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400字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50字篇一
讀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有感
《滴水穿石的啟示》主要講了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圓潤的小洞。這個小洞是被巖縫中滴落下來的水滴給滴出來的。然后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來證明所有成就事業的人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的: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和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
其實,這樣的名人事例還有很多,如:明末清初的一位史學家談遷,發明避雷針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還有不惜自己生命發明炸藥的諾貝爾……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諾貝爾。
“炸藥大王”諾貝爾從小就對制作炸藥很感興趣。從此,他與父親、哥哥一起發明炸藥。1864年9月3日,諾貝爾實驗室在一聲巨響中化為灰燼。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父親也被炸成殘廢,但諾貝爾毫不氣餒,繼續潛心研究。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的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于制作出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諾貝爾又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引爆裝置。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的整個生命。
你看,他們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我們要時刻銘記滴水穿石的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400字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50字篇二
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常跟我們講滴水穿石的故事。什么是滴水穿石呢?原來,在世界各地都有水滴把石頭滴穿的奇觀。那么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水珠是怎樣滴穿堅硬的巖石的呢?原來,水滴雖然不如雨水從高空墜下時的力量大,但是它比雨水要專心,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算雨水的力量再大,可是如果沒有一個目標,就不會持之以恒,當然不能將石頭滴穿了。
課文選了古今中外的三位名人的事例:美國歷史上有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沒法讓他接受正規的教育,可是愛迪生迷戀電學研究的決心沒有因此被打垮,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做著研究,最終竟取得了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
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從小就立志學醫。他翻山越嶺,訪名醫,嘗百草,經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于編寫出一部更加完整、更加準確的藥學巨著《本草綱目》 ,為后人做出不朽的貢獻。
現代著名的書畫家齊白石,在他的畫室里掛著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閑過”。正是如此,他的技藝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他畫的蝦栩栩如生,好像一不小心那些蝦就會從畫中一躍而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事例告訴我們鍥而不舍,用心鉆研的重要性。向我們證實了成功人士的背后所留下的是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滴水穿石這個現象讓我想起這樣一句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它讓我們明白了艱苦奮斗,不怕吃苦,甘愿付出的可貴品質,只要我們像水滴那樣鍥而不舍,日雕月琢地做事,就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終有一日我們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