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不僅是對書中內容的概括,更是對自己閱讀過程的思考和反饋。接下來是一些有趣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書中的內容。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一
叮鈴鈴,叮鈴鈴……下課了,同學們一個又一個地從教室里匆匆忙忙走出來,像一群迫不及待飛出籠子的小鳥。
我也叫了我的小伙伴玩。有李研克、陳逸軒、李宗浩等。我們一群人,先玩“消防水槍大作戰”。游戲規則是每個人找一個水瓶。再把蓋上扎幾個小口,把瓶子裝滿水就可以了,想噴誰就朝著誰。在巨人上課后,一開始,我們男生合伙噴兩個女生。我們拿著瓶子,瘋狂的朝她們噴射,兩個女生也努力向我們噴水。我們用力擠著裝滿水的瓶子“火力"十足,女生根本就毫無反手之力,抱頭鼠竄,她們倆個還想垂死掙扎,我想再乘勝追擊,搞個偷襲,我就像一只豹子一樣迅速跑到她們身后,朝著她們倆個奮力一擠,啊,搞定,衣服全濕了。哈哈,哈哈,看到她們“落湯雞”的狀態,我狂笑不止。其他幾個伙伴還在前邊擠著,鬧著……。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鈴聲響了!
課間游戲只有十分鐘,但是我非常開心。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遇事不要逃避,要勇往直前,勇者勝!課間十分鐘,樂趣多多啊!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二
這本書的大概內容是:有一個壞孩子,經常做壞事,但每次都很幸運的將自己犯下的錯推脫到別人身上。他還經常逃學去劃船釣魚,但都沒事。這可和書上講的不一樣,因為書上的壞孩子都會被淹死的。但這個壞孩子沒事,就好像有人在暗中保護他似地。壞孩子長大了,就用很多流氓手段掙了很多錢,看到這你應該感到奇怪:為什么警察不抓他呢?難道是他每次都能逃脫?其實不,壞孩子不但沒被警察抓,還受到人們的尊敬,還推舉他當上了一個很大的官。
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美國資產階級的人對金錢的貪婪以及以金錢判斷一個人的好壞還有對有錢人的拼命奉承的丑態。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當時金錢在那時候的美國呼風喚雨的作用。同時,我也為資產階級的人們的可憐感到同情。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三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影響孩子一生的真情故事》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是什么?是黑夜的星光,是酷暑的清泉,是天上的彩虹,是寒冬的火苗,是全心全意的奉獻,是彌漫一生的執著。暑假里,我幸運地讀到了一本好書,叫《影響孩子一生的真情故事》,讓我受益無窮。這本書徐徐道出人間無處不在的'真情,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愛。
其中一個故事情節深深地刻在我心中,它叫《所有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它講了一棟居民樓著火了,有一位母親為了保護腹中的孩子,從三樓樓頂跳了下來,跳下時,她頭部向下,肚子朝上,孩子保住了,而她的頭部重重地撞到了地上,鮮血直流,生命危在旦夕,可她卻艱難地笑了起來,說:“快送我去醫院,我腹中的孩子還能活。”我被這位母親無私的愛深深地感動了。
母愛是多么偉大!記得有一次,那時候下著傾盆大雨,我忘了帶雨衣到學校,可雨絲毫沒有小一點的意思,全部的同學都被家長接走了,就只剩我一個人,我急得都快要哭了。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向我走來,“媽媽!”我激動地喊起來。我急忙跑到媽媽前面,抓住了她,媽媽摸摸我的頭,和我一起回家,可雨傘太小了,媽媽為了不讓我淋濕把雨傘向我這邊靠。我沒有淋濕,可媽媽卻因為被雨淋濕而感冒了。
啊!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不管做什么,出發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愛!成長的道路上,愛無處不在,我們不要匆匆而過,要適時駐足,要感受一下愛的美好。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四
這些天讀了盧勤的《好父母好孩子》這本書,雖未讀完感觸卻頗深,讓我這個做母親的心里不禁深深的自責起來,覺得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好,很對不起孩子,我將感觸最深的一些內容匯總如下,以便日后警示自己。
第一、尊重孩子的媽媽才能培養出懂得自尊的孩子。
少年期的孩子有秘密,說明他正從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獨立見解,自尊心也在增強。進入青春期,孩子對成人的封閉性,對伙伴的開放性更顯得突出。這些“小大人”似地孩子尤其需要得到尊重。
如果孩子從小就受到尊重,他便能懂得自尊,也會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那些對人彬彬有禮的孩子,肯定是在家里很受到尊重的孩子;那些蠻不講理、行為粗野的孩子,在家里,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常常受到傷害。
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高素質的人,成為有教養的人,那么,你首先要做這樣的人。要讓孩子尊重你,你便應當先尊重孩子。
第二、孩子需要大人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五
假期里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叫《名人成長故事》的書。它以通俗簡潔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著名人物的身世和經歷。使我明白了怎樣做人和學習。
在《名人成長故事》中我認識了曠世奇才---諸葛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天才畫家---凡。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樂之子---冼星海。
洗星海,廣東省番禺人,出生于澳門,是我國現代杰出的作曲家。19,冼星海出生在一個船戶家庭。他是個遺腹子,母親帶著他經過無數次求學和刻苦努力終于成為著名音樂家。
像冼星海這樣奮斗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經過自我學習而成功的。在我的快樂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事例。()。
記得有一次,我約一位同學到圖書館借《淘氣包馬小跳》。到了約定時間了,我已到了約定地點,我放眼一看,四周連個人影都沒有,我不禁生起氣來,心想:這壞家伙,明明說好1:30分到圖書館去,都不來,氣死我了,真是個不講誠信的家伙,以后不跟他玩了!想到這里,我便去看自己的書了。當我借完書正準備回家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我的面前,原來是他!我想,看得這么津津有味,連約定時間都會忘記了,肯定是在看漫畫。我上前碰了碰他,沒反應,看得這么入神啊!我看了看他閱讀的那本書的名字叫《讀名著。學語文》,我吃驚了,他竟然在看歷史書,連他都這么認真看書,我更要認真了。我沒打擾他,自己埋頭看起歷史書來。
宋慶齡曾經說過:“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是啊!無任是誰,只要刻苦學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以后要每天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積極參加課外班和讀課外書!
ps:原來我家的那本《讀名著。學語文》是這樣來的,這孩子還是很有上進心的,雖然有時控制不住看電視玩耍的時間但總的來說還算不錯!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六
唐詩之美,美在詩韻和酒香,依然芬芳。似春風十里,卷上珠簾。宋詞之美,美得足以讓人陶醉;如在墨香古卷的詞香里穿行,如回到煙波浩淼、青山長袖、吟誦醉月的時代。《孩子們喜愛的詩詞故事》這本書帶領我領略詩詞氣勢、了解有趣的故事、感受詩詞之美和詩詞之韻。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余光中先生在《尋李白》中的詩句。這本書中李白的故事也都與酒有著密切的關系,“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謫仙人嗜酒,小小一樽金杯里,盛下了李青蓮多少心事多少愁!李白既是酒仙又是詩仙,他的詩歌中始終洋溢著濃郁的酒香。在喝醉時,李白的個性能得到釋放,心理的憤慨不平也唯有此時才能毫無保留地流露。故事描寫得生動,形象。它用我們熟悉的《贈汪倫》開始創編了汪倫給李白送行的故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李白的豪爽和灑脫,故事還描寫了李白醉倒在花叢里為楊貴妃寫詩,可見他人氣之高。
到“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最后反復吟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在想,或許現在的我們只顧“行樂需及春”,那么便也會“老大徒傷悲”了!
在學習吟誦的過程中,發現“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映)春臺”、“月如長恨月長(常)圓”、“晝出耕(耘)田夜績麻”、“山抹微云,天粘(連)衰草”,用詞不同,意境也不同。
我愛上了詩詞!作者:許鑫。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七
果然接下來弒父殺人他都計劃的游刃有余,威脅張東升也變得冰冷堅定,連張東升都覺得,他才是最難對付的小孩,普普的冷酷淡定不過是小孩怕泄露恐懼佯裝出來的。朱朝陽卻是真正的冷酷無懼。
本來以為最壞的不過這樣了,一個小孩一步一步被生身父親的冷漠逼迫至此,我心里隱隱是同情朱朝陽的。
人性的悪竟然在14歲未到的小孩身上表現至此。
看起來丁浩普普更像是從孤兒院逃出來的坑蒙拐騙的壞小孩,這也是最后朱朝陽的欺騙能騙過警察的最大基礎。事實證明,暴露在陽光下的被眾人看到的想到的悪也壞不到哪里去。
日記最后,朱朝陽說“好想做一個全新的人哦”這是他的真心話吧。
我卻不甘心他用普普丁浩的生命換來的全新無辜。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八
這是原雅軒的一部電影。原雅軒并不著名,我也并不知道他。但是,我知道他的《念書的孩子》,這個非常感人的電影。
主人公名叫開開,是一個留守兒童。他與爺爺互相照顧,活得很快樂。開開撿來的流浪狗“小膽兒”,是非常通人性的,也是我們這些人買不來的。
開開家沒有電腦,也沒有游戲機,連電視都沒法看。放學后唯一的快樂,就是告訴爸爸“復習了,預習了”后聽到爸爸的夸獎。
開開的爸爸給開開和爺爺買了煤氣,使要跺腳取暖的家庭暖意四溢。可是溢的太多,讓爺爺煤氣中毒。開開哭的死去活來,還是林醫生把爺爺從閻王爺那里拽了回來。開開感動的淚水四射,給林醫生磕頭表謝。
但是,人免不了一死,爺爺最后還是走了……。
開開開始一個人在家生活,自己起床,自己做飯,自己上學……陪伴他的只有“小膽兒”。我一邊看,一邊擤鼻涕。
爸爸還是不忍心,想把他接到城里去。開開當然愿意,但還是有點舍不得大家。
但他爸爸還是把他拽上了車。車走了,“小膽兒”在后面追。漸漸地,變得模糊起來……。
是啊,留守兒童都那么認真的學,咱再偷懶,可就說不過去了。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九
掃煙囪的小男孩湯姆從小就受師傅葛林的嚴厲管教。有一次,他和師傅去一個大戶人家掃煙囪,可是湯姆不小心闖了大禍,嚇得他到處跑,最后在仙女的引導下,跳進了水里,并且變成了水孩子。起初,湯姆還是像以前那么頑皮,在水里,他經常和各種動物搗蛋,后來在仙女的的幫助下,小湯姆漸漸長大了,也成熟了。最后仙女派他去幫助師傅葛林擺脫困境。一開始,小湯姆很不愿意去,因為他怕師傅在次把自己變成掃煙囪的小男孩。可是,仙女告訴他,一個人如果想成功就不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最后,他終于變成了一個善良、可愛的水孩子。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十
水孩子是個很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水孩子湯姆他剛開始是個連水都沒見過的掃煙囪的小孩,經常給有錢人家掃煙囪。有次被一個仙人追趕到海邊,把他變成了水孩子。
可以在海底生活,湯姆在海底的生活的非常開心非常快樂,讓湯姆在海底受教育,交到好朋友,從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變成一個講文明有用的人。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十一
一個清靜的午后,我看了一篇文章,感觸頗深,題目是《會飛的孩子》。
更讓我們值得學習的是,族人孩子的獨立,他們是自己做飯吃,自己做作業,傍晚在“飛”過去,枕著江濤入夢,還有,他們的樸素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們見有人有危險,毫不猶豫地將其拯救。族人孩子的勇敢,獨立,更是襯托出了城市孩子的嬌生慣養。
城市孩子不會樂于助人,不會勇敢面對危險,相反,他們喜歡遇到危險就向父母求救。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十二
我在兒童網站上看過有的家長說池莉(來吧,孩子)這本書很有教育意義。我迫不及待的在網上搜集,對于孩子該怎樣教育我們都想上這一課,當我仔細的把“來吧,孩子”讀完,我真切的感受到父母的教育是從孩子還沒來到世上就應該做好準備的。而我忽略了兩年的時間,把孩子的教育錯過了。池莉說“他對育兒有三條原則。”第一條:讓孩子盡情玩耍和相處。第二條:跟從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讓他在最喜歡最開放的狀態中接受大自然。第三條:一個古老的方法為孩子講故事和閱讀。當我讀完這三條,我知道我們陪孩子的時間太少,工作太忙。我也想領著孩子出去玩,讓他接受大自然,感受一下這個世界。孩子的爺爺奶奶在農村,有時候休假就得回家看望老人,我也想領著孩子出去見識見識,多拍一些照片給孩子留下紀念。孩子不斷成長,我們沒有抓住機會把他一段段的成長經歷留下將來很遺憾。從這一刻開始,我要不斷地讓孩子接受大自然,穿暖花開的季節正是出去享受大自然的好季節,要讓孩子感受外面的世界。
閱讀,兒子也喜歡,只是他喜歡我給他讀,我很想讓他自己用手指著我和他一起讀,不過兒子只用手讀一個故事就不指了,讓我讀他聽著,我不知道這樣他能認識上面的字嗎?不過,我知道,每次給他買的故事書,。每晚給他讀,他都背下來了。可我希望他不但能背下來還能讀那就更孩了。在幼兒園里老師都讓用小手指著讀,我也發現很神奇,幼兒園里的書孩子都能讀下來。我知道還是指著讀最有效。我們休假少,平常孩子休假都是老人看著,老人看就讓他玩,孩子又不愿意和老人一起讀.我沒有讓孩子養成用手指讀的習慣,從這一刻開始,我要糾正我的錯誤。池莉說:“書籍為主的家,成為我和孩子最適宜的小窩。這個小窩是我們的江山,書籍是我們的伴侶和玩具,在這里我們其樂融融!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十三
曾經的我們,就像這吵鬧村里的孩子一樣,有那使我們歡呼雀躍的事情;有那使我們覺得很無聊的事情;有那和伙伴們一起感到慶幸,感到愉悅的事情;還有那伴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吵鬧村有七個孩子,我們卻有47個,吵鬧村的孩子們過的生活,是我們現在沒有擁有的。他們大膽、勇敢,他們會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的腦袋里永遠有著你意想不到的主意。今天烤甜點、明天去油東西。唱著歡快的歌,走在去學校的路上。這些我們都沒有嘗試過。他們獨立、自由,任何事情打聲招呼就行了。他們動手能力強,會自己照顧自己,而我們卻不行。
我們的動手能力很弱,自己絕不會碰油漆,也不會去想著自己烤甜點,獨立性雖說有,但絕對不會自己跑出去待一個晚上,也不會和朋友們去玩探險一類的游戲。這使我感到很悲哀。
說句實在的,我很向往吵鬧村。那里有歡歌笑語,那里有最純真的一切,那里有的,是我們都缺少的七美德:誠信、希望、慈善、正義、勇敢、節制和寬容。這些,我們身上都可以呈現,但是,誰又敢保證,這七美德一定會出現在我身上呢?吵鬧村的孩子做到了,從他們的身上,我找到了這七種美德。這就是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的。
水孩子故事的讀后感(通用14篇)篇十四
《來吧孩子》,是著名作家池莉的一部紀實性的新作。作家以一個普通母親的筆觸,主要寫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寫了母女倆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一路在中國教育的重壓下尋求快樂成長的艱辛與努力,直到孩子考取了英國的優質高中和著名大學。
池莉是一位優秀的著名作家,她的著作等身,而她所有作品中最優秀的無疑是她的女兒,她的女兒也一定是她的最得意之作。從這方面講,池莉也是一位成功的、偉大的母親。
作家就是作家,她教育孩子的理念是獨特與大膽的,她的做法當然也是不入中國教育的大流的。
池莉認為,那句流傳甚廣的話“千萬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混賬至極,為此,她創建了自己的育兒“三項基本原則”:讓女兒盡情與小朋友相處和玩耍;服從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讓她在最喜歡最開放狀態中接受自然啟蒙;從小為孩子講故事和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正因為把快樂放在第一位,池莉做了很多令家長們吃驚的事情。整個小學期間,她堅持讓女兒9點半睡覺,不惜為她因此沒有完成作業而給老師寫假條并簽名;高中階段,女兒偷偷用榔頭砸開學校琴房的門進去彈琴,結果被學校當小偷進行偵查,池莉卻告訴女兒,“你什么都沒有做錯。”
她還寫道:“我希望我的女兒,首先能夠從生活中懂得生命意義。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種大事,勤儉是一種美德,心靜是一種大氣,寬容是一種真愛,知曉是一種最好,那天下還有什么功課她拿不到a的呢?”
因為有如此優秀的母親,所以她培養的女兒也是如此優秀與杰出。我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常常為如此優秀的孩子而嘆服。她在六年級確定要報考外校,于是只用半年時間的沖刺,便達到了連母親都還感到忐忑不安的目標;中考她順利考取外校高中;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高中時,她自己與英國的優質高中校長聯系,溝通,并獲得報考名額,一舉考上了英國的c.c高中。在辦理出國簽證手續的過程中,幾乎是她一人完成各種事物,并攻克了許多難關。做這一切都是用全英文的,她還只是一個不滿17歲的高中小女生啊。優秀,太優秀了。至于她后來考上英國名牌大學,成長為一位品學兼優的美女也就順理成章了。
讀完此書,我下意識地,不知天高地厚地要與作家比較。我有作家的教育理念嗎?我有她的耐心嗎?我有她的那種對孩子持之以恒的殷切關注嗎?我知道,還有能力,條件等都是不可比的。那么,我們就只有認真學習了,努力學著做點什么,總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