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良心作文800字篇一
油條杜絕復炸后,成本也相應增加,為此劉洪安將油條的價格每斤提高了1元,“從每斤4元漲到了每斤5元” ??蓙沓栽绮偷娜藚s不減反增。經當地媒體報道后,劉洪安在網上也迅速走紅,“劉家豆腐腦”的生意得用“火爆”來形容了。
炸油條時,每次油鍋要放油20斤。劉洪安每天炸80多斤油條,要用油15斤左右,鍋里還有5斤剩油?!斑^去,這些剩油下一次炸油條時都會‘滾’著用。”
而今這5斤剩油,表面兩斤“清涼油”,他會舀出來,炸辣椒油或用來拌肉餡做餡餅;剩下的3斤“黑油底”則會全部倒掉。
他批量采購的大豆色拉油每斤5.05元,每天倒掉3斤“黑油底”,成本增加15.15元。而油條價格每斤增加1元,80斤油條就是80元。減去增加的成本,劉洪安每天還會多賺65元左右。
劉洪安介紹說,自從2月“拒絕復炸”后,雖然價格提高了,但每天他會比過去多賣200元的油條。而這件事近日被媒體關注后,慕名來買“良心油條”的人就更多了?!爸?張折疊桌不夠用了?!?/p>
良心作文800字篇二
小時候家里比較拮據,父母也不盲目寵溺我,所以我從小就比較懂事。懂事的小孩沒糖吃,我從小就不向父母要求太多。我也很羨慕別的小孩想買什么就買什么,但我知道,爸媽沒有錢,我要做個節約的孩子。
小學時,我想買四大名著,那精彩的內容非常吸引我,可是家里窮,而且那也不是必修書,所以媽媽告訴我,等有錢了再買。但我每天做夢都想買那套書,我去書店站著看,老板見我不買便直接把我趕走,為此我覺得受了委屈,偷偷哭了好多次。
那天我在鄰居張鑫家里玩,她家特別有錢,她有好多書和玩具,還有吃不完的進口零食,我心里特羨慕。她去廁所時,我忽然發現沙發下有一張一百塊,非常不起眼,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那有錢。我看著錢心劇烈地跳動了起來,我張望了一下,她還沒回來,便咬咬牙迅速地把錢撿起來裝進了自己口袋。她回來后,我緊張得手心一直冒冷汗,便跟她說還有事要回家,而她什么都沒發現。
回到家后,我把錢藏在枕頭下,誰都沒告訴。我想拿去買書,但是我又不敢。后來見到張鑫,我都不敢直視她,生怕她發現了我偷她家的錢。我也怕媽媽發現,每次被她那嚴厲而慈愛的目光注視時,我都想告訴她,可是我說不出口。有一天我們一家人邊吃飯邊閑聊,媽媽看著我說,有個小孩偷東西被警察抓走了,如果他知錯就改,還是有重來的機會的。我默默低頭吃飯,一言不發。當天晚上我就作了噩夢,我夢見警察開著警車來抓我了,警笛嗚哇嗚哇地響,把我從夢中嚇醒……
我哭著叫醒父母,告訴他們我拿了張鑫家的錢,以后我再也不敢了。
后來媽媽告訴我,其實當天我拿了錢張鑫父母就打電話說了,而且他們也發現了錢在我的枕頭下,他們當時就把錢還了,但沒告訴我。媽媽見我一直沒把那張錢花掉,也不想直接批評我,傷害我的自尊,而是旁敲側擊,讓我自己意識到錯誤。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我們不該因為一時貪念而迷失了本性。占有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會受良心的煎熬,日夜睡不好覺。我很慶幸那時及時悔改,從此不敢在隨便占據別人的東西。
良心作文800字篇三
良知,是人的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就是孟子所說的“不慮而知”,王w陽明所說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而且是“被圣靈充滿”的優良之知。如“人皆有之”、“非由外鑠”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義禮智”,等等。愚以為,人性良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曰“知恥”。知恥,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知恥,在中國傳統美德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時期,管子就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
乃滅亡?!卑褠u列為維系社會、國家存亡的支柱之一。以后的長時期中,恥也都列為孝悌忠義廉恥八德之一。 知恥,是道德的自覺。有羞恥心,人就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在做了有違道德的事時就于心不安,自覺不做會招人瞧不起的事。知恥,才能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無恥,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可救藥。這就是俗話說的“人無廉恥,無法可治”。
二曰“知愧”。知愧,就是知道慚愧,知道內疚。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西方古代格言說:“做壞事的人最受做壞事的苦?!彼^愧則有悔,愧則有疚,悔疚則傷及神明,內心的安寧從此遭到破壞,整日處于恐懼之中,這懲罰并不算輕。知愧而懺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質利益都值得珍視。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也并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個大字:問心無愧
三曰“知恩”。知恩,就是常懷感恩之心。這是人生的一種姿態,是人性的一種證明,是一種社會行為的反省和成熟。日月生輝,雨雪滋潤,大自然哺育了萬物生靈;父母養護,師長教誨,親朋們扶助著我們成長。人生在世,誰能夠離開社會而生存,誰沒有受過別人的恩惠?“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倘若連起碼的感恩之心都沒有,若非自大狂,便是愚陋不堪了。
一個人,干了壞事知道羞恥,做了錯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報答,這就叫有良知。當然,關鍵是要知道什么是錯,什么是對,什么叫恩,什么叫仇,這種分辯是非的能力的形成還是要靠后天的培養。所以良知是天賦的道德,道德靠后天的修養;道德的淪喪,是教育的失敗,而良知的淪喪,就是人性的泯滅了?!拔母铩逼扑呐f,破除了中華民族許多優秀的道德傳統,一些人也因之喪失了良知。國畫大師齊白石有個弟子叫婁師白,從小在齊先生身邊長大,后來批判白石老人,他就改了名字叫婁批白。一“師”一“批”,良知何存?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又改丟了不少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人的私欲刺激人的創勁和干勁的結果,使社會良知大面積坍塌。湖南婁底市中心醫院,不愿參與醫療腐f敗、為患者節約每一分錢的醫生胡衛民在醫院被孤立得呆不下去,而被100多名職工舉報的醫院負責人卻因為醫院賺錢“業績突出”,被當地政府委以重任。這是官場潛規則挑戰社會良知的典型例證。
良知也許與生俱來,但保持良知要靠自覺磨練。歸來吧,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