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童心字篇一
周國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散文家、哲學研究者、作家,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
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稱之為慧心。
童心和成熟并不相互排斥。一個人在精神上足夠成熟,能夠正視和承受人生的苦難,同時心靈依然單純,對世界依然懷著兒童般的興致,這完全是可能的。我不認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應該具有生長能力,因而毋寧說在本質上始終是包含著童心的。
兒童的可貴在于單純,因為單純而不以無知為恥,因為單純而又無所忌諱,這兩點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見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敵。偏見使人滿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滿自足中過日子,看不到自己的無知。利欲使人顧慮重重,盲從社會上流行的意見,看不到事物的真相。這正是許多大人的可悲之處。不過,一個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顆童心,同時善于思考,就能避免這種可悲的結局,在成長過程中把單純的慧心轉變為一種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見,智慧與童心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實際上是一種達于成熟因而不會輕易失去的童心。《圣經》里說:“你們如果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子,就一定不得進天國。”帕斯卡爾說:“智慧把我們帶回到童年。”孟子也說:“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童年是靈魂生長的源頭。我甚至要說,靈魂無非就是一顆成熟了的童心,因為成熟而不會再失去。圣埃克絮佩里創作的童話中的小王子說得好:“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著一口水井。”始終攜帶著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著永不枯竭的愛的源泉,最荒涼的沙漠也化作了美麗的風景。
問:什么原因能使一個人顯得年輕呢?譬如說,許多人都覺得你看起來很年輕。
答:我想最主要的也許是一個人的頭腦不要太復雜。我在社會處世方面還是比較簡單的,弄不懂的事情就不去弄它。我相信,一個人簡單就會顯得年輕,一世故就會顯老。
在孩子眼中,世界是不變的。在世界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
當大人們在枝節問題上糾纏不清的時候,孩子往往一下子進入了實質問題。
童心字篇二
;放學路上,夕陽灑下了淡淡的余暉,把獨自走在小道上的我的身影拉得好長,好長。
“姐姐,你為什么傷心?”一個嫩嫩的聲音傳了過來,我抬起頭,是一個小女孩兒,“你誰啊你!管別人干嗎?”小孩兒向后退了幾步,也許是我太兇了。
“我不認識你,為什么要帶你回家?你應該找警察的。”我有些不耐煩。小女孩兒低下了頭,忽而又抬起頭,目光炯炯有神地望著我,單純、天真的大眼睛里噙著淚水。
“不,姐姐,你不是壞人,不是!”小女孩兒很堅定。我苦笑。因為那拿不出手的分數,早就沒人覺得我是好孩子了。
路上,我一直都在想,這個女孩兒是誰?為什么,我會覺得那么的熟悉?
路邊的花壇百花正艷,我伸過手。
“不要啊!姐姐,它會疼的!”小女孩兒依舊用那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望著我。
會疼的?是啊,曾經,我也這樣相信。但現在,我長大了,不需要相信了,不是嗎?最后,我還是放過了那朵花。既然它來到世上,就應讓它自由的美麗吧!
我猛地抬起頭,女孩兒已經不見了!“小妹妹!你在哪兒?”我大叫。沒有人。但我的手上卻多了一個枕頭。這一切都像一場夢。那個女孩兒是誰?為什么會知道大黃?大黃是一只被我帶回家的流浪狗,后來因為“非典”被媽媽丟了。但我沒有傷心,只是一只狗嘛!我是這樣安慰自己的。我胡思亂想著進了家門。
“目目,漠漠!你們來追我啊!來啊!”我發現自己在一片熟悉的草地上,是我原來的家的院子啊!我應聲望去,是下午的那個小女孩兒!遠處,有兩個小孩兒向她跑去,是目目和漠漠小時候!我想我知道那個小女孩兒是誰了,但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
“不,我們不能摘花,花會好疼的。”三個小孩兒圍著一朵白色的小花兒。目目堅定而又執著地說。
“汪汪……”遠處傳來了一陣狗叫聲,我睜開眼,看到了家門前的大馬路。是大黃。
我看不下去了。這時,一個夢囈般的聲音傳進了我的耳朵。是小女孩兒。
夢醒了,我淚流滿面。為了我,為了我不再依舊的——童心。
佳作評點
這是武漢市“楚才杯”國際中小學生征文比賽特等獎作品。營造藝術化的意境,將“童心依舊”渲染得淋漓盡致。細節的捕捉與構思的精巧使文章具有了更深層次更為廣闊的激活思考的魔力。使讀者沉浸在童年舊夢中反思當下的思想與作為。(趙俊輝)
相關熱詞搜索:;童心字篇三
踢毽子
惡作劇
一天,我早早地起床背課文,突然手機響了,低頭一看,是老爸打來的`電話。嗯?老爸怎么在這時打呢?我便立刻按了紅鍵結束了此次通話。手機再次響起,還是老爸,怎么回事?我極不耐煩地接通了電話,對方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聲音:“起來吧,《一起來看流星雨》播出了!”這可是我的最愛呀!我立馬穿上拖鞋小跑來到客廳觀看節目,可是客廳黑乎乎的,哪有什么頻道啊!忽然,一陣鬼聲蕩漾在整個屋子,我內心充滿了恐懼感,便扭身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我的“溫馨小窩”。誰知,鬼聲飄至而來,我定神一看,原來爸爸和弟弟一邊冒充“鬼”,一邊跟著我來到我的房間。我恍然大悟,撲向了他們倆,房間里霎時傳出打鬧聲和哈哈的笑聲。
有了這個童心老爸,我們的生活真是樂趣多多啊!
童心字篇四
如果說少年是無知的,青年是奔放的,中年是成熟的,那么童年就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
童的時光是那么燦爛,那么純真無邪。童年的記憶是因一個冰棍而哭鬧不止,因一串糖葫蘆而向媽媽撒嬌,是和小朋友一起嬉戲玩耍的快樂,是失去心愛的玩具的難過。
童年的自己總是那么容易開心,有時會因媽媽的一句安慰而開心,因老師的一句夸獎的話語而開心,因小朋友們對自己的羨慕而開心,還會因為自己做自己喜歡的游戲而開心。童年的自己就是這么容易滿足,如今的自己知道了一句童年時不知道的一句話:知足常樂。現在想來它可能就源自于兒童心理。
童年的自己總喜歡玩,而玩法卻又總是很簡單,丟手絹、找朋友、貓捉老鼠、老鷹抓小雞……這些在大人眼里非常乏味的游戲,在我們眼里卻是趣味無窮,做了一遍又一遍,永遠也不會厭煩。
童年的幼稚不免使我們上當,但是受騙后卻又能總結出教訓,每一次的受騙使自己一點一點地成熟起來,于是我們長大了。當看到處在童年的孩子時,但看到他們犯了和自己一樣的錯誤時,當看到他們玩過的游戲時,總能勾起自己的記憶,于是就想笑,嘴角挑起對長大的無奈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