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心得感悟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感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感悟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大學生到口腔醫院實踐心得感悟篇一
其次,實習學什么?因為我們學習專業的特殊性,從踏入門診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我們已經脫離了相對封閉的小環境要投入去一個更大的環境中去。在科室里,除了與我們一起的同學,還會有其他學校的實習生,還有醫生、護士,當然還有我們所要接觸的患者等等。我們要面臨的是如何獨立地去處理同學、同事、師生、醫患之間的關系,將這些關系處理好,我們的專業學習之路才能更加順暢。另外,科室里每個醫生理論、臨床、操作習慣等都不盡相同,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們在實習時有機會就可以多學幾位老師的東西,取長補短才能學的更好。實習要學細節、勤動腦,遇見不懂的要趕緊用自己隨身帶的筆記本記下來,下去后先查書,書上沒有的再問老師,這樣印象就會更深刻,學的更扎實。還有就是學接診,這關系到一個很重要的醫患溝通問題,這個問題做好了,后期的臨床工作就好處理的多了。除此之外,還有醫生的氣質培養等等。除了以上所說的,還有實習臨床操作問題。以前去口腔門診見習過,或者見過別人的操作。到了實習單位剛開始還好一點,可是后來就開始急躁了:這么簡單的東西為什么不讓我動手操作(在這里分配去大醫院的同學可能好點,因為大醫院不愁病號,可能動手操作要早一點、機會要多一點,地方門診可能要晚一點)?不讓動手操作不是意味著我們所學的東西就差,我們的動手能力就不行。這其中就有帶教老師對一個學生職業生涯的考量。剛去一兩個月老師就讓站在一旁觀察,什么也不做就讓把這最簡單的操作爛熟于心時再去操作,我們才可能不會出錯。臨床出錯對一個長年在臨床的醫生來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對于一個像我們這樣的新手來說,還沒處理幾次患者就出現錯誤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這將給我們以后的職業之路蒙上陰影。這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我們得為自己負責。
踏上實習崗位,就應該以一名醫生的道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待患者要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這樣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努力學習,認真工作,我的實習之路雖然辛苦,但是收獲很多。
大學生到口腔醫院實踐心得感悟篇二
實習了半年,在福田醫院的日子,有累,有苦,有開心,有失落,有失去的,同時也有更多獲得。半年的時間里,我深刻我了解到醫生的精湛技藝,護士的周到服務,病人的呵護需求,求學的永無止境。我更加了解醫學的挑戰性,猜想、推斷、排除……也正是這樣復雜的思考體現了醫學的無限魅力。
剛來到口腔門診時,我先跟著護士到處轉悠,先把門診的里三圈外三圈給弄得明明白白,還要把科室的所有材料、儀器記住。之后,我們各自安排了帶教老師。我不懂的,提出問題,老師便會清晰明了的講解給我聽;我沒問的,老師也會將重點知識、操作要點告訴我,提醒我什么改注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一到科室,我便躍躍欲試,什么都想動手操作,可是老師都是從不放手到放手逐漸過度的,我便開始最基本的“觀摩學習”。我們醫院口腔門診最常見的病例便是根管治療和補牙。醫生們操作的平臺不過是面積不到一平方厘米的牙齒里面的一個小洞,而他們用的器械大部分也是很小的很精密的,必須要手很巧才能完成這樣的操作。一個根管直徑不過一二毫米,卻要填充進去很多牙膠尖和其他材料。老師們的操作很嫻熟,就可以在細細的根管里活動自如,靈活地填補和取出各種東西。他們的技藝不禁讓我有些嘆為觀止了。我暗自立志要做個這樣優秀的醫生。
慢慢上手以后,我開始謹慎地開展一系列臨床操作。記得第一次給一個病人補牙,我用了跟牙齒顏色非常接近的材料代替缺損的牙齒,把材料充填到相應的地方,再用工具按照牙齒本來的形態,多次修飾、從各個角度查看調磨。最后做出來的牙齒我很滿意,更重點的是,當病人拿起鏡子來看時,他說“醫生剛才補的是哪顆牙?”此時的我,終于體會到身為醫生的榮耀!
然而也有時候我們不被病人認可。有一次碰到一個不肯信任我的病人,當我提出要給她做根管預備工作時,她用很遲疑的目光望著我,說“你是實習生吧,我需要醫生來做治療”。當時,我很受傷,很失落。后來,我的帶教老師讓我躺在牙椅上張開嘴,假設我是病人,讓我的同學給我做治療。
此時此刻,我終于領會了病人心里的不信任感。我真正可以理解病人是“弱勢”,需要幫助,需要呵護。老師一直教我,做醫生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慮事情。當我看到老師為了讓病人少跑一趟醫院而想盡各種治療辦法時,一一對比時,我真的感動了。有責任感的醫生,總是讓人莫名的敬佩!
我立志做一名優秀的有品德,有技能的牙科醫生。感謝福田醫院及所有教過我的老師,是你們給與的機會和信任,讓一個實習生有了一個在成長過程中的寶貴的平臺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