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一
我的爸爸是一位非常普通的語文教師。他胖乎乎的臉,胖胖的肚子。他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又有滿頭烏黑亮麗的發。他非常愛幫助人,也特別關懷學生。
那一次“叮鈴鈴,叮鈴鈴……”電話鈴響了。爸爸接完電話就說:“晚上學校要開會,不回來了。”沒過一會,爸爸就消失在我的眼前。
現在已經是十點。我還未見爸爸回來,我為爸爸的身體擔心。我于是便哇哇大哭起來。媽媽說:“孩子,別哭啦。”我說:“爸爸為什么還不回來。”媽媽慈祥地說:“坑定時有事回不來了吧﹗你先睡覺,沒準醒來的時候爸爸就站在你的窗前。”于是,我點了點頭。
到了早上五點,我突然被夢驚醒。我一看爸爸還沒有回來,我就光著腳在地上走。我走了幾十圈。突然,爸爸回來了。我激動萬分,就立刻上去問爸爸:“爸爸,你昨天晚上到哪里去了?”爸爸說:“昨天晚上有事回不來,對了你媽呢?”我說:“在屋哪。”于是,爸爸走進房間,把門鎖上。我悄悄的走的門前,趴在門口,隱隱約約聽見:“昨天晚上有兩個學生去網吧。找了一夜沒找到,學校讓我們幾個老師去找找有沒有這兩個學生的線索……”
一聽到著我覺得爸爸太辛苦啦﹗
還有一次,那是我上小學三年級的寒假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走在路上,爸爸拿了一大塊雪說:“張涵。”我面過來一看,一塊雪正砸在我的腦袋上。我于是,找了一塊雪扔到爸爸的腿上,然后狼狽而逃。過了一會,爸爸氣喘吁吁說:“我不玩了,不玩了……”誰知,我中了爸爸的計謀。剛一轉身,準備開口說話,一塊雪正砸在我的腦袋上,這讓我氣憤不已。
這就是爸爸的故事。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二
我和父親的故事,總伴著夢與星空,伴著我無盡的遐想。
很喜歡夜晚流星瞬間劃過星空的美麗,也很期待天空中飄灑下流星雨。因為總聽見別人說,流行是偶然經過的,只有一天到晚放在心里的夢想,才能抓住那電光火石的一瞬。這樣才能實現的愿望。于是每當夜幕降臨,仰望著深邃的夜空,總希望能有流星從我窗前劃過,只要一顆,一顆就夠了,因為我要許個愿,愿天堂中的父親幸福。
望著星空,月亮仿佛看見我的滿面思緒不忍心看下去,而躲在了云朵之后,夜空中只留下漆黑一片,云朵也慢慢地消失了。想念便隨之而來。伴著星空,在夢中,我和父親相見了。
春天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得正艷,父親用自行車馱著我穿行在山林間,太陽光暖暖的,鳥兒在鳴叫,小溪在唱歌,樹兒和花兒在舞蹈。父親停下車,牽著我的小手在草地上跑著,是不是把我拋向高高的天空。
夏天里,夏日炎炎。父親帶我到海邊,教我游泳。潔白的浪花翻起一浪又一浪,父親用他有力的大手拉住我的小手一起迎風破浪。
秋天里,樹葉金黃,碩果累累,父親手把手的叫我騎自行車,滑板車。大手牽小手的溫暖是那樣叫我渴望又難忘。
冬天里,滿天的大雪紛飛,路上積滿厚厚的一層白雪。父親和我在雪地里大汗淋漓地堆著雪人,滾著雪球,笑聲伴著雪花在天空飄蕩。
黎明的光刺痛了我的雙眼。夢中的父親也離我越來越遠。我多么想抓住父親的手,重溫那夢中的溫暖。但,夢最終還是醒了,淚水劃過了我的臉。
我和父親的故事如夢如幻,溫暖而短暫。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三
我與父親之間隔了一條河,我在這岸,他在彼岸。
父親每晚都會先送我回家,然后再去姥姥家看弟弟。我總是詫異為什么我每次開了家里的燈后,都會聽到汽車急駛過的聲音,這,難道是偶然?
客廳的富貴竹生病了,總是有幾片葉子落下,有次,我忘了開燈,就去撿落下的葉子,樓下一道刺眼的光朝我照來,待我漸漸適應了這燈光,才發現——這是我父親的車。父親好像發現了我的發現,踩下油門,飛也似地逃走了,留下樓上的我驚愕地看著那瞬失的尾燈,手中的葉子好像跳傘運動員,打開降落傘悠悠地落地。黑暗中,發現天上的星星格外的多,小星星像是調皮的孩子到處亂跑,大星星則躲在云彩后面,注視著小星星的一舉一動,生怕發生危險。
打那以后,每晚一個人在家寫作業時,總覺得很安心,好像有什么東西在陪著我,卻又不知是何物。就在這時,我發現了一葉小木船,我奮力的劃動雙槳想去河的對岸,只可惜河岸太寬,河水太急,只能原地轉圈。
大年初四是老媽的生日,父親難得回家得那么早,我像一只柔弱的小羔羊,囁嚅了半天:“爸爸好像從來沒有在家和我們一起吃晚飯呢,這大概是第一次吧。”我字字小心,生怕我的話觸動了父親什么,我以為像父親這種沒有情商的人是體會不到我語言中隱藏的真實含義。但第二天晚上,他回家得更早,剛進門就大喊:“今天我做飯!”我從房間里跑出,正好和廚房中急忙跑出的老媽撞了個滿懷,兩個女人驚訝地看著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的“陌生人”
太陽當空,風和日麗,天空像是被畫家的顏料畫過似的,河水也停下欣賞這美景,小木船終于能夠乘風破浪向彼岸駛去。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四
父親從小生活在農村,與我相比,他的童年雖然吃不好穿不暖,卻豐富多彩。
父親在家中排名老四,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因為當時農村生活條件很差,父親的書包總是哥哥姐姐用過的,每天放學回家做完作業,還要去幫忙拔兔草。父親鬼主意多,總會想出一些辦法,為了寫字速度快些,他把兩支筆捆在一起寫,這樣一次就能寫出兩個字了,有時因為寫得太像怕老師看出來,就用橡皮擦擦再寫。與一群小伙伴上山拔兔草,渴了喝口泉水,餓了摘個野果吃,甭提多快樂了。
夏天,父親要去摘煙葉,然后穿在一米長的粗繩子上,拿到縣城去賣。中午實在太熱,這時就會有賣冰棍的人出現,白糖棒冰四分,赤豆棒冰五分,爺爺總會獎勵父親吃冰棍。因為有冰棍吃,父親很樂意去干活。回到家后,爺爺要求父親睡午覺,貪玩的父親當然不情愿,等到爺爺打起呼嚕時,就會偷偷起身逃出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去水庫里抓魚、摸螺絲,或者爬到村口的大香樟樹上乘涼。當然,也有被爺爺抓住的時候。
上初中后,父親每天騎自行車上下學,家里的大黃狗總是一路猛追。在班里,父親因字寫得很差總是挨批,于是下定決心要把字練好。他把自己的零花錢省下來,去縣城時到書店里買來幾本字帖,晚上睡覺前點著煤油燈或在月光下看帖練字。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復一日,父親的字寫得好了,還在校書法比賽中獲得了好名次。
父親的童年豐富多彩,或許,那時他一生最美的記憶,是他寫給自己的那個最真實、最淳樸、最刻骨銘心的故事。他訴說著,眉宇之間的是滿滿的幸福,更是對歲月的深深懷念。
童年,無限美好!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五
付兒福小時候家里很窮,好不容易才成家,三十出頭才生了個兒子,自從有了兒子才還清所有的債務,所以他兒子就叫付清,付兒福沒文化,到派出所報戶口時,戶口本上將他兒子姓名寫成付親,付親小孩時家人都叫他清清或清兒,有了兒子一家人都很快樂,付兒福開始做點小生意,后來越做越大,成了大老板,真應了他的名字,有了兒子得福。
到了兒子上學年齡,他拿戶口本到學校報名,老師也不在意孩子的姓名,誰知念起來“付親”與“父系”同音,老師和同學們都得叫他“父系”。誰都不愿意叫他這樣名字,誰叫誰就吃虧;付親這孩子也有些霸道,丈著自己有錢,丈著他個子大,經常欺負小同學,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強迫小同學叫他名字,不叫就打人。老師多次找其家長談話,由于付兒福忙于做他的生意,置身事外,聽之任之,他還樂意全校師生管他兒子叫“父親”。
學校通知召開家長會,各位家長必須參加,這一天不見付兒福到來,校長親自出馬,去接付兒福,校長的面子他不敢不給,校長特意讓他到主席臺上就座,因為他是這次家長會主要的懲治對象。他衣冠楚楚,意氣風發,神氣十足,好一個大老板的樣子來主席臺上坐下了。家長、全校師生都到齊了,并開著大啦叭,會議馬上開始,首先校在會上長講了開頭話。
老師把麥克風對著付兒福;
問:您好,您叫什么名字;
答:我叫付兒福;
問:您兒子讀幾年級?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六
在大家眼中蛇是一種很可怕的動物,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大家先聽我說一個我父親跟蛇的故事就知道了。
父親是一個非常勤快的人,經常忙到天黑才回家,那是一個沒有風的傍晚,父親鋤完玉米地里的草,天已經有些烏黑了,于是收拾好東西,扛著鋤頭下山去,走的還是那條來來回回走了多少年的羊腸小路,到拐角處突然一陣涼風襲來,父親覺得非常涼爽,與此同時父親眼前一黑暈過去了。
我和母親在家焦急的等待父親的歸來,卻遲遲不見父親的影子,于是母親召集鄉親們,一起上山去找父親,到半山腰,發現暈倒在地的父親,之見父親似乎在喃喃細語,但是卻不理周遭的一切,急壞了母親,于是兩個大漢,輪流把父親背下山去。
村里的老大夫,把完脈、又看看父親的瞳孔,說八成是中暑了,但是村里的半仙卻說,父親是被迷障了,18年以前,父親曾救過一條小青蛇,這次青蛇是來報恩的,我急忙問,“報恩是報恩,為啥我爸還暈倒了呢?”半仙不慌不忙的說,“你爸這一暈倒,就避免了血光之災,你看著吧,一會你爸就醒了。”,果然一會父親就醒了,跟沒事人一樣。
后來父親回憶說,自己好像做了個夢,夢見一群蛇圍著自己,既沒有傷害自己的意思,自己也沒有感到害怕!
聽了這個故事你們還覺得蛇很可怕嗎?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了吃艾青,祭祖的日子,清早起來,望見茶幾上那一盆蘭花,便又讓我想起了父親與蘭的故事。
那一盆蘭花是上一年父親從山上采來的。依稀記得父親拿著那一株沾滿了泥土,只是比雜草高出一些的蘭花草,向我炫耀。我望著那一株弱不禁風帶著一絲絲丑陋的“野草,”再看看父那張欣喜得擠出皺紋的臉,流露出不屑,我不相信這蘭花,也不相信我父親。
后來啊,不知父親從哪里拿來了一個青花瓷盆,和那一抔抔看上去十分珍貴的土,細心栽培著這蘭。每日清晨打開房門,第一看見到的一定是父親正細細地端詳著那一株蘭,不時澆水施肥,似乎這是他每天清晨必做的事。仔細看他的眼睛,似乎有一絲憧憬,憧憬著蘭成為真正的`蘭,吐露清香的蘭,擁有君子般氣質的蘭。
冬至春來,萬物都似乎聽見了春的呼喚,蘇醒過來。不記得是哪一天,父親忽然大喜道:“你看,我的蘭花快要開啦!”他手指這蘭花的方向,臉上還帶著憨憨的笑。那盆墨綠色的長葉中,隱隱有了個淡青色的花苞,著乳白色的衣,就像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還未褪去降于世的羞澀。它可愛卻脆弱,仿佛只要輕輕觸碰,就會夭折了這弱小的新生命。
忽然有一天,輕輕推開房門,便聞著了那淡雅益清的芬芳,透過每個毛孔滲入心中。我緩過神來,便看見了父親正蹲在茶幾前細細品味著那盆他親手孕育的蘭花。幾朵潔白但透著青綠的花兒正藏在葉間,伴著那持續不斷的香味。
夜里,正趕著做作業的我想要松懈,抬起頭,便看見了那一株在月光下依然潔白如雪的蘭,影子灑在地上,仿佛一名翩翩起舞的女子,又如一位清高飲酒的詩人。淡淡的清香透入心間。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八
為什么母親節之后就有父親節?為什么父親節也和母親節一樣,都是在星期日?為什么父親節的日期只在母親節一個月之后?
父親節是在母親節之后出現的,而且,它的出現和母親節有著撇不掉扯不走的緊密關系。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于1910年誕生于美國。
1909年,華盛頓一位叫布魯斯多德的夫人,在慶祝母親節的時候,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既然有母親節,為什么不能有父親節呢?
這個念頭越來越強烈,于是多德夫人提筆給州政府寫了一封措辭懇切的信,呼吁慶祝父親節。州政府采納了她的建議,并決定將父親節定為6月19日,即1909年6月的第3個星期日。第二年,也就是1910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波堪市正式慶祝這一節日。后來,其他州相機仿效。于是,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就成了感謝了父親的節日父親節。不過,直到1972年父親節才以法律的形式最終確定下來,并從美國流傳到世界其他國家。
我們中國雖然沒有明文規定父親節的日期,但人們多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向父親表示感謝之情,而表達此種情感的方式,最常見的就是送花。
父親節送什么花?一般而言,可以送康乃馨、太陽花、向日葵。
康乃馨花束:鮮花/感激
康乃馨是最能表達親情的鮮花,可以送給母親,可以送給父親。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九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許多難忘而有趣的故事,今天爸爸給我講了他小時候的故事。
爸爸說,小時候他爺爺養了許多箱蜜蜂,因此鄰居們都很羨慕他們家有蜂蜜吃。爸爸仰了仰了頭,仿佛還沉浸在童年甜蜜的回憶里。
爸爸又說,爺爺為了不讓養蜂的技術失傳,就送給了爸爸一箱蜜蜂,讓爸爸自己養著,到了秋天比一比,看誰的蜜蜂收的蜜多。爸爸為了看蜂王長得是什么樣子的,就用艾蒿把蜜蜂都從巢趕出來,結果弄死了不少蜜蜂。
秋天到了,該收蜂蜜了。爸爸為了贏爺爺,就多收了一些蜜蜂,留給蜜蜂自己吃的蜜很少。最后爸爸一箱蜜蜂收八斤蜜,爺爺一箱只收五斤蜜,爸爸當然贏了爺爺。可是爺爺說:“孩子,你留下的蜜那么少,蜜蜂怎么過冬呀?”
冬天說來就來了,不幾天爸爸留給蜜蜂的蜜,很快就吃完了,漫長的冬季里,爸爸那一箱蜜蜂因為沒有吃的,活活地給凍死了。
爸爸的故事講完了,我非常替那一整箱蜜蜂感到惋惜。爸爸之所以給我講這個故事,是想讓我明白:無論做什么事,不能殺雞取卵只顧眼前,而不作長遠考慮。到頭來得不償失,后悔莫及。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十
嘴上不愛,可是演技太差。——題記
父親總是在我們最需要他的時候出現。
小時候出去玩,跟伙伴玩的時候不小心把牙給磕去一半兒,鮮血嘩嘩的從我嘴里躺出來。父親得知消息后,急忙放下了工作,把我帶到了醫院。母親也跟隨其后。他嘮嗑了我幾句,他的語氣里有點不滿,但更多的是關懷。離開醫院后,父親對我說:“這幾天不要再出去了,給我好好待在家里養病。”父親的愛從不善于表露,但他一定會在我最需要他的時候出現。
父親很堅強,我從來沒見過他流淚。
這句話說的好:“父親從來不會在自己的子女面前落淚。”爺爺奶奶去世的時候,我沒有見過他留下一滴眼淚。他很堅韌,他總是把痛壓在自己的心里,默默承受。也許他可能在無數個星光璀璨的夜晚,留下了他那堅強的眼淚。
你保護家庭,那我就是你堅強的后盾。
那是一個陰沉的夜晚,父親出去和他的朋友散步。臨走前,他拿了一把傘。以防外面下雨,而我待在家里。時間過的很快,轉眼來到了十點半,外面下著傾盆大雨。我開始擔心了。開始給父親打電話。電話通了,里面傳出了父親的聲音:“我馬上回去。”隨后我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三十分鐘……父親還是沒有回來。我慌了,我又拿起了電話。可是這一次,沒有人回應我。快十一點了,我一遍又一遍的打著電話,可是父親依舊沒有接電話。我不知道手機定位系統,我只能向父親的朋友求助。并報警求助,我穿上了衣服。去父親所有可能去的地方,紅藍的光線在街道上閃爍。我依舊沒有找到父親。我返回了家中,又是焦急的等待。終于在半夜時分,父親回來了,拿著那把破壞的雨傘。我的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父親,你今后的余生,由我來守護!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十一
我小時候,因為父親總是在村里忙,經常不著家。回想和父親相處的時光,最美好的莫過于那時候和他一起寫春聯的情景。
距過年還有十幾天,左鄰右舍總會把紅紅的春聯紙拿來讓老爹幫忙寫春聯。老爹忙完一天的活兒,晚上吃過飯,就開始寫春聯。先把春聯紙輕輕對折,再余出一個格子對折,有時還需要再對折一次寫七言的春聯。有的鄰居送來整張的紅紙,老爹也不煩,就先折成條狀,再用鐮刀頭裁成一條條春聯紙。
然后,老爹翻看《大眾日報》上刊登的春聯,挑選合適的,比如,大門上寫什么,飯屋門口上需要寫哪兩句,茅房的門口需要寫上“六畜興旺”什么的。我的工作就是幫他輕輕拽住紙頭,使春聯紙更加平整,等老爹揮毫寫就后,輕輕托著春聯紙的兩頭,小心翼翼地平放到地面上等著晾干。昏黃的燈下,我摁著春聯紙端,無比崇敬地看著老爹揮毫潑墨,寫完一句,我就讀一句。也許,我對對聯的喜歡就是來自那時的啟蒙吧?依稀記得一次寫一句春聯“……五谷豐登”,有九個字,可是我們當時門口兩側貼的春聯一般是七個字,我向老爹提建議:“你只寫……五谷,把‘豐登’去掉也行。”沒想到老爹竟然聽取了一個小孩子的意見,照樣寫上去了,寫完后,讀讀這一副春聯,竟也通。雖然不茍言笑的老爹沒有說什么,但我還是得意了很久。
老爹忙了一個晚上,屋子里的地上鋪滿了春聯,紅火火的,仿佛春節已經提前來到了我家。第二天早晨,老爹指導我們把春聯分門別類收起來,輕輕折好,等著鄰居們來拿。當然,老爹寫春聯可都是義務幫忙的。等他們來拿春聯時說句道謝的話,甚至什么客套話也不說,老爹也是非常樂意去做的。要不,我們一個單門獨姓,老爹為什么能得到全村人的擁戴呢?過年啦,我們串門拜年時,指著誰家門口的春聯大聲念一遍,得意地向小伙伴炫耀:“這是俺爹寫的!”往往會得到一片艷羨的目光。
后來,因為村里建廠,老爹更忙了,加上人家都可以從年集上買到已經寫好的春聯,老爹就漸漸不再寫春聯了,也無暇寫毛筆字了。
老爹退休后,又重新拾起以前的愛好,練習寫毛筆字,還上了老年大學的書法班。每天上午就在書房練字,先是楷書,再是隸書。每次周末回家,問老媽:“我爹呢?”老媽總會沒好氣地說:“在書房練字呢。”走進老爹的書房,書房里到處都是寫滿毛筆字的一摞摞宣紙。案幾上還有一個筆記本,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他上老年大學書法課時記的筆記,呵呵,真是好學的老爹!一個周日,他拿出自己寫的幾幅《山居秋暝》,讓我們欣賞、對比,然后送給我和姐姐,我們自然是非常虔誠地收好。
在這個夏日里,祝愿我親愛的老爹身體康健,繼續書寫他和老媽美好的余生……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十二
常懷英雄夢,偏擁路人臉。
我以前常以為這便是父親的寫照,那個總把當兵、戰友掛在嘴邊,實際上卻僅是個頂著中年人常有的啤酒肚,于老婆面前唯諾,只懂在廚房中一展身手的地道中年油膩大叔,實在和想像中崢嶸歲月的老兵形象不符,若不是幸存了幾張照片為證,我甚至都要懷疑他的從軍經歷只是他少年時做的一場夢,英雄夢。
我總以為,父親人生中的敗筆不是當兵,而是當了個生不逢時的兵,在似乎需要打仗時征來,當激動地以為可建功勛爭成就時,卻被告知不打了,愛干啥干啥去了,只能余下滿腹的不合時宜。
某年某月某日,當母親翻出舊事,細細回憶時,我倒不由得對父親生出不同的看法。
在那個并非戰亂卻不大安定的年代,父親該是懷了多大信念去從軍的?而歸來時又該有如何復雜的情緒?
照片中那個瘦削高大的男子,在不安定的日子里從軍,可惜當得卻是個通信兵。他應是懊惱哀嘆過,通信兵有何用呢?但日子總得過下去,他學習著通信技術,也慢慢在軍隊中接受通信于戰設也很重要的認知,他和戰友一同訓練,坐在塵土飛揚的土地上吃著劣質的陳米,偶爾去看最近的理發處是否有新來的女兵因絞了及腰長發而哭鼻子……
如果說這樣的日子還算有滋有味,那么轉折點便像是個標準的歐亨利式幽默。
終于,他們接到通知,說是要打仗了。他很是激動,打仗意味著功勛榮譽,保家衛國的使命感,英雄心,教一個年輕人如何不激動?當即叫了戰友們,在那個夜晚,既懷離別意,又有前路未卜之憧憬,一群年輕的士兵喝了一夜酒,壓了一夜馬路,聊了一夜的天。
第二日,一份赫然寫滿血色名單的單薄紙張便呈上去了,可玩笑也來的恰是時候,國家家安定了,不需要打仗了,甚至不需要那樣多的兵了……所以只身為一個通信兵的父親,平安而平凡地回到了家,之后便是結婚生子,漸漸成為我映象中大眾臉的油膩大叔……
那份血書應該是他最傳奇的經歷吧,卻從未聽他提起過,許是這個玩笑讓他傷心失落了,我這樣想。
母親嘆惜著以一句話作結,還好安寧了,寧為太平犬,不做亂離人。
突然我似乎明了父親的英雄主義了,國如用我死何妨?國若盛景當自強。于是他歸來了,成了家,像一個普通丈夫,一個普通父親一樣為我們遮風擋雨。
生活才是唯一的英雄主義吧,亂離時為了人民的僅僅是安寧的希冀才需要出生入死,而家國安定時,英雄也該放下兵弋,溫情擔起小家之責。
由是,我看父親翻炒青萊,修燈泡,貼對聯的身影,倒生出幾許欽佩,他合該是個英雄,家庭的英雄。
誰說平凡與英雄便是相對立的?
從此,我倒希望父親經年之后,和親友后人吹噓的是這個家的和美幸福,沒有大風大浪生離死別的轟烈,只是妻子溫婉,兒女和樂的默默溫情。
至于我,從前也想過長大后應如何闖蕩,如何揚名立萬,現在卻覺得,有一份父親式關于家庭的英雄主義就夠了,建沒一個數十年如一日和美的家,如何不算一種傳奇?
所以,平凡而不凡著吧,必竟平凡是生活中最美的蕩氣回腸,看著父親炒好一桌豐宴,大手一揮笑著喚我們來吃飯的樣子,這樣想到,或許,平凡深處亦可欽吧。
父親的故事作文字篇十三
賞千山萬水,游四海八方,都比不過一個字:家。
——題記
走進工廠,我看著墻上溫馨的裝飾,不禁往里屋走。忽聽見爭吵聲,聞聲而去。哦,哪里是爭吵,明明是父母親在討論方案呢。看著現在的一切,想起了爸爸之前與我分享的關于他的故事。
爺爺家里很窮,真的很窮。那時與奶奶一起在外拼,好不容易賺來的小屋子,卻被政府占為己有。而,就是當時那樣的條件,有了爸爸與他的四個姑姑。
爺爺很想供爸爸上學,因為爸爸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但是以爺爺的經濟情況供前面四個姑姑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有兩個姑姑都只上到小學畢業,爸爸還算好,上到中專才輟學,他其他的兩個姐姐就享福了,上到大學畢業。于是,爸爸就每天和大姐一起下田耕地,挖蓮藕,捉魚。
對爸爸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捕魚了,而當時賣魚是最吃香的。
他很瘦,可以摸到骨頭的大致形狀,因此每當他在一個地方站得久了,腳陷了下去,怎么也拔不出來。烈日炎炎,黃豆大的汗珠一滴滴滾進河里。河,是公共的,一村的人用的,都在和別人搶魚,魚賣的錢多,買的人也多。他力氣不大,搶不過別人,于是就凌晨起來去抓,拿著從城里垃圾桶撿來的破手電筒,借著陰暗的光去捕魚。小心翼翼地,既不能驚動了熟睡中的人們,也不能驚動了水中的魚。這樣一來,收獲就多了。
漸漸地爸爸長大了,有能力了,就到外地去打工。
父親沒有學問,也沒有人教他,他只得去做最苦最累的工作,搬磚頭。那時是按照小時來收錢的,一小時八元錢,別的工友們都想盡辦法偷工減料,而老實的父親卻能搬多少搬多少。聽父親說:“我每次累癱到員工宿舍的硬板床時,都忍不住想放棄,可我放棄了,又靠什么生存呢?”
父親還有一個服務員的工作,那個老板的脾氣不太好,動不動就罵人,還不干活,全推給父親干,還不加工資,可爸爸卻一聲不吭,埋頭苦干,也許就是這一點,媽媽才選擇了爸爸吧。那時媽媽的經濟情況,相比爸爸的比較樂觀,至少吃得飽飯,于是他們結婚后就買了一個小平房,生活越過越好,在爸爸打工的餐廳的一個顧客看中了父親的吃苦耐勞,招了他,于是父親開始學做模具,開工廠。
父親慢慢的開始談生意。談生意,肯定有許多酒局飯局,爸爸并不喜歡喝酒,可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公司訂單,為了在社會上立足,就得每天低聲下氣的和客戶談生意,起早貪黑地在公司忙碌。
看到現在父親高大威武的樣子,我是怎么也想象不到當時的場景呀!父親說:“當時真的好苦,當我每次東奔西跑,疲倦不堪時,都想放棄,可當看到你們開心的笑容時,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而且如果我撐不住了,這個家就垮了。”
家的力量,這么強大的嗎?
直到現在爸爸都在感嘆,有家的感覺真好。他一切的努力,一切的辛苦,一切的奮斗都是為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