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3年做智慧家長心得體會大全篇一
有一天,我看了一部電影《美麗人生》,突然有了靈感。這個電影講的是納粹時期的故事,全家被抓入集中營后,父親為了不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就對兒子說,集中營里發生的一切都只是一個游戲,只要不違反游戲規則,就能獲得一部坦克。雖然集中營的生活很恐怖,但是孩子卻快樂地生存下來,直至獲救,心中依然充滿愛與希望??我決定像這位聰明的父親一樣,用一種柔和的方式,幫女兒建立起保護自己的意識—改編童話故事。
聽了我的話,女兒連忙追問:“那芭比學校有什么公主守則呢?”
“我每天給你講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里都有一條公主守則,怎么樣?”
“好呀好呀,我最喜歡聽故事了!”女兒歡呼雀躍道。
我給女兒講的第一個故事是《新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深知男女有別,所以雖然跟7個小矮人是好朋友,但每次洗澡和換衣服時,她都會關好門窗,而且每晚都會回自己的房間睡覺。
有時候,女兒也會發牢騷,問我:“王子不是負責保護公主的嗎,為什么公主還要這么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呢?”我告訴女兒:“王子要等公主20歲以后才會出現。在王子出現之前,公主必須學會保護自己,優雅而高貴地活下去。如果公主因為不會保護自己而受到傷害,那么她可能等不到王子出現的那一天,就變成天上的星星了。
而且,如果公主什么也不做,只會被動地等待王子拯救,她或許因為美貌一時吸引王子,但是不會被王子所尊重,更不會成為王子的妻子。”聽了我的話,女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妹妹告訴我這件事時,我很高興:對一個母親來說,能賦予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讓她像一株帶刺的玫瑰,安全而美麗地綻放,還有什么比這更值得欣慰的呢? 結束語:這篇如何提高小公主們的自我保護意識——芭比學校的公主守則,獻給所有的母親和孩子。
2023年做智慧家長心得體會大全篇二
作為父母能做的事,用足夠的耐心去陪伴與適度的引導,多給孩子提供一些獨立的空間,那樣的成長才會讓他們在將來抵制更大的壓力和挫折。
周末是孩子的休息日,徹底放松時間。大家商量好今天不做作業,愛玩什么就玩什么。下午,大毛和小毛打扮的帥帥的,說是要去追星,據說是球星——韋德,兩個人特別激動,看著他們那自信且開心的表情,我也跟著他們問東問西。他們出門前,叮囑我要抓緊午休,怕我一個人在家無聊,推薦我起來不防看一本電影,《摔跤吧!爸爸》,我們彼此關愛著告別。
剛剛回來時,兩個人不約而同地講著他們今天在現場遇到的一些故事,還有許多細致的觀察和看法,這樣的經歷很可貴,也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也許你會說,那其實不難,多做些對孩子成長有益的事就行唄,比如孩子喜歡什么就給他,孩子需要什么就給他,又或者提早給孩子灌輸一些思想或者做人做事的準則,甚至是一些游戲規則,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吃點苦,少受點挫折,能在群體中多一些優越感,盡己所能去幫助他們即可。殘酷的現實,總是讓我們糾結該如何做才會更好。很多時候,我們會選擇近路去行走,選擇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去行走,誰都不想在目前的群體中成為落后者,孩子的競爭無形中變成了家長的競爭,只有一起向前才可以達到目的,這個觀點似乎很現實。
原本在單純的孩子心中,這不算什么,轉個身也就沒事了,但是成人往往用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她們,你以后需要怎么怎么做,你應該怎么思考,或者你用什么方法去應對。尤其是我聽到某些人在評價一個孩子時,說她有多么多么的能干,處理事情多么的棒,思維多么的縝密,甚至是用成人的觀點告訴我們,這孩子已經達到了成人處理事情的本事。當別人投以羨慕的目光時,我卻心生憂傷,這些背后只是優秀嗎?我真得不覺得。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便天生聰慧者,她也需要一個感知和經歷的過程,過早地觸碰且擁有成人的游戲規則未必是好事,一個人十幾歲這樣,二十幾歲可能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三十幾歲甚至是四十幾歲還會有些許改變,成熟,是需要心智和內控同步的。
記得跟我兒子同齡的一個小男孩,他外婆是退休老師,她用她的優勢教育這個孩子,很早灌輸給他一些知識,當別的小朋友只會背四句古詩時,他已經可以背下一整篇文章,并且看似比別的小朋友聰明很多,學會了在小朋友中獨霸天下的感覺,周圍所有的人見到他,都會表揚這孩子是天才,這孩子很能干。其實,那會我也挺羨慕有這樣孩子的家庭,但是羨慕歸羨慕,自己的孩子還依舊按照自己成長的過程慢慢引導,耐心地陪伴著。當孩子們上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我碰到了他外婆,問了孩子的情況,他外婆的第一句話就說:“這孩子不聽話,不好好讀書”。問其原因,大概就是過早接觸了一些知識,認為都會了,而不把老師放眼里,導致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后來中考后又碰到他外婆,回復還是同樣,不要讀書,最后只能去讀職高,期盼著到時候能找個工作就好了。
我記得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并沒有過多教給我什么,除了一些家里的規矩,平時的一些行為習慣,更多的學習是來自于自己成長的親自體驗。在碰壁中,在無奈中,在惶恐中,在失敗中,在慢慢的成長中才真正地學會了洞察周圍的人和事,學會了遇事該如何處理,從實踐中悟到了一些警醒和做人的道理。
我經常跟朋友們說,你用你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成長得來的經驗,告訴你現在還是零或者還是一張白紙的孩子,這樣公平嗎? 他們并沒有親身的體驗和經歷,只是照著你的圓在白紙上畫了一個圓,你看似他懂了你教的道理,但實則,那個圓就只是個空心圓。在心智還不成熟的年齡,他對這個空心圓根本無法掌控,又或許你已經看到了他某些經驗之談,但并非是他自己的東西,那個空心圓始終是飄浮不定的'。
我相信真正的優秀,一定是在自我成長的體驗中完成的,而并非是在還未長開的時候,被提早灌輸變成了成人的模樣,而過早地在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年齡去體驗那些成人的處事和游戲規則,并且學會了成人之間官場的爾虞我詐,那樣真得好嗎? 這樣的優秀在我看來,也不可高興過早,心智始終是隨著年齡和閱力的增長才會逐漸成熟的,不對等的情況很可能會造成性格的扭曲,甚至后果更嚴重。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過早地去模仿成人,放棄了自我的發展,也是一件可悲的事。
也許孩子們現在看起來比同齡的孩子還稚嫩,也許孩子們現在還很單純,在競爭中還處于弱示,但我始終認為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一個軌跡,不能心急,給他們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在慢慢的摸索和經歷中體驗、成長,尋找自己的生存法則,總有一天,他們會成為一個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這世界只有做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幸福感的人。即便到時候他不如一些人,那又如何呢? 我們自己也未必有多優秀對吧。
作為父母能做的事,用足夠的耐心去陪伴與適度的引導,多給孩子提供一些獨立的空間,那樣的成長才會讓他們在將來抵制更大的壓力和挫折。我們用自己的強大給他們推開了一扇窗,世界很可能就給了們關上了一道門,若是他們憑借自己的努力去推開那扇窗,風景或許會出奇的壯觀,腳步也許會更踏實一些,畢竟世界是他們的。
2023年做智慧家長心得體會大全篇三
九月,新學期來臨了,新學期就是新的開始,新的征程。伴著歡快的音樂,激情的朗誦,2022年的《開學第一課》拉開了序幕,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奮斗成就夢想,“時代楷模”、“八一勛章”獲得者、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科學家、冬奧冠軍、考古學家等奮斗者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給人帶來新的觀看體驗,帶來不一樣的感動。
我們是新時代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要從小學習做人,從小立志,努力做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國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接班人。
我們是學生,現在讀書是我們的本職。我們要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決心,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有道德、有知識的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應該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我們要懂得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我們是新時代好少年,需要傳遞時代的接力棒。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身上背負著重擔。
做一個有知識的人,就要熱愛學習。作為一個學生,就不該懈怠學習,要學會課前自主預習,課堂上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完成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多閱讀課外書籍,從課外書籍中看到更寬更廣的世界,現在是人才型社會,唯有多掌握知識才能有新出路,才能對社會和人民做出更多貢獻。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何以強、何以智、何以富、何以獨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希望同窗們珍惜大好學習時光,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更好為國爭光、為民造福。
2023年做智慧家長心得體會大全篇四
認真的讀完了鄭委老師《從自然型父母到智慧型家長》——為孩子做出1%的改變這本書,仔細回味,認真思考,感觸頗深。
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曾想過用心的愛孩子,教育和培養孩子,但從沒有認真地想過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曾幼稚的以為成功就是幸福。鄭委老師從“幸福坐標”的四個象限指出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一生幸福,正確的幸福觀是享受著現在生活的快樂,同時不斷的追求積極的人生目標。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幸福的人一定成功,這就要求我們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要睜大雙眼判斷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價值觀是否正確。家長是孩子第一榜樣,只有家長好,孩子才能真正好。
同每個家長一樣,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好孩子,但什么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我內心從沒有準確的答案。鄭委老師指出好孩子的核心是正確的幸福觀,對內敢于負責,對外會愛別人,內修德行,外展才華。不論做什么事不傷害,不妨礙社會,他人和自己,要做一個德者。孩子沒有責任心,家長才是罪魁禍首。要求家長給孩子不斷灌輸“不傷害,不妨礙”的觀念,事前引導孩子思考,事后引導孩子反思。
一、養成習慣。
通過學習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為孩子的父母,必須從自然型父母向智慧型家長轉變,要為我們的孩子作出1%的改變,父母作對了,我們的孩子才會優秀。改變需要學習,伴隨孩子們的成長中,我要繼續學習鄭委老師的家長教育知識,接受正確的觀念,學習正確的方法,盡量做一個智慧型家長,用智慧幫助我的孩子。要向鄭委老師所說:只管修行,不問前程。要把愛傳出去,把幸福帶回家。
有一種關系從建立的開始就是為了以后的分別,這就是親子關系。不管我們有多愛孩子,總有一天他要背上行囊走自己的路。愛孩子,是為了讓孩子離開。 孩子來到我們家長身邊的時候,沒有帶著一份說明書,也沒有使用說明,作為那時年輕的我們并不懂該如何陪伴、如何讓其成長,我們就如同天下的父母一樣,走著學著。懵懂之中,孩子已經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的成長迫在眉睫,他不再是你說什么做什么,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有了“我是誰?”的疑問,他開始尋找他的位置和他的價值,他開始更多的和小伙伴在一起,他開始不愿意家長的陪伴,他開始嘗試自己完成一些自己沒做過的事情。他開始和你頂撞,開始不停的問你為什么。
袁立壯老師講座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不要關注孩子的成績,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品質。據我理解,學習品質就是孩子的綜合素質,孩子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未來生活中需要具備的幾種必備的能力:自制力、注意力、忍耐力、抗挫折能力。做到這些需要我們家長和學校都做出很多努力。
作為家長未來的日子里我們要做的是:
1 放手,不撒手。
讓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我們會教好他完成的方法。同時提供安全保障。
2 不僅僅說給孩子聽,還要做給孩子看。看到的比聽到的,更能引領孩子成長。
3 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接納,讓孩子在父母身邊能感受到,“我有用,我能行” 4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出了問題敢承擔。
我們希望學校能做到的事情:
1 淡化對成績的關注,更關注孩子自身的優點,給孩子信心。
2 保證孩子活動的時間和活動量,讓孩子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3 少留作業,多安排讀書活動,引導孩子愛書愛閱讀,讀好書。
2023年做智慧家長心得體會大全篇五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關鍵看您有沒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每個孩子都存在著個性的差異,他們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優點和缺點,我們更多的是在找他們的缺點和毛病,而對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卻關注不夠,甚至是置若罔聞。
長時間以來,我們都認為孩子是一張白紙,很多父母就按照自己的意愿給描繪“所謂的未來”,結果通常會畫得亂七八糟。
其實,孩子并不是白紙,而是一顆希望的種子,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都帶有獨特的基因和密碼。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獨一無二的。個體的差異,先天的秉賦,后天的教育等等都造成孩子之間的千差萬別。成長過程中只有相對的而沒有絕對的快與慢,我們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長!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讓父母認識到孩子的的價值,并去珍惜它。賞識孩子就是發現孩子獨一無二的價值。孩子的價值是大是小,在哪一個領域他感覺不錯,在哪個領域感覺欠佳,這些問題他是從別人,特別是從父母的表揚和批評中得出結論的。
天上漂浮的無數云朵,也沒有一朵是重復一致的那樣,發育程度,甚至家庭所處的環境都不盡相同,所以很多好的教育經驗未必適合每一個孩子,作為家長要接受孩子之間存在差異這個事實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對待這些不論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差異,首先要準確認識、然后冷靜對待,幫助孩子盡可能地跟別的孩子把差距縮小,這才是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