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借物抒情抒情篇一
我一路小跑,趕去醫院,而腦海中全是和奶奶的點點滴滴。有一階段已記不得什么事,我內心總是煩惱無比。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對我說:不如種些向日葵吧!我當時并沒領悟她的意思,但此后的日子,我就和奶奶在期盼中看著向日葵破土而出,抽葉竄莖。不知不覺中,我的內心也明朗起來,重新燃起了堅持下去的希望。
一天下午,我和往常一樣給向日葵澆完水便回屋休息了。我在半睡半醒中聽到了轟隆的雷聲和雨滴傾瀉而下的聲音。待我醒來朝窗外看去,眼前的景象讓我心里一驚。只見那些向日葵匍匐在爛泥中,看上去已經奄奄一息。這時,奶奶走了過來,輕輕地對我說:不要緊的,會好起來的。可我分明知道,希望已經破滅了。
那是一個多事之秋,家鄉因拆遷而荒蕪,奶奶也因生病住進了醫院。我因這樣那樣的事忙得焦頭爛額,也無暇去顧及向日葵了。直到有一天,奶奶在病床上握著我的手說:弦兒,回去看看院子里的那些向日葵吧!我心一怔,隨即就失望了那向日葵不可能活著。不過為了了卻奶奶的心愿,我還是回到了故地。
與母親對話框里的那條對方撤回了一條消息的消息,正是奶奶在世間留給我的最后一條消息。母親想把結局告訴我,卻又怕我受不了。是的,奶奶終究沒有走過白雪皚皚的冬天,迎來百花盛開的春天。但之后家里花瓶中最多的就是向日葵。我看著那金黃色燦爛的花盤,心里就會充滿希望。有了它,即使經歷再大的風雨,內心也一樣能開出美麗的花朵。
借物抒情抒情篇二
身邊草木蒼翠欲滴,一切如此平常,沒有多大差異,漫步于大街小巷,一個個陌生的面孔,不知心里究竟如何?匆匆在余光中消逝,他們腳步堅定,往來于自己心中的來處和去處,只是我自己的那顆心無處安放。百無聊賴之際,瞥見不遠處被踐踏得七零八落的野草,俯瞰那亂七八糟的野草叢竟然有一種陌生的熟悉感,心形葉片碎落在地,它就是人們視野之外的酢漿草。心形葉片,淡紫花帽,一種古典的雅致,即使他被零落成泥碾作塵,但他只有神如故。
酢漿草它是位卑,卑賤到不被熟識花草的園丁重視,當如野草除去。只有孩童時代曾經與它相伴過,只記得它的葉片呈倒三角形,多為三片,開白色小花。可是它位卑不敢忘世界,它沒有怨恨世界為什么把他設定成野物,它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直到它離開曾經有負于它的世界,它把酸楚擱在心底,落葉依舊歸根,為了回報生它養它的世界貢獻它的一生。
世界以傷痛待他,他卻給予世界以溫情。背后的一把辛酸淚,鮮為人知。他把對世界的真情,公之于眾。生命的輝煌,在于它那不如曇花一現般短暫稍縱即逝的燦爛;不如玫瑰艷紅美麗,它只是一株不為人知的酢漿草。它唯一能譜寫出生命之輝輝煌的樂章,那就是綻放。高雅的花冠是它對自己的一點點安慰,淡紫點綴世界。
世界以冷漠對他,他卻仍報之以溫情。人們的不屑一顧,他并不在乎,他只知道要在這游絲般的壽命中創造出屬于他的無言的命運交響曲。凋零是他的歸宿,他無怨無悔。
借物抒情抒情篇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我低低地吟誦。抬頭,投過紗窗的格子,我仿佛看見一位伊人海藻般的頭發與她嬌小的背影,不真切的樣子。
我起身,不禁想要脫離這紗窗的束縛,去尋訪,去勘探。
小心翼翼地貼近,生怕破壞了這個場景。我看到,你的腳踝處泛著深沉的紫紅。你是在提醒我“綠色的生命也有熱血”?誠如是,我定將銘記,也要銘記你至上而下,汩汩而流的熱血!晚風吹來幾片零落的花瓣,落在你掌心的水珠旁,與你羞澀而蒙?的綠相映成趣。音樂中,我仿佛聽見你在吟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我感受到了那份溫馨與纏綿,似乎還觸到了你多愁善感的心。看來,你注定要扮演一個走在不同于常路的小道上的角色,以你的詩意書寫你一生的傳奇!
蘆葦――蒹葭啊,你悄無聲息地將腳步落在不凡之路上,我卻聽到了沉重的回音你的執著,帶給我倔強的勇氣;你的沉穩,教會我踏實地邁步;你的詩意,引領我叩開文學之門,你用你的一切,向我昭示:無須期盼陽光給自己溫暖,只須靜待雷電,來奏響青春的樂章!
這一刻,我徹底領會到你的意思,我定會以你為榜樣,不走尋常路!
借物抒情抒情篇四
這一輩子,無論自己身在何處,都不會忘記那座老橋。
那座老橋,只是傍水而建的一座普通的石拱橋,灰磚青瓦,橋上以前精雕細刻的圖案,經過山風吹,雷雨打,早已暗淡。歲月的磨蝕無情,如今的老橋已經爬滿了藤類植物,還巴著些許青苔。老橋上陳舊的灰白色石磚之間的縫隙越來越深,好似額頭上的皺紋。
老橋真的很“老”了。落日銜山時分,我站在河對岸遠遠望去,它好像在酣睡,許是太累,睡得那樣香,那樣沉。
我默默走近老橋。夕陽下,風如佛手,輕輕地磨挲河道邊的草木,沒有聲響;水中的魚兒悄悄地把頭探出水面,冒了個泡,又躲回了水里,沒有聲響。也許它們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輕輕撫摸著老橋那冰冰涼涼的橋頭,卻不敢走上去,生怕驚擾了老橋,驚碎了它的夢。
我走上橋,看著天上瘦瘦的弦月。也許是我與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間已經陌生,它剛剛露出半張臉,便一轉身,又躲回了薄薄的云層。蹲坐在老橋上,看著平靜的水面呆坐著,回憶著。那使我久久未睡。
要是老橋永遠在那兒就好了,不然我的靈魂只能浪跡天涯……
借物抒情抒情篇五
春夏秋冬,鳥蟬蟲雪聲聲不絕,生活何等寧靜愜意!晝夜山水,棋簫松瀑處處相伴,人生何等瀟灑逍遙!
總有人對中國古人懷有強烈向往。古老沉靜,間雜著些許輕靈與飄逸,就這樣在時光彼岸朦朧著,以一種神秘向心力充當著無數后代精神棲息地。
然而,有一個問題總是被不著痕跡忽略:時光遠去了,但這些美事物可曾隨之消失?既然沒有,為何我們現在對他們美如此陌生?我們丟失了一種心境,發現美、體會美心境。無論古今,生活總是生活,有喜樂,有愁苦;美總是美,無論表現形式怎樣,它無時無處不在。
周國平這樣說到:“人類及其產品把我與自然隔離開來了,這是一種寂寞;千古如斯自然把我與歷史隔離開來了,這是又一種寂寞。現代人對兩種寂寞都體味甚淺又都急于逃避,旅游業因之興旺。”現代人很忙,忙著工作,還要忙著悠閑,忙著去匆忙看一眼世人口中美,然后逢人便侃侃而談,生怕自己顯得不夠見多識廣。美在變得廉價,美在失去生命力,美不再是個人獨一無二心靈享受,而正在成為文憑式評價工具。太多人打著自我保護招牌理直氣壯地冷漠,在功利與冷漠面前,美力量太微弱。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眼睛。”這句話普及程度之高反而阻礙了很多人對其含義更深刻領會及實踐。發現美,用眼,用耳,歸根結蒂是用心。有了一顆善于感受美心靈,美涵義便會無限拓展,超出世俗認可自然風景與人文遺跡,而涵蓋一切有價值事物。
美是真實,生動,可感!它無時無處不在。如果你能用心培育一株植物,在自家陽臺狹小空間里看它沐浴著陽光散發勃勃生機,這美會勝過林海匆匆三日游;如果你能用心吟詠,品味《滕王閣序》,無論環境如何,它給你帶來美感,比之在人頭攢動中瞥一眼那塊石碑要珍貴、真實得多。
美與道德不同,它不是普世價值,因此,刻意體會美過程也就是漠視美過程。我們需要做,是回歸美本質,去珍惜事物與心靈契合瞬間,迎回感動,迎回溫暖,迎回一顆善感心。
美無時無處不在。我們都可以發現自己“鳥蟬蟲雪”與“棋簫松瀑”,不論它們以何種面貌呈現。
借物抒情抒情篇六
人們都說花美麗,但我卻喜愛松樹。
秋天,花凋謝了,草枯萎了,許多樹的葉子都落盡了,松樹卻在秋風雨中舒展著它的枝葉。它的葉子像一根根深綠色的長針,皮也好像一塊塊膠布交錯著貼在樹干上一樣。一束束針一樣的葉子在秋風中擺動著。
寒冷的冬天,鵝毛大雪在空中飛舞,凌冽的寒風呼嘯著,猛列地搖擺著。大片大片的雪花往樹上壓,它的枝杈上積滿厚厚的雪。風和雪都想征服它。但是,松樹以他頑強的毅力和它的抗寒能力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風和雪,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春天來了,蒙蒙雨像乳汁一樣哺育著萬物。松樹也在春雨的哺育下開花了。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長在枝頭,迎著溫暖的春風,笑著……只要用手一碰樹枝,那黃色的花粉就像煙霧一樣飄落下來,隨著春風慢慢飄去。
你看它不管是在懸崖縫隙間,還是在貧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種子,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澆灌。狂風吹不到它,干旱旱不死它。它只是一味無憂無慮地生長。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
我愛松樹,更愛它那種無微不至的奉獻精神。你看,松樹的干是用途極廣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紙原料;松樹的葉子可以提制揮發油;松樹的脂液可以制松香、松節油,是很重要的工業原料;松鼠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說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葉擋住炎炎烈日,叫人們在如蓋的綠蔭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們前進的路。松樹雖然沒有花那樣美麗芳香,但是為了人類,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無怨言。要求與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這就是松樹的風格。
魯迅先生說的“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奶、血”,這也正是松樹的風格寫照。
楊柳婀娜多姿,桃李絢麗多彩,但它們都沒有松樹那樣堅韌不拔、舍己為人的精神。我也要做一個像松樹那樣英勇不屈的人!
借物抒情抒情篇七
時間的光!車上擱了一個手電筒,落滿了灰塵。今日,它跟隨著這輛車來到了曠野。
這是一片臨海的干旱地,了無生機的它很少煥發生命,此時臨近黃昏,那輪巨大的夕陽籠罩著整個曠野,令人嘆為觀止,我掏出了那個已被遺忘很久的手電筒,那輪紅日,朱、赤,不曾看似幾滴的艷,卻仍舊不失意境,一層淡淡的光暈,細風微服面頰,朦朦朧朧,清清裊裊,在那蒸汽中模糊了自己龐大的身影,海平面映出一片金紅。光,射在了我的面頰上,手電筒上的灰塵早已被海風撫凈,打開它,短促的光只是閃了幾下,便消失了。
我心想著,在落日前追上朝陽,可否達到呢?距離海平面的斷崖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我準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