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 短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篇一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墜。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專征,為仲尼所稱。
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齊桓之功,為霸之道。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姬昌受封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為三份,他有其中的兩份。
整治貢品來進奉,不失臣子的職責。只因為崇侯進讒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為送禮而赦免,受賜斧鉞征伐的權力。他被孔丘稱贊,品德高尚地位顯。
始終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傳遍。齊桓公擁周建立功業,存亡繼絕為霸首。
聚合諸侯捍衛中原,匡正天下功業千秋。號令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為磊落不欺詐,美德流傳于身后。孔子贊美齊桓公,也稱贊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賜肉與桓公,命其無拜來接受。桓公稱小白不敢,天子威嚴就在咫尺前。
晉文公繼承來稱霸,親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賞賜豐厚,儀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晉文公聲望鎮諸侯,從其風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傳遍,名聲僅次于齊桓公。佯稱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陽,因此大眾議論紛紛。
貢獻:謂進奉,進貢。
節:禮儀、規矩、紀律。墜,失去。一作“隆”。
見:被。
赦原:赦免原諒其過。斧鉞,古代兵器。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專征,古代帝王授予諸侯,將帥掌握軍旅的特權,不待天子之命,得自專征伐。仲尼,孔子字。
殷:朝代名,即商。
不以兵車:指齊桓公稱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實了取信于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條得力措施。
譎:詭詐。
夷吾:即管仲,春秋時期政治家。
廟胙: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時供的肉。
小白:齊桓公名。
爾:這樣。
天威:天子的威嚴。
在顏:即不違顏意,即特別親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嚴。
咫尺:指距離很近。
圭瓚:古代的一種玉制酒器。鬯,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紅色的弓。古代諸侯有大功時,天子賞賜弓矢,使“專征伐”。
盧弓:形似戟的一種弓。
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虎賁:勇士,武士。
亞:次于。
河陽:古縣名,春秋晉邑(今河南孟縣西)。
是:一作“是以”。
紛葩: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周西伯昌》,學術界也難以確定其具體創作時間,只能大致推斷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間。
《周西伯昌》是一首詠史詩,詩人意在借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的史事向內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跡。通篇以時間先后為序,結構層次分明:開頭“周西伯昌”十五句寫周文王;中間“齊桓之功”十五句寫齊桓公;最后“晉文亦霸”十三句寫晉文公。曹操寫他們,強調了他們的功業和德行。此外還特別突出了他們雖然有蓋世的功業,但始終尊奉天子的事跡。
在詩中,曹操贊頌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成就偉業的歷史人物,實際上是借他們來抒發自己的雄偉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勢下,猶能奉事殷紂,故孔子盛稱“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但紂王親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紂王前還要讒毀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舉此史實,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為,謹慎惕懼,向來無愧于獻帝之所賞;并大談西伯姬昌、齊桓公、晉文公皆曾受命“專使征伐”,意在表明當時天下形勢與當年西伯、齊桓、晉文之際頗相類似,天子命他“專使征伐”以討不臣,乃英明之舉。他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終守臣節的事跡。
觀漢獻帝下詔《冊魏公九錫文》全篇,盡敘曹操之功,以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獎卻低于齊、晉,故賜爵賜土,又加九錫,獎勵空前。但曹操被獎愈高,心內愈憂。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歲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謂“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論語》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并能發揮。鑒于齊桓、晉文當初雖能率諸侯以尊周,但終未能如西伯姬昌終其身而不代商紂,只是為兒子武王姬發創造條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備,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過急而速招惡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義,故亦終其身奉事漢帝而不稱孤道寡,故對孫權伺機上表稱臣之用心,便洞若觀火,使其毒計無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詩,是對如孫權輩等外內政敵企圖把曹操推向高處不勝寒極端陰謀的粉碎措施。當自己的臣下如陳群、桓階、夏侯惇等亦誠意敦請曹操稱帝時,曹操亦堅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可見曹操謀略之高超,實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針,實為曹操施政運籌之要略。
這首《周西伯昌》是詩人從《史記·殷本紀》中采輯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尊奉殷室“臣節不墜”的美德,從《左傳》中掬取齊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晉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諸侯”的史跡,加以裁剪,成為詩章,既是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具體闡釋,又是對敵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漢自立之心的有力回擊。
曹操的四言詩,在《詩經》之后獨樹一幟。他的四言詩,句式整齊,有明顯的節奏感。而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詩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變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還有不少散文句式。這說明曹操在詩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靈活地根據所抒發的思想感情隨時變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對酒當歌》是詠懷,在對酒當歌的燕禮現場,就事興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載,在沉郁悠長的憂思中,激蕩著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氣,抒發了為重建大漢王業而求賢若渴的情懷;《周西伯昌》是詠史,文筆質直,借禮贊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堅守臣節、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殫精竭慮扶佐漢室之志,而決無代漢自立之心。兩詩珠聯璧合,全面展現了曹操的人格、學養、抱負和理想,雄深雅健為其詩品。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 短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篇二
曹操的一首《短歌行》道出了多少中國人的詩酒情懷。中國人,在其一生終是離不開酒。歡慶的時刻我們把酒言歡;憂愁的時候我們借酒消愁。在酒里我們酣暢淋漓,在酒里我們詩意縱橫。一杯酒喝歡暢,喝憂愁,喝清淡,喝安寧,喝出這人生里的趣味。
一首《短歌行》將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統一大業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當面對時光的流逝,功業未就曹操并沒有選擇消沉頹廢,而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積極奮進。生逢亂世的曹操,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渴望建功立業,體現他求賢若渴的態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曹操懂得成就霸業需要人才輔佐。在詩中他借用戀愛中女子對情人的愛怨和期盼的心情用來比喻自己對賢士的渴求。“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詩人馳騁想象,神思飛揚。舉頭望月,光華如練,正如詩人心中思念著那些曠世奇才,他們才華橫溢,光芒四射,但卻遺世獨立,可望而不可及。陡然間平添了無限的憂愁,不禁令人神傷。“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詩人回歸現實,在空曠的天宇間一輪明月,喳喳叫設問烏鵲向南飛去,繞著樹木啼叫,不知哪棵樹可以棲息。曹操不斷呼喚,呼喚天下賢才的歸順,更進一步的著曹操渴求人才,禮賢下士的心情。
中國的詩與酒總是分不開的。竹林七賢劉伶醉酒寫出《酒德頌》;歐陽修自稱“醉翁”寫下散文名篇《醉翁亭記》;詩仙李白斗酒百篇,自稱臣是酒中仙留下多少酒有關的詩歌。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酒對于李白幾乎成為了他的信仰,他的滿腔情懷借酒興詩情。“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撲面而來。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反襯生命的渺小脆弱。在波瀾壯闊間生命的容顏急速變化。唯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人生苦短何必望洋興嘆,不如大醉一場來得痛快。李白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全篇大起大落如大河奔流,有氣勢,有曲折,酣暢淋漓。
在這個世界每個人的信仰都包含著自己的身世和經歷。曹操生逢亂世,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渴望建功立業。李白以酒解憂,酒是李白之所以成為李白的理由,沒了酒李白會被憂思困頓,他要解脫要飛揚,酒是他的一條出路。
由一首詩為引子感受著中國博大的詩酒情懷。歡慶的時刻我們把酒言歡;憂愁的時候我們借酒消愁。從古至今,酒一路伴著詩,對著酒讀著詩,在酒與詩之間感受這人生的百味。酒若是用來消愁,傷心傷身,愁會轉的更深;酒若是用來狂喜,就會有很多放誕。不帶那么多的功利去飲酒,喝一點不帶那么多情緒的酒,我們也不妨用清淺的酒意醞釀新鮮的詩情,給自己多一些詩酒流連的好年華。
帶著朦朧酒意去看,中國詩詞中的一切意象將化作一杯酒,在酣暢淋漓的酒意下用生命醞釀著萬古詩情。當生命成為一首詩,我們的生活將充滿詩意。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 短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篇三
朝代:唐代
作者:佚名
原文:
寂寞草中蘭,亭亭山上松。貞芳日有分,生長耐相容。
結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參辰無停泊,且顧一西東。
君但開懷抱,猜恨莫匆匆。
白天那么短暫啊,百年一瞬間就消失。
蒼穹浩浩茫茫,太極經歷了萬劫的時光。
連麻姑下垂的兩鬢,已有一半已成白霜。
天公看見玉女,曾經大笑億千次。
吾欲攬轉為太陽駕馬車的六龍,回車駛向東方,掛在扶桑樹傍。
用北斗星酌滿美酒,勸六龍各飲一觴。
富貴非我所愿,但愿能停駐青春的容光。
古往今來,人生壽夭乃是人類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多少人曾為之發出過無窮的浩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臨觴”(陸機《短歌行》),久爾久之,《短歌行》遂成專詠這一問題的篇章。歌而謂之“短”,既指歌調之短促,也隱含人生短促之意。李白這首同名詩作,沿襲了古老的主題,但寫法上卻將寫實與想象熔于一爐,極富浪漫色彩。
詩分上下兩段。前八句言百年(人的一生)易滿,天地無窮,時間無限,神仙尚且兩鬢成霜,凡人何堪;只有天公、玉女才能與時長存,千年萬載,操控天象(玉女投壺不中者天笑。天笑,天無雨閃電)。后六句詩人突發奇想,欲阻攔六龍,留住時光,使人生不老,青春永駐。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 短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篇四
周西伯昌,懷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墜。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專征,為仲尼所稱。
達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齊桓之功,為霸之道。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姬昌受封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為三份,他有其中的兩份。
整治貢品來進奉,不失臣子的職責。只因為崇侯進讒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為送禮而赦免,受賜斧鉞征伐的權力。他被孔丘稱贊,品德高尚地位顯。
始終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傳遍。齊桓公擁周建立功業,存亡繼絕為霸首。
聚合諸侯捍衛中原,匡正天下功業千秋。號令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為磊落不欺詐,美德流傳于身后。孔子贊美齊桓公,也稱贊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賜肉與桓公,命其無拜來接受。桓公稱小白不敢,天子威嚴就在咫尺前。
晉文公繼承來稱霸,親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賞賜豐厚,儀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晉文公聲望鎮諸侯,從其風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傳遍,名聲僅次于齊桓公。佯稱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陽,因此大眾議論紛紛。
貢獻:謂進奉,進貢。
節:禮儀、規矩、紀律。墜,失去。一作“隆”。
見:被。
赦原:赦免原諒其過。斧鉞,古代兵器。古代軍法用以殺人的斧子。專征,古代帝王授予諸侯,將帥掌握軍旅的特權,不待天子之命,得自專征伐。仲尼,孔子字。
殷:朝代名,即商。
不以兵車:指齊桓公稱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實了取信于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條得力措施。
譎:詭詐。
夷吾:即管仲,春秋時期政治家。
廟胙: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時供的肉。
小白:齊桓公名。
爾:這樣。
天威:天子的威嚴。
在顏:即不違顏意,即特別親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嚴。
咫尺:指距離很近。
圭瓚:古代的一種玉制酒器。鬯,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紅色的弓。古代諸侯有大功時,天子賞賜弓矢,使“專征伐”。
盧弓:形似戟的一種弓。
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虎賁:勇士,武士。
亞:次于。
河陽:古縣名,春秋晉邑(今河南孟縣西)。
是:一作“是以”。
紛葩: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周西伯昌》,學術界也難以確定其具體創作時間,只能大致推斷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間。
《周西伯昌》是一首詠史詩,詩人意在借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的史事向內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跡。通篇以時間先后為序,結構層次分明:開頭“周西伯昌”十五句寫周文王;中間“齊桓之功”十五句寫齊桓公;最后“晉文亦霸”十三句寫晉文公。曹操寫他們,強調了他們的功業和德行。此外還特別突出了他們雖然有蓋世的功業,但始終尊奉天子的事跡。
在詩中,曹操贊頌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成就偉業的歷史人物,實際上是借他們來抒發自己的雄偉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勢下,猶能奉事殷紂,故孔子盛稱“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但紂王親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紂王前還要讒毀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舉此史實,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為,謹慎惕懼,向來無愧于獻帝之所賞;并大談西伯姬昌、齊桓公、晉文公皆曾受命“專使征伐”,意在表明當時天下形勢與當年西伯、齊桓、晉文之際頗相類似,天子命他“專使征伐”以討不臣,乃英明之舉。他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終守臣節的事跡。
觀漢獻帝下詔《冊魏公九錫文》全篇,盡敘曹操之功,以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獎卻低于齊、晉,故賜爵賜土,又加九錫,獎勵空前。但曹操被獎愈高,心內愈憂。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歲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謂“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論語》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并能發揮。鑒于齊桓、晉文當初雖能率諸侯以尊周,但終未能如西伯姬昌終其身而不代商紂,只是為兒子武王姬發創造條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備,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過急而速招惡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義,故亦終其身奉事漢帝而不稱孤道寡,故對孫權伺機上表稱臣之用心,便洞若觀火,使其毒計無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詩,是對如孫權輩等外內政敵企圖把曹操推向高處不勝寒極端陰謀的粉碎措施。當自己的臣下如陳群、桓階、夏侯惇等亦誠意敦請曹操稱帝時,曹操亦堅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可見曹操謀略之高超,實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針,實為曹操施政運籌之要略。
這首《周西伯昌》是詩人從《史記·殷本紀》中采輯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尊奉殷室“臣節不墜”的美德,從《左傳》中掬取齊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晉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諸侯”的史跡,加以裁剪,成為詩章,既是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具體闡釋,又是對敵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漢自立之心的有力回擊。
曹操的四言詩,在《詩經》之后獨樹一幟。他的四言詩,句式整齊,有明顯的節奏感。而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詩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變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還有不少散文句式。這說明曹操在詩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靈活地根據所抒發的思想感情隨時變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對酒當歌》是詠懷,在對酒當歌的燕禮現場,就事興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載,在沉郁悠長的憂思中,激蕩著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氣,抒發了為重建大漢王業而求賢若渴的情懷;《周西伯昌》是詠史,文筆質直,借禮贊周文王、齊桓公、晉文公堅守臣節、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殫精竭慮扶佐漢室之志,而決無代漢自立之心。兩詩珠聯璧合,全面展現了曹操的人格、學養、抱負和理想,雄深雅健為其詩品。
短歌行原文及翻譯 短歌行原文翻譯及賞析篇五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滿。
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
麻姑垂兩鬢,一半已成霜。
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
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
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
富貴非所愿,與人駐顏光。
白天那么短暫啊,百年一瞬間就消失。
蒼穹浩浩茫茫,太極經歷了萬劫的時光。
連麻姑下垂的兩鬢,已有一半已成白霜。
天公看見玉女,曾經大笑億千次。
吾欲攬轉為太陽駕馬車的六龍,回車駛向東方,掛在扶桑樹傍。
用北斗星酌滿美酒,勸六龍各飲一觴。
富貴非我所愿,但愿能停駐青春的容光。
古往今來,人生壽夭乃是人類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多少人曾為之發出過無窮的浩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臨觴”(陸機《短歌行》),久爾久之,《短歌行》遂成專詠這一問題的篇章。歌而謂之“短”,既指歌調之短促,也隱含人生短促之意。李白這首同名詩作,沿襲了古老的主題,但寫法上卻將寫實與想象熔于一爐,極富浪漫色彩。
詩分上下兩段。前八句言百年(人的一生)易滿,天地無窮,時間無限,神仙尚且兩鬢成霜,凡人何堪;只有天公、玉女才能與時長存,千年萬載,操控天象(玉女投壺不中者天笑。天笑,天無雨閃電)。后六句詩人突發奇想,欲阻攔六龍,留住時光,使人生不老,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