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親近篇一
;朔風舞蹁躚,葉如蝶凌空。在初冬輕盈的步履間,葉輕巧地揮揮手,款款而來,落地有聲。
在我看來,落葉,那是一種與落花截然不同的美。落花,美得凄艷,“落花不解伊人苦,誰又憐惜伊人情”;
落葉,美得恬淡,“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在這一綠一淡然、一落一隨緣中,飽經風霜的落葉仍能用一顆無塵的心,守候生命的靜美,在這紛爭喧囂的紅塵里,淡定地“歸去來兮”,尋求那份清凈、悠閑和自在。
我停下腳步,傾心靜聽葉落的聲音。那窸窸窣
窣的聲音猶如天籟,在風中低吟淺唱,欲語還休。手中的那枚落葉融入我心,心也就隨著落葉一起流浪。我分明聽到了那葉脈中流動的蔥蘢,在記憶的河流里緩緩流淌。是啊,那些波瀾壯闊的歲月已漸漸平息,再也不會在心海里激起一點點漣漪。那些深深淺淺的足印早已沖淡,再也尋不到一起奔跑的路線。落葉如此,人亦如此。我在青春時代,在前行的路上滿懷激情、朝氣蓬勃,如樹葉歷盡春花秋月的浪漫和冬夏歲月的崢嶸,此時,回首往事已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如那蕭蕭落葉,悲喜交加!
我常想,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開始、高潮、結束、謝幕的過程。日落不是歲月的過,風起不是樹林的錯,人的一生中,有得到也會有失去。或許錯過風,你將收獲雨;
錯過雨,你將收獲彩虹。過來,我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不少,特別是經歷了很多挫折之后,人越來越成熟了,看透了一切,也看淡了一切。我雖然沒有達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種境界,更沒有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種高度,但心是坦然的、是淡泊的。因為人和落葉一樣,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我繼續在山野里漫步,腳下發出陣陣清脆的聲音。風過處,紛紛落下的黃葉,干凈空靈,正如我此時的心境。在初冬的山野里,獨自看落葉飄飛,聽葉落聲音,如詩里聽濤、畫里聞香,無窮曼妙。
相關熱詞搜索:;親近篇二
其實我不喜歡動物,我一直以為動物都是很兇猛的。可是,那一次讓我知道了動物也有可愛的一面,也有會受傷的時候,那一次也讓我學會了親近動物。
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到公園去玩,哪兒沒有一個人。突然,我看見一個毛茸茸的像球一樣的東西在草坪上,我小心翼翼地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只受了傷的小白兔。我想它應該是被狼狗追趕了,才受傷的。可是我怕我幫它包扎好傷口后,有反咬我一口,那怎么辦?但看著它那可憐兮兮的樣子,我忍不住對它產生了憐憫之心,我二話不多說,立馬抱起它往家跑。
到了家,我拿出醫療箱,細心地給兔子包扎起來。沒過多久,我就幫兔子包扎好了。突然,它從桌子上爬了起來,我想它要來咬我了吧,我立即退后了幾步,沒想到它跳下來,用臉蹭了蹭我的腳,我感到這只兔子并沒有我想象得那么兇猛,我蹲下來,摸了摸它的頭。
幾天后,它在我的細心照料下傷已經完全好了,我把它抱回了公園。沒到有空的時候,我都會來看看兔子有沒有在那兒等我。
親近篇三
每當我拿出珍藏已久的海螺,輕輕聆聽大海翻滾時的美妙歌曲,總會想起那蔚藍而寬闊的大海。
臺灣賓館靠海,我趴在窗戶上觀賞大海,放眼望去海面細波如鱗,海天相接,在夕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顯得格外美麗。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第二天早上,只見遠處海天相接處,烏云翻滾,巨浪滔天,要下暴雨了。海浪不斷涌向沙灘,約十米寬的沙灘一下子就不見了。一陣暴雨之后,天是那么藍,海水無邊無際,遠處海和天連到了一起,暴風雨之后仿佛為這里增添了一絲美麗。望著遠處的海面,容身于大海之中,一切煩惱都煙消云散了。
踩著腳下的鵝卵石,我們來到了普陀沙灘上玩耍,一陣微風吹來沙子頓時翩翩飛舞,像在歡迎著我們的到來,海螺在一旁吹響樂章,走在貝殼“鋪”成的地毯感受著夏日的美好。沙灘上有的游客和小朋友在用沙子做雕塑,有的.在用沙子“埋活人”,有的在擺poss拍照片。沙灘上,熱鬧極了。
“下水啦!”我興奮地嚷著,急忙撲入大海的懷抱,歡快的游了起來,仰望天空,海鷗在空中翱翔,自由自在的,真好!波浪向我們沖來,我站立不動,浪潮把我沖到岸邊,我使出自由泳的姿勢向它攻擊,我真想游過一灣淺淺的海峽,剪斷海峽兩岸的鄉愁,盼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結果還是失敗了,途中嗆了海水,咸咸的,澀澀的,有一丁點苦,其中也夾雜著一絲甜。這是我第一次嘗到海的味道,感覺是那么特別。
我歡笑著,尖叫著,像一條快活的小魚兒在清清的海水中盡情地游來游去,享受大海給我帶來的樂趣。
親近篇四
;枕河而居,依林而眠。鄉村是一個適合早睡早起的地方。
我對林家村是一見鐘情的。首次遇見林家是在黃河口詩會上,那是去年8月底,天還很熱,萬木葳蕤。我隨黃河口作家采風團來到黃河岸邊的林家村,瞬間就被這個村子吸引了: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庭院深深,灰瓦白墻,如同一位恬淡的高士隱于密林之中。我們參觀了村里的民宿,一座座魯北農家院落里,竟然裝飾得現代時尚,藝術范兒十足。方正的四合院里幾棵瘦竹,客廳寬敞,臥室干凈,一應俱全的文房四寶。
10月下旬,我到林家村報到。金秋時節,樹木換了秋裝,金黃、褐黃、紅黃、綠黃,彩虹樣的斑斕,滿地落紅給這位林間高士更添了幾分詩意。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住了下來,終于可以與它朝夕相處,日夜相伴,甚至命運相連了。
很多朋友對于我一介女流心甘情愿拋家舍業,跑到這偏遠的黃河岸邊工作表示不解。他們關切地問我住在這里怕不怕?我反問道,怕人還是怕鬼?他們只是笑,依然目光狐疑。我也笑,怎么才能對他們表述我對這樣一片土地的眷戀呢?我說,也許上輩子我就是這黃河岸邊一棵樹吧,我要回家了。
來到村里后,我做了一些鄉村振興的調查和思考。鄉村振興的關鍵是城市優良資金、資源對農村的注入,以及人才和先進技術理念的注入,并且是持續不斷注入,否則靠農村自己崛起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城市優良資金是有限的,謹慎的,更是逐利的。
林家村要搞文旅發展,這也是現在很多特色鄉村都在走的一條路。搞文旅的優勢是靠近黃河,生態環境好,村容村貌干凈整潔。但是規模很小,附近沒有其他旅游景點帶動,最重要的是沒有資金。
每一次招商都像相親一樣,我們怎樣才能把待字閨中的姑娘體體面面地給嫁出去呢?按理說,我們要把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配備一定的嫁妝,才能吸引好小伙。即使這樣,我們還無比擔心嫁錯人,因為優良資金像優秀好小伙一樣是稀缺資源。
曾經,我從這樣一片土地出走。我想要走向遠方,走向高處,進入鬧市,投向繁華,我想要走遍大江南北,海角天涯,去尋一個夢,尋一份可與生命相提并論的意義。
出走是一條長路,漫漫修遠,如同長夜。我無畏無懼,這片泥土給了我健康的雙腳和堅定的信念,這條河給了我不屈的脊梁和無限的熱情。我身背行囊,朝行夜宿,攀過高山,越過土丘,跨過堤壩,趟過河流……像一棵樹,踮起腳尖,再踮起腳尖;伸長手臂,再伸長手臂,葳蕤的葉試圖觸摸天空。我四處摘下了一些果實,夢里始終是那片泥土和那條河。
如今我要歸來,回到這片養育我的泥土和澆灌我長大的河。作為一棵樹,世界再大,我更需要腳下那片泥土。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