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心得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篇一
《把信送給加西亞》是阿爾伯特·哈伯德的經典著作。這本書里所倡導的主動性、創造性的價值一直影響至今,是世界的暢銷書之一。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他們現在也在尋找像加西亞一樣的人來為企業和國家創造更好的氛圍和效益。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也讓讀者知道現在的企業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讀者應該如何培養自己,培養自己哪一些方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延續自己生命的價值,成為一個有主動性、創造性的人,執著地而成功地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
故事中的英雄,就是安德魯?羅文,一個送信人。美西戰爭爆發時,羅文是年輕的美國陸軍中尉。當時,美國總統麥金萊急需一個稱職的特使去完成一項極其重要的使命,軍事情報局向總統推薦了安德魯?羅文。最后,羅文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世界會給你以厚報,既有金錢也有榮譽,只要你具備這樣一種品質,那就是主動。主動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次之,就是別人告訴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也就是說,把信送給加西亞。那些能夠送信的人會得到很高的榮譽,但不一定總能得到相應的報償。
再次之,就是這樣一些人,別人告訴了他們兩次,他們才會去做。這些人不會得到榮譽,報償也很微薄。
更次之,就是有些人只有在形勢所迫時才能把事情做好,他們得到的只是冷漠而不是榮譽,報償更是微不足道了。這種人是在磨洋工。
最等而下之的就是這種人,即使有人追著他,告訴他怎么去做,并且盯著他做,他也不會把事情做好。這種人總是失業,遭到別人蔑視也是咎由自取。
這些都是書中揭示的深刻道理。主動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這樣的人也正是當代企業想要聘請的人,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的人。然而,現在社會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覺得在別人的企業中自己是在出賣勞動力,他們蔑視敬業精神,嘲諷忠誠,視之為老板盤剝、愚弄下屬的伎倆,對能偷懶沾沾自喜,消極懶惰,自毀前程。他們最大的愚蠢就是不懂人類社會的最基本行為法則——互惠的交換:投入才有回報;忠誠才有信任;主動才有創新。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學會培養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人,有優秀的高尚的品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像羅文一樣具有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務的品質。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心得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篇二
讀完《致加西亞的信》,我并沒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感慨萬分,因為書中所表達的精神我都懂,也經常經意不經意地這樣做,于是它對我來說只不過是將這種精神明朗化,系統化,并輔以例子為佐證,讓我感觸較深的不是書的內容,也不是書中提倡的精神,而是讀書的人。服從本是下屬該做的事,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就像子女要贍養父母,吃完飯要洗碗一樣天經地義的事,卻要值得如此大力的推行,竟有如此多的讀者,從側面說明了這是一個嚴重的人性問題,如果從這一點來說倒是讓我感慨萬分了。
如今像羅文這樣的人少之又少,為什么呢?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大家不想做事情,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思想上存有“瓶頸”。主管給他的任務有一個,他的疑問卻有十幾個,“我忙,沒空”“人少,沒辦法做到”“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不要太理想化了”“我的下屬理念太差,我也沒辦法”“讓某某做可能會更好”等等堂而皇之的,而他提出這些問題不外乎有以下幾種目的:
(1)擺困難,讓你降低要求。
(2)擺完困難,讓你覺得讓別人做會更好,那么他就可以偷閑了。
(3)有言在先,萬一事情沒辦妥,不能完全怪他,你會體諒他的。
(4)希望你幫他解決困難。
或許這時候有人要問:難道上司給我們下達任務的時候我們只能說:“沒問題”,其他的什么都不能問嗎?誠然不是,假如主管讓你到a城市送材料,而你不知如何到達a城市,順便問一下主管a城市在哪里,如何搭車,省得到處找到處問,如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呢,可是如果連主管也不知道怎么辦呢,一切都得自己解決。如果你不能幫助主管解決一些難題的話,那要你何用?
我們一直都在推崇羅文——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卻忽略了兩個重要人物:派羅文去送信的人——美國總統麥金萊和推薦羅文的人——情報局長阿瑟。瓦格納上校。千里馬不多,伯樂更少,如果沒有阿瑟。瓦格納和麥金萊的信任,慧眼識英才,也不可能派羅文去送信,因此,美西戰爭從側面反映了用人的重要性,而我們的企業是不是也該清楚每個主管,員工的優劣,讓每個人去做他最合適的,能發揮最大優勢的工作。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心得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篇三
《把信送給加西亞》講述的是:19世紀,西班牙軍隊占領了古巴這個小島國家,并野蠻地奴役著古巴人民。1898年4月,美國正式向西班牙宣戰,并意識到和古巴起義軍合作是贏得這場戰爭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美國總統對陸軍中尉羅文委以重任,給古巴起義軍首領加西亞送一封決定戰爭命運的聯絡信。
羅文沒有提任何問題和要求,而是以其絕對的忠誠、責任感和創造奇跡的主動性,克服艱難險阻、冒著生命危險,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羅文被堪稱為美西戰爭中的英雄。故事情節簡潔明了、扣人心弦,從中折射出象征忠于職守,人人樹立敬業、忠誠、勤奮品質的這樣一個道理。
一、敬業與忠誠
我從這本書里得到的震撼,不是信使羅文把信送給加西亞過程中的艱辛,而是基于以下這個原因:美國總統將這封寫給西班牙加西亞將軍的信交給羅文,羅文接過信后,并沒有問:“誰是加西亞”,“他在哪里?”,“我怎么才能找到他”,“為什么讓我去”等問題,只因為四個字:敬業與忠誠。
敬業、忠誠是我們每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我們做好工作,獲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證。敬業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習慣。當我們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并找到快樂。面對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所從事的專業,只有牢固樹立起這種敬業精神,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個人的潛能,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才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行家里手,才有可能創造出一流的工作業績。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美國總統將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了羅文,羅文接過信后,并沒有問:他在哪里?”這就是一種敬業精神,一種責任意識,一種執行力的表現,一種對領導和事業的忠城,對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不管艱難險阻,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務。在當今任何一個單位的發展都需要具有忠誠、執著、敬業的工作人員,都需要像羅文這樣的“送信人”。忠誠、執著、敬業不僅僅有益于個人所屬的單位,更有利于個人的發展。一個人只要有勤奮工作的態度,一如既往的敬業精神,忠誠于事業的信念,事事追求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的效果,那么我們的工作就能完成好,我們的事業就能取得成功。我們都能成為“羅文”——一個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二、執行力
羅文接過信后,沒有任何借口的完成了。上司吩咐的任務,不管是不是你分內的事情,沒有任務借口的完成,這是執行力的第一表現。城南新區的建設,正是需要這種的執行力,才能把政府、上級機關的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付諸實踐、落到實處。可以說,執行力的強弱關系到城市建設的興衰成敗,因此,提高部門執行力對機關單位和城市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六年來城南新區始終按照規劃設計、拆遷安置、公共配套、基礎設施等“四個先行”的原則,致力于打造一個“新而特”的城市中心。經過六年的建設,由一張白紙到現在的高樓林立、道路寬暢、水清樹綠,學校、醫院、商業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和職教園區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齊全,一座新而特的現代新城已初露倪端,城南新區的變化可謂是日新月異。能夠有這么驕人的成績,一方面是因為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另一方面是因為擁有一批具有羅文品德的“城南人”,埋頭工作,不講條件,不計較得失,努力工作的結果。
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領導做出了重要決策,并明確提出城南新區要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建設智慧、生態、現代的特色“三城”。城南新區“推進二次創業,建設幸福城南”的號角已吹響,作為城南規劃建設的工作者和服務者,我們要深入學習《把信送給加西亞》的精神,把忠誠、責任、創造性執行的“羅文品質”融入到實際工作當中,繼續弘揚城南精神,不斷提升自身水平,為城南新區基本實現現代化而不懈努力。
規劃事業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規劃方案的確定更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城南新區作為鹽城乃至江蘇沿海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區,規劃編制應該體現出其作為龍頭的核心地位。城南新區建設智慧新城、生態新城、現代新城“特色三城”的目標為規劃編制和城市建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金融城、科教城、聚龍湖商務商貿區、潛龍湖文化旅游區、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等重大項目的建設也對規劃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所以只有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推進創新精神,開拓思維,創造性的完成任務,才能把城南新區的規劃做的更好,把城南建成“新而特”的現代化新城區。
執行力,也就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執行力強,具體表現在能夠把上級安排的任務干得又好又快;執行力不強,再好的目標,再完美的計劃,都只是一句空話。城南新區要上一個新的臺階,首先在規劃編制和設計上就要體現高要求、高標準,在工作目標和任務明確后,在思想和行動上變“要我干”為“我要干”,立即將其付諸實施,積極主動地執行,執行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管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努力把城南新區的每一個項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力爭每一個項目都做成全市的標志性工程。
通過閱讀《把信送給加西亞》,感觸頗深,有許多啟迪。故事的內容雖然簡單,卻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讓我們以羅文的敬業精神、忠誠品質、良好心態為榜樣,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完善自己,努力完成本職工作,積聚經驗,為自己贏得一個又一個為加西亞送信的機會。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心得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篇四
書,是書蟲的食糧。它讓喜歡讀書的人熱愛;它讓熱愛讀書的人酷愛;它又讓酷愛讀書的人感到“饑渴”。
經老師推薦,酷愛讀書的我讀到了一篇關于戰爭的文章:《把信送給加西亞》。這篇文章主要講一名叫羅文的中尉被美國總統派去送一封加密的信給加西亞將軍的故事,羅文經過千辛萬苦,最終把信送到加西亞將軍手里。
故事的劇情令人心情此起彼伏,仿佛身臨其境,給人一種好奇、驚險、刺激的心理閱讀體驗。故事展現了美國軍人的風采,以及忠誠敬業、態度嚴謹、認真負責的品質。
從文中“上校當即回答:‘在華盛頓有個名叫羅文的中尉,他一定能給你把信送到。’”中“當即”和“一定”這兩個詞,可以看出上校思維敏捷,對工作高度認真的行為品德。“一定”還說明了羅文中尉是一個對工作認真、負責、迎難而上的人。而且,從“‘派他去。’總統下達了命令。”這一句簡介的話語中,可看出總統對上校的信任與當時情況的緊急,不容有任何猶豫。
這篇文章還充分體現了美國人的團結友愛,沒有人會因為任務的艱難而放棄完成,所有人都團結一致,群策群力,也沒有人會因為艱苦而背叛祖國。文中的幾個部分都突出了美國人的這些優秀品質,比如:“勇敢牙買加”,“海上遇險”和“叢林槍聲”。在遇難的時候,正因為參與這次“重大”任務的隊員都有著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才使得羅文中尉如此及時地完成任務。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體會到了團結友愛的中重要性。在學校,我們應該團結友愛,群策群力;在學習上,我們應該迎難而上,堅忍不拔,最重要的是態度嚴謹;在學習上,我們應該認真負責,不敷衍了事。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心得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篇五
我是一個酷愛聽戰爭故事的小男生,利用課余時間曾大量閱讀了關于戰爭的課外讀物,所以我能對古今中外許多著名戰役如數家珍。比如: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二戰時期對消滅希特勒納粹具有決定性作用的諾曼底登陸戰役,這些精彩的故事讓我對英雄崇拜不已,恨不得自己就是一名威風凜凜的常勝將軍。
今年寒假的一天,媽媽向我推薦了一本名叫《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書,還特別神秘地告訴我這是一本暢銷了一個多世紀的好書,許多大公司的領導也要求員工閱讀這本書呢!“這到底是本什么樣的書呀?真的有這么神嗎?!”懷著將信將疑的心情,我試著閱讀起來。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簡短的小故事,作者叫阿爾伯特?哈伯德,講述的是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美國總統需要立即與古巴起義軍將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系,因為情況緊急,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加西亞、把重要的軍事情報傳遞給他。但是,美國政府只知道加西亞將軍潛伏在古巴的某個秘密叢林中,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哪里。這時,有人向總統舉薦了美軍一名叫羅文的中尉,說只有他才能找到加西亞。于是,羅文接受了任務:懷揣著總統的親筆信,只身穿越硝煙彌漫的戰場,冒著生命的危險,三個星期后,他終于在古巴的深山老林里找到了加西亞,把信交到了加西亞將軍手中,勝利完成了總統交給的任務。
看完了書,我對媽媽說:“這本書雖然沒有描述精彩的戰爭情節,而且我似乎也沒能完全讀懂,但是我非常認同書中的一句話:“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情,一切為了自己而做。”對于一名小學生來說,我的“工作”就是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增長本領。如果真正熱愛學習,自然就會愿意主動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對待,就會主動發現自己的不足,積極想辦法提升學習技能和成績。我相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今天自己付出的汗水是為了創造明天更美好的未來!
在學習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我以前總是有畏難情緒,一遇到難題就推給家長和老師,好像和自己一點關系也沒有一樣。因為沒有堅強的意志,我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喜歡找借口當逃兵。通過學習羅文精神,我明白了:只有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竭盡全力地戰勝困難,才能從學習中享受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
非常感謝媽媽向我推薦這本書,通過這次有意義的閱讀,我收獲很大!求學之路充滿艱辛和曲折,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希望自己成為羅文那樣的人:有頑強的意志、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常勝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