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學生感恩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篇一
10月22日晚上7點30分,計算機系11級計1班及2班全體同學在計算機樓108室開展了主題為“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班會活動。此次活動目的是通過開展以“ 大學生感恩教育”為主題的安全知識教育班會,增強學生們的感恩意識,全力營造“感恩”文化,進一步拓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傳統美德教育、文明禮儀等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積極構建文明校園、親情校園、和諧校園。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樹立報效祖國思想;讓大學生學會“知恩、感恩、報恩、施恩”,深刻理解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愛他人;保護環境、勤奮學習、回報社會;珍惜幸福、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班會就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有關感恩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此次主題班會采用了(宣傳活動的意義,舉行感恩活動,以“感恩”為主題布置宣傳板,懸掛條幅,創設校園感恩氛圍,班級制訂感恩活動方案以及召開感恩主題班會等新穎的方式。主要針對大學生的如下現狀:如今大部分人都是獨生子女,對家長的關懷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很多時候表現得比較自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開展“大學生感恩教育”主題班會的重要性。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情感。肯定是感有心生,表現于外。很多人不懂得感恩,是因為他沒有對比,沒有感受,沒有苦與甜的比照。我們進行相關的教育,開展相應的活動,進行有效的宣傳和灌輸,需要營造一個相對的環境。大家注意否,在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上,很多人感動的熱淚盈眶,聽過報告后往往表態,要學習那些先進人物,而且這樣的感動能夠維持一段時間。另外的例子,從教堂做完了彌撒或者觀禮,人們往往心境平和,面帶笑容和感動,為什么呢?因為剛剛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感動,人們都能夠得到一些精神的升華。
大學生開展感恩教育,主要是通過是多組織活動,讓學生們在社會活動中感受別人的辛苦付出,感受生活的艱辛與豐富,逐步發現自己的一份努力,換來心靈的凈化,在靈魂的升華上可以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這樣這種感恩教育才能夠發乎情,止乎禮。恰到好處地完成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步驟。
生命只有在感恩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感恩中才能永具魅力。感恩構筑了我們美好的家園,成為連接親朋好友的紐帶。通過此次主題班會活動,我再一次深刻的休會到:懂得感恩是一種美德。體會感恩是一種幸福。學會感恩是一種文明。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感悟到了:父母養育了我們,老師教育了我們,同學朋友關心我們,他們在某一瞬間給了我們感動,讓我們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感悟到了:思想和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 許多學生學會了發現愛、感受愛、懂得愛、播種愛、傳播愛;通過感恩教育,學生體諒父母的多了,浪費的少了;學習的熱情高了,逃課的少了;遵紀意識強了,違紀的少了;同學關系更融洽了,矛盾沖突少了;師生關系更和諧了,相互不理解的事少了;通過感恩教育,達到了培養人、教育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然而感恩教育不能流于表面,給父母洗腳固然一個重要的活動,但能不能從內心感激父母的辛勞和奉獻,自覺主動地尋機回報,那才是感恩教育有了成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樣的詩詞俗語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感恩情結。然而,處在社會轉型期,一些人的感恩意識在逐漸淡化,金錢和利益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相助和親情關愛。因此,開展感恩教育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和身心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課。
中學生感恩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篇二
前段時間,我們班開展了“學會感恩,感知責任”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我們有許多感觸和收獲。
當我們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時,我們是極易夭折的;當我們青春年少不諳世事時,我們也極易誤入歧途。今天,我們能強健而正直的生活著,我們應該對那些在我們生命歷程中用關愛扶持我們的人,用智慧啟迪我們的人,用美德陶冶我們的人,用真情沐浴我們的人,心存感激。心存感激,是一種朗朗的心境,一種人性的光輝,天空因此而變得湛藍,空氣因此而變得濕潤,美好的事物因此而變得離我們很近很近。感恩就是對自己擁有的一切要心懷感念,并應該從內心自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感恩是道德養成的過程,最終生成一種道德自覺。
同學們,我們在父母的厚愛中成長,我們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同學,你有沒有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現象?希望我們能從活動中找到答案!
同學們,如今的我們是家庭的寶貝,我們在父母的溺愛中生長,有許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平時同學之間的相處,學會與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諒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種犧牲。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人,在班集體中,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愛同學愛集體。大愛無邊!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僅是感謝愛過我們和幫助過我們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時,以同樣的愛意和熱情去回報周圍的人,回報生活和社會。
在學習中,在生活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一定都需要別人幫助。“人心齊,泰山移”。我們為何不能伸出友愛之手,幫助別人一把呢!生活需要我們幫助別人,需要我們感激幫助我們的人!你在感激別人的時候,把這種力量用到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多好啊!我們回報幫助我們的人,我想還可以把這種感恩的心用在別的地方不使我們的光陰虛度,來回報關心我們的人。
一個經常懷著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覺自愿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而那些不會感恩的人,血是涼的,心是冷的,帶給社會的只能是冷漠和殘酷,這樣的人如果多了,社會就會變成冷酷而毫無希望的沙漠。我們鄙視他們,不屑與他們為伍。
感恩,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有“知恩圖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說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關于“感恩”的傳說故事。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也包含著感恩情結。這些優秀的道德文化,曾經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們生活在先輩們用智慧和汗水改變了的世界中,我們遠離了蒙昧和野蠻,遠離了茹毛飲血、風餐露宿的時代。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先輩,心存感激。
我們不必去捕魚狩獵,卻能品嘗到美味佳肴;我們不必去采??棽?,卻能享受到錦衣華服。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同輩,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貪婪與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與冷漠;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與虛榮;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獻。
對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應該心存感激,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中學生感恩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篇三
“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時間將會變得更美好?!辈还芎螘r、何處、何事,都可以看見愛與感恩。聽完老師的演講后,大家紛紛流下淚,我受益匪淺,懂得了感恩。
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無論是誰,都十分心我。我不得不感恩。感恩像天邊的彩虹繽紛;向紅紅的晚霞艷麗;像火熱的太陽熱情。
老師講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一位母親為了自己的女兒可以從燒傷中治好病,請求醫生治好自己的女兒。她忍著痛,讓醫生把自己大腿上內部的皮膚割下來,給了女兒。聽完這個故事,大家紛紛掉下眼淚。
每當父母嘮叨:“做完作業嗎?快去洗澡”。每當老師嚴厲地說:“作業馬馬虎虎地寫,不可以養成這個壞習慣”。每當同學說:“這次分數低沒系,下次努力。”我就覺得:哼!為什么聽你們。現在我錯了,大家時時刻刻心著我。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老師是春蠶,是蠟燭,更是我們的恩人。母親像夏天的冰塊,同學更是學習中的好伙伴、好幫手。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假如一個人感恩也不知曉,那么他必定擁有一顆冷酷無情的心。
中學生感恩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篇四
我們在父母的厚愛中成長,我們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同學,你有沒有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現象?希望我們能從活動中找到答案!
同學們,如今的我們是家庭的寶貝,我們在父母的溺愛中生長,有許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平時同學之間的相處,學會與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諒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種犧牲。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人,在班集體中,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愛同學愛集體。大愛無邊!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僅是感謝愛過我們和幫助過我們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時,以同樣的愛意和熱情去回報周圍的人,回報生活和社會。
在學習中,在生活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一定都需要別人幫助?!叭诵凝R,泰山移”。我們為何不能伸出友愛之手,幫助別人一把呢!生活需要我們幫助別人,需要我們感激幫助我們的人!你在感激別人的時候,把這種力量用到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多好啊!我們回報幫助我們的人,我想還可以把這種感恩的心用在別的地方不使我們的光陰虛度,來回報關心我們的人。
一個經常懷著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覺自愿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而那些不會感恩的人,血是涼的,心是冷的,帶給社會的只能是冷漠和殘酷,這樣的人如果多了,社會就會變成冷酷而毫無希望的沙漠。我們鄙視他們,不屑與他們為伍。
感恩,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有“知恩圖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說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關于“感恩”的傳說故事。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也包含著感恩情結。這些優秀的道德文化,曾經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們生活在先輩們用智慧和汗水改變了的世界中,我們遠離了蒙昧和野蠻,遠離了茹毛飲血、風餐露宿的時代。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先輩,心存感激。
我們不必去捕魚狩獵,卻能品嘗到美味佳肴;我們不必去采桑織布,卻能享受到錦衣華服。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同輩,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貪婪與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與冷漠;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與虛榮;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獻。
對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應該心存感激,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中學生感恩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篇五
日感恩教育活動,我們班開展的活動,學會感恩,感知責任“為主題,通過此次活動,我們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收獲。
當我們的襁褓中的嬰兒,我們是脆弱的死亡率,我們可以很容易誤入歧途,當我們年輕的世俗。今天,我們能成為一個強大而誠實的生活,應該使用過程中,我們生活的關心支持我們的人民用智慧啟迪好東西成為我們的美德,培養我們的人洗澡的真相,我們的人民心存感激。感謝郎朗的心態,一個人的榮耀,是一個國家,因此,天空變藍,空氣變得濕潤,我們很接近關閉。感恩節是為了自己的心為自己的行為表示感謝,并應自覺地從心來回報社會,感恩是一種道德上的過程,最終產生的道德意識。
學生,現在是寶寶的家庭,父母的溺愛,許多孩子生長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別人。通常,同學之間的相處,學會與他人,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以支付工作,或可能需要作出一些犧牲。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人,在班集體中,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用一顆感恩的心,熱愛學生熱愛集體。無限的愛!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不只是感謝愛我們,幫助我們的人,但是感謝的同時,用同樣的愛和激情,回到中學生感恩教育活動心得體會你身邊的人,生活和社會的回報。一個普通的人用一顆感恩的心,心中坦蕩,胸懷寬闊,會自愿放棄人的幫助,幫助別人。不感恩,血是冷的,冷的心只能帶來社會的冷漠和殘忍的,如果一個人的社會就會變得寒冷和絕望的沙漠。我們鄙視不屑與他們為伍。
感恩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國家,“感恩”的傳統美德,“投我以桃,報李說,有很多動人的”感恩節“的傳說。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還包含感恩復雜。的優秀道德文化,一代又一代,熏陶和感染。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祖先用智慧改變世界和汗水讓我們遠離愚昧,野蠻的,從新生的時代安營扎寨。我們的祖先,我們應該感謝。
我們沒有去捕魚狩獵,并能享受美味的食物,我們沒有去桑織,并能享受錦衣華服。中學生感恩教育活動心得體會我們的同齡人,我們應該感謝。
報恩,它的貪婪和抱怨,多一份感激,還不如說是傲慢和冷漠,多一份感激,這是少了一個嚴酷的虛榮的感謝,少了一個要求,更多的奉獻。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們應該心存感激,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自己的責任。
中學生感恩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篇六
中學生在通過感恩教育后通常會獲得什么體會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眾所周知,小草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茁壯成長;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讓他更加芬芳;雄鷹感恩藍天,因為藍天讓它自由翱翔。
通過這次活動,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老師、同學們對我的深切的愛和不言回報的付出,才明白我的身邊一直充滿了愛。
我仿佛又看到了他們如山泉般清澈的笑臉。
每一個瞬間都是那么難忘,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
我要感恩生我養我的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太多。
又有多少艱辛。
那無言的愛,化作一個更忙碌而又瘦削的背影,漸漸遠去。
為了它,我更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
拿到好成績,與其說是為自己,
不如說是為父母。
因為,只有看到優異的成績,他們疲憊的臉上才會蕩漾起笑容——因為他們知道,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其實這就是感恩父母最好的方式。
這就是感恩,最樸實無華,真摯動人的感恩,我們應懷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對待他人,對待社會。
讓感恩在心間長存。
又響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帶著萬千的感慨,一個個感動和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結束了這次活動,但感恩永不結束。
這種教育和實踐,對于構建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感恩教育,
使學生明白了愛從來就是雙向的,誰都沒有只奉獻無回報的義務,也沒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權利。
人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父母、他人、社會、祖國、大自然恩惠,
要用感恩心來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養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
同時也使學生深知感恩不僅是物質上的,還包括情感上的回報,而且情感的回報是雙向的。
人處于感恩的心態時,其精神需要從中能得到一種欣慰的滿足,能真切地從感恩中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這種愉悅是物質和金錢所不能替代的。
真正的“知恩”是發自內心的,是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的,是一種自然和本性的流露。
只有用心去感受、品味生活中、學習中的美好,從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才能得到幸福感。
從而精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拓展、豐盈。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為,這種情感和行為包含著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
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
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歷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
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
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境里,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大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
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為他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
處于成長階段的大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
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大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成謙虛進取的心態,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權責意識。
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
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為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
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師生關系、長幼關系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
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權責觀。
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大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
要使感恩意識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為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熏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要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
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身邊的實例教育學生,要觸及學生的靈魂。
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過分理論化,收不到實際效果。
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
教師的模范榜樣作用早已為人們所共識,要引導大學生學會感恩,教師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感謝學生的配合和幫忙、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鄰里的互助和照顧……學生從老師日常生活的點滴言行中,最能夠學會知恩和感恩。
我們在父母的厚愛中成長,我們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同學,你有沒有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現象?希望我們能從活動中找到答案!
同學們,如今的我們是家庭的寶貝,我們在父母的溺愛中生長,有許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
平時同學之間的相處,學會與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諒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種犧牲。
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人,在班集體中,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愛同學愛集體。
大愛無邊!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僅是感謝愛過我們和幫助過我們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時,以同樣的愛意和熱情去回報周圍的人,回報生活和社會。
在學習中,在生活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一定都需要別人幫助。
“人心齊,泰山移”。
我們為何不能伸出友愛之手,幫助別人一把呢!生活需要我們幫助別人,需要我們感激幫助我們的人!你在感激別人的時候,把這種力量用到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多好啊!我們回報幫助我們的人,我想還可以把這種感恩的心用在別的地方不使我們的光陰虛度,來回報關心我們的人。
一個經常懷著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覺自愿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
而那些不會感恩的人,血是涼的,心是冷的,帶給社會的只能是冷漠和殘酷,這樣的人如果多了,社會就會變成冷酷而毫無希望的沙漠。
我們鄙視他們,不屑與他們為伍。
感恩,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有“知恩圖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說法,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關于“感恩”的傳說故事。
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也包含著感恩情結。
這些優秀的道德文化,曾經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們生活在先輩們用智慧和汗水改變了的世界中,我們遠離了蒙昧和野蠻,遠離了茹毛飲血、風餐露宿的時代。
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先輩,心存感激。
我們不必去捕魚狩獵,卻能品嘗到美味佳肴;我們不必去采桑織布,卻能享受到錦衣華服。
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同輩,心存感激。
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貪婪與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自大與冷漠;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苛刻與虛榮;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獻。
對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應該心存感激,同時,我們還應該知道自己所肩負的責任。
1.中學生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2.中學生感恩教育演講稿范文
3.感恩教育心得體會范文
4.中學生家庭教育心得體會范文
5.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6.中學生感恩心得體會
7.中學生教育心得體會
8.黨員感恩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