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教學項目建議書篇一
;老年大學講課費及教學活動費項目
績效評價報告
一、項目基本情況
(一)項目立項背景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辦發〔2016〕74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120)》關于“發展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的精神,德城區老年大學積極推動老年教育持續創新發展,按照“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提高素質、服務社會”辦學宗旨的要求,積極探索老年教育理念,堅持創新辦學模式,不斷完善教育設施,努力改進教學方法。
(二)項目組織管理機構
德城區老年大學設副校長一人,下設辦公室和教務處。副校長由劉蔚擔任,負責老年大學日常工作,主持老年大學全面工作,監督老年大學教學經費的使用。
(三)評價目的
通過對老年大學教學經費資金項目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進行科學、客觀、公正地衡量和評判,考核資金支出效率和
綜合績效,查找問題,分析原因,總結項目管理與執行經驗,為相關部門決策、管理提供參考依據;推動建立以績效評價結果為導向的財政資金分配與管理制度,提升財政資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為以后項目資金預算安排提供參考。
(四)評價對象與范圍
本次評價對象為2016年德城區老年大學講課費及教學活動費資金12萬元的使用績效。
(五)資金收支情況
1、資金來源情況
2016年3月2日,德州市德城區財政局《關于批復2016年部門預算的通知》(德城財預字【2016】1號文件)批復2016年度老年大學教學經費12萬元。已于2016年全額授權支付。
2、資金支出情況
2016年度發放教師講課費、點評費支出63,670.00元,購置教學教具、組織出外寫生、開展書畫展覽等活動支出57,807.74元,累計支出121,567.74元。總支出大于預算1,567.74元為使用以前年度結余資金。
(六)項目實施情況
1、2016年開設書畫、音樂、舞蹈、瑜伽等10余門專業,22個班級,在校生600余人;教學過程利用投影儀、實物平臺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打造多媒體課堂,推出人性化教學服務模式。邀請社安消防培訓中心人員,為老年學員講
授消防基礎常識、滅火器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邀請市立醫院專家開展“健康講座”,講解心肺復蘇急救技能,提高老年人醫療衛生知識。
2、完善提升軟硬件設施,購置電子琴、二胡、投影儀等教學設備。
3、拓展服務社會的平臺,豐富第二課堂:一是開展“采風寫生”活動。組織學員到動植物園、長河公園、減河岔河風景區等地進行繪畫創作,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二是舉辦“名家講堂”活動。邀請德州市知名專家教授到現場指導教學,使廣大書畫愛好者受益匪淺。三是攜手青龍橋社區共同舉辦“慶祝建黨95周年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展”。征集學員書畫作品百余幅,豐富校園走廊文化。
二、評價組織實施
(一)評價依據
(1)《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11〕285號);
(2)財政部下發的關于印發《預算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系框架》的通知(財預[2013]53號)
(3)國務院辦公廳《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辦發〔2016〕74號)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120)》
(5)《德城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行預算績效管理意
見》(德城發【2015】65號)
(6)《德城區區級財政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辦法(試行)》
(7)評價項目的實施方案、項目檔案以及項目支出的會計資料等相關資料
(二)評價方法
本項目采用的方法是比較分析法和公眾評判法相結合,通過對項目的成本效益與實施效果的比較,結合公眾調查問卷結果,綜合分析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分項目投入、過程、產出和效果四個方面,按照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打分。
評價采用打分法,實行100分制,其中項目投入20分,項目過程30分,項目產出20分,項目效果30分(具體評價內容、分值權重及評分標準詳見附件1、講課費及教學活動費項目績效評價指標表)。
評價結果包括綜合評分和評級,分為四個級別:優秀(85分(含)-100分)、良好(75分(含)-85分)、一般(60分(含)-75分)、較差(60分(不含)以下)。
(三)評價流程及組織實施過程
本次評價工作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前期準備。包括了解項目的整體情況,成立評價工作組;制定具體項目評價工作實施方案;完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滿意度調查問卷。第二步,實施評價。包括到老年大學采集評價基礎數據及相關材料,核查評價所需要的基礎數據和資料;實地觀察老年
大學教學條件,教學環境;對項目的資金收支資料進行檢查,重點關注資金支出的合規性、合理性;對學員進行滿意度調查,形成調查問卷。第三步,分析評價。對采集的數據資料進行復核匯總、分類整理和綜合分析。按照設立的評價指標、標準、權重、方法實施評價,并形成評價結論。第四步,撰寫并提交報告。在依據充分、數據真實的基礎上,撰寫績效評價報告,并向單位反饋。
三、評價結果與分析
(一)評價結果
經過實施書面評價和現場評價以及根據現場調查問卷等方式進行評價打分,項目整體評價得分為82.82分,屬良好項目。詳見附件1、講課費及教學活動費項目績效評價指標表
項目績效評價得分表
(二)指標分析
1.項目投入滿分20分,評價得分11分。其中:
(1)項目立項規范性指標滿分3分,評價得分1分。項目立項資料僅有預算批文,項目的申請、設立依據等資料未提供。
(2)績效目標合理性指標滿分5分,評價得分0分。未設定績效目標。
(3)績效指標明確性指標滿分2分,評價得分0分。未設定績效目標。
(4)資金到位率指標滿分5分,評價得分5分。資金預算12萬元,2016年預算指標財政授權支付12萬元,資金到位率100%。
(5)資金到位及時率指標滿分5分,評價得分5分。資金到位及時,根據項目需要及時撥付。
2.項目管理過程滿分30分,評價得分28分。其中:
(1)業務管理滿分10分,評價得分10分。管理制度健全,制度執行有效,項目質量可控。
(2)資金使用和管理滿分20分,評價得分18分。“存在大額現金支出,財務管理辦法規定千元以上資金通過轉賬支付”,2016年7月支付龍祥水電暖五金商店4480元通過現金支付,扣1分。財務監控有效性指標未嚴格按照財務制度執行,扣1分。
3.項目產出滿分20分,評價得分18分。其中:
(1)項目完工率指標滿分5分,評價得分4分。由于教學場所簡陋,教學受天氣影響較大,部分教學課時不能保證。
(2)完成及時率指標滿分5分,評價得分5分。項目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教學工作。
(3)質量達標率指標滿分5分,得4分。根據調查問卷,
結合課程種類滿意度、教學方法滿意度、教學能力滿意度、教學設備滿意度4項指標綜合滿意率為88.75%,扣1分。
(4)成本節約率指標滿分5分,評價得分5分。計劃成本以項目預算為準,實際支出未超過預算,總支出大于預算1,567.74元為使用以前年度結余資金。
4.項目效益指標滿分30分,評價得分2
5.82分。其中:
(1)直接社會效益指標滿分5分,評價得分5分。項目的實施對提高老年人素質,增長知識;鍛煉身體,促進健康,陶冶情操,廣交朋友等方面的直接影響效果顯著。
(2)間接社會效益指標滿分5分,評價得分5分。項目實施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間接影響效果顯著。
(3)可持續影響指標滿分5分,評價得分5分。項目后續運行及成效發揮的可持續影響顯著。
(4)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滿分15分,評價得分10.82分,通過匯總調查問卷,針對學員對開設課程種類、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教學設備、教學場所等問題匯總計算總體滿意度為72.1%。根據扣分標準扣4.18分。(三)評價結論
項目總體情況為良好項目,在項目立項環節存在缺陷,未編報績效目標。
在項目過程管理和產出方面較好,業務管理制度健全并
得到了有效執行;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健全,執行基本有效,做到了專款專用,符合項目預算批復或合同規定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情況。
項目績效:開設書畫、音樂、舞蹈、瑜伽等10余門專業,22個班級,招生600余人;德城區老年大學的開展滿足了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并在學習中結識了新朋友,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提升了老年群體的整體素質。豐富了德城區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老年人生活品質。老年大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各專業的優秀人員,部分書法美術班學員已加入省級會員,市級、區級會員比比皆是。
四、存在問題
(一)項目設立無申請、審批程序。
(二)資金使用合規性方面存在大額現金支出,如2016年7月現金支付龍祥水電暖五金商店材料費4480元,財務管理辦法規定千元以上資金通過轉賬支付。
(三)根據現場勘查,教學場地較小,原有教學面積1100余平,經過兩次搬遷,現只有50余平。沒有基本教學場地,如舞蹈課沒有固定教室,四處借用;健身舞只能在室外,受天氣影響較大,不能保障課時;有些老年人接受新事物快,對現代文化需求迫切,電腦課沒有教室無法開展,電子琴課無固定教室;教室樓層高沒有電梯,老年人上課不方便。教
學設施的簡陋制約著教學水平的質量。通過調查文件,學員對教學場所普遍不滿意,該單項指標滿意度僅為5.5%。
五、有關建議
(一)加強項目立項管理,項目立項應嚴格履行申請、審批程序,事前需經過必要的可行性研究、集體決策等。增強績效觀念,認真分析研究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提高財政支出績效效益,根據資金用途編報績效目標。
(二)面對龐大的老年群體求知、求學的愿望,加大老年教育財政投入,改善教學條件,推動老年教育創新發展,解決老年人教育需求爆發式增長與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努力緩解老年學員“一座難求”問題。
相關熱詞搜索:;大學教學項目建議書篇二
一、申報單位基本情況
(一)自然狀況:
遼源市第三幼兒園是一所省級示范性幼兒園,位于龍山區站前街經康路1號。幼兒園占地面積1734平方米,教職工40人,教學班十個,在園幼兒300人,生均占地面積5.78平方米,與國家、省級示范性幼兒園占地面積標準(規劃生均20.81平方米)相比嚴重不足;校舍建筑面積153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積5.12平方米,與國家、省級示范性幼兒園建筑面積標準(規劃生均13.4平方米)相比缺少較多。
(二)發展狀況:
遼源市第三幼兒園前身是鐵路幼兒園,原屬企業化管理。2003年劃歸地方隸屬于市教育局。幾年來,在市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助下,秉承“發展幼兒、服務家長、成就教師、優質辦園”的辦園宗旨,不斷改善辦園條件。現已擁有大、中、小、學前十個教學班,在園幼兒三百余名。
業務能手、科研名師、師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幼兒園曾先后被吉林省十家新聞媒體評為“最佳服務單位”、被遼源市婦聯評為“三八”紅旗集體等。隨著辦園質量的不斷提高,社會認可度也不斷提升。
二、立項理由(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幼兒園校園建設不達標且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第三幼兒園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積1734平方米,有南北兩個操場,2015年幼兒園將北門封閉,擴建南操場向南開門。發展建設及管理過程中發現一是校園生均面積不達標,按國家示范性幼兒園標準相比嚴重不足,且無分班活動場地,滿足不了幼兒活動需要。二是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幼兒園東側僅有一墻之隔的廢品收購站,極易造成火災。北門、北墻正對著北環路去往方家墳斜坡交叉路口的危險地段,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威脅全園師生的人身安全。另外幼兒園南側緊靠平房居民小區,胡同狹長消防通道不暢通。為配合市政府城區改造規劃的實施,打造優質學前教育基地,滿足適齡兒童就近入園的需求,需重新選址異地重建。
2、幼兒園校舍建設標準不達標,生均面積嚴重不足,妨礙了幼兒的正常活動和發展需求。
建而成,均沒有盥洗室和衛生間,幼兒園缺少服務用房,不符合省級示范性幼兒園辦園規模及標準。
3、幼兒園教學樓建設年代較早,多年受周圍開發建設影響,樓體松動變形,同時造成水、電、氣等設施破壞,地下管路嚴重漏水。而且幼兒園地勢較低,地下水位高,樓體供熱管路和供水、下水管路常年浸泡在水中,飲用水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為徹底改善幼兒園的辦園條件,使幼兒園達到國家教育部和建設部規定的城市幼兒園建筑標準,給幼兒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滿足幼兒教育和發展需要,促進遼源幼教事業的發展, 擬規劃遼源市第三幼兒園異地重建項目。
原場地因周邊開發的影響,已存在動遷的可能,況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急需新選址按國家、省級標準建設一個標準達標、寬敞明亮、舒適完美的幼兒園,打造優質幼教,進一步完善遼源學前教育體系。另外教育布局調整騰出安全可靠的校園地,我們可以采取置換的方式將此規劃變成現實,從而實現資源整合和辦園條件的改善。
三、建設實施方案
第三幼兒園。
1、建設規模:項目總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即新建綜合教學 樓一棟。內有12個標準教學班、活動室、辦公室及寢室、食堂等, 包括道路、管線、綠化等相應配套設施。
2、場址選擇原則
1)節約用地的原則;
2)節約配套設施的建設費用;
3)便于幼兒管理,方便幼兒生活;
4)按照國家有關城市幼兒園建設標準及選址要求實施建設。
5)資源組合優化,場址環境優越。
3、場址選擇條件及地點
4、場址地點:
遼源市站前學校院內(西寧大路297號)
5、土地權屬類別
項目選址所占用的土地為教育用地。
6、場地概述
址周邊環境適宜,場區地勢較平坦,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市政條件完備,三面臨街,交通便利。供熱接市區集中供熱,供水、供電和通訊線路設備設施完備、完好。
1)項目已并入龍山區站前街集中供水管網,水源充足,供水能力均為5m3/h。新建教學綜合樓后將建一座消防蓄水池,足夠滿足消防應急需要。施工時再打深水井(80米)一座,足以滿足工程施工及竣工后的使用要求。
2)下水
擬建場區內現有排水系統為雨污分流式系統,擬選場址周邊均有雨水管網和污水管網,管徑均為d300,本項目可以直接接入,經匯集后排入校外的市政雨水管網和污水管網。
3)供電
項目的用電量為200kva,已并入龍山區用電總網,動力電源即在新建場址西側附近100米以內,足以保證項目24小時供電。
4)供熱
院區內原有建筑物靠自身的鍋爐供暖,項目建成后將接入市區集中供熱管網,原有鍋爐房改建為配熱站,修建閥門檢查井一座,完全可以滿足項目的供熱采暖使用需求。
5)通訊與網絡
項目區域已并入龍山區站前街通訊網絡,電話、有限電視(個別房間)及校園網絡(僅管理辦公室)等線路已鋪設到位,可為建設項目提供師生學習和生活所用有線網絡等弱電系統服務。
四、工期與進度安排
2)勘察、設計階段:2015年6月;
3)招標、投標及施工前準備階段:2015年7月;
4)工程施工階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
5)工程竣工驗收、交付使用:2015年10月末;
五、環境保護及消防措施
本項目的環境保護主要是針對施工期間污染及建成后產生的污染源,遵照國家環境保護-法,本著“三廢治理與項目工程三同時”的原則,對“三廢”采取必要的治理。
2、消防措施:項目按國家《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進行設計、施工,建筑物的面積、建筑物間距及與圍墻的距離等均按規范要求執行,并設置符合要求的消防滅火裝置。
六、項目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依照國家、省關于城市幼兒園建設、擴建、改建的規劃及建設標準。新建綜合教學樓一棟。內有12個標準教學班、活動室、辦公室及寢室、食堂等,包括室內外給排水、供熱、電氣及網絡、通訊等附屬設備設施,相應完善院區圍墻、下水、道路及綠化等配套設施。
2、投資估算范圍及說明
本項目的單體工程建設、配套設施以及外網工程、設備采購安裝、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及工程預備費。
3、編制基數
1)本工程項目的建設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
2)主要材料鋼材按4100元/噸,水泥500元/噸,木材1600元/立方米。
3)項目建設期為14個月。
4)施工手續費按政府對校舍建設優惠政策文件計取。
5)建筑工程費:按吉林省遼源市同類工程造價指標估算。
6)設備購置費:按市場或同類設備采購估算。
7)安裝工程費:根據設備類別按2%計取安裝費,排水管道、供水管道、采暖管道、供電線路及通訊工程的安裝工程費按一定百分比估列。
9)工程預備費:按國家現行規定,鑒于工期較短,故只計取基本預備費,費率為5%,計取基數為四種費用之和。
4、投資估算:
1)建設教學綜合樓一棟,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工程投資800萬元。
2)項目裝飾裝修及配套設備設施等90萬元。
3)室內外給排水、供熱、電氣及網絡、通訊等附屬設備設施等76萬元。
4)院區圍墻、下水、塑膠場地及綠化等配套設施等90萬元。 上述1-4項累計項目總投資為1056萬元(含設備設施)。
5、資金籌措
該項目資金來源為自籌(通過置換方式解決)。
根據對該項目的綜合分析,市第三幼兒園異地重建項目的建設是必須的,而且也是非常緊迫的。該項目的實施建設,對于盡早消除安全隱患,從根本上達到國家、省城市幼兒園建設標準,改善辦園條件,滿足周邊適齡兒童入園需求,提升社會的知名度,優化和整合教育資源,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為此,應盡早實現和完成項目建設。
一、基本情況:
龍井鄉晏明小學位于龍井鄉西部的.晏家灣村,與思南縣甕溪鎮接壤,毗鄰本縣白沙鎮,是一所村級規模較大的完全小學,始建于1957年,生源覆蓋11個自然村,服務半徑10公里,學校現有在校生600余人,12個教學班,教職工28人,校園占地積15016平主米,校舍建筑面積1062平方米。
56年來,學校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圍繞“一切為了學生,學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培養了一批一批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學校總體規劃及發展目標
以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為總體目標,力爭至2018年底,使全省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教學和生活設施滿足基本需要,村級小學和教學點基本辦學需求得到保障,基本消除縣鎮超大班額現象,基本解決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2015年,晏明小學將時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將合明小學,金明小學、管明小學、孔明小學4-6年級撤并至晏明小學集中辦學,屆時,學生人數將增加至1000余人,基中寄宿生達800余人。
三、建設規模
石阡縣龍井鄉晏明小學教學樓資金投入估算表
四、資金來源
1、中央財政資金225萬元。
2、省級財政資金225萬元。
五、教學樓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在“薄改計劃”布局調整的需要。
2、學校發展的必然需要
教學場所是學校辦學的主要條件,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保障。學校的當前教學樓無法滿足合明小學,金明小學、管明小學、孔明小學4-6年級撤并至晏明小學后的教學場所,修建晏明小學教學樓迫在眉睫。。
六、項目實施保障
按量完成工程任務。
項目工程實施后,將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有力地推動地方文化與經濟和諧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起著積極的信動作用。
二o一四年元月十五日
一、學校概況
甘谷縣西關中學位于甘谷縣大像山鎮西關西坪小區,該校始建于1978年,校園占地面積35畝,校舍建筑面積8120平方米,服務半徑區內有10個村委,服務半徑10千米,現有學生2740名,教學班34個,其中初一級10個班;初二級14個班;初三級10個班;教職工161名,是全縣最大的縣直初級中學。近年來教育教學質量逐年上升,歷年的初中畢業會考成績評比位居全縣前茅,在全縣基礎教育中發揮著龍頭作用。由于學校服務區半徑大,學生人數多,班額超大等原因,為解決大班額問題,急需在西關中學建設一幢教學綜合樓。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及教學輔助用房緊缺的需求。
新建五層框架結構教學綜合樓一幢,一至三層為教室,四層為教師辦公用房,五層為教學輔助用房,總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800元計算,共需資金864萬元。
本項目建成后,可徹底解決我校大班額、教師辦公用房及教學輔助用房緊缺等問題,能滿足服務區人口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需求,使其更好地為當地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合格的建設人才,從而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該項目實施后全校可容納標準班額3000名左右的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校入學率、畢業率、鞏固率、完成率等各項義務教育指標。學生有寬敞的學習環境,教師有舒適的辦公用房,生均校舍面積有所增加,將會有力改善學校硬件建設,學校布局會更加合理,校園環境會進一步優化,學校品位進一步得到提升,便于學校加強管理,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全縣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甘谷縣西關中學
2011年10月
一、 項目概況
(一)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名稱:×××職業學院×××新校區
2、主辦單位:×××職業學院
3、建設地點:×××縣教育園區
4、建設規模:規劃用地1000畝,建筑總面積400000平方米,投資總額預計3億元。
5、建設內容:通過建設新校區,滿足理工學院發展需要。
(二)項目提出的背景
當前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被社會普遍認可,同時隨著提升學歷的普遍要求,高職本科將成為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目標。按照×××省十二五期間高等院校設置規劃,×××職業學院擬定于2015年申辦本科院校,現該項目已經獲得×××省教育廳批準,隨升本工作的開展,我院必將迎來辦學規模、教學質量、師資隊伍和校園環境的綜合提升,萬人大學園的建設也必將為周邊地域發展帶來的非常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人文效益。
×××職業學院是由××××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于2000年開始籌建, 2001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正式成立的學院。學院實行校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引一些國辦職教中心、民辦教育機構等教育機構的高度關注。近年補充了通用理工、數控技校、藝術培訓、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等各類教育機構進入大學園,到目前大學園的在校生基本飽和,已經無繼續擴充的空間。
×××縣被列入石家莊市“一體兩翼”發展規劃,成為“西翼”重點發展區域,具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同時×××縣和政府突出“科學發展、富民強縣”主題,實施“科教興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游活縣、產業富民”五大戰略,產業定位在機械加工、建材、鑄造、煤化工、醫藥、紡織印染、旅游等產業。最最重要是在科教興縣的背景下,該縣一直十分重視發展教育事業。
二、××學院進行新校區的建設初步規劃方案
(一)整體規劃方案
1、2015年,規劃用地400畝,建筑總面積80000平方米,計劃投資6000萬元。
2、2015年,規劃用地200畝,建筑總面積80000平方米,計劃投資6000萬元。
3、2015年,規劃用地500畝,建筑總面積120000平方米,計劃投資9000萬元。
4、2016年,規劃用地200畝,建筑總面積120000平方米,計劃投資9000萬元。
(二)前期具體建設方案
1、2012年10月,出具新園區整體規劃方案;
2、2012年12月;完成400畝土地購置
3、2015年12月,投資6000萬元,建設餐廳,學生公寓樓、主教學樓等共80000平方米。
×××職業學院
大學教學項目建議書篇三
項目占20xx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框架結構,地上6層,地下1層,主要用于學生實驗室、教室、附屬用房及必備實驗設備等。
項目總投資約4600萬元,建設資金通過申請中省投資及學校自籌解決。
請嚴格按照本次批復的建設內容和規模,抓緊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程序報我委審批。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xx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