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莫高窟的導游詞200字篇一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于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艷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并不適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豐富、造詣極高,而且與壁畫相融映襯,相得益彰。
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于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并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墻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沖云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
艷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象力量吧!
好了,今天為大家講解到這邊,下面大家自由活動。請大家務必注意安全和保護我們的景點。
莫高窟的導游詞200字篇二
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游覽佛教文化藝術的一朵奇葩,中國三大石窟之一、聞名中外的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間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后因處于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崗石窟之后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先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規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約占120xx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布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后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
莫高窟的導游詞200字篇三
大家好!我就是本次“敦煌之游”的導游,我姓陳,大家叫我陳導好了。今天,我就帶大家游覽具社會、生產、生活、交通、建筑、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系、中外交往的莫高窟。
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現在我進入洞窟參觀,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有“藏經洞”。這個洞窟位于系統工程號洞窟甬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西都僧統洪的“影窟”,有碑文載這一事實。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錄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秘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錄的愚昧,使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的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劫。1920xx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批文物。
1920xx年,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數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08 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在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盜走約九百余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 “藏經洞”發現的這些文書內容包括宗教經典和多種文字寫的世欲文書,它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密封的呢?一說是:十一世紀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時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棄的神圣經典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壞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紀初發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下面我帶大家去參觀328窟,這個洞窟的精彩所在為塑像,在進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圓塑、浮塑、影塑等幾種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頭搭架,上面纏上麥稈、谷草、蘆葦、麻絲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繪畫的。塑像主要有四大類:(1)佛像,包括釋迦、彌勒、藥師、阿彌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薩像,包括觀音、文殊、普賢及供養菩薩等;(3)弟子像,包括迦葉、阿難;(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羅漢等,另外還有一些鬼神、神獸等動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風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吳帶當風”等風格,充分地體現了當時的藝術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維。
塑像是石窟的主體,多為1佛2菩薩的組合,前期的粗壯而逐漸演變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來出現了一鋪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現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 158窟的兩身長16米多的涅槃像
時光飛逝,我的講解完畢了。下面請大家自由活動。在活動之前,我還是那句老話:請大家保護環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她不僅是游覽名勝地 ,還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好,12點到這里來集合。我們到旅館去吃中午飯。
莫高窟的導游詞200字篇四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導游,我姓陳,你們就叫我陳導吧!你們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門,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樣的嗎?聽我慢慢道來。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部,距城約25公里,洞若觀火窟開在鳴沙山東的斷崖上。它是中國最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也是佛教藝術中心。
游客們,洞窟數目達到492個,塑像20xx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
壁畫總面積為45000平方米,若將所有壁畫排列起來,就有30公里長。如果說是莫高窟使的敦煌聞名全球的話,那么,使得莫高窟聞名的就首推這些壁畫,是旅游時的參觀重點。
游客們,你們知道嗎?莫高窟始建于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傳說有個名叫樂尊的各黨路過此地,忽然見到金光閃耀,似有千佛顯現,認為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處募捐,開掘了第一個石窟。消息傳開后,商旅紛紛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這樣一直延續到元代,經歷1000多年。
1987年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受最重點的文物保護。
好了,現在我介紹到這兒,請大家漫步欣賞。不能亂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畫上亂涂亂畫,要保護文物。
謝謝!
莫高窟的導游詞200字篇五
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菲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稱,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故事
莫高窟創建于前秦,關于莫高窟的創建由來啊,有這樣一個故事。longlongago,有一個叫樂樽的和尚云游到鳴沙山下,這時正值黃昏,太陽就要沉落在茫茫無際的沙漠之中了,他又饑又餓,茫然四顧,在向東方遠望時,忽然看見三危山高聳的峰頂在夕陽的映照之下,金光閃閃,好似有千佛在其中顯現。和尚一下子被這奇妙的景象驚呆了,歡喜萬分,立即頂禮膜拜,并許下了造窟的誓愿。他隨即化緣,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向了四面八方,于是就有許多善男信女前來朝拜。后來又有一個叫法良的禪師,在樂樽開鑿的洞窟旁邊又開鑿了一窟。但是時至今日,人們已經無法弄清最早開鑿的究竟是哪兩個洞窟了,因為到唐代時候,這里開鑿的洞窟已經有一千多個了。也難怪人們會把莫高窟成為“千佛洞”。
概況
莫高窟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壁畫45000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現存洞窟491個,理所應當的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筑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壁畫
說到莫高窟,不得不說的是她的壁畫。莫高窟壁畫就像一座巨大的美術陳列館,向人們講述著神秘高深的宗教藝術。壁畫內容主要有尊像畫(佛、菩薩、天王像等)、宣揚西方極樂世界的經變畫、佛經故事畫、佛教史跡華等等。壁畫有的反映生產生活社會生活,有的反映衣冠服飾建筑造型,有的反映音樂舞蹈雜技各種藝術,總之就是人間百態盡在其中。也為我們了解古代人打開了一扇窗口。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飛天
飛天是莫高窟的另一個精華。在莫高窟的眾多石窟中,都繪有大量的飛天形象。飛天,是佛教中乾達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達婆是天歌神,在佛國里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室;緊那羅是天樂神,在佛國里奏樂歌舞。他倆原是古印度神話里的一對夫妻,后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的眾神之一,就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成飛天了。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征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那靠什么飛呢?是借助云彩,憑借飄曳的衣裙和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可謂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婀娜多姿,曲線優美。難怪有人會說,中國女人對s型完美曲線的狂熱追求是源自這里呢!
莫高窟的導游詞200字篇六
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菲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稱,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故事
莫高窟創建于前秦,關于莫高窟的創建由來啊,有這樣一個故事。longlongago,有一個叫樂樽的和尚云游到鳴沙山下,這時正值黃昏,太陽就要沉落在茫茫無際的沙漠之中了,他又饑又餓,茫然四顧,在向東方遠望時,忽然看見三危山高聳的峰頂在夕陽的映照之下,金光閃閃,好似有千佛在其中顯現。和尚一下子被這奇妙的景象驚呆了,歡喜萬分,立即頂禮膜拜,并許下了造窟的誓愿。他隨即化緣,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向了四面八方,于是就有許多善男信女前來朝拜。后來又有一個叫法良的禪師,在樂樽開鑿的洞窟旁邊又開鑿了一窟。但是時至今日,人們已經無法弄清最早開鑿的究竟是哪兩個洞窟了,因為到唐代時候,這里開鑿的洞窟已經有一千多個了。也難怪人們會把莫高窟成為千佛洞。
概況
莫高窟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壁畫45000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現存洞窟491個,理所應當的以它創建年代之久。建筑規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壁畫
說到莫高窟,不得不說的是她的壁畫。莫高窟壁畫就像一座巨大的美術陳列館,向人們講述著神秘高深的宗教藝術。壁畫內容主要有尊像畫(佛、菩薩、天王像等)、宣揚西方極樂世界的經變畫、佛經故事畫、佛教史跡華等等。壁畫有的反映生產生活社會生活,有的反映衣冠服飾建筑造型,有的反映音樂舞蹈雜技各種藝術,總之就是人間百態盡在其中。也為我們了解古代人打開了一扇窗口。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飛天
飛天是莫高窟的另一個精華。在莫高窟的眾多石窟中,都繪有大量的飛天形象。飛天,是佛教中乾達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達婆是天歌神,在佛國里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室;緊那羅是天樂神,在佛國里奏樂歌舞。他倆原是古印度神話里的一對夫妻,后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的眾神之一,就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成飛天了。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征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那靠什么飛呢?是借助云彩,憑借飄曳的衣裙和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可謂千姿百態,千變萬化,婀娜多姿,曲線優美。難怪有人會說,中國女人對s型完美曲線的狂熱追求是源自這里呢!
總結誠實守信
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所以我一個小小的導游肯定有很多地方涉及不到,不妥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