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我們學習寫作的重要資料,通過分析范文范本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寫作中的不足之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這些范本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一
對于體質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兒,家長可根據疾病流行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免疫注射,同時還可給孩子服用板蘭根、大青葉、金銀花等中藥,以加強預防流行型感冒。
天氣漸漸變冷,人類機體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對于免疫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的幼兒來說,由于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因而容易受到細菌、病毒侵害。冬季是幼兒感冒及其他疾病的多發季節,怎樣才能讓幼兒增強體質和自身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呢?加強常見疾病的防治,對維護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冬天因天氣寒冷,門窗經常關閉,加上現在空調的普及,室內外溫差較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時暖時寒溫度的刺激,抵抗力減弱,這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特別是當環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由于小兒體溫調節中樞和循環系統發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時調節體內和體外溫度的突然變化,很容易患感冒等病癥,預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氣候變化,要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特別是夜涼之時,要注意為孩子蓋被。白天風大時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滿頭大汗回家時要注意幫他擦拭,不要把衣服脫掉吹風,否則容易感冒。同時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保持活動環境的良好通風,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要適當多飲水,多吃水果,增強機體代謝;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預防。除了預防保健外,還要避免孩子接觸病人。記住不要服用過多的抗感冒藥,更不要輕易用抗生素,因為90%以上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非但無效,反而有副作用及增加耐藥細菌。較好的辦法是多休息、多飲水,適當用些中藥及冷毛巾外敷降溫。
很多孩子在感冒傷風之后,跟著來的就是支氣管發炎,常常咳得喘不過氣來,有的孩子甚至咳了兩三個月還不見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長們在孩子初咳時沒加注意,隨便買點藥吃,結果越吃越壞,咳得更兇。孩子感冒傷風時要預防支氣管炎這種并發癥,不吹風,不吃生冷的東西,在家靜養,減少戶外活動。如果晚上再受涼,或與病人接觸,就容易發生肺炎,危及生命。
10歲以下兒童扁桃體炎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那些本來扁桃腺肥大的孩子更容易發生扁桃體炎。所以有的孩子一旦感冒發燒,扁桃腺就腫大,有的甚至高燒40℃以上,連日打針吃藥都不能退燒,這是因為有的孩子平時吃藥多,產生了抗藥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沒有經過醫生允許,千萬不要亂吃藥。至于預防扁桃體炎的發生,應該盡量避免孩子傷風感冒,不接觸病人,增加孩子的營養,增強抵抗力。
在傷風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的同時,最容易發生的并發癥就是肺炎。很多孩子病未痊愈又因受涼或接觸病人,或因扁桃體炎而并發肺炎。
小兒肺炎在冬季的發病率最高,幾乎占全年的80-90%,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通常我們所說的小兒肺炎主要是指嬰幼兒支氣管肺炎。肺炎除了呼吸困難外,并有劇烈的咳嗽和高燒,如不及時治療就有生命危險。預防本病就是不要忽略病發的初期,有病早醫治,不要自作聰明隨便拿藥給孩子吃,以致延誤了治療,導致病情加重。
在口腔與耳朵之間有一條咽鼓管相通,由于小兒的咽鼓管比較短且平,再加上小兒抵抗力差,鼻腔或者口腔內的細菌、病毒很容易沿著咽鼓管進入耳腔引發炎癥。急性中耳炎是2歲至8歲小孩的常見病,最容易發生在長時間感冒后,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起病,為孩子帶來不少痛苦。兒童患急性中耳炎后常常發熱,并且中耳腔的炎性分泌物滲出,甚至膿性分泌物,可刺激鼓膜,造成耳朵疼痛難忍,較小的兒童不會訴說耳痛、耳鳴等癥狀,常表現為搔耳、揉搓耳、搖頭、哭鬧不安,常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預防急性小兒中耳炎可以通過感冒后滴鼻的方法。道理是通過滴鼻,小兒的鼻腔通暢,細菌或者病毒就不容易長時間逗留,通過咽鼓管引發中耳炎癥的機會就大大降低。患急性中耳炎后應及時給孩子應用抗生素,如果不及時治療,鼓膜因炎癥反應可能會穿孔,如果穿孔不愈合,就會形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
感冒能夠引起許多并發癥,甚至可能成為其它疾病的前驅癥狀,病毒性心肌炎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資料顯示,近年來兒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在感冒后數天或2—3周后發生,癥狀有輕有重,輕者癥狀不明顯,再加上孩子不知道也不會表述,常常易被忽視而漏診;重者可有短期內出現心臟擴大、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關鍵在于預防,感冒后一定要注意休息,減少活動,更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一旦出現上述用“感冒”不能解釋的變化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心肌炎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但發現越早,控制越早,心肌受損就越小,預后就好。否則因延誤治療或演變成慢性,預后往往不良。
在感冒初期,如果孩子僅有流鼻涕等卡他癥狀,可以先采取物理療法,如用熱毛巾敷頭、用溫熱水擦洗手腳心等。
當感冒加重,并有發燒癥狀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若因種種原因不能立即去醫院,應采取物理療法來退熱,并隨時測試體溫。
患兒感冒期間,應讓其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多飲水,且以白開水為主,不能用飲料來代替,水果可適當吃些,冷飲要少吃或不吃;別在感冒期間給孩子增加營養,如讓孩子吃些大魚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飲食應清淡可口、易消化,如稀飯、小菜等,若孩子食欲不振,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
調查結果表明,常堅持戶外活動的兒童患感冒的機會顯著少于戶外活動少的孩子。空氣浴鍛煉能有效地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起到預防傷風感冒的作用。那什么是空氣浴呢?父母可以利用自然條件,比如空氣、陽光、水來鍛煉孩子。空氣浴是三種鍛煉的第一步,它主要是利用氣溫和人體皮膚表面溫度之間的差異形成刺激,增強小兒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外界氣溫越低、時間越長,所產生的刺激強度就越大。所以,空氣浴能提高小兒對寒冷的適應性,增強對自然環境變化的耐受能力,從而增強機體對外界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衣服切勿聚增或聚減。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凍著,給孩子穿戴過厚過多,過早地穿上棉衣,結果常適得其反,更容易感冒。冬季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年輕父母要給孩子腳部保好暖。讓孩子多多活動活動肢體,不要久坐久站。睡前應用溫水洗腳。多食蛋白質和維生素,提高孩子免疫功能。
吃好早餐,體內產生足夠的熱量可增加御寒能力。
孩子吃食物之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凈。大人給孩子食物吃,也不要赤手拿,嚴防經食物傳播感冒。
家里有人感冒,應不準病人與孩子直接接觸,特別不能面對面坐著,不可同床睡覺。
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云,也不要到別人家串門,以防止傳染。
據研究,患有偏桃體炎、支氣管炎、鼻炎等慢性上呼吸道炎癥的兒童,比一般兒童更容易患感冒。因此,這些孩子平時應該抓緊治療慢性病。
有報道稱:一名19歲的小伙子因長期過量喝一種止咳露導致成癮,我們經常服用的一些止咳藥中可待因、麻黃堿、樟腦酊等成分的含量極少,只要正確掌握藥物劑量、按醫囑服用就是安全的。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二
1、了解流行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2、能說出并掌握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3、增強自身預防疾病的`意識。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觀看教學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并提問: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怎么了?(幼兒觀察并描述)。
二、活動展開:討論什么是傳染病,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按順序觀察圖片,教師提問。
教師小結:傳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能通過呼吸、身體接觸等方式傳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動物得病,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叫做傳染病。
2、師:傳染病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
3、師:你知道哪些病是傳染病嗎?昨天老師給你們發了一張調查表,讓你們去調查有哪些傳染病?它們是怎樣傳播的?都有哪些癥狀?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調查表,誰愿意上前來說說你的調查。(3—4名幼兒講述)。
4、了你們做了調查,戎老師也做了調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調查到的第一個傳染病:手足口病第二個:水痘。
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兩個傳染病都是在我們小朋友之間很容易傳染的。
還有哪些傳染病在春季會傳染上的呢?(紅眼睛、皮疹、腮腺炎)。
三、活動展開:討論預防傳染疾病的方法。
幼兒討論、講述。
2、師:看看老師這有一些小朋友,他們是怎樣預防傳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預防針、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別人打噴嚏)。
3、教師小結: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師: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強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打噴嚏時要用手或手帕遮起來,避免對著他人打噴嚏;在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況嚴重時需要戴口罩。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三
隨著春天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各種傳染病也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而兒童為傳染病的高發人群。
1、幼兒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時期。
2、幼兒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別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連,正常情況下,咽部有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寄生,當突然受涼、抵抗力低下時,局部組織極易受到細菌的侵害,引起炎癥。
4、幼兒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較差。
作為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暢,定期用各種空氣消毒劑噴酒房間。注意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空氣新鮮度。溫度在18-20℃,濕度在50-60%最為合適,每天開窗3-4次,每次約15分鐘左右,每天用濕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內空氣新鮮而濕潤。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從小給孩子必要的身體鍛煉,多增加戶外活動,提高幼兒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議家長從春天起用冷水為孩子洗臉,增強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著,孩子穿衣要適當,隨氣溫變化增減,衣著要以脊背無汗為適度。很多家長把孩子包裹得很嚴密,誤以為這樣就不會得病。其實孩子活動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動,一活動就汗水淋淋,風一吹就易感冒。平時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給孩子平衡膳食,這樣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飲食上可以多給孩子補充些維生素,多給孩子喝水也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5、嚴格按照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程序按時注射疫苗,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力,以預防傳染病。
6、教育孩子講究飲食衛生、個人衛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餐前便后洗手的習慣。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和人群較為擁擠的地方。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四
1、最大限度地保證我園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開展。
2、嚴格杜絕傳染病在我園流行和蔓延。
1、幼兒園就預防傳染病工作召開由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保健老師、教師代表參加的專題工作會議,傳達市區教育、衛生部門的要求,統一思想,安排我園預防傳染病的具體工作。(5月5日)
2、幼兒園成立預防工作領導小組并分工負責:
組長:xx——負責安排、協調、統籌全園的預防工作。
成員:xx——負責宣傳、布置、檢查班級教師、保育員的預防、消毒工作。
成員:xx——負責統計全勤幼兒人數及出現病情時上報和保健專業的消毒、隔離指導工作。
各班教師及保育員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宣傳工作。
3、做好家長工作,向家長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宣傳,并提出我園需要家長配合的要求。(5月5日)教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
4、向教師進行預防傳染病知識的宣傳,并提出我園需要教師配合做的工作。(5月5日)
5、對保育員提出新的清洗和消毒工作要求。(5月5日)
6、加強日常衛生和消毒工作的檢查。
7、配齊消毒用具。(多功能室再購買3臺消毒器,5月9日前完成)
8、將全園預防傳染病工作納入幼兒園的考核范圍。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五
活動目的:
為了增強全體學生對冬季常見傳染病知識的了解和預防,以確保廣大師生身心健康、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對學生進行冬季傳染病主題班隊會。
活動過程:
二、講解冬季常見傳染病知識:
1、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后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疼、無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癥狀,發病1―2日后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
2、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為傳染源,主要在人多擁擠的密閉環境中經空氣或飛沫傳播,亦可通過直接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傳播。患病時出現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癥狀,還可出現腸胃不適。
3、水痘。
病人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診后6日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癥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癥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隱形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重病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
1、在人群聚集場所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絹或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意丟棄吐痰或揩鼻涕使用過的手紙。
2、勤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3、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應立即洗手或擦凈。
4、避免與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環境衛生和室內通風,如周圍有呼吸道傳染病癥狀病人時,應增加通風換氣的次數,開窗時要避免穿堂風,注意保暖。衣物、被褥等要經常在陽光下暴曬。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機體的免疫能力。
7、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四、鼓勵學生進行體育活動,鍛煉身體。
五、學生談自己今后的打算。
1、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
六、預防疾病諺語。
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
吃米帶點糠,老少身體壯。
冬吃蘿卜夏吃姜,體強力壯病不生。
吃了蘿卜菜,啥病都不害。
管你傷風不傷風,三片生姜一根蔥。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不干不凈,吃了得病。
干干凈凈,吃了沒病。
生吃瓜果要洗凈,吃得衛生少生病。
要想身體好,吃飯別太飽。
暴飲暴食易生病,定時定量保安寧。
不喝酒,不吸煙,病魔見了都靠邊。
七、班主任小結。
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講究衛生,有效預防傳染病,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好好生活。增長學生的衛生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讓學生了解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等等,使學生們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六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傳染病,;2-7天,大多數學校隨著天氣轉暖和氣溫上升,感染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和腸道疾病的兒童患者明顯增多,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這些傳染性疾病呢。
冬春季好發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風疹、水痘、單純皰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腦、猩紅熱,手足口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兩類新病種等。
這些傳染病的主要傳染途徑是病原體通過呼吸道的排泄物(飛沫等)傳播的。冬春季寒冷,學生在外邊活動減少,多集中在教室內,這更增加了傳染機會。為了御寒,習慣把門窗關得很嚴,室內外的'空氣很難交換,空氣相對靜止的室內,帶有病菌、病毒的飛沫在空氣中飄浮,學生在教室時間長,空氣不新鮮,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氣會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縮,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個原因。
2、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24小時后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后從中心干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軀干,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接受正規治療后,如果沒有并發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觸傳染。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多見。由于本病傳染性強,患者必須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結痂為止。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的傳染病,潛伏期8―12日,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5,風疹風疹(此病多見于1―5歲兒童),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兩季是多發季節,其傳染性強,在幼兒園及小學可成批兒童患病。病毒一般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或由患者的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傳染。發病癥狀: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癥狀出現,要經過14―21天。癥狀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發紅等上呼吸道癥狀。通常在發熱1―2天后出現皮疹,24小時蔓延全身。出疹第二天開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皮疹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色素沉著。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患者飲食如常。風疹并發癥很少,一旦發生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腦膜腦炎等并發癥時,應及時治療。
1、 堅持晨檢制度和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做到早發現病例,早報告,早診斷,及時隔離,及早醫治病人,環境消毒, 疫情上報。教室每天保證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
2、 加強教室,宿舍,外環境,廁所,食堂,餐具,玩具的開窗通風和消毒工作,在未有病例的情況下每周要消毒2次以上,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
3、 本單位發現手足口病,傳染病后要通知家長帶領學生及時就醫,居家醫學觀察14---21天后憑醫療單位出具的復課證明方可恢復學習。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多到戶外活動,適時增減衣服。
5、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平時多喝開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把住“病從口入”關。
6、 盡量減少到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集會,和集會活動。
7,對疫苗相關病例在流行期間還可注射相應疫苗進行預防
1、適時增減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凍"的古訓,初春乍暖時,不要急于給孩子減衣,氣溫驟降時,要及時添衣。
2、注意衛生:要經常保持室內清潔,開窗通風,使室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
4、充足睡眠:春天易發生"春困",保證小兒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小兒生長發育,又可增強免疫力。
5、加強室外活動:春和日麗,萬物生發,讓孩子到室外活動,能得到日光照射,吸進新鮮空氣增強小兒造血及免疫功能。
6、計劃免疫:要按計劃及時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小孩子常見傳染病。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七
隨著氣溫的升高,細菌、病毒等各種病原體更容易滋生、繁殖,同時這段時間氣溫波動較大,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營養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對這種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特別是嬰幼兒,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對病原體的抵抗能力更差,且發感染后,容易發生各種肺炎、病毒血癥等各種并發癥,尤其要注意搞好衛生保健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幼兒園夏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歡迎閱讀。
由麻疹病毒引起,傳染性強,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麻疹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主要集中在3-6月份。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癥、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紅色斑丘疹為特征,嚴重的可出現中耳炎、腹瀉、肺炎、腦炎等合并癥,甚至危及嬰幼兒生命,是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的疾病之一。麻疹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通過打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的飛沫傳播,也可由衣服、玩具等間接傳播,患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
常侵犯2歲至15歲的兒童,典型癥狀為一側或雙側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腫大,為非化膿性,觸之有彈性和疼痛感,民間稱之為“豬頭腫”。患兒常有畏寒、發熱、頭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適、惡心、嘔吐、嗜睡等癥狀。腮部腫脹在三至四天可達高峰,而持續四至五天后逐漸消退。
腮腺炎病毒可侵犯生殖腺(睪丸、卵巢)及腦、心肌等一些組織器官,并發腦炎、心肌炎等,其中并發睪丸炎、卵巢炎可能影響生育功能。
傳染性很強,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其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圓形的小水皰,24小時后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后從中心干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軀干,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癥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癥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并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要做到每天通風,每次應在半小時以上。居室要做到“三開三曬”(開窗、開門、白天打開蚊帳,曬衣服、曬被子、曬席子和墊被)。如已有現癥病人可進行居室定時空氣消毒(用食醋、過氧乙酸、醋酸等弱酸性物質熏蒸)。
要做到“三管二滅”:1.管好水源。保證飲用水不被污染。2.管好飲食。選擇經安全處理的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凈,飯菜要徹底加熱,妥善貯存熟食,徹底再加熱熟食,生熟食品分開處置避免接觸,保持廚房所用表面的清潔,避免昆蟲、鼠類和其他動物污染食品,使用符合衛生要求的飲用水。3.管好糞便。堅持飯前便后洗手。 4.滅蠅、滅蟑。蒼蠅、蟑螂攜帶大量的病原,它們在取食的過程中會污染我們的食物。
嬰幼兒尤其要注意隨天氣變化和體質情況適時增減衣服,多喝水,勤洗手,不與他人共用毛巾等。保證充足睡眠和休息,采取合理方式鍛煉身體以增強體質。呼吸道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前往空氣不流通、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適量吃些雞、魚、肉、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水果、干果等食物可以增強體質。辛辣食物和太咸的.食物應盡量少吃,可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c的食品,如雞肝、豬肝和胡蘿卜、菠菜等新鮮的蔬菜。
對兒童進行規范、系統的疫苗接種,是控制疫苗針對傳染病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年老體弱、抵抗力低下、呼吸功能受損者,還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使用一些非特異性增強免疫的藥物,如轉移因子、左旋咪唑、胸腺肽等。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或有嚴重基礎肺疾病的患者,可接種多價的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
腸道傳染病是夏季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預防腸道傳染病,公眾要知道在什么情況下洗手,并學會科學洗手。
遇到以下10種情況人們需要洗手:飯前飯后;便前便后;吃藥之前;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掃除工作之后;接觸錢幣之后;接觸別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臟東西之后;戶外運動、作業、購物之后;抱孩子之前。接觸過傳染物品,更要經過消毒反復洗手。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八
尊敬的家長:
您好!
秋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水痘、猩紅熱、肺結核等,學生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學校又是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場所,所以一旦有傳染源,即可通過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學生中造成疫情擴散,甚至引起疾病暴發流行。預防冬季傳染病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注意氣候變化,要注意提醒孩子,隨時增減衣服,避免著涼。
二、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三、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要注意飲食均衡,保證每天適量的蛋白質、淀粉、維生素的攝入,注意飲食衛生,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不吃變質的和過保質期的食品,以防病從口入,不暴飲暴食。
四、督促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
五、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如勤洗手、戴口罩。
六、預防接種,流行季節前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流感、肺炎、麻疹、腮腺炎、流腦的等疫苗。
七、疾病流行季節,盡量減少到人多的公共場所,不要參加大型的集會。
八、如果您的孩子生病請及時到醫院就醫,并請您及時與班主任老師取得聯系,通報以下幾個方面情況:
1、發病日期。
2、就診日期。
3、就診醫院。
4、醫院診斷病名,以便學校及時了解您孩子的病情。
5、如果是傳染性疾病,痊愈后請持二甲以上醫院傳染科開具的可復課有效證明到學校醫務室或元崗醫院防保科復診,持醫務室或元崗醫院防保科復課通知單到班級上課。
各位學生家長,只要防控得當,醫治及時,就不會造成疾病的蔓延之勢和對學生身體的傷害,所以不要恐慌。但考慮到其傳染性和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影響,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密切配合,認真落實防控措施,確保全校師生的健康。
祝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九
夏秋季是各類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除了胃腸炎等常見疾病以外,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細菌性痢疾,甲肝,乙型腦炎,手足口病等也會發病,如不能及時干預和控制,還會造成暴發流行。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學校夏秋季傳染病的預防知識教育,希望大家啊認真閱讀!
一般夏秋季常見傳染病可分為三大類: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
1、 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及其傳播途徑
每到夏秋季腹瀉的病人顯著增多。腹瀉的病因很多,如消化不良、急性血吸蟲病、毒蘑菇中毒,甚至服用某些藥物如胍乙啶、氟尿嘧啶等都可以引起腹瀉。夏秋季天氣炎熱,病菌容易孽生繁殖,加上蒼蠅、蟑螂之類害蟲活動頻繁,也容易傳染腸道疾病。所以在夏秋季腹瀉中以急性腸道感染最為多見。
1.1常見的夏秋季腸道傳染病:
細菌性食物中毒 由細菌或細菌的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進餐的人一齊發病的情況,且有嚴重嘔吐的癥狀。
細菌性痢疾 由痢疾桿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糞便可呈膿血狀,常伴有發熱,兒童患者可能會休克。夏秋季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霍亂、傷寒、副傷寒、痢疾、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等。這類傳染病經“糞-口”途徑傳播,是“吃進去”的傳染病,通常是由于細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飲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經過恰當的處理,吃進去后發病。
阿米巴痢疾 由阿米巴原蟲引起,糞便呈果醬樣。
病毒性腸炎 也叫做流行性腹瀉。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癥狀。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下手足口病,雖然手足口病多發生于幼兒,但這幾年在青少年中也有發現。它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1.2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經水傳播 由于生活飲水源被腸道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排入水中或洗滌病人的衣褲、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的暴發流行。
經食物傳播 在食品的加工、儲存、制作、運輸的銷售等過程中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發流行。
接觸傳播 通過握手、使用或接觸過病人的衣物、文具、門具、門把手、人民幣等造成病原體傳播。
昆蟲傳播 有些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在人體內存活一段時間,通過到處活動的蒼蠅、蟑螂等昆蟲進行傳播。
2、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
夏秋季是流感、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腦、風疹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這類傳染病經呼吸道傳播,是“吸進去”的傳染病。細菌或病毒可直接通過空氣傳播,或通過灰塵中細菌或病毒的飛沫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后發病。
流感
主要癥狀:癥狀是起病很急,除了很明顯的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外,還伴有劇烈的頭痛,幼兒怕冷、發熱、咽喉痛、全身酸痛無力、眼結膜充血。有的以胃腸道癥狀為主,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情況。有的以肺炎癥狀為主,發病1-2天后會出現咳嗽、氣喘等癥狀。部分患兒有明顯的精神癥狀,如嗜睡、抽風等。如果治療不及時,幼兒身體的免疫力下降,還會引發中耳炎、支氣管炎等并發癥。
腮腺炎
主要癥狀:發病急,同時有發燒、怕冷、頭痛、食欲不振等癥狀。除上述一般癥狀外,腮腺炎最大的特點是口腔周圍的6個唾液腺腫大。腮腺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擴散,邊緣不清楚。張口或者咀嚼時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時,疼痛會加劇,腫脹會在4-5天消退。
麻疹
主要癥狀:麻疹發病初期,癥狀和患感冒差不多,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淚等現象。發病2-3天后,口腔黏膜會有改變,口腔內兩側臼齒旁的頰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針尖大小的小點,周圍有紅暈,這種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癥狀,是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發病3-4天后,開始出皮疹。皮疹會按照耳后、頸部至面部、軀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腳心的順序出現。出疹一般持續3-5天,這期間孩子持續高燒,常伴有嘔吐、腹瀉等癥狀。疹子出齊后,孩子體溫開始下降,并逐漸恢復正常,癥狀也隨之減輕。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水痘是原發性感染,多見于兒童,臨床上以輕微和全身癥狀和皮膚、粘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為特征。
風疹
風疹又稱“風痧”,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于風疹的疹子來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陣風似的,“風疹”也因此得名。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兒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風疹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但傳染性與麻疹一樣強。
3. 常見的蟲媒傳染病
夏秋季常見的蟲媒傳染病有乙腦、瘧疾、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等。這類傳染病是通過一些昆蟲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體后傳播,是“叮咬傳播”的傳染病,昆蟲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時將細菌或病毒傳入健康人的體內導致發病。
1、腸道傳染病防治措施
1.1 把好“病從口入關”,做好“三管一滅”,加強自身防護
管好飲食不吃腐壞變質的食物;不吃蒼蠅叮爬過的食物;不暴飲暴食;飯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飯菜和買回來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蠅;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開;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滌消毒;杜絕生吃水產品。從事餐飲業、教師等工作的人員應定期體檢。
在采購食品時,應選擇新鮮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鮮的水產品不要購買。
罐頭食品出現鼓起,色香味改變的情況,應經煮沸后丟棄,不可用來喂飼家畜。
管好水源自來水要按規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邊洗刷腸道傳染病患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糞便、農藥、臟水污染水源。
管好糞便不隨地大小便。病人的嘔吐物和排泄物未經消毒,不得亂倒。
消滅蒼蠅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消除和控制蒼蠅孳生地;采取各種措施消滅蒼蠅、蟑螂、老鼠。
1.2 加強個人防護了解腸道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充足的睡眠和豐富的營養可增強體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預防夏季腸道傳染病。適當進食蒜、醋可預防胃腸道傳染病。
感染腸道傳染病應立即上醫院就診,不要胡亂用藥,特別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進行不規范治療。防止耐藥性的產生,某些腸道傳染病抗生素的不當使用,甚至可導致生命危險。
由于可能感染上具有強烈傳染性的腸道傳染病,因此,第一次就診時應選擇腸道門診就診;在治療期間應遵醫囑,不能到處亂跑,以免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環境。
發現周圍有腸道傳染病病人,應立即建議其到醫院隔離治療,并報告當地疾控部門,以便做好疫點消毒工作。
學校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夏秋季傳染病的預防知識宣講,讓學生切實了解呼吸道疾病、結核病、腸道疾病等傳染病的預防知識。
2、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措施
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要做到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和治療病人;
經常做好空調冷卻器(塔)、熱水管道、淋浴噴頭的保潔;
要隨時關注天氣預報,隨著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避免淋雨、受涼;
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到公共場所應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減少集會。
要經常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減少室內外溫差。
要加強體育鍛煉,特別是戶外鍛煉,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要多喝溫開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濕潤。膳食要合理,以保證身體得到足夠的營養。要調整好作息時間,保證睡眠充足,防止身體過度疲勞可進行疫苗的接種:如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
3、蟲媒傳染病預防措施
這種傳染病預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特別是到兩種疾病高發地區旅游或公干的,更應注意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消滅蚊子。
注意居室滅蚊。如果不能保證徹底滅蚊,房間內則要有有效的防蚊設施,使用蚊帳。使用驅蚊劑,應每隔數小時重復涂搽。
外出時(特別是由黃昏至日出時)穿長袖衣服。
對早期發現的病人,應早期診斷、早期隔離,防止病毒傳播。
若在旅行期間或之后有任何高熱或類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話,要盡快看醫生治療和接受血液檢查,越早診治越有效。
根據夏秋季各種傳染病的易發性和頑固性的特點,要以從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入手、防教結合,深入開展夏秋季傳染病預防工作。
1、加強宣傳
為做好夏秋季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學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課,專題講座,黑板報,廣播等對師生進行傳染病預防和個人衛生知識的教育。
可以通過晨會、班會、宣傳冊、板報等多種途徑加強對師生夏秋季傳染病預防宣傳;上好保健課,著重對如何預防控制夏秋季常見傳染病作詳細而科學地介紹,號召大家多在陽光下活動;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時作息,保證睡眠,不要疲勞過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室常通風,勤洗手,勤曬被子,注意飲食衛生;聯合防疫站做好疫苗接種工作;要求各班對于夏秋季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通過以上預防宣傳措施,提高全校師生的預防意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科學預防夏秋季各種傳染病,為確保師生健康、教育教學的正常有序提供保障。
2、嚴格落實衛生安全各項措施,確保師生安全,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要配合衛生部門做好工作,切實落實“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控制措施,及早發現傳染病,發現疑似或患病學生應立即實施觀察、隔離和消毒,有效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
嚴格疫情報告制度。各班發現傳染病疫情后,要立即向校醫和學校報告。
要采取積極措施預防傳染病。教室要保持通風換氣,空氣清潔,積極組織全體學生進行體檢。
加強傳染性疾病和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工作,對學校衛生、食品衛生、學生的個人衛生、飲水飲食衛生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十
秋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1.幼兒園措施。各班活動室、睡室、必須要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動。每次應在半小時以上。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幼兒園也會有計劃的實施消毒措施。每日帶領幼兒戶外活動2小時以上,讓幼兒多飲溫開水可以有效減少發病率。
2.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生的主要環節,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5.生活有規律。 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避免過量的活動使身體勞累過度,必然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細節要注意。秋季氣候多變,乍暖還寒,若驟減衣服,極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極易侵入.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所以家長要合理安排好飲食,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太過則助火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7.切莫諱疾忌醫。由于春季傳染病初期多有類似感冒的`癥狀,易被忽視,因此身體有不適應及時就醫,特別是幼兒有發熱癥狀或身上出現各種皮疹時,應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如有傳染病的情況,應立刻采取隔離措施,以免范圍擴大。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
秋季是大地復蘇的季節,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天氣多變、雨水增加等因素造成很多疾病的多發(特別是傳染病)。常見的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它們主要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一些分泌物等途徑傳播。
學校是同學們一天學習、生活比較集中的地方,更容易引起傳播。那么,作為每一個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學校共同有效防控秋季傳染病呢?只要了解以下知識并認真去做,相信您的孩子一定能安全、健康地度過流行季節。
1、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初始癥狀: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發熱38°c以上,傳染途徑主要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由于變異性快,人群普遍易感。
2、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其癥狀是軀干、四肢、頭皮出現斑疹、丘疹、水皰等,有的會發熱,體溫38℃以上,主要通過水痘患者說話、打噴嚏或咳嗽的飛沫、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被褥及毛巾等而感染。
3、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急性、全身傳染病,典型癥狀是發熱、耳下腮腺的腫大、發紅。其主要通過腮腺病人的飛沫使健康人受感染。
4、手足口病:由一種腸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其發病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并發燒,手掌、腳掌、臀部會出現無痛的皮疹或水皰,口腔內會有疼痛的潰瘍,導致吞咽困難,食欲減退。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方式。
5、禽流感:由一種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綜合癥。其癥狀類似于流感,傳播途徑主要接觸雞、鴨、鵝、鴿子等家禽和一些鳥類。
6、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潛伏期8~12天,癥狀是口腔粘膜會出現灰白色小點,伴有咳嗽、流涕、高熱39℃以上,其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
7、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患病后會出現劇烈頭痛、嗜睡、頸部強直、噴射性嘔吐等癥狀,傳播主要是病人或帶菌者飛沫傳播。
為了確保學生的安全,我校除了做好學生的宣傳教育、嚴格執行晨檢制度、認真做好開窗通風、校園清潔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長督促提醒您的孩子做到以下幾點:
1、督促孩子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勤洗手,每次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住自己口鼻,并及時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勤洗衣被,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將家中孩子使用的衛生用具等物品進行適當的太陽光下暴曬消毒。
2、平衡營養:偏食挑食的孩子免疫力易下降,為了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合理、均衡的營養很重要,家長要有意識地豐富孩子的飲食,增加優質蛋白、多攝取水果蔬菜、食物做到粗細搭配,避免高脂肪和油炸食物,同時督促孩子多飲水,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3、適當鍛煉、保證睡眠:鍛煉可增加血液循環,維護淋巴系統的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是維護機體正常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
4、在家中,平時多打開窗透氣,保持家庭有足夠新鮮空氣對流,這是最有效、最物理的.預防方法。
5、流行期間,家長盡量少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6、家長每日關心孩子身體狀況。如果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疑似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并將醫生診斷結果及時告知學校班主任。
7、萬一不小心被感染,患病學生應遵從醫囑留在家中治療。
8、孩子痊愈回校一定要請社區醫院傳染科出具復課證明后才能回校上課,望家長理解。
俗話說:“嫩枝易彎也易直”,這說明加強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重要性。我校一直十分重視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能受益終身。希望各位家長能配合學校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能時時處處教育您的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是祖國和家庭的未來,讓我們共同攜手撐起安全健康的一片天!
最后,祝愿各位家長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十二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
近期,我縣部分學校出現了一些學生發熱、嘔吐、腹瀉等請假的情況。當前正是甲型流感等春夏季傳染病的高發期,為切實加強傳染病防控工作,認真落實教體局和衛健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近期學校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為了孩子的健康,我校在做好校園防控的同時,也希望家長大力配合做好春夏傳染病防控的各項工作,特此提醒孩子及家人從以下方面做好春夏季傳染病的個人防控:
一、不去人員密集的聚集性場所,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外出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
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學習、工作、生活場所常通風、消毒,不隨地吐痰;
四、易感人群主動接種流感疫苗;
五、有發熱等癥狀,不要強行來校學習,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并向學校請假,報告相關癥狀。待明確診斷,癥狀消失48小時后方可返校。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十三
感知傳染病的危害,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知道冬季容易得傳染病,了解一些傳染病的癥狀及傳染途徑。
掌握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方法,與同伴共同制作《冬季預防傳染病宣傳手冊》。
課件準備:《冬季預防傳染病》故事視頻;“熱鬧的醫院”圖片;“看病”圖片;“預防傳染病”組圖。
紙面教具:《宣傳手冊模板》。
材料準備:畫筆。
出示圖片“熱鬧的醫院”,播放故事視頻《冬季預防傳染病》第一段,引導幼兒了解冬季易得傳染病。
1.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奇妙小鎮的醫院這幾天真熱鬧,你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嗎?(好多小朋友都生病了)。
——生病的小朋友看起來怎么樣?(很難受)。
2.播放故事視頻第一段,引導幼兒了解冬季易得傳染病。
——他們生了什么病?我們來聽聽鹿鹿醫生是怎么說的吧。
小結:原來這些小朋友都得了傳染病。冬天到了,病毒出來搗亂了,很容易被傳染生病。
出示圖片“看病”,播放故事視頻《冬季預防傳染病》第二、三段,引導幼兒了解冬季高發傳染病的癥狀及傳染途徑。
1.出示圖片,播放故事視頻第二段,引導幼兒了解冬季高發傳染病的癥狀。
1)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圖片中小伙伴們的病征。
——鹿鹿醫生要為小朋友們看病了,這些小朋友摘下口罩后你都看到了什么?(有的身上長了小泡泡、小疹子,有的臉上腫了起來,還有的小朋友好像發燒了……)。
2)播放故事視頻第二段,引導幼兒了解冬季高發傳染病的癥狀。
——來聽聽這些小朋友是怎么說的吧。
2.師幼討論,鼓勵幼兒談談對傳染病的了解,初步感知傳染病的傳染途徑。
——你知道這些傳染病嗎?你有得過嗎?
——你知道這些傳染病是怎么傳染的嗎?
3.播放故事視頻《冬季預防傳染病》第三段,引導幼兒了解傳染病的傳染途徑。
——為什么這些小朋友會得傳染病呢?我們請鹿鹿醫生告訴我們吧。
小結: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傳染病毒可能會通過病人、或病人碰過的東西,或者是噴濺出的口水、飛沫傳染。
出示組圖“預防傳染病”、播放故事視頻《冬季預防傳染病》第四段,引導幼兒學習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1.出示組圖“預防傳染病”,根據幼兒討論的預防方法進行呈現。
活動建議:本環節教師可鼓勵幼兒先自由表達,再根據幼兒的回答呈現相應的圖片;若沒有提到,可以先不呈現。
2.播放故事視頻《冬季預防傳染病》第四段,引導幼兒學習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小朋友們提到了很多預防傳染病的辦法,我們再來聽聽鹿鹿醫生的建議吧。
小結:不去人多的地方,出門戴上口罩,做好自我保護;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清潔;勤鍛煉,增強體質;按醫生的要求打預防針等,都能有效地預防傳染病。
發放紙面教具《宣傳手冊模板》,材料“畫筆”,請幼兒分組制作《冬季預防傳染病宣傳手冊》。
1.組織幼兒討論把預防傳染病的好方法告訴更多人的做法,激發幼兒制作宣傳手冊的意愿。
——怎樣才能把預防傳染病的好方法告訴更多小朋友呢?
小結:一起制作宣傳手冊,向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宣傳吧。
2.發放紙面教具《宣傳手冊模板》,材料“畫筆”,鼓勵幼兒按小組討論、制作《冬季預防傳染病宣傳手冊》。
1、發放紙面教具及材料,鼓勵幼兒進行組內討論。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宣傳手冊,請你和小伙伴們一起討論想要畫的內容和分工。在手冊里面畫上預防傳染病的好方法,并在封底寫上名字哦。
3、教師輔助制作好的小組進行裝訂、添字。
1.引導幼兒注意個人衛生,組織幼兒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
2.請幼兒在餐前或餐后帶著制作好的《冬季預防傳染病宣傳手冊》到小班給弟弟妹妹宣傳冬季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請家長注意室內通風,避免帶幼兒去人多的地方,提醒幼兒外出時戴上口罩,回家后先洗手。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十四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
近期我省多地先后出現確診病例,我縣校園疫情防控風險持續加大。為確保您和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現就做好疫情防控相關事宜告知如下:
一要非必要不離撫。確需離撫的,須向所在社區和單位嚴格履行報備或報批手續。凡14天內有省內疫情發生地旅居史、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以及省外旅居史的,要嚴格按社區要求做好隔離和核酸檢測。
二要做好日常防護。要按要求主動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教育引導孩子少聚集,盡量不去人群密集場所,每周一要及時向學校報送本人行程碼截圖。要按學校要求錯峰接送孩子,戴好口罩,自覺保持社交距離,不在學校門口聚集,教育孩子按照“家”和“學校”兩點一線的行程軌跡上下學。
三要不信謠不傳謠。要及時關注正規官方網站的疫情信息,不聽謠、不信謠、不傳謠、不恐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全力配合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家長朋友們,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讓我們攜手并肩,家校同心,科學防范,一起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
感謝您的支持和配合!
xxx幼兒園。
20xx年xx月xx日。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分享范文(15篇)篇十五
廣大家長朋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了確保開學復課期間能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同時減少家長們不必要的憂慮,學校和老師們將與各位家長一起,共同維護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各項工作,特向全市廣大學生家長發出如下倡議:
1.提倡家長為孩子準備適合年齡特點的口罩;
6.孩子非必要情況下盡量減少接觸公共物品,如樓梯扶手、教室門把手等;
7.提醒孩子在疫情防控期間課間休息要避免串班;
8.教育孩子在學校如果發生身體不適要及時告知老師并聽從學校和老師的安排;
9.教育孩子如果發現同學發生發熱或其他可疑癥狀要及時報告老師并做好自我防護;
10.班級或學校發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時,請學生和家長務必配合學校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返校前,請再次確認您的孩子近期是否有外出史?請記住,居家(集中)隔離一定要隔離期滿14天且無任何癥狀才能報名返校。如果您的孩子目前有發熱、寒戰、咳痰、咳嗽、鼻塞、流涕、咽痛、頭痛、乏力、肌肉酸痛、關節酸痛、氣促、呼吸困難、胸悶、結膜充血、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任何一種癥狀,請暫時別進校園并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待癥狀消失、病情痊愈后再返校。
家長朋友們:守護好每一位孩子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和心愿。讓我們攜手并肩、同舟共濟,家校同心、共克時艱,全面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為孩子們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衷心祝愿家長朋友們生活幸福、闔家安康!
xxx幼兒園。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