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能夠提供應對緊急事件所需的資源和支持,保障應急救援的順利進行。應急預案是在緊急情況下采取一系列措施來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一種預先制定的方案,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在制定應急預案時,需要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并提前做好相應的應對準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應急預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一
現根據《扎賚特旗人民政府關于20xx年農牧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為確保全鎮廣大農牧民溫暖過冬,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各嘎查村、社區,切實把此項工作作為當前最大的民生工程抓好抓實。著力做好農牧民冬季用煤的每個農牧戶限購2噸,用于自家取暖,不得倒買倒賣,按照“村級屬地管理”的工作原則,把取暖用煤保障工作落實到位,確保農牧民冬季取暖有煤燒,買得起,讓農牧民溫暖過冬。
音德爾鎮農牧民冬季取暖用煤來源為呼倫貝爾市煤炭企業,取暖用平價煤源為國能寶日希勒露天礦煤炭,呼貝塊3500卡,價格每噸629元。農牧戶實際支付煤價由坑口保供價、運費、裝卸、損耗等費用組成,最終價格按照全旗統一安排執行。
為確保取暖用煤保障工作順利推進,成立音德爾鎮農牧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經管站,辦公室主任由呂月明同志兼任,具體負責與上級部門對接溝通,統籌調度,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一)煤炭采購組。由鎮經管站呂月明任組長,負責統籌協調煤炭采購合同的簽訂,聯系發改委白文生主任協調保供煤購銷、運輸及后續的損耗費的評審、資金交付、結算等環節的資金保障工作。并協調運輸車輛,確保保供煤配送至嘎查網點。
(二)運輸保障組。嘎查村、社區主要負責保供煤運輸車輛到達卸煤網點管控,為保供煤運輸車輛開辟綠色通道。嘎村、社區負責做好運輸過程中人員及車輛的疫情防控工作。
(三)銷售保障組。由各嘎村、社區負責人任組長并成立工作專班,主要負責入戶統計實際需求量,合理設置銷售網點,本著農牧民自愿購買的原則每戶限購2噸,檢斤供應到戶,嚴禁工作中出現亂收費和優親厚友等違規行為。并負責收取取暖煤費用,建立臺賬,保障政策落實到位.嚴厲打擊倒買倒賣、擾亂市場秩序等違法行為。
(四)專項督查組。由鎮紀委關星任組長,組織審計等有關部門成立專項督查組,對各項工作推進情況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并將督查情況報送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審閱,對于進展緩慢、推諉扯皮現象,在全鎮范圍內予以通報,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實效。
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要充分認識農牧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強化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各嘎查村、社區負責人要靠前指揮、親自部署,切實履行工作職責,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加大宣傳,營造氛圍。要抓好宣傳報道工作,把各項政策、措施宣傳到位,使廣大群眾理解政策,感受到送溫暖的真情。同時,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解決群眾問題,及時處置不實信息和負面輿情,對造謠傳謠行為依法予以嚴肅處理,全力保障農牧民生產生活和諧穩定。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二
為提高風電場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在發生冰凍天氣下,風電場設備能夠穩定運行,高效有序地做好本風電場應對突發雨雪冰凍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員工生命和企業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根據風電場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1.2編制依據。
本方案依據下列法規、規章制度及方案編制:
(一)《電力生產事故調查暫行規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令[第4號])。
1.3適用范圍。
適用于風電場雨雪冰凍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工作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堅持一保人身、二保設備的原則。領導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加強聯動、快速響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3.1事件類型。
雨雪冰凍災害主要發生在冬季,但秋冬交替和冬春交替之際偶爾也會出現。這種氣象災害是由降雪(或雨夾雪、霰、冰粒、凍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溫形成的積雪、結冰現象,會對員工生命財產安全和設備正常運行造成危害。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本地區雨雪冰凍天氣有所減少,但極端雨雪冰凍災害發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3.2危害程度分析。
雨雪冰凍災害直接對安全生產運行構成威脅。可能導致供電線路嚴重積雪冰凍、損毀桿塔,可能使戶外電氣設備損壞、廠房坍塌,甚至引發人身傷害事故。雨雪冰凍災害對交通安全有很大影響。可能導致地面塌陷、路面濕滑,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的幾率,造成交通受阻或交通事故。雨雪冰凍災可能導致室外供水、供暖管路凍結,造成生產和生活供水、供暖中斷。
雨雪冰凍災害事件按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4級:
4.1i級——特大雨雪冰凍災害。
當地出現連續15天以上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15mm以上;線路結冰特別嚴重,全部發生跳閘;風場重要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嚴重損壞事故。
4.2ii級——大雨雪冰凍災害。
當地出現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8mm以上;線路出現結冰現象;風場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損壞事故。
5.1應急指揮機構的組成。
現場指揮組組長:風電場場長副組長:風電場安全員風電場應急救援組。
風電場應急救援組組長:值長副組長:班組安全員成員:班組其他成員。
5.1.2應急救援工作組。
工作組為常設機構,由風電場場長兼任,負責本方案的執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5.2應急指揮機構的職責。
(1)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和信號。
(2)組織指揮應急小組實施應急工作。
(3)向上級匯報突發事件的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5.3應急救援工作組的職責。
(1)負責組織本應急方案的編制、修訂及審核。(2)負責組建應急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3)檢查督促做好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6.1風險監測。
6.1.1風險監測的責任部門和人員。
雨雪冰凍災害的風險預警信息監測由風電場當班運行值班人員負責。
6.1.2風險監測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
雨雪冰凍災害風險監測信息渠道主要來自省、市政府部門發布的雨雪冰凍災害預警信息。來自風電場測風塔及氣象計實測數據。
6.1.3風險監測所獲得信息的報告程序風電場要加強現場雨雪冰凍災害天氣預報信息的監測,對風場設備安全運行狀況進行評估,并將結果及時報送生產副總經理。
6.2預警發布與預警行動。
6.2.1預警分級。
預報等級按國家統一標準劃分為4級:
(1)ⅳ級:一般雨雪冰凍災害;
(2)iii級:較大雨雪冰凍災害;
(3)ii級:大雨雪冰凍災害;
(4)i級:特大雨雪冰凍災害;
6.2.2預警發布后的應對措施。
(1)加強宣傳,增強全員預防冰凍災害和自我保護意識,做好防御特大雨雪冰凍災害的`思想準備。
(2)建立健全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組織指揮機構,落實責任人、防御雨雪冰凍災害搶險隊伍,構建冰凍災害易造成重大損失的重要生產設備的監測及預警措施,加強防御雨雪冰凍災害專業機動搶險隊的培訓工作。
(3)提前做好各類工程的安全檢查,按時完成工程建設任務,要落實安全度過雨雪冰凍災害的方案。
(4)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需的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物資,合理配置。
(5)充分利用通信網絡,確保雨雪冰凍期間通信完好和暢通。
7.1應急值班電話。
風電場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xxxxxxxxxx。
7.2應急報告的程序、方式和時限。
7.2.1雨雪冰凍災害信息的報送,應快速、準確,重要信息立即上報,若一時難以準確把握,先報告基本情況,后抓緊核實補報詳情。
7.2.3有關檢修人員在發現或接到雨雪冰凍災害事件的報告后,經核實無誤,應依據職責分工,立即組織調集力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全力控制事態發展,并在2小時內向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報告。
7.3速報內容。
災害速報的內容主要包括雨雪冰凍災害險情或災情發生的地點、時間、災害類型、災害體的規模、影響范圍和程度、已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和成效,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對已造成后果的災害,速報內容還要包括傷亡和失蹤的人數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8.1響應分級。
在本方案中將雨雪冰凍災害的應急響應級別分為4級:
8.1.1ⅳ級響應:應對一般雨雪冰凍災害。
8.1.2111級響應:應對較大雨雪冰凍災害。
8.1.3ii級響應:應對大雨雪冰凍災害。
8.1.4i級響應:應對特大雨雪冰凍災害。
8.2響應程序。
8.2.1啟動應急方案的條件。
(1)ⅳ級響應:當地出現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5mm以上;線路出現結冰現象;風場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損壞事故。
(4)i級響應:當地出現連續15天以上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預計未來24小時內降雪量仍將達到15mm以上;線路結冰特別嚴重,全部發生跳閘;風場重要生產設備因冰凍發生嚴重損壞事故。
8.2.2響應啟動。
(1)ⅳ級響應:風電場應急總指揮宣布啟動應急方案;
(2)111級響應:風電場應急總指揮宣布啟動應急方案;
(3)ii級響應:風電場應急總指揮宣布啟動應急方案;(4)i級響應:風電場應急總指揮宣布啟動應急方案。
8.2.3響應行動。
當確認災害與應急處置的各項要求和方案分工符合時。
9.1線路覆冰應對措施。
線路覆冰的應對措施從設計、防冰、融冰等方面入手,具體措施如下:
對于不能避開的覆冰區域,應合理設計抗冰厚度,確保桿塔及導線、地線強度能滿足特殊地形和氣象條件要求。
(2)加強線路覆冰監測,對于易產生導線舞動區段,采取在導線上加裝防舞動相間間隔棒或帶可旋轉線夾的導線間隔棒的措施,防止線路舞動引起相間短路,造成線路事故。
(3)對于重冰區線路,建議在變電站加裝svc直流融冰技術,對導線或地線進行融冰。利用導線或地線短接形成一個簡單的歐姆電路,通過在電路上加低壓大電流產生熱量,從而達到融冰目的。
(4)當氣溫下降至0℃,如遇下雪和大霧天氣時,組織生產人員對線路進行巡視,主要檢查避雷線、通訊線、引流線是否有冰凍下墜現象,鐵塔檢查防震錘、u型卡環、絕緣支架是否完好。做到第一時間掌握線路覆冰情況,并采取相應應急措施。
(5)做好線路備品備件物資統計和梳理工作,備足線路所需器具,為應急搶修做好準備工作。
風電場物資管理員結合風電場實際,提前向物資部申請,儲備一定數量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物資。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物資調撥原則:先使用風電場儲備的防御雨雪冰凍災害物資,在不能滿足情況下,由應急總指揮向公司綜合部申請物資援助。
各部門要將防雨雪冰凍應急方案內容以及防寒防凍、防御雨雪冰凍救災等常識納入員工日常技術工作。每年在秋冬雨雪多發季節開展一次防雨雪冰凍應急方案演練。
本方案報上級公司主管部門備案。
文檔為doc格式。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三
為及時應對廠外蒸汽和高溫水供熱管網以及直管站突發的重大故障和安全隱患,特制定本搶修應急預案。各相關單位負責人要24小時保持電話暢通;接到搶修指令后1小時內主要負責人到達現場;2小時內主要人力和機械到達現場;3小時內展開應急搶修工作。
應急啟動:供熱期間生產部加強巡檢,發現情況要及時匯報,相關技術人員要及時確認故障情況,一旦發生重大故障立即啟動本預案。
搶修單位:供熱公司負責應急搶修的指揮和組織實施等;檢修公司負責落實施工隊伍、機械、裝備等;廠調度部和運行分場負責廠內的相應的操作和配合等。
應急搶修:應急搶修一旦啟動,供熱公司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確定搶修方案、技術措施、安全措施、施工措施、恢復措施等。各協作單位密切配合、不講困難、各負其責、全力以赴、迅速投入,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搶修任務恢復供熱,最大限度的減小損失和負面影響。
主要搶修內容如下:
1.高溫水或蒸汽管網發生重大泄漏,造成嚴重安全隱患或無法正常供熱。
2.主要閥門發生重大異常,無法正常操作或閥門破裂發生重大泄漏,造成嚴重安全隱患或無法正常供熱。
3.供熱管道破裂發生泄漏,造成嚴重安全隱患或無法正常供熱。
4.直管換熱站或二級管網設備突發嚴重故障或嚴重隱患、異常等,造成機組停運或無法對用戶正常供暖。
5.發生其它重大故障或事故,造成嚴重損失、安全隱患或無法正常供熱等情況。(根據現場情況確定)。
二、
1、總指揮:副總經理。
職責:應急搶修工作,協調和調度相關協作單位的配合工作和下達指令。對應急工作的安全、質量、進度負總責,協調解決重要問題,及時向上級匯報。
2、土建指揮:供熱專工兼工程建設部經理。
職責:土建搶修方案、技術要求、安全措施、施工措施、恢復措施等,對現場施工安全、進度、質量等負責;檢修公司落實裝備、物資、人力;周邊關系、文明施工與賠償等。
3、安裝指揮:供熱專工兼安全培訓員。
職責:安裝搶修方案、技術要求、安全措施、施工措施、廠外操作等,對現場施工安全、進度、質量等負責;廠內運行部進行相關操作、調整、配合等工作;搶修工作、監督檢查各項重要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及時提出合理化方案和改進措施。
4、土建施工負責人:土建專責。
職責:土建搶修方案,安全措施、施工措施、恢復措施、文明施工等工作,對現場施工安全、進度、質量等具體負責;及時聯系和調度機械、裝備、材料、人力等。
5、安裝施工負責人:安全生產部經理。
職責:安裝搶修方案,備品備件、安全防護、施工措施、廠外操作等工作,對現場安全、進度、質量等具體負責;及時聯系和調度公司的機具、器具、材料、人力等。
檢修公司負責落實具體施工單位和機械物資等準備工作,提供各負責人聯系電話,24小時開機暢通。接到應急指令后按要求組織實施展開搶修工作。
1、防止人身傷亡。
1.1嚴格執行《電力安全生產工作規定》(熱機和電氣)和《華電濰坊發電有限公司工作票、操作票、動火工作票管理規定》的各項規定,保證做到“三不傷害”。
1.2現場所有用電設備都要裝設漏電保護器,在井室內照明設備使用安全電壓。
1.3任何人進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著裝應符合安規規定。
1.4工作人員進入現場,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上班前4小時不得飲酒。
1.5就地操作檢查時,注意周圍環境,防止由于欄桿不全、坑洞蓋板不全,照明不足等造成的傷害。
1.6現場檢查、操作至少2人執行,做到相互提醒、監督,進入井室內檢查操作時,井口至少有一名監護人。
1.7進入閥門井工作前先通風、降溫、排除有害氣體;防止裸露部位高溫燙傷;做好防護措施后在進行工作。
2、防止誤操作。
2.1為保證試運的順利進行,嚴格執行指揮制度,執行人必須在接到操作命令后方可操作閥門。
2.2人員操作時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著到“一站、二看、三動手”,禁止操作時不嚴肅的一切的行為。
2.3所有機電設備的操作非專業人員不得動用機器設備,各種機械要強化保養,提高完好率,嚴禁帶病運行。
3、防止火災。
3.1現場使用汽油、柴油機械時嚴防漏油發生,加油時應將機械停機,加油時附近不準有明火。
3.2在有易燃物、管內、高處等處進行焊接和切割時,要有專人監護。
3.3焊接現場配備必須的消防器材。
4、防止裝置違章。
4.1施工現場設置安全警告牌和警示牌,閑雜人員進入現場。
4.2管溝開挖放坡符合標準要求,管溝邊堆土要有防止塌方的措施。
5、防止違章措施。
5.1焊接和切割工作要由具有上崗證的員工操作。
5.2在井室內切割原管道時,注意做好通風措施,防止管道內存有有害氣體傷人。
5.3確保必須的個人防護用品,如防護眼鏡、面罩、防護服、絕緣鞋等。
5.4焊接和切割管道之前,確保管道已隔離、通風,并檢查是否還有易燃氣體。
5.5在風力超過六級和下雨時,禁止露天進行焊接和切割。
5.6在密閉空間作業時,必須使用安全行燈,保持通風良好。
5.7有缺陷的儀器和設備應及時更換或修理。
5.7不準使用裸露的焊鉗和電纜;焊機要接地接零,要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5.8正確貯存、使用氣瓶,保證氣瓶的安全裝置有效。
6、起重吊裝安全措施。
6.1管道或工件等吊裝時,必須對工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6.2所有參加人員應根據現場作業條件選擇安全的位置作業。
6.3正式吊裝前應進行試吊,確認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裝。
6.4吊裝時應動作平穩,就位后應及時找正、找平或臨時性支牢,吊件固定前不得解開吊裝索具。
6.5吊裝中因故暫停,必須及時采取安全措施,并加強現場警戒,盡快排除故障,不得使吊件長時間處于懸吊狀況。
6.6吊裝作業應設警戒線,并掛好安全標志,無關人員嚴禁入內。
6.7嚴禁在六級以上的風力時進行吊裝作業。
6.8吊裝過程中必須設專人指揮,確保信號正確無誤。
6.9操作起重機的人員應接受過培訓,應持證上崗。
7、施工用電安全措施。
7.1電工必須持證上崗,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穿戴防護用品。
7.2施工用電的配電位置選擇、線路敷設、布置使用設專人管理。
7.3各種機電設備,應符合國家標準規定,并應有合格證書。嚴禁帶故障運行,且不得超負荷運行。
7.4移動式和手持式電動工具,必須做到一機一閘一接零,同時裝設漏電保護器。
7.5各處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均應按要求接地或接零。現場配電箱(柜)應鎖好。
7.6操作前檢查需使用的設備及導線是否完好,按規程操作。
7.7電工絕緣安全用具、攜帶式電流和電壓指示器、臨時接地線、安全警示牌在使用過程中應定期進行檢查試驗。
7.8應避免帶電作業。作業前應將有關的電路開關、閘和其他電路控制設備斷開并掛牌或上鎖禁止閉合,必要時,應安排人員看守。
7.9使用安全插座和漏電保護器,不準將電線踏在腳下。臨時照明應有保護罩、不能用電線掉著燈泡。
8、防腐保溫施工安全措施。
8.1施工現場有害氣體、粉塵不得超過允許含量極限并應設置排風設備;施工人員要站在上風處操作。
8.2有接觸防腐蝕材料過敏的人員,不得從事防腐蝕工程的施工。
8.3操作人員應配備規定的勞動保護用品;如工作服、鞋、手套、帽、防護眼鏡、防塵防毒口罩、防護面具、急救氧氣呼吸器、毛巾、肥皂及防護油膏等。
9、交通運輸安全措施。
9.1必須按指定線路、指定地點、行駛速度行駛。
9.2車輛機器使用前必須經過安全檢查。
9.3重型設備和車輛要有滅火器。
9.4載人車輛要有足夠的座位和安全帶。
9.5開放式的車輛要有跌落防護。
9.6重型機器工作范圍內,只允許工作人員可以進入。
9.7機器操作時距電線、高壓線要在允許安全范圍內。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四
為應對因各種緣由造成的城區突發性停暖、供暖設施損壞、與供暖有關的人員傷亡等事件發生,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事件搶險和救援應急處理機制,保證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2、編制依據。
《晉中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晉中市城市供熱管理方法》。
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應對城區因供熱鍋爐、管網突發故障,影響正常供熱或停止供熱的事件。
1、開發區應急指揮機構和職責。
開發區成立突發供暖事故應急指揮部(簡稱應急指揮部),其主要職責是:
(1)統一領導供暖事故應急處理、事故搶險、供暖恢復等應急工作;
(3)爭論重大應急決策和部署;
(4)準備實施和終止應急預案,宣布進入和解除應急狀態,發布具體應急指令。
2、開發區下設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職責。
開發區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開發區建設局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本區域內突發供暖事件應急管理的具體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落實開應急指揮部部署的各項任務;
(2)組織制訂應急預案,并監督預案執行狀況;
(3)把握應急處理和恢復供暖狀況;
(4)負責信息發布。
3、供暖調度和機構職責。
開發區建設局是供暖事故處理的調度機構,統一指揮調度管轄范圍內的供暖事故處理。其主要職責包括:
(1)聽從應急指揮部命令,指揮供暖事故及處理;
(2)啟動供暖事故處理預案,把握事故范圍,保證主網安全,恢復供暖;
(3)準時將大面積停暖有關狀況向應急指揮部和涉及單位匯報。
供暖事故依據事件的大小及影響程度分為故障和事故兩類。供暖系統停暖(包括因鍋爐或設備)或造成小區范圍以上停暖超過8小時的事件為事故,其余為故障。
1、事件報告。
(1)發生應急事件時,建設局準時將停暖范圍、進展趨勢等狀況報告開發區應急指揮部。
(2)開發區應急指揮部主持召開緊急會議,對重大應急問題做出決策和部署,將有關狀況向管委會匯報。同時宣布啟動預案。
2、事件通告。
發生突發停暖事件后,開發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準時向有關部門(單位)通報事故影響范圍、進展過程、搶險進度、估量恢復時間等內容,使有關部門(單位)和公眾正確面對停暖狀況。在停暖事件應急狀態宣布解除后,準時向有關部門(單位)和公眾通報信息。
3、應急處置。
(1)恢復供暖。發生停暖事件后,開發建設局負責組織熱力公司盡快恢復供暖。
(2)社會應急。發生停暖事件后,受影響的各有關單位依據職責分工,積極組織開展社會停暖應急救援與處置工作。
4、應急結束。
恢復正常供暖后,開發應急指揮部準備宣布解除停暖事故應急狀態。
1、技術保障。
全面加強技術部門的應急基礎保障工作。開發建設局聘請供暖生產、管理、科研等各方面專業人才,組成供暖事故處置專家詢問小組,對應急處置進行技術詢問和決策支持。認真分析和爭論大面積停暖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和損失,增加技術投入、爭論、學習先進閱歷,不斷完善供暖事故應急技術保障體系。
2、裝備保障。
把握各專業的應急救援裝備的儲備狀況,并保證救援裝備處在隨時可用狀態。
3、人員保障。
加強供暖站的供暖調度、運行值班、搶修維護、生產管理、事故救援隊伍建設,通過日常技能二次培訓和模擬演練等手段,提高各類人員的專業素養,技術水平和應急處置力氣。
1、宣揚。
各供暖站應加強全體員工防范事故的安全生產訓練和應急救援訓練,并通過新聞媒體向公眾廣泛宣揚消逝大面積停暖緊急狀況下的正確處置措施。
2、培訓。
各供暖站應認真組織員工對應急預案進行學習和演練,并通過專業人員的技術溝通和研討,提高應急救援的業務學問水平。
3、演習。
開發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每年至少協調組織一次應急聯合演習,加強和完善各供暖站之間的協調協作工作。各供暖站依據自身特點,定期組織本企業的應急救援演習。
開發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供暖事故信息的對外發布,并擬定信息發布方案,準時接受適當方式發布信息。
1、事故調查。
大面積停暖之后,由應急指揮部組成事故調查組開展應急救援狀況的調查,事故現場調查,技術分析,事故緣由的判定,事故性質和責任的查明,編寫事故調查報告,提出安全預防措施建議。
2、改進措施。
(1)大面積停暖之后,開發區建設局準時組織供暖生產、運行、科研等部門聯合攻關,爭論事故發生氣理,分析事故進展過程,提出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供暖應急預案。
(2)各相關部門、單位準時總結社會應急救援工作的閱歷教訓,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社會停暖應急救援,事故搶險與緊急處置體系。
1、預案管理與更新。
開發區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針對預案實施過程中發覺的問題或消逝的狀況,準時修訂完善本預案,上報管委會批準后實施。
2、本預案由開發建設局負責解釋。
3、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五
及時有效地做好供熱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合理的處理供熱過程中突發事件的發生,保障業主冬季正常供暖,最大限度減少事故損失,確保供熱安全、運行穩定,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項目供熱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根據事故的大小及影響范圍,事故可分為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
1、一般事故:xxx指對設備及管網損壞程度較小,造成損失在10000元以下,且未造成人員傷亡,停運時間不超過24小時的事故。
2、較大事故:xxx指對設備及管網損壞程度較大,造成損失在20000元以下50000元以下,造成人員輕傷人數少于2人,未造成人員死亡,停運時間不超過48小時的事故。
3、重大事故:xxx指對設備及管網損壞程度嚴重,造成損失在50000元以上,造成人員輕、重傷人數多于5人,造成人員死亡1人及以上,停運時間不超過72小時的事故。
1、組長:xxxxx。
聯系電話:xxxxx。
職責:xxx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按應急方案,結合事故實際情況,組織指揮搶修人員到位,按照方案,各就各位履行職責。
2、副組長:xxxxxx。
聯系電話:xxxxx。
副組長:xxxxx。
聯系電話:xxxxx。
職責:xxx根據預案和組長的命令負責事故現場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督導搶修人員安全有序的做好搶修工作。
3、小組成員:xxx。
職責:xxx根據預案和組長、副組長的指令,負責事故現場的排險搶修工作;負責有關信息的發布和各種資料的收集工作;負責事故人員的開支、材料、設備等費用的統計、整理、初審,并做好記錄歸檔工作;負責事故有關情況的匯總工作。
1、事故的類別甄別。
根據預案事故類別劃分,結合現場發生故障(事故)造成的初步影響判別事故類別,然后啟動應急預案。
2、事故應急機制。
1)部門聯動協調機制。部門聯動協調機制是在事故發生的特殊情況下,各部門要統一服從應急小組協調指揮,確保事故處理的有條不絮。
2)信息快速反應機制。對各種突發事件必須在15分鐘內按信息快遞程序完成傳遞,各級領導和崗位人員必須做出快速反應。
3)事故搶修搶險機制。對于出現的各種應急事故進行快速排查、處理和恢復供暖供冷。制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和搶修搶險預案,建立搶修搶險隊伍,具備事故自救的能力。
4)事故物資保障機制。為應急事故搶修搶險任務提供物資準備,根據設備狀況,備齊物品備件,備齊搶修搶險物資和機械設備以及備用零部件,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事故情況。
3、事故具體處置措施。
1).巡查人員發現供熱設備出現故障后,立即上報小組組長或副組長,應急小組立即組織搶修人員30分鐘內到達事故現場,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停或重啟設備主機,并根據預案安排信息聯絡專人及時通知業主相關人員,同時協調好與搶修有關的各單位的關系,及時把現場情況做記錄,搶修完成后,把事故報告上報應急小組。
2).供熱管道出現事故后,應急搶救人員15分鐘內到現場,根據現場情況確認是否需要關閉閥門,并第一時間上報公司。搶修完成后,把實際情況上報應急小組。
3).因泄露原因出現大面積失水事故時,及時通知公司及業主,并根據需要關閉主閥門,直致管道維修完畢和補水恢復正常。
4).當發生人員傷亡等惡性事故應及時報警,撥打110、119、120電話,說明事故發生的地點、事故類型及傷亡損失情況等,不得隱瞞事故實情。啟動快速應急機制,由組長統一指揮,實施搶險、傷亡救護、人員疏散、設備保障等快速反應。做到“穩、準、快”和“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有條不絮的開展救援搶險工作,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各應急小組成員應保證通訊暢通,服從指揮,步調一致。積極配合110、120、119等各支援隊的工作,使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5).各類搶修完畢后,做好善后處置工作。應根據“四不放過”原則進行事故處理,若認為事故應追求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其他原因導致的事故應認真分析原因,做好對應措施,避免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
搶修結束后,公司應召開相關會議,在充分評估危險和應急情況的基礎上,由組長或副組長宣布應急搶球行動結束。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六
為提高我市供熱行業應對供熱重大事故的能力,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開展現場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確保冬季供熱安全,維護社會安定,特制訂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分級管理、社會參與“的工作原則。各部門按照職責相互配合,通過整合資源、共享信息,形成應急合力共同做好供熱事故搶險救援工作。
1.3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內蒙古城市供熱條例》、《二連浩特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二連浩特市瑞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發生的燃煤緊缺,儲煤無法達到7日耗煤量,或因熱源事故導致實際供熱能力嚴重受損,可能或已經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的,重大停熱時間在30小時以上,或停熱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的,供熱期供熱鍋爐、管網、換熱設施、設備發生事故,且依靠事故單位自身救助力量無法解決的重大供熱事故。
2.1成立市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應急指揮部(一下簡稱應急指揮部)。
主要職責:負責供熱事故預案的制定、實施工作;負責事故處理過程中重大問題的決策,包括人員、資源的調動和配置,搶險費用的使用批準等;負責指派有關人員到現場指揮、協調;負責事故有關信息對外的發布;負責本預案的啟動和終止。
成員單位:建設局、經委、發改委、城管局、財政局、公安局、交警大隊、交通局、氣象局、水務局、電業局、二連瑞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聯通錫林浩特二連浩特市分公司、中國移動錫林浩特二連浩特市分公司。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
市建設局:負責對供熱事故應急工作進行全面的組織和協調,統一部署預案的實施工作,對應急工作中發生的問題進行指揮和決策。
市經委:負責幫助瑞元實業有限公司協調電煤供應,保障熱源供煤穩定。
市交通局、交警大隊:負責為我市供熱運煤車輛開通綠色通道,保障運煤暢通。
市財政局:負責籌集供熱事故應急保障資金,保障經營穩定。
瑞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供熱事故發生時的搶險救援、后勤保障、搶險技術方案制定、搶險物資調動及搶險工作。
其他成員單位:配合和保障供熱應急搶險工作順利進行。
2.2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瑞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職責:負責重大供熱事故發生時的搶險救援、后勤保障、搶險技術方案制定、搶險物資調動及搶險協調等工作;負責與公安、消防、交通、醫療急救、市政、電業、水務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負責事故處理中發生的人員開支、材料、設備等費用的審核工作;負責事故預案演練的組織和實施工作。
2.3應急指揮辦公室下設機構(附組織結構圖)。
總指揮:。
馬禎俐。
聯系電話:182xxxxx8882。
副總指揮:柴小多。
聯系電話:1394xxxxx885。
(1)專家組。
職責:負責對出現的重大供熱事故提供決策方案。主要責任部門:
總工辦負責人:李小平。
聯系電話:1874xxxx。
(2)綜合組。
職責:負責重大供熱事故預案的編制工作;負責搶險指令的下達和具體搶險協調組織工作;對搶險隊伍內部指揮、協調和外援隊伍的協調工作;負責有關信息的發布和各種資料的收集工作;負責事故的人員開支、材料、設備等費用的統計、整理、初審,并做好記錄歸檔工作;負責事故有關情況的匯總工作。主要責任部門:
生產經營部負責人:李文化。
聯系電話:
136xxxx。
(3)搶險組。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具體搶險及安全操作。主要責任部門:
管網中心負責人:王鐵柱。
聯系電話:
15xxxxxxx。
(4)技術組。
職責:負責搶險技術方案的制定、論證及事故原因調查認定工作。主要責任部門:
技術組負責人:李劍英、
趙子燕。
聯系電話:158xxxx2369。
1514xxxxx20。
(5)材料供應組。
職責:負責搶險設備和材料的購置、保管、運輸工作。主要責任部門:
后勤部負責人:王有。
聯系電話:138x3947xxx。
(6)后勤保障組。
職責:負責搶險人員的生活和車輛保障,及搶險所需特種設備的協調。主要責任部門:
行政部負責人:秦亞圣。
聯系電話:139xxxx994。
(7)工程組。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具體搶險施工及施工現場的安全操作。
主要責任部門:
工程部負責人:付強。
聯系電話:1360xxxxx32。
(8)安全保衛組。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現場圍擋防護及事故現場人員設備總體安全工作。主要責任部門:
安環部負責人:劉景明。
聯系電話:1394xxxxx58。
(9)接待宣傳組。
職責:負責接待供熱用戶的上訪工作及對外宣傳工作。主要責任部門:
客服企劃部負責人:高亞君。
聯系電話:150xxxxx08。
3.1企業要建立各項規章制定,完善安全生產管理措施,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加強職工的崗位技能培訓,建立考核制度。運行期間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強檔案管理,通過經常性的生產運行狀況匯總對比分析,對系統安全進行評估。定期向主管部門匯報,接受主管部門的監督和考核。
3.2企業每年都要制度詳細的夏季搶修計劃和檢修規程,做好鍋爐、換熱器、機泵、電氣儀表、管線、閥門、補償器的檢修維護工作,并嚴格做好檢修的驗收工作,確保檢修合格率達到100%。
3.3企業要購置儲備電力、輸煤、除渣等系統關鍵設備,避免因個別關鍵設備故障導致供熱系統癱瘓,至少購置一臺備用發電機;配備備用水池,保證停水時供熱系統的補水需求。
3.4每年采暖前要進行試水、試壓工作。運轉設備冷態運轉3天,檢查設備運轉情況,消除事故隱患。
3.5冬季供熱運行期間要加強對整個供熱系統的監控,通過壓力表、流量表等儀器和設備對系統壓力、補水量、失水量進行檢測,通過系統參數的變化及時發現事故的苗頭。
3.6冬季供熱期間企業要加強巡查工作,通過巡查發現有無出現故障的跡象和發生事故的苗頭,使運行中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及早暴露出來,及早制定維護方案,使問題得到及時的處理,防止事故的發生和擴大。巡查時要做好檢查記錄,巡查記錄是分析熱網運行狀況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巡查記錄,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補償器的動作、閥門是否槮漏、固定支墩兒是否發生錯位、閥室內是否存水等詳細情況,為掌握設施的工作狀態、制定具體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3.7為了保證一級管網發生事故時能迅速關斷事故管段,同時進行泄水作業,企業要投資將主管網中關鍵部位的關斷閥更換成高質量的閥門。
3.8為保證供熱的安全進行,企業要由計劃的將一級管網的波紋管補償器更換為套筒補償器,防止因補償器泄露導致供熱事故發生。
4.1信息報送。
重大供熱事故發生后,發生事故的企業應首先啟動本單位的供熱事故預案開展自救,并在事故發生1小時內將事故基本情況上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急搶險24小時值班電話:7538188;應急搶險辦公室電話:7539977),提出救援申請。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指揮部主要領導匯報,并在1小時內報告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4.2指揮與協調。
4.2.1發生事故的企業必須全力配合搶險隊伍開展事故現場搶險救援工作。搶險隊伍要保持與應急指揮部的信息溝通,按照應急搶險工作日報制度,每日固定時間分兩次或三次向應急指揮部書面報告搶險救援情況,重要情況隨時匯報。
4.2.2搶險隊伍、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必須無條件服從指揮部的指揮和調動,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參加搶險救援,在接到搶險命令后,30分鐘內必須到達指定的現場。在搶險過程中,各單位要再人力、物力上給予支持,對搶險救援所需的物質、機械設備、人員等,搶險指揮部有權直接調用和征用,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無條件服從,產生的費用做好記錄,事故處理后統一補償。
4.3搶險措施。
4.3.1當企業出現燃煤緊缺,儲煤無法到達7耗煤量,或因煤質差致使供熱能力嚴重受損,可能或已經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的供熱事故時,采取以下措施:
(2)本預案啟動后,由市建設局協調其他熱源、供熱單位,緊急向事故單位調撥優質燃煤;由市經委派專人與相關企業溝通,協調電煤調撥;由市政府相關部門協調兄弟城市及周邊煤源企業,落實優質燃煤。
(3)在應急燃煤調撥過程中,由市經委協調鐵路部門,保障鐵路運煤的暢通;市交通局、交警大隊為運煤車輛開通綠色通道,保障公路運煤暢通。
4.3.2熱源或供熱單位的鍋爐、管網、換熱設施、設備發生事故時,事故單位自身救助無法解決時,由市供熱燃氣辦組織應急隊伍協助事故單位進行搶修。
(1)補償器破裂或滲漏處理方法:因為結構上的特點,波紋管補償器一旦滲漏,便很難修復,所以對于波紋管補償器滲漏,可采用外加套管的辦法進行處理,以保證熱網的安全運行。如外加套管的方法無法解決滲漏問題時,應立即更換套筒補償器。
(2)閥門泄露事故處理方法:運行中的閥門泄露大部分產生在填料和墊片處,而填料的泄露比墊片處的泄露要多一些。填料產生泄露后,可視情況采用擰緊壓蓋、加填或更換密封填料等方法進行處理。墊片處的泄露可采用注膠的方法進行處理。
(3)管線泄露事故處理方法:對管線的泄露,可視具體情況采取補焊、打卡子、焊短節等辦法進行處理;在焊接操作時,要嚴格遵守焊接操作規程,防止金屬過熱和變形,產生新的裂紋,對捻縫過的部位出現的泄露,不易再次捻縫,以免泄露擴大;泄露點采用上述方法無法解決時,應立即更換管道。在以上三種事故處理過程中,如果涉及到泄水降壓操作,可根據集中供熱管網上個分段控制閥門的位置,合理地進行關閉閥門的選擇操作,盡可能地縮小因事故搶險而造成停止供熱的范圍。事故處理過程中,應關閉各換熱站的一級網進出站閥門,保持站內循環泵正常循環,保證二級網低溫運行,防止大面積凍裂事故發生。
(4)鍋爐發生故障時處理方法:我公司每個熱源站至少有兩臺鍋爐,尖寒期兩臺爐運行,為了保證供熱的連續,應立即關閉事故鍋爐進出口主閥,使其退出運行。
其他未列入的供熱事故,在搶險過程中,由指揮部下設的搶險組,技術組和專家組共同研究確定搶險方案的設施。
4.4注意事項、
現場搶險是一項復雜性大、危險性高、技術性強的工作,要由嚴謹的科學態度,膽大心細、慎重果斷的作風。搶險過程中,要嚴格遵守防火、防毒、防爆等有關安全操作規程。搶險操作應由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修理工擔任,現場人員不易過多,并由1-2名專門監護人員。
4.5檢修通報制度。
4.5.1各熱源單位在冬季供熱運行期間應設備檢修停熱時,應提前24小時將基本情況(包括停熱原因、目前情況、計劃恢復時間等)分別通報給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生產部調度中心。
4.5.2供電部門在冬季供熱運行期間因供電設備檢修需要停電時,應提前24小時將停電原因和來電時間分別通報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和生產調度調度中心。
4.6新聞發布。
緊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供熱事故信息的對外發布工作。凡供熱企業發生的重點供熱事故有關信息,必須經市應急委員會批準方可對外發布。其他單位和部門無權向外部發布供熱事故信息。
根據事故的控制和發展情況,應急指揮部提出終止本預案的建議,經市應急委員會批準后,宣布應急結束。
5.1責任追究。
各成員必須無條件執行應急指揮部下達的指令,對據不執行命令、玩忽職守、推諉扯皮的部門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依法嚴肅處理。
5.2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瑞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組織實施。各部門也要制定本級的事故應急預案,報本級應急管理辦公室備案。
5.3預案修訂。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修改和完善,機構調整或應急資源變化,以及各類演練中發現新問題,各級,各部門的應急預案要適時進行修訂,原則上是2年修訂一次。
5.4預案演練。
本預案的演練經應急指揮部批準,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
5.5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正式實施。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七
1.大棚內已播種移栽的茄果類、西甜瓜秧苗,做好多層覆蓋保溫防寒措施,遇低溫生長受阻時,可增加燈照、增光增溫,促進生長。
2.待播的西甜瓜秧苗,播種時避開陰冷天氣,搶晴天采用電熱絲等加溫設施和控溫儀,增加地溫等措施,播種后及時搭建小拱棚、加蓋無紡布保溫增溫,提高成苗率。
3.將定植的大棚早熟栽培番茄、茄子秧苗,根據苗情及天氣狀況,適當煉苗提高秧苗抗性,并選晴天溫度較高時及時移栽。
1.合理調控棚內溫濕度。早晚關閉大棚,加蓋覆蓋物,檢查破漏,防止冷空氣進入棚內。有條件的地方要采取多層覆蓋,在棚內搭建塑料中棚或小棚,并可覆蓋無紡布等保溫。同時注意適期通風,降低棚內濕度,下午4點左右及早關棚,蓋好棚內各種覆蓋物。下雪天氣要及時清除大棚上的積雪,防止積雪過厚壓塌大棚。
2.合理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減少畸形果。
3.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在果實膨大期或采收后及時追施肥水。追施肥水應在晴天中午進行。
4.病蟲害防治應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搶晴做好整枝理蔓打葉等工作,并及時噴藥保護,連續陰雨、下雪和低溫天氣,棚內濕度較大,注意疫病、灰霉病的發生和蔓延,盡量多用煙熏劑防病。
5.大棚蔬菜、草莓要加固,防止積雪壓塌。
1.定植前10天以上提前覆膜增溫。
2.深溝高畦栽培,棚外四周挖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畦面地膜覆蓋,推薦采用膜下滴灌技術,降低棚內濕度減輕病害發生。
3.根據苗情及天氣狀況,搶“冷尾暖頭”晴天溫度高時移栽,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然后覆蓋地膜、搭小拱棚,保溫2-3天促進緩苗。
4.緩苗后根據天氣變化和植株生長情況,白天溫度高時適當通風降濕,傍晚加蓋遮陽網無紡布等覆蓋保溫。
結球甘藍、青菜、西蘭花、花椰菜、大白菜、大蔥等露地蔬菜,栽培管理上:
1.清溝排水。對于地下水位高的菜田,要抓緊開好“三溝”,保證溝溝暢通,以便雨天能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水位,提高土溫,促進生長。
2.及時培土合理追肥。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性,安全越冬,減輕凍害。低溫時可葉面噴施1~2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增強植株抗寒能力。
3.及時采收上市。應根據市場行情及時采收上市,提高商品質量和經濟效益,大白菜等抗寒性較弱的蔬菜要抓緊采取束腰捆綁、做好防凍措施。
1.及時采收、搶收部分蔬菜。可存放在室內分批上市,避免凍害和雪壓。
2.做好保暖防凍。除采取多層覆蓋保溫等措施,必要時可應急采取電熱線加溫、點蠟燭等措施,浮面覆蓋稻草、遮陽網等,減輕凍害的發生。西甜瓜等喜溫蔬菜冬春季育苗,碰上持續低溫陰雨弱光天氣,苗床還應臨時補光,以確保秧苗正常生長。
3.及時趕雪,減輕凍害。大棚設施要根據情況采取掃雪、鏟雪、棚內加溫化雪、設支柱加固等措施,有專人管護,特別是晚上也要及時扒除大棚上的積雪,必要時采取破膜保棚架措施,防止大棚倒塌。
4.加強災后田間管理,雪后視天氣情況,及時做好大棚的通風見光降濕、噴藥防病、薄施葉面肥增強植株抗性等管理措施,嚴格控制澆水,降低棚內濕度,特別是驟晴天氣,大棚應注意及時回簾,防止植株秧苗凋萎死亡。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八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于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的工作要求,緩解煤炭價格上漲給困難群眾冬季取暖造成的影響,全力以赴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為切實保障好廣大困難群眾冬季取暖用煤,縣人民政府決定成立子洲縣困難群眾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到戶摸底核查組、煤炭運輸道路保障組、煤炭供應保障組,按照縣鎮聯動、鎮村主體的原則,根據職責分工統籌做好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由縣民政局局長萬雄兼任。主要職責是協調各鄉鎮、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統籌推進保障工作及領導小組日常事務。
到戶摸底核查組。由縣民政局牽頭,各鄉鎮配合,主要負責對困難群眾冬季取暖用煤情況開展入戶抽查核查,統計困難群眾采暖用煤需求數量。煤炭運輸道路保障組。由縣交通局負責,縣交警大隊配合,主要職責是建立運輸道路協調機制,做好縣域內鎮、村道路的安全排查,確保困難群眾在運煤期間的道路暢通。煤炭供應保障組。由縣工業商貿局牽頭,主要職責是與橫山區工貿局以及供煤企業協調對接,保障煤炭及時供應,各鄉鎮具體負責轄區困難群眾的運煤、供煤工作,自行組織車輛,從供煤企業將煤運輸至各鄉鎮確定的儲煤點,對于無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困難群眾,由各鄉鎮負責組織運煤到戶。
各職能部門必須確定1名負責人,精心組織安排,全力抓好困難群眾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
各鄉鎮是保障群眾溫暖過冬的主體責任單位,鄉鎮長(主任)必須親自抓,并確定一名副職具體負責,夯實工作職責,制定工作細則,精心組織安排,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一)補貼對象
1.城鄉低保對象
2.城鄉分散供養特困對象
3.納入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除低保、特困外)
4.子洲縣敬老院
(二)保障方式
取暖季內,以實物煤的方式,對上述三類困難群眾按照每戶不超過2噸散煤進行補貼。集中供暖或使用天然氣供暖的困難家庭不在補貼范圍。
(三)煤炭價格
困難群眾冬季取暖所用散煤價格均執行國家發改委煤炭基準價,每噸向群眾收取550元。散煤價格按照每噸660元執行,其中煤炭企業銷售價格按每噸550元執行,原每噸110元差價補貼調整為鄉鎮雇傭車輛的運費補貼,運費不足部分由縣級財政承擔。對困難群眾所承擔的資金由各鄉鎮統一收繳。
(四)補貼資金
對困難群眾購買冬季取暖所用散煤給予110元/噸(企業運輸到銷售點與困難群眾購買散煤的差價)的資金補貼,補貼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按比例分擔,市縣財政分擔比例為7:3。子洲縣敬老院補貼的供暖費20萬元由市級財政全額補貼。
(五)保障計劃
1.縣民政局、各鄉鎮按照節約、實惠、適用的原則,統計各鄉鎮散煤補貼對象數量及用煤量。
2.各鄉鎮要提前因地制宜選擇好本鄉鎮的儲煤點。
3.縣工業商貿局、交通運輸局、應急管理局根據全縣散煤補貼對象數量及用煤量,綜合考慮天氣、道路運輸等情況,確保于20xx年12月10日全面完成運煤到戶。對不能按時完成運煤到戶任務的鄉鎮,縣政府將進行約談,直至追責。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有關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工作協調,高度重視困難群眾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要按照職責分工,定人員、定任務、定時間、定要求,督促各鄉鎮在認真履行已落實的保供任務基礎上,扎實推進此次困難群眾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二)抓好安全生產。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進一步壓實安全監管責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保障困難群眾冬季取暖用煤。進一步完善煤炭應急保障預案,針對雨雪冰凍等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性事件,要及時啟動預案,做到早預警、早部署、早應對,確保煤炭供應持續穩定。
(三)加強督查督導。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困難群眾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日常檢查和專項督導工作。各街道、鎮、鄉、便民服務中心要切實履行屬地責任,確保困難群眾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有序推進。縣政府辦督查室將根據工作進展情況組織專項督查檢查。
(四)加強協調調度。實行工作進展日報告制,即日起,每日12:00前由各鄉鎮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簽字后,向縣民政局報送運煤供煤工作進度(相關鄉鎮從橫山區運過來多少散煤,已向多少戶困難群眾完成多少噸的供煤任務,完成了總任務的百分比),直至保供任務完成。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九
冬季采暖是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條件,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為確保居民正常采暖和社會穩定的大局,為健全臨沂城區集中供熱預警機制,進一步增強應急搶險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及時、有序、高效、妥善處置突發供熱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影響和損失,切實保障冬季供暖的安全、優質、平穩運行,根據《臨沂城區供熱事故應急預案》(臨政辦發〔20xx〕61號),結合沂水縣供熱實際制定本預案。
城區集中供熱應急工作要以保障供熱安全為首要目標,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長效管理、落實責任”的原則。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的減少或避免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本預案適用于縣城區內供熱企業、供熱單位發生影響供熱生產運行的突發供熱事故及供熱設施設備原因造成的大面積停熱,對城區居民生活和生命財產造成危害的供熱事故。
根據供熱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響等因素,分為一般事故、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其中:
(一)一般事故:指突然發生,事態比較簡單,僅對較小范圍內的正常供熱造成影響,需要調度個別部門和資源進行應急處置的供熱事故。
3、出現供熱用煤儲備量不足15天,影響城區正常供熱;
4、發生一般性群眾集體上訪事件,社會影響較小。
(二)較大事故:指突然發生,事態較為復雜,對一定區域內的正常供熱造成較大影響,需要調度多個部門力量和資源進行應急處置的供熱事故。
3、熱煤儲備量不足10天,可能影響城區正常供熱;
4、發生群眾集體上訪(20人以上),造成一定社會影響。
(三)重大事故:指突然發生,事態非常復雜,對城區正常供熱造成嚴重影響,需要市政府統一組織協調,調動各方力量和資源進行應急處置的供熱突發事故。
2、熱煤儲備量不足5天,嚴重影響城區正常供熱;
3、發生較大群眾集體上訪且有過激行為,局面難以控制。
為加強對全縣冬季供熱工作的領導,及時、快速、高效地處理突發性供熱應急事故,成立沂水縣城市供熱事故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應急組,辦公室地點設在沂水縣城市管理局公管中心,應急組成員由各供熱企業自行組織。
(一)領導小組人員組成。
總指揮:丁元崠(沂水縣城市管理局局長)。
副總指揮:李業偉(沂水縣城市管理局副主任科員)。
成員:孟祥偉(沂水縣城市管理局公管中心主任)。
滕海強(公管中心供熱科科長)。
石道勇(沂水縣熱電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
霍紅金(青援食品有限公司熱電公司經理)。
桑洪強(山東昆達生物公司供熱部經理)。
王永春(億利潔能科技有限公司經理)。
1、根據應急預案做好各環節的準備工作;
2、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總體組織協調;
3、組織進行應急方案的操作演練;
4、決定啟動或停止應急方案;
5、組織恢復正常工作。
(二)辦公室人員組成。
主任:李業偉(沂水縣城市管理局副主任科員)。
副主任:孟祥偉(沂水縣城市管理局公管中心主任)。
成員:
滕海強(公管中心供熱科科長)。
齊軍(公管中心供熱科)。
張楊(公管中心供熱科)。
張守福(沂水縣熱電公司客服中心經理)。
王秀俊(沂水縣熱電公司熱網建設科科長)。
周海波(沂水縣熱電公司熱網建設科副科長)。
王天云(青援食品有限公司供熱部經理)。
張雷(青援食品有限公司供熱部工程師)。
王健(山東昆達生物公司供熱部主任)。
牛連俊(山東昆達生物公司供熱部工程師)。
趙海濤(沂水億利潔能公司安全環保部經理)。
主要職責:
1、負責傳達落實領導小組的有關決策,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事務。
2、組織、協調、指揮應急事項的具體操作。
3、掌握匯總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應急工作進展情況,為領導小組提供決策信息。
4、負責聯絡相關部門的救助支援工作。
5、負責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提供調查和快速評估報告并將情況及時上報。負責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的實情、搶修、恢復生產等情況的收集匯總。
6、負責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的實情、搶修、恢復生產等情況的收集匯總。
7、組織保護、搶修、搶救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8、負責救援資金及其他急需物資的保障。
應急組由各供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組長由企業負責人擔任,成員由供熱企業各部門負責人組成。
1、加大特、重大安全事故及安全生產教育力度,提高各供熱公司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2、加強安全生產的檢査力度,認真做好檢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把事故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3、根據城區集中供熱特點及事故原因制訂應急措施。
4、應急設備、材料定期檢修、檢査,確保完好。
(一)基本應急。發生突發性重大事故時,應本著控制、報告、搶險的原則進行,并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2、接到報警后,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及供熱單位各專業搶險隊立即趕往事故現場,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各供熱企業立即按應急領導小組的要求,將搶險物資、器材送到事故現場。
4、組織搶修救援人員負責搶險現場的恢復工作。
(二)擴大應急。當事故發生為特別重大時或超出本級預案處置能力時,應急領導小組應立即向上級報告,請求支援,利用全縣各種資源實施應急處置。
(三)應急結束。突發事件已經得到控制,重大險情已經排除,處置工作已基本完成,善后工作已有序展開,應急處置工作即告結束。
(一)事故發生后,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立即組織開展恢復重建工作,盡快恢復供熱,保障全縣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二)事故發生后,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組織供熱方面的專家和有關人員對事故進行調查,查明原因,落實責任,制定防范措施,并將調查報告應急領導小組。
(三)應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應當對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總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責任事故,必須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意見和措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
根據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市農牧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的緊急通知》(烏政辦電傳〔2022〕2號)文件精神,為切實做好全縣農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確保全縣廣大農民群眾溫暖過冬,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當前煤炭保障工作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抓好抓實,針對我縣煤炭自身供應能力不足的問題,著力協調解決好與鄂爾多斯限價煤的采購、煤炭運輸、設立銷售網點等環節的各個問題。確保農民冬季取暖有煤燒、買得起,讓農民溫暖過冬。
根據工作需要,縣政府決定成立興和縣農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委,負責做好協調保障調度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宋波兼任。
(一)組織好物流運輸。
由交通運輸局負責,與縣發改委緊密對接,組織運輸企業提供車輛保障,確保及時將鄂爾多斯市平價煤運輸和配送到縣,并將煤炭運輸到各網點。同時科學規范交通管控措施,嚴格按照疫情防控期間要求,協調解決好通行手續復雜、運輸困難等問題。
(二)設立銷售網點。
由各鄉鎮人民政府安排專人,在鄉鎮政府所在地設立煤炭集中供應點和銷售點,城關鎮在縣城后河、老城區、移民村設立三個網點,負責銷售和收取煤款。各村莊特別是偏遠村莊供煤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協調解決,可由鄉政府直接送達,或由村委會流動配送。要嚴格落實煤炭購銷常住戶實名登記制度,堅決杜絕倒買倒賣行為,同時防止供應不公平等現象的發生。
(三)做好缺口統計。
在現有每戶2噸煤的保供基礎上,由縣統計局負責協助各鄉鎮人民政府核算全縣農民煤炭需求缺口,作為后續爭取農民平價煤的依據。
(四)做好資金保障。
由縣財政局負責協調,解決前期的購煤資金籌措問題,或者通過煤炭經銷企業墊付以及預收群眾購煤款等形式加以解決,財政局負責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運轉安全高效。
(五)加強監督監管。
由縣市場監督局全程監管煤炭保供工作,確保煤炭市場平穩有序,確保煤價和質量符合保供煤的要求,同時嚴厲打擊囤積、違規存煤和各類倒賣行為,保障市場供應。
(六)強化環保監控。
由生態環境分局負責,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監控工作,特別是加強冬奧會期間空氣環境治理保障監控工作,對于燃煤散燒引發的空氣環境問題,及時制定和完善工作預案,明確具體措施,及時進行調度。
(一)加強組織領導。
2022年供煤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鄉鎮、各成員單位要充分認識此項工作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工作調度,落實保供責任,堅決打擊倒買倒賣、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圓滿完成農民冬季取暖用煤工作任務。
(二)周密組織實施。
各鄉鎮、各成員單位要積極動員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在領導小組的統一調度和指揮下,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建立工作臺賬,加強從煤源落實、運輸保障、網點銷售、配送到戶等各環節的銜接,及時處置相關問題,確保工作順利推動。
(三)強化跟蹤督查。
縣領導小組將協調各級紀檢部門,對我縣農民冬季取暖用煤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對工作不實、虛報冒領、弄虛作假、違規倒賣等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違紀違法行為嚴肅追責問責。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一
1.施工前向建設單位索取施工現場及毗鄰區域內供水、排水、供電、供熱、供氣、通信、廣播電視等地下管線資料、氣象和水文觀測資料,查明走向,提前預控,及時與燃氣、供熱管線控制閥門的人員取得聯系,確定萬一突然挖斷燃氣煤氣供熱管線時的協助搶險措施。
2.施工中嚴格按建設單位提供的燃氣、煤氣、供熱管線位置圖組織施工,管線兩側1米內禁止挖土,對標志加與保護,遇有不明管線應停止施工,及時將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立即報建設單位聯系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做好現場保護工作,及時配合建設單位處理險情。
3.對建設單位制定穿越燃氣、煤氣、供熱管線的施工項目,配合建設單位做好對管線的防護工作,防護方案應由建設單位、管線所屬部門、施工單位三方協商認定并簽字認可。
4.準備好砂袋、干粉滅火器等應急物資,隨時準備處理管線斷裂處理事故。
1.施工中萬一挖斷或因其它原因引起的燃氣、煤氣、供熱管道斷裂時,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負責人按下列程序組織搶險:
(1)立即停止施工,以最快速度將位于地下部位和管線下風頭的人員全部撤離至安全的上風頭避險。
(2)由對外聯絡組立即與天然氣、煤氣、供熱管線的主管部門聯系,報告事故,請求協助搶險,以最快速度向建設單位和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事故。
(3)由搶險隊員以最快速度趕赴管線上方控制閥門處,請求協助關閉控制閥門,如可行時也可電話聯系協助處理。
(4)由善后處理組立即對現場拍照、錄像、取證。
(5)醫療救護組立即做好救治傷員的準備工作。
(6)后勤保障組做好搶險物資的接應工作。
(7)搶險組用砂袋和干粉滅火器隨時撲救由燃氣引起的火災。
(8)由保衛組進行現場戒嚴,劃定警戒線,掛出危險標志,禁止一切明火。
(9)由對外聯絡組按約定的地點接應專業搶險隊。
1.發現燃氣、煤氣、供熱管線斷裂泄漏處或地下坑井內有中毒及燒燙傷被困人員時,首先向坑井內進行搶送風供氧,確認安全后方可由搶險隊員利用爬梯,系好安全帶掛好安全繩,戴好防毒面具,下井救人,人救上來后交由醫療救護組進行救治。
2.泄漏的可燃氣體引起火情時,由搶險隊員視情況分。
別采取;冷卻法、隔離法、窒息法撲救。
3.專業搶險隊到場后,由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負責人對其講清情況,協助搶險。
1.中毒癥狀:現場人員有頭痛、眼花、耳鳴、惡心嘔吐、心悸、無力等癥狀可視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癥狀加重外,還可有面色潮紅,口唇呈櫻桃紅色、多汗、煩躁、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等,中度中毒者,有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抽搐、四肢厥冷,紫紺、呼吸加快、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癥狀,甚至呼吸衰竭休克死亡。
2.應急搶救措施。
(1)迅速將中毒者移至空氣新鮮處,解開衣扣使其呼吸暢通。
(2)輕度中毒者呼吸新鮮空氣后癥狀迅速消失,注意休息即可。
(3)重度中毒有呼吸困難者,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急送醫院救治。
(4)有高熱者可行物理降溫;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術并急送醫院救治。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二
為應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城區突發性停暖、供暖設施損壞、與供暖有關的人員傷亡等供熱安全突發事故,總公司必須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搶修搶險和救援應急處理機制,保證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本預案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為指導,應急處置工作以總公司統一指揮、有關各方協調一致的原則,從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角度出發,做到確保供熱設施正常運行,提高對供熱事故的處置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供熱事故對人民群眾的影響。總公司在區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全面領導下負責供熱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確保在人員設備安全的情況下將供熱突發事故影響降至最低程度。
為確保城區供熱的安全穩定運行和有效防止供熱事故的發生,切實提高應對供熱突發事故的處置能力,預防各類供熱事故,能夠高效、有序地做好搶險、排險、搶修及救援善后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盡快恢復供熱,最大程度地減少大面積停熱現象,保障廣大熱用戶的生活與工作秩序,特制定本供熱突發事故應急預案。
(一)城區供暖主要危險源包括:供熱管網、換熱站壓力容器、電機水泵等轉動的機械設備、高低壓配電柜、電源、外網輸水熱網等。
(二)供熱管網破裂或管網支架損壞等原因可誘發燙傷、砸傷等事故,影響小區供暖,及人員安全等。
(三)供暖危險源因突發原因出現事故影響供暖及危及相關人員安全等。
(1)組織協調供熱突發事故的應急搶修搶險工作,落實區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有關工作。
(2)及時了解掌握轄區供熱突發事故情況,根據情況需要向區政府及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和應急處置措施。
(3)貫徹上級有關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政策、方針,根據應急工作原則和方案,擬定轄區供熱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有關成員對事故積極開展搶修搶險救援工作。
(4)組織供熱突發事故應急技術演練、研究和應急知識宣傳教育等工作。
(5)負責轄區供熱突發事故應急信息的接受、核實、處理、傳遞、通報、報告。
(6)其他有關轄區供熱突發事故應急的重要工作。
總指揮:劉海龍。
副總指揮:裴保信、張祥貴、徐衛民、陳宏、張國峰。
應急救援隊伍:
專家技術組。
組長:張祥貴。
成員:裴保信、孫冬梅、孫開松舒磊、陳福雷、馬維峰、張海東、周仲民、巨長庚。
物資保障組。
組長:徐衛民。
成員:黃偉、胡濱、王磊、劉超。
應急車輛組。
組長:孫景啟。
成員:孫強、孟昭君、種傳偉、李天劍、陸江。
安全保衛組。
組長:巨長庚。
成員:栗興蓮、張勇、張銳、李然。
運行一處。
隊長:舒磊。
成員:劉玉海、劉保華、黃石、高玉芳、張強強、
劉金中、袁偉輝。
運行二處。
隊長:馬維峰。
成員:王兆宏、葉峰、高繼海、賈玉霞、王鈺、
運行三處。
隊長:孫開松。
成員:韓方舉、孟磊、溫濤、謝明、石峰、張立華、李中秋、單志國。
運行四處。
隊長:陳福雷。
成員:巨長安、孫炳華、韓兆立、姜濤、杜勇、張瑞杰。
運行五處。
隊長:周仲民。
成員:黃崇亮、薛開渠、孫中龍、李坤、趙汝峰。
管線所。
隊長:張海東。
成員:陳雷、張景峰、蔡青、王璨。
(一)危險源監控:
1、各運行處、安全保衛處、生產技術處、管線所、調度中心負責對供熱管網監測、調控、處置工作,工作目的是確保供熱管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各運行處、管線所負責對供熱管網進行巡檢巡視,調度中心每日抄報外網壓力溫度情況,各運行處按照各自負責供熱區域對換熱站內供熱設備一小時一巡視,并填報運行分析記錄報表,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安全保衛處負責供熱管網安全運行預警工作,對供熱安全運行狀況資料進行收集、匯總和分析并做出報告上報總公司。
2、在轄區供熱覆蓋范圍內建立多個測溫、測壓點,與各換熱站操作系統組成監測網絡,按要求定期對供熱溫度壓力進行檢測分析,發現超溫、超壓情況各運行處、調度中心立即處理,確保管網安全。
(二)預警行動:
1、預警信號發生后,由運行調度部門立即向全體搶險組織機構匯報并盡快向現場負責人發送預警報告,各部門進入預警狀態,隨時準備投入搶修搶險工作。
2、符合本預案啟動條件時,應急指揮部應立即發出啟動本預案的指令。
(一)總公司在單位值班室和安全保衛處設立應急電話,24小時專人值班,應急電話為:xxxxxxxx、xxxxxxx、值班室應明示各應急小組通信聯系人及電話。
(二)供熱突發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迅速報告應急指揮機構(應急指揮部)。
(三)應急指揮部值班人員接到應急電話后,立即向有關事故應急小組及負責人匯報。重、特別重大事故,可直接向應急領導小組總指揮、副總指揮報告。同時按規定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
(四)根據事故性質,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和時限,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
(一)響應分級按轄區供熱事故嚴重程度、性質和影響時間,分為一般事故、重要事故和重大事故。
1、一般事故:因設備臨時故障、臨時停電以及供熱支管網破裂等導致的停熱,在12小時(含12小時)內恢復供熱的。
2、重要事故:一、二次供熱管網或換熱站故障、外網主熱水管網損壞、爆裂等原因導致事故停熱12--48小時(含48小時)內仍不能恢復供熱的。
3、重大事故:因供熱管網或換熱站突發事故對附近居民生命財產構成重大影響的,同時因事故導致長時間停熱,48小時以上仍不能恢復供熱的: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短期內無法恢復供熱的。
(二)搶修搶險程序。
(1)工作現場突發事故發生后,由現場應急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情況開展應急指揮與協調,通知有關各應急救援小組趕赴事故現場進行事故搶修搶險。突發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時首先必須進行人員救援工作,要在第一時間聯系相關醫院同步展開救援。專家技術組、后勤保障組、應急車輛組、安全保衛組應立即按照各自職能開展工作,在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及時處理應急搶修搶險工作。
(2)召集調動應急力量:各應急救援小組接到應急指揮部指令后,必須立即響應,派遣事故搶險人員、物資、設備等迅速運送到事故現場指定位置聚集,并聽從現場總指揮的調動指揮,及時快速展開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確保人員設備安全。
(3)現場總指揮按照本預案確立的基本原則、認真聽取專家技術組建議,迅速組織應急搶修搶險隊伍進行應急處置工作,并且要與各應急救援隊保持通訊暢通,隨時了解掌握現場情況,做好指揮協調工作。
(4)當事故現場有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不能滿足搶險要求時,
指揮部應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請求給予支援幫助。
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技術組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必要地應急處置措施。
(三)搶修搶險處置措施。
1、當供熱管網架空管路出現漏水現象,應急救援隊伍接到指令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實地了解情況,并將漏水管線解列,做好各項安全保護措施后方可進行應急搶修工作。
2、當供熱管網地埋管路出現漏水現象,應急救援隊伍按照指揮部指令立即趕赴現場,實地了解情況,同時將現場情況向指揮部匯報,指揮部組織相關小組立即趕到現場,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應急搶修方案。應急救援隊伍將漏水管線解列,組織人員、機具進行搶修。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采取應急供熱的臨時措施。
(四)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遵循“誰啟動、誰負責”的原則。事故處置完畢并恢復正常供熱后,由供熱突發事故應急指揮部作出決定,并由指揮部辦公室通知相關部門和各應急搶險隊,各部門負責人安排本部門恢復正常工作。應急結束后由指揮部辦公室(安全保衛處)負責對事故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和上報。
(一)應急救援車輛、防護裝置和快速搶險工具是安全、快速、高效處置突發事件必備設備,必須按搶險救援工作需要配置。
(二)應急救援物資、防護裝置包括防護勞保、應急燈具、
滅火器、快速搶險工具等。
(三)應急救援物資、防護裝置和快速搶險工具實行在崗備用,并做好維護保養,隨時保持完好無損備用狀態。
(四)每年10月底前,各相關小組將下一年度所需應急救援材料、機具、設備儲備計劃向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匯報,確保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正常。
(五)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明細臺帳。
(六)應急救援物資不得挪做他用。指揮部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有權動用一切應急救援物資。
(一)應急搶修完畢后,應立即組織現場清理、生產及生活恢復工作:同時對應急行動過程進行綜合評價,整理應急記錄(包括筆錄、攝像、照相及其它文字資料),由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寫出應急總結報告,24小時內上報區政府備案。
人員,搶險救援情況,應急行動中反應的問題,經驗及教訓。
(三)應急指揮部要認真分析轄區供熱突發事故原因,從轄區供熱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等向有關方面提出改進建議,以避免相類似事故的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用熱安全。
(四)應急救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急救援辦公室負責制定下達糾正和預防措施認真做好監督落實工作,并定期組織檢查驗收。
對供熱突發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拒不執行預案、不服從統一指揮,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后果的單位和個人,由總公司給予通報批評,違紀或違法的,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1、監督檢查。
總公司負責對本預案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預案管理與更新。
(1)下列情況要對預案進行修訂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發生變化。
(2)行政機構或有關單位、部門職責發生變化,需對組織結構與職責作相應調整。
(3)應急行動或演習中發現問題和出現新情況,應適時進行修訂。
(4)影響預案執行的其他條件發生變化,預案需要修訂。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三
為了建立健全因烤火取暖突發煤氣中毒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和運行機制,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和及時控制,提高處置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煤氣中毒事故,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1、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多方協調、各方聯動的原則。
2、堅持群防群控、監測分析、及時整改的原則。
3、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求援的原則。
4、堅持快速反應、高效處置、善后處理、合理安撫的原則。
1、鄉成立冬季烤火防煤氣中毒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由鄉長任組長,分管安全的副鄉長任副組長,各單位部門站所負責人、學校校長、衛生院院長為成員。各村(居)成立以支部書記為組長,村(居)副書記、副主任為副組長,其他村社干部、村衛生站站長為成員的村(居)冬季烤火防煤氣中毒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
2、應急搶險組成員主要職責。
(1)組長:領導、組織、協調、事故求援工作。
(2)成員:承擔應急的具體工作,實施營救受害群眾,并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1、加強日常的巡查和監管:各村(居)對轄區烤火取暖設備進行全面排查,對所有住宿房的通風進行全面檢查,通過各種方式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加強夜間巡邏,仔細觀察烤火對象情況。
2、建立及時報告制度:一旦發現烤火一氧化碳中毒人員,要盡快的時間內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程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時上報。
發現事故,搶險救援組盡快投身救援工作,無條件接受任務,并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應急救援終結,相關人員及時撤離現場。
1、善后處置:做好受害人員處置、家屬安撫等工作,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群眾,恢復正常社會秩序,維護社會穩定。
2、各村(居)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形式開展防煤氣中毒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練,檢查和強化應急準備,協調應急能力,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四
有效應對城市集中供熱突發事件(以下簡稱供熱突發事件),最大程度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青島市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青島市供熱條例》等法律法規及《青島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發生在我市行政區域內,或發生在行政區域外但影響我市集中供熱,應由我市處置或參與處置的供熱突發事件。
1.4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協同應對;政企聯動,專業處置;軍地結合,公眾參與;公開透明,正確引導等。
1.5風險評估。
城市集中供熱目前總體形勢嚴峻,我市供熱發展較早,供熱設施年久老化現象嚴重,因綜合管位路由選址難等問題制約了改造的進度,致使目前部分老舊供熱鍋爐和管網尚在運行。
城市集中供熱運行過程中,受行業自身和外界因素影響,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風險因素:熱源點鍋爐、換熱站等壓力容器存在爆炸風險,容易引發人員傷亡和導致供熱中斷;老化的蒸汽管網和高溫水管網存在破裂泄漏風險,容易引發人員傷亡和導致供熱中斷;極端惡劣天氣引發熱源供應不足,導致供熱中斷;自然災害、煤炭不足、停水停電、施工破壞、人為因素、其他行業事故等導致供熱中斷。
1.6事件分級。
供熱突發事件按照性質、社會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等因素,由低到高劃分為4個級別:一般、較大、重大和特別重大。
1.6.1一般供熱突發事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一般供熱突發事件:
(2)造成1千戶以上1萬戶以下居民連續停熱24小時以上的。
1.6.2較大供熱突發事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較大供熱突發事件:
(2)造成1萬戶以上3萬戶以下居民連續停熱24小時以上的。
1.6.3重大供熱突發事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重大供熱突發事件:
(2)造成3萬戶以上居民連續停熱24小時以上的。
1.6.4特別重大供熱突發事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為特別重大供熱突發事件: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傷,或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
(2)造成5萬戶以上居民連續停熱48小時以上的。
2.1市城市集中供熱突發事件專項應急處置指揮部(以下簡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
總指揮:分管副市長。
副總指揮: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城市管理局局長。
成員: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氣象局、市總工會、青島銀保監局、市通信管理局、青島供電公司、青島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各區(市)政府分管領導。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主要職責:貫徹落實突發事件應對法律法規,分析、研究供熱突發事件防范與處置工作重大問題及重要決策事項;組織指揮較大供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負責重大、特別重大突發事件的先期處置,必要時請求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給予支持;對于敏感的、可能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突發事件或預警信息,加強監測預警,組織專家會商研判,按有關規定做好信息報告、發布和應急響應,必要時提升響應級別;負責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所屬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物資的建設管理及應急管理宣教培訓等工作;根據供熱突發事件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決定啟動、終止應急響應,負責組建現場指揮部;指導區(市)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做好一般供熱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工作;承擔市應急委交辦的其他任務。
2.2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城市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由市城市管理局分管副局長擔任。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落實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決定;組織、協調有關單位按照預案和職責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負責市級供熱應急預案的編制、修訂、演練與實施;建立供熱突發事件監測預警、信息收集制度,統一接收、處理、統計和分析供熱突發事件信息,及時核實與研判信息,依法依規報告信息;負責組織供熱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和輿情引導工作;負責供熱應急專家組的日常管理和聯系工作;協調區(市)政府做好一般供熱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工作。
2.3成員單位職責。
市委宣傳部:負責指導、協調供熱突發事件有關新聞報道、信息發布和輿情處置等工作。
市委網信辦:負責網絡輿情監控、分析和輿論引導等工作,指導事發單位及時正面發聲。
市城市管理局:負責組織實施供熱設施的應急搶修;向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匯報搶修信息;負責收集、報送供熱突發事件信息;參與供熱突發事件調查處理;負責供熱突發事件處置所涉及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工作。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協調事發地區(市)對受損道路及其他工程設施進行搶修恢復;參與有關供熱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
市發展改革委:協助主管部門做好限制、暫停有關工業企業用熱的組織工作。
市公安局:負責維護突發事件現場及周邊影響區域的社會治安秩序和道路交通管理秩序,必要時可依法實行交通管制。經上級公安機關和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突發事件,可以根據情況實施現場管制。
市財政局:負責供熱突發事件應急保障資金的落實及使用監管和評估。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為突發事件中遭受傷害的職工進行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為已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落實工傷保險待遇。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協調道路運輸企業做好應急運輸保障,協調事件現場人員和物資的運送;按指揮部命令,開辟高速公路應急救援“綠色通道”。
市衛生健康委:負責醫療救治及相關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事故期間,污染事件處置的統籌協調、監督及調查。
市應急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或參與供熱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負責現場處置人員餐飲等生活必需品保障工作;協助當地區(市)政府組織群眾安置,視情組織救災捐贈、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及其監督使用。負責生活必需品市場運行調控。對發生火災、傷亡事故的突發事件,負責組織參與救援。
市氣象局:負責氣象監測預報,及時提供氣象分析資料。
市總工會:協助有關部門做好事故調查、善后處置工作。
青島銀保監局:負責協調保險機構做好災后保險理賠工作。
青島供電公司:負責供熱突發事件相關的供電保障工作。
市通信管理局:負責協調通信運營商做好供熱突發事件通信應急保障工作。
青島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本集團職責范圍內供熱突發事件的信息研判、先期處置等工作,按照操作規程組織搶修;按照市專項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參與其他供熱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
青島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應急供水、排水保障工作。
各區(市)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一般供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會同相關企業做好較大及以上供熱突發事件先期處置工作;負責搶修現場的后勤保障工作;負責受影響區域人員的信息通知、疏散、轉移、安撫、勸導、救助、安置等工作。
其他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和工作職能,做好相應的應急處置和保障工作,必要時根據市專項應急指揮部的指令參與救援搶險。
3.1預防。
各區(市)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區、本行業(領域)、本單位的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整改,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措施或應急預案,做好突發事件預防及應急處置準備工作。
3.2監測。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牽頭,各區(市)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配合,建立供熱突發事件信息監測預測體系,通過日常巡查、基層單位上報、社會公眾投訴等多種渠道收集信息;氣象、地震、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發布預警后,應對重點部位、危險源進行持續性監測,有針對性地提出防范工作要求。
3.3預測。
在信息監測的基礎上,各區(市)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監測信息的分析、匯總情況,及時對隱患信息進行預測判斷;對于外地已發生的突發事件,也應按照“高度敏感、注重關聯”的原則做好防范、預測,及時完善防控應對措施。
4.1預警分級。
依據供熱突發事件即將造成的危害程度、發展情況和緊迫性等因素,結合城市集中供熱實際情況,由低到高劃分為四級、三級、二級、一級4個預警級別,分別用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4.1.1藍色預警級別(四級)。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為藍色預警:
(1)可能造成1千戶以上1萬戶以下居民連續停熱24小時以上的;
(2)經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商研判,其他有可能引發一般集中供熱突發事件的情形。
4.1.2黃色預警級別(三級)。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為黃色預警:
(1)可能造成1萬戶以上3萬戶以下居民連續停熱24小時以上的;
(2)經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商研判,其他有可能引發較大集中供熱突發事件的情形。
4.1.3橙色預警級別(二級)。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為橙色預警:
(1)可能造成3萬戶以上居民連續停熱24小時以上的;
(2)經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商研判,其他有可能引發重大集中供熱突發事件的情形。
4.1.4紅色預警級別(一級)。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為紅色預警:
(1)可能造成5萬戶以上居民連續停熱48小時以上的;
(2)經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商研判,其他有可能引發特別重大集中供熱突發事件的情形。
4.2預警發布。
藍色、黃色預警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橙色、紅色預警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發布。
預警發布內容包括事件類別、預警級別、預警期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可能后果、警示事項、發布機關、發布時間等。
預警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短信、網站、微博、內部專用網絡等向社會發布或通報有關部門(單位)。
4.3預警響應。
預警信息發布后,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相關部門(單位)、區(市)人民政府應密切關注形勢的發展態勢,及時作出響應;加強職守,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相關工作。
4.3.1藍色預警響應。
根據信息分析和事態發展,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措施:
(1)落實24小時帶值班制度,加強信息監控、收集;
(2)向受影響用戶發布有關信息;
(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容易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和重要財產,并妥善安置;
(4)通知相關應急救援隊伍和人員進入待命狀態;
(5)檢查、調集所需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
(6)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護性措施。
4.3.2黃色預警響應。
根據信息分析和事態發展,在采取藍色預警響應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措施:
(4)關閉或限制使用易受供熱突發事件危害的場所;
(6)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工具,準備應急設施,并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隨時可投入正常使用。
4.3.3橙色預警響應。
根據信息分析和事態發展,在采取黃色預警響應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措施:
(1)相關部門(單位)做好受影響范圍居民應急供熱的準備工作;
(2)做好限制公共建筑和工業生產用熱量的準備工作;
(3)組織市級應急救援隊伍進行協同處置;
(4)做好省、國務院領導或工作組來青指揮的相關準備工作。
4.3.4紅色預警響應。
根據信息分析和事態發展,在采取橙色預警響應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措施:
(1)做好停止公共建筑和工業生產用熱的準備工作;
(2)做好啟動應急熱源等其他應急供熱措施的準備工作。
4.4預警變更與解除。
預警信息發布部門(單位)要密切關注事件進展情況,根據事態的發展,按照有關規定適時調整預警級別并重新發布。
有事實證明不可能發生突發事件或者危險已經解除的,發布預警的部門(單位)應立即宣布解除警報,或終止預警期,并解除已經采取的有關措施。
報告責任主體:事發單位、各級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單位)是受理報告和向上級政府及其部門報告供熱突發事件的責任主體。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接報的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單位)要立即將有關情況向屬地政府、上級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進行報告。特殊情況下,基層單位可以越一級上報,并同時報告所在區(市)政府。
報告時限和程序: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地區(市)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應立即核實并應于20分鐘內以電話形式、50分鐘內以書面形式向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市應急指揮中心、市政府報告有關初步情況。對于核報的信息,也應于20分鐘內以電話形式、50分鐘內以書面形式報告,嚴禁出現遲報、漏報、瞞報等問題。緊急信息要邊處置、邊核實、邊報告,最新處置進展情況要及時續報,事件處置結束后要盡快提供書面終報。報送、報告事件信息,應當做到及時、客觀、真實,不得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
依據《青島市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處置規程》(青政辦發〔2020〕2號),經研判確定為敏感突發事件的,不受突發事件分級標準限制,也應于1小時內向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市應急指揮中心、市政府相關領導報告。
報告內容: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類別、基本過程、財產損失、人員傷亡情況,對事件的初判級別,已經采取的措施,有無次生或衍生危害、周邊有無危險源、警報發布情況、是否需要疏散群眾,需要支援事項和亟需幫助解決的問題,現場負責人和報告人的姓名、單位和聯系電話等。
接到國家、省、市領導批示的,落實情況也應及時向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匯總后分別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市政府。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值班電話:82879534。
6.1先期處置。
供熱突發事件發生后,事發單位要立即啟動相關預案的應急響應,調動相關專業救援隊伍進行先期處置,疏散現場周邊無關人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接報的市、區(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要按照預案和有關規定,迅速趕赴現場,視情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組織、協調、動員有關專業應急力量和人民群眾進行先期處置,組織專家進行會商,及時對事件的性質、類別、危害程度、影響范圍、防護措施、發展趨勢等進行評估上報,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嚴防次生、衍生災害。
6.2分級響應。
(1)一般供熱突發事件:由事發地區(市)政府啟動應急響應,組織調動事發單位、區(市)政府相關應急救援隊伍和資源進行協同處置。根據區(市)政府的請求和實際需要,市有關部門(單位)啟動部門應急響應配合處置。
(2)較大供熱突發事件: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副總指揮批準啟動應急響應,組織調動事發單位、區(市)政府,以及供熱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資源進行協同處置。
(3)重大供熱突發事件: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批準啟動應急響應,組織調動事發單位、區(市)政府,以及市綜合、專業、志愿者應急救援隊伍和資源進行先期處置。
(4)特別重大供熱突發事件: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提出建議,報市主要領導批準啟動應急響應,組織調度全市應急救援隊伍和資源進行先期處置。
6.3指揮與協調。
(1)一般供熱突發事件:區(市)政府分管領導或區(市)政府部門主要領導趕赴現場指揮協調處置。
對于一般突發事件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事件,區(市)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應趕赴現場指揮協調處置。市專項應急指揮部副總指揮、有關成員單位主要或分管領導應根據需要趕赴現場或到市專項應急指揮部進行協調處置。
(2)較大供熱突發事件:區(市)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市專項應急指揮部副總指揮、有關成員單位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應趕赴現場指揮協調處置。
對于較大突發事件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事件、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較多的事件等,區(市)政府主要領導,市專項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有關成員單位主要領導應趕赴現場或到市專項應急指揮部進行協調處置。
(3)重大供熱突發事件:區(市)政府主要領導,市專項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有關成員單位主要領導趕赴現場指揮協調處置。市政府主要領導趕赴現場或到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指揮協調處置。
(4)特別重大供熱突發事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趕赴現場指揮協調處置。
涉及我市兩個以上區(市)行政區域供熱突發事件處置的,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指揮協調處置。重大及以上突發事件,省、國家成立應急指揮部或派出工作組后,在其指揮下開展處置工作。
6.4現場指揮部。
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牽頭組建現場指揮部,視情設置若干工作組,建立現場指揮部相關運行工作制度,分工協作有序開展現場處置和救援工作,工作組可根據實際進行增減調整。
(1)綜合協調組:由市城市管理局牽頭,抽調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負責綜合協調、公文運轉、會議組織、會議紀要、信息簡報、綜合文字,搶險救援證件印制發放,資料收集歸檔,處置信息調度、匯總、上報,與上級工作組及其他專業組的協調聯絡等工作。
(2)設施搶修組:由市城市管理局牽頭,根據實際情況組織相關部門(單位)參加。負責根據供熱突發事件現場情況和現場指揮部的指示,制定應急處置具體措施,按照預案和事件處置規程迅速組織力量、設備和物資開展應急處置和救援等工作。
(3)交通治安組:由市公安局牽頭,事發地區(市)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單位)組成。負責事件現場警戒、依法維護突發事件現場及周邊區域社會治安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對已死亡人員進行身份檢查、驗證等工作。
(4)運輸保障組:由市交通運輸局牽頭,事發地區(市)政府等組成。主要負責組織協調道路運輸企業做好應急運輸保障,確保搶險救援物資、人員能夠及時、安全送達。
(5)后勤保障組:由事發地區(市)政府牽頭,市應急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通信管理局、青島供電公司及其他相關部門和單位組成。負責應急處置經費撥付,應急物資、設備等的籌集、調撥,確保應急處置物資供應;提供應急所需通信、電力保障及其他應急處置保障;提供應急救援現場人員辦公、食宿的后勤保障等。
(6)宣傳報道組: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委網信辦、事發地區(市)政府、市城市管理局及其他相關部門(單位)組成。負責研究制定新聞報道計劃,協調、安排新聞報道、新聞發布會、現場媒體記者管理等工作;負責網絡輿情的監測、收集、研判、引導,宣傳公眾自救防護知識等工作。
(7)醫療救護組:由市衛生健康委牽頭,區(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單位)組成。負責醫療救治工作。
(8)事故調查組:由國家規定的單位牽頭,應急、公安、工會等相關單位組成。負責按照有關規定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9)專家組: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召集相關領域專家、部門(單位)處置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組成。根據各單位上報和現場收集掌握的信息,對整個事件進行評估研判,向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提出應急處置決策建議,視情向社會公眾解答有關專業技術問題等工作。
6.5處置措施。
6.5.1一般突發事件處置措施。
(1)通知應急救援隊伍和人員趕赴現場進行先期處置,通知支援隊伍做好備勤支援準備;
(2)調度處置所需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趕赴現場;
(3)視情況進行交通調流;
(4)視情況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容易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和重要財產,并妥善安置;
(5)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好現場人員疏散等工作,設置警示標志;
(6)必要時通過媒體進行信息發布和宣傳引導,避免引發居民恐慌;
(7)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6.5.2較大突發事件處置措施。
在采取一般突發事件處置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措施:
(1)視情調度應急救援人員、物資、設備趕赴現場參與處置;
(2)會同相關部門做好現場交通管制等工作,為現場提供搶修條件;
(3)通知單位和居民做好應急取暖相關工作;
(4)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6.5.3重大突發事件處置措施。
在采取較大突發事件處置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措施:
(1)通知各單位、企業和家庭提前準備空調、電暖器等取暖設施;
(2)對非居民用戶用熱進行限供,優先保障居民用戶用熱;
(3)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6.5.4特別重大突發事件處置措施。
在采取重大突發事件處置措施的基礎上,采取下列一項或多項措施:
(1)對非居民用戶用熱進行停供,優先保障居民用戶用熱;
(2)對重點用熱單位、居民區,調配應急熱源予以保障;
(3)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6.6擴大響應。
如供熱突發事件事態進一步擴大,或者突發事件已經波及到我市大部分地區,直接或間接造成巨大災害,超出我市控制能力,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建議,經市領導同意,向駐青部隊或省、國家有關方面請求支援。
6.7應急聯動。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與周邊市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明確信息共享、隊伍及資源調動程序等工作。各區(市)政府應健全與屬地中央、省、市大型企業應急聯動機制,明確應急值守通信聯絡方式、信息報送要求、隊伍物資調動程序等,確保突發事件發生后能夠快速、有序、協同應對。
6.8社會動員。
供熱突發事件發生后,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應根據處置需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戶外顯示屏、短信等向社會公眾發布應對工作提示,動員社會力量開展自救互救,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做好應急救援處置工作。
6.9應急結束。
應急處置結束,經組織專家會商,確認相關危害因素消除,并恢復供熱,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出建議,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批準后,宣布應急結束。
供熱突發事件信息發布應當遵循依法、及時、準確、客觀、有序的原則。各區(市)政府、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要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及時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向社會發布基本情況,隨后發布初步核實情況、事態進展、政府應對措施和公眾安全防范措施等,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后續發布工作。
一般突發事件處置信息由事發地區(市)政府負責發布。市政府或市城市管理局負責處置的供熱突發事件信息由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會同市新聞宣傳主管部門負責發布。
供熱突發事件發生后,各區(市)政府、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要組織做好網絡和媒體的輿情引導,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問題。
8.1善后處置。
事件處置結束,區(市)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規定及時調撥救助資金和物資,組織開展供熱突發事件損害調查核定工作;對應急處置中的傷亡人員、工作人員,以及緊急調集、征用有關單位和個人的物資,依法依規給予撫恤、補助或補償。
8.2社會救助。
應急部門會同有關單位加強對社會捐贈物資的接收、登記和統計管理工作,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司法部門組織法律援助機構和有關社會力量為突發事件涉及的人員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協助衛生健康等有關部門開展心理咨詢、撫慰等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8.3保險理賠。
供熱突發事件發生后,保險監管機構要督促有關保險公司及時開展保險受理、按規定做好賠付工作。
8.4總結評估。
供熱突發事件結束后,市專項應急指揮部應組織對較大以上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經驗教訓等進行分析和總結評估,15日內書面報市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
8.5恢復重建。
事件處置結束,事發地區(市)政府和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對受災情況、重建能力及可利用資源進行全面評估,有針對性地制定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生活計劃,并組織實施。
9.1救援隊伍及設備物資保障。
各供熱專業部門應建立滿足處置一般突發事件需要的專、兼職搶險救援隊伍,并儲備一定數量的設備物資。加強對儲備物資的管理,根據需要及時補充和更新。當發生供熱突發事件時,以供熱專業部門應急救援隊伍處置為主。當超出自身處置能力時,可請求所在區(市)政府給予支援。
各區(市)政府應建立滿足處置較大突發事件需要的專業搶險救援隊伍,并儲備一定數量的設備物資。加強對儲備物資的.管理,根據需要及時補充和更新。當發生供熱突發事件時,應根據現場處置需要,及時調派所屬搶險救援力量赴現場參與處置。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依托青島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建立市級供熱搶險救援隊伍,健全應急隊伍運行機制,完善物資儲備。當發生供熱突發事件時,根據現場處置需求,及時調遣趕赴現場進行處置。
當搶險隊伍和物資保障能力不能滿足搶險需要時,各區(市)政府和相關企業可采取合同履約或有償預約服務的方式,與市級專業搶險救援隊伍或設備物資供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確保發生突發事件時優先調用。
建立搶險隊伍和物資共享機制。根據現場處置需要,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時調派或臨時征用各區(市)政府或相關企業搶險隊伍和物資,各單位應按照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指令落實到位。
9.2通信保障。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協調有關成員單位和有關部門(單位),建立完善處置供熱突發事件通訊網絡和信息發布渠道,加強日常暢通調度,確保供熱應急工作聯絡暢通。
應急響應期間,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值班人員應保證隨時接收上級的指示和事發地的信息;指揮部領導、成員及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應24小保持通訊渠道暢通。
9.3交通保障。
鐵路、公路、港航、航空部門應確保救援人員和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救災物資、救援設備優先運輸。處置突發事件期間配備由指揮部制發的應急標志的應急處置工作人員和交通工具可以優先通行,事后應當及時交回應急標志。交通設施受損時,交通、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迅速組織專業隊伍進行搶修,盡快恢復,確保運輸安全。現場應急指揮部要按照緊急情況下社會交通運輸工具征用程序的規定,征用必要的交通工具,確保搶險救災物資和人員能夠及時、安全送達。根據應急處置需要,事發地現場應急指揮部要對現場及相關通道實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9.4治安保障。
公安等相關部門要按照規定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和設備的治安防范,預防和制止違法犯罪活動。必要時,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態,維護社會秩序。事發地區(市)政府要積極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群防聯防,協助公安部門做好治安保障工作。
9.5后勤保障。
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會同事發地區(市)政府動員各方面力量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事發地區(市)政府負責匯總統計參加搶險救援隊伍、人數情況,組織鎮(街道)等單位配合做好搶險救援人員的食宿生活保障工作。
9.6經費保障。
處置突發事件所需各項經費,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由市、區(市)政府分級負擔。
市、區(市)審計部門要加強對突發事件財政應急保障資金的使用和效果進行監管和評估。
鼓勵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開展捐贈和援助。
10.1宣教培訓。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利用新聞媒體、網絡、報刊、舉辦專題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供熱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教育活動。
預案發布后,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要對相關指揮員、應急救援隊伍進行預案解讀培訓,使其熟悉應急職責、響應程序和處置措施,切實提高應急聯動處置能力。
10.2應急演練。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制定年度應急演練計劃,圍繞情景模擬構建有針對性地編制演練方案、演練腳本,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桌面推演、實戰演練。市供熱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至少每2年應進行1次演練。各供熱企業應當經常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演練方案、演練腳本、演練評估、演練音像資料等應及時歸檔保存備查。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負責對本預案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對應急處置工作推諉扯皮、不作為,突發事件信息報告中遲報、漏報、謊報、瞞報,現場處置中失職、瀆職,信息發布不力,以及應急準備中對責任應盡未盡并造成嚴重后果等不履行或不當履行法定職責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追究責任。
12.1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市城市管理局負責制定、管理、解釋、實施,并按規定向市政府備案。各區(市)政府應參照本預案,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轄區供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按規定進行備案。
12.2預案修訂。
市專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照有關規定,結合應急處置和演練總結評估情況,適時組織對本預案進行修訂,實現預案可持續改進。
12.3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五
為提高我市供熱行業應對供熱突發重大事故的能力,在事故發生時能迅速、有效地開展現場救援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維護社會穩定,確保冬季供熱安全制訂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堅持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部門分工負責,協調一致的原則。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相互配合,實行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應急合力,共同做好供熱事故搶險救援工作。
1.3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佳木斯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是指在我市區范圍內發生的,重大停熱時間在30小時以上,供熱面積50萬平方米或者因熱源事故導致實際供熱能力小于正常能力的50%以上,供暖期棄管小鍋爐無人監燒,造成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且依靠事故單位自身救助力量,無法解決的重特大供熱事故。
佳木斯發電廠、龍實熱電有限公司、佳紡、電機、聯合收、鐵路、肉聯公司及小區供熱單位的供熱企業鍋爐、管網、換熱設施、設備事故。
2.組織體系和主要職責。
2.1組織體系。
2.1.1市重大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指揮部。
總指揮:市政府分管副市長。
副總指揮:市長助理或分管副秘書長。
市建設局局長。
成員單位:建設局、供熱辦、城管局、財政局、公安局、達爾凱(佳木斯)城市供熱有限公司、電業局、燃氣公司、供排水公司、發電廠、龍實熱電有限公司、中國電信佳木斯分公司、中國網通佳木斯通信分公司、中國聯通佳木斯分公司、中國鐵通佳木斯分公司、中國移動佳木斯分公司公司。
2.1.2市重大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設在供熱辦。
主任:周連超。
2.1.3辦公室下設機構。
(1)綜合組。
組長:楊麗穎。
成員:市供熱辦綜合科、管理科全體人員。
(2)搶險組。
組長:周長生。
成員:達爾凱(佳木斯)城市供熱有限公司經營部全體人員。
(3)技術組。
組長:王亞丁。
成員:達爾凱(佳木斯)城市供熱有限公司技術部全體人員。
(4)專家組。
組長:李曉緋。
成員:市供熱辦規劃科全體人員。
(5)材料供應組。
組長:周連月。
成員:達爾凱(佳木斯)城市供熱有限公司物資部全體人員。
(6)后勤保障組。
組長:姜長永。
成員:市供熱辦稽查大隊全體人員。
(7)信訪接待組。
組長:高偉。
成員:市供熱辦法規科全體人員。
2.2各機構主要職責。
2.2.1重大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指揮部的職責。
(1)負責重大供熱事故預案的審定工作;
(3)負責指派有關人員到現場指揮、協調;
(4)負責事故有關信息對外的發布;
(5)負責本預案的啟動和終止。
2.2.2重大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的職責。
(2)負責與公安、消防、交通、醫療急救、市政、電業、水務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
(3)負責事故處理中發生的人員開支、材料、設備等費用的審核工作;
(4)負責事故預案演練的組織和實施工作。
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下設機構。
綜合組:負責重大供熱事故預案的編制工作;負責搶險指令的下達和具體搶險協調組織工作;對搶險隊伍內部指揮、協調和外援隊伍的協調工作;負責有關信息的發布和各種資料的收集工作;負責人員開支、材料、設備等費用的統計、整理、初審,并做好記錄歸檔工作;負責事故有關情況的匯總工作。
搶險組:負責事故現場的具體搶險及安全操作。參加搶險的人員必須聽從統一指揮,行動快捷。在接到搶險命令后,30分鐘內必須到達指定現場。
技術組:負責搶險技術方案的制定、論證及事故原因調查認定工作。
專家組:負責對出現的重大供熱事故提供決策方案。
材料供應組:負責搶險設備和材料的購置、保管、運輸工作。
后勤保障組:負責搶險人員的生活和車輛保障,及搶險所需特種設備的協調。
信訪接待組:負責接待用戶的上訪工作。
3.應急響應。
3.1信息報送。
重大供熱事故發生后,發生事故的供熱企業應首先啟動本單位的供熱事故預案開展自救,并由發生事故的企業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1小時內)將重大事故的基本情況上報重大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應急搶險24小時值班電話:8606190;應急搶險辦公室電話:8223993),提出救援申請。重大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在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應急搶險指揮部主要領導匯報,并在1小時內將事故情況上報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
3.2指揮程序。
3.2.1應急搶險指揮部接到事故報告后,由總指揮批準同意啟動本預案,并向指揮部辦公室布置任務。
3.2.2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接到預案啟動指令后,立即向綜合組下達搶險命令由綜合組通知各組進入應急搶險狀態,并按預案預先設置的搶險程序,根據現場應急搶險工作的需要和預先分工,指揮有關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應急搶險工作。
3.3搶險程序。
3.3.1市供熱事故搶險隊進入事故現場后,發生事故單位必須全力配合開展事故搶險救援工作。要隨時保持與重大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指揮部的信息溝通,同時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隨時將事故的最新情況向應急搶險指揮部報告。
3.3.2搶險任務明確后,各小組按分工開展工作,搶險隊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指揮部的指揮、調動,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參加搶險救援。在搶險過程中,各單位要在人力、物力上給予支持,對搶險救援所需的物資、機械設備、人員等,搶險指揮部有權直接調遣,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無條件服從,產生的費用做好記錄,事故處理結束后統一結算。
3.3.3對供熱期間突發棄管鍋爐,應啟動供熱事故應急保障資金,由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核準后報總指揮批準,由市財政在供熱事故應急保障資金中支付。
3.4新聞報道。
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下設的綜合組負責事故信息的對外發布。凡供熱企業發生的重大供熱事故的有關信息必須經市應急委員會批準方可由該組對外發布。其他單位和部門無權向外部發布事故信息。
根據事故的控制和發展情況,重大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指揮部提出終止本預案的建議,經市應急委員會批準后,宣布應急結束。
4附則。
4.1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佳木斯市供熱辦制定、組織并實施,上報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備案。各縣(市)區政府和有關單位按照預案的內容履行各自職責,具體制定本級應急預案。
4.2預案修訂。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機構調整或應急資源變化,以及各類演練中發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各級、各部門的應急預案要適時進行修訂,各縣(市)區和各部門的應急預案在修訂后報本級應急管理辦公室備案。佳木斯市供熱事故應急預案原則上每2年修訂一次。
4.3責任追究。
執行應急任務的單位必須無條件執行上級下達的指令,對拒不執行命令、玩忽職守或推諉扯皮的單位主要領導、直接責任人,要依法嚴肅處理。
4.4預案的演練。
本預案的演練經重大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指揮部批準,由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
4.5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正式實施。
附件?
技術方案。
一、各供熱企業對突發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
1、要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管理措施,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加強職工的崗位技能培訓,建立考核制度。運行期間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健全生產檔案制度、加強檔案管理,并以生產運行狀況經常進行匯總對比分析,對系統安全運行進行評估,并定期向主管部門匯報,接受主管部門的監督和考核。
2、每年都要制定詳細的夏季檢修計劃、檢修規程,作好鍋爐、換熱器、機泵、電氣儀表、管線、閥門、補償器的檢修維護工作,并嚴格作好檢修的驗收工作,確保檢修合格率達100%。
3、有熱源的供熱企業要自行購置儲備電力、輸煤、除渣等系統中的關鍵設備,應至少購置一臺備用發電機,避免因個別關鍵設備故障導致供熱系統癱瘓。要自行配備備用水箱,保證停水時供熱系統的補水需求。
4、每年采暖期前進行試水、試壓工作,主要運轉設備冷態試運轉3天,檢查設備運轉情況,消除事故隱患。
5、冬季供熱運行期間要加強對整個供熱系統的監控,通過壓力表、流量計等儀表、設備對系統的壓力、補水量、失水量進行監測,通過系統參數的變化及時發現事故的苗頭。
6、冬季供熱運行期間各企業要加強巡檢工作,通過巡檢發現有無出現故障的跡象和發生事故的苗頭,使運行中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及早暴露出來,及早制定維護方案,使問題得到及時處理,防止事故的發生和擴大。巡檢時要做好檢查記錄,巡檢記錄是分析熱網運行狀況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巡檢記錄,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補償器的動作、閥門是否滲漏、固定支墩兒是否發生錯位、閥室內是否存水等詳細情況,為掌握供熱設施的工作狀態、制定具體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7、為了保證一級管網發生事故時能迅速關斷事故管段同時進行泄水作業,各供熱企業要自行投資將主管網中關鍵部位的關斷閥更換成高質量的進口閥門。
8、為保證供熱的安全運行,各企業要有計劃的自行將一級管網的波紋管補償器更換為套筒補償器,防止因補償器泄露導致供熱事故的發生。
二、突發性重大事故的搶險措施。
(一)熱源(鍋爐房、熱電廠)事故?如果鍋爐房(熱源)因事故導致實際供熱能力小于正常供熱能力的50%以上,經應急搶險指揮部批準同意后啟動以下處理方案,具體方案是:
1、熱電廠(龍實、佳發電、佳能)內發生事故,本企業啟動應急預案,通知市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相關供熱單位,告知熱用戶。
2、供熱管網、換熱站出現事故,達爾凱(佳木斯)城市供熱有限公司啟動應急預案,自身搶救,通知熱源和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告知熱用戶。
3、分散小鍋爐(物業公司)出現事故,本單位啟動應急預案,自身搶救,通知應急搶險指揮部辦公室,告知熱用戶。
(二)一級管網事故。
1、補償器破裂或滲漏?目前供熱管網中使用的補償器有波紋管補償器和套筒補償器兩種。
波紋管補償器是吸收管道熱脹、位移和高頻機械振動的有效撓性元件。它是以高應力、低循環工作條件為主,且受疲勞壽命控制,故對制造、安裝和使用要求較高。而且波紋管壁厚較薄,一旦因介質腐蝕或其它機械作用而受損傷,就會大大降低使用壽命,甚至危及運行安全,常常成為管網中一個敏感的薄弱環節。
處理方法:(1)因為結構上的特點,波紋管補償器一旦滲漏,便很難修復,所以,對于波紋管補償器滲漏,可采用外加套筒補償器的方法進行處理,以滿足該管段的補償量要求,保證熱網的安全運行。(2)如外加套筒補償器的方法無法解決滲漏問題時,應立即進行更換。
2、閥門泄漏?運行中的閥門泄漏大部分產生在填料和墊片處,而填料的泄漏比墊片處的泄漏要多一些。填料產生泄漏后,可視具體情況采用擰緊壓蓋、加填或更換密封填料等方法進行處理。墊片處的泄漏可采用注膠方法進行處理。
3、管線泄漏。
(1)對管線的泄漏,可視具體情況采取補焊、打卡子、焊短接等辦法進行處理。在進行焊接操作時,要嚴格遵守焊接操作規程,防止金屬過熱和變形,產生新的裂紋,對捻縫過的部位出現的泄漏,不宜再次捻縫,以免泄漏擴大;(2)如泄漏點采用(1)中的處理辦法無法解決時,應立即進行更換。
在以上三種事故的處理過程中,如果涉及到泄水降壓操作,可根據集中供熱管網上各分段控制閥門的位置,合理地進行關閉閥門的選擇操作,盡可能地縮小因事故搶險而造成停止供熱的范圍。事故處理過程中,應關閉各換熱站的一級網進出站閥門,保持站內循環泵正常循環,保證二級網低溫運行,防止大面積凍裂事故的發生。
(三)建立檢修和事故的情況通報制度。
1、熱源單位。各熱源單位在冬季運行期間因設備檢修或事故停熱時,要在檢修前24小時或事故發生第一時間(1小時內)將基本情況(包括停熱原因、目前情況、計劃恢復時間等)分別通報給市城市供熱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達爾凱(佳木斯)城市供熱有限公司。
2、供電部門。供電部門在冬季供熱運行期間因供電設備檢修需停電或設備故障導致停電時,要在設備檢修前24小時或故障發生第一時間(1小時內),將停電原因及來電時間分別通報市城市供熱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所轄供熱企業調度室。
(四)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1、現場搶險是一項復雜性大、危險性大、技術性強的工作,要有膽大心細、慎重果斷的作風,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
2、搶險過程中,要嚴格遵守防火、防毒、防爆等有關安全操作規程。
3、搶險工作應由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修理工擔任,現場人員不宜過多,并有1-2個專門監護人員。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六
副組長:xxx。
成員:xxx,xxx。
暴雪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和領導要每天關注天氣情況,并做好記錄,遇到有暴雪天氣應及時做好應對措施。并做好供暖。
1、領導小組接到預警信息后,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應急預案,預案啟動后,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防暴雪工作。
2、及時準確的做好現場整理工作,并以書面或電話的形式向上級匯報。
3、全校老師及時投入雪天道理的清掃工作之中。
搶險救援總指揮負責災后的善后處置工作,及時了解情況,并形成書面材料上報。做好恢復正常教學的工作。
冬季即將到來,為保證師生身體健康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學校冬季正常供暖,特制定冬季取暖應急預案如下:
成立冬季取暖工作領導小組。
副組長:xx。
成員:xxx,xxx。
幼兒園領導小組,加強對冬季取暖工作的領導,把冬季取暖工作抓實、抓細。
1、取暖方式:
開機時間:每天上午7:30—11:30下午1:30—4:30。
2、認真做好供暖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檢修好供暖設備,11月7日開始調試設備、試供暖。保證11月15日正常供暖。
3、學校領導、班主任在供暖期間要加強管理,增強責任意識,發現問題和隱患及時處理,確保冬季取暖安全。
4、加強巡視和檢查,排除事故的隱患,確保師生安全,確保師生溫暖過冬。
5、當自供取暖空調出現問題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及時修復,以保證正常供暖。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七
為提高城市供熱行業應對供熱重大事故的能力,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開展現場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確保冬季供熱安全,維護社會安定,特制訂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分級管理、社會參與“的工作原則。各部門按照職責相互配合,通過整合資源、共享信息,形成應急合力共同做好供熱事故搶險救援工作。
1.3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xx城市供熱條例》、《xx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xx公司范圍內發生的燃煤緊缺,儲煤無法達到7日耗煤量,或因熱源事故導致實際供熱能力嚴重受損,可能或已經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的,重大停熱時間在30小時以上,或停熱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的,供熱期供熱鍋爐、管網、換熱設施、設備發生事故,且依靠事故單位自身救助力量無法解決的重大供熱事故。
2.1成立市供熱事故應急搶險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
主要職責:負責供熱事故預案的制定、實施工作;負責事故處理過程中重大問題的決策,包括人員、資源的調動和配置,搶險費用的使用批準等;負責指派有關人員到現場指揮、協調;負責事故有關信息對外的發布;負責本預案的啟動和終止。
成員單位:建設局、經委、發改委、城管局、財政局、公安局、交警大隊、交通局、氣象局、水務局、電業局、供熱公司、中國聯通司、中國移動。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
市建設局:負責對供熱事故應急工作進行全面的組織和協調,統一部署預案的實施工作,對應急工作中發生的問題進行指揮和決策。
市經委:負責幫助供熱公司協調電煤供應,保障熱源供煤穩定。
市交通局、交警大隊:負責為我市供熱運煤車輛開通綠色通道,保障運煤暢通。
市財政局:負責籌集供熱事故應急保障資金,保障經營穩定。
供熱公司:負責供熱事故發生時的搶險救援、后勤保障、搶險技術方案制定、搶險物資調動及搶險工作。
其他成員單位:配合和保障供熱應急搶險工作順利進行。
2.2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供熱公司。
主要職責:負責重大供熱事故發生時的搶險救援、后勤保障、搶險技術方案制定、搶險物資調動及搶險協調等工作;負責與公安、消防、交通、醫療急救、市政、電業、水務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負責事故處理中發生的人員開支、材料、設備等費用的審核工作;負責事故預案演練的組織和實施工作。
2.3應急指揮辦公室下設機構(附組織結構圖)。
總指揮:
聯系電話:
副總指揮:
聯系電話:
(1)專家組。
職責:負責對出現的重大供熱事故提供決策方案。
主要責任部門:
總工辦負責人:
聯系電話:
(2)綜合組。
職責:負責重大供熱事故預案的編制工作;負責搶險指令的下達和具體搶險協調組織工作;對搶險隊伍內部指揮、協調和外援隊伍的協調工作;負責有關信息的發布和各種資料的收集工作;負責事故的人員開支、材料、設備等費用的統計、整理、初審,并做好記錄歸檔工作;負責事故有關情況的匯總工作。
主要責任部門:
生產經營部負責人:
聯系電話:
(3)搶險組。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具體搶險及安全操作。
主要責任部門:
管網中心負責人:
聯系電話:
(4)技術組。
職責:負責搶險技術方案的制定、論證及事故原因調查認定工作。
主要責任部門:
技術組負責人:
聯系電話:
3.1企業要建立各項規章制定,完善安全生產管理措施,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狠抓安全管理工作。加強職工的崗位技能培訓,建立考核制度。運行期間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強檔案管理,通過經常性的生產運行狀況匯總對比分析,對系統安全進行評估。定期向主管部門匯報,接受主管部門的監督和考核。
3.2企業每年都要制度詳細的夏季搶修計劃和檢修規程,做好鍋爐、換熱器、機泵、電氣儀表、管線、閥門、補償器的檢修維護工作,并嚴格做好檢修的驗收工作,確保檢修合格率達到100%。
3.3企業要購置儲備電力、輸煤、除渣等系統關鍵設備,避免因個別關鍵設備故障導致供熱系統癱瘓,至少購置一臺備用發電機;配備備用水池,保證停水時供熱系統的補水需求。
3.4每年采暖前要進行試水、試壓工作。運轉設備冷態運轉3天,檢查設備運轉情況,消除事故隱患。
3.5冬季供熱運行期間要加強對整個供熱系統的監控,通過壓力表、流量表等儀器和設備對系統壓力、補水量、失水量進行檢測,通過系統參數的變化及時發現事故的苗頭。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八
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城區集中供熱安全生產管理機制,全面推動城區集中供熱安全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進程,預防和及時處置供熱突發事件,保障廣大區民冬季的正常采暖,確保城區集中供熱的安全有序運行,制定本方案。
遵循“以人為本、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的減少或避免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為加強該項工作的領導力度,成立兗州區熱力公司供熱應急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王明春。
副組長:莫成利顏向鋒劉慶國劉揚華唐小霞。
成員:高維魯顏偉鄭波濤牛培東賈建亮張志剛李偉梁興。
領導小組職責:
(一)根據應急預案做好各環節的準備工作;
(二)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總體組織協調;
(三)組織進行應急方案的操作演練;
(四)決定啟動或停止應急方案;
(五)組織恢復正常工作。
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事務。
(二)承擔安全生產日常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廣大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三)負責協調各應急機構的關系,保持聯絡暢通。
(四)掌握匯總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應急工作進展情況,為領導小組提供決策信息。
(五)負責事故發生后對外信息的撰寫和發布。
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綜合聯絡組,特、重大安全事故信息組,搶修救援組,后勤保障組。
綜合聯絡組:組長由王明春擔任,成員由顏向鋒、莫成利、劉慶國、劉揚華、唐小霞、顏偉組成。
主要職責:
(一)負責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按規定向上級部門匯報。
(二)負責傳達落實領導小組的有關決策。
(三)負責聯絡公安、醫療等相關部門的救助支援工作。
特、重大安全事故搶修組:組長由莫成利擔任,成員由牛培東、李偉、賈建亮、張志剛組成。
(一)負責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的實情、搶修、恢復生產等情況的收集匯總。
(二)負責提供調查和快速評估報告并將情況及時上報。
(三)負責特、重大事故發生后各項工作進展情況的報道。
搶修救援組:組長劉楊華擔任,組員李偉、鄭波濤、牛培東等組成。主要職責:
(一)組織、協調、指揮應急事項的具體操作。
(二)組織保護、搶修、搶救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后勤保障組:組長由唐小霞擔任,成員由顏偉、梁興、李偉組成。
主要職責:
(一)負責協調聯絡消防部門,借用消防車輛補水,為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正常采暖用水提供保障。
(二)負責協調聯絡醫療部門,為特、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時對集中供熱公司職工及區民造成的傷害提供醫療保障。
(三)負責救援資金及其他急需物資的保障。
(一)加大特、重大安全事故及安全生產教育力度,提高廣大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二)加強安全生產的檢查力度,認真做好檢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把事故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充分利用現有的宣傳陣地,對黑板報、櫥窗、橫幅等內容進行定期更換,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力度,營造“人人講安全,人人重視安全”的氛圍。
(四)嚴格警衛值班制度,警衛人員值班時必須堅守崗位,不準遲到、早退,不準脫崗、睡崗、醉崗。
(五)警衛人員值班時應及時關鎖公司、分配站大門,禁止閑雜人員入內,按時分配站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采取措施處理。
(六)發現可疑人員,應及時詢問并向公司領導或公安部門報告。
(七)應急設備、材料定期檢修、檢查,確保完好。
(一)若發生熱源事故后,應做到:
1、及時聯系熱電廠總控室,了解事故的原因,組織人員進行搶修,及時通知廣大用戶。同時,安排人員協調相關單位積極行動起來,緊密配合用戶做好防凍工作。組織購買防凍保暖用品及時發放給用戶,直至供熱恢復正常。
2、供熱運行人員在事故發生和事故處理中,應堅守崗位,事故沒有處理完畢,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認真做好其它供熱設備的正常運行供暖工作。同時,告知用戶影響供暖質量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力爭將用戶的損失降到最低。
3、遇造成人身傷亡或設備建筑物受到重大破壞的事故,除了為制止事故不再擴大和搶救傷員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外,應保護好現場,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不得破壞。待公安、檢察、技術監督等部門參加的調查組檢查完畢后,經調查組同意方可清理現場。在特殊情況下,如有傷員需緊急搶救,必須及時清理時,應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批準,方可變動現場。變動現場的處理應當盡量縮小范圍,移動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記,保持原狀,為事故調查創造條件。
4、及時組織應急搶修分隊,全面分析事故現象、準確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擴大,并進行搶修。
5、在搶修過程中,要做到連續作業,搶修不完成不準離開現場,確保盡早恢復區民的正常供熱。
(二)停電應急措施:
1、成立由主管生產副經理、站長、各值班長、電工組成的停電應急小組,要求小組人員在發生停電事件得到通知后二十分鐘內趕到現場采取應急措施,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點。
2、公司立即啟動停電應急措施,首先關閉分配站混水泵前后的閥門,避免形成旁通影響供熱效果。同時,協調供電公司盡快恢復用電,以保證分配站的安全運行。
3、如果天氣寒冷,停電時間較長,公司在與電力公司聯系協商的同時,立即通知用戶做好保暖防凍工作。
(三)當分支閥門損壞時,及時組織搶修人員,關閉上一級管網閥門,更換損壞的閥門。及時報告給組長,通知熱用戶,做到連續作業,搶修不完成不準離開現場,確保盡早恢復區民的正常供熱。
(四)當管網發生滲漏、焊縫開裂等故障時的應急措施:
當主管網出現滲漏,出動搶修人員找出滲漏點,以人工、機械相互配合挖出滲漏點,同時,以全新的“堵漏技術”,在不用焊接、不怕見水的前提下,短時間內處理完畢,保障供熱安全。
(五)當電器發生故障時的應急措施:
根據電器設備的工藝特點,準備各種備品備件及電器設備,同時也與電器經銷商達成協議,24小時隨時提拱電器元件與電器設備。遇有電器故障危急安全生產時,應立即向廣大用戶說明原因,協助用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暖防凍工作,組織人員進行搶修并盡快恢復生產。
(六)如出現職工集體怠工現象,為確保正常供熱,需以下人員上崗。
分配站、管理人員、運行值長3人。
從社會招聘或由區建設局下屬單位調配維修工:10人。
從區自來水公司調配電工(具備電工證):2人。
從區政養護處調配司泵人員:4人。
從太陽紙業電廠調配8個熱力站維修人員,每站3人,共計24人。
從社會招聘或從區建設局下屬單位調配。
維修班:
氣割、電焊(具備焊工證)2人,換熱站及分配站維修班6人,管道工及相關維修人員6人,暖通專業1人;人員從社會招聘或由區建設局下屬單位調配,保證在2小時之內到崗,正常供熱。
(七)機械安排:
1、挖掘機2輛區政公司1輛、社會雇傭1輛。
2、運輸車4輛區環衛處提供。
3、鏟車2輛區政公司1輛、社會雇傭1輛。
4、發電機2臺區政公司提供。
5、焊機2臺熱力公司提供。
6、吊車2輛社會租用。
7、氣割2臺熱力公司提供。
8、消防車2輛消防中隊提供。
9、水車2輛區環衛處1輛、園林處1輛。
以上機械設備隨時由區建設局調配。
為確保城區供熱安全,預防處理突發事件,牽頭單位及各參與單位要在平時結合自身的工作同時,廣泛向群眾宣傳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熱力公司等相關單位要在日常維修中有針對性的培訓管網搶修技能,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在供熱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區政府將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對事件責任人和遇突發事件處理不當造成重大損失及嚴重后果的當事人、責任人將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十九
換熱設備是屬于壓力容器的特種設備,一旦發生蒸汽泄露、突然停電可能造成人員燙傷、電氣設備短路,壓力設備超壓,引起爆炸等事故,為了進一步加強換熱站安全管理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保證設備安全正常運行,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和特點,特制定事故應急預案。在事故發生時,有組織、有秩序、有步驟,及時、快速做出反映,使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1、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和職責。
(1)組成。
應急救援總指揮:高紅橋。
副總指揮:解軍、姬梁生、張冬青。
指揮部設在公司二樓辦公室。
(2)職責。
1發生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2、事故預測;
(1)事故包括:管網泄露引起電氣設備短路,造成人員燙傷、突然停電造成換熱器超壓,引起爆炸等火災等事故。
(2)事故發生后,會引起現場人員驚慌失措,造成人身傷亡事故、設備財產損失。此時工作人員應采取應急措施,必要時可實施“緊急避險”行為,確保大利益,舍棄小利益。
3、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1)堅守崗位,提高警惕。
1換熱站值班人員、管線巡視人員應按時上下班,堅守崗位,站內每班必須對運行設備進行巡回檢查,了解設備運行狀況。站外定時、定期對所有管線巡回檢查,并詳細填寫記錄,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公司。確保疏水器暢通,閥門關閉靈活。伸縮器活動正常,支架穩固。
3站內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有關人員進入須登記、簽字并報告站長。
2補水箱應時刻保持水量充足,補水泵運行正常,嚴禁缺水。如果缺水立即采取措施。
(3)管網泄漏應急措施。
1管網巡視人員發現管網泄漏或接到命令應立即趕往事故現場。進入事故現場,首先判明事故原因,再根據應急措施進行搶修工作。
4、對處理事故的要求。
(1)一旦發生事故值班人員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失措,判斷事故和處理事故要“穩、準、快”并及時報告公司有關人員。
(2)發生重大事故應保持現場,在開展搶險救援工作中,參加人員應聽從指揮,服從命令,有秩序、有組織的進行,防止人員緊張、驚慌而造成傷亡,同時密切配合,同心協力,盡最大努力把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降到最低。
(3)事故后,應將發生事故的部位,時間、經過及處理方法等情況詳細記錄,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換熱站自控系統應急預案為防止換熱站突發性事故發生后,因事故處理延誤,導致事故擴大,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人身傷亡和社會不良影響,特制定本預案。
本預案適應于自動控制系統失靈或現場管網出現破裂等突發情況下,可能出現以下緊急情況或其他重大缺陷直接影響到正常供熱并危機設備和人身安全時,啟動應急預案。
應急救援總指揮:高紅橋;副總指揮:姬梁生。
調度:房兆強。
成員:馬寧、顧興旺、孔浩、劉范波、邵寧、張贊勛。
2、自動控制系統故障情況下的應急處理。
(1)首先將系統停機,查看故障報警歷史記錄,根據故障信息分析故障可能產生的原因。
(2)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發現問題立即處理。
(3)在確認水泵、閥門、換熱器、管網等無異常的情況下,啟動手動操作運行模式。
(4)手動運行的操作步驟為:將盤面轉換開關打到手動位置--先手動將水箱補滿(水箱補水可通過手動操作電磁閥實現)--啟動補水泵--觀察出水壓力表維持在0.5mp--啟動循環泵(此時,若管網超壓,則可以關閉補水泵,只保留循環泵運行)--開啟旁路蒸汽閥(閥門開度可根據換熱溫度手動調節)--補水泵可根據現場用水量手動間斷開啟,該方案要求現場必須有人值守才能完成。
3、二次網管路事故破裂的處理步驟。
運行中回水壓力突然降低,補水量增大也無法維持,回水壓力快速下降,出口壓力也隨之下降,應做如下處理:
(1)停止補水泵運行,停止循環泵運行,關閉一次管網主閥門。
(2)通知調度,派人檢查二次網,發現漏點后通知檢修人員處理。
(3)如漏點前有區域閥門則關閉閥門,進行檢修。
(4)處理漏點后補水泵投入運行,當回水壓力達到定壓值后啟動循環水泵。
(5)循環泵運行正常后,開啟一次網蒸汽主閥門。
4、停電處理。
(1)立即關閉管網入口主閥門,并微開閥前疏水閥門。
(2)聯系有關單位恢復供電,如站內設備問題造成停電,立即通知公司領導,找電工處理,盡快恢復。
(3)做好送電前設備的檢查、運行準備工作。
5、換熱站內一次網漏水、汽處理。
(1)停止補水泵、循環泵的運行,關閉管網主閥門。
(2)報告公司領導,請求派檢修人員處理。
(3)如天氣寒冷,事故缺陷無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完畢,為防止管道凍裂,需將二次網泄水停運。
6、水泵故障。
(1)水泵振動過大,超過0.10mm時應切換備用泵運行,進行檢查處理。
(2)電機過熱時應投入備用泵,停止故障泵,通知檢修人員處理。
(3)泵體有異樣聲音,泵體出力下降,應投入備用泵運行,停止故障泵,通知檢修人員處理。
(4)軸承溫度過高、冒煙、著火時,立即停止故障泵,用1211滅火器滅火。投入備用泵。
(5)水泵機械密封因磨損或其他原因造成嚴重漏水,應投入備用泵停止故障泵,通知檢修人員處理。
(6)以上情況如無備用泵,應根據現場的實際狀況調節運行。如必須停泵的,一定要保持住管網壓力。
(7)做好站內記錄。
7、電器開關及電控柜故障。
(1)電氣故障造成電機跳閘后,切換備用設備運行,并立即通知調度,派電氣人員處理。
(2)電氣設備著火時,應先停電,然后用1211滅火器救火。火撲滅后由電氣人員檢查處理確認正常后,方可啟動或備用。
8、設備故障。
本系統的關鍵運行設備換熱器、水泵、蒸汽調節閥、閥門管網均采用一用一備的工作方式,若其中一臺故障,可切換到另一臺工作,若兩臺同時故障時,只能系統停機,更換或維修才能滿足運行。
9、事故報告。
換熱站出現緊急或重大事故時,現場人員應迅速將信息在第一時間報告給站長、分管領導和總經理。同時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由公司領導聯絡各方面人員立即趕到現場組織搶險和事故處理。
2、對應急救援預案每年進行2次演練。確保應急救援預案落實到人;
3、每年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審核,根據人員的變化,對應急救援預案人員進行調整,實現援預的有效性。
供熱管網的應急預案(實用20篇)篇二十
為應對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城區突發性停暖、供暖設施損壞、與供暖有關的人員傷亡等事件發生,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事件搶險和救援應急處理機制保證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應對城區因供熱鍋爐、管網突發故障,影響正常供熱或停止供熱的事件。
1、牧原鎮應急指揮機構和職責。
牧原鎮成立突發供暖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應急指揮部),其主要職責是:
(1)統一領導供暖事故應急處理、事故搶險、供暖恢復等應急工作;
(2)協調各有關部門應急指揮機構之間的關系協助指揮社會應急救援工作;
(3)研究重大應急決策和部署;
(4)決定實施和終止應急預案,宣布進入和解除應急狀態發布具體應急指令。
2、牧原鎮下設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職責。
牧原鎮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牧原鎮城建辦負責組織、協調本鎮區域內突發供暖事件應急管理的具體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落實開應急指揮部部署的各項任務;
(2)組織制訂應急預案,并監督預案執行情況;
(3)掌握應急處理和恢復供暖情況;
(4)負責信息發布。
3、供暖調度和機構職責。
牧原鎮城建辦是供暖事故處理的調度機構,統一指揮調度管轄范圍內的供暖事故處理。其主要職責包括:
(1)服從應急指揮部命令,指揮供暖事故及處理;
(2)啟動供暖事故處理預案控制事故范圍保證主網安全,恢復供暖;
(3)及時將大面積停暖有關情況向應急指揮部和涉及單位匯報。
供暖事故根據事件的大小及影響程度分為故障和事故兩類。供暖系統停暖(包括因鍋爐或設備)或造成小區范圍以上停暖超過8小時的事件為事故,其余為故障。
1、事件報告。
(1)發生應急事件時,城建辦及時將停暖范圍、發展趨勢等情況報告牧原鎮應急指揮部。
(2)牧原鎮應急指揮部主持召開緊急會議,對重大應急問題做出決策和部署,將有關情況向上級匯報。同時宣布啟動預案。
2、事件通告。
發生突發停暖事件后,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及時向有關部門(單位)通報事故影響范圍、發展過程、搶險進度、預計恢復時間等內容,使有關部門(單位)和公眾正確面對停暖情況。在停暖事件應急狀態宣布解除后,及時向有關部門(單位)和公眾通報信息。
3、應急處置。
(1)恢復供暖。發生停暖事件后,牧原鎮負責組織熱力公司盡快恢復供暖。
(2)社會應急。發生停暖事件后,受影響的各有關單位根據職責分工,積極組織開展社會停暖應急救援與處置工作。
4、應急結束。
恢復正常供暖后,應急指揮部決定宣布解除停暖事故應急狀態。
1、技術保障。
全面加強技術部門的應急基礎保障工作。聘請供暖生產、管理、科研等各方面專業人才,組成供暖事故處置專家咨詢小組對應急處置進行技術咨詢和決策支持。認真分析和研究大面積停暖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和損失,增加技術投入、研究、學習先進經驗不斷完善供暖事故應急技術保障體系。
2、裝備保障。
牧原鎮城建辦在積極利用現有裝備的基礎上,根據應急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救援裝備數據庫和調用制度,配備安全的應急救援裝備。應急指揮機構準確掌握各專業的應急救援裝備的儲備情況,并保證救援裝備處在隨時可用狀態。
3、人員保障。
加強供暖站的供暖調度、運行值班、搶修維護、生產管理、事故救援隊伍建設,通過日常技能二次培訓和模擬演練等手段提高各類人員的專業素質,技術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1、宣傳。
各供暖站應加強全體員工防范事故的安全生產教育和應急救援教育,并通過新聞媒體向公眾廣泛宣傳出現大面積停暖緊急情況下的正確處置措施。
2、培訓。
各供暖站應認真組織員工對應急預案進行學習和演練,并通過專業人員的技術交流和研討提高應急救援的業務知識水平。
3、演習。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每年至少協調組織一次應急聯合演習,加強和完善各供暖站之間的協調配合工作。各供暖站根據自身特點,定期組織本企業的應急救援演習。
開發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供暖事故信息的對外發布,并擬定信息發布方案及時采用適當方式發布信息。
1、事故調查。
大面積停暖之后,由應急指揮部組成事故調查組開展應急救援情況的調查事故現場調查技術分析,事故原因的判定,事故性質和責任的查明,編寫事故調查報告提出安全預防措施建議。
2、改進措施。
(1)大面積停暖之后,牧原鎮城建辦及時組織供暖生產、運行、科研等部門聯合攻關,研究事故發生機理分析事故發展過程,提出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供暖應急預案。
(2)各相關部門、單位及時總結社會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社會停暖應急救援事故搶險與緊急處置體系。
1、預案管理與更新。
牧原鎮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針對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出現的情況,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上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2、本預案由開發建設局負責解釋。
3、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