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游玩黃山篇一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句話就足以證明黃山的壯麗與風景秀麗。
黃山以“奇松、奇石、云海、溫泉”四絕而聞名中外。景區上下“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七十二座山峰,處處都有青峰點綴。最有名的奇松,便是“迎客松”。細長的“手臂”和扇子型的“手掌“一同張開,猶如一位熱情好客的人,正在歡迎遠道而來的遠客。最具特色的當然是團結松,團結松的根部剛好有56根,就像56個民族團結一心,是國家永遠像松鼠那樣挺拔、頑強、永遠青翠。充滿活力。
有了奇松還得有奇石,你看那“天狗望月,似乎是從美麗的天空中駕云而來了一條健壯的狗,望著月籠輕紗的月亮,對著深藍的天空不住地大聲嚎叫,好像已經陶醉在那璀璨的星空中了,再看看”仙女彈琴”,就像一位美麗如花的仙女,抱著自己的愛琴琵琶獨自一人兢兢地坐在石頭上,親情地撥動著琴弦,似乎想將滿腹憂愁彈走,拋到九霄云外去;偶爾,她也會望那由璀璨群星裝點的閃閃發光的星空,輕輕地笑了笑,似乎所有的憂愁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手指撥動得更加輕快了。
登上山頂往下看,“它時而平靜得像湖面;時而像波濤洶涌的大海,時而輕如絲綢,時而怒氣沖霄……”我不禁朗誦起書上的詩句來。我似乎是一位神仙,我到哪兒,它也跟到哪兒。似乎,腳可以踩到它,手可以捉到它。它是誰?它就是云海。
黃山的日出,更是一大奇景:早晨,攀上山頂,一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紅日未出,遠處幾縷朝霞染紅了天空。一眨眼,遠處天海相連之處出現了一個小圓點,隨之,越來越大,越來越大,隨后,在無邊無際、潔白無瑕的云海襯托下,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游玩黃山篇二
原本因事意欲放棄這次縣作協赴安鄉的采風活動,但行程計劃里的“黃山頭”三個字最終讓我堅毅了下來。理由說來很可笑,就是小時候我知道有黃山頭這么個地方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曾糾結地想,既然是一座山,為什么叫“黃山頭”而不叫“黃頭山”呢?后者明擺著叫起來順口點,也符合邏輯一些。再后來看過安鄉籍周碧華先生一篇叫《高度》的散文,文里對黃山頭人文歷史風貌景觀哲思般的筆觸,也是讓我沒有放棄這次機會的原因。
七點半從縣里出發,九點不到到達安鄉縣境,交通的便捷發達,讓夢想與現實間的距離也驟然縮短許多。車一進安鄉縣境便遇澧水,但見兩岸寬闊的瀉洪區里滿是蔥郁得耀眼的楊樹林和蘆葦蕩,依河逶迤延綿,一眼望不到頭,這與我們那里的丘陵風光是完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味。在當地文聯領導的陪同下,我們參觀了碧波萬頃的“珊珀湖”,這是安鄉湖區景觀和文化的典型代表。吃過午飯,又參觀了湯家崗古文化遺址,這里是七千年前古人類聚集生活的村落,曾列為當年中外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湖上風光固然旖旎妖嬈,遺址文化固然積淀深厚,但因心頭始終期許著與黃山頭的約會,這些無上妙品俱 “六宮粉黛無顏色”了。
下午一時許,終于可以向傳說中的黃山頭進發了。此時天氣的溫度也如我的熱情一樣向預報的頂點爬升著。剛進入農歷三月下旬,只連續兩天的大晴,天氣便迫不急待地熱得和夏天別無二致了。安鄉是典型的湖區,一路無山無凸,路兩邊肥沃的原野里滿是花謝之后正結莢待熟的油菜,間雜相輔,青幽幽的無邊無際。如果可以說春天是一個醉人的長夜的話,那么此時的春天正走向黎明。那些五顏六色如霓虹般鮮艷的各種花兒,也象霓虹般在這暮春深處漸次關掉了曾經艷得讓人心悸的色彩。寬容而慈愛的洞庭湖平原,在經過一番轟轟烈烈的顏色列強群雄逐鹿之后,終于慢慢臣服在了綠色的絕對權威之下,雖也間或有些不甘命運的花草倔強的與季節抗爭,但零星的反抗已不足以影響綠色強勢的一統天下。短暫地參觀位于黃山頭鎮當年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荊江分洪節制閘南閘之后,車隊調頭直沖向黃山頭,幾腳油門,幾個連續急彎陡坡,很多的想象甚至還沒來得及鋪開,三兩分鐘就到山頂了。一座聲名在外的山,原以為會九曲十八彎的費一番周折,誰料想一口氣沒喘勻就撲了個滿懷。喔!黃山頭!幾十年的約定,相見時居然如此直接,如此簡捷,甚至還有些突兀。
俯瞰山下心曠神怡,山上風光也別有洞天。自停車坪拾級而上,古木參天,松濤陣陣。黃山頭電視轉播臺氣勢宏偉一柱擎天,那些辛勞的電視工作者正是從這里將電波轉化成生動的聲音頭像,給千家萬戶送去歡樂和寄托。山上還有一座“忠濟廟”以及一座“謝公墓”,這是為紀念一個叫謝麟的人而建。“黃山有幸埋忠骨,白石多緣寄鶴蹤。”據傳,謝麟為北宋時期的荊州刺史,為官時非常清正廉潔,深受百姓愛戴,死后葬于黃山頭,宋徽宗賜封他為“忠濟真人”,并修 “忠濟廟”以于后人祭拜。人若千古,唯有品行和修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如南梁丞相沈約、伏波將軍馬援、唐代詩人柳宗元等一些歷史人物留下的人文古跡或傳說,顯示了黃山頭在歷史深處的獨特和份量。每一處蒼桑的印痕,都是黃山頭歷史的見證,每一個動人的傳說,都是黃山頭豐滿的驕傲。
由于黃山頭是此行最后一站,故安排的時候較長。基本領略黃山頭精巧和秀麗之后,我居然靠在一塊山石上小憩了片刻。沐浴著習習的楚風,平日睡眠質量一般的我,那片刻的休憩卻出奇的寧靜安然,仿若乘了一葉快意的扁舟,走進了黃山頭悠遠而雅致的歷史。呵!黃山頭!你是我前世的緣,只一眼,便已化骨入髓。也只一眼,心便綠意盎然寧靜如嬰。
游玩黃山篇三
暑假里,爸爸媽媽帶著我去了趟黃山游玩。沒去之前,我特意從大人處了解到黃山是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著稱的。
登上山頂,我才發現這里真的是風景如畫,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美!
給我印象最深的當然是松樹:這里有有黑虎松,鳳凰松,連理松,還有聞名天下的迎客松……它們可都是從石頭縫里長出來的,樹葉茂密,蔥郁;樹干高大,挺拔,堅韌。聽說它們都有幾百甚至上千歲了呢!
我還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怪石: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烏龜,還有的像拇指。最著名的當然是飛來石嘍,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大仙桃。人們把這些石頭都起了一些好聽的名字,比如:鰲魚馱金龜,鯉魚跳龍門,龜兔賽跑,等等。真的是太形象啦!
我們翻過了五座山頭,來到了很陡的百步云梯。我可是一口氣爬到了頂,把爸爸媽媽遠遠甩在了身后。回頭看去,后面的人們都變成了小螞蟻一般。在這里歇歇腳,感受著云霧繚繞,就像是到了人間仙境。我情不自禁吟起了宋朝小寇準寫的一首詩: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此時此刻,我覺得自己像是變成了孫悟空,能騰云駕霧了。
該下山了,我們還是選擇了步行。這里真是一步一景,盡管很辛苦,卻讓我留戀往返!
游玩黃山篇四
7月4日一大早,我們隨著旅行團就往黃山趕。一路上,導游給我們介紹經過的風景,真是美麗極了。
到了黃山腳下,一下游覽區的車,在導游的指引下,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個勁的向上跑,好象有使不完的勁似的,我真想一下到達目的地。 媽媽在后面讓我慢點,我就是停不下腳步。等到了 半山腰,我已經累的不行了。
黃山的景色真美呀!一路上被它的美所吸引,有點流連忘返的感覺。黃山有四絕“奇松、怪石、云海 、溫泉”,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之稱。
經過半個小時艱難的行走,我們到了黃上的“百步云梯”,這是黃山第二險。從上面往下看,有點令人毛孔聳然。每走一步,一不小心就會摔個粉身碎骨 ,那真叫個險啊!有的人嚇的大叫起來。 對于我來說,被那下面的美景吸引住了,就是因為險,才顯出它的美。我拉著媽媽,真是一步一腳印的,慢慢的往下走。覺的過好長時間,終于走出的百步云梯。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一線天”,這是黃山第一險,一條樓梯從遠望去就是一條筆直的線,只有一個人一個人的過去。我們抓著那由石頭挖出的扶手,慢慢的往上爬。稍稍一抬頭,就會看見前面的 人腿和抓欄桿的手都在打顫。往下看有種要暈倒的感覺,嚇死人了。但一旁的松樹長的錯落有致,好象專門有人修剪過似的,真叫個 美不勝收。
經過一天的游玩,到了最后 下山時,我的腿像是灌鉛似的再也邁不動。于是我們只好做下山的纜車。坐在車上,向下看去,一切的美景盡收眼底。一會還是晴空萬里,一會又是云霧迷漫,什么也看 不見,到處是一片云海。
啊!黃山真美呀!再過幾十年后,我還會再來的,那時也許是我帶著我的孩子來,讓他們也看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
游玩黃山篇五
黃山、泰山、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這都是我國名勝景點,勾起了人們前來探索的欲望。在一年的暑假里,我跟爸爸媽媽就來到了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
記得那次來到黃山底下,抬頭望去,云霧在山頂上彌漫著,構成了一幅仙境圖。開始爬山了,經過了幾個小時的不懈努力,我們終于登上山頂了!我長呼了一口氣。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就跑到迎客松這兒來了。瞧,他伸出長長的手臂,青翠的枝干好似在跟我們打招呼呢!聽爸爸說,它已經在這里住上了好多年呢,并且它的樹根是長在石縫里的呢!不僅僅它,其他的松樹都是這樣的呢。我聽了,很是震驚,更加崇拜它們了。接著我們來到了送客松這兒,他那盤曲的身姿,真是漂亮極了!聽媽媽說,它是自己長成這樣的。外婆最喜歡它了呢!咦?怎么找來找去都沒找到陪客松呢?這不就在玉屏樓前嗎!這陪客松長得可茂盛了呢!夏天的太陽照著它們,顯得更加翠綠。
“快起床,快起床,去看日出了!”“哎呀!看什么日出呀,天還沒亮!”我猛地一拍腦門,“對呀,天亮了,還看什么日出!”于是我們洗洗臉,套上外套,就向著光明頂前進。那里風很大,凍得我瑟瑟發抖。終于,太陽出來了,它懵懵懂懂地揉著眼,好似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云朵的身后,遲遲不肯露面。終于它露出了臉龐,那光芒照著我,我仿佛看到了太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看上去像個黃皮球,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它。
后來,我們就準備下山了,我們是沿著山下去的。那里可嚇人了,連護欄都沒有,寬的地方有五十厘米多,窄的只有二十幾厘米,不過慶幸的是,那里每隔一些路程就會有一個凹進去的洞,里面有石頭做成凳子,可以進去休息休息。陡坡總算是結束了!我長呼一口氣,接著都是很寬的路了,路上我們碰到了幾個挑擔子的老人,聽他們說這擔子有一百斤,還要上光明頂,聽完我驚訝得下巴都要掉了。
游玩黃山篇六
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果真如此奇妙嗎?今天我終于有機會去領略它的風采。
一大早,我們從芙蓉峰出發,乘索道到松林峰。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霧,白茫茫的一片,黃山也躲進了莫測的云霧之中。過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們就來到了丹霞峰,這里以奇松而著稱,蒼勁挺拔的黃山松,破石而出,抱崖而立,或側身與峭壁,或冠蓋與巖首。有的枝干如臂,禮迎賓朋,年年歲歲,其情殷殷。有的扎根盤結有如蒼龍探海,猛虎臥崗,生動逼真,威風八面。黃山松,奇美俊秀,在斷壁懸崖處盡情伸展,千姿百態,氣度不凡。
繼續前行,峰回路轉,繞過飛來石,很快就到了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霧氣漸小,對面的奇石也都露了出來。黃山的石頭確實又多又怪,而且是天然形成的,像天都峰上的鯽魚背, 可能就是因為酷似鯽魚而得名的;還有飛來石,不管你從哪個角度觀看它,都能讓你想起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女兒,和那美麗動聽的故事;當然還有豬八戒背媳婦, 一指峰, 智慧石等等。這些石頭各具特點,都有其象形和寓意,變換角度觀察,更是形態各異,活靈活現,每一塊都流傳著美麗的傳說,栩栩如生,真是巧奪天工,美不勝收,讓人不禁要贊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鬼斧神工。
臨近中午時分,我們沿著百步云梯繼續前進,路漸漸陡峭了。導游說,快接近黃山主峰了。大家有說有笑,不知不覺已到了玉屏峰。玉屏峰上的玉屏樓,古稱“文殊院”,左連天都峰;右接蓮花峰,雄渾綿延,峰巒簇擁,氣勢恢弘。古時有“不到文殊院,不見黃山面”的美稱,果然不同凡響。而它對面的天都峰,雖然只有海拔一八二九米,在三大主峰中排名最末,但卻最險峻。我遠遠望去,果然是直上云霄,雄偉無比。
黃山是國際知名的游覽勝地。黃山集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山之飛瀑煙云,雁蕩之奇石,峨眉之清涼。
聽人說,黃山美景四季不同,看來我這一次才領略了黃山夢幻奇境的一小部分。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黃山,去領略這“天下第一奇山”的美。
啊!黃山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