玻璃碎片全都撿干凈,以防老人背刺到還用紙巾把座位擦干凈,那兩位老人微笑著,他們十分感動,有這么多的好心人來幫助他倆。其實我覺得幫他們那樣子就可以了,可是,他們并沒有那樣做,他們派了一個人去幫老人開車,怕老人一不小心就摔倒了。
直到目送老人許久我們才匆匆趕回家里去。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事情,但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從這件小事中,反映了我們的國家正在不斷向前,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把老人扶起來,成為了一個常識。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二
最近,我看到了一幅漫畫,漫畫的內容引發了我的深思。
一個小女孩摔倒了在地上,一個小男孩正俯下身子準備去扶她。站在一旁的媽媽,卻一把拉住了小男孩,一臉兇樣,嚴厲地呵斥著他,說道:“不要扶,別人會說是你碰倒的。”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小女孩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回到家,地上有一壺油潑到了地上,小男孩若無其事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了旁邊,媽媽見了,連忙跑過來,對小男孩責問道:“我們家的油壺都倒了,你怎么不知道扶一下?”小男孩說了和媽媽同樣的話:“我扶了,你會說是我碰倒的。”媽媽頓時無言以對。
看著眼前的這幅畫,使我想到了另一個故事。
重慶的公交車墜江事件中,當時車上有十五個人,除去以暴制暴的司機和無理取鬧的女乘客,還剩下十三個人。當時,車上的每個人都和漫畫中的媽媽一樣,認為和自己沒關系的事就不用管。于是,他們選擇了,坐在座位上看著女乘客和司機掙扎,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等待他們的卻是冰冷的江水,和永遠看不到的明天。與此同時,武漢卻發生了相同的故事,最后的結果卻大不相同。因為車上的人并不是個個都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人正義地站了出來,及時拉開了女乘客和司機,防止了災難的發生。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三
眾所周知,現在老人摔倒了扶不扶是一個社會問題。扶,可能會發生訛詐,不扶,又覺得自己良心過不去。就這樣,一個話題就在我們班展開了。
關于這個話題,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要扶,不扶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對不起接受的尊老愛幼的教育;有的說,不扶,害怕自己被訛詐,承擔了不必要和冤枉的責任,做好事變成了煩心事,又因此增加了經濟負擔,讓好人都做不起好事。
春晚把社會上發生的幾個真實事例全部合并在一個小品——“扶不扶”,小品里路過的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說:“這樣跟你說吧,哥以前開的是奔馳。”這個小品夸大的闡述了一個這樣的反面事例,讓好心人心寒,但是也真實的讓人看見了社會上確實存在的一個現象。
馬璽欽說:“扶!要扶,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就扶不起來了。”
最后,老師總結道:“老人倒地了,我們還是要去扶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好情況,做好現場證據再扶。”聽了老師的話,同學都認為這才是最后的答案和解決辦法。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四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男孩與他的`媽媽漫步在小區的小巷子里。陽光透過樹葉,暖暖的灑在男孩和她媽媽的身體上。
突然,前面傳來了哇哇的大哭聲,男孩和媽媽順著聲音向前走去,看見了一個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女孩。仔細一看,原來是被石子絆了一跤,腿被擦破了,看上去紅紅的一片,傷勢非常嚴重。小女孩兒就一直在那兒哭啊,哭啊,哭的喉嚨都啞了,旁邊有許多人都在圍觀,可卻無一人扶女孩站起來。
男孩兒多么想去扶女孩啊,他快步的向前走去,正要碰到女孩時,他感覺有一只手把他向后拽,原來是他的媽媽。男孩兒的媽媽一把將男孩兒拉到自己身邊,快步的離開了人群。媽媽頭也不回的說:“別管,別人會以為是你撞倒的……”男孩兒卻還迷惑不解,聽了媽媽的話,他也只好嗯了一聲。
扶不扶,這個詞,是近些年來大家共同的一個話題。到底扶還是不扶,扶了吧,覺得會被人誣陷,不扶呢,又覺得良心過不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任何人都應該尊老愛幼。媽媽為什么不讓兒子去扶女孩呢,她害怕事情會攤到兒子的頭上。其實社會也是這樣,仿佛變得冷漠了。但是我覺得人們的內心并不冷漠,有許多好心人都還有一顆火熱的心,他們愿意去扶,去尊老愛幼,去幫助他人。但是這社會上有太多的誣賴與碰瓷了,我想正是這樣,才讓人們的心變得越來越冰冷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還感受到了其實冰冷的心是一代一代傳下去的,媽媽教育孩子不要去扶受傷的女孩,給孩子的心里定了一個理念:有人摔倒,我一定不扶!所以才導致了兒子看到媽媽落進下水道,但還不救的悲劇。
我希望世界多一些溫暖,不要再讓扶不扶成為大家議論的話題。即使行善面臨風險,甚至不能立刻得到他人的理解,也不應該放棄自己正確的道德觀,不能忘記中華的傳統美德,因為如果不扶,我們會失去更多!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五
近年來碰瓷事件層出不窮。許多老人為了點錢拼了老命。
兩年前在廣東河源一男子在路邊扶起一位摔倒老人。之后又將老人送進醫院并聯系家屬。這本是一件值得稱贊的好人好事。可誰知,這位老人醒后竟說好心男子是撞他之人,并要求賠償幾十萬元。兩天后,好心男子為證明清白投塘自殺。
當時看到這則新聞,我不禁感嘆人性的險惡。在這件事發生后,出現了不少類似的碰瓷。在多次血淚史后,人們開始遠離這些老人,無論這些老人是真的摔倒或是假的。
寒假的一天我去門口好德買零食。近小區大門時發現一老人坐在地上,時不時掙扎地要站起來。我記得當時第一個想法:這是個騙子。我本是準備從她身邊繞過,可卻停下了腳步。似乎這并不是騙子。看著老人艱難起身卻又坐下,我總有些于心不忍。可/要真是騙子怎么辦?幾十萬元,我怎么賠得起?但老人若是真出了事,一直坐這兒就有麻煩了。但若我扶了老人起來,她賴上我,那我就有麻煩了!扶或不扶?這是個艱難的選擇。老人似乎發現了我的異常向我望來。雪白的頭發下是布滿了皺紋且已經發白的臉。臉上寫滿了無奈和痛苦。
“還裝得挺像,不知道這次又會騙多少錢。小丫頭,你別上前。這種人不值得你發善心。”一個老大爺勸阻著說。但注意到老人痛苦神態的我毫不猶豫地上前扶起老人。但扶起的一刻我又有些后悔,希望不是騙子。“孩子,謝謝你!”這句話有如陽光穿過烏云照在大地上。原來這個社會也并沒有我所想的這么險惡!
現在我覺得這個世界并沒有那么腐敗!沒有那么無可救藥!其實只要有一個人,就一個人心存善心,那么這個社會總會被改變。有可能需要很久,但相信總有那么一天。人們不再會為扶或不扶這個問題所糾結了!
老人摔倒扶不扶篇六
我認為,用好適當的方式再去扶,這樣既可以增添社會中的溫暖,又可以預防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在小巷子里有位老人摔倒了,我們可以在路邊先叫一個人過來作證,然后再去扶,這樣,即使是碰瓷的,也會有人替你說話,如果路邊人很少的話,我們可以借助手機來作證,錄制視頻,然后再去扶,這樣我們有了證據,碰瓷的也不能栽贓給我們了。
也并不是沒有碰瓷的例子,像我爸爸的朋友,有一次他在路邊看到有一位老爺爺騎著摩托車掉進了溝里,他好心去扶爺爺起來,卻被那位爺爺誣陷,爺爺就一直說是他撞得,他沒有辦法,只能和那位爺爺僵持,隨著路人來的越來越多,也在勸他說“就私了了吧,別等到警察來了,事情就麻煩多了。”爸爸的朋友怕耽誤時間,就賠給了爺爺兩百塊錢這件事就了了,雖然賠的錢不多,但是委屈的心情誰又能理解呢。隨后爸爸的朋友發了條微博,上面寫著:難道救個人都是碰瓷的了嗎?隨后我評論了一條:好人一生平安。叔叔心情這才好點,爸爸對我說,叔叔被家里人罵死了,說他為什么這么傻。我想說,世間如果沒有這些好人,社會會冷淡成什么樣子呢?希望“不是壞人變老了,而是老人變壞了”這句話不會成為現實!
所以,老人摔倒了要用恰當的方式去幫助他,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要我們會保護自己,這個美德還是要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