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稻草人讀后感篇一
對我來說《稻草人》這則童話是很小時候看過,對他記憶保留在了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一個草人。插在莊稼地里,用來驅趕叼稻子麻雀。他雖然不能動,也不能說話,但是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那些受苦受難人。
如今讀完全文,我心中卻滿是沉悶和壓抑,那個稻草人形象一直都揮之不去,可憐老婦人也一直在我心頭縈繞。很久也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
文章講了稻草人看到幾個片斷,一則是年邁老婦人辛苦耕作麥穗被害蟲啃個精光,稻草人想告訴主人但卻無能為力;二則是一條鯽魚想從水深火熱中逃離,但卻最終竭盡全力后也沒法達到,結局很悲慘,魚死了。稻草人也無力地躺在了麥田上……
當我看到那位老婦人麥子被啃得精光時,我心中泛起一陣痛楚,怎么可以這樣!這些麥子都是老婦人一棵一棵親手種植。而那些害蟲卻毫不費力大膽偷吃,不付出任何代價。我似乎可以看見老人花白頭發和兩行混濁眼淚。
如果說老婦人遭遇是悲慘,那么我想說稻草人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卻無法說出,老百姓苦他都看到,但他說不出任何話也幫不上任何忙。他用盡全力揮舞扇子也趕不走那些可惡侵略者們。他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慚愧。也許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們受苦了。也許是因為那么多痛苦壓得他倒下了……
這篇文章以孩子們喜歡看、容易懂樣式,運用擬人、夸張、諷喻、幽默等手法,調動了豐富想象和符合兒童心理特點構思,反映了當時社會情況。稻草人暗喻了像葉圣陶先生一樣有心想做一個來解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人民人。但因為自己力量微薄,無法成功,無奈之下他們只得眼看著人民受苦卻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婦人和那條魚悲慘遭遇恰恰反映了社會上統治階級剝削老百姓糧食財產,甚至于將他們逼上絕路。
回顧二十世紀中國童話創作,葉圣陶是個豐碑式名字,他《稻草人》,更將永存。
稻草人讀后感篇二
有一樣東西,一直在身邊陪伴著我。是它,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友情;是它,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溫暖;是它,讓我感受到了童話的有趣······它就是葉圣陶老爺爺的著作——《稻草人》。
《稻草人》是這本書的一個小故事,其實這本書里面描述了許多讓人受益匪淺的小故事。有《聾子和瞎子》、《聽獅子叫》、《我要做一只木碗》······
我從這本書中感受到了葉圣陶老爺爺筆下的故事文字流暢、靈動,富于想象,詩意盎然,在淺顯的故事中潛藏著深刻的含義,于平實的語言中傳遞著強烈的感情。所以,這本書深受我的喜愛。
《稻草人》這個故事是一篇讓人看了都會傷心但又優美的一個故事,這篇故事通過描寫稻草人的所見所想,反映出了底層人的困難生活,無論是靠莊稼生活的農民,還是靠捕魚為生的漁婦,他們都是生活在非常困難的處境中的。稻草人是一個擬人化的形象,有著善良本性的人的形象,他很想幫助別人,但是它無論怎么努力,始終是一個稻草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永遠也擺脫不了它是稻草人的命運。最后,它倒下了,因為它受不了這么困難的煎熬,受不了人們在它的眼中過著痛苦的生活。但它那個幫人的心還在,我相信這種精神一定會永遠傳下去,會有更多的人像稻草人一樣心地善良、樂于助人。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有這樣類似的經歷:
一天早晨,就在我上學的路上,經過臺灣街路口新建的一個小區。看見了一個個工人早已在建筑工地敲敲打打:有的正固定鋼筋,有的正為墻壁刷上水泥,有的正搬運磚塊······看著他們在這么高的樓房上建筑,我不禁流起了淚。看著他們一張張既黑又勞累的臉,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幸福又快樂的生活。可是,我又能怎么辦呢?我還小,幫助不到他們。即使希望也幫不到他們呀!所以,我現在要努力學習,將來才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稻草人樂于助人的心。所以,我要像它一樣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但是,它看到窮苦人民艱苦的生活,很想幫助,卻無能為力。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學好本領,有幫助別人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到別人。
葉圣陶就好似那個稻草人,努力去幫助別人,可自己經常無能為力。我們也要多幫助別人,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有一次,我在圖書館里看書,由于沒有座位,我只得蹲著,腿都蹲麻了,這時,一位善良的阿姨把座位讓給了我,我感激地拖著幾乎沒有知覺的腿坐上了座位。我心想:我也要向阿姨學習!幫助大家!
稻草人讀后感篇三
葉圣陶筆下的稻草人善良、盡職、不怕犧牲,是一個一心想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好心人。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老婆婆,她的丈夫和兒子都死了,家里就剩她一個人。稻草人非常愛老婆婆,為她白天黑夜一動不動地插在稻田里 值班。收成好時,他為老婆婆高興。收成不好時,他又為她傷心。
但是因為稻草人的能力有限,所以很多事情他都無能為力:小蛾在稻谷里下子,稻草人卻無法去阻止;漁婦的孩子想喝茶,稻草人卻無法給孩子送茶;稻草人看見一個跳河自盡的女人,卻無法前去勸說;看見稻子被蟲子吃掉,稻草人又無法去捉蟲子。眼看著一幕一幕情景,稻草傷心極了!最后,稻草人悲傷地暈倒在了田地里
看完這個故事,我在敬佩稻草人優良品格的同時感到非常遺憾,我想,如果稻草人的功能強大一些,那么他既可以幫助他人又可以保護好自己。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農民的稻田里會出現這樣的稻草人:
稻草人外觀很普通。他和一般的稻草人沒什么區別,骨架子是竹林里的細竹子,他的肌肉、皮膚是隔年的黃稻草。竹籃子、殘荷葉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臉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但體內設有很多機關。
稻草人頭上有一個感應器。他可以感應出三十米以外是否有沒有蟲子和陌生人。一旦發現有情況,稻草人的大腦就會發出指令,可以采取行動。
稻草人能走動。稻草人的腳下設有一對輪子,一旦接收到大腦發出的指令信息,腳下的輪子就開始轉動,快速前行。稻草人可以走動,就可以去阻止小蛾,不讓它下子;就可以為漁婦的孩子送上一杯熱茶;還可以勸說跳河的女人;更可以去捉小蟲,保住稻子。
稻草人有一雙靈活的手。稻草人在田地間巡邏時,發現雜草,手上立即變成一把鐮刀,把雜草割掉。最后把雜草放進肚子的回收袋里,可以做成肥料。捉蟲子的時候,稻草人的手會噴出殺蟲劑,立馬把蟲子消滅得一干二凈。
如果稻草人的功能真的可以更強大,那么稻草人一定不會悲傷地倒在田地里,而是繼續快樂地在稻田里工作。當然,稻草人如果只是功能強大,還是不完美的,他必須具有一顆善良的心,樂于幫助他人,并且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們的世界該多么美好!
稻草人讀后感篇四
《稻草人》是葉圣陶的著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童話集。它已經傳承了近一百年了,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書中的每一篇童話都角度新穎,十分有趣,為孩子們帶來了許多樂趣,讓孩子們受到了深刻教育。其中我最喜愛的就是《畫眉》。
故事講述了一只畫眉在一個公子哥兒家享受榮華富貴,每天處優養尊,就是為了給公子哥兒唱歌。它開始覺得很快活,日子久了它就不明白自己唱的有什么意義,有什么趣味。直到有一天,畫眉因公子哥兒忘了關籠門,飛了出去,去尋找它想要探尋的答案。
畫眉飛到一個大城市的城樓上,看見街道上擁擁擠擠,一個人力車夫拉著一個人飛快的跑著。畫眉不明白為什么有人有腿也要別人拉著跑?而拉著別人跑的人那么辛苦,那么賣力,卻也沒有笑容,也不唱贊美跑的歌?
畫眉飛到一個樓房,看見一個大房間里許多闊氣的人在吃飯,樓下的廚房里,幾個人光著上身,滿身油膩在彌漫的油煙和蒸汽里忙忙碌碌,它不明白樓下的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忙忙碌碌,為什么臉上沒有笑容?為什么做出來的菜自己不能夠吃?
畫眉又飛到了一個胡同,看見了一位拉三弦的黑大漢,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站在旁邊唱歌,畫眉認為它終于看見幸福的人了,可它又錯了。女孩兒歌越唱越緊,結果嗓子啞了。黑大漢生氣了,數落女孩唱成這樣到時候憑什么要別人的錢。畫眉明白了女孩唱歌是為了別人,黑大漢拉弦也是為了別人,他們只是掙一點糊口錢,一點趣味也沒有。
畫眉見了這些不幸的人,知道了自己以前也是很可憐的,“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當別人的兩條腿,成為別人做菜的機器,做別人的樂器,為什么會有這樣毫無意義、毫無樂趣的生活呢?是他們都沒有自由!因為生活所迫,他們都失去了自由。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的價值甚至高于生命和愛情。要想有尊嚴,有意義地生活,一定要擁有自由。
明白了這一切,畫眉決定不回去了。它來到了自由的原野之中,四處不再有籠子的欄桿圍住它,它愿意怎樣就怎樣,再遇見了不幸的人或事,它就用歌聲為他們驅除愁苦,真是“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從此,畫眉就這樣自由快樂的生活著。
稻草人讀后感篇五
我上大學時,王媽媽去世了,王小暄開始去外省打工。那時我們還都沒有手機,唯一的聯絡方式就是通信。王小暄在信里說,家里給他介紹了女友,但女方要的彩禮太重,婚事又黃了。他還告訴我他的工作很累,每天要做12個小時,沒有休息日,工錢又少,有時還會拖欠。他說他的生活非常苦悶。
這時,我的大學生活五彩斑斕,灑滿了美好的陽光。我不想把自己的幸福訴說給失意的他,能做的也就是說一些蒼白無力的話,安慰他一切都會好起來。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的信越寫越短,最后那信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沒有了消息。等我再想起他時,王小暄已換了做工的地方,我們徹底斷了聯系。
大學畢業后,我去了南方工作。奶奶早已過世,家鄉沒有了親人,我再也沒有回去過。直到畢業十年后,高中母校校慶,班里聚會,我才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
回來后,我輾轉打聽到王小暄的電話。他現在在縣城開了一家超市,當起了老板。見面那一刻,我們都很激動!眼前的王小暄比以前胖了好多,三十歲還不到,臉上已有了中年人的風霜。我們說了很多以前的往事和彼此的現狀,那些往事又將我們帶回到那些難忘的歲月。說完這些,卻都陷入了沉默,分別這些年,我們都有了太多不同的生活歷程,一時不知道說些什么才好。
我悲哀地感到,友誼已在我們中間出現了斷層。
分別時,我們互相留了電話,但遺憾的是不久我的手機丟失,我沒有了他的電話號碼。王小暄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從沒有接到過他的電話。那次相遇就像夢中一樣,是那樣不真實。友情就這樣被灌進了歲月的河水,淡了,最后隨風飄散,不留一點痕跡。
人年齡越大,越愛回憶留戀從前的事情。如今的我常常想念我們曾經的友誼,以及某天下午那一望無際的麥田。
我想,人生其實就是一塊麥田吧,我就是在那田里守候的稻草人。在過往的歲月里,那些友情就像蝴蝶那樣曾經長久地陪伴過我,豐富了生命的色彩。而四季輪回,那些蝴蝶最終又飛走了,不知飛向哪里。我好想告訴那些飛走的蝴蝶,其實,我一直在這里等候,等候你回來。
稻草人讀后感篇六
生活中,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它插在稻田的中央,用來驅趕叼稻谷的麻雀等。寒假里,我讀了葉圣陶爺爺寫的《稻草人》。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說,不能動,和現實生活中似乎也沒有什么很大的區別。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受傷害的人們。
這個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的主人是個年邁的老奶奶。她的丈夫和兒子都生病去世,老奶奶因為傷心過度,她落下了動不動就流眼淚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上前幾年鬧水災,莊稼收成又不好,老奶奶干癟癟的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這一年,稻子長得很壯實,而且雨水也不太多。眼看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敵——一種灰色的蛾子飛來了。它們在稻葉上安了家,肆無忌憚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們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想到主人干癟的臉,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運,心里像刀割一樣。稻草人使勁地扇扇子,可是蛾子們還是繼續放卵,然后從容不迫地飛走了。稻草人多想告訴老奶奶,可他不會說話,他好傷心……
河里傳來一陣咳嗽聲,原來河面上停著的小船里躺著一個病重的孩子。他用輕微的聲音叫媽,可他病得太重了,根本叫不響。他的母親是個漁婦,靠捕魚為生。孩子口渴急了,喊著要喝茶,但漁船上哪里有茶呀?婦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給他喝。婦人捕到一條鯽魚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腳下。稻草人多想燃燒自己為孩子燒那條鯽魚補補身子,多想拆開自己給孩子一些溫暖。但他只能一動不動地呆著,他傷心極了……
突然,沉睡的稻草人被一位婦女的哭聲驚醒了。原來她的丈夫把家里的錢財全賭光了,最后想把她給賣了。她走投無路,想到了投河自盡。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輕生,可是看著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著漸漸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卻什么也做不了。他傷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幫助身邊的人們!為了驅趕破壞稻谷的灰蛾,他使勁拍著自己的身子想告訴老奶奶,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變成被子給孩子溫暖,為了阻止婦女跳河,他流盡了眼淚。
最后,稻草人倒了!不是因為他怕辛苦,而是因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樣碎了。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處處、時時為別人著想!假如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能這樣,為別人多著想一點,多獻出自己的一點愛,那么我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像那首歌唱的那樣: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讀后感篇七
葉圣陶老先生的《稻草人》曾被魯迅先生評論:為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這也難怪,作者以簡潔、樸素的語言,以及貼近現實生活的題材,將當時的社會背景融于一體,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葉圣陶是中國現代童話創作的拓荒者,他別具一格的描寫,構思新穎的童話充滿了詩意。
《稻草人》一文主要描繪了當時勞動人民所受的疾苦,其中稻草人則可以代表懷有希望,想要擺脫黑暗束縛的廣大文青。情景與現實相結合,將黑暗但卻仍有希望的社會,比作擁有星空的夜晚。而稻草人則是在這種壞境下的,一個富有同情心但卻對窮苦百姓遭遇無能為力的人。
本文的開頭說道,在田間白天的風景,有詩人和畫家會去贊頌,而在夜間,他們卻沒有功夫到田野中來。側面體現了,在當時社會有能力的人不關心勞動人民的遭遇,而同情他們的人,卻沒有能力做出改變。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和嘆惋,以及對當時黑暗社會冷漠的無奈。
因為是生于小康社會的人,所以在讀本文時,更能被描繪的情節所感觸。稻草人在田間的夜晚,經歷了肉蟲掠奪果實,漁婦為生計籌勞,孩子因口渴而啼哭,鯽魚臨死的祈求,甚至婦人絕望尋死。他從自身失職的悲傷漸漸到為無法幫助別人而痛苦。原來直挺挺的站姿,也變得斜著肩,彎著腰,好像害了病似的,最后連站直的力氣也沒有,終究倒在了地上。
作者巧用“稻草人”的眼光去看夜晚的田間,用擬人手法,帶有感情色彩的描繪了稻草人的內心世界,情感變化很豐富。在經過事件曲折的變化后,稻草人原來的站姿也變化了,從筆直到倒下,生動表現了他受到疾苦的折磨后,一蹶不振。文中的稻草人,第一層是指田間驅趕蚊蟲麻雀的人,另一層則寓意了無法動彈,雖然看見了疾苦,卻不能改變的人。
“他用力揮舞著手中的扇子,但卻無濟于事,它們撕咬著主人辛苦中下的稻子,就像強盜。”一瞬間的心痛充斥在我心中,這篇文章,只是在那一段歷史中的片段縮影,但卻那么真實的存在。黑夜星空下的場景漸漸纏繞著我,讓我跌入時空的隧道,仿佛站在稻草人的身旁。
這時的他,仍筆直的站著。
稻草人讀后感篇八
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葉圣陶爺爺寫的《稻草人》,這本書寫了許多好看的童話小故事,我最喜歡其中的一篇,名字叫《稻草人》。這個小故事的主人公稻草人心地善良、盡職盡責、不怕犧牲、無私奉獻,是一個熱心人,一心想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故事講述的是這個稻草人守著一位老太太的一片稻田,為了讓死了丈夫和兒子的老太太能笑一笑,不論白天黑夜,他都盡職地驅趕那些破壞莊稼的害蟲。可是上天好像偏偏要和稻草人作對,一只蛾蟲在稻田上產了卵,孵化成蛾蟲,盡管稻草人使出渾身的力氣,但還是只能眼睜睜地望著蛾蟲把稻田里的莊稼被吃光。不僅如此,看到辛苦的漁婦無法挽救病重的孩子,女人要投河自盡,稻草人卻依然無法幫助他們……最后,他在不斷的自責中倒下了。
心地善良,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稻草人其實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縮影,他們勇敢無畏,默默付出,勇于擔當,守衛著一方平安,他們的精神一直感動著我。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出院士,不懼年齡的界線,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線……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有許許多多的醫療工作者或是緊急馳援抗擊一線,或是向風暴中心前進路上最美的“逆行者”,或是社區門口的志愿者,或是在風雨中堅守的外賣小哥……他們雖平凡,卻負重前行,傳遞人間大愛,守護我們美好的家園。
7月17日,我被一則抗洪新聞深深感動。今年夏天,安徽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一群解放軍叔叔,自受領任務以來,已經連續60多個小時奮戰在安徽抗洪一線,中午片刻休息之時,滿身泥濘、滿臉疲憊的他們用已經被洪水浸泡都變色發白的手,把泥土和小草做成生日蛋糕,為兩名解放軍叔叔過生日。而他們的生日愿望是“洪水盡快褪去,人民早日返回家園”。我心中一顫,瞬間淚目,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他們不怕犧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正是他們默默的付出和勇敢守護,才使我能幸福地吃著奶奶燒的熱騰騰飯菜,“沒心沒肺”地與爸爸媽媽撒嬌,安靜地在房間讀書、寫字,無憂無慮的和妹妹玩游戲,生日時還能叫上三五同學盡情地嬉鬧……
作為小學生,我要學習稻草人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要像具有稻草人精神的時代英雄們看齊,好好學習,積極進取,做好本職工作,傳遞社會正能量,努力成為一名從小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新時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