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春節記憶篇一
某人說的好:“生活就像一口火鍋,亂七八糟、雜亂無章。”慶賀牛年,展望虎年。這個春節,簡直就是一口大雜燴火鍋,放眼一瞧,什么都有。
大年三十這一天,剛享受完美味的菜肉餃子,便聽見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聲音“咳咳,孟小同學。”啊哈,是老姐!老姐大名仲開心,和她一起總玩的很開心。前幾年我每天和她粘在一起,每天總有玩不完的樂趣。
年夜飯真是豐盛啊,一邊享受年夜飯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豈不是更愜意啊!睡熱被窩真是舒服啊,一邊睡熱被窩一邊欣賞春節聯歡晚會豈不是特別愜意啊!一邊吃年夜飯一邊睡熱被窩一邊欣賞春節聯歡晚會那更是完美的黃金比例??!我手抓一袋牛肉干就上了床,那個舒服勁?。?/p>
當我正看到興頭上時,竟換成了藍屏,真氣人。下定決心守歲的念頭在我腦海中好幾年了,一次也沒兌現過,今年咧,肯定也完不成了。我賭氣似的睡覺去了,睡得正香時,又被煙花吵醒了,唉,就像吃到辣椒似的,嗚,真辣,真倒霉!
頓時打了個激靈,從床上“蹦”起來,直沖老爸老媽房間,去討壓歲錢呀!初二,走親訪友是我們的習俗,僅這一天,就討了一千多元的紅包!
今個老百姓啊,真啊真高興!呵,吃火鍋時,一筷子在火鍋里插上幾個貢丸,真是又多又美味哈!
春節,我的火鍋生活,真是充實又歡樂!
春節記憶篇二
現在過春節,覺得沒有一點意思。
而兒時的春節留在記憶里卻永遠忘不了的。
我對過春節有印象大概是六、七歲時吧,記得過了臘八,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饅頭,當然和現在城里買的或圓或方的饅頭不一樣了。家鄉的饅頭其實不叫饅頭,而且平時是不這樣做的,只有在重大節日和走親戚的時候才會這樣做。媽媽蒸的叫棗花,另一種叫糕。每到蒸糕的時候,媽媽早早就忙起來了,先天晚上發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還要和幾個關系好的鄰居一起蒸。在鄰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間里,男人們壓面,女人們捏棗花,我和一幫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會到屋里看看,一會又跑的沒有了蹤影,總之這一天家長是不管孩子的,也許是顧不上管吧。媽媽蒸的糕主要是用來祭祖的,記得我小的時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學考試,媽媽都要蒸個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媽媽說是為了讓兒子“高升”啊。
棗花和糕,媽媽現在還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種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家鄉人叫“黃蒸”,具體是哪兩個字我也說不準,姑且就用這兩個字吧。它其實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點陷,有白菜,也有白蘿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吃,在我離開家到縣城上學以前,我們家平時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窩頭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經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到飯店吃飯,有人特別愛點貼餑餑熬小魚,我看著玉米面做的餑餑從來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楊村鎮有一家貼餑餑熬小魚特別有名,市里有人開車跑到那兒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從承德回天津,他們要去吃楊村的貼餑餑熬小魚,那個餑餑貼的真好,但是我也沒有吃一口。童年的記憶里對玉米面特別的抵觸,這種抵觸持續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晚會了,只是等著三十晚上的餃子熟了,就該我放炮了。但是頭鍋煮熟的餃子是不讓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媽媽在每個碗里盛兩個餃子和一點湯,我和弟弟妹妹端著放在媽媽燒香的地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該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當然由我來,小我七歲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擔,但是我從來沒有讓過,直到我對放炮沒有了興趣。小時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誰,很多年以后我問媽媽,她笑笑說,其實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誰,只是從老人哪兒學來的,為了祈求來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這樣做的。只到現在媽媽每年還在重復著這樣的活動,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覺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時候家里窮,小孩子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讓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給拿出來。睡覺前,媽媽把新衣服給拿出來,把舊的衣服換下來,我聞著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兒時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別早,聽到炮聲就起來了,穿著媽媽換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去給長輩們拜年了。小時候拜年我們叫磕頭,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頭的,大人有時候故意逗我們,不把頭磕響了不給禮物的,說是禮物,其實就是一顆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特別的禮物了。農村拜年很講究的,先給自己最近的親屬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親屬,最后的外姓的鄰居,但是不給輩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時候對鄰居的輩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經常和同伴們去比自己輩分低的鄰居家拜年,惹得大人們笑話。初一這一天孩子們都是解放的,幾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經常是和同伴們去做我們之間的游戲了。
初二是閨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離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帶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無拘無束的一天,一直到過了初五,大人們該上班了,我們也快開學了,年才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春節記憶篇三
好幾年沒有在老家過年了。雖然在大年初一也回家給老人們去拜年,但也是匆匆就回來了。更多的時間,我和家人一直呆在家里。觀看電視節目、烹調美味佳肴是這幾天的全部生活內容?;蛟S是年齡大了的緣故吧,春節竟然沒有了原來的激情。
我們生活在通訊發達的時代,打一打電話上一上網,就能和親朋好友直接的聯系上。這既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不幸。現代通訊節省了時間,有事沒事聊一聊,也會使感情有所升華,但這種不用見面就能對話的便捷方式,把人們的感情變得有些形式化了。人與人之間總喜歡帶著面具做人做事,少了一份真實,多了一份虛幻!很多人覺得活的很累,但又不得不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這也是現實中的一種無奈。人人渴望真摯的感情,但自己最不愿付出的,卻往往就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
現在過春節,覺得沒有一點意思。
倒是很懷念小時候親朋鄰里間那純真的情誼。每到春節的時候,人們走出家門互訪“拜年”,孩子們更是歡欣雀躍,成雙結對地到各戶給長輩拜年,長輩們也會熱情地接待他們,并拿出備好的糖果、花生等招待來訪的客人,這是一種禮節,更是民族傳統習慣的延續。這是兒時的春節留在記憶里卻永遠忘不了的。我對過春節有印象大概是六、七歲時吧,記得過了臘八,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饅頭,當然和現在城里買的或圓或方的饅頭不一樣了。家鄉的饅頭其實不叫饅頭,在我們梁山一帶叫“饃饃”,而且平時是不這樣做的,只有在重大節日和走親戚的時候才會這樣做。媽媽蒸的叫棗卷子,另一種叫花糕。家里有第一年嫁出去的閨女,每到春節便會蒸花糕的,意思是取了諧音,年年步步登高之意吧!每到蒸糕的時候,媽媽早早就忙起來了,先天晚上發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還要和幾個關系好的鄰居一起蒸。在鄰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間里,男人們壓面,女人們捏棗花,我和一幫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會到屋里看看,一會又跑的沒有了蹤影,總之這一天家長是不管孩子的,也許是顧不上管吧。
到了大年三十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莫過于放炮了,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晚會了,只是等著三十晚上的餃子熟了,就該放炮了。條件好點的還可以放點“手花”(一頭有炮藥,有捻,綁在大約一米長的蘆葦桿上),點燃后,“嗖”的一聲帶著火花鉆進了高高的夜空,隨著“蹦”的一聲響,那最美的禮花也就在鄉村的夜空上方綻放了,我想,那是鄉村最美的一道風景,渲染了過年的喜慶氣氛。放罷了炮,接下來就開始吃餃子了。但是頭鍋煮熟的餃子是不讓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媽媽在每個碗里盛兩個餃子和一點湯,我和姐姐端著放在媽媽燒香的地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媽媽口中還念念有詞,意思是期盼來年有個好收成,保佑大人孩子平安之類的。小時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誰,很多年以后我問媽媽,她笑笑說,其實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誰,只是從老人那兒學來的,為了祈求來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這樣做的。老母親今年80多了,每到春節,還在重復著這樣的活動,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覺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時候家里窮,小孩子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讓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給拿出來。睡覺前,媽媽把新衣服給拿出來,把舊的衣服換下來,我聞著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兒時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別早,聽到炮聲就起來了,穿著媽媽換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去給長輩們拜年了。小時候拜年我們叫磕頭,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頭的,大人有時候故意逗我們,不把頭磕響了不給禮物的,說是禮物,其實就是一顆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特別的禮物了。農村拜年很講究的,先給自己最近的親屬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親屬,最后是外姓的鄰居,但是不給輩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時候對鄰居的輩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經常和同伴們去比自己輩分低的鄰居家拜年,惹得大人們笑話。初一這一天孩子們都是解放的,幾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經常是和同伴們去做我們之間的游戲了。
我喜歡那個年代人們的質樸和純真的感情。現在不是真情太少,而是人與人之間變的太現實,太利益化了!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送禮,不送就會對你的孩子不聞不問;上小學了如果不上好處,分班分座就會受到不公正待遇;去醫院如果沒有熟人,看病就會花很多冤枉錢不說,連住院的床鋪都難安排!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因為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樣或那樣的有形的或無形的網里,這時才覺得真情對人們來說有多么的珍貴!
盡管如此,春節畢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細想起來,春節并非光陰流逝所帶來的一種必然,而是人們本身的一種需求:千篇一律的日子難免會讓人生厭,日復一日的奔波與勞作免不了讓人生出一種不堪重負的疲憊,如果能夠換一種方式來充實一下生活,找一個理由來松馳一下神經,讓熱熱鬧鬧的氣氛給平淡的生活營造一份別樣的滋味和美麗,豈不很好么?于是,便有了春節,有了像老人一樣慈祥、滿含著溫馨和撫慰的春節。
春節是一種凝聚,凝聚著祥和安泰,凝聚著歡樂喜慶。
春節是一汪凈化靈魂的清泉。那四處綻放的禮花和急促歡欣的鼓點,振奮起人性向善的共鳴,平時深陷在世俗紛擾中難以脫身的人們,在流光溢彩的年節里都露出了孩子一般純真的笑臉。
在辭舊迎新的更替中,我們的生命之舟擁有了一個小小的港灣。醉臥在年節的懷里,讓我們盡情地歡歌盡興地享樂吧。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如此悲催呢,嗨,說著說著年就到了,問候大家“過年好”吧!
春節記憶篇四
中國人的佳節,被紅色所圍繞的新春佳節,祝福聲滿滿的東方新春佳節。這個印昭著中國人思鄉情懷的美好節日,似乎到處充滿著喜慶和歡笑。
如果可以,我寧愿不要這種笑他們為得到壓歲錢的開心笑容,他們為得到長輩稱贊成績好的開心笑容,他們為家長同意去旅游的開心笑容。這種綻放在孩童時代的笑,真的還純真嗎?真的還像從前的那些純真笑容嗎?不?。?!
春節,掛滿了笑。春節,布滿了笑。春節,充滿了笑。只是,我的臉上,無笑容。春節,笑陪伴了大大小小的飯局??捎钟卸嗌賯€飯局,那里的人臉上真的有這么一種笑純粹地、發自內心地、不帶一點做作的笑。
春節,于我而言,不過是一個大眾都喜歡的節日;不過是一種名喚“春節”的牡丹,宜乎眾矣;不過是一段模糊得記不清的已逝時光。
僅此而已。
春節記憶篇五
記憶中小時候的春節總是一大家子十幾口人團聚在大姨姥姥家喜氣洋洋地過的。
大年三十的中午,家人們便已然帶著各自準備的年貨紛紛來到了大姨姥姥家。午飯點已過,做年夜飯又太早。大家便圍在客廳,一邊吃著瓜果一邊嘮家常。這一天,家中年紀最長的太姥姥更是容光煥發,坐在沙發的一角享受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
到了下午四五點鐘,人已差不多都到齊了。大姨姥姥最先退出聊天去和面為包餃子做準備。我總愛去廚房搗亂,這時候偏要嘗試和面。站在小板凳上剛剛能夠得到面盆,把小手塞進面糊糊里,也不懂什么技巧,只是一頓亂攪。大姨姥姥瞧著廚房快被我掀了房頂,便接過手來,頑劣的面粉在大姨姥姥手下瞬間變得乖巧,三下五除二就已然變成了一個大面團。而這時的我卻早已帶著沾滿面粉的手和臉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
和好了面,春節最盛大的一項活動——包餃子就要開始了。幾乎是全員出動,大家有的站著有的坐著,總歸是擁擠地圍在了餐桌邊上。家人里似乎個頂個都是做飯的好手:有的揉面,有的切段,有的搟皮,有的和餡,有的包餃子。大家都各司其職,說說笑笑手里卻不停,頃刻間便可以包出一大盤子餃子。
那時,小孩子只有我一個也沒有人陪,電視看得厭煩了就又竄到餐廳去裹亂了。終于擠到了桌子旁邊,我便照貓畫虎,學著大人的樣子包餃子。先拿起一張搟得圓圓的餃子皮鋪在手心,用筷子在裝餡的大盆里撈出一小塊餡盛在餃子皮中心,把兩邊窩起來,用另一只手把兩邊的皮摁在一起,一只丑兮兮的餃子便落成了。
胡鬧了一會兒,又包了幾個不大成型的餃子,大人們便把又沾了一身面粉的我轟出來了。走投無路,便一頭倒在沙發上睡了。再醒來,餃子已經煮好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擠在小小的盤子里。幾個破了皮、露了餡的便是在其中濫竽充數的我的胡鬧餃子。拿起一個就吃,燙得我倒喘氣。等它稍微涼一些了再細嚼,只覺得比平日里吃的餃子好吃許多。
抬頭是黑漆漆的夜,沒有五彩的爆竹;電視里是無趣的春晚,沒有家人們雜七雜八的交談聲;眼前是冰冷的群發祝福,沒有團聚的喜悅。又是一年,沒有親人,沒有團聚,沒有一點點的年味。能帶給我一絲慰藉的是桌上白花花的餃子和鮮少的親人們來的語音電話。
我還是懷念小時候熱熱鬧鬧的春節。
春節記憶篇六
“新年到!新年到!
穿新衣,戴新帽!
老婆要襪,老頭要帽!
小妮要花,小小要炮!”
一首民間歌謠唱來了又一年的春節。要過新年了!
中國農歷的正月初一,人們習慣稱之為春節,俗稱過年。這是民間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斓酱汗潟r,家家戶戶需要大掃除、做新衣、備年貨、貼春聯、放鞭炮……大年三十,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年夜飯,恭賀來年有一個美好的開端。
關于春節的傳說有很多,有的說是源于古代的“臘祭”,即一年的農事完畢,為報答上天的恩賜而過節;還有的說是為了趕走叫“年”的怪獸而慶祝過年。總之,春節表達了人們年終慶祝豐收和祈求來年平安、快樂的美好愿望,是一個象征興旺、美好,對未來寄托希望的佳節。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過年時大人要給小孩壓歲錢,只要我說:新年好,給您拜年了!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壓歲錢就到手了。這才是我的最愛!初一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大伯、大媽給;初二是姥爺、姥姥、舅舅、舅媽,還有老姥爺爺、老姥奶奶給。老姥爺爺、老姥奶奶他倆年齡最大,都九十多歲了,可給的壓歲錢最多,我也衷心祝愿他們倆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老家過年最大的特點就是要串親戚,要到爸爸的舅舅、姨媽、姑姑和姐姐家去,這樣到誰家都會給壓歲錢的。為了理財,我還辦了張兒童銀行卡,除了留些零花錢,剩余的都存起來。哈哈!這幾天真算是吃、喝、玩、樂!每個人的臉上都喜氣洋洋的!大人、小孩,家人、外人,只要見了面都會道聲“新年好”。人人都高高興興地慶祝中國人的節日!
最后,我還要祝愿所有的人!新年快樂!萬事如意!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國富民強!繁榮昌盛!
春節記憶篇七
春節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人們給予美好愿望的一天。
記得上個除夕夜,我洗漱完畢后,躺在床上,心里默默地想著:希望新的一年快點兒到來,這個晚上快點兒過去。
到了新的一天,“蛇”舞動著身姿向我們走來。我興奮的不得了,拿著鞭炮在水泥地上盡情地放了起來。鄰家的小朋友們見此情形,帶著大大小小的鞭炮,跑下樓,與我共同放鞭炮,共同享受著新年的樂趣。
去年的春節很精彩,我期待著今年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