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集體干農活心得體會篇一
集體干農活是農村最為常見的一種活動,也是我們學校傳承的一種優良傳統。五年級時,我們也開始了集體干農活。五年的時間里,我們共同完成了許多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體會和經驗。
第二段:體驗初次參與的感受
記得第一次參加集體干農活的時候,我很緊張。我們要去田里刨草,插秧。我真的沒想到自己竟然能蹲坐半天,看著種子一顆顆埋進土里。當我看到新綠的嫩苗隨著時間一天天長大,心里感覺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我也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只有眾人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
第三段:體驗不同的工作內容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們不斷地接觸到更多的工作。比如收割莊稼,在地里除草,挖地瓜,修理渠道等等。每一次的工作內容都不一樣,但是我們的團隊合作從未停歇。每個人分工合作,抱團前進,讓任務變得更加輕松。這些工作也讓我們懂得了生活中每個小環節如何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
第四段:分享幸福感
雖然集體干農活聽起來有些辛苦,但是工作之余,我們都在和同學分享幸福感。每次收獲到的水果蔬菜,總是讓我們歡聲笑語。我們在一起干活時互相激勵,決不盡力,都希望能做得更好。這種幸福感使我們更加愿意讓別人體會到。
第五段:收獲成長
在這些年的集體干農活中,我不僅學會了很多基本的生活常識,也學到了團隊合作與協調。這對齊的同時,我們互相學習,吸取對方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在從小到大的成長之路上,這些經歷將會給我足夠的助力。無論何時何地,我相信我都能夠適應環境,更好地完成任務。
總之,集體干農活中的經驗和體會,實際上也是生活之中的經驗和體會。只有在這樣的任務中,我們才能體會團隊力量的威力,并深刻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價值。這五年的集體干農活,我將會銘記一生。
集體干農活心得體會篇二
我出生在農村,22歲之前,除了上學,一直在農村;此后也還不斷干農活。對農活和做農活之苦,我是有切身體會的。
初一和初二上學期我是在自己村里讀的。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當時不但星期六下午,就是星期三下午也不上課。其他幾個需上課的下午,也只是上兩節課而已。那時生產隊每天的活分四截做,上下午各兩截,上好兩節課后回到生產隊的我,剛好趕上做一天里最后一截的活。不去生產隊做的話,就去割羊草。只有這兩種選擇。
在生產隊干活是計工分的。成年男勞力做一天最高是12分,成年女勞力最高是8分。我那時不過是一個小孩,我已經想不起我做一天是3分還是3分半。
小孩子偶爾干點農活,可能帶有玩耍性質,挺好玩。但我不屬于那種情況。我是正兒八經干農活。做農民,就農活而言,最苦最累的,莫過于夏季的.“雙搶”,也就是搶收搶種。我永遠不會忘記,12虛歲那年,單單在總共不到20天的“雙搶”期間,我就做了12天半!
我至今記得發生在那年“雙搶”的兩件事。有一天中午去插秧,田里的水很燙,長我一歲的男孩泉始終不敢下去,長我兩歲的女孩芬則掉下了眼淚,也不敢下去。我當然像大人一樣下田了。我們那個自然村以人少田多著稱,當時還沒有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并不考慮中午插秧可能會燒苗。稍后的一天,也是中午,在田里插秧的我,流鼻血了。插秧必須弓著腰,低了頭,這十分有利于流鼻血……實在止不住,最后我被人勸退,回家躺在一只匾里休息。這兩件事分別發生在哪兩塊田里?此刻讓我到現場指點當時具體發生在哪個位置的話,我想誤差都不大會超過10米。
如今農村大多種單季稻,早已沒有了“雙搶”。從這一點看,現在的農民再也不像當年那么苦。
除了白天干活,我還從很小起就開早工和夜工。開早工大多是采桑葉,偶爾也有比較另類的活計,比如有一次是收割用來采種子的紅花草,割著割著居然發現一窩小老鼠。第一次開夜工是在田里打稻,我年紀太小,只是幫大人把稻子搬到打稻機旁,收工后在生產隊吃半夜飯的情景,宛在目前。有一次是預計有雨,男人們紛紛去田里壘柴堆(是專門留給生產隊的兩條耕牛吃的),小小的我跟著玉祥,幫他把柴拖攏來。還有一次是拔蘿卜,那是一個有月光的夜晚,大多是年輕人,雖然窮苦,但一大幫人在一起干活,說說笑笑地,還是蠻開心的。事實上,那時也不大有更美好的生活。
農村的活,我大致只有兩樣沒做過。一樣是捻河泥和挑河泥,因當年我畢竟還小。還有一樣是養蠶,那習慣上是女人做的。
小時候,也不是沒有人關注孤苦的我。有一種東西對我似乎特別感興趣,那就是一種很小的蚊子。無處不在,無孔不入,被咬了還很疼。萬般無奈之下,我在田里插秧時就只好采用下面這種方法:將自己渾身上下涂上爛泥,讓蚊子們找不到下嘴的地方。
有一次是“雙搶”時,遭遇特大暴雨。夏天,滿天烏云并不一定會下雨,你若盲目躲雨而雨卻并不下來,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再說,我們生產隊田地極多,那次我是在離家足有兩里多的田里插秧,當然不會躲什么雨。然后,雨就鋪天蓋地砸下來,遠離房屋的我們無可逃避。一個叫阿三的中年婦女叫我把一束稻草頂在頭上,她說要淋壞的。我和她各自頂了一束稻柴,蹲在田埂上,那一刻,在暴雨的淫威里,我和她成了世界上最卑微最無助的人。幾年前,她中了風,半身不遂,去年離開了這個世界。
相對于割稻,我甚至有點喜歡插秧(俗稱“種田”)。割稻腰很疼,種田則不然。我們生產隊的女孩子嫁到別處,一律是種田的快手。為什么?我們那兒水田多呀,逼你非種得快不可。分田到戶后,像上面提到的玉祥,家里光水田就有17畝多;我家后來在我參加工作后只剩兩個農村戶口時,還分到3畝6分田呢。通常男人種得比女人慢些,不過在我的印象里,我種田的速度一直與最快的女孩相當。下面這個例子比較直觀:后來單干后,有一年勞動節,種的是“小苗帶土”(不是手工拔下來扎成一小把的那種,種起來相對要慢些),我在不用拿秧只負責插種的情況下,一天之內獨自把一塊7分的田全部種好。
分田到戶后,每年“雙搶”,我家總是早早完成。然后我就去幫姑姑家種田。這是我力所能及的。我有三個姑姑,我一個一個輪流幫過去。那時,她們的孩子都還小。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我結婚后,持續到我女兒出生的上一年。我女兒是農歷七月初八出生的,那年的夏天,在廠里做擋車工的妻子隨時有可能生產,我當然不便去鄉下幫忙。
但若干年后我居然又一次種田。那是在一個學生家,幾個學生要我去,一沖動,我就挽起褲管下田了,反正我會這個呀。我相信,7年前的那一次插秧,極有可能是我生命里的最后一次。當時跟我一起邊插秧邊聊天的是麗英和曉梅,如今麗英小孩已3歲,曉梅下個月也要結婚了,她倆不知道的是,第二天她們的語文老師渾身疼痛,畢竟多年沒干這個活了啊!
集體干農活心得體會篇三
農村春耕秋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五年級的同學們也有機會去參加集體干農活。在干農活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鍛煉了身體,學習了愛勞動,更重要的是領悟到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第二段:干農活的收獲
在干農活的過程中,我們的最大收獲是了解了農民勞動的不易和辛勤。當我們插秧、拔草、收割時,身體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更體會到了農民的不易。他們日復一日地在田野里辛勤勞作,為我們提供了物質的支持,這樣的勞動精神值得我們去尊敬和學習。
第三段:干農活的體驗
干農活讓我們在勞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感受,在行動中成長。在接觸到泥土和農作物的過程中,我們了解了自然規律,體驗了土地的生命力。我們向導師學習農作物的生長過程、采收時機等知識,領悟到了祖國農村更真實、更淳樸的一面。同時,在干農活的過程中,我們體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到了如何協作、如何分工和如何互幫互助。
第四段:干農活的收獲
除了鍛煉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干農活還讓我們收獲了成就感。在干農活時,我們與同學們一起努力,克服了困難,培養了勇氣和毅力,最終完成了任務。當我們看到田野變得整潔、莊稼茁壯成長時,內心中滿是自豪和興奮。在此過程中,我們明白了要成為一個貢獻社會的人,不僅需要有刻苦耐勞的品質,更重要的是內心追求公益事業的精神。
第五段:展望未來
這次干農活的經歷是我們成長中的一筆寶貴財富,讓我們不僅在學習上取得了進步,更重要的是愈發堅定了未來報效祖國的決心。我們會以實際行動表現出我們的認真、負責和樂于助人的態度,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建設美麗中國而不斷努力。
總之,干農活雖然只是一次簡單的活動,但在我們的成長中意義重大,讓我們學會了愛學習、愛勞動、愛集體和愛祖國。我們會珍惜這次寶貴的經歷,并在未來的生活中不斷發揚農民勤勞、堅韌的精神,為祖國的發展全力以赴。
集體干農活心得體會篇四
我出生在農村,22歲之前,除了上學,一直在農村;此后也還不斷干農活。對農活和做農活之苦,我是有切身體會的。
初一和初二上學期我是在自己村里讀的。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當時不但星期六下午,就是星期三下午也不上課。其他幾個需上課的下午,也只是上兩節課而已。那時生產隊每天的活分四截做,上下午各兩截,上好兩節課后回到生產隊的我,剛好趕上做一天里最后一截的活。不去生產隊做的話,就去割羊草。只有這兩種選擇。
在生產隊干活是計工分的。成年男勞力做一天最高是12分,成年女勞力最高是8分。我那時不過是一個小孩,我已經想不起我做一天是3分還是3分半。
小孩子偶爾干點農活,可能帶有玩耍性質,挺好玩。但我不屬于那種情況。我是正兒八經干農活。做農民,就農活而言,最苦最累的,莫過于夏季的“雙搶”,也就是搶收搶種。我永遠不會忘記,12虛歲那年,單單在總共不到20天的“雙搶”期間,我就做了12天半!
我至今記得發生在那年“雙搶”的兩件事。有一天中午去插秧,田里的水很燙,長我一歲的男孩泉始終不敢下去,長我兩歲的女孩芬則掉下了眼淚,也不敢下去。我當然像大人一樣下田了。我們那個自然村以人少田多著稱,當時還沒有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并不考慮中午插秧可能會燒苗。稍后的一天,也是中午,在田里插秧的我,流鼻血了。插秧必須弓著腰,低了頭,這十分有利于流鼻血……實在止不住,最后我被人勸退,回家躺在一只匾里休息。這兩件事分別發生在哪兩塊田里?此刻讓我到現場指點當時具體發生在哪個位置的話,我想誤差都不大會超過10米。
如今農村大多種單季稻,早已沒有了“雙搶”。從這一點看,現在的農民再也不像當年那么苦。
除了白天干活,我還從很小起就開早工和夜工。開早工大多是采桑葉,偶爾也有比較另類的活計,比如有一次是收割用來采種子的紅花草,割著割著居然發現一窩小老鼠。第一次開夜工是在田里打稻,我年紀太小,只是幫大人把稻子搬到打稻機旁,收工后在生產隊吃半夜飯的情景,宛在目前。有一次是預計有雨,男人們紛紛去田里壘柴堆(是專門留給生產隊的兩條耕牛吃的),小小的我跟著玉祥,幫他把柴拖攏來。還有一次是拔蘿卜,那是一個有月光的夜晚,大多是年輕人,雖然窮苦,但一大幫人在一起干活,說說笑笑地,還是蠻開心的。事實上,那時也不大有更美好的生活。
農村的活,我大致只有兩樣沒做過。一樣是捻河泥和挑河泥,因當年我畢竟還小。還有一樣是養蠶,那習慣上是女人做的。
小時候,也不是沒有人關注孤苦的我。有一種東西對我似乎特別感興趣,那就是一種很小的蚊子。無處不在,無孔不入,被咬了還很疼。萬般無奈之下,我在田里插秧時就只好采用下面這種方法:將自己渾身上下涂上爛泥,讓蚊子們找不到下嘴的地方。
有一次是“雙搶”時,遭遇特大暴雨。夏天,滿天烏云并不一定會下雨,你若盲目躲雨而雨卻并不下來,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再說,我們生產隊田地極多,那次我是在離家足有兩里多的田里插秧,當然不會躲什么雨。然后,雨就鋪天蓋地砸下來,遠離房屋的我們無可逃避。一個叫阿三的中年婦女叫我把一束稻草頂在頭上,她說要淋壞的。我和她各自頂了一束稻柴,蹲在田埂上,那一刻,在暴雨的淫威里,我和她成了世界上最卑微最無助的人。幾年前,她中了風,半身不遂,去年離開了這個世界。
相對于割稻,我甚至有點喜歡插秧(俗稱“種田”)。割稻腰很疼,種田則不然。我們生產隊的女孩子嫁到別處,一律是種田的快手。為什么?我們那兒水田多呀,逼你非種得快不可。分田到戶后,像上面提到的玉祥,家里光水田就有17畝多;我家后來在我參加工作后只剩兩個農村戶口時,還分到3畝6分田呢。通常男人種得比女人慢些,不過在我的印象里,我種田的速度一直與最快的女孩相當。下面這個例子比較直觀:后來單干后,有一年勞動節,種的是“小苗帶土”(不是手工拔下來扎成一小把的那種,種起來相對要慢些),我在不用拿秧只負責插種的情況下,一天之內獨自把一塊7分的田全部種好。
分田到戶后,每年“雙搶”,我家總是早早完成。然后我就去幫姑姑家種田。這是我力所能及的。我有三個姑姑,我一個一個輪流幫過去。那時,她們的孩子都還小。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我結婚后,持續到我女兒出生的上一年。我女兒是農歷七月初八出生的,那年的夏天,在廠里做擋車工的妻子隨時有可能生產,我當然不便去鄉下幫忙。
但若干年后我居然又一次種田。那是在一個學生家,幾個學生要我去,一沖動,我就挽起褲管下田了,反正我會這個呀。我相信,7年前的那一次插秧,極有可能是我生命里的最后一次。當時跟我一起邊插秧邊聊天的是麗英和曉梅,如今麗英小孩已3歲,曉梅下個月也要結婚了,她倆不知道的是,第二天她們的語文老師渾身疼痛,畢竟多年沒干這個活了啊!
集體干農活心得體會篇五
引言段(200字)
集體干農活是一種以團隊合作為核心,共同完成農田種植、農作物收割等農活的方式。我曾有幸參加一次集體干農活的經歷,這讓我深刻領悟到了集體干農活的重要性和價值。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經歷,分享幾點心得體會。
第一段(200字)
集體干農活讓我認識到了團隊的力量。在農田里,大家團結一致,有序分工,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完成整個種植或收割的任務。之前我總是個人主義,只顧自己的快樂與利益,而在集體干農活中,我意識到只有團隊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力量。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專長,協作高效,這樣不僅僅能快速完成任務,還能提高工作效率,為農田帶來更多的收成。
第二段(200字)
集體干農活增強了我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在農田里,為了協商好分工和密切合作,大家必須密切配合和有效溝通。為了更好地配合,我與其他隊員多次商量任務與分工,通過不斷交流,共同協商出一個最佳方案。在溝通過程中,我學會了傾聽他人的意見,接受他人的建議,并能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溝通,集體干農活成為了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讓我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了我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第三段(200字)
集體干農活讓我更加堅持和堅韌。在農田的陽光下,我們大家一起辛勤勞作,雖然炎炎夏日酷暑難擋,但我們始終堅持下來。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汗水濕透衣衫,我們都沒有放棄,不屈不撓地堅持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同伴們的堅強和毅力,也看到了勤勞是創造美好生活的基石。我深深理解到,只有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堅持不懈,不怕艱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第四段(200字)
集體干農活教會我珍惜和感恩。在農田里,我看到了農民們每天的辛勤付出,看到了他們為我們提供食物的努力和汗水。我明白了食物的背后是一代代農夫的辛勤耕種和奉獻精神。這個過程讓我學會感恩,珍惜眼前所有的美好。每次吃到水果和蔬菜,都讓我倍感珍貴,也讓我感受到了農田勞動的艱辛和可貴。
結尾段(200字)
參與集體干農活讓我獲益匪淺。通過團隊合作與溝通,我認識到團結的力量,堅定了我為實現更多目標而不斷努力的信念;同時也鍛煉了我的耐力和堅韌性格,讓我能在面對困難時不退縮,始終堅持。集體干農活讓我更加感恩,懂得珍惜。我深信,這些經歷將對我未來的生活和事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將會繼續在集體活動中積極參與,增長見識,不斷完善自己,為社會貢獻力量。
(以上為輔助撰寫,文章結構和段落長度可能需要根據需要調整。)
集體干農活心得體會篇六
五一假期到了,最近氣溫升高,早上沒有毒辣的陽光,最適合干活。這天是星期天,我起了個大早,跟著媽媽一起來到了田野里拔草。
來到田里,看到成片抽出新芽的小杯紅葉石楠,遠遠望去似紅色的海洋,紅得好似用瑪瑙雕刻的。
在這紅色的海洋中有星星點點在我看來不入流的綠色-雜草。每株雜草都有一寸來高,聽媽媽說一株不足指甲蓋長的小草,幾天時間就能瘋長到兩三寸呢!雜草不但會搶奪紅葉石楠的口糧,而且一旦草長高了,就會擋住陽光,阻礙紅葉石楠的`生長。
微風吹來,輕撫著我的臉頰,我感到精神百倍,勁頭也更足了。這些雜草的種類繁多,這讓素不干農活的我應接不暇。
走到狹窄的田埂上的我趔趔趄趄,停下來,兩只手拽住了一株有我半只手長的草,兩腿穩穩蹬著地上,用力地往上提。我分明聽見了莖咔嚓斷掉的聲音,但是看看手里只有一撮嫩嫩的草葉,這草的根莖還牢牢地在泥里呢!我不死心,繼續拔。這次連吃奶的勁都用上了,草根旁泥地都被我拉裂了,可它依然紋絲不動。
看來我是奈何不了它了,媽媽用鐮刀來個斬草除根。只見媽媽用手抓住草,用鐮刀往草的根部猛得一刀,那倔強的草當即倒地伏法。草雖長得很高,卻是一只外強中干的紙老虎,輕輕一拉,就乖乖就擒。
拔了近一個小時,終于把田里的草消滅光了。轉頭看看媽媽拔的草,堆起來足足有一尺來高,可我拔的呢?屈指可數,真是令我自嘆不如啊!
這次拔草,讓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賺錢的不易!
集體干農活心得體會篇七
段落一:引言(150字)
在農村,集體干農活是一種傳統的農民生活方式。我有幸參與了一次集體干農活的經歷,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種方式背后的力量和意義。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一下我對集體干農活的體會和心得。通過這次經歷,我不僅學會了團結合作,更了解到了農民的辛勤勞動和對土地的熱愛,以及對農村的深厚情感。
段落二:合作與協調(250字)
集體干農活的第一次體會就是合作與協調的重要性。當我們都聚集在一起,共同投入到農田中的時候,我們發現只有團結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但我們互相幫助,相互支持,共同協作。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一起面對,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我明白了只有在團隊中,我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實現共同目標。
段落三:感受農民的辛勤勞動(300字)
參與集體干農活,我深刻感受到了農民的辛勤勞動。沉重的鋤頭、沾滿泥土的手,農民們在農田中辛勤勞作,以保證農作物的種植和收割。他們默默地付出,沒有怨言,只為了給農村的百姓提供食物和生活必需品。這種勞動精神和奉獻精神令我備受觸動,并深感對農民的尊敬和敬佩。
段落四:對土地的熱愛(250字)
參與集體干農活,我也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農民對土地的熱愛。他們把土地看作是他們的母親,無論天氣的艱辛與挑戰,他們都愿意守護這塊土地,將其耕作得更加肥沃。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對土地的尊重和感恩,他們的工作為我們提供了健康的食物和資源,這讓我更加珍惜土地的價值和意義。
段落五:對農村的深厚情感(250字)
通過參與集體干農活,我對農村產生了更深厚的情感。我看到了農民艱苦生活的一面,也看到了農民對家園的熱愛和奮斗。這讓我更加體會到城鄉差距的存在,也更加珍惜農村環境的美好。我希望能夠為農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農村變得更加繁榮和美麗。
總結(100字)
通過參與集體干農活,我不僅學會了合作與協調,更感受到了農民的辛勤勞動和對土地的熱愛,以及對農村的深厚情感。這次經歷讓我更加懂得珍惜食物和自然資源,也更加尊重農民和農村的貢獻。我相信,只有通過集體的努力,我們才能共同創造更美好的農村生活。
集體干農活心得體會篇八
高一升高二的我們迎來了又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軍訓與學農。軍訓與學農的社會實踐是一堂生活中的必修課。軍訓與我們大家并不陌生,剛進入高一的我們頂著酷暑開始了高中的第一課,那時的軍訓場景還歷歷在目時。烈日下的我們毫不畏懼辛苦與高溫,任憑汗水在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流淌著,汗水在我們的身上如同了一條又一條的小溪,瀝瀝地流淌著。我們又迎來了高中第二次的軍訓,揮別了第一次軍訓的陌生,來到了熟悉的地方,開始了第二次的征程。
高一軍訓的開始的時候難免的是害怕、畏懼和不想離開父母,但是軍訓過后我們也培養起了集體的觀念和獨立自主的能力。而高二的軍訓與學農活動更多的是一次自我的提升和樂趣的體現。高二的軍訓與學農活動沒有了烈日的陪伴仿佛沒有那么的苦了,而學農活動給這次的也為此增加了許多的趣味。
這次的軍訓沒有了上次的酷暑,天氣都是陰雨綿綿的,太陽只是偶爾在云端露面。沒有了天氣的考驗,軍訓變得更加順利了。軍訓活動還是高一時的樣子,對一些已經遺忘了的動作進行了糾正,學農反而變成了我所期待的。
這次的學農活動包含了除草和長途拉練。除草的當天天空中陰云密布下次了細雨,但是雨絲毫沒有澆滅我們對除草這件事的熱情。除草時我們的手上沒有任何的工具,當一顆顆頑強雜草從地里被我們拔起時,心中有一份喜悅之情??粗诼愤叡晃覀冇貌荻哑鸬囊蛔男∩?,覺得自己的付出有了明顯的成果,在沒有任何工具和防范措施的情況下,手上被鋒利的草劃出了一道道的印子,但是沒有一個人喊疼喊累的都在清理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然而十三公里的長途拉練也是我們從來沒有體驗過的,隨著交通工具的發達和學業的忙碌,親近雙腿的機會變的越來越少了。十三公里的長途拉練正是讓我們親近我們的雙腿,更增加了團隊的意識。在這一路上大家相互扶持,相互鼓勵,有說有笑的走完了全程。這次的長途拉練陪伴我們的除了同學、老師和教官以外還有那綿綿的細雨。雨打濕了我們的頭發,但是我們還是一樣的勇往直前。
這次的軍訓暨學農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軍訓生活不僅是鍛煉自我,同樣也是一種對自我的挑戰。軍訓教會了我怎么樣吃苦耐勞,怎么樣迎接挑戰,怎么去變得更加的堅強。軍訓是一次對我自己的鍛煉,它磨礪我的意志,讓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只要勇敢的去抗衡,沒有什么風雨不會過去,教會了我堅持、堅持、再堅持。讓我化繭成蝶,完成一次蛻變。溫室里的花朵也總有一天會離開溫室,在平凡的地方開放。
而學農拉練活動讓我們增加的團隊合作的意識,讓大家進一步的彼此交流和了解。團隊的協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從社會中的團隊協作到學習生活上的團隊協作,這樣舉一反三可以讓班級成為一個團結互助有愛的班集體,活動也增加了我的責任意識。
人都在不斷的成長,成長的過程中,不論用什么樣的方法,花費多少的時間,都會有所收獲。學農和軍訓活動是成長路上的催化劑。讓我們找到方法去成長,完成自身的一次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