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袁隆平的人物和事跡篇一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谷3600億公斤。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只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后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杰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饑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并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人物和事跡篇二
1930年9月7日,祖籍江西九江市德安縣的袁隆平,在北京協和醫院出生了。按照家譜,他屬“隆”字輩,又生在當時的北平,因此取名“隆平”。為他接生的大夫,正是素有“萬嬰之母”之稱的 林巧稚。
在漢口扶輪小學讀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帶同學們去參觀一個資本家的園藝場。看到紅紅的桃子掛在樹上,一串串水靈靈的葡萄,還有各式各樣的花,袁隆平初次對農藝產生了樂趣。
當時,電視上正在播出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其中一個鏡頭是,把手伸出窗外,就能摘到水果吃,奶牛走過來,擠在杯子里直接就能喝,十分美好。
抗戰時期,袁隆平一家曾在重慶生活了幾年。那時重慶時常遭遇空襲,警報一響,其他孩子都拼命往防空洞跑,只有袁隆平,專挑這時候拉著弟弟撒丫子地跑到嘉陵江邊玩。
當時,他家的房子就在江邊,此時,父親正拿著一臺軍用望遠鏡盯著他們。還沒等倆孩子跳進水里,就被父親一把拎了回去。因此,袁隆平少不了一頓揍。
填大學志愿時,父親早早為袁隆平做好打算,希望他能考進自己的母校,畢業后走仕途。
19歲的袁隆平卻說:“我要學農學,將來做一個農業科學家?!?/p>
于是,他偷偷報了重慶北碚夏壩的相輝學院農學系。1950年,該學院并入了新建的西南農學院。
1953年,袁隆平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湖南懷化的安江農校任教。六年后,饑荒爆發,他親眼看見有人餓死在路邊,沒有一口飯吃。
打那后,他開始正式研究如何提高糧食產量的問題。幾年里,試驗田里的秧苗遭到過惡意破壞,也曾因汽車發生事故,闖進試驗田,成果盡毀。
袁隆平對安江有很深的情感,三個兒子分別叫袁安定、袁定江、袁定陽,都與當地地名有關系。其中最小的兒子袁定陽算是“子承父業”,現在從事水稻遺傳育種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工作。
袁隆平的妻子鄧哲,原來是他在安江農校教書時的學生。1964年冬天,黔陽地區舉行職工籃球比賽,鄧哲是女隊的隊員。比賽當天下起了大雪,縣城里又沒有室內籃球場,只好把場地安排在安江農校的禮堂。介紹人覺得這就是天意,鼓勵袁隆平抓緊把婚事定下來。
幾天后的正月初十,33歲的袁隆平和25歲的鄧哲,就在安江農校辦了場簡單的婚禮。
從1964年到1973年,袁隆平正式攻克“三系”水稻配套難關。而后,他又從1986年開始研究兩系雜交水稻,1995年宣布成功。兩項突破剛好都相隔九年。
1997年開展超級雜交水稻研究,袁隆平已在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別實現了示范田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前三期目標。而在四十年前,中國每年平均畝產最高的產田,只有400公斤。
2013年,他又啟動了示范田畝產1000公斤的目標攻關,計劃到2020年前實現目標。實際上,這一目標在2018年已經實現,測產畝產達到1026.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