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錯誤篇一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2、掌握用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特色。
教學設想:教時:1課時。重點與難點:同1、2點。教法:邊讀邊鑒賞。
教學過程?:一、導入??。先看兩首詞: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唐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人。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
注釋:①斜暉:偏西的陽光。②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③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兩句,記一個懷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著那面臨江水的樓,切盼重逢。可千帆過盡,不見歸舟,眼前已是脈脈斜暉、悠悠綠水,江天極目,情何能已。故末句,提出腸斷之意,余味雋永。倚樓望歸舟,極盡惆悵之情。 “過盡”兩句,寓情于景。此處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見一斑,因而人稱“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進士,原名三變。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時不為人重,但因擅長填詞,卻深受歌妓們的歡迎和賞識,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是當時一大詞家,他寫下的幾篇名闋,境界高絕,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千古傳頌。如《雨霖鈴》、《八聲甘州》等,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所寫內容不限于男女風月,尤工羈旅行役,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有相當多的詞篇抒寫了與歌妓舞女的誠摯戀情, 有部分作品反映了她們悲酸的生活和她們要求過合理生活的愿望。
。【注釋】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因屬邊地樂曲,故以甘州為名。《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詞。因全詞前后共八韻,故名八聲。又名《瀟瀟雨》、《宴瑤沁池》等。《詞譜》以柳永為正體。九十七字,平韻。 ②瀟瀟:形容雨聲急驟。 ③凄緊:一作“凄慘”。 ④是處:到處,處處。紅衰翠減:紅花綠葉,凋殘零落。李商隱《贈荷花》:“翠減紅衰愁煞人”。翠:一作“綠”。 ⑤苒苒:茂盛的樣子。一說,同“冉冉”,猶言“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⑥渺邈:遙遠。 ⑦淹留:久留。 ⑧顒望:凝望。一作“長望”。 ⑨天際識歸舟: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⑩爭:怎。 ⑾恁:如此,這般。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品評】 這首望鄉詞通篇貫串一個“望”字, 作者的羈旅之愁, 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上片是登樓凝望中所見,無論風光、景物、氣氛,都籠罩著悲涼的秋意,觸動著抒情主人公的歸思。“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現游子的客中情懷,連鄙薄柳詞的蘇軾也以為“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宋趙令畤《侯鯖錄》引。《能改齊漫錄》作晁補之語)。下片是望中所思,從自已的望鄉想到意中人的望歸:她不但“歸樓顒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之際,對自已的遲遲不歸已生怨恨。如此著筆,便把本來的獨望變成了雙方關山遠隔的千里相望,見出兩地同心,俱為情苦。雖然這是想象之辭,卻反映了作者對獨守空閨的意中人的關切之情,似乎在遙遙相望中互通款曲,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暗示讀者:其人未歸而其心已歸,這就更見出歸思之切。另外,此詞多用雙聲疊韻詞,以聲為情,聲情并茂。雙聲如“清秋”、“冷落”、“渺邈”等,疊韻如“長江”、“無語”、“闌干”等。它們間見錯出,相互配合,時而嘹亮,時而幽咽。這自然有助于增強聲調的亢墜抑揚,更好地表現心潮的起伏不平。
李清照在它的詞作《一剪梅》中說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可眉頭,卻上心頭”,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領略到她的萬千愁情,給予人們無止境的遐想。當代中國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則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它是當代的閨怨詩,此詩美麗凄哀,人們評價它堪與宋詞小令相提并論。
二、簡介作者。(見課本注釋①)
三、范讀課文
四、整體把握詩意。
本詩寫了兩個人,“我”和“你”,“你”在閨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我”是一個過客,打江南經過,“我”的馬蹄聲讓“你”產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馬王子”的錯覺,但可惜的是一瞬間的“驚喜”換來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失望”。
五、分析詩的“前奏”。
1、學生齊讀,討論前奏中比喻運用之妙。
2、分析:一個柔弱的女子,在閨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春去秋來,獨守空房。“花無百日紅”,加上“相思催人老”,無盡的相思折磨著她,使得她的容顏憔悴了。詩的前奏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悠悠,詩人用“蓮花的開落”來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
板書: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六、分析詩的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
明確:它的心如江南的這座小城一樣,封閉、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樣落寞、孤單;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閉;更像緊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雖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劉方平《春怨》中“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句的內涵。
從語言運用上來講,第二、第四個比喻的原句應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緊掩”倒裝,化板為活,去俗生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婉曲的表現了思婦的懷人心理,描摹出思婦幽閉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婦的心封閉、沉悶、沒有生氣,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街上寂無人跡,她將失望的心扉緊掩。
板書: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 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3、問:這個女子的心情是封閉、沉悶、落寞的。春帷不揭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她的院子里沒有人來,沒有一點動靜。
4、問:她甚至封閉到了連窗簾也不拉開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確: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出現。
板書:等待
七、分析詩的第二部分
2、學生齊讀。
明確:她會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開窗簾向外張望,滿心希望馬兒送來的是“她”的“白馬王子”,心中充滿了驚喜。
板書:(蹄聲) 驚喜
4、問:事實又是如何?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殘酷的事實,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一名“過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馬王子”。“她”只好千萬個不愿意地放下了窗簾,悄然轉過頭去,雙眼已經模糊;馬上過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滯的無情的簾子。這時,女子的心里充滿了失望。
板書:(過客) 失望
明確:我們想象一下,這位過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響起馬蹄聲,她會怎樣?顯然,她還是會重復剛才的動作,即使“過盡千帆皆不是”,但當第一千零一片帆過來之時,她還是會舉目遠眺,隨帆移動自己的目光,無怨無悔。情至深處,“腸斷白蘋洲”啊。
八、總結
1、問:本詩題為“錯誤”,這為什么是一個錯誤?(學生討論,教師分析訂正)
明確: (1)女子誤以為“我”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 (2) “我”的出現打攪了深院中的女子。
2、問:為何又說這個錯誤是美麗的呢?
明確:達達的馬蹄聲給了女子希望,雖然最后以失望告終,但這過程是美麗的,因為女子的生活起了褳漪,有了情節,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書:(美麗) (錯誤)
九、解決課后練習。
十、擴展
1、關于這首抒情短詩的內容有兩種理解,一是錯誤因女子而起,一是錯誤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據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誦本詩。
提示:答案不求統一,但朗誦時可指導學生:理解不同,朗讀的重音處理也就不同。
附:整體板書設計?
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 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蹄聲) (過客)
等待 驚喜 失望
(美麗) (錯誤)
請多多提出寶貴意見!2004-9-20
email:
錯誤篇二
虛掩的病房門,“吱呀”開了一道縫隙,父親探入半個腦袋張望了幾下。我剛醒,輕輕地用被角半掩著臉。
父親輕腳輕步地邁到我床邊,我注意到父親依舊穿著那件洗的發白的衣服,遮不住他那被歲月與黃土沖刷的枯黃且布滿溝溝坎坎的皮膚。他那稀少掉頭發很凌亂,似乎帶著風的氣息,看起來滄桑了許多。我愕然,眼前的父親讓我很難回憶起我小時候的父親。是我在成長時對父親的觀察不夠啊!
他笑瞇瞇地望著我,然后緩緩從身后取出一枝火紅的玫瑰!我再次愕然,不明白父親是什么意思。病友們也都投來詫異的目光,父親雙手捧花在胸前與那身打扮極不相稱,樣子十分滑稽,我禁不住想笑。
“哦,醒了,怎么不多睡一會?”父親首先開口。我胡亂地點點頭,難以抑制內心的困惑,便問:“爸,您這花是給我的?”我這一句加上別人詫異的目光使原本不大自在的父親更加緊張。雙手不停地調換著花,慌亂地點點頭說:“看到別人都拿花來探病人,并且那話店老板說這種花代表的愛情最深。于是我也想買一些,沒想到這一枝就要花了好幾塊錢呢?”父親憨憨地笑了。隨后翻遍抽屜終于找到一個空瓶子,很臟。沒等我說話,他已放下了花一路小跑出去了。
我端詳著那支玫瑰,一股莫名的感動抨擊心田。我想起我患傷寒的那晚,高燒不下,只記得頭腦一片昏熱。醫院離我家有一段距離,父親背著我重重地在那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走著。曾有好幾次明顯地感覺他由于踩空而差點歪倒。汗水從他的發梢上流下,流到我的眼里又溢出。父親是分單薄,可背我的時候分明感到了他的力量。不知多產的時間過去,父親氣喘吁吁的將我放入了急診室,再婚熱與疼痛之余我還清楚地記著我流淚了,我真的很幸福。
父親捧著洗過的花瓶回來了,還是那個憨憨的笑。我猛然間想起一句話:樸素的愛卻是最偉大的。我旋即明白,父親沒有給我富麗堂皇的愛,他與我之間的故事也不像電影里那樣轟轟烈烈,但他給我的點點滴滴與那些是平齊的,甚至在更高的一層境界上。
錯誤篇三
人的一生,常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有些錯誤是不該犯的,可就在不經意間,一不留神往往就鑄成大錯。事實上,沒有人愿意犯錯誤。因為犯錯不僅會對自己不利,讓自己后悔,而且會導致領導、同事、朋友的責備。即使沒有人責備,你也會因為錯誤而羞愧。
一個錯誤,有可能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但也可能使一個人由此走向成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永不犯錯。當人們犯了錯誤,他們總是想:要是我能預知未來有多好,我就可以跳過這個錯誤了。一旦犯了錯誤,由錯誤帶來的傷痛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但有時會在人們心中留下烙印,永不磨滅。面對錯誤,有人樂觀,有人悲傷。有人會千方百計糾正錯誤,挽回損失;有人則將錯就錯,為了眼前利益,極力掩蓋錯誤。
關于錯誤,我們誰都不知道,它會何時發生,它對每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打開記憶的大門,回想起自己的過去,有多少錯誤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我們常厭煩父母的嘮叨,厭煩學習的枯燥,甚至不愿和一些不好的壞習慣說再見,可是在作出這些選擇時,我們犯了多少不該犯的錯誤啊!
錯誤篇四
教學目標?:
教學設想:對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出示四首唐代閨怨詩和宮怨詩,總結其特點
1.蔣維翰《春女怨》
2.王昌齡《西宮春怨》
3.白居易《春詞》
4.劉方平《春怨》
三.對比學習《錯誤》
提示,我們可從主體和意象及其寫作技法分析。
3.詩歌的標題很有新意,它妙在何處?
明確:它概括了女子由期待到驚喜再到極度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作業?
錯誤篇五
最近,某大學一位講古詩的教授火了。他以其生活化,個性化的解讀與激情澎湃的現場表現,深受網友贊譽,稱其有“接地氣”的幽默。
從我看來,身為一名大學教授,盲目追求幽默感與可聽性,將錯誤的認識傳導給學生,既是對未來祖國花朵的毒害,也是其失職的表現。在大學課堂上,乃至高中,初中課堂上,這種帶有錯誤的幽默應當被拒絕。
哲人有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無論在什么情況上,我們應當以真理至上。誠然,具有幽默感的講課方式能夠帶動課堂氛圍。使學生投入課堂之中,大大提高其學習效率,但這一切都應建立在傳授正確知識的基礎上。帶有錯誤知識的一堂課,必定是不完整的,是失去根基的,就好比網絡文藝創作脫離時代文化語境,去描繪虛無的世界,是空洞的,喚不起讀者的共鳴。
帶有錯誤的幽默,不壓于一壺有毒的美酒。若杜絕此類情況的再次發生,就需要發揮學生的監督作用,提高教書者的責任意識,倡導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而幽默運用得當,是對學生學習效率有著很大幫助,說到底真理與幽默從未有不可共存一說。
縱觀始末,該教授的授課視頻的大量轉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枯燥無味,學生對其存在抵制心理,以至一位幽默老師的出現,引發廣議與點贊。誠然,幽默與真理的結合,能有耳目一新之感與其優秀之處,但找到兩者最佳“配料比”之前,我們應當時刻擦亮眼睛,謹防帶有錯誤的知識伴隨幽默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