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感悟,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感悟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名人的故事及感悟篇一
阿瑟·亞布拉罕是一位年輕的德國拳擊手,他身材剽悍,重拳力度大。在步入職業拳壇后,成績斐然,已經連續20多場比賽未嘗敗績,其中多數比賽是以擊倒的方式獲勝,成為名副其實的不敗拳王。
雖然在拳臺上戰功卓著,但亞布拉罕并沒有引起過多關注的目光,甚至讓一些著名拳王不屑一顧。這是因為世界中量級拳臺基本被美國、墨西哥拳手占據,論技術,亞布拉罕步伐緩慢,拳法單調、缺少速度、頻率低,比起拳法精湛、步履輕盈、滿場飛的小羅伊·瓊斯和梅威瑟,他的比賽打得沉悶,缺少激情和觀賞性;論外表,亞布拉罕雖然體格健壯,但長相平平,很難像長相英俊的德拉霍亞那樣引來女性拳迷的青睞;論力量,亞布拉罕雖然出拳有力,但重拳的殺傷力甚至還不如小級別的菲律賓拳王帕奎奧那樣令人震撼。再加上亞布拉罕此前對陣的選手名氣都不大,這也令他所取得的全勝戰績大打折扣。
當非洲裔拳手米蘭達向亞布拉罕發起挑戰時,大家都認為檢驗有著“亞瑟王”之稱的亞布拉罕含金量的時候到了。米蘭達一向以重拳兇狠著稱,很多優秀的拳手都曾倒在他的腳下。比賽開始后,米蘭達果然向亞布拉罕發起了暴風驟雨般的進攻。在第二回合,一記重拳狠狠地打在了亞布拉罕的下巴上,亞布拉罕的下巴立即腫脹起來。場外醫務監督檢查傷情后,認為亞布拉罕的傷勢較重,建議他退出比賽,但亞布拉罕咬著牙堅決地搖了搖頭。比賽繼續,米蘭達趁熱打鐵,向對手發起了更加瘋狂的進攻,亞布拉罕保持好防守姿勢,不甘示弱地伺機向對手反擊。比賽進入膠著狀態,無法一口吃下對手的米蘭達情緒開始有些失控,出拳變得雜亂無章,并因犯規被扣分。而亞布拉罕利用對手的急躁情緒,不斷擊中米蘭達的有效部位,最終成功逆轉,贏得了這場艱難比賽的勝利。
賽后,亞布拉罕被緊急送到了醫院,檢查結果令人震驚:亞布拉罕的下巴遭受重創,骨折的下巴被縫了70多針。在第二回合下巴就嚴重受傷的情況下,亞布拉罕竟然又和對手對攻了10個回合,并笑到了最后,這樣頑強的毅力令大家瞠目結舌!許多拳迷斷定,受傷嚴重的亞布拉罕將從此退出拳壇,因為熟悉拳擊運動的人都知道,拳手的下巴是最脆弱、最容易遭受攻擊的部位,拳王中最有名的“玻璃下巴”非小克里琴科莫屬,小克里琴科幾乎只要被對手的重拳擊中下巴,就會轟然倒地。亞布拉罕的下巴被擊碎而不倒已是奇跡,如果再登拳臺,受傷后的下巴根本難以承受對手的重拳轟擊。
令人稱奇的是,亞布拉罕傷愈后再次復出,并接受米蘭達的第二次挑戰。對于第一次的失敗,米蘭達耿耿于懷,他認為對手的下巴被自己擊碎,說明亞布拉罕的下巴同樣是不堪一擊的“玻璃下巴”,同時也證明了自己重拳的威力,對于這次挑戰,米蘭達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比賽開始階段如米蘭達所愿,他控制了前三個回合的比賽,而亞布拉罕則打得小心翼翼。第四個回合后,亞布拉罕突然加快了進攻節奏,這讓米蘭達有點措手不及,拳來拳往中,亞布拉罕一記重拳打中了米蘭達,米蘭達應聲倒地。踉蹌站起的米蘭達遭到了亞布拉罕的連續攻擊,三次被擊倒在拳臺上,再也無法站起。亞布拉罕的“硬漢”形象從此植根于觀眾心中。
一個人的毅力有多頑強,需要傷痛和挫折來驗證。經過“70多針”傷痛的洗禮后,亞布拉罕猶如經過煉丹爐考驗的孫大圣,變得異常強大、不可戰勝。只要他站在拳擊臺上,就會令對手不寒而栗、肅然起敬!在去年下半年剛剛結束不久的一場比賽中,他戰勝了一位挑戰者,第10次衛冕了ibf中量級冠軍的榮譽,繼續保持著不敗的“金身”。
從亞布拉罕身上,我們發現,對一個人來講,巨大的磨難有時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它會激發出你無限的潛能。當你用鋼鐵般的意志戰勝挫折的時候,你會信心倍增;化蛹為蝶后,你就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什么困難不能被戰勝!
名人的故事及感悟篇二
匡衡是西漢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里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著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墻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墻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墻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里來,我不就可以借著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墻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床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后,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里的農活,夜晚借著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學者。
【感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界條件不是制約我們成功的決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關鍵。學習中遇到困難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這些困難,要有吃苦的精神,培養自己的學習毅力。
名人的故事及感悟篇三
邱吉爾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人物,而且是英國歷任首相的長壽者,他整整活了90歲,他長壽的秘訣之一就是善于睡眠。
邱吉爾每天還保持一個多小時的午睡,以便養精蓄銳,使晚上精神充沛。他常常向周圍的人們宣傳午休的好處,勸他們向自己學習。因而效法他的很多,據說美國總統肯尼迪、里根等就曾模仿過他的午睡方法。
除此之外,邱吉爾還分喜歡運動,常常在午睡前后和晚飯前后騎馬、打棒球、畫畫、觀賞動植物,有時還砌一會墻,做到動靜結合、勞逸結合。
感悟:
能讓內心保持寧靜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一個人心浮氣躁時,方寸已亂,必然會導致舉止失常,進退無據,會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反之,心靜神定,泰然自若,你便聽不到外界的喧囂和嘈雜,為人處世就不會失于輕率。每臨大事有靜氣,方為大家風范。
國將領馮玉祥出身貧寒,二歲就入伍當了兵。
那時,部隊里一般逢三、五日領餉,五、日打靶。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嚴冬酷暑,刮風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馮玉祥的父親馮有茂心疼玉祥年齡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總要給他幾個小錢,讓他買兩個燒餅補補身子。
玉祥雖說接過了錢,可心里老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來就不好過,何況前些天父親又墜馬摔傷了右腿,正需改善飲食,好好調養。這錢,怎能自己享用呢?于是,他把父親給的錢都攢了起來,再加上省吃儉用節余下來的一點餉金,湊足二四個錢,到肉鋪買了二斤豬肉,送回家中。
玉祥笑著說:“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搶的,你就放心大膽地吃吧!”
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漢硬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沒辦法,玉祥只好如實講了。
馮有茂聽罷,頓時一陣心酸,眼淚奪眶而出。
這事發生在1897年,那年馮玉祥剛滿五歲。二年后,他仍沒忘記此事,還專門寫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詩呢!
感悟:
不論處在怎么樣的環境下,都不能忘記父母給予我們的愛,以孝為道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
后來,國王和大臣們去打獵,不幸被土著居民捉住了,打算把他們做祭祀品。但是根據當地規矩,肢體不全的人是不能做祭祀品的,于是國王被釋放了。
“當然。”老人答道,“如果不是在監獄里,我肯定要陪您去打獵,那么現在我一定被殺掉了。”智慧老人搖了搖他健全的雙手說。
感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福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只要能以樂觀的眼光去看,每一朵烏云背后都會有陽光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