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課日記字篇一
“100,200,300,400,500,哈哈,發財啦,發財啦,我今年得到了525元的壓歲錢提成呢!加上去年的足足有20__元呢!”我高興地說。
這些錢做什么投資好呢?買股票?風險太大!放在家里攢著?不行,錢也不能下崽啊!存在爸爸那?不行,不行!去年他幫我存了1000元錢,結果后來變成了買電視的入股錢,還威脅我說什么不投資就不讓看電視,沒辦法錢在他手里,我這個“小電視迷”只好乖乖地投了資。今年說啥也不能再存到他那里了。
正當我發愁的時候,媽媽出了一個好主意。她每個月拿出1000元錢,爸爸每個月拿出400元錢,我每個月只拿100元錢(總計1500元)零存整取一年,得到的利息我們兩個對半分。這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啊,我只賺不賠。
我不敢相信地問媽媽:你說的是真的嗎?你說得是真的真的嗎?媽媽笑著點點頭。我生怕媽媽反悔,趕緊從盒子里拿出了100元錢交到了媽媽的手里。
呀!才11.12元啊!還沒有上面的零頭多呢!那么我到底能白得多少錢呢?我拿起筆認真地算了起來:166.73÷2—11.12=72.24元。哈哈,多得了70多元錢,我真是太高興啦!這筆買賣賺啦!
數學課日記字篇二
上周我學習了植樹問題,植樹問題分為3節課,講了3部分情況。
第一種情況:兩端都種,間隔數+1=棵樹。有關兩端都種的問題比如:在路的一側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從起點到終點共插了10面。這條道路有多長?這部分我掌握的不錯。
第二種情況:一端種,一端不種,間隔數=棵樹。有關一端種的問題比如:一個圓形水池周長36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這種題目比較簡單,只需用36÷3就行。我想提醒大家有一種題目是讓在正方形花池上擺花,每一邊擺4盆,每個角上都要有一盆花,一共要擺幾盆花?這種題目要先用4×4,然后再-4,大家肯定會問,為什么要-4,因為-4是有4盆花重復了,所以要-4。大家見到這種題目時,一定要記住-4。
第三種情況:兩端都不種,間隔數-1=棵樹。有關兩端都不種的問題比如:一根木料,要鋸成4段,每鋸開一處用5分鐘,全部鋸完要幾分鐘?這部分我掌握的也不錯。不過,我提醒大家,如果見到上樓這種題目,假設說從1樓上到4樓,上一層走10臺階,那上到4樓走幾臺階?我們要先用4-1,因為-1是1樓不用上,所以只需要上3層,然后再進行下一步計算。
這就是我學到的植樹問題。
數學課日記字篇三
數學是什么?數學是生活的眼睛;數學是智慧的結晶;數學是文字的藝術。從數學中可以學到知識,也可以得到快樂。真的,我沒騙你們。請看我的日記,我沒有說謊。
今天下午剛剛上完英語網課,我感覺沒什么事。看到平板,我兩眼發綠光。好想玩電腦游戲。媽媽的火眼金睛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剛剛下課,不要一天到晚都對著電腦屏幕,你的眼睛也需要休息一下。要不我們一起來玩撲克牌游戲24點怎么樣?“好啊好啊”我高興滴一蹦三尺高,連聲回答,好久都沒有玩這個游戲了。
游戲規則就是隨便抽出四張撲克牌,根據上面的數字用四則運算任意一種方式,在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的情況下計算結果等于24。
方法1:(10+4-6)x3=24
方法2:(10-4)x3-6=24
哈哈,媽媽在旁邊連忙夸我不錯呀,反應還蠻快的呢!我們又接著玩了好幾局,有時候媽媽明明知道答案,可是想考考我,故意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只要是我想出來了就不停的夸我。
最后媽媽還傳授了我一些秘訣,這些秘密我不告訴你們喲[呲牙]
玩“24”點游戲不僅可以讓眼睛遠離電子屏幕,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你們也可以試著玩一下哦!
快樂七班的小伙伴們,歡迎你們和我一起切磋“24”點的游戲。讓我們在游戲中樂學,樂玩,樂成長。
數學課日記字篇四
今天下午我們去圖書館看袖珍科技展,因為爸爸不在家,只能坐出租車去。
在出租車前排的中間位置有一個黑色的小盒子,司機叔叔放倒寫著“空車”兩個字的牌子后,盒子里發出吱吱的打字聲,上面還有幾個紅色的數字在跳動。我很好奇,媽媽告訴我,這叫計價器。我又問叔叔,它是怎樣來算價錢的?叔叔耐心地講了起來:“每個城市都有出租車的起步價,我們寧波的起步價是10元,能開3。5公里,再加1元的燃油附加費,就是11元了。”“那超過3。5公里怎么算呢?”叔叔說:“十公里內,每公里2元,十公里外,每公里3元。如果車子剛好行駛了10公里,你們算一下該付多少錢呢?”我和媽媽一起算起來,從3。5公里到10公里行駛了:10—3。5=6。5(公里),6。5×2=13(元),再加上起步價11元,就要付:11+13=24(元)。
我想了想,33元>24元,這個路程肯定超出了10公里,先算超出多少錢,再算超出的路程就可以了,33—24=9(元),10公里后每公里時3元,9÷3=3(公里),再加上之前的10公里等于13公里。
耶,我算對啦!同學們,你們會算了嗎?
數學課日記字篇五
這次考欠好完滿是我的錯,粗心輕率的進修立場一向在我心中彷徨.固然這次沒有考好,可是我立誓我下次無論有多災的試卷我也會把題目揪出來加以完美,信托我吧,先生!
數學課日記字篇六
我知道母親用是激將法,目是激怒我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母親認為她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并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可以發現,兩個紅三角形占了矩形一半,一個黃三角形和一個綠三角形又占矩形一半,而綠色三角形面積占矩形面積15%那么黃色三角形占矩形面積50%-15%=35%,我們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平方厘米)。
原來這么簡單,多虧了母親激將法啊!
數學課日記字篇七
這幾天我做了一個有趣的調查,調查了我們家三天的吃飯開銷。第一天,一共是50元,第二天,一共是60元。第三天,一共是80元。50+60+80=190,190÷3=63.3333這是個純循環小數,我把它看作63,那全家人的平均每天的開銷是63元。我們家有五個人,50÷5=10,60÷5=12, 80÷5=16,16+12+10= 38,38÷3=12.6666這也是個純循環小數,我把它看作13,那么平均每人每天的開銷是13遠。如果天天這樣,一年有365天,那么全家花在吃飯上的錢一共要365×63=22995(元),哇!要那么多錢呀!以后要節省一點才行啊!
除了這些商品,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都別買,交稅商品可是要翻兩倍多的價錢。
2月18日,我們全班去香港上了兩節展示課,當然要買車票。
半票票價:115元港幣(回)95元
換成人民幣要加十95+115=200
分之一即360÷10=36 (元),360+36=396 (元)
人的紅包。但在香港人心目中,他微不足道,只能買一瓶飲料或坐車。 107元人民幣可以兌100元港幣。香港人的月收入是廣州人的十倍,廣州人的月收入是3000元,香港人的月收入就是30000元,香港人花五元錢,就等于廣州人花0.5元錢一樣從容。
60 ×1.7 420 60 102. 0
0.2 ×0.3 0.06
最后等于0.06。我發現凡是兩個小于1的小數與小于10的整數相乘,它們的積就會比它們都小,例如:0.5×4=0.2。
數學課日記字篇八
昨天,我們在胖發祥大采購了!
走進里面,最多的不是琳瑯滿目的商品,而是前往超市購買年貨的人!
先買手帕紙,單買大都是一塊錢一包,而一整提紙促銷價是13元,于是媽媽讓我算算一提12包紙,那么,單買12包的價錢是:12×1=12(元)那么,一提紙多送兩包,12+2=14(元)
14×1=14(元)
3.9-3=0.9﹙元﹚多出的錢應該就是包裝的費用吧!
x=34÷2
x =5 哦!原來一條褲子17元啊!我們又走進了襪子區,有一種襪子和促銷區的一模一樣,襪子區的單價是7元,促銷區5雙32元,那么,我來算算在襪子區買五雙同樣的襪子的價錢:7×5=35(元)但是,促銷區五雙同樣的襪子的價錢是32元,所以,促銷區的五雙襪子比襪子區便宜3塊錢。
我們又去了人聲鼎沸的甜品區,巧克力的單價是79.8元一斤,而我們買的巧克力有0.106斤,那么,用79.8×0.106就等于8.4588,約等于8.5元。買年貨一定要買糖果,糖果的單價為35.6元,我們買了0.084斤,用35.6×0.084=2.9904(元)≈3元。
今天一共花費387塊錢!
數學課日記字篇九
昨天陳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難忘的數學課。
陳老師這節課給我們講的是乘法豎式。在做豎式練習的時候,陳老師說:“我不在電腦上寫了,我請幾個小朋友來寫。”我心想:在電腦上寫字太簡單了。我把手舉的高高的,想讓老師點到我。
陳老師第一個點到的是王雅雯。王雅雯高興的蹦上了講臺,她開始寫了,寫的字好大,都快抵到大屏幕的邊了。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她看著自己寫的字這么大,也樂了。
屈可兒非常自信的走上了講臺。她的笑容告訴我們她一定會把字寫小的。我看到她非常認真的在電腦上寫字,可是我們看到的字還是非常的大。我們又開心的笑了。
朱宇萱蹦蹦跳跳的上了講臺。她寫的6特別大,寫的3特別小,而且寫的歪歪斜斜的。我心想:這哪像朱宇萱寫的字啊,她平時寫的作業這么漂亮。在電腦上寫字太難了。
下課的時候我才發現了秘密。原來他們在電腦上寫的字并不大,但是顯示在大屏幕上就被放大了。這節數學課太有趣了。
數學課日記字篇十
學生作文,最常見的毛病就是內容貧乏,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這種現象,有人往往歸結為詞匯缺乏,遣詞造句能力不足。其實,這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同學不會在現有生活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的緣故。把聯想運用到寫作中,可使文章內容豐富、充實,表達生動、形象。學生在作文中,怎樣展開聯想呢?我們可按照下列三種思路去培養和發揮自己的聯想能力。
一是從“相近”“相關”的方面去聯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時間或空間上有相近或相關關系的其他事物的聯想。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由人間獨酌,起舞弄清影寫起,聯想到人的悲歡離合。這些都是由相近、相關的事物而引起的聯想。
二是抓住“相似”的特點展開聯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質或或形態上有某種相似的事物的聯想。如郭沫若《天傷的街市》,抓住街燈和明月的相似之處,由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從明星寫到街燈,通過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傳統觀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茅盾的《白楊禮贊》,抓住白楊樹干、枝、葉、皮及頑強生命力這一點,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和白楊樹一樣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北方農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軟的絲綢,由大花貓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處來展開聯想的。
三是朝著“相對”“相反”的方向去聯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發起與它在性質或特點上有相對或相反事物的聯想。如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較好運用了相對與相反聯想的手法,設置了豆萁煮豆這一特寫鏡頭,凸現了兄弟相殘的主旨,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又如許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處……很多它的果實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的果實高高掛在枝頭……”在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聯想到同它相對的事物——掛在枝頭上的桃子、石榴、蘋果。這些都是由相對或相反的事物,通過對比而產生的聯想。
總之,聯想是在所見所聞的基礎上展開的。如果觀察不全面、不細致,聯想就難以展開;如果見聞寫得不具體、不切實,聯想就會失去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勤于觀察、善于觀察。逐步積累生活經驗,不斷汲取知識養料,養成勤于思考、善于聯想的好習慣。這樣,我們就能在寫作文時,一邊寫,一邊想,積極開動大腦,寫出聯想的內容,好文章自然會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