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生作文書推薦篇一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一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并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后感有著本質區別,后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于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于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準。
上兩者交替進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也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因此而設計的“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象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優化訓練—研究性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象、思維、語言優化、研究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小學到高中老師需不斷重復。“新聞引路”以結構模式簡單規范(一般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聞(消息)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固把握作文內容與情感真、新,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并從此成為習慣。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寫出新意并進而培養創新精神;準確、精煉、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為把新聞寫真實、生動而去觀察、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包括老師在內,其他人都幫不上忙,所以重視想象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待學生有了一定語言積累再訓練語言優化。郭沫若曾說:“于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與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象、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語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聞的規范模式,不會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筆者認為: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聚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感受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作者心里的東西變成文字,語言的“線性”特點(不同的字和話不能同時表達)就體現出來了。
基于此,筆者設計了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其基本步驟是:想(xiang)-選(xuan)-寫(xie)-修(xiu)。這一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腦圖是英國托尼·巴贊博士開發的全新思維方法,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把任何有關論點寫上從中心點引出分支,不同類別另開分支并不斷連接下去。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中,腦圖被作為幫助學生思維的作文工具。步驟“想”展畫腦圖,實質是發散性思維,通過展開聯想引導線索、豐富內容,由一事物作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并引導學生遵從相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等聯想三法則對事物進行聯想使文章內容全面、豐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結合連續思維使文章內容深刻。步驟“馴完善腦圖,實質是“聚斂思維”,要求學生按照“合題意要求、正確或合理、獨到而新穎、利于發揮優勢”的原則考慮寫作內容寫與不寫、詳寫與略寫、先寫與后寫,對內容進行歸類。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左半球負責加工線性信息,而右半球則負責加工形象性、結構性、層次性信息,腦圖的引入避免了傳統的列作文提綱的線性缺點,使作文選材、構思、立意過程呈發散性或聚斂性,更符合個人思維習慣,有利于調動大腦兩半球協調工作,提高寫作效率。步驟“寫”即語言的“線性”表達,強調一氣呵成。步驟“修”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強調念作文,使學生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初中生作文書推薦篇二
青春,如夢。夢醒了,青春也就再也抓不住了。
青春,是人生最年輕的階段。不同的人,詮釋青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舞者,用舞姿秀出了青春的弧度;歌手,用音樂唱響了青春的魂魄;畫家,用想象畫出了青春的色彩。
而我,只為凡人,獨愛文字,只是因為文字讓我找到了生命的信仰。如果我是個文字盲,我想我的靈魂可能早已沒有了血的流淌,只剩下一副空殼,在哀嘆生命的庸俗!
每個清晨,紅日破曉,印染新希望;每個黃昏,夕陽吞日,緩慢了匆忙的'步伐。青春,總在這些紅日與夕陽中存在著,但是。也慢慢地枯竭,最后,銷聲匿跡地消失在年老的歲月里。
悲傷是歌,那是局中人的情節。
人們都說花季太美好,可試問有幾人珍惜這短暫的花季呢?最后,只留殘花惹塵埃。
生命的角度不同。不是30度或60度的銳角,沒有了牽引的方向,不是90度的直角,固定在乏味的角落。對我而言,生命是360度的圓形,從哪里出發,就會回到哪里終結。二生命最美麗的部分,恰巧是青春。少年,太小,沒多少想法;中年,似乎對生活已定格;晚年,太老,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為文字,我明白傷心與痛苦都是暫時的;因為文字,我知道人總會在絕處逢生的;更重要的是,因為文字,我所信仰的,所追求的,所狂熱的,都能讓我對生活充滿希望。
文字給了我許多鼓舞。失落的時候,寫下些許凌亂的文字,鑲在白皮書里,等塵埃落定。失落的,傷心的,不滿的,都會被歲月遺忘。當然,開心的時候,也可以刻錄快樂與幸福。所以,用文字書寫生活,是我所熱愛的。
人,不必刻意去表達什么,有時,靈感來自于瞬間,撥動我們心弦的時候,我們只需讓其注入心間,領悟著旅程感受。
青春,從來就不缺奮斗。閑余之時,可以用文字洗去心靈的污垢,莫讓青春落定的時候,心靈也變得渾濁。
如果有一天,青春變了灰,文字依然是我內心的琴弦,因為我所信仰的,是文字賜予的。
時間一旦失去了羽翼,青春也就沒有了定向,所以,我時刻為青春伏筆!因為筆扶青春,信仰才會鏗鏘有力!
初中生作文書推薦篇三
在夢里,你依然是出現最頻繁的一個,在生活中,你亦依然是出現最少的一個。在頻繁與稀少之中,不得不讓我懷疑,我是否真的曾經認識你?
夕陽下,點點滴滴,灑滿校園。獨自走在熟悉的校道上,吹過的風,很孤單。早已習慣沒有你在身邊,但心中卻總是忘不了那個朋友你,音容笑貌,一揮手,一投神,很懷念。繁花,綠葉,很美。人,有些孤獨。
原來這就是我,對往事充滿著留戀。
窗外,滿天繁星。室內,黑不見光。已忘記曾幾何時站立在星空下,默默看著牛郎織女星。向流星許愿:希望有一個幸福的家。
幼時,特別害怕黑夜,因為父母總會在他們空閑時和我講童話故事,但沒有一個是美好結局的。也許,這就意味著我的故事也不會有美好的結局吧?現在長大了,聽不到他們講故事了,聽到的是無盡的爭吵。而我的童話故事早已奄奄一息,我不忍心為他們送別,只在心中默默哀悼。所有的一切都被時間輾轉得無力,蒼白。窗外風起,我想努力留下這些往事,可是他們就象一塊冰,被我固執又虔城地緊握在手里,它卻在剎那間溶掉,緩慢地從我的指間流走。
原來這就是我,渴望著親情的甜蜜。
朦朧中,我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向我走來。我下意識地戴起那張冷漠的面具,這時我清楚地看到她的背影,一個初中很要好的朋友,現在她已經考上了重點高中,曾經,我們一起許過愿說,一定要考進重點高中。可是,現在的我還是坐在母校的教室,我沒有實現諾言,我知道你不會遺棄我,但我還是無法面對你,就連所有我認識的人,我都在故意逃避。
原來這就是我,不能勇敢面對現實。
殘陽如血,風月搖拽,烏鴉在樹林深處哀鳴,路蒼霜,寒風陣陣,落花飄飄,笛管悠悠。點點稀星在烏黑得像一片屏障似的人生空間徘徊,我,卻在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邊緣,徘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