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篇一
我的家鄉一年四季都很美麗,但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秋天。
晴天,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晴空萬里,蔚蘭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就像在海面上航行的一艘艘帆船。
小河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小魚、小蝦、小螃蟹在嬉戲。它們好像在玩捉迷藏,一會兒躲到石縫中間,一會兒躲到樹葉底下,一會兒又突然游向遠方。每年這個時候是我們朋友們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可以三五成群的到小河里捉小魚小蝦,逮小螃蟹。不過我們只在淺水里玩,深水里是不敢去的。
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稈壓得直不起腰來,細長的稻葉在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芒。"沙沙沙,沙沙沙"一陣陣風吹來,田野泛起金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涌向遠方。
田徑上開滿了野菊花,就像給稻田鑲上了漂亮的花邊。遠處傳來了隆隆的聲音,那是農民伯伯開始收割成熟的稻子了。他們雖然累得汗流浹背,但是他們的臉上卻滿是笑容,那是豐收的喜悅。
秋天的夜晚更迷人。皎潔的明月緩緩升起,給大地報上了一層銀紗;頑皮的星星在夜空里快活地擠眉弄眼。晚風輕搖著樹梢,發出沙沙的聲音,像一首動聽的吹眠曲,把忙錄了一天的村民送進了甜美的夢鄉。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篇二
我的家鄉是福建,向海而生,四處討生活的福建人在哪里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園。走南闖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鄉風俗就是那一碗熱騰騰的餛飩。
大街小巷里,放眼望去,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店,小挑餛飩的名稱隨著時代的變遷也變得有些名不副實,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別具風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餛飩店都成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里的吆喝聲依然不改曾經的經典。每次回家鄉,只要能吃到餛飩,聽到那地道的家鄉吆喝聲我就心滿意足了。
餛飩是一種湯食,湯食中的餡兒滿足了口感和味覺的需求,而湯流進了我們的胃里,溫暖了我們的整個身體。人們常說,福建的餛飩就有那一種鮮美味,在不知不覺間,這也成了我們的地理標簽,于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鄉的餛飩也就演化成了家鄉的習俗。
記得我第一次吃餛飩還是幾年前跟爸爸回家鄉,一路上風塵仆仆,回到老家已經是黃昏了,可我們一家人還沒吃晚飯,早已是饑腸咕嚕了。于是爸爸就帶著我們到了一個餛飩店,他說他小時候經常在這吃呢!不知道老店還在不在。但讓父親眼前一亮的是,幾十年的老店不僅還在,門簾也越發的威武了。爸爸點了幾碗餛飩,幾分鐘后,餛飩終于上來了,看著冒著熱氣同時又散發著香氣的餛飩,我想起來父親多次給我形容的家鄉美味,就有點期待。
只見餛飩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臉,吹彈得破。而且每個都包成精致的蝴蝶狀,這就有了一種體型美。我把它吹了幾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當一口咬下,那一口餛飩,一股肉香頓時彌漫了整個口腔,它的餡肉質鮮嫩,口感爽嫩。而餛飩湯是原本單調的面湯,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后,湯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湯就變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個底朝天,那味道,簡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后,我就開始喜歡上了餛飩。
走過很多地方的路,品過很多鮮美的食物,唯獨帶著家鄉味的餛飩,讓我回味悠長,長大后慢慢明白,那餛飩里包的不僅是美味,還有家鄉的風俗。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篇三
秋天,東北草木凋零,天氣漸冷,丹頂鶴便從黑龍江千里迢迢來到家鄉的沿海灘涂越冬。因此,去灘涂的人都愛到“望鶴亭”欣賞丹頂鶴的美姿。
去年秋天,爸爸帶我到“望鶴亭”看丹頂鶴。當時正是下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片黃色的茅草,沒有一點兒丹頂鶴的影子。一位養鶴的阿姨告訴我們說:“丹頂鶴正在遠處覓食,過一會兒可能就回來了。”我和爸爸只好舉起望遠鏡對著遠處耐心地等待著。
沒多久,我的望遠鏡中出現一架“飛機”。我驚喜地叫了起來:“丹頂鶴!丹頂鶴!”接著,一只、兩只、三只……一共16只,它們像飛機一樣盤旋,在我們面前不遠處的一條小河邊著陸了。我也就仔細地觀察起丹頂鶴來了。
丹頂鶴的羽毛素雅大方。頸部有一條長條形的黑色羽毛,像脖子上圍的黑紗巾;身軀潔白無暇,白得像雪;翼尾黑色,像綴著一個漂亮的黑色花邊。頭頂上的一塊紅色隆起的肉瘤,仿佛紅寶石,使丹頂鶴顯得更加美麗,這也是人們稱它為“丹頂鶴”的原因。
丹頂鶴不僅羽毛漂亮,而且姿態也很吸引人。它們有的埋頭梳理羽毛;有的在水中嬉戲;有的“金雞獨立”;有的在草地上踱著方步,好像在跳著只有它們才懂得的舞蹈似的;有的仰頭長鳴;有的高興得來個“白鶴亮翅”,又飛上了天空;有的……這一切是那樣的令人陶醉,我看得入了迷。
從那時起,我就深深地愛上了丹頂鶴。星期天一有空就到公園看丹頂鶴,甚至在夢中夢見自己變成丹頂鶴在空中自由飛翔。去年元旦,舅舅給我寄來一張印有丹頂鶴的賀年卡,那上面拍的就是丹頂鶴迎著太陽高歌的鏡頭。情景十分動人。
丹頂鶴為我的家鄉增添了風采,丹頂鶴為我的家鄉增添了驕傲。
【評析】
自己的家鄉有受國家保護的動物,確實令人驕傲。
“丹頂鶴羽毛素雅大方。頸部的黑色羽毛像脖子上圍的黑紗巾;軀身潔白無暇;翼尾黑色;頭頂上的一塊紅色隆起的肉瘤,仿佛紅寶石,使它顯得更加美麗。”這一段,小作者觀察細致,描寫逼真。這一寫作特點也很好地應用在描寫丹頂鶴的姿態上。丹頂鶴羽毛素雅大方,姿態吸引人,所以是那樣的令人陶醉,使“我”看得入了迷。
文章有順序地交待了丹頂鶴到來的時間、地點,細膩地描繪了它們的出現。重點寫丹頂鶴的羽毛和它們的千姿百態。文章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詳略得當。結尾總結全文,點明中心,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篇四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包粽子又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的那一天,一大早,家家戶戶便忙著包粽子。你看,我們家里也忙乎開了。媽媽把荷葉浸在鍋里,轉身后又去淘糯米,洗紅棗,切香腸,拌肉餡……過了一會兒,她轉過身來,掀開鍋蓋,一陣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于是,一番忙綠后。一大盆荷葉,幾小盆糯米,洗好的紅棗,切好的香腸,拌好的肉餡……圍著幾張小椅子,依次排開。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選了三片荷葉,依次排開,再卷成圓錐體,一會兒放紅棗,一會兒放糯米,直到放滿而至。再把糯米用荷葉封起來,圈一圈,媽媽又敲了敲,還說:“糯米往下沉一沉,更好吃!”最后用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啊!真漂亮呀!像個胖娃娃。
粽子全都包好了。媽媽煮了三四十分鐘。粽子出鍋了,整個家里都沉浸在清香之中。我迫不及待地選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紅棗粽子。剝開以后,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鑲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我吃了一口餡子,味道,美極了,甜而不膩。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篇五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歷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里,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尸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篇六
在我的家鄉有座美麗的山,它的名字叫盤龍山,為什么叫盤龍山呢?因為它的外形似一條長龍盤踞在大地上,龍頭朝東,龍尾朝西,家鄉的人們都稱它為“盤龍山”。這座山樹木蔥郁,風景優美,還是天然的氧吧呢!
來到盤龍山腳下,第一眼就能看到景區大門,這里是龍頭所在的位置,四根大理石柱子擎起琉璃瓦門檐,上面書寫著“盤龍山”三個寶藍色大字,顯得很有氣魄。
穿過大門,就來到遼闊的廣場,廣場承載著集散游客的功能。順著廣場往里走,就是飛龍瀑布,抬頭仰望,十幾米高的瀑布像白色的帶子飛瀉而下,發出嘩嘩的水聲,我不禁想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走近些,感覺涼風夾雜著水霧迎面撲來,涼絲絲的,看看腳下,瀑布直沖龍潭,濺起無數水花,猶如千百朵白蓮,美麗極了!
順著瀑布往上走,就是水泥石階,臺階上全用鵝卵石鋪成,各色的鵝卵石經過工匠們的精心設計,都呈現著不同的形狀和花紋,有的像魚,有點像傘,還有的像太陽……走在上面,感覺腳下癢癢的,你一定不想抬頭,唯恐錯過那“美麗的風景”!
走完臺階,也就來到了山頂,回頭望望身后,大半個城市盡收眼底,往東望去,盤旋的公路,就像一條條白色的帶子,公路上的汽車猶如一只只小螞蟻在慢慢地蠕動,山后,八勁灣水庫就像一面明鏡鑲嵌在翠綠的山林之中。山頂的最高峰,是龍王廟,廟里供著幾尊神像,常常有人登山燒香,祈求神仙保佑。
從龍王廟出來,順著彎曲的小路往西走,大概兩千米左右,就是觀鷺臺,在這里往西南遠望,能看到連綿起伏的群山,每年春天,都會有很多白鷺來這里生息繁衍,它們和家鄉的人們都成了好朋友。
順著觀鷺臺往西北,就來到了龍尾,沿著龍尾往下走,就走出了盤龍山的西門。回頭看去,真像是從龍頭進去,沿龍身游一圈,從龍尾出來。
我愛家鄉的盤龍山!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篇七
我們的家鄉,雖然沒有長城那雄偉壯麗的氣勢,也沒有桂林那山清水秀的美麗,但家鄉的風景也是那么迷人。
瞧!田野里的稻谷,脫下了綠油油的外套,披上了嶄新的金黃的衣裳。一個個也都變得沉甸甸的,低著頭,像正思考著什么。這些稻谷肥肥胖胖的,排列得整整齊齊,像為大地媽媽織了一件金燦燦的衣服,用來報答大地媽媽這一年的養育之恩。這些稻谷,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一顆顆穗子,宛如一顆顆金黃色的珍珠,閃閃發光,從高處望下去,一片金黃,就像一堆鋪平了的金子,十分耀眼。
你看那五彩繽紛的果園,蘋果像一個個紅通通的小燈籠,掛滿了枝頭。黃澄澄的野梨,挨挨擠擠的在一起,像一群胖胖的小娃娃,露出了他們頑皮的笑臉。葡萄葉下那一串串瑪瑙般的葡萄,一個個晶瑩透亮,好像在說:“快來嘗嘗這美味的果實吧!”石榴也來了,一個個紅透了頂,有的還擠破了肚,露出了一顆顆金瑩剔透的粒兒,正敞開“大門”歡迎人們品嘗呢!
美麗的菜園又增添了幾位新成員。有羞紅臉的辣椒姑娘,她們羞答答的躲在綠葉中,不過你可別小看她,她外表斯文,你若咬上一口,保證讓你辣的淚流滿面。矮矮的茄子樹上掛滿了穿著紫袍的茄子小弟。胡蘿卜舅舅成熟了,從土里冒出來紅紅的臉蛋。黃瓜二哥嫩綠嫩綠的,全身長滿了刺,像小刺猬一樣,頭上還頂著一頂小黃帽呢。菜園里的“巨無霸”,冬瓜大哥又炫耀起它那胖乎乎、圓滾滾的身子,真像漫畫里的綠巨人。
花園里也格外美麗,一朵朵菊花顏色各異:紅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它們就像一位千手觀音,美麗極了!每當走過花園時,你都會聞到一股菊花的芳香,令人陶醉。
秋天的家鄉風景可真美啊!當你身處其中時,你就會發現,這不是一處景,而是一副美麗的畫。我愛家鄉,但更愛秋天里的家鄉!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篇八
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鄉村。
那里阡陌縱橫,小溪清澈見底,天空蔚藍純凈……但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那座一年四季風景宜人的花園。
春天,那里柳葉蔥蘢,鶯聲婉轉,成了人們享受無邊春色的好去處。一株株垂柳競相在微風中婆娑起舞。有的裊裊地擺動細細的腰肢,有的輕輕地梳理著長長的秀發,還有的枝葉俯垂水面,遠望如少女臨溪浣紗。在煦暖的陽光下,片片的柳葉如翠玉般發出耀目的光華。黃鸝的幾聲啁啾,更是將眼前的春色平添了幾許生氣。
春天的花園,美麗卻不沉寂。
亭亭的荷葉,詮釋了花園夏的精彩。清澈的'水面上,粉紅的荷花在風中微微顫動,一一舉起了晶瑩剔透的綠蓋。遠遠望去,仿佛一群身著紅裳綠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這分明就是詞人周邦彥筆下“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勝景。
夏天的花園,美麗卻不妖冶。
秋天的花園也別有一番情味的。紡織娘不停地唱著動人的小曲兒;秋葉如同一位高貴的舞者在空中滑著絢麗的舞步。淡淡的果香,在鼻尖縈繞不散。走近一看,一個個石榴宛如一塊塊紅色的瑪瑙,綻放著自己的美麗;一串串葡萄好似一顆顆紫色的水晶,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秋天的花園,美麗卻不蕭瑟。
冬天,雪花寄托著云的祝福,銘記著風的囑咐來到了人間。它在湖面上自由地跳舞,在草毯上飛快地奔跑,在大樹上快活地嬉戲。所有的一切不再喧鬧,所有的一切化為純凈,所有的一切都在蓄勢待發。
冬天的花園,美麗卻不慵懶。
一想起家鄉,我就會想起這座美麗的花園。它一年四季的風情早已鐫刻在我的記憶中!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篇九
我的家鄉在東莞麻涌,是著名的香蕉之鄉。隨意望望,滿眼都是綠綠的香蕉林,怎么也望不到邊。穿過密密的香蕉林,再走過兩座晃來晃去的獨木橋,就來到了我和小伙伴們最愛去的地方,我們把它稱為“綠色世界”。
這是緊挨著河邊的一大片草地。大概是水源充足的原因,春天一到,小草們便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可著勁兒往上長,不用多久,草兒便長得又密又盛,沒有一點冬天的痕跡,仿佛給河岸鋪上一張綠色的.大地毯。
這張大地毯可真軟:任你在草地上打幾十個滾,不會感覺臟,也不會感覺痛。玩累了,一咕嚕躺下去,望著湛藍的天空,聞著新鮮的青草味兒,聽著潺潺的流水聲,保證你躺下不到半個小時,就會做起香甜的夢,還甜得你流口水呢!
這張大地毯的顏色可真多:什么嫩綠呀、黃綠呀、淡綠呀、翠綠呀、深綠呀……中間還夾雜著小野花們星星點點的紫、黃、紅、粉,簡直就是個大調色盤,使人“望綠興嘆”。
沿著這張大地毯,走到邊緣,有一個小坡,也長滿了綠草。走上平坦的坡頂,就會看見在綠草野花中的一座很別致的小亭,四根灰色的水泥柱,尖尖的四角亭頂。亭頂上,爬滿了青綠色的黃瓜藤,把小亭子打扮成一位綠衣仙子,還戴著黃色的小花,一眼望去,舒心極了。在亭子里,和小伙伴們聊聊天,玩玩“猜柱子”的游戲,那感覺簡直棒極了。
這就是美麗的綠色世界,這就是我們村的綠色世界,不用說我是多么喜歡它了。每次和小伙伴來這兒,我都會玩得忘了回家。不過每次離開它的時候,我都會像童話中的天使,頭上戴著狗尾巴草編織的花環,手里提著一滿籃子飄著清香的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