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優秀作文往往以獨特的觀點和立意,引發讀者對話題的思考和探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秀作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和指導。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一
五月五是端午,家鄉的人民除了舉行熱熱鬧鬧的賽龍舟,粽子的香味也時常彌漫在家鄉的大街小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不約而同地,就會想起一個美味的食物——粽子。
粽子的味道美極了,是食物中的一大特色。輕輕剝開粽子青綠色的粽葉,一股清香便撲鼻而來,露出白色的糯米。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粽葉淡淡地散發出清香,嗯~,這味道,美極了!
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會在端午節那天,買回許多粽葉放在廚房,袋子有大有小,看來媽媽是要準備大干一場了。只見媽媽把糯米拿出,然后一勺一勺、有條有序地放進粽葉里,再一層一層地包住,放在盤子上。以此類推,轉眼間,媽媽已經包好了十幾個粽子,糯米也已經所剩無幾了。那些包好的粽子,如圖一只只綠色精靈,在炫耀自己的綠衣裳,俏皮可愛。
包好粽子,下一步就是蒸了。媽媽把煤氣打開,把鍋放在上面,再把水燒開,把粽子放進去,等待十幾分鐘就可以開吃啦!
打開鍋蓋,一股棕香撲面而來,那些綠色的小精靈,現在變成了一朵朵含苞待放、胖乎乎的花朵,像剛被雨水滋潤過一樣,一滴又一滴的水滴滴落在盤子上。它們又好像一個個小公主,正盡情地享受著人們對它的贊揚、感嘆。
從鍋中拿出一個粽子,剝開溫熱的粽葉,此時此刻,粽子散發出的香味,可不是一般的香味,而是人民對家鄉熱愛的感情。粽子帶給你的美味,就好似全部一樣,充實著我們。
端午節的粽子,是最傳統的食物,它勝過所有的美味佳肴,勝過所有的零食小吃,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的特色。吃粽子也是在享受最美好的時光的時刻。怎么樣,粽子是你心動了嗎?心動不如行動,趕快在端午節那天,吃一口粽子,來滿足你蠢蠢欲動的內心吧!
吃粽子這樣傳統的習俗,正編織著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端午節粽子的味道,會永遠飄在我心里,因為,那是家鄉的味道。而粽子流露出的感情,是家鄉人民對端午習俗的熱愛。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端午的習俗。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二
緩緩的水流聲將我從夢中拉出,優美、緩慢,仿佛處身于山間小河邊。惺松中望見母親忙碌的背影,空氣中迷漫著艾葉的清香。
母親的細碎的步伐,在廚房中穿梭,滿是裂痕的手掌清洗著水中的艾草,我想在這仙境中再賴會兒床,可艾草的清香不斷鉆進我的鼻子,使我睡意全消。
端午的香先是粽葉的香,偏黃的葉子仿佛是大版的竹葉,還帶有艾草的清爽氣味,母親將兩束葉子散亂地鋪在鐵盆中,再燒一壺滾燙的炎,水汽漸漸升起,裊裊清香似乎被裹在里面,如同茉莉花開,將花苞里蘊著的香氣點染出來,清香四溢,不由令人陶醉。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個個飽滿,相互倚著,似是喝了一夜的瓊漿。母親沒做過粽子,這是第一次,雖然包的粽子簡單至極,但那種味道令我深深迷戀,永不得忘。
母親將三層粽葉錯落著搭好,輕輕展開、抹平,兩手笨拙地一彎,彎出小小的圓錐形狀,取一小撮米添在尖尖的角內,將一顆蜜棗放置中央,周圍再填上幾撮米。母親盡量不讓棗露出來,那汁也不會流出,使所接觸的糯米更加香甜。母親捍著盛滿餡的粽葉,卻好像舉著十幾斤重的石頭,手不停顫抖,生怕纏線的時候系錯一步。最后,粽子只是三個角的平面,母親笑道:“我做的不好,這么丑!”端午耀眼的陽光照在母親的背上,我坐在母親身旁,要是時間永遠停留在這一刻,該多好啊!
粽子在鍋里不停地響著,這是端午的伴奏。香氣從廚房溢出,氤氳在整個房間上空,我不住地往鍋內望,怎么還沒好!母親踢踏舞著從鍋內取了一個粽子,解開繩子,第一口,是葉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第三口,是蜜棗的甜蜜。
我在母親的撫養中成長,田里的小樹隔年盈尺,母親卻隨著光陰逝去逐漸白頭。我現在吃過許多地方很有名氣的各種各樣的粽子,卻都不及母親親手包的粽子,母親所做的粽子,是世上最甜的!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三
一轉眼,又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到了。往年,我吃的都是奶奶或是外婆包的粽子,今天,在學校里親手包了一回粽子。
我們帶著興奮與期待一起走進了食堂,不一會兒,食堂的阿姨搬來了糯米赤豆,取來了準備好的箬葉與棉線。
首先,一位阿姨為我們演示。瞧她那嫻熟的動作,包粽子好像真的很簡單。我迫不及待了,照著阿姨的樣子挑了一片青翠的竹葉卷成一個小漏斗形,別的同學也都笑嘻嘻地動手了。
接著便是灌糯米和赤豆,我用手將盆里的糯米大把大把地灌進竹葉里,結果卻發現,米放多了,一擠便涌了出來。我只好倒空重頭開始。這次我吸取了教訓不敢灌太多,但卻拿不定主意到底灌多少,我推推一旁的王青青:“哎,這點夠了嗎?”她看了我的粽子一會兒,不確定地說:“應該……應該夠了吧?”
我速度挺快,一連包了三個質量“上佳”的粽子。突發奇想,干脆將粽子串成串拎在手中——啊,真是有趣極了!
下午,我們品嘗到了我們的勞動成果。當香噴噴的粽子端來時,同學們都很興奮,我吃到的雖然不是我自己親手包的,但卻感到比往年任何一次吃的都要可口!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四
又是一年端午時。窗外的蟬鳴已經宣告了夏季交響曲的開始,偶爾的“龍舟水”帶不走些許燥熱。然而最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到端午的,還要數那一絲絲甜膩的粽葉香。
傳說,當年屈原悲憤投入汨羅江之后,當地尊敬他的老百姓悲痛無比,紛紛用荷葉包了糯米,丟入江中,以求河中的魚兒不去食屈原的尸體,這就是粽子來由。所以,當我們打開這個荷葉包之時,不應帶有幾分尊敬的感情嗎?品食粽子之時眼前依稀可見汨羅江的怒濤,似乎可聽到屈原無力救國的悲哀吶喊。
小心翼翼撕下粽葉,把粽子整個剝出,當我輕輕咬下那一小口糯米時,味蕾頃刻倒戈,臣服于這美味中———軟糯的舒適感充盈了口腔,本應寡淡的糯米也被粽葉的清香所包裹,饞得讓人恨不得一口吞下。油香的蛋黃、肥亮的豬肉在糯米的層層包圍中也不顯得膩,反倒有一股奇香。再加上屈原的傳說,讓人浮想聯翩,肅然起敬。使這美味不那么輕浮,有歷史的那種厚重。
如今端午時分,市面上的粽也變得繁多錯雜。自然我也買了一兩個嘗嘗鮮———美味是美味,只不過少了一股熟悉的氣息———團圓。我們都渴望一大家人盤在桌旁,有說有笑地享受“天倫之樂”。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五
端午是一個一年演一次,但永遠也演不玩的戲。
端午的配角是賽龍舟。在這一天里,湖的四面八方[注: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都擠滿了人。在這熱鬧非凡的場面,幾支龍舟飛速行駛,舟上坐著一群強壯的小伙子,他們都賣力地晃動船槳。“加油”聲一陣比一陣高,湖水也一浪比一浪高。在比賽中,他們也用起了“雜技”:有的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如同吞云吐雨一般;有的船頭船尾的人有節奏的`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
艾草也把端午點綴了一番。端午前夕,家家戶戶[注:每家每戶。指所有的人家。]都在門口懸掛了艾草。據說艾草是百福的象征,是一種治病的藥草。也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俗語。
以身殉國[注:忠于自己的國家而獻出生命。]的屈原。
端午著場戲環環相扣,是一場百看不厭的戲。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六
一陣清逸的香氣從蒸籠里飄出,充斥著整個廚房,端午節便從這一刻開始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我們當地的端午節也叫“五日節”,“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劃龍舟”,一連過五天。我最喜歡的就是初二吃粽子了!瞧我們家正在包粽子!
制餡。
制作粽子的第一步當然是做餡了!只見媽媽拿出一大袋糯米,將米放在已經盛好的一盆水中浸泡,同時將其他的一些雜糧也放進去。再過了幾個小時后,媽媽將水倒出,那些被浸過的雜糧就有點粘稠了,媽媽說這樣做出的餡會更好吃。
洗葉。
制作粽子的第二步便是洗粽葉。媽媽讓我把放在陽臺的粽葉拿來,我一聽,立馬拿了過來,媽媽接過粽葉,把粽葉放在熱水中浸了十分鐘,接著解釋到:“這粽葉放在熱水中,一來是為了消毒,二來是為了使粽葉變軟,包粽子時更好包,一舉兩得!”
包粽子。
接下來的一步便是包粽子了。媽媽將浸好的葉子從中間卷成一個圓錐形,留出一部分粽葉,再在圓錐中放入做好的餡,就像蓋蓋子一樣把留出的那一部分粽葉一按,再把粽葉的前端往粽子身上一纏,用繩子一捆,便大功告成了。
品粽子。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七
端午節,或是游子歸家的期待,或是全家團聚的歡喜,或許是一個人心中那抹濃濃的思念。而我,有份思念想寄予您。
記憶中那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還記得您回眸時慈祥的微笑,還記得您手中停不下的動作,拿、卷、包、放,行云流水般嫻熟的手法不禁讓我眼花繚亂。那飽滿的'糯米,在您手中輕輕掂量后,被送入粽葉的懷抱,恰如其分地安在最適當的位置,再輕輕翻折,繩子一緊,一顆完美的粽子便躍入了盆中。
每年端午,我都嚷嚷著要您教我包粽子,每一年我都半途而廢,最終爬在椅子上等您在我的碗里放上一串熱氣騰騰的小桂花粽。
望著桌上這一袋包裝精美的粽子,硬繩捆綁著、塑料膜包裹著,比您做的粽子大了幾倍,沒了清甜的桂花香氣。現在的我,再也聞不到那誘人的粽香了。
太奶奶,我想您了,我想您的小桂花粽,我想您慈祥的笑,我想與您共處的時光。記憶深深淺淺,模糊而又清晰。清晰的是您的模樣,模糊的卻是我再也觸摸不到的桂花粽中濃濃的慈愛啊!
最最親愛的太奶奶,我總能在端午時想起您,可思念著您的心又該飛往哪兒呢?
端午,愿你與你想念的那個人,一切安好。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八
時近端午,窗外又是陰雨不斷,賣粽子的小販又開始叫賣了,我從未因此停下腳步,偏偏是這陰雨天,讓我沉下心來思念起300公里外的粽子味兒來。
北方的人家不常包粽子。常出現的是涼糕。但總會為孩子而包上那么幾個,我家就是個典型。
姥姥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巧的是每個都生的是兒子。兄弟三個便像商量好一般,日日上演大鬧天宮演罷各自又領各自父母的訓斥去。端午節,那粽子便是為我們三個淘氣包準備的。
我是最小的那個,包下的粽子常由著我挑,最大的哥哥也備受姥姥疼愛,所以也得了較好的粽子。獨獨苦了老二,但二哥并不因此而記恨,有時大哥也會將他的分與他一些。由此難免折射出一些事實來:大哥疼弟弟,二哥心胸寬,我嘛,常是受寵那一個。
吃罷粽子,大人常叮囑我們不許劇烈運動,只憑那幾句話能攔住我們?沒門兒!不一會兒,后院又鬧騰起來了,我也并未覺得腹中的糯米會粘住腸子,肯定是媽媽又騙人了。
自從搬出平房,那快樂竟再未有過,當時并不覺得有什么,今日看來自是很痛心的了。曾經那三個淘氣的小瘋子現在一個已上了大學,另兩個還正為明年的中考而狂奔著。其中一個在老家,另一個在包頭。學業重了,團聚只有等到假期才敢奢望。今日逢此細雨落塵,粽香縈心,勾起不少回憶與愁思來。
哥哥們,不知你們各自所處的地方下雨了沒有?若是下了,但愿落在你們身邊的雨與落在我身邊的雨來自同一朵云吧!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九
陶醉著古樸山村滿街滿巷的槐花香,一個如此富有中華民族古樸民風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如期而至。大街小巷的店鋪里滿是五彩絲線、香荷包、精致的葫蘆,還有各種風味的粽子,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氛圍。
然而,記憶中最美好的端午節是在小時候,民俗民風濃厚,簡約而不簡單。
兒時的端午節是色彩斑斕的。
祖母總會用廉價的五彩絲線捻成繩兒,系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腕。繡一個裝滿香草的刺繡九朵菊花的香荷包。記不得那是怎樣的一種草,很多年再也沒見過,那種香,使荷包獨具魅力。多情的姑娘,會用靈巧的雙手,繡上鴛鴦牡丹,裝上香草,連同一顆含香的心兒,送給心上的人兒。
節日的早上,父母喚醒夢中的孩子,要在太陽升起之前,采摘艾蒿和“大頭花”(不知學名,只知昵稱)。揉著惺忪的睡眼,小伙伴們相約到南山北坡,爭先恐后的摘回一抱艾蒿和大頭花,還可以捎帶采摘可以吃的野百合。
把艾蒿和花朵擺放在每個窗臺,再用桃枝把自己疊制的五彩紙葫蘆懸掛在門前,說是能“辟邪”。辟邪與否我們并不在意,只是覺得那樣的裝扮才是節日的姿色,只有把這些做好了,心里才快慰。
揭開鍋蓋,是早已煮熟的粽子和雞蛋鴨蛋,滿滿的,彌散著米香。農家的粽子是用大黃米做的,米要用水浸泡一周時間,包的時候,里面放入大棗、葡萄干,吃起來美味,潤滑,香在嘴里,美在心里。
端午節,我們要去登山。
在我們附近,有一座西駱駝山。山附近幾個鄉鎮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不約而同的匯集于此。山不算高,但比較險,一側是陡峭的懸崖峭壁,山下是各種灌木、植物花卉,偶爾會有雉雞野兔出沒。最為神秘的,是在山峰有一隱蔽的山洞。據說里面有水,小的時候只去過一次,膽小沒敢進去,因此至今在我的心里仍保持著它的神秘。
因為神秘,所以向往。想著再去登一次山,感受登高臨風的心曠神怡。
今又端午,兒女雖然都不在身邊,母親還是包了一大鍋的粽子,托人送到兒女手里,那是殷殷的母子情。
剝一顆香甜的粽子,吟一首屈大夫的《離騷》,持一腔亙古彌香的古韻情懷,且酒且歌!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十
盛夏還未來到,端午佳節就已邁著它獨具韻味的腳步凌波而來。悄然幻化成一股濃郁的民族氣息,飄散在華夏大地上,盤桓在炎黃子孫的心中,永遠清香馥麗,滋潤心田。
又是一年端午節。夏日的悶熱讓我有些浮躁,什么事情都沒了興致。然而,當我時隔一年,重逢那還泛著熱氣,彌漫著香味的粽子時,心驟然平靜下來。坐在桌前,拿起粽子。頓時,一股葦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怦然心動。這是久而未逢的自然的芬芳,在我的心中激起澎湃的浪潮。透過那蒸騰的水氣,我分明可以窺見歷史的悲愴畫面。
戰國末期,秦國稱霸。楚國大夫屈原,滿懷富國強民的雄心壯志,勸告頃襄王搜羅人才、操練兵馬,為楚國報仇雪恨。只可惜忠言逆耳,他的滿腔赤膽,又怎能喚醒君主那早已泯滅的雄心。他反而遭到了小人的栽贓陷害,終被流放湘南。屈原是抱著國仇家恨來到汩羅江畔的,對于一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古仁人來說,明知國家危在旦夕,卻無法施展雄才大略,這是憤恨的,更是痛心的。更可悲的是滿朝官員,又有誰能體會它的赤膽忠心呢?然而,他的思想早已在歷史的筆觸下持久地絢爛,被后人融進了端午的粽香、龍舟的號角,更將在民族的發展中生生不息的綿延下去。
我慢慢剝開粽葉,漸漸的,葦葉的芳香中又裹覆著糯米的醇厚氣息。忽而濃郁,忽而淡雅。我靠近鼻子,深深呼吸,其中的韻味真是一種享受,我更可嗅到其中夾雜的滿腔愁怨。
“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屈原在湘南的慨嘆。的確,國運多舛,民生多艱,淪落天涯的屈原也只能吟誦《離騷》來排解憂愁。而當地的老百姓亦能敬佩他的為人。于是,屈原,一位憂國憂民的志士,便在百姓的心中筑成了一座光輝的豐碑,永不磨滅地閃爍著燦爛的光芒。
當那潔白的糯米綴著幾顆紅棗展現在眼前時,心中的暖流頓時噴涌而出,黏嫩的糯米靜靜地置于箬葉上,仔細端詳活似一件精工細作的裝飾品。雖然沒有華麗的珍珠翡翠,但僅憑那隱約地泛著紅暈般的米粒,就足以令我難以忘懷了。張開雙唇輕品滋味,剎時間,一股濃濃的甜蜜注入口頰,轉瞬間又滑入心田,滑落到民族的平仄之中。
屈原注定是歷史的悲劇,他帶著清高徘徊在江畔。正如他對一位漁夫所說的那樣:“眾人皆醉唯我獨醒,我寧愿跳的江心,也不能讓自己干凈的身子沾滿污泥。”于是,在五月初五,他懷著獨有的高傲與悲壯墜入汩羅江水,跳進了歷史的浪潮之中。他這一跳,即使悄無聲息的,又是震天動地的。他不留痕跡地融入到脈脈江水中,卻在民族的波濤中激起驚濤駭浪。而他也找尋到了渴求的清明,伴著澄澈的河水,在你我心中沉積成千古樂章。粽香端午,愿這寂靜清香永遠飄散下去,彌漫下去,亙古不變。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十一
“四月芒種栽秧子,五月端午包粽子……”粽子,端午節不可或缺的美食。
每年五月,端午節還沒到,大街小巷就散發著陣陣粽子的清香。在我們家,媽媽每年會包上一筐軟糯咸香的粳米肉粽。
包粽子了,她媽媽先將粽葉放在水中浸泡,用刷子將上面的臟東西刷干凈備用。再將切碎的五香干,蔥花,鹽倒入泡好的粳米中。白白的米,襯托著碧綠的蔥花,好似一盆閃閃發光的珍珠翡翠,美麗極了。
包粽子時,媽媽先拿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卷成圓錐形的漏斗,將拌好的珍珠翡翠放進漏斗,中間再放一塊媽媽做的秘制五花肉,壓緊抹平,再用備好的棉線捆緊系好,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
煮粽子時,媽媽不是將粽子直接放進水里煮,而是用籠屜隔水蒸,她說這樣做的粽子更好吃。我伸長脖子,站在鍋邊,焦急地等待粽子出鍋。滿屋子竹葉和粳米特有的清香,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當我小心翼翼地剝開嫩綠色的粽葉,一股帶著肉味的咸香裹著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一口咬下去,滿口生香,那滋味簡直妙不可言。
每年端午,我都能嘗到美味的粽子,可真幸福呀!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十二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眼看就要端午了,為慶祝這一傳統節日,同時讓全體員工感受到節日的氣氛,精品在端午節前幾天,就安排杜隊專人負責,準備了所需要的材料,購買了粽葉、江米、蜜棗等等,以及包粽子所需要的盆、桶等必須用品,為使員工們過上一個溫馨的節日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經過大家清洗、泡米、煮粽葉等準備工作就緒,這不,7號就組織“包粽子能手”們挽袖開工,包起了粽子。一時間粽葉舞動,草繩穿梭。只見他們雙手將粽子葉卷成漏斗狀后,用糯米充實壓緊,再用草繩打個結,動作麻利優美,轉眼間就包出了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還有那男同志,一點也不遜色,粽葉翻飛,一會就包好一個。
待粽子上鍋,不一會就粽香四溢,營造出濃濃的節日氛圍來。等到熱騰騰的粽子發到大家手中的時候,大家都露出開心的笑容,總覺得不知為何,這粽子吃起來特別的`香甜。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不只是簡單的粽子,里面還包含了企業關愛員工的真摯的祝福哦!
端午粽香情意濃范文(13篇)篇十三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對過端午節沒有特別的影象,只知道到了端午節可以吃上粽子。離端午節還有十幾天,我就聞到了從大街小巷飄出的粽子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嚷嚷著要吃。奶奶說:“別急,外面買的沒有自己家包的好吃,想吃過幾天就包。”于是,我就天天盼著端午節快點到。
離端午節還有兩天了,奶奶準備包粽子了。奶奶把買來的粽葉用清水洗干凈泡好,淘好糯米。我端來一張小凳,坐在一邊看。奶奶先拿起兩張碧綠的粽葉對齊并攏,把它彎成一個小勺。然后抓起一把雪白的糯米放入“勺內”,一邊放一邊還用手壓一壓。奶奶說:“這樣包出的粽子才結實好吃有咬勁。”等到糯米裝好壓結實了,奶奶就把剩下的粽葉七裹八裹裹成了一個小巧的粽子。看奶奶包得有趣,我也想試一試。
學著奶奶的樣兒,拿起兩張粽葉彎成小勺,可我的粽葉勺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別別扭扭的。放糯米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還總要往外漏,我只得從盆里再抽出一張粽葉,把它們纏在一起,用繩子扎得橫一道豎一道,像給粽子來了個五花大綁,還真有些慘不忍睹。我把自己包的粽子往奶奶包的一大堆粽子里一丟,怪有些不好意思的。奶奶看出我的心思,笑著說:“沒關系,多包包就會了,熟能生巧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在爐子上煮,隔了好久,從鍋里飄出了粽子的清香,那香氣清新怡人,我深深地吸了一口,仿佛看到了一只只泛者淺綠色光澤的油亮亮的粽子……沒有特別的影象,只知道到了端午節可以吃上粽子。
離端午節還有十幾天,我就聞到了從大街小巷飄出的粽子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嚷嚷著要吃。奶奶說:“別急,外面買的沒有自己家包的好吃,想吃過幾天就包。”于是,我就天天盼著端午節快點到。離端午節還有兩天了,奶奶準備包粽子了。奶奶把買來的粽葉用清水洗干凈泡好,淘好糯米。我端來一張小凳,坐在一邊看。奶奶先拿起兩張碧綠的粽葉對齊并攏,把它彎成一個小勺。然后抓起一把雪白的糯米放入“勺內”,一邊放一邊還用手壓一壓。奶奶說:“這樣包出的粽子才結實好吃有咬勁。”等到糯米裝好壓結實了,奶奶就把剩下的粽葉七裹八裹裹成了一個小巧的粽子。
看奶奶包得有趣,我也想試一試。學著奶奶的樣兒,拿起兩張粽葉彎成小勺,可我的粽葉勺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別別扭扭的。放糯米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還總要往外漏,我只得從盆里再抽出一張粽葉,把它們纏在一起,用繩子扎得橫一道豎一道,像給粽子來了個五花大綁,還真有些慘不忍睹。我把自己包的粽子往奶奶包的一大堆粽子里一丟,怪有些不好意思的。奶奶看出我的心思,笑著說:“沒關系,多包包就會了,熟能生巧嗎!”
簡評:包粽子的過程寫得很詳細,體現了勞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