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成都熊貓基地游記篇一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了成都的熊貓研究基地。
熊貓基地里綠樹成蔭,還有許多竹子。基地中央有一個大大的湖,湖水碧綠,時不時地游來幾條小魚、幾只天鵝,好像在和人們打招呼。
熊貓基地對熊貓的生活安排得很好,有小熊貓1、2號活動場、熊貓醫院、熊貓廚房、熊貓劇場。我覺得熊貓活動的地方比人類的還要好,讓我很是嫉妒。
還有兩個熊貓產房,我在那里看到了剛生下來的小熊貓。小熊貓看上去根本不像熊貓的孩子,倒像是老鼠嫁給熊貓后生的。小熊貓只有手掌那么大,粉粉的,飼養員還給它們蓋著小被子呢!
長大了的熊貓很可愛,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好像戴了一副黑墨鏡。圓滾滾的大肚子,上面安著四條又粗又壯的大黑腿。
大熊貓玩耍時最好玩了,有時候兩只熊貓抱在一起,好像是兄弟在一起玩耍,又像是朋友在一起快活。有時候卻像是在爭搶什么東西。
吃東西的大熊貓特好笑,四肢一起抱住竹子,把腦袋扭過來,啃咬著竹子,腳還時不時搓一下,像是在往上抬竹子。
黑白相間的大熊貓看上去很可愛,可是它們要想照一張彩色照片,可真不容易實現啊!
成都熊貓基地游記篇二
熊貓是我們的國寶,讓我們一起看看成都熊貓基地導游詞,了解大熊貓的家吧!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成都熊貓基地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讓公眾了解瀕危物種的狀況、自然棲息地保護的必要性、人類的保護行為、圈養種群的基本需求以及人類與非人類動物互動交流的樂趣等。
成都熊貓基地是國家授予的“國家科普教育基地”。
我們是中國第一個擁有專門保護教育部門和專業、專職教育工作者的瀕危動物保護機構,定期開展保護項目。
我們是中國首家與外國就地保護教育專家合作,并在城市和邊遠農村開展保護教育的機構。
我們已經設計了針對大學、中學和小學的保護教育教程,設立了年輕動物學家、志愿者、教師研討班和季節性露營等保護教育項目,以幫助更多人了解并保護大熊貓及其它野生動物。
成都熊貓基地著重于推進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的研究。
大熊貓是最主要研究的目標物種之一,其它物種還包括華南虎、小熊貓及金絲猴等。
研究領域包括繁殖、營養、獸醫及行為學等。
在這些領域取得的進展使我們能夠為圈養物種提供最好的保護。
此外,相關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研究成果同樣可用于促進野生和圈養大熊貓種群的管理。
各位老師,早上/下午/晚上好!我是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的~,我的考號是~。
今天,我的景點講解的題目是: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請問,老師,現在我可以開始了嗎?
親愛的游客們,下午好!歡迎來到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它位于距市區10公里的成都市北郊斧頭山。
今天我們的游覽路線是:大熊貓博物館,成年大熊貓別墅,大熊貓太陽產房,天鵝湖。
全程三小時,請大家下午五點在景區門口集合。
我們的車牌號是:川a……在參觀過程中請大家注意安全,保管好自身貴重物品,不要隨意投喂熊貓食物。
謝謝合作!
下面,讓我來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熊貓基地吧。
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建于1987年,現占地560畝,擁有大熊貓繁育所需的各種設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繁育科研機構。
它倚山而建,以造園手法模擬大熊貓野外生態環境,集自然山野風光和優美人工景觀為一體。
在2006年7月12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第二次來成都首站便直奔熊貓基地,并與熊貓親密合影,聲稱與熊貓的合影將是送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現在您來到的是大熊貓館。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可是國寶,您還記得嗎?在第九屆亞運會上熊貓盼盼被選為吉祥物,它可愛的形象已經深深的印在人們心中。
我們都喜歡大熊貓,又經常在電視上看到它,可您能說出大熊貓身上哪部分是黑色的,哪部分是白色的嗎?別看這個問題簡單,猛的一問您還真不見得回答上來。
那我們進去看看吧。
大熊貓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在國際上的名望也非常高,世界自然基金會把大熊貓作為會徽、會旗的圖案,是保護和拯救全世界所有珍貴、瀕危物種的標志。
目前大熊貓的數量非常少,據最新的調查統計數字表明,目前全球野外大熊貓1596只,圈養的有68只,總共加起來還不到2000只。
它們生活在我國四川、甘肅、陜西三個省份的交界處,是中國的特產動物,國外展出的大熊貓全部是來自中國贈送和借展的。
在300多萬年前,大熊貓是一個相當繁盛的家族,過著“豐餐足食”的生活。
后來,地球經歷了冰河期,氣候變得越來越冷,很多動物因為適應不了氣候的變化被淘汰,只有少數大熊貓躲在高山深谷中生存了下來,成為動物界的“遺老”和“活化石”。
難怪現在大熊貓的數量這么少。
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大熊貓了,剛才的問題能回答了吧。
原來大熊貓的四肢、眼睛、和耳朵是黑色的,其它全部是白色的。
你看它們成天懶洋洋的,在野外遇到敵人可怎么辦呢? 其實,你別看大熊貓身體笨拙,據說在野外覓食的時候,它一天可以走40公里路呢。
大熊貓的主要天敵是兇殘的豺,遇上豺后,它就選擇一棵大樹作后盾,一屁股坐在樹根上,防止敵人從后面襲擊,然后用它的大肉掌面對豺的腦門猛擊一掌,打得豺暈頭轉向,趁這個時候大熊貓用前腳抱住頭縮成一團,向山坡滾下去。
這下豺也拿它沒辦法了。
其實遠古時期的大熊貓是食肉動物,后來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才改吃竹子的,直到現在我們的飼養員每天還要喂它們一些像蛋、奶、肉之類的動物性食物,大熊貓每天除了吃15-20公斤竹子外,飼養員還給加喂了大米、窩頭、牛奶、蔬菜、水果以及蜂蜜等等。
我們的飼養員對待大熊貓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著它們。
在這里它們一天當中有一半時間都在吃,其余的時間不是玩就是睡覺,生活的無憂無慮。
如果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之間來看大熊貓,它們可能正在熟睡,請您諒解它們,這是它們多年來的生活習慣。
1955年3月,北京動物園開始對外展出大熊貓。
1978年在全世界首次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繁殖大熊貓并成活;1992年又成功地采用全人工育幼的方法飼養成活大熊貓幼子。
現在這里一共有8只大熊貓,它們和人一樣有著不同的性格,有的溫馴,有的急躁,有的內向,有的外向。
但總的來說大熊貓這種動物非常聰明,記性也好。
每天快到吃飯的時候,它們就會坐立不安的走來走去,稍微晚點開飯,它們就會敲打鐵門催促飼養員喂食。
好了,大熊貓館就給您介紹到這兒,我們繼續觀賞其它動物
成都熊貓基地游記篇三
星期五早晨,我們三年級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去了熊貓基地秋游。
我們繼續往前走。當我們走到山坡上時,忽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有的同學說:“大家快看,那里有一只熊貓!可是,那只熊貓是黃色的,可沒有黃色的大熊貓呀!
大家聽了介紹放心了,但也盼望著能早點看見大熊貓。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于看見大熊貓了。它們姿態各異,有的在鉆洞、有的在呼呼大睡、有的躺在草叢里吃竹子、有的爬在樹上曬太陽,真享受!之前,我在網上查過大熊貓的資料:大熊貓體長1.2~1.9米,體重85~125kg,體毛以白色為主,但四肢和肩胛部有連片的黑色毛區,眼區有形似眼鏡的黑斑,耳、鼻端和尾端也皆為黑色。
這幾只大熊貓和資料上介紹的大致相同,除了眼睛、鼻子、耳朵和四肢是黑色的以外,其它部位全是白色,又可愛又結實。
大熊貓的毛雖然有點臟,但是很光滑,比小草還要光滑,而且還有防水的作用。
秋游活動很快就結束了。我們在玩耍的過程中,親近了大自然,親近了大熊貓,同時也加深了這樣的認識: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我們應該加倍地保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