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跪著教書讀書筆記摘抄篇一
學校為我們買了很多的課外書,老師們可以借了閱讀并要求寫出讀書筆記。帶著一點點抵觸情緒,我不太情愿地開始選書了。站在一大堆的書面前,有那么一本書,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首先是它那讓人喜歡的江南水墨畫的封皮,然后就是這本書的題目,這個觸及到現行教育的痛處和教師的尷尬的題目讓我不由自主的選擇了它。《不跪著教書》。什么意思?如果說老師是在跪著教書,那也太可怕了!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了閱讀。
腦麻木、長期沉默,常常不自覺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機器,成了書本的奴隸;教師屈服于應試教育和獎項、榮譽的獲得,成了考試分數或各種比賽的奴隸;教師缺少終身學習、提高專業水平的習慣,不僅思想貧血,而且專業缺鈣,成了沒水平、沒底氣、學生看不起的教師。不跪著教書本來是教師的職業底線,現在卻成為教師的職業理想。看到這兒,我似乎有些明白了為什么作者說如果教師是跪著教書的,那么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教師是什么?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美麗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師比作無私的春蠶,為學生的成長吐盡最后一口絲;還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但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的花,吸引著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在生命的每一個季節,他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更不僅僅是工程師和蠟燭,人類的靈魂不可能通過一個固定的燃燒自己的流程去塑造。
那么,教師究竟是什么呢?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這兩個字背后是一個更真實的字:人!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伙伴、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著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著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并學習的人。
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吳老師曾經說過,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人。要讓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被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老師。
成為教書的機器,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必須激勵自己多思考。讀了《不跪著教書》整本書后,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挺直了身板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要經常彎下腰去俯視學生的優缺點,要不時蹲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的心貼心的交流,偶爾還要跪下去仰視孩子們的天真和純潔還有我們時刻在說的閃光點。這樣我們教師才是該站的時候如青松,該跪的時候如階梯!
不跪著教書讀書筆記摘抄篇二
拜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不跪著教書》這一本書,剛開始是被這書的題目吸引了,因為這觸及到現行教育的痛處和反應了教師的尷尬。
吳非老師所描述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狀態:教師屈服于應試教育和獎項、榮譽的獲得,成了考試分數或各種比賽的奴隸;教師缺少終身學習、提高專業水平的習慣。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孩子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由于獨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環境,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在實踐中又存在著很多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獨生子女在學習、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問題,諸如好勝、自私、獨立性小、依賴性大、寬容度小。而有些家長更是縱容自己的小孩,讓教師在孩子面前無法樹立威信。
在這一系列問題面前,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何選擇,繼續做教書匠?還是做個獨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們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但教師更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
所以我們要:
(1)善于學習,積極進取。教師只有成為好的學習者,才能成為好的教育者。
(2)大膽創新,領先潮流。創新精神是知識經濟社會教師的靈魂,教師只有具備了創新精神,才能以創造性的勞動培養新一代創造型的人才,引導學生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不跪著教書讀書筆記摘抄篇三
我捧起了《不跪著教書》這本書。為什么取名為“不跪著教書”呢?在我從教的這些日子里,有沒有跪著呢?帶著期待、懷疑、審視,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本書,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無限的溫暖……書中充滿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對人、對教育的熱愛。
書中的篇篇隨筆如陣陣波濤,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我,讓我洞悉當今教育現狀,反省自身的教育行為。
在《教師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師》中,他也把我帶入思考的王國,思考的同時也讓意識到教師沒有信仰,沒有精神追求,他的學生很難成為站立起來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講有個學生考進名校不久,非常高興地同父母和剛從海外回來的親友到學校參觀,豈知一進校門就遇見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禮貌問班主任:我們的女兒在校表現怎么樣呢?班主任當著學生的面對家長說:你們的女兒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腦子笨了一點,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看到這,我也不禁憤怒起來,這是為人師該說的話嗎?該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轉學,父母也覺得失望,親友也很難堪。
記得我還在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有一次在批改周記的時候,看到班上的“小調皮”在自己的周記里寫:“盡管我讀書讀得很不好,字也寫得不好看,可是我一定會認真地學習,爭取考上好成績。”我感慨不已,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心中,他們都渴望被別人認可,我表揚了他。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是變著法子夸獎他,我發現他臉上的微笑越來越多,課堂上的發言也越來越積極。大家都說,他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