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糧食會計心得體會篇一
糧食會計是農村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著農村的糧食安全和農民的經濟效益。我曾經參與了一段時間的糧食會計工作,通過這段經歷,我深切感受到了糧食會計的重要性,并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糧食會計工作的重要性
糧食會計直接關系到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計,同時也關系到國家糧食的供應穩定。在糧食會計工作中,我們需要做到準確記錄糧食的產量、購銷情況和儲備量,及時更新糧食動態,為糧食生產的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第三段: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在糧食會計工作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首先是數據的準確性,農業生產涉及到很多環節,尤其是糧食的種植、收獲和加工過程中,數據的精確記錄是十分困難的。其次是村民的意識和積極性問題,由于農民對糧食會計工作的認識不足,很多村民對工作沒有配合,這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第四段: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加強村民的宣傳與教育,提高他們的認識,明確他們的利益,使其充分意識到糧食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我們建立了一個完善的數據管理系統,用來準確記錄和分析糧食產銷情況,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此外,我們還加強了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作,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遞和交流,共同推進糧食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段:心得體會與展望
通過一段時間的糧食會計工作,我不僅積累了實踐經驗,也得出了一些心得體會。首先,糧食會計工作需要嚴密細致的操作和真實準確的數據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為糧食生產提供科學依據。其次,村民的積極性和對糧食會計工作的配合至關重要,只有與村民建立起良好的溝通與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最后,糧食會計工作需要與其他相關部門協同合作,加強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共同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糧食供應的穩定。
總結:
糧食會計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它關系到農民的經濟效益和國家糧食供應的穩定。在糧食會計工作中,我們要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克服困難,取得村民的支持,就一定能夠提高糧食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為農村的糧食生產和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糧食會計心得體會篇二
4會計實務心得體會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又過去了。為期一個學期的會計實務課程也結束了。會計實務這個課程,主要是教我們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方法,以此來加強學我們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提高運用會計基本技能的水平。我現在深感后悔沒有每節課都去上,估算一下我的損失,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不過呢,我還是有所收獲,接下來,我來談談我上會計實務課程的心得體會。
一方面,上完會計實務,我發現自己會計實務做賬能力非常差,亟待加強。平時上一些理論課程的時候總感覺自己什么都懂,就算直接上崗也是輕輕松松。然而,等到老師發會計資料讓我進行會計模擬做賬時,我卻無從下手,腦袋一片混亂,甚至連最基本的做賬流程都搞錯,讓我很是苦惱。不過呢,在同學的幫助下,我慢慢理清了思路,做起賬來還算順利,雖然過程還是很艱辛,但是在艱辛中學到了很多,這種困難可能也是我在以后工作中會遇到的,所以也算收獲頗豐。通過這次實務做賬,我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理論知識必須聯系實際,只有把理論付之于行動,我們才能有所收獲。一味的進行理論的學習,到了實際工作中往往無法勝任。
另一方面,通過會計實務的學習,我發現做會計很需要細心與耐心,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整個會計信息失去真實性與完整性。在這次模擬記賬中,主要內容有: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在編制記賬憑證時同時也對記賬憑證進行編號、將已登好的原始憑證附在所屬記長憑證的后面并粘貼好、對已登好的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進行核對、根據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逐日逐筆登記并日清月結、根據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登記各種明細分類賬、在登記賬簿時應注意在記賬憑證上做好已記賬的標志、根據記賬憑證登記總分類賬以及對賬。這么多的過程,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不過呢,多次耐心、細心的檢查往往能少犯錯誤。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在工作中保持十二分的警惕,以細心、耐心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
以上就是我上完會計實務的心得體會,可能有點膚淺,分析的不是很深入,但是我真的只有這種水平了。通過這次會計實務的學習,我真的學到很多,但是并不代表我以后工作上久可以順風順水,困難還是會有很多的,而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努力學習,繼續把會計理論付之于行動,在以后工作中一步一解決,并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爭取做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謝謝!
糧食會計心得體會篇三
糧食是人類的基本生活物資,對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從事糧食會計工作的人員,我多年來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下面將從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困難挑戰、價值意義和個人感受五個方面,談談我對糧食會計工作的認識和體會。
首先,糧食會計工作主要包括糧庫入庫、出庫、庫存、購銷等方面的記錄和統計,以確保糧食的安全儲存和合理使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掌握一系列會計知識和技能,比如熟練掌握電子表格和數據庫的使用,具備精確計算和數據分析的能力等。此外,還需要具備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責任心,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報表的完整性。
其次,糧食會計工作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首先,糧食會計涉及到大量的數據,需要我們對數據進行及時、準確的記錄和處理。然而,由于糧食的特殊性和種類繁多,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重量差異、計算錯誤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逐一解決,確保數據的真實可靠。此外,糧食的種植和銷售受到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也給糧食會計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同時,糧食會計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首先,糧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我們的工作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發展。合理儲存和使用糧食,能夠提高國家的農業生產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其次,糧食會計工作也直接涉及到企業的經營和利益。通過及時準確的數據統計,能夠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庫存情況,調整銷售策略,提高經營效益。
最后,我個人在從事糧食會計工作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和體會。首先,我認識到糧食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并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責任感。糧食是人們的“草根”,保障人們的吃穿住行,因此我們不能有任何馬虎和差錯。其次,我體會到糧食會計工作的復雜性和挑戰性。在處理大量的數據時,需要我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應對工作中的各種困難。最后,我感受到了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每當看到我們精確的數據統計對企業和國家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時,我充滿了自豪和滿足。
綜上所述,糧食會計工作是一項充滿挑戰和責任的工作,要求我們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這項工作的價值意義和個人成長空間也是巨大的。我將繼續勤學苦練,提升自己的能力,為糧食會計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糧食會計心得體會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學習糧食會計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于學習糧食產量、儲備、銷售等方面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有助于農業生產的規劃和決策。在我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刻意識到糧食會計的重要性,同時也體會到一些技巧和方法。這篇文章將從學習的目的、關鍵概念、技巧與方法以及實踐與體會四個方面,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學習的目的與意義(300字)
我選擇學習糧食會計,主要是因為我意識到了糧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而糧食會計作為糧食經濟管理的必備技能,對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糧食安全以及國家穩定經濟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學習,我可以了解糧食產量、庫存和銷售等方面的信息,對糧食市場的需求和供應情況有更全面的認識,為農業生產的規劃和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
第三段:關鍵概念的掌握(400字)
學習糧食會計的關鍵在于掌握相關的術語和概念。在我的學習過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糧食產量、庫存、銷售、消耗等。糧食產量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糧食的總產量,而糧食庫存是指存放在庫房和倉庫中尚未銷售的糧食數量。銷售是指將糧食出售給消費者或其他單位,而消耗則是指糧食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的損耗。了解這些概念可以幫助我更準確地統計和分析糧食會計數據。
第四段:技巧與方法的應用(300字)
在學習糧食會計的過程中,我積累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我學會了對糧食產量進行統計和分析,通過了解糧食的種植面積、畝產等因素,可以預測未來的產量。其次,我學會了利用電子表格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和處理,這樣可以更方便和快捷地進行數據的管理和分析。此外,我還學會了通過比較不同年份、不同地區的糧食數據,對糧食市場的供求情況進行評估,有助于決策者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第五段:實踐與體會(200字)
通過學習糧食會計,我也有機會進行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能力。在實踐中,我發現糧食會計并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需要耐心和細心。同時,我也意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準確的數據可以幫助我更好地了解糧食市場的狀況。最重要的是,我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重要性,只有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
總結(100字)
學習糧食會計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于農業生產的規劃和決策有重要的意義。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通過掌握關鍵概念、應用技巧與方法,以及進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通過學習糧食會計,我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準確的數據對于決策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將來能夠繼續學習和進一步深入研究,為糧食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糧食會計心得體會篇五
從以往的“民以食為天”隨著時代逐漸的開展漸漸演變成了“民以食為樂”越來越多新奇古怪把戲百出的食物出現在我們桌上,讓大家漸漸忘了食物原本的意義。
逢年過節,家里常常來了許多人做客,一套套傳統的菜被端了上來,老人們的眼里都布滿了笑容和滿足,而小孩子卻在旁邊拿著筷子嘴里嘟囔著:“怎么又是這些菜呀。”
記得那天,當桌上端上了菜,表妹就開始抱怨:“這些菜吃了那么多年早膩了,我們出去吃肯德基麥當勞。”桌子被敲得咚咚的響,爺爺奶奶有些生氣了,眉間顯露出了一股滄桑感,雙目盯著那幾道菜,眼神飄得很遠:“你們這些小孩呀,現在整天就想著吃好的,其實有的吃就已經很不錯了,想當年我們那會吃飯吃肉都不是頓頓都有的呀!”
坐在一旁的大人們也開始議論道:“爸媽,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不要老是跟孩子們說舊時代的事,孩子們,總想著吃些好的,人之常情么。過去的就過去了就別再想了。”
爺爺奶奶聽了,神情顯得有些為難和失望,無奈的搖了搖手:“說的是這樣沒錯,但是。”“好了好了,別說這些了。”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他們深深的嘆了口氣。
飯吃完了,桌上剩許多剩飯剩菜,看著這些菜,爺爺奶奶想說些什么但還是猶豫著沒有說什么,安安靜靜的坐在旁邊同時我仿佛又聽到了他們的嘆息。
坐在一旁的我聽著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書上看到過的文章,現在的生活哪有好轉,那些受到戰爭侵略的人呢,他們不是跟爺爺奶奶那輩一樣么。許多人因為戰爭飯都吃不飽,他們沒有心思去想吃好的,因為他們卻連吃飯都顯得有些奢侈。盡管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處處都想到自己啊,也許節約一點食物節約一點水資源,那些人民也不會顯的那么貧乏了。
在進展低碳環保時,也別忘了我們原本就應該做到的節食節糧,那是最簡單也是最應該我們需要作出的一份奉獻。 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珍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戒備線。而我國由于設備和管理,糧食在收獲、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在每年為此花費巨額的同時,糧食平安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外表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保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開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為。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立節約型社會,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糧食會計心得體會篇六
糧食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一直把糧食生產放在重要位置上。而糧食會計作為掌握國家糧食情況的重要工具,其準確性和科學性對于糧食生產和管理至關重要。在大學學習期間,我有幸接觸到糧食會計這門課程,并深刻體會到了它的重要性。本文將結合我在學習糧食會計過程中的體會和心得,分享一些關于學習糧食會計的心得體會。
首先,學習糧食會計讓我意識到了糧食的珍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糧食是如此的普遍和豐富,往往讓人們對其價值產生忽視。然而,通過學習糧食會計,我了解到糧食作為一種有限資源,它的生產、儲存和消費涉及到廣泛的各個方面。如果我們在糧食生產和管理中出現一絲的浪費和不合理,就會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學習糧食會計讓我深深地珍惜糧食,從而改變了我對糧食的認識和行為習慣。
其次,學習糧食會計讓我認識到了會計的重要性和應用范圍。作為一名管理專業的學生,我以前對會計只停留在企業會計的層面上,而糧食會計是一門特殊的會計學科。通過學習糧食會計,我了解到會計的應用范圍是如此之廣泛,不僅僅局限于企業的財務報表和決策分析中。糧食會計是國家糧食管理和政策指導的重要工具,它涉及到糧食的生產、收儲、運輸、消費等各個環節。因此,學習糧食會計擴寬了我的專業視野,也增加了我的專業競爭力。
第三,學習糧食會計提高了我對糧食市場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糧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品種之一。通過學習糧食會計,我深入了解了國內外糧食市場的狀況和發展動態,掌握了糧食市場的供需規律和價格走勢。這讓我對糧食市場的發展趨勢有了更準確的判斷和更科學的預測。同時,學習糧食會計還讓我熟悉了糧食市場的運作機制和政策調控,提升了我在糧食市場分析和預測方面的能力。
第四,學習糧食會計提高了我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糧食會計是一門注重數據分析和處理的學科,它涉及到大量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通過學習糧食會計,我熟悉了常見的糧食會計數據指標和分析方法,掌握了糧食數據處理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這不僅提高了我的數據處理能力,還讓我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和分析糧食的產量、儲量、需求和消費等關鍵指標,為糧食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最后,學習糧食會計讓我認識到了糧食管理的重要性。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在農業大國如中國更是如此。糧食管理關系到國家的經濟、民生和社會穩定,是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的基礎。通過學習糧食會計,我深刻認識到了糧食管理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只有加強糧食管理,提高糧食生產和供應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生活的質量。因此,學習糧食會計不僅僅是掌握了一項專業技能,更是為我提供了一個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國家糧食管理的機會。
綜上所述,學習糧食會計讓我對糧食的珍貴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增加了我的專業競爭力和市場洞察力。它還提高了我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讓我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和分析糧食情況。最重要的是,學習糧食會計讓我認識到了糧食管理的重要性,為我提供了更全面和深入了解國家糧食管理的機會。通過學習糧食會計,我深秋體會到了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保障糧食安全是國家的重要使命,也是每個人的責任。
糧食會計心得體會篇七
直到那一天,我懂得了節約——那次,我和我父母去了桃園摘桃子。我抬起頭,桃樹上紅彤彤的桃子讓我饞涎欲滴。我飛一般地拿起了籃子,沖進了那個大桃園,開始了“摘桃之旅”。
在我摘桃子的過程中,我想,反正我們摘下來的桃子要付錢的,一定要挑最好的,不能吃虧!于是只要摘到小的或者有點爛的桃子,就毫不猶豫地丟到地上——讓我驚奇的是,那時的我竟讓沒有一絲的內疚。
突然,眼前出現了一個皮膚黝黑的小男孩。他有一雙炯炯有神的雙眼,手上拿著一個綠色的布袋子,里面好像有什么東西。只見他彎下腰撿起了一個個桃子。我奇怪地問:“你為什要把桃子撿起來呢?”“因為還能吃啊!哥哥,你不知道,我爹媽為了種這片林子花了很多心思!”這時我才知道他是果園的“小老板”。
他又嘟囔著:“一人扔一個,那得浪費多少個,壞了一點削削也能吃……”
這讓我想起我剛才做得“見不得人的事”,臉“刷”的一下紅了起來。小男孩拿起一個桃子,往身上擦了擦,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的臉更紅了,“自私、浪費”等一系列的字眼浮現在我眼前……唉!我已經是中學生了,卻把老師常提到的“勤儉節約”扔到了腦后。
收斂了自己的行動,我也懂得了“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正如一位哲人說的,“一個人節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糧食會計心得體會篇八
在生活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懂得了努力學習、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師長、還懂得了珍惜友誼......成長過程中,還有一些從難忘經歷中明白的道理。二年級的一次,使我刻骨銘心,那就是我懂得了節約糧食。
一年級的時候,我不懂得節約糧食。每一次吃飯時,都要倒飯。爸爸因此沒少批評過我,而我卻不以為然地說,才幾勺兒飯呢,有什么好珍惜的。從此以后,我幾乎天天倒飯,而且越倒越多。爸爸見了,氣的腦漿都快流出來了,火冒三丈地說:好,以后每天給我少吃一頓飯,叫你不更正。
我還是和前面一樣,不假思索地說,這點兒飯,想要做出來是很容易的,怎么樣?怎么樣兒!反而,我卻在一旁樂得手舞足蹈,眉開眼笑。爸爸媽媽見狀,白色的臉都快被氣成紫色,可我卻若無其事,好像置身于ktv的處境中,忘乎所以。
一直到了二年級的國慶節,我才把這個壞毛病改正了過來。
國慶節時,爸爸買了小車,載著媽媽和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德化老家。準備割稻谷了,奶奶和姑姑大聲叫到。爸爸和二姑以及大家全副武裝,而我則戴上了一個帽子,原來我是去觀看的。我趕到田間時,看到大家一個個豆子般的汗珠流了下來,割了半天,才完成所有的一半。
眼看天就要黑了,大家更是爭先恐后,加快速度,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我心想,原來糧食真是來之不易的呀!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夜漸漸深了,大家總算是忙完了,個個滿頭大汗,累得氣喘吁吁,筋疲力盡。
“開飯了,我和媽媽大聲喊道,滿桌子上的美味,令我口水直流。累了一天的大家聚在一起,桌上充滿著歡聲笑語。這一頓飯,我吃得一粒米都不剩。大家也是一樣,桌子上的菜也被吃得一干二凈。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懂得節約。是啊,糧食真是來之不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糧食,我也懂得了怎樣珍惜糧食。
糧食會計心得體會篇九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于設備和管理落后,糧食在收獲、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后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為此花費巨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愛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發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為。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