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排球比賽規則篇一
昨天打了排球,很熱。
我因為覺得排球不是用來拍的,而是用來踢的。所以看排球飛過來就有極強的抬腳欲望,無奈體育老師在。
我們自認為不是文明人,卻想不到我們體育老師更不文明。在和我們班的排球主力2戰敗北后說的最多的就是:“我說了你們不能驕傲。”卻還是一副老撇子相,不過看的出大家都很喜歡他。這是與那些素質教育的蠟燭是不一樣的,最起碼的是我們在背后是沒人會說這體育老師壞話的。這就說明天天喊素質的其本身是不見得有教育別人資格的。要想教育他人,必先要讓他人認可。我特看不起那些偽的跟什么似的所謂君子說什么:“我不在乎其他人怎么看,我只是為他們好。”這什么?這就好像一個人被揍的特慘還要說:“我是在教他怎樣揮拳”。
昨天我們雖然沒有參加什么排球比賽,但看著也覺得很舒服,這并不是因為這個天氣女生打排球一出汗就春光燦爛的緣故。而是他們打的確實是有點意思。這個時候我才覺得很多高水準的比賽固然有意思,這種小家子的游戲比賽也別有一般風味的。
昨天的比賽是女生先發球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體育老師說:“女士優先。”還批評我們班的主力們真不懂事,這樣是不能追到女孩子的,這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從老頭老師的嘴里出來就仿佛是經過老師半個世紀親身考驗得出的結論一樣讓人受益非淺。
每每球一跳起來,就直沖天空,大有向地球引力挑戰的架勢。對面的球員見到,以為其真要“壯士一去不復返”了,仿佛一盤煮好的鴨子遞過來的時候,它卻突然展開肉翅飛,最可恨的是它邊飛還邊向四周滲透其肉香味。球員們焦急的等它歸來,因為大家知道鴨子終究是飛不遠的,何況是一只煮熟了的無毛鴨。
果然那球漸漸不支,逐漸露出了頹勢。就好像一個人起初夠狂,但也經不起這社會的打磨。再菱的角也會磨的圓滑無比。所以那球開始了自由落體運動,地上的球員見狀,大喜。有失主找回錢包的喜悅。恨不得能立馬飛上去迎接。但是理智戰勝了沖動,畢竟這球能不能過網還是個問題。
發球的女生一臉期盼的注視著那球,就像觀看回程火箭一樣,內心又激動又驚恐。最終他驚恐了——球與自己這邊的網擦肩而過。宣告此球技術不過關。
對面的男生哈哈大笑,有張飛一笑的力量。笑的女生們掙扎不已,只是人張飛讓人掙扎著死,而這些男生是讓女生抓狂的掙扎,仿佛是要撕開一片天來,不對,是半邊天。
接下來那排球承載了女生們的怨念,被揉搓的不成球樣。雙方看見球飛過來立刻將其抽象成對方的球員,狠狠的給它一拳,那球痛苦不已,想找個地方躲藏,窺視到我腳下有他的同類,邪念一生。抓住時機向我腳下滾來,欲來個金蠶脫殼。我哪里肯依,忙說:“排球不是這樣拍滴。”眾人大驚,以為我是個高手。小說里高手的出場莫過于如此。我沒想到我的話引來眾人的注意,緊張大增。腳步不穩,但還是甩下了我的下半句“排球是用來踢滴!”并將其付出行動。那球向半空呼嘯而去。我以為我該說句話。本來是想說:“再見,我的寶貝!”但出口的卻是:“不好意思,力大了點!”少傾,“哎喲!”的慘叫傳來。
我嚇了一跳,以為自己踢死人了。驚恐好象世界末日在下一秒來臨。還好人類經歷千萬年的自然選擇,生命力強悍。倒是那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被彈上了天。
我從驚恐中醒來,尷尬的可以,但尷尬是不行的。所以我只有尷尬的笑。
排球比賽規則篇二
(-)比賽場地長12米、寬6米,四周至少有2米的無障礙區,并且在比賽場地上空,從地面量起至少有五米的無障礙空間。
(二)場地地面應是平坦、水平的,地面上不得有任何可能傷害隊員的隱患。不得在粗糙、濕滑的場地上進行比賽。
(三)場地所有的界線寬為5厘米。界線的顏色應是與地面不同的淺色.邊線和端線的寬度包括在場地內。
(四)中線在網下連接兩條邊線的中點。中線的中心線將比賽分為長6米、寬6米的兩個場區。
(五)每個場區有一條距離中心線2米并與邊線連接的平行線叫限制線。中線與限制線以內的地區為前場區,限制線與端線間為后場區。限制線和前場區向邊線以外是無限延長的。
(六)發球線與發球區。場地兩端各畫兩條長20厘米,垂直并距離端線25厘米的短線叫發球線。發球線一條畫在右側邊線的延長線上。另一條面在左側邊線的延長線上。發球線與端線間的區域為發球區,發球區向外是無限延長的。
(-)球網長7米、寬1米, 設在中線的中心線的垂直面上空。球網為深色;網孔為10平方厘米。球網上沿縫有5厘米寬的雙層白帆布,用一根柔軟的鋼絲從中穿過,拉緊球網上沿,球網下沿用繩子穿起來并拉緊。固定在網柱上。
(二)標志桿:是用結實材料制作帶有韌性的兩根桿子,長1.8米,直徑為1厘米,每10厘米應涂有紅、白相間的顏色,分設在中線兩側的(外沿)邊線上,并高出球網80厘米。標志桿被認為是球網的一部分,并作為球網兩端界限的標志。
(三)球網高度男子為2米,女子為1.8米。應從場地中間丈量,球網兩端的高度必須相等。球網兩端的高度與中間的高度不得超過2厘米。
(四)網柱是兩根高2.25米并可調節高度支架球網的光滑圓柱。網柱固定在邊線以外0.5米的中線延長線上。
(-)一個隊最多可有八名隊員(上場5人),一名教練員(可兼隊員),一名領隊。
(二)只有登記在記分表上的隊員可以參加比賽,場上隊長應在上衣胸前有一明顯標志。
(三)當隊長被換下場時,教練員或原隊長應指定另一隊負責擔任場上隊長。
(-)教練員和隊員應了解遵守規則,以良好的體育道德作風服從裁判員的判定。如有疑問只有場上隊長可向裁判員請示解釋,教練員不得對判定提出異議或要求解釋。
(二)教練員和隊員必須尊重裁判和對方隊員。不得以任何行為影響裁判員的判斷。不得以任何行動和表現去拖延死球時間或被認為有意延誤比賽。
(三)比賽結束時雙方隊長須在記分表上簽字,承認比賽結果。
(-)第一局和第三局(決勝局)比賽前,由第一裁判員召集雙方隊長抽簽選擇場區或發球權。第一局比賽前有5分鐘的準備活動。
(二)第一與第二局間休息為3分鐘,第二與第三局間休息5分鐘。第一局結束后兩隊交換場區。局間休息時,隊員可離開場區接受教練員的指導。
(三)決勝局某隊先得8分時,兩隊交換場區,不得進行指導和休息,隊員位置不得變動,由交換場區前最后一次發球的隊輪轉發球。
(四)場上隊員如發生病傷,第一裁判員應立即鳴哨中止比賽,并令該隊進行換人,如不可能合法換人。則準許特殊的不合法換人,或給予受傷隊員3分鐘的恢復時間,如仍不能繼續參加比賽時,則算該隊該場失敗,保留其所勝的分數和局數。
(五)如遇停電、風雨中斷比賽時,在2小時以內仍在原場地進行時,應保持雙方各局比分,取消未結束的一局比分,應在該局開始的原上場陣容和原場上位置的條件下,繼續進行比賽。如超過2小時,則全場比賽重新開始。
(一)雙方隊員各分為前排三名,后排二名。前排左邊為4號位,中間為3號位;右邊為2號位,后排左邊為5號位,右邊為1號位。每局比賽開始,場上隊員必須按位置表排定的次序站位,在該局中不得調換。
(二)球發出后,隊員可以在本場區內的任何位置上,不受上述限制。
(三)在新的一局,每個隊上場隊員的位置可重新安排。登記在記分表上的隊員都可被列入新的上場陣容。
(一)每局比賽中,每個隊可請求兩次暫停,每次暫停時間為1分鐘。只有成死球時經教練員或場上隊長向裁判員請求后才準予暫停。第一裁判如鳴哨后,比賽應立即繼續進行。
(二)某隊請求第三次暫停,應予拒絕,并提出警告。在同一局中如再次發生則判該隊失發球權或對方得分。
(三)暫停時隊員可離開場區接受教練員的指導。
(一)每局每隊最多可替換六人次,一下一上為一人次。某隊換人時應由教練員或場上隊長在死球時向裁判員提出請示,并說明替換人數和隊員的號碼;經記錄員登記完畢,比賽繼續進行。換人時,不得進行指導。
〔二〕開始上場隊員只能退出比賽一次;在同一局中,他再次上場時只能回到換他下場的隊員的位置上。
(三)裁判員準許換人時,上場隊員應已做好準備并從前場區上下場。如隊員未做了準備,則判罰該隊一次暫停。
(-)得分:實行每球得分制。不論發球隊或接發球隊,勝一球時即得1分。當發球隊勝一球時,則由下一輪次的隊員繼續發球,不準一個隊員連續發球。
(二)勝一局:先贏15分并超出對方2分時,則該隊勝一局,若雙方得分為14平時,先得17分的.球隊勝一局。
(三)勝一場:先勝兩局的隊為勝一場和2:0的比局取勝。
(四)無正當理由而未準時到場比賽的隊,應判為棄權。對方則以每局15:0的比分和2:o的比局取勝。
(-)發球對球必須清晰地離手拋出后用一只手或手臂擊球,并使球由兩標志桿內直接越過球網,發出的球觸網應判失誤。
(二)第一局和決勝局經抽簽由取得發球權的隊1號位隊員首先發球。第二局由前一局末首先發球的隊發球。
(三)發球隊勝一球或接發球隊取得發球權時,該隊隊員必須按順時針方向輪轉一個位置,由輪轉到1號位的隊員發球,如沒有按發球次序輪轉發球,則為輪轉錯誤,必須立即糾正,則判失去發球權。
(四)發球隊員必須在端線發球區內發球。他可以自由移動或起跳,但當手擊球時不得踏線或超過發球區,擊球后可落在場內。
(五)發球隊員必須在第一裁判員鳴響發球后八秒鐘內將球發出。球被拋出發球隊員未擊球,球也未觸及發球隊員及發球隊員而落地,第一裁判員應再一次鳴哨繼續發球。
(六)發球隊的隊員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擋對方觀察發球隊員和球的飛行路線。
(一)每隊最多擊球三次(攔網除外)并將球回擊過網進入對方場區。一名隊員不得連續擊球兩次。
(二)隊員的身體任何部位都允許觸球。球可以同對觸及身體的不同部位。但必須是一次發力,一個動作。
(三)隊員可采用各種動作將球擊出。如把球接住或把球順勢緩沖到停留后再將球送出,則應判違例犯規。
(四)本隊二、三名隊員同時去擊球只計一次,觸到球的隊員不能再去擊球。
(五)雙方隊員在球網上空同時擊球,球落到某方,某方仍可擊球三次,如球落在界外則判對方擊球出界。
(六)雙方隊員在球網上沿將球接住則判雙方犯規,該球應重新進行。
(七)如一個隊連續擊球四次(攔網除外),應判四次擊球犯規。
(-)球必須由過網區通過球網里直面進入對方場區。過網區為球網上空兩標志桿及其假想延長線以內的空間。
(二)除發球以外,球觸網及球網后通過過網區進入對方場是允許的。一名隊員將球擊入球網后,球在落地前另一隊員可再次擊球。
(三)球觸及標志桿、標志桿以外的球網或網繩或網柱及場外觀眾和任何物體等均判為界外球。
(四)球的整體通過過網區以外的垂直面及球網以下的垂直面,都應判為界外球。但當球的整體尚未越過球兩柱延長垂直面時,本隊隊員可以將球擊回。
(-)比賽進行中,隊員踏及或踏越中線,應判過中線犯規。
(二)比賽進行中,隊員身體任何部位觸及球網時,應判觸網犯規。
(三)因對方擊球入網而使網觸及本方隊員時,不算觸網犯規。
(-)隊員直接向對方擊球即為進攻性擊球(它包括扣環、吊球、傳球和墊球)。
(二)任何隊員在后場區可以對任何高度的球做進攻性擊球,扣球起跳時不得踏及或踏越限制線。否則即為犯規。
(三)隊員在前場區對高于球網上沿的球不準扣球,只允許將球傳入對區并必須具有一定向上的弧度網。
(-)對方進攻時前排三名隊員可以進行單人或集體的攔網,球可迅速而連續觸及一名或多名的攔網隊員,攔網后的隊員仍可擊球。
(二)攔網時球可以觸及攔網隊員的手以及身體任何部位。
(三)攔網隊員不得將手或手臂伸過球網進行攔網。
(四)攔網不算一次擊球,還可再擊球三次。
(五)后排兩名隊員不準到網前進行攔網。如參加撥網并起到攔網作用時應判犯規。
(六)不得攔對方的發球和前場區過網的球。
(-)裁判工作人員是比賽中的執法者。執行裁判工作的始終,必須遵循嚴肅、認真、公正、準確的要求,精通規則,熟練運用,盡職盡責,密切配合,互尊互愛,友好團結,為氣排球運動的發展而努力。
(二)第一裁判員是一場比賽的主要組織者和執法者,他決定比賽中一切事務,包括規則中不詳問題的解釋,他的判定為最終決定。
(三)應站在球網一端的裁判臺上執行任務,他的平視水平線必須在高出球網上沿約40厘米的高度上。
(四)在比賽前負責檢查場地設備,主持抽簽選擇場區或發球權;掌握雙方的準備活動。
(五)掌握比賽進行,根據規則執行判定,隊員如有疑問。只接受場上隊長提請解釋。
排球比賽規則篇三
網球是一項優美而激烈的體育運動,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網球了,那么大家了解過網球的比賽規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網球比賽規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網球比賽在一個長方形的場地上進行。網球場地上用白線劃出界線。標準網球場的長度是23.77米(78英尺)。單打比賽的球場寬度定為8.23米(27英尺),雙打比賽則為10.97米(36英尺)。球場左右兩旁的線相應地稱為“單打邊線”或“雙打邊線”。球場兩端的白線稱為“底線”。兩條底線的中間標有短小的中界點。球場周圍必須留出空間。
球網與球場的底線平行,穿越整個球場,將球場分為相等的兩部分,因此球網與兩條底線的距離各為11.89米(39英尺)。球網兩端懸掛在兩邊的網柱上。網柱中心在雙打邊線外的91.4厘米(3英尺)處。球網在網柱處的高度為1.07米(3英尺6英寸),在球場中央的高度則是91.4厘米(3英尺)。球網頂部用白色網邊布包縫。
球場上還有兩條發球線,以劃分出發球區。發球線與底線及球網平行,距離球網6.40米(21英尺),兩頭連接到單打邊線。發球中線則與邊線平行,從球網的正中開始,到發球線為止。網球場的四個發球區邊界分別為球網、一條單打邊線、一條發球線和發球中線。
場地按材料主要分為三種:草地、紅土與硬地。不同的場地提供不同的球速和彈跳。硬地有很多種類,從老式的混凝土,室內地毯球場室,室內木質地板到類似astroturf的人造草地。紅土被視為慢速場地,因為球反彈相對較高較慢,使得球員不容易擊出無法回擊的球。在紅土球場上,出線的裁決相對容易,因為網球會在土場表面留下痕跡。硬地和草場被視為快速場地,球速快,反彈低,使得擊球短,更有力,因而強力發球型球員擁有優勢。四大滿貫賽事最初都是草地,現在澳網和美網為硬地,法網是紅土,溫網是草地。
網球拍和網球
參賽選手站在球網兩邊,其中一名(或一組)選手為發球手,另一位(或一組)則是接球手。一局比賽結束之后交換發球權。
發球手必須站在底線后面,以及中界點和邊線間的任意一點。接球手可選擇站在球網后面的任何一點,一般站在發球手的斜對面。在接球手示意準備完畢后,發球手開始發球。發球時,選手應該用手將球拋向空中任何方向(一般向上),然后在球落地之前用球拍擊球。如果球手對拋球的動作不滿意,可以讓球自然落地,然后重新開始。但如果球手做出用球拍擊球的動作但并未擊打到球,則被視為發球失誤。
發球手在發球的整個過程中,兩腳不應該偏離最初的位置。發球手的腳可以離開地面,但是不得走動或奔跑;這是為了防止故意誤導球的走向。違反此規定,或雙腳偏離區域過大,可能構成違例。
在一次正確的發球中,發出的球應該越過球網(但不觸及球網),并落在球網另一側斜對角發球區中的任意一點。如果球觸網但依然落在斜對角的發球區,則構成觸網,應該重新發球(但不記為發球失誤)。如果球落網、沒有過網前就落地、落地前觸碰到除球網外的任何物體或沒有落在斜對角發球區,就是一次發球失誤。第一次發球失誤后發球手可以再發一次,但如果依然失誤,則讓對手得一分。
發球成功之后,接球手回擊。球員應該在球回彈兩次之前用球拍擊球一次,使球穿越球網并落在對方球場內的任意一點,否則就失一分。
球手在球落地回彈之前就擊球,依然有效。但觸碰球網、在球穿越球網前擊球、用球拍之外的任何物體擊球、故意擊球兩次等其他行為都將導致失分。在雙打比賽中,在發球與首次回擊后,搭檔中的.任何一位在任意回合中都可擊球,但不得同時擊球。
一場網球比賽一般由一至五盤比賽構成,而每一盤一般又分數局。率先贏得規定局數的選手贏得一盤,而率先贏得規定盤數的選手則贏得比賽。
一局比賽只有一名選手發球,率先贏得至少4分并多出對手至少2分的選手贏得一局。一局比賽中,每一次發球必須在半場的兩個發球區輪流,每局第一次發球應先從右邊開始。
網球每局的記分方法十分特殊,從0至3分分別為“零”(love)、“十五”(fifteen)、“三十”(thirty)和“四十”(forty)。記分時,發球手的得分在前。因此“30比0”的意思是,發球手贏得2分,而接球手還未得分。
當雙方選手都得到了3分時,一般叫“平局”(deuce)而非“40比40”。在出現平局后一名球手再得一分,被稱為“占先”(advantage),而不再記分。如果在占先的情況下失去一分,就再度回到平局;如占先后再得一分,就贏得一局。發球手占先,或在領先對手2分及以上的情況下,被稱作握有“局點”(game point)[如果贏得這一局后又恰好可以贏得一盤,就可稱作“盤點”(set point),能贏得比賽就稱作“賽點”(match point)]。如果是接球手處于類似情況時,被稱作握有“破發點”(break point)。
每次發球前,比賽裁判應當口頭報出本局比賽的比分。在沒有裁判的比賽中,發球手應該報分。
一盤由多個局組成,當一名或一組選手獲得規定條件的局數后,一盤比賽結束。選手在每個單數局結束后交換比賽場地。一盤中局數的比分是以正常的數列表示的。每局比賽前由裁判報出本盤比賽的比分。
基本上,率先獲得6局比賽勝利并領先對手至少2局的選手贏得該盤;若其中一方贏得6局卻未領先至少2局,則該盤必須繼續,直到一方領先2局為止(亦即達到6比4、7比5、8比6等比數的話該盤便告結束,但若比數為6比5、7比6、8比7等,則該盤繼續,因為領先一方并未領先2局)。這種計分法稱作“領先盤”(advantage set)。這種計分方式在職業賽中時常僅出現于最后一盤(五盤三勝比賽中之第五盤,或三盤兩勝比賽中之第三盤),但亦有不少賽事僅采用此形式。
目前另一常見的記分方法是,當雙方在一盤中戰至6比6時,會舉行一局特殊的“決勝局”,又稱“搶七局”。贏得此決勝局的選手就以總局數7比6贏得該盤。還有些時候,在5盤制比賽中的最后一盤,如果雙方戰成6比6,就沒有決勝局,而采用傳統的方式直到一方連續獲得2局的勝利后比賽才結束。
在決勝局比賽中,記分采用正常的數列表示,率先獲得7分并領先對手至少2分的選手獲勝。決勝局開始時的發球權歸上一局比賽的接球手,該名選手在自己的右邊發球區發球,然后將發球權交給對手。接下來雙方在每兩次發球后便交換發球權。每名選手在其每兩次發球中,先在左邊發球區發球,再在右邊發球區發球。每次比數總和達至6的倍數后,雙方須交換場地。決勝局完結后,雙方亦須交換場地,因為決勝局必定是單數局(一盤中的第13局)。
大多數比賽由多盤組成,而且總盤數一般為單數。大滿貫男子單打比賽有5盤,率先贏得3盤的選手獲勝;而其他比賽一般有3盤,率先贏得2盤的選手獲勝。
發球權在每局比賽后交換,不受一盤比賽的開始或結束影響。決勝局亦算作一局比賽。
一場比賽的總比分可以只給出總盤數的比分(例如3比1,表示勝者贏3盤,敗者贏1盤),也可列出所有局數的比分,但必須先列出勝者的比分。例如7-5 6-7 (4) 6-4 7-6 (6)采用的就是后一種記分方式,表示獲勝的一方贏得了第一、第三和第四盤的勝利,而第二和第四盤是靠決勝局決出勝負的。在括號中的數字表示的是輸的一方在決勝局中得到的分數,例如第二盤決勝局的比分就是4-6,而第四盤決勝局的比分則是8-6。
人員
在一場正式比賽中,除了球員外,還有相關人員在場。網球比賽的主裁判坐在球場外一邊的中間的高椅上,他對比賽中所有事件擁有最終仲裁權。此外還有邊裁協助主裁判的判決,他們主要的工作是決定球是否落在規定的區域內,以及檢查球員發球時是否違例。此外還可設一名網裁,負責判斷發球時球是否觸網。
比賽中還可設球童,負責撿球以及將球和毛巾遞給球員。他們不負責比賽的裁決。場外裁判一般坐在觀眾席中,擁有對比賽規則的最終解釋權。
其他
網球比賽應該是連續進行的,因為運動員的體能也是比賽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大多數情況下,發球應在上一次得分后20秒內進行;球員交換場地(每兩局)后則應在90秒內發球。每盤比賽后有120秒的休息時間。通常在正式比賽中,球員如果出現傷病,被允許有限次數的短暫停呼叫治療師入場治療。除此之外其他拖延比賽進程的行為會被警告甚至罰分。
由于球的狀況也是決定比賽結果的因素之一,所以球的使用有嚴格規定。在正式比賽中球的損壞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規定每9局比賽需換一批新球。不過比賽開始后使用的第一批球在7局比賽后就要更換,因為該批球在球員的熱身運動中就已經使用過了。如果由于種種原因比賽被迫中斷(大多數情況是由于天氣問題引起的)后重新開始時,運動員需要再次熱身,就必須使用新的球,熱身結束、比賽正式恢復后再用之前使用的球。
輪椅網球比賽可以在健全人或需要輪椅移動的殘疾人之間舉行。在這種比賽中運動員必須坐在輪椅上擊球,球員也被允許可在球反彈2次后再擊球。這個規則使得殘疾人和健全人之間的混合賽變得可能。
還有一種叫“加拿大式雙打”的網球比賽形式,由1名球手與2名球手對打。對單人方,使用單打規則,即,對方回球必須落在單打線內;對雙人方,使用雙打規則,即,對方回球落在雙打線內即算有效。
國際網球比賽中,所使用的網球場地主要有4種。
草地球場通常是天然草地,草皮須疏密均勻。而這種場地的造價和保養費用都很高,亦不易保養,所以也漸被其他種類的場地或人造草地取代。由于草地的表面平滑,球在上面的彈跳低、速度快,適合擊球時平擊較多的球員。草地球場常見于英國及澳洲,也是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溫網)所選用的場地。
泥地球場造價較低,而且較易保養,由于場地表面粗糙,球在上面的彈跳高、速度慢,適合擊球時旋轉較多的球員。是歐洲最常見的網球場地。法國網球公開賽(法網)用的便是泥地球場。
硬地球場是于地面上涂上多層塑料或橡膠,使場地有不同顏色的清晰分區。而這種場地很容易保養,亦相當耐用。美國網球公開賽(美網)曾由泥地(1975-77年)改用硬地;澳洲網球公開賽(澳網)也由草地(1985年及以前)改用硬地。
盡管美網與澳網的場地皆使用硬地,兩者仍有些許的不同: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場地較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來得硬,因此美網的球速較快、較接近草地場地、澳網相對較慢較接近紅土場地。
地毯球場的制作材料為塑膠類物質,像地毯一樣鋪設于地即可成為一網球場,不用時亦可收起。室內場館常使用。
排球比賽規則篇四
保齡球運動最早來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當時玻利尼西亞人就開始了這項運動。在歐洲,保齡球起源于德國,荷蘭人之后在1650年發展了這個項目。當時的比賽是9個菱形的瓶。而如今的保齡球是一個三角體的樣子,相信這來源于荷蘭的當時的形狀。每個瓶之間的距離間隔等要求則是來自中世紀時后的發展。
1、全中:當每一個格的第一次投球擊倒全部豎立的十個瓶子時,稱為全中。用(x)符號記錄在記分表上該格上方左邊的小方格中。全中的記分是10分加該運動員下兩次投球擊倒的瓶數。一局的最高分300分,運動員必須投出十二個全中。
2、補中:當第二次投球擊倒該格第一個球余下的 全部瓶子,稱為補中,用(/)表示。記錄在該格右上角的小方格內。補中的記分是10分加運動員下一個球擊倒的瓶數。
3、失誤:除第一次投球后形成分瓶外,當運動員在某格兩次投球后,未能將十個瓶子全部擊倒,即為失誤。
(1)2個或2個以上的瓶子,它們之間至少有1個瓶子被擊倒時,如:7號瓶和9號瓶、3號瓶和10號瓶。
(2)2個或2個以上的瓶子,緊挨在它們前面的瓶子至少有1個被擊倒時。如:5號瓶和6號瓶。
注:分瓶在記分表上用(o)表示。
5、犯規:在投球時或投球后,運動員的部分身體觸及或超越了犯規線,以及接觸了球道的任何部分和其設備建筑時,即為犯規。該次犯規的.時效直到該名運動員或下一名運動員投球為止。犯規在記分表上用(f)表示。
6、 合法擊倒球瓶
運動員合法投球后球瓶的下列情況,將被認為是合法擊倒球瓶:
1、 被球和其他瓶直接擊倒或擊出放瓶臺之瓶。
2、 被從兩側邊墻隔板或球道后部緩沖板反彈回來的瓶所擊倒或擊出放瓶臺之瓶,均作為擊倒之瓶計算。
3、 在清掃球瓶之前被掃瓶器橫桿反彈回來的瓶所擊倒或擊出放瓶臺之瓶。
4、 斜靠在邊墻隔板上之瓶。
在下一次投球前,這些瓶都應清除掉。
7、 不合法擊倒球瓶
凡屬下列情況者,投球的球有效,但被擊倒之瓶不予記分:
1、 當球在到達球瓶前先脫離球道,然后才擊倒的球瓶。
2、 投出之球從后部緩沖板反彈回來擊倒球瓶。
3、 當瓶接觸擺瓶員身體的任何部位反彈回來擊倒的球瓶。
4、 被自動擺瓶器碰倒的瓶。
5、 在清除倒瓶時被碰倒的瓶。
6、 被擺瓶員碰倒的瓶。
7、 運動員犯規后擊倒的瓶。
8、 投球后在球道和邊溝里出現倒瓶,球在離開球道表面前碰倒這些倒瓶。
不合法擊倒球瓶一經出現,應恢復原位。運動員有權在該格投另一個球。
國際保齡球聯合會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章程和比賽規則。這些章程和規則,不僅是裁判員,就是運動員也需要學習和掌握。
1.保齡球是以局為單位,以擊倒球瓶數的多少來計分并決定勝負的。一局分為10輪,每輪有兩次投球的機會。如果在一輪中,第一次投球就把10個球瓶全部擊倒,即全中,就不能再投第二次。唯有第10輪不同,第一次投球如果投得全中,仍要繼續投完最后兩個球;如果是補中,就要繼續投完最后一球,結束全局。值得強調的是,如果兩次投 球沒有將10個瓶全部擊倒,那么第三次機會就會被自動取消。
2.比賽以抽簽的方式決定道次。每局在相鄰的一對球道上進行比賽,每輪互換球道,直至全局結束。第二局需互換球道,單數的球員向左移動,雙數的球員向右移動。有時也可以統一向右移動道次,目的是為了每個球員都能相遇 和機會均等。投球的先后以抽得的a、b、c順序為準。
3.保齡球比賽時,均以6局總分累計決定名次。
(1)單人賽:將每一局的成績相加,以6局總分最高者為冠軍,次者為亞軍,再次為第三名。
(2)雙人賽:每人6局,以二人合計12局累計總分高 低決定名次。
(3)三人賽:每人6局,以三人合計18局累計總分高低決定名次。
(4)五人賽:每人6局,以五人合計30局累計總分高低決定名次。
(5)全能賽:以每人24局總分高低決定全能名次。
(6)精英賽:通過上述前四項比賽,取24局總分的前 16名參加準決賽,進行單循環后共打完15局,取15局總分的前4名參加挑戰賽。第四名對第三名,是第一次挑戰;勝者對第二名是第二次挑戰,勝者對第一名的比賽稱為決賽,連勝兩局者為冠軍,連負二局者為亞軍。一勝一負兩局總分高的為冠軍,一勝一負兩局分低的為亞軍。如果兩局總分相同,就要看雙方第九輪與第十輪的成績了,分數高的奪得冠軍。
1、持球
持球時姿勢要對,手臂要夾緊胳肢窩,確定身體、肩膀擺正,原本半蹲的姿勢也要改過來變成直立,因為腿的姿勢如果半蹲,也會消耗掉能量。
任何彎曲的動作都會消耗能量,持球最好不要將球擺胸前,因為很多人會慣性的將球擺往后右方,球應該持在與右肩平行的位置,再用左手拖住。如果球擺在胸前,擺球時也應該先將球往右肩平行的位置移動。
2、擺球
擺球時將原本彎曲的手臂放下伸直并往正后方擺動,這個姿勢很重要,持球的位置越高、向后擺的幅度越高,球速就會越快。但是,很多人向后擺的姿勢會偏掉,要特別注意胳肢窩仍要夾緊,手仍然要伸直。
3、出手
出手時手還是一樣伸直,不可彎曲。不可用力,因為姿勢對的話,球速會自然增加。
4、走步
可將走步速度變快,只是變快不要變亂,因為助走也可以加快球速。
5、左手
很多人會忽略左手,所以球速都沒完全發揮。左手的作用是在平衡右手的重量,唯有在平衡時速度才能發揮。走步時左手應像老鷹展翅一樣,左手抬得越高,能量就聚集越多。注意,出手時不僅右手出力,連左手都應出相等的力氣,不然您的姿勢會因不平衡而垮掉,出手時左手應像后方撞。
6、落點
放球時盡量不要將球騰空,不然很多能量會因和球道碰撞而抵銷,放球時沒有聲音是最能打出速球的。
隨著人們對于自身身材越來越嚴苛的要求,誰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個纖細的腰肢,修長的雙腿,但是現實中很多人并沒有擁有這樣完美的身材,梨形、蘋果形身材一直是很多女性的困擾,那么怎樣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健身舞就是一種很好的塑形運動。
排球比賽規則篇五
肯定很多人喜歡打排球吧!那大家真的清楚排球的比賽規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排球比賽規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排球比賽規則,一起看一下吧!
排球規則是由技術性規定、非技術性規定和場地設備要求等方面的內容組成的。場地設備、比賽的方法,以及參賽人數等方面的規則,規定了排球項目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的性質。比賽參加者的權力與責任,比賽的間斷及延誤比賽,隊員的不良行為等方面的規則,規定了排球運動參加者必須在公正和遵守體育道德的環境中進行比賽。規則中大量的清楚的技術定義,是排球運動的核心,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基本內容。隨著排球運動的不斷發展和眾多客觀條件的需要,規則在對技術性規定的要求上逐漸放寬,趨于簡單。這樣將更便于人們去了解規則,了解排球。
一、排球比賽的場地與設備
(一)比賽場地
排球比賽場地包括比賽場區和無障礙區。比賽場區為長18米,寬9米的長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寬呈長方形對稱的無障礙區,從地面量起至少有7米的無障礙空間。國際比賽的場區邊線外的障礙區至少5米,端線后至少9米,上空的無障礙空間至少12.5米。
(二)比賽場地的區域
1.比賽場區
由中線的中心線分為長9米,寬9米的兩個相等的場區。
2.前場區
每個場區各劃一條距離中線中心線3米的進攻線(其寬度包括在內)。中線與進攻線之間為前場區。
3.換人區
兩條進攻線的延長線之間,記錄臺一側邊線外的范圍為換人區。
4.發球區
在兩邊的端線外,兩條邊線的延長線上,各劃兩條長15厘米,垂直并距離端線20厘米的短線,兩條短線之間為發球區。發球區的深度延至無障礙區的終端。
5.準備活動區
在兩個無障礙區外的替補席遠端,劃3×3米見方的區域為準備活動區。
(三)比賽場地的要求
1.地面
場地的地面必須是平坦、水平、劃一的,不得有任何可能傷害隊員的隱患,不得用任何堅硬的物體作為場地的界線,不得在粗糙、濕滑的場地上進行比賽。世界性比賽的場地地面只能是木質或合成物的。
2.界線
場地所有的界線寬均為5厘米,其寬度包括在各個場區內。
3.顏色
室內比賽場地的地面必須是淺色。界線的顏色應是與地面顏色不同的淺色。世界性比賽場地界線為白色,比賽場區和無障礙區分別為另外不同的顏色。
4.溫濕度和照明
室內最低溫度不得低于10攝氏度(50華氏度)。照明度為1000~1500勒克斯。世界性比賽的室內溫度,最高不得高于25攝氏度(77華氏度),最低不得低于16攝氏度(61華氏度)。濕度不得高于60%。
(四)比賽的器材與設備
1.球隊用的長椅
長椅的長度至少能坐9人。
2.記錄臺
記錄臺一般坐兩個人,一名正式記錄員,一名輔助記錄員。國內比賽一般只有一名記錄員和一名廣播員在記錄臺就座。
3.裁判臺
裁判臺要能升降,下部要用防護套包好,以防隊員救球時受傷。
4.量網尺
量網尺長度要在2.50米以上,并在男子網高2.43米和女子網高2.24米處畫上標記,同時在這兩個高度上方2厘米處畫上另一標記。因為規則規定,球網兩處的高度不得超過規定網高的2厘米。
5.氣壓表
規則規定比賽球的氣壓為0.40~0.45公斤/平方厘米,所有比賽用球的氣壓必須一致。
國際比賽時要求將5只比賽球放在球架上,比賽采用三球制。
7.計分器
計分器除能顯示雙方的比賽分數外,還要能顯示雙方的暫停和換人次數。
8.換人牌
換人牌為1~18號,兩副的顏色最好有區別,并用盒子裝好。
9.拖把
比賽時需要六個1米寬的拖把供擦地員使用。
10.小毛巾
至少需要十塊供快速擦地員和撿球員使用的小毛巾,毛巾最小為40厘米見方,最大為40厘米×80厘米。
11.氣筒
在球壓不足時,供沖氣用。
12.蜂鳴器
最好能讓教練員和記錄員都能使用。
13.表格
包括記錄表、位置表、成績報告單和廣播員用表等。
(一)隊員的服裝
隊員的服裝包括上衣、短褲和運動鞋。上衣、短褲和襪子必須統一、整潔和顏色一致。國際比賽中,全隊隊員鞋子的顏色必須一致,但商標可以不同。上衣的號碼必須是1~18號,號碼的顏色必須與上衣明顯不同。身前號碼至少為10厘米高,身后號碼至少為15厘米高,號碼筆畫寬度至少為2厘米。
(二)禁止著戴的物品
隊員禁止佩帶可能造成傷害及有利于人為加力的物品。可以戴眼鏡進行比賽,但所引起的一切后果自行負責。
(三)參加者的基本權力
1.隊長
隊長在比賽開始前要在記分表上簽字,并代表本隊進行抽簽。抽簽獲勝者可以選擇發球或接發球,或場區。隊長在場上時將擔任場上隊長。只有場上隊長可以在死球時同裁判員講話。場上隊長可以請求對規則和規則的執行進行解釋,可請求正常的比賽間斷(暫停和換人),可以請求允許更換衣服或器材,核對雙方隊員的場上位置,檢查地板、球網和球等。比賽結束時,他要在記分表上簽字承認比賽結果。
2.教練員
教練員在比賽前要在記分表上檢查隊員的姓名和號碼,并簽字。每局開始前,要填寫位置表,簽字后交記錄員或第二裁判員。比賽中,他應坐在靠近記錄員一端的球隊席上,他可對場上隊員進行指導,但必須是坐在球隊席上或在準備活動區內,并不得干擾或延誤比賽。
3.隊員的替換
每一局每隊最多可替換六人次,一名隊員離開比賽場地,而由另一名隊員上場據占他的位置為一人次替換。在一次換人中可以同時替換一人或多人。替補隊員每局只能上場比賽一次,如某一隊員受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必須進行合法的替換。如果不可能進行合法替換時,可采取特殊的替換。如某隊員被判罰出場或取消比賽資格時,必須進行合法的替換。如果不可能進行合法替換時,則判該隊陣容不完整,陣容不完整的隊保留其所得分數和局數。
4:比賽間斷
正常的比賽間斷為暫停和換人。在比賽成死球時,裁判員鳴哨發球前,教練員或場上隊長用相應的手勢請求間斷。一次或兩次暫停可以與雙方的各一次換人相連續,中間無須經過比賽過程。同一隊未經過比賽過程不得連續提出換人的請求,但在同一次換人請求中可以替換兩名或更多的隊員。一次暫停的時間為30秒,但在世界比賽中,采用技術暫停的方法,即比賽中,當比分至5分和10分時,便為技術暫停,時間為1分鐘,在每局中,球隊還有一次暫停的機會,時間為30秒。暫停時,比賽隊員必須離開比賽場區到球隊席附近的無障礙區。
5.延誤比賽
延誤比賽的行為是:換人延誤時間;在裁判員鳴哨恢復比賽后,拖延暫停的時間;請求不合法的替換,在同一局中再次提出不符合規定的請求;場上隊員拖延比賽的繼續進行。延誤比賽為全隊的行為犯規,同一局中第一次延誤,應判延誤警告,再次出現則判延誤判罰。
6.不良行為
球隊成員對裁判員、對方隊員、觀眾或同隊隊員的不良行為,根據其冒犯程度分為四類。
(1)非道德行為:比賽的參加者對裁判員的判斷結果進行爭辯,恫嚇對方隊員等行為。
(2)粗魯行為:比賽參加者的行為違背了道德原則和采取不文明的舉止,并對裁判員、對方隊員和觀眾有侮辱性的表示。
(3)冒犯行為:采用侮辱性的語言和姿態對裁判員、對方隊員或觀眾進行誹謗。
(4)侵犯行為:對裁判員、對方隊員或觀眾有企圖侵犯的目的或人身侵犯的行為。
(一)發球
發球隊員必須在第一裁判員鳴哨5秒鐘內,將球拋起或持球手撤離,在球落地前,用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將球擊出。如球未觸及發球隊員而落地,則被認為是一次發球試圖。在發球試圖后,第一裁判員應及時鳴哨允許再次發球,發球隊員必須在再次鳴哨后的3秒鐘內將球發出。發球隊員在擊球時或擊球起跳時,不得踏及場區(包括端線)或發球區以外的地面。擊球后,可以踏及或落在場區內或發球區以外。在每一次發球時都允許有一次發球試圖。
(二)隊員的場上位置
在發球隊員擊球時,雙方隊員必須在本場區內各站兩排,每排三名隊員。發球隊員不受場上位置的'限制。隊員的位置是根據其腳的著地部位來判定的,每一名前排隊員至少有一只腳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隊員的雙腳距中線更近;每一名右邊(左邊)隊員至少有一只腳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間隊員的雙腳距場地的右(左)邊線更近。在發球隊員擊球的一剎那,場上隊員腳的著地部位必須符合其位置要求。在發球后,隊員可以在本場區和無障礙區的任何位置上。
(三)網下穿越
在不妨礙對方比賽的情況下,允許隊員在網下穿越進入對方空間。允許隊員的一只腳或雙腳越過中線觸及對方場區的同時,腳的一部分還接觸中線或置于中線上空。除腳以外,不允許隊員身體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觸對方的場區。在比賽中斷后,隊員可以進入對方場地。
(四)觸網
新規則規定觸網為犯規,但隊員在無試圖擊球的情況下偶爾觸網不算犯規。所謂無試圖擊球,意指已經完成了擊球動作和擊球試圖。如完成扣球動作或掩護扣球動作之后,偶爾觸網則不算犯規。
(五)進攻性擊球
進攻性擊球指除發球和攔網外的其他所有直接向對方的擊球。當球的整體通過球網的垂直面或觸及到對方隊員,則完成了進攻性擊球。前排隊員可以對任何高度的球完成進攻性擊球,但觸球時必須在本場地空間。后排隊員則允許在后場區對任何高度的球完成進攻性擊球,但起跳時腳不得踏及或越過進攻線,擊球后可以落在前場區。如果后排隊員在前場區完成進攻性擊球,在觸球時,球的一部分必須低于球網上沿。
(六)攔網
攔網是指隊員靠近球網,將手伸向高于球網處阻擋對方來球的行動。
觸及到球的攔網行動則完成了攔網。只有前排隊員允許完成攔網,后排隊員不得完成攔網。如后排隊員將球攔回,則為犯規。如攔球到本方場區,則為本隊的第一次擊球。前排隊員的攔網觸球不算作本隊的一次擊球,因此本隊攔網后還可以再擊球三次。攔網時,隊員可以將手或手臂伸過球網,但不得影響對方擊球,過網攔網觸球應在對方隊員完成進攻性擊球之后。在一個攔網動作中,允許球迅速而連續地觸及一名或更多的攔網隊員。
規則規定隊員的身體任何部位都允許觸球。但球必須被擊出,不得接住或拋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彈,如果隊員違反了上述規定,則判為持球。
規則規定球必須同時觸及身體的不同部位,如果球先后觸及隊員身體的不同部位,則為連擊犯規。但是在攔網動作中,允許同一隊員或同一攔網中的不同隊員,在一個單一的動作中連續觸球。在球隊的第一次擊球時,允許隊員身體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擊球動作中連續觸球。第一次擊球指接發球、接進攻性擊球、接本方攔起的球和接對方攔回的球。而在本隊第二次和第三次擊球時,則不允許球連續觸及身體的不同部位。
規則雖然由以上三個部分組合而成,但它們是一個整體。我們在掌握每部分內容的同時,更要將三部分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規則,理解規則,以至更好地去執行規則。
裁判員是執行規則的人,要正確地運用規則,要求裁判員必須完整地理解規則,并在比賽的全過程中果斷地、正確地運用規則。裁判員首先要知道規則形成的原則基礎,特別是當一個沒有在規則中清楚表明的情況發生時,裁判員應能正確地做出判決,如同規則26.2.3中規定的,“他有權決定涉及比賽的一切問題,包括規則中沒有規定的問題”。裁判員只有在充分認識了規則形成的原則的基礎上,才能運用規則處理這類間題。
為了正確地運用和執行規則,我們應對規則的作用、規則形成的影響因素和執行規則的基本原則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一、規則的作用
一般來說,規則作為一個整體,它有下列作用:
(一)規定項目的性質
規則規定了比賽的條件、設備、器材、場地、球網和球的規格。規定了參賽的人數、正式上場隊員和他們的場上位置、輪轉次序。還規定了比賽的方法。
(二)規定合法和犯規技術
排球規則中,大量地給出了清楚的技術定義,以及正確技術、不合法技術和錯誤技術的顯著區別。
(三)使比賽在公正的條件下進行
規則中一切有關場地、設備、器材、技術以及行為方面的規定,對雙方運動隊的成員都是平等的。這就是“公平”。對裁判員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理解和執行規則的準確性是公正和合理的基本因素。
(四)教育的作用
在規則第七章“不良行為”中,對運動員的體育道德行為作了明確的規定。裁判員必須重視他們在這一方面的職責,這是排球運動的核心。排球運動的目的不僅僅是比賽,它還有體育道德、公平競爭的教育作用。
二、規則形成的影響因素
(一)技術和戰術的發展
規則不僅適應于技術和戰術發展的要求,而且還起到促進技戰術發展的積極的主導的作用。
(二)提高精彩性的要求
排球運動地位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是通過激發觀眾的情緒表現出來的。因此規則的修改在某種意義上說是適應了這一要求的需要。
(三)社會宣傳的需要
排球運動的發展更多地取決于社會的因素,社會的宣傳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群眾對這一運動產生興趣并接受它的有效途徑。
(四)經濟條件的限制
排球運動的發展需要有足夠的財政基金的支持。因此規則的修改,對這一因素往往會做出一定的讓步。
三、執行規則的基本原則
(一)使比賽在良好和公正的條件下進行
執行規則最基本的原則是盡可能地創造適當的條件和機會,使運動員在比賽中發揮他們的最高競技水平。競技水平反映著排球運動的水平,運動員多年訓練的目的是參加比賽,所以比賽是評價訓練效果的一個重要環境。作為裁判員必須認識到這一事實,即他的每個自我判斷都將對運動員產生一個明顯的心理上的影響。任何心理上的影響又都會導致一種積極或消極的結果。因此,對裁判員的根本要求之一是給運動員適當的機會來表現他們的最高競技水平。從這一觀點來看,對裁判員工作的主要評價點是他的公正性和穩定性。判斷公正性的基礎是準確,判斷穩定性的基礎是公正。
(二)積極鼓勵觀賞性
在排球運動的發展及水平的提高中,比賽的精彩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裁判員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應具備喚起大眾積極性的能力,要注意使比賽達到高潮,減少和縮短比賽的中斷次數。所以說,裁判員還負有促進排球運動發展的責任。
(三)加強裁判員之間的協作
裁判員之間的協作是完成好裁判工作及正確指導比賽的基礎。裁判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他的特殊權力和職責,在場地上還有他的固定位置以利于執行工作。但是,這也可能導致因視野受限而影響他的判斷。因此,加強裁判員之間的協作是保證正確判斷和準確執行他們權力及職責的唯一途徑。
一、第一、二裁判員之間的配合
第一、二裁判員到達比賽場地后,應共同檢查場地、器材和設備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時要主動與場地負責人聯系。賽前共同主持抽簽和入場儀式,準備活動時間由第二裁判員掌握。每局比賽開始前,第一裁判員應給第二裁判員充分的時間核對雙方場上隊員的位置。在比賽中,第一裁判員重點判斷發球方、進攻方和球網上沿及本側的犯規,第二裁判員則重點判斷接發球方、攔網方和球網下沿及本側的犯規。暫停和換人工作主要由第二裁判員掌握。第一裁判員應給予時間使其完成換人程序。如換人出現延誤,第二裁判員應及時向第一裁判員做出提示,由第一裁判員進行判罰。當某隊已暫停兩次和換人達5人次時,應用手勢通知第一裁判員。第二裁判員發現球觸及同側的標志桿或從標志桿外過網時,應及時鳴哨并做出手勢。如發現同側的球觸手出界、四次擊球、背向第一裁判員的連擊時,應及時做出只能讓第一裁判員看見的手勢。手勢應在胸前。如第一裁判員未看見,第二裁判員應將手勢立即收回,不得堅持自己的判斷。第二裁判員要對第一裁判員難以看到的界內球及時鳴哨并做出手勢。第一裁判員鳴哨發球后或同時,第二裁判員不應再鳴哨允許某隊請求暫停或換人。當記錄員發現發球次序錯誤而鳴哨中止比賽時,第二裁判員應及時查明情況,并報告第一裁判員,由第一裁判員進行處理。第一裁判員對某隊進行判罰時,應說明原因,由第二裁判員將判罰原因通知記錄員。當發現場上隊員受傷不能繼續比賽時,裁判員應及時鳴哨,由第二裁判員掌握換人的規則。
二、第一裁判員與記錄員之間的配合
比賽前,第一裁判員要將抽簽的結果通知記錄員。每局比賽開始前和換人時,第一裁判員應給記錄員充分的時間登記、核對場上隊員的位置和登記換人號碼,記錄員登記和核對完畢后,應向第一裁判員舉雙手示意。在比賽中,如發現比分、隊員位置、發球次序、得分與換發球錯誤時,第一裁判員應給記錄員充分的時間,以便查明情況,如第一裁判員給予某隊不良行為的處罰和延誤判罰時,第一裁判員應用手勢清楚地表明情況,記錄員進行準確的記錄。在決勝局某隊得8分交換場地時,記錄員應及時通知裁判員雙方交換場區,第一裁判員給予必要的時間,供記錄員使用。當某隊已請求兩次暫停和5人次換人后,應用手勢通知第一裁判員。
三、第一裁判員與司線員之間的配合
對界內外球的判斷,一般情況下,第一裁判員應尊重司線員的判斷,當球落在界線附近時,應先觀察司線員的旗示,然后再做出最終判定。司線員要對界線附近的球做出判斷。如未看清楚時,不要急于做出旗示,必要時可向第一裁判員說明情況。
對球觸手出界的判斷,特別是后場區球觸手出界的判斷,第一裁判員要依靠和尊重司線員的判斷,司線員要及時做出準確的判斷,并向第一裁判員做出示意。當球觸及標志桿或從標志桿外及延長線上過網時,在第一裁判員的近端應與右邊的司線員配合,遠端則與左邊的司線員配合。當發球隊員踏及端線,或在發球區外起跳發球時,司線員應主動做出判斷旗示,第一裁判員也應注視司線員的判斷。
四、第二裁判員與記錄員之間的配合
在每局比賽開始前,第二裁判員核對場上位置后,應看看記錄員是否核對完畢,記錄員核對完畢后,應舉雙手向第二裁判員示意。在暫停時,第二裁判員應向記錄員了解雙方暫停的次數。如是第二次暫停,記錄員應通知第二裁判員。在換人時,第二裁判員應注視記錄員,如是合法替換,記錄員應舉單手向第二裁判員示意同意其換人。第二裁判員在換人區控制換人過程時,應給予記錄員登記隊員號碼的時間。特別是在多人次換人時,要依次進行。記錄員登記完畢后要舉雙手向第二裁判員示意。當記錄員發現發球次序錯誤時,應在發球隊員擊球時,立即鳴哨中止比賽。第二裁判員要協助記錄員查明情況,并準確進行糾正。當某隊成員受到判罰或延誤處罰時,第二裁判員要協助記錄員進行準確的登記。
五、第二裁判員與司線員之間的配合
對第二裁判員一側球觸標志桿,或從標志桿外及延長線上過網的判斷,應與右邊司線員共同負責。對在第二裁判員一側的界內外球的判斷,要與司線員配合,共同判斷。
六、司線員之間的配合
兩名司線員共同負責一條邊線和端線,當球落在兩條線的角附近時,應由兩名司線員協同判斷。為此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誰看到界外球誰先出旗,另一名司線員配合出旗。如兩名司線員都未看出是界外球,說明是界內球,兩人應彼此目視,然后同時做出界內球的旗示。
(二)按主線和輔線職責處理。如球的落點側重在邊線,則由負責邊線的司線員主要判斷,另一名司線員配合判斷。
"自由球員"或"自由人"(libero)是國際排聯于1996年世界女排大獎賽中試行的一項新規則,稱為自由球員(libero defensive player)。自由防守球員的功能在于加強防守達到平衡攻守的效果。
自由球員的規則如下:
1. 球隊可以沒有自由球員,但最多只登記兩人。
2.一隊在比賽時只能有一位自由球員在場上。
3.自由球員必須身著與其他同隊球員明顯不同顏色的球衣。
4.自由球員的替補不計入普通球員的替換次數(不紀錄)。
5.自由球員的替補必須于一球落地之后至第一裁判發球哨音響起前完成(教練無須請求自由球員的替補或使用號碼牌);并只限于替換同一人,且同一自由球員的替換至少須以一球的往返為間隔(即一次死球)。
6.記錄表須注明自由球員。
7.自由球員不得列于輪轉表上,但可于比賽前替換上場。
8.自由球員的輪轉只限于后排。不得發球或輪轉至前排,并不得攔網或企圖攔網。
9.如球的位置高于網高,自由球員不得于場上任何位置將球處理過網至對方場地。
10.如第二傳球為自由球員于前排以高手將球傳出,則第三球攻擊高度不得超過網高。
11.自由球員不得為球隊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