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瑜伽心得體會 初學練瑜伽心得體會篇一
2月,我近距離的接觸了瑜伽,瑜伽一詞在我心中從此揮之不去……發現這才是最適合我的一項運動,它自然舒適的環境,寧靜祥和的音樂,那種在極限邊緣的伸展、放松給身體帶來的清爽感覺,讓我越來越對瑜伽的神奇魅力驚嘆不已。
自此,我踏上學習瑜伽的旅程,參加過不少的瑜伽培訓班,但是一直沒有獲得我想要的。
今年年初,認識了葉老師,聽過她的課,當時心里就認定這是我所需要的好老師,就一直在等待她開培訓班。當她的課程一出來,而且還是一對一的,我是第一報名的,可惜那時大學還未放假,但我對葉老師說:等到我手頭的工作一結束就馬上來向您學習!
首先是感謝葉老師在這兩天對我的關心照顧,讓我感受到真正的生活中的瑜伽。
兩天的培訓我在葉老師這里學了許多……
兩天的培訓是短暫的、緊張的,但同時也是努力的、快樂的,讓我流下汗水,收獲精華。讓我從身體的變化,到思維的改變,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思維和情緒,心靈逐漸變的平和而寧靜。
在這忙碌而紛繁的社會中,這里是一片凈土,是一片安寧的田園,能夠讓我放慢腳步,重新認識并善待自己,葉老師讓我知道選擇與堅持的重要,用一顆榮辱不驚的心去做人、做事。
葉老師讓我明白了:簡單的是對身體非常有用的,但是簡單的做起來并不簡單,而且堅持下來是更難得的,瑜伽不是高難度,而是適合自己的,對自己身體好的簡單體式。
我要的簡單有用瑜伽方面的以及瑜伽理療、呼吸、靜坐、養生等等,我都收獲了,再次感謝葉老師。
還要感謝葉老師引導我進入普拉提的美好世界,鍛煉核心肌群,優雅控制,快樂感受。
更重要的是我回去以后要認真消化老師給我的愛、關懷、不傷身體的,看起來簡單而并不簡單的體式,待基礎打好以后再進階,一步一個腳印跟著葉老師學習,葉老師是我目前最喜歡的最愛的老師,知識淵博,平易近人,從生活點滴關注和愛護我的好老師。
祝福我的葉老師:天天開心每一天!
我很慶幸我選擇了瑜伽,并且讓它走進我的生活,也許暫時我不能為它做什么,但我會一直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成為一名真正的瑜伽老師,一名真正的瑜伽傳承者和瑜伽精神的引領者,用瑜伽精神——大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每一個人。
最后,我要特別感謝葉老師不厭其煩的耐心教導,她不僅從動作上給我指導,更從心理上給我輔導,幫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動作和心理上的困難,無私的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我,她的奉獻精神影響著我,也感動著我,如果說我慶幸自己選擇了瑜伽,那么葉老師便是讓我擁有這種“慶幸”的人!
瑜伽將伴隨我今后的人生之路!
瑜伽心得體會 初學練瑜伽心得體會篇二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源于健康。
八月份,多數人們喜歡去旅行,而我,愛上了練瑜伽!從五月份開始接觸瑜伽,維持至今才三個月,短短三個月時光里,瑜伽讓我的身心變得愉悅,讓我的身體變得柔軟,讓我的脊椎骨不在歪斜,讓我的腿變得纖長。太多的改變,使我情不自禁的愛上了練瑜伽。
我喜歡以這樣柔軟的身軀生活在這美麗的世界,喜歡每一天清晨一齊床就深深的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然后緩緩的呼出身體里的廢氣,用心靈去關注自我的呼吸,讓呼吸滲透自我的全身,感受呼吸帶給我心靈的撫慰。
開始只是簡單的練習著瑜伽,之后才明白,原先練習瑜伽還有這么這么多。
你會感到如釋重負,你的骨骼會變得更加堅硬,會減少脂肪,而且持續減脂不反彈,睡眠狀況會更好,患感冒的可能性會減少,你會覺得更有力量,腰部疼痛能夠得到緩解,更有助于塑造一身健美的體態。
身體好了,想怎樣都能夠!
瑜伽課心得體會作文【篇4】
瑜伽心得體會 初學練瑜伽心得體會篇三
練習瑜伽可以使您自信、清晰和慈悲,這些重要的品質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
一、自信
一個瑜伽教師的力量并非來自自己,并非來自身體的技法和力量、外表、口才或證書,而是來自他(她)和所轉達的瑜伽知識傳統和源泉之間的緊密親密關系。要是一個教師能成為古老瑜伽智慧的代言人,他天然就能獲得足夠的自信。當我們說到傳統和知識時是指對瑜伽完備全面的理解。
《瑜伽經》的作者帕檀伽里把瑜伽比喻成有八片花瓣的蓮花:1)持戒、2)精進、3)體位、4)調息、5)制感、6)專注、7)冥想、8)神定。雖然目前體位練習幾乎成了瑜伽練習的代名詞,但我們應該始終記住體位練習只是那八片花瓣中的一片而已,其目的是讓我們理解其他花瓣進而看清整朵蓮花的全部面貌和意義之所在。要是我們沒有理解其他花瓣,實在我們也沒有很好地理解體位這片花瓣,因為那只是一個局部,而局部只有在一個群體中才能獲得它真實的意義。例如,要是你從來不知道汽車是什么和貴干用的,也就沒有辦法向你很好地詮釋車胎是什么和貴干用的。因此,只有這種“全面的理解”才會給一個瑜伽教師帶來真正的自信和教學時安然平靜的心態,即使你沒有辦法在課堂上轉達所有你了解知識,但那種知識仍然會因為你的“臨在”而漫溢在課堂上而被學生們直接感受到。無論你是什么氣勢派頭的教師,無論你在什么樣的情況中,也無論你擅長教什么和面對怎樣的學生,要是你認定瑜伽的目的首先是體驗心靈的凈化和安然平靜,你就會有足夠的耐心和健康的心態。你知道你不需要刻意地取悅所有人,你會天然地吸引那些有同樣追求的學生,因為純潔和安然平靜恰正是這個世界上最缺乏和珍貴的東西。
一個瑜伽教師的自信會在以下三個方面獲得支持,要是他(她)懂得如何“獻身”于這三者并學會“凝神諦聽”的藝術的話。
2)前輩的瑜伽圣哲們和大師們的教導(sadhu)。了解他們在瑜伽中的領悟、修為和心態;3)經典(sastra)。這意味著你去閱讀和理解所有瑜伽練習或教學背后的哲學和核心內容。 你的老師監督著你并幫助你解決實際的問題;瑜伽前輩們鼓動勉勵并向你提供靈感;經典是你的信息庫、內心的資源和這條道路上永遠的伴侶。
二、清晰 1)你很明確你在教什么和要到達什么效驗。
在課堂上教得清楚而透辟的簡單的內容,要遠遠好過繁多但不明確透辟的內容。不要在一堂課上給自己和學生提出太多太苛刻的要求而使身心都無所適從或疲憊不堪,在上課前你必須很清楚你今天這堂課的大旨、核心和要針對的問題是什么,但同時又要保留調解的余地。你要可以或許緊緊地抓住那些動人的剎時和“此在”的覺悟。你備課的結果是應該培養出一種明確的、渴望分享的豪情,但同時不要太執著于細節,因為很有可能會由于天氣,對象和時間等等外在因素你不能完全執行你備課的內容。你的主題可以來自你上一次課所教內容的延續、變化、重復或深入——也就是你大致的一個教學內容的提綱,或來自于你最近在閱讀或練習中獲得的最新的心得領會,(養成在課前閱讀的習慣)要是你始終在不斷學習和閱讀,始終保持著你在瑜伽中最寶貴的追求和熱忱,你的教學將會始終布滿活力、喜悅和新鮮感。作為一個好的教師你并不需要么所不知,無所不能,但要是你教的每個細小內容都是你心之所感所悟,你就能教得真切而清晰,你就能打動你的學生。 2)你可以或許用簡潔明確的方法準確地轉達瑜伽的內容。
你必須經歷一個把自己轉變為轉達工具的過程,也就是專業的瑜伽教師培訓和在教學中長期的錘煉。沒有任何人能從一個好的瑜伽學生馬上釀成一個好的瑜伽教師。這是一個從接管者到給于者的完全不同的角色轉換。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需要特殊的訓練,連一個普通的幼師都需要經歷四年的培訓,憑什么你認為在一個月的教師培訓以后你就應該是一個教師了呢。當然,要是你天生具有表達的天賦和當教師的傾向,這個過程就能順利地完成。瑜伽教師培訓真正起效用的是給你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和讓你看清瑜伽這條道路的藍圖。再好的培訓者也只能展覽給你他的東西,但只有你自己的修為才能真正幫助你自己發現你自己的能力之所在。
你得學會在教學時運用以下三種表達技法: 1、你的身體——肢體語言;2、你的口頭語言;3、你的精神——你的精微的能量語言(指你的臨在本身帶給別人的感受)。 這三種語言的清晰度和效驗反映的是你自己內涵的力度、沉靜、平衡、純粹、透辟和完美。它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你自己的修為。除非你先成為一個好的瑜伽士,你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好的瑜伽教師。
三、慈悲 要是作為瑜伽教師你的目的是服務你的學生,要是你的快樂是用你的知識和技法去幫助別人,你就在靠近慈悲,而真正的慈悲就是智慧本身。智慧就是付諸于實際糊口中的哲學。這意味著根據學生能接管的程度而響應地教授正確的瑜伽原則。瑜伽教師工作的核心就是除去痛苦(身體的和心靈的)和分享靈性的喜悅。因此應該警惕你的教學沒有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痛苦”。瑜伽教學既不是教師的個人表演,也不是他(她)和學生的共同練習,而是教師通過引導、協助學生獲得自身潛能的認識和對喜悅本質的體驗的過程。瑜伽教學的核心是“心的轉變和凈化”。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是對自我的愚笨,因此最大的慈悲就是幫助別人認識真正自我的本質、價值和潛能,從而擺脫因愚笨(avidya)而產生的種種痛苦和掙扎。只要一個教師的教學仍不以這為前提,就不多是慈悲的。對一個真正的瑜伽士來講,他(她)已看清痛苦的根源是內心的愚笨,而非命運和他人的過失。
1)asmita,假我。指我們糊口在一個很是狹隘的、錯誤的對自我的概念之中而限定了對其他更高生命境界的體驗和快樂。
2)raga,對享樂的沉淪、執著和貪婪。
3)dvesa,因痛苦的影象而釀成的回避和排異。
4)abhinivesa,不安全感,不確定感,對死亡的懼怕。
真正的瑜伽練習會帶來身體和生命力的凈化,凈化會帶來覺知力、覺知力會帶來精神的活力和精微感,精微感會帶來自我認識的深度,深度會帶來沉著、棄絕和呈獻,呈獻會帶來愛、謙卑和服務,服務會帶來恩賜和祝福,而恩賜會帶來靈魂的喜悅和完美——那種超越時間的靈性生命,掙脫了假我和束厄局促——智慧而永恒的存在。
瑜伽心得體會 初學練瑜伽心得體會篇四
瑜伽是我大學生活最后選修的一門體育科目。起初,我只是覺得,它相比其他體育科目而言,運動量沒有那么大,而且可以順便把我肚子上的小贅肉消失。然而,事實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簡單。
瑜伽,雖然看起來很平靜,但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了之后,才發現它其實挺累人的。在經過老師一學期的悉心講解,我對于瑜伽有了新的體會和領悟。 首先,我想談談對瑜伽新的認識。瑜伽是一種以人身心靈最終相結合的自我修煉過程,教人很容易就喜歡上它,親近它。同時,瑜伽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減壓解負、舒放身心的鍛煉方式,即修身又修心的運動。在美妙的音樂、優雅的環境中,放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年齡,還原為真正的自我。而我又是屬于那種很浮躁的性格,瑜伽對于平緩我的心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瑜伽還需要我們應注意的事項。
一、飲食的控制。在瑜伽的第一節課,老師就嚴重強調我們的飲食問題。她要求我們,在上瑜伽課或練瑜伽的這天,中餐只能七八分飽(是說腸胃有余地)。食物不過量,腸胃便于消化和吸收。練習完后,不能立即飲食,需半個小時之后才能進食,而且不能吃得過飽。吃得過多使人的腹部過分的緊張,長此以往會造成胃下垂和大腹病;肌體和大腦活動受到阻礙,也導致了過肥癥。晚上最好不要吃其他的東西,十點之前入睡。嚴格控制食量和吃素對瑜伽鍛煉的人來講,非常有益。這樣同樣可以是他們保持精力旺盛、身體健康。 二、呼吸的調節。瑜伽的呼吸法,通過有意識的呼吸,得以排除體內的廢氣,虛火,消除緊張和疲勞。所以,每次我們做瑜伽動作之前或之后,老師都要求我們深呼吸二次。而在做動作的過程中,必須保持呼吸的平穩。瑜伽呼吸分為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腹胸式完全呼吸。瑜伽呼吸法的目的,是通過各種不同的呼吸方法,有效地按摩內臟,刺激各生理腺體良性的分泌,激活脈絡的潛在力量,更好地清理潔凈身體,讓生命之氣提供給人體足夠的健康養分。老師經常說,瑜伽動作要與呼吸有節奏、自然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肺通氣量,使肺活量增大。多做深呼吸,自然就學會放松,瑜伽不是單純的扭麻花,競技動作的難度,而是在一呼一吸找到你的寧靜。
在學習瑜伽的過程中,我明白,它的功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見的,它需要我們每天的堅持。其實很簡單,每天找一小段時間,讓自己平靜下來,拋開任何雜念,將自己身心完全放松,開始自己的瑜伽之旅。即使有些動作,你無法達到那個標準,只要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程度就足矣。每次都盡力做到自己的極限,可能下次就能有所進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夠得到回報。最重要的是慢慢來,一步一步走,今天比昨天好就行。
總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堅持練習瑜伽。希望它能給我帶來心靈的寧靜,塑造完美的身形。
瑜伽心得體會 初學練瑜伽心得體會篇五
冷不丁的這個問題,倒是讓我著實結舌,雖平常也在練瑜伽,也時常跟人談到瑜伽,但自己究竟有什么樣的心得呢?好象從未仔細、深入地想過,一時間不曉得從何說起,只好用文字來幫助自己,寫下練習過程中的一些所感所想所思所疑所惑,只因根本不能算是入門,頂多也就是在瑜伽的門外徘徊,所以這些體會非常膚淺、表面、凌亂,但總算是真誠,也是對朋友問題的回答。
1、身體與自己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應該是“我病故我在。”這個陪伴我們最長久的忠誠戰友——身體,除非它病,否則我們是很少能意識到它的存在的。
練瑜伽,讓我第一次學會關照自己的身體,這種關照是用自己的意識、心靈,通過不同的瑜伽動作、體式,真真切切地感受自己身體每一部分,嘗試了解它們的現狀,傾聽它們的訴求。我們時常聽到電影或小說里會有這樣動人的表白:“他用靈魂的目光撫摸過我身體的每一寸皮膚。”,上瑜伽課,對自己的身體,常會產生孩童班的驚奇:哦,原來這就是我的身體。
2、快與慢
瑜伽的精髓或許很多,但我目前領悟出的一點就是一個字——慢。因為慢,你才能有所體會,由于慢,你才可生發出控制。無論是一呼一吸,還是一舉手一抬足,無論是站,還是坐……,唯有真正用心用身體味“慢條斯理”,才能祛除因為快所帶來的浮躁與不安。我喜愛的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口頭禪是“親愛的,慢一點!”,雖然他筆下那種優雅緩慢的生活已經成為逝去年代的魅影,無可再追,但人生既苦又短,我們其實真正需要停下來,慢下來,好好關照體味人生的各種風情。人不是說慢想慢就可以慢下來的,所以需要借助瑜伽,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去學會體味。
3、體式與心靈
許多人提到瑜伽,就聯想到那些在普通人看來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的高難度體式動作,因而打了退堂鼓,不敢走近。其實這是一種極端錯誤的認識,對于瑜伽來說,體式固然很重要,但始終僅僅是手段是工具是過程,目的應該是通過體式學會向內觀,學會閉上塵世的雙眼,睜開或許已沉睡很久的心靈的眼睛,學會用心靈之眼檢視、打掃內心的每個角落,這是很漫長的修行,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個人都只能量力而行,不能勉強,不可過度用力,心靈也是一樣,凡事過猶不及。
最初接觸到瑜伽,看到老師那些眼花繚亂的體式動作,自己不由心生羨慕,恨不能在最短的時間掌握學會,于是,上課時會過度強求,結果身體和心靈都反而愈來愈不安,因為設定的目標和現實的差距,讓自己無端心生煩惱,這樣求成求果的心,本來就是不正確的,瑜伽本是讓人心安,最終達到無所住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