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獨立宣言篇一
女士們、先生們、老師們、同學們,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每個人都會長大,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獨立。今年,我十二歲了,已經到了學會獨立的時候了(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吧!
本人姓楊,名好好,今年虛歲十二歲,就讀于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北校區六(1)班,我平時愛好廣泛,喜歡游泳、輪滑、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等,特別喜歡交朋友(想交朋友的快和我說哦)。好,介紹完了。
獨立宣言一:本人已升入六年級,擁有一定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外出自由、金錢自由等等,已符合獨立條件,已能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大體不需家長擔心(不過惹了麻煩必須得管),已能自己穿衣、疊被、刷牙、洗臉(這都不會太帥了吧),處理一切大小事務。
獨立宣言二:本人已有較好的自律性,在學習方面,作業能按時完成,上課一般都能按時聽講,不開小差,與同學關系良好(嘻嘻,謙虛一下啦),在校時不會干什么違反校規的事,應該屬于較好同學一類(我想是吧),在家也通常不會讓家長生氣,天天喜笑顏開(夸張了啦)!
獨立宣言三:本人對于社會、對于外界已有很好的防范意識,沒有出現過被盜、被偷、被搶等等(好可怕啊),能說出城市幾條重要公路所在點及周邊建筑物(起碼不會迷路),通訊設備良好,有自用手機(我是時尚一族),能隨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快樂飛信、永不掛線)。對世間美丑善惡,已能清晰分辨出來。
基于以上幾點,本人認為已具備獨立條件,特此要求,請予批準(什么,不同意,暈)!
獨立宣言篇二
流逝的春水
“變身!百變金剛!保衛地球安定!維護世界和平!”每當聽到著昔日熟悉的出場語,我便回億起以前甜美、天真的童年。
小學時,桌上的“三八線”總是1厘米、1毫米量得絲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同桌的“領土”,爆發“自衛反擊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就必分”。到了初中,同桌就有了兩種關系:“一種是民族融合式,另一種是和平演變式”。
我很喜歡《朋友》這首歌,因為它唱出了我的心聲。珍尼弗.安妮斯通說:“朋友是我們自己挑選的家人”。可見,純真的友誼是多么重要,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友誼的珍貴。我是一個比較重情義尤其是重友誼的人。
如今,告別了百變造型的橡皮泥和那曾經用來堆起一座又一座城堡的積木玩具。就連當初一起玩耍并發誓將一生一世在一起的玩伴,也只是象征性地笑笑,便又匆匆向前。往昔美好的回憶都化作前進的動力,牽引著我不斷追求自己的夢。我不再哭泣,不再叛逆,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獨立。
激情燃燒的歲月
5歲兜包入學堂,從此當個讀書郎,分秒只為讀書忙,只羨高分不羨仙。不妙迷上游戲機,學習呼叫急轉移,愛上拳王魂斗羅,榮獲幾屆低分王,低分世界任我闖。冷眼冷對而羞愧,痛心疾首改前非,用功幾回,頗有收獲!苦中也能作作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走進網吧交網友,征服巨人夢西游。......高一成績讓人羞,父母日日為我憂。......歲月決不可白流,成績堅決要補救!
是雄鷹,總要奮飛博擊,展翅翱翔,
哪怕曉風急,秋葉瑟,滿臉風霜!
一年努力,一年考驗,一年辛忙,
相信來年,層林盡染碧水漲,
我們定會一起菊花香里慶豐收,開新釀!
曾經年少不識愁滋味,無意甘品一杯淡泊,而要高上青天攬明月,卻被無知撞了一下腰。我想我并沒有蹉跎歲月,沒有老者的涉世經驗,沒有老師的博聞強識,沒有老爸老媽沉穩的處世態度,沒有老弟老妹的無憂無攄,沒有......但我擁有的卻是世界最難得的的經歷,世間最難的的年華。
獨立,獨立是一種光亮卻不耀眼的光輝,一種圓潤但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向周圍的人申訴求苦的大氣,一種不必向周圍的人阿諛奉承的清高。它是一種風格,一種自然。
唱響青春,抬起長槍,去粉碎每一個障礙。毫情萬丈地怒吼,響徹寰宇!為人生立下卓越的軍功!
獨立宣言篇三
小時候,總有人對我說:“好好學習!長大了就能干出一番事業來!”于是,我盼望著自己塊塊長大,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做出一番事業。可是,隨著年齡一點一點地增加,身高也逐漸增長,社會的責任卻令我對成長望而生畏。
“獨立起來吧!你要學會自強不息。”爸爸拍著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于是,我開始試著學會獨立。飯桌上碗筷正靜靜地等待著“洗澡”,吃完飯,外婆正準備像往常一樣疊起盤子和碗筷端到廚房,突然,媽媽走上前,把晚推到了我面前,望著她那滿懷期待的目光,我抱起碗筷,殺向廚房;夏夜,蟬在窗外為我精心安排了一場演唱會,我陷在沙發中正入神地欣賞著奇幻的故事書,一只手悄悄地抽走了我手中的書,媽媽那熟悉的身影展現在眼前,只聽她鄭重地宣布:“長大了,多學些東西吧!”于是一大撂衣物沉沉地摔進了我的懷中,我猶豫了一會兒,為了獨立,只好再次趕赴陽臺。
家人的話語從此常常出現在我的腦海里,連做夢都時常閃現他們語重心長的叮囑。我像是自由女神像,名叫自由,實際上卻落入了那個叫“成長”的圈套,家長們制定的“獨立宣言”好似一道魔咒,逼迫著我為獨立而勞動,我苦不堪言,卻無能為力,只知道,一切為了獨立。
陽光下,我明白了。
是該獨立了……
獨立宣言篇四
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航海家。
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是他自己所說過的一句話“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他從天空抓到雷電,從專制統治者手中奪回權力。
” 這是杜閣的一句經典名言。
它所評價的是,北美這塊土地上的第一個世界偉人——富蘭克林。
本杰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和音樂家。
為了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匯。
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
并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恒定律。
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針的設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針,避免了雷擊災難,破除了人們對雷電的迷信。
他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老戰士。
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深受美國人民的崇敬。
他是美國第一位駐外大使(法國),所以富蘭克林及其他的著作(20張)在世界上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他對科學的貢獻不僅在靜電學方面,他研究范圍極廣。
在數學上,他創造了8次和16次幻方,這兩個幻方性質特殊,變化復雜,至今仍為學者稱道。
熱學方面,他改良了取暖的爐子,能夠節省四分之三的燃料。
光學方面,他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既能看清楚近處又能看清楚遠處的事物。
他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
他是美國第一位學者,第一位哲學家,第一位駐外大使。
他發明了口琴,搖椅,路燈,避雷針。
發現了墨西哥灣的海流。
四次當選賓夕法尼亞州州長。
制定了新聞傳播法。
最先繪制暴風雨推移圖。
發現人們呼出氣體的有害性。
最先解釋清楚北極光。
被稱為近代牙科醫術之父。
最先組織了消防廳。
創立了美國民主黨。
創立了近代的郵信制度。
創立了議員的近代選舉法。
發現了感冒的原因。
發明了顆粒肥料。
設計出夏天穿的白色亞麻服裝。
此外,他對氣象、地質、聲學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
他靠印刷起家,后來就連他的墓碑上也只刻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獨立宣言篇五
《獨立宣言》發表于1776年7月4日,之后這一天成為美國的國慶日,也叫獨立日。顯而易見,該宣言的發表目的在于向全世界闡述聯合殖民地脫離大不列顛的理由,此外,美國式自由主義思想也在其中顯而易見。
《獨立宣言》開篇不長的部分講到了人權,講到了政權和人民的關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中間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利,則是經被統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對這些目標的實現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予以更換或廢除,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這是殖民地人民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獨立宣言》為美國的自由主義提供了一個天然的環境,為自由主義在美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后的百年時間內,他們終將把理論付諸于實踐,建立了互相制衡的政府體系。
《獨立宣言》是第一個《人權宣言》,基本確立了《人權宣言的》精神內容,為浩浩蕩蕩的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直接影響了法國大革命,跨越了幾個世紀仍然被作為真理而尊奉,更有力的說明了其精神的基本性和偉大。
盡管在宣言中體現出對印第安民族的丑化:“他在我們中間煽動內亂,并竭力挑唆殘酷無情的印地安蠻子來對付我們邊疆的居民,而眾所周知,印地安人作戰的準則是不分男女老幼、是非曲直,格殺勿論。”有一定的種族歧視。此外,最近看一些美國批評家的文章,都在罵美國的平等有問題。還有,眾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有指責美國式民主思想無禮橫掃世界。但是,今天,我們很有幸看到了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的在職,不禁回想至《獨立宣言》和其宏大思想在當時說出的類似夸口的自由。也許正是它促使美國不斷兌現這種對自由的諾言,為世界民主進程烙下了屬于自己的痕跡。
《獨立宣言》雖然不是美國的憲法或其組成的部分,也不具備憲法的效力。但它的影響在美國歷史上意義重大,不可小覷,是世界民主進程中一塊不朽的豐碑。
和所有善于鼓動人心的政客一樣,托馬斯·杰弗遜起草的這份宣言從言語上看就不是一份僅僅要讓人們拿來讀的文件,在那些充滿傲氣和戰斗精神的字里行間,他分明的鼓動人們:拿起武器,然后為美好未來而戰!如果先不管后來各種別有用心的人們為《獨立宣言》加上的各種“劃時代意義”,我們就不難發現,在費城簽訂的這份宣言就是要宣布北美洲十三塊英屬殖民地脫英獨立而已。其他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都是為要獨立而找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認為這個事實也是“不證自明”的。
獨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生命去努力的事,畢竟因為英國議會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從宣言中我們知道英國議會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實行了“在最野蠻時代都難以找到先例”獨裁暴政,然而我們要懷疑,懷疑難道北美的殖民者遭受到的獨裁暴政比他們施加在印第安人身上的獨裁暴政,比他們施加在非洲人民身上的.獨裁暴政要更加難以忍受么?不會。他們只是不想讓他們的英國弟兄把無理的管轄權拓展到他們那里。事實上,由于同種同宗的原因,英國議會不會對北美的殖民者進行等同于其他殖民地的掠奪。但是對深受啟蒙思想影響,在英國過慣了自由生活的北美殖民者來說,哪怕是一點點的不公正都是他們無法忍受的。所以當英國議會對殖民地不斷征稅,卻拒絕殖民地的代表進入議會時,他們反抗了。
這樣的反抗當然是正義的,為日后千千萬萬的被殖民者追求生存和自由的斗爭做出了表率。但是必須看清楚的是,他們宣言中的無限大義斗爭遠沒有達到人類解放和民主共和的高度。當時幾乎所有第一次讀到獨立宣言的人都會問到:“為什么在這一份卓越的關于人權平等的宣言中,唯獨對奴隸貿易只字不提?”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美國的幾個建國之父恐怕也會因此蒙羞。當時就有評論家批評他們各懷鬼胎,比如托馬斯·杰弗遜在主張人權平等的同時暗地里卻卻還在進行奴隸貿易。或許人們大都不愿相信一個贊成奴隸制的人,怎么可能以如此的灼熱的激情和雄辯的才華寫出關于人權平等的宣言和民主共和國的承諾,所以又有一種說法是,杰弗遜在《獨立宣言》的原本里譴責了奴隸制和奴隸買賣,但是在大陸會議審核的時候被刪掉了。不論怎么樣,有一個事實是明明白白的,那就是殖民者從未對人權平等和民主共和達成過一致意見,他們自然而然的把被統治者排除在他們的“自由”之外。
《獨立宣言》真正的光榮首先在于它引導人民解決了獨立這個主要的矛盾,美國人之后一直努力在填補宣言之所謂理想和美國現實之間令人心痛的鴻溝,經過林肯,馬丁·路德金等人的犧牲才逐漸實現了真正自由和民主。
今天,建國才兩百多年的美國依舊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曾在那片北溫帶土地上盛傳一個繁榮昌盛的夢。
美國的歷史真的好短,似乎讓人一眼就能看透,大概學過歷史的人都可以大略說出美國簡史(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段受奴役的悲痛史,到北美獨立戰爭,《獨立宣言》和歷經內戰——解放黑人奴隸,一戰二戰,挺過幾次經濟危機到今天獨立于大國之巔),可是當你復述這對比洋洋幾千年的中國人文和歷史而微不足道的美國發展史時,不知你是否會發現,歷史雖短,但這個國家的磨難似乎挺多的,起初的道路也走得艱難和迷茫,那么是什么支撐這個國家一步步走來?是什么讓它的居民工作勤奮,以勇氣、創意、決心邁向富強的呢?我覺得是一種已經深入到骨子里的民族精神,在困難面前,會想要團結一致;那就是從《獨立宣言》中慢慢滲透到每個人心中的民主,自由,忠誠,正義。
我們都知道,從哥倫布踏上美洲大陸開始,這兒的人們的災難就開始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最終1773年,在英國的茶葉傾銷和壟斷下,北美居民反抗了,于是有了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也是美國人不堪忍受而爆發的憤怒的明證,他們已經明確要獨立自由和希望國家強大了。之后的來克星敦的槍聲便給獨立戰爭正式拉開了帷幕,但是領袖們覺得似乎還是缺點什么。
對了,是思想,于是,《獨立宣言》應運而生了;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明政治哲學——民主與自由的哲學,內容深刻,點點動人;第二部分具體列舉了遭遇到的不平等事件,以證明喬治三世破壞美國的自由和生命;第三部分鄭重宣布獨立,并宣誓捍衛獨立。也是這篇宣言給了美國人民必勝的信心,因為是正義之師。
獨立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1783年9月3日,美英簽訂《巴黎條約》,英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真是一個好消息,像是看到了上帝的微笑一般美滋滋的,也是他們的信仰——自由獨立民主的思想沒有錯。
美國,這個讓國人又愛又恨的國家,曾經一片荒涼的與世隔絕的大陸,如今的世界超級大國,上帝似乎很照顧它,成功女神好像一直陪伴在其左右,但事實呢,美國也痛苦著掙扎著,因為它是一個移民國,要處理移民忠誠度的問題,但是美國的叛變事件不是很多,我想大概是因為這個國家的思想精神有很好的親和力吧,人們很容易找到為之努力的理由吧。
我們不想過多贊揚美國,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的民族精神更強勢一些,那么我們中國呢?在這個變革時代,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文化呢?當一個國家有了牢固的精神作為支柱時,還有什么困難能攔住他們前進的腳步?我們不得不深思啊。
獨立宣言篇六
龍應臺作為一個不典型亞洲母親,一直認真了解兩個歐洲長大的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觀念,進行價值交流,體現母親對孩子的包容與理解,以及不同文化沖突的諒解。小編整理了《獨立宣言》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龍應臺
安德烈:
你昨天的話是這么說的:“mm,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 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兒子在向母親做斬釘截鐵的獨立宣言,我沒辦法應付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灘上,突然一個浪頭,天一樣高,眼睜睜看著它撲下來,你其實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著躺著都會被擊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數的亞洲母親是怎么對待她們的兒女的。
你記不得你香港的數學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談妥要來上班之前,還要打電話回北京問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記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臺北和朋友晚餐,結束之后還打電話問她媽準不準許她搭計程車回家,結果電話里媽媽說計程車危險,她必須搭公交車。你記不記得大二的阿芬?拿著暑期創意營的選課單,說傷腦筋,不知道她媽會不會同意她選她真正想要的課程。
這些,都是典型的鏡頭,我不是這樣的母親。
“乖”地坐在母親身邊陪著母親訪友,跟母親有說有笑。
老實說,安德烈,我好羨慕啊。
我也覺得,剛成年的人跟母親太親近,太“乖”,恐怕代表著他本身的人格獨立性不夠完整。我渴望和你們保持兒時的親密,但是又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典型的亞洲母親了,而且還一直認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給我的“課”。
菲力普做這歸納的時候,安德烈,我這有名的社會觀察家,真的傻了。
我們之間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僅只是兩代之間的,更多的,可能是兩種文化之間的。
我也記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陳婉瑩教授來到家中,你看她進來,對她說了聲“嗨”,還是坐在椅子上讀報。我說,“不行,再熟她都還是你的教授,在中國的禮儀里,你要站起來。”你也接受了。
可是,昨天發生的事情,還是讓我難以消化,隔了一夜還覺得郁結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來做暑期實習,我一個做母親的快樂想像:母子三人共處一室,在上海生活一個月,多幸福。讓我來引導你們認識中國大陸,多愉快。
昨晚,我一個人去散步。月亮黃澄澄的,很濃;梧桐的闊葉,很美。我足足走了一個小時,然后,叫車到你倆的住處,看見你們自己洗好的衣服襪子凌亂地散在沙發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幫你們清理家里。” 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馬路上搭車。他忍受我一個深深的擁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馬路的對岸。
mm
20xx.4.25
(選自《親愛的安德烈》,有刪改)
18.文中所說的典型的亞洲母親是怎樣的?請分點概括。(4分)
【參考答案】①一邊給孩子自由,一邊覺得是“授權”或“施予” ②干涉孩子的工作、交友娛樂、學習 ③渴望與孩子保持兒時的親近 ④過分關心孩子個人生活,缺乏對孩子的尊重與信任【題目分析】這一道題考察的是文章內容理解,文中多出內容講到“典型亞洲母親”的特點,涉及篇幅也較多,容易漏答內容點,需要同 學們看完全文找答案。
19.請分別概括文中菲利普給作者上的兩次“震撼課”的內容。(4分)
【參考答案】①亞洲人與孩子交談看輩份,由父母代小孩發言,而歐洲人看年齡。
②亞洲家長,無論孩子年齡大小,過分擔心孩子個人生活,缺少對孩子的尊重與信任。
【題目分析】這一道是考察是內容概括,文中具體寫了菲利普給作者上的“震撼課”內容,需要學生把內容提取出來,難度不大。
20.下面語句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請聯系上下文加以賞析(5分)
到哪里去,反正趴著躺著都會被擊倒。
【參考答案】心理描寫,寫出“我”聽完安德烈的“獨立宣言”后內心的感受,表達了“我”當時內心的愕然、無奈與無助。【題目分析】 這道題考察人物描寫的作用,通過描寫突出人物內心狀態,表達人物情感態度。
21.結合文本分析下面這句話的含義(4分)
(我)還一直認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給我的“課”。
【參考答案】 “我”作為一個不典型亞洲母親,一直認真了解兩個歐洲長大的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觀念,進行價值交流,體現母親對孩子的包容與理解,以及不同文化沖突的諒解。
【題目分析】這道題主要考察的是句子理解,句子理解答題時聯系上下文,需要結合文本內容把句子意思解釋一遍,再具體分析其作用或特點。
22.作者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實質上是什么矛盾?你認為能否化解?請簡述理由。(3分)
【參考答案】矛盾:兩代人,價值觀念的不同;兩個國家,東西文化的沖突。我認為矛盾可以化解,因為“我”與兩個歐洲長大的孩子一直都有價值交流,我的孩子們可以接受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待人接物的禮節,我也一直在上著孩子給我的課。(我認為矛盾不可化解,因為安德烈和菲利普不能理解亞洲母親的很多行為,渴望獨立,我在面對他們的“歐洲價值”也是徹底失望) 【題目分析】這道題考察學生對文章主旨理解,還有開放題。關于作者 與孩子之間的矛盾,文中有相關內容信息;對于第二問的開放題,文中作者沒有表明態度,可以從兩個不同角度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答題要結合文本內容分析,言之有理。
獨立宣言篇七
安德烈:
你昨天的話是這么說的:“mm,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兒子在向母親做斬釘截鐵的獨立宣言,我沒辦法應付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灘上,突然一個浪頭,天一樣高,眼睜睜看著它撲下來,你其實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著躺著都會被擊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數的亞洲母親是怎么對待她們的兒女的。
你記不得你香港的數學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談妥要來上班之前,還要打電話回北京問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記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臺北和朋友晚餐,結束之后還打電話問她媽準不準許她搭計程車回家,結果電話里媽媽說計程車危險,她必須搭公交車。你記不記得大二的阿芬?拿著暑期創意營的選課單,說傷腦筋,不知道她媽會不會同意她選她真正想要的課程。
這些,都是典型的`鏡頭,我不是這樣的母親。
“乖”地坐在母親身邊陪著母親訪友,跟母親有說有笑。
老實說,安德烈,我好羨慕啊。
我也覺得,剛成年的人跟母親太親近,太“乖”,恐怕代表著他本身的人格獨立性不夠完整。我渴望和你們保持兒時的親密,但是又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典型的亞洲母親了,而且還一直認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給我的“課”。
菲力普做這歸納的時候,安德烈,我這有名的社會觀察家,真的傻了。
我們之間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僅只是兩代之間的,更多的,可能是兩種文化之間的。
我也記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陳婉瑩教授來到家中,你看她進來,對她說了聲“嗨”,還是坐在椅子上讀報。我說,“不行,再熟她都還是你的教授,在中國的禮儀里,你要站起來。”你也接受了。
可是,昨天發生的事情,還是讓我難以消化,隔了一夜還覺得郁結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來做暑期實習,我一個做母親的快樂想像:母子三人共處一室,在上海生活一個月,多幸福。讓我來引導你們認識中國大陸,多愉快。
昨晚,我一個人去散步。月亮黃澄澄的,很濃;梧桐的闊葉,很美。我足足走了一個小時,然后,叫車到你倆的住處,看見你們自己洗好的衣服襪子凌亂地散在沙發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幫你們清理家里。”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馬路上搭車。他忍受我一個深深的擁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馬路的對岸。
mm
2007.4.25
獨立宣言篇八
女士們、先生們、老師們、同學們,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
每個人都會長大,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獨立。今年,我十二歲了,已經到了學會獨立的時候了(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吧!
本人姓楊,名好好,今年虛歲十二歲,就讀于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北校區六(1)班,我平時愛好廣泛,喜歡游泳、輪滑、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等,特別喜歡交朋友(想交朋友的快和我說哦)。好,介紹完了。
獨立宣言一:本人已升入六年級,擁有一定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外出自由、金錢自由等等,已符合獨立條件,已能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大體不需家長擔心(不過惹了麻煩必須得管),已能自己穿衣、疊被、刷牙、洗臉(這都不會太帥了吧),處理一切大小事務。
獨立宣言二:本人已有較好的自律性,在學習方面,作業能按時完成,上課一般都能按時聽講,不開小差,與同學關系良好(嘻嘻,謙虛一下啦),在校時不會干什么違反校規的事,應該屬于較好同學一類(我想是吧),在家也通常不會讓家長生氣,天天喜笑顏開(夸張了啦)!
獨立宣言三:本人對于社會、對于外界已有很好的防范意識,沒有出現過被盜、被偷、被搶等等(好可怕啊),能說出城市幾條重要公路所在點及周邊建筑物(起碼不會迷路),通訊設備良好,有自用手機(我是時尚一族),能隨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快樂飛信、永不掛線)。對世間美丑善惡,已能清晰分辨出來。
基于以上幾點,本人認為已具備獨立條件,特此要求,請予批準(什么,不同意,暈)!
獨立宣言篇九
獨立宣言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并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寫點心得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獨立宣言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
托馬斯。杰斐遜生于維吉尼亞一個富裕的家庭。他曾就讀于威廉瑪麗學院,并于1767年在維吉尼亞獲得律師資格。1769年,他當選為維吉尼亞下院議員,并積極參加獨立運動,而且代表維吉尼亞出席大陸議會。他兩次當選為維吉尼亞州長,還擔任過美國駐法大使。1820xx年他競選總統時,與阿倫。伯爾所得選舉人票數相等,后由眾議院選擇杰斐遜當總統。
杰斐遜曾寫道,《獨立宣言》是“吁請世界的裁判”。自1776年以來,《獨立宣言》中所體現的原則就一直在全世界為人傳誦。美國的改革家們,不論是出于什么動機,不論是為了廢除奴隸制,禁止種族隔離或是要提高婦女的權利,都要向公眾提到“人人生而平等”。不論在什么地方,當人民向不民主的統治作斗爭時,他們就要用杰斐遜的話來爭辯道,政府的“正當權力是經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
和所有善于鼓動人心的政客一樣,托馬斯·杰弗遜起草的這份宣言從言語上看就不是一份僅僅要讓人們拿來讀的文件,在那些充滿傲氣和戰斗精神的字里行間,他分明的鼓動人們:拿起武器,然后為美好未來而戰!如果先不管后來各種別有用心的人們為《獨立宣言》加上的各種“劃時代意義”,我們就不難發現,在費城簽訂的這份宣言就是要宣布北美洲十三塊英屬殖民地脫英獨立而已。其他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都是為要獨立而找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認為這個事實也是“不證自明”的。
獨立,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投入生命去努力的事,畢竟因為英國議會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從宣言中我們知道英國議會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實行了“在最野蠻時代都難以找到先例”獨裁暴政,然而我們要懷疑,懷疑難道北美的殖民者遭受到的獨裁暴政比他們施加在印第安人身上的獨裁暴政,比他們施加在非洲人民身上的獨裁暴政要更加難以忍受么?不會。他們只是不想讓他們的英國弟兄把無理的管轄權拓展到他們那里。事實上,由于同種同宗的原因,英國議會不會對北美的殖民者進行等同于其他殖民地的掠奪。但是對深受啟蒙思想影響,在英國過慣了自由生活的北美殖民者來說,哪怕是一點點的不公正都是他們無法忍受的。所以當英國議會對殖民地不斷征稅,卻拒絕殖民地的代表進入議會時,他們反抗了。
這樣的反抗當然是正義的,為日后千千萬萬的被殖民者追求生存和自由的斗爭做出了表率。但是必須看清楚的是,他們宣言中的無限大義斗爭遠沒有達到人類解放和民主共和的高度。當時幾乎所有第一次讀到獨立宣言的人都會問到:“為什么在這一份卓越的關于人權平等的宣言中,唯獨對奴隸貿易只字不提?”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美國的幾個建國之父恐怕也會因此蒙羞。當時就有評論家批評他們各懷鬼胎,比如托馬斯·杰弗遜在主張人權平等的同時暗地里卻卻還在進行奴隸貿易。或許人們大都不愿相信一個贊成奴隸制的人,怎么可能以如此的灼熱的激情和雄辯的才華寫出關于人權平等的宣言和民主共和國的承諾,所以又有一種說法是,杰弗遜在《獨立宣言》的原本里譴責了奴隸制和奴隸買賣,但是在大陸會議審核的時候被刪掉了。不論怎么樣,有一個事實是明明白白的,那就是殖民者從未對人權平等和民主共和達成過一致意見,他們自然而然的把被統治者排除在他們的“自由”之外。
《獨立宣言》真正的光榮首先在于它引導人民解決了獨立這個主要的矛盾,美國人之后一直努力在填補宣言之所謂理想和美國現實之間令人心痛的鴻溝,經過林肯,馬丁·路德金等人的犧牲才逐漸實現了真正自由和民主。
《獨立宣言》發表于1776年7月4日,之后這一天成為美國的國慶日,也叫獨立日。顯而易見,該宣言的發表目的在于向全世界闡述聯合殖民地脫離大不列顛的理由,此外,美國式自由主義思想也在其中顯而易見。
《獨立宣言》開篇不長的部分講到了人權,講到了政權和人民的關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才在他們中間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利,則是經被統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對這些目標的實現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予以更換或廢除,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這是殖民地人民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獨立宣言》為美國的自由主義提供了一個天然的環境,為自由主義在美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后的百年時間內,他們終將把理論付諸于實踐,建立了互相制衡的政府體系。
《獨立宣言》是第一個《人權宣言》,基本確立了《人權宣言的》精神內容,為浩浩蕩蕩的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直接影響了法國大革命,跨越了幾個世紀仍然被作為真理而尊奉,更有力的說明了其精神的基本性和偉大。
盡管在宣言中體現出對印第安民族的丑化:“他在我們中間煽動內亂,并竭力挑唆殘酷無情的印地安蠻子來對付我們邊疆的居民,而眾所周知,印地安人作戰的準則是不分男女老幼、是非曲直,格殺勿論。”有一定的種族歧視。此外,最近看一些美國批評家的文章,都在罵美國的平等有問題。還有,眾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有指責美國式民主思想無禮橫掃世界。但是,今天,我們很有幸看到了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的在職,不禁回想至《獨立宣言》和其宏大思想在當時說出的類似夸口的自由。也許正是它促使美國不斷兌現這種對自由的諾言,為世界民主進程烙下了屬于自己的痕跡。
《獨立宣言》雖然不是美國的憲法或其組成的部分,也不具備憲法的效力。但它的影響在美國歷史上意義重大,不可小覷,是世界民主進程中一塊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