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萬里長城導游詞50字篇一
關溝因為居庸關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宏偉的建筑就是居庸關,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關內,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臺,就是云臺。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來的地震中毀壞了。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只留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和望柱。云臺的面積有310平方米臺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浮雕,分別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內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布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杰出代表,因為這里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可能大家會問,為什么要講長城修筑在這里?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衛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景,但目前為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
從關城城臺到南峰的最高處南4樓,城墻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峰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峰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峰。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墻30米的山脊上,聳立著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
萬里長城導游詞50字篇二
大家好,我是導游小綦,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到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旅游。今天在長城上,我們要注意安全,不要在長城的城磚和條石上亂涂亂畫,不要隨地扔垃圾,也不要掉隊,請大家隨時和我配合,謝謝!
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全長13000多公里,所以也叫萬里長城。今天我們要參觀的八達嶺長城,它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地勢險要,城關堅固,被稱為天下九塞之一。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八達嶺長城腳下,大家看,高大堅固的長城多么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現在我們已經站在八達嶺長城上了,大家看,現在我們站的地方很寬,但是在長城上,城墻的寬窄是有區別的,最寬的地方可以“五馬并騎,十人并行”,但是最窄的地方只有兩米多寬。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瞭望口外寬內窄,這樣能看得更遠更清楚;瞭望口的下面是射口,是用來射箭、投石用的。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這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現在我們來到了關城的入口,這里有五尊大炮,這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之一。這個最大的一尊長2.85米,口徑105毫米,射程在千米以上,威力很大。另外這四尊叫牛腿小炮,是1957年整修長城時的出土文物,都是明朝制作的。
長城是用數不清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一塊兒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和起重機,大家想一想,當時因為抬城磚、修長城,死去了多少勞動人民呀!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名字叫《孟姜女哭倒長城》。現在我給大家講一講:秦國有一位普通的女人叫孟姜女,她的丈夫叫范杞梁。有一天,丈夫被抓走當修長城的農民工。一年多過去了,丈夫一直沒有來信,孟姜女急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就決定去找丈夫范杞梁。她帶上食物和給丈夫特制的棉襖,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到了丈夫修長城的地方。可是一打聽才知道,丈夫為了修長城早就累死了,現在埋在底下的尸體都找不到了。孟姜女聽到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她邊跑邊哭,因為哭的聲音太大了,哭一段,長城倒塌一段,總共倒塌八百多里長。最后,孟姜女還是想不開,就跳海自殺了。
現在,我們站在長城上,在感受長城雄偉氣魄的時候,也不要忘了那些古代的勞動人民,因為長城是用他們的血汗和智慧建造而成的。
今天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吧,相信大家對長城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講解,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