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參觀河姆渡遺址字篇一
昨天,我們去認識了七千年以前的中國文化。
進入寧波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博物館,幾千年前的文化就讓人大吃一驚。
在幾千年前,河姆渡這個村落就有了很多東西。鍋蓋有了,鍋也有了,而且,他們還造出了灶臺的雛形和蒸籠的雛形。他們的智商已經很接近現在的人了,他們知道把鍋和地板隔離起來能防止火災。
最讓我驚奇的是河姆渡人做的針、罐子和房子。
他們做的針全是手工制作的,但是他們把針做得很光滑,針頭十分尖,跟現在機器做得沒有什么區別,而且針上的那個孔是用動物的牙穿成的,針上還刻著花紋。他們做的罐子更是一件完美的工藝品。他們在罐子上刻出豬(還沒完全馴化的野豬)、魚、鳥等很多動物,再加上這些罐子本來就很美觀,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幾千年前的罐子,倒像是現在的罐子。他們建造房子的本領也很大。他們會在離河流稍微遠點的地方造房子,而且會因為地上很潮濕而用木頭把房子固定在離地面一米左右的空中,還有稻草蓋屋頂。
據說外國人不相信我國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但是,區區一個小村落就能告訴他們:我們中國人不僅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而且除了文字和科技以外,幾千年前與現在已經很接近了!
在最后,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小瞧以前,因為那個時候跟現在已經很接近了。我們也要感謝他們,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參觀河姆渡遺址字篇二
“五一”前夕,學校為了加強我們愛國主義教育,組織我們去參觀冉莊地道戰遺址。同學們在車上有說有笑,一個個精神飽滿。天空是那樣明凈的藍,路旁的小樹不停地向我們招手問好,春天的種子在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里發芽。經過汽車上的一陣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進了大門,導游阿姨首先把我們帶進了博物館。進博物館之前,我仍在唧唧喳喳地說個不停,一點也沒有想到,這間房子里裝滿了日本人的罪行和中國人民的堅強與智慧。
1931年9月18日,野心勃勃的日本侵占了我國的東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進行全面侵華。日本人走到哪里,就把血腥和殘忍帶到哪里。僅在南京就殺死了我國30萬無辜的百姓。據說,這樣的慘案不計其數。
時的中國既貧窮又落后,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聰明的抗日軍民想到了地下。他們用自己的雙手開鑿出無數條四通八達的地道,他們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竟把地道的出口設在了鍋臺、井口、馬槽、碾子。我不禁贊嘆起中國人民的智慧和不屈不撓。
第一任黨支書記張森林同志在為冉莊人民開會,討論如何抗擊日本鬼子的侵略時。李林銳——這個喪盡天良的日本人的走狗,向日本人告了密。日本人把張森林逮走了。張森林同志在日本人的強壓下,絲毫沒有動搖報效祖國的決心。終于,日本人把張森林同志殺害了。當時張森林同志年僅34歲。
接著,在導游阿姨的帶領下,我們進入了地道。里面有燈為我們照明,可我們還是覺得黑漆漆很嚇人。導游說,八路軍和民兵的情況很艱苦,他們用僅有的煤油點燃馬燈和煤油燈或是火把,用這微弱的光芒在地下兵工廠工作。
地下兵工廠總工有6個車間,說是車間,實際上只有幾個錘子、鐵片什么的,非常簡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八路軍發明了榆木大炮,射程將近200米,還有讓敵人害怕的連環雷。
4.5萬米長。不少地道的墻上有凹進去的部分,這是我軍為了組織敵人進攻設的關口。我軍會讓一名士兵守在里面,如果有敵人進入,他一定不會過了這道門檻。就算敵人運氣好,沒有遭殃,那這地道的岔口也會讓他不知身在何處,只能等著八路軍為他收尸。
參觀河姆渡遺址字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你們來到河姆渡遺址。我是導游阮琳云,我愿陪同大家度過這一段美好的時光。
大家對河姆渡遺址也許還不怎么了解,那我就先概括地向大家介紹一下。河姆渡遺址總面積為4萬平方米,它是在1973年被發現的。經兩期挖掘,共出土文物6700余件,距今約有7000年的歷史。這些驚人的數字,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肯定都想去親眼目睹了。那好,接下來咱們就去“河姆渡遺址博物館”一飽眼福。
現在,在我們眼前的這座造型別致的建筑物就是“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大家瞧,這個館名還是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呢!
好,下面就隨著我進博物館參觀。整個博物館有三個展廳,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第一個展廳。這個展廳總的介紹了河姆渡先民當時的一些活動情況,具體的大家可讀讀墻上的文字說明。大家快點看,這里有許多動物的骨骸,特別是鯊、鯨等海生魚類骨骸的發現,證明河姆渡先民已經把活動范圍擴大到江河及近海地區。真是夠厲害吧!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二展廳,這個展廳的主題是“稻作經濟”。你們瞧,這里的稻谷可都是7000年前的先民種植出來的,別看它現在灰灰的很不起眼,可在當時出土的時候,卻都是金燦燦的。大家看這邊,這里陳列著的則是當時的農作工具,有磨石塊、骨箭頭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農具就數這種骨耜了,這是當時最主要的農作工具,一共出土了170余件。
游客們,第二展廳我們已經參觀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我們就向第三展廳進軍。大家注意,第三展廳的主題則是“定居生活”,那里展出的主要是一些古人的生活用具,先請大家自由參觀。
看過以后,是不是是覺得這些用具很熟悉呀,有些物品自己家里不也有嗎?對,早在7000年前,古人就開始用這些鍋、碗了。大家可看這里,這是一枚骨針,樣子跟我們現在在用的針差不多,只稍大了一些。大家可別小瞧了它,從這一枚針中,我們就可以知道河姆渡先民在當時已經開始紡紗織布。
好,各位朋友,河姆渡渡遺址博物館參觀到此就結束了,希望我的講解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鎮中心小學601班 阮琳云
(指導老師:許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