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比朗誦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隨著講稿的內容而變化站位。一般說來,不要在演講人前邊安放講桌,頂多安一個話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演講稿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演講稿需要背誦么嗎篇一
大家上午好!我是132班的汪楊錦。我要感謝學校德育處給我這次國旗下講話的機會,特別要感謝班主任徐老師的幫助和鼓勵,徐老師的多次鼓勵才使膽小的我有勇氣寫出我的生活故事,希望大家不要見笑。
我20xx年出生在太陽山北面一個偏遠閉塞的小山村,兩歲以前,我也和大家一樣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是上天并不眷顧我,在我兩歲的時候,爸爸就生病永遠離開了我,半年后,媽媽也無情的拋棄了我和這個家,改嫁他鄉,十幾年來杳無音訊,我從此就成了一個孤兒。我兩歲半就沒有爸爸媽媽,失去了母愛和父愛,所幸的是還有爺爺奶奶疼愛我,養活了我。屋漏偏逢連夜雨,我不知道為什么不幸總是接二連三降臨到我這樣的家庭,我五歲時,家里惟一的勞動力——爺爺也生病去世了。奶奶今年七十歲了,沒有了爺爺,不要說有家的歡樂,就連基本的生活都沒有著落。這就是我的家庭情況。
幼兒時的我,記不清奶奶是怎樣含辛茹苦的把我養活,養大的。在同齡人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跟著奶奶在田間地頭曬太陽,玩泥巴,哭鼻子抹眼淚;在同齡人吃著各色零食,玩著新穎玩具的時候,我只是嚼著奶奶給我的山芋釘,玩著爺爺留給我的木頭槍度過灰暗的童年;在同齡人玩蹺蹺板、跳皮筋的時候,我一個人在瓦房的檐下張望,他們不愿跟我玩,就因為我和他們不一樣。最寂寞的時候,我只能在院子里一個人看天上的云朵漂浮,聽樹上的鳥兒唱歌……那些孤獨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感到奶奶就是我的天。
奶孫二人,相依為命,奶奶也種點棉花,但收入微薄,靠吃著政府的低保艱難度日。日子雖然艱苦,但到了我讀書的年齡,奶奶還是把我送進了和平小學。我讀書了,我和村里同齡的孩子一樣也能讀書了,盡管那時我不知讀書是做什么,為什么,反正和伙伴們一樣了,我也能背著書包去上學,心里真高興。奶奶曾說,從來都沒見到我笑過,也許是從小封閉自卑所致,讀書后才漸漸的有了些笑容。我熱愛讀書,從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明白了人間縱有苦難,也要勇敢地去面對。因為這樣的身世,我得到了社會上許多好心人的幫助,除了農村低保外,讀小學時還每年得到希望工程的捐款和孤兒助養款,學校還免除我的一些費用。雖然命運不公,但是我得到了社會這個大家庭和跟我沒有血緣關系的好心人的關心和愛護,我從心里感謝他們!我把自己的這份感謝化為行動,我努力去幫助別人,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見有人拉車上坡,我會趕忙去幫一把;在學校里,我也常常幫助同學打掃教室、擦黑板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我得到了很多人愛心的幫助,我也要將這份愛心回饋給人們。
記得上學期,我每個星期五回家,門都是鎖著的。為了生活,奶奶不顧惜身體,到楊灣幫人家撿棉花去了,一般要十天半個月才回來一次,奶奶年紀那么大還那么辛苦,都是為了我呀。不像別的同學家里熱騰騰的飯菜準備著,我一個人在家燒飯吃飯,沒魚沒肉,只有老壇里的咸菜,還有滋有味的吃著。古語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蔽疑钌疃倪@句話的含義,現在我已經會做飯,會炒菜,一放學回到家,常常幫助奶奶做家務,掃地,擦桌子,洗茶杯我樣樣都能做,也不討厭做這些事情。有時候看見奶奶不開心的樣子,我會跟奶奶談心,能夠讓奶奶心里舒坦一點,我就感到十分高興。
我從不跟別人比生活條件。班上許多同學家里有電腦,有的還有手機,穿的衣服鞋子許多是名牌,這些我從不奢望。我家自然沒有電腦手機,也談不上名牌衣服,我不是不需要這些,但我覺得這些離我很遙遠,面對生活的艱難,我從不抱怨。更多的時候只能借讀書來打發時光,比較幸運的是我的成績在班上還可以。“生活雖然苦了點,但是,只要你勇敢地往前走,你就一定能走過風風雨雨……”徐老師常這樣對我說,我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里。一年來我得到了學校的貧困寄宿生補助,團縣委的資助和孤兒助養費用,這些很好地緩解了我家的經濟壓力。在我蒼白貧瘠的生活背后,因為有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我竟在不知不覺之中,多了許多往前走的勇氣。
謝謝大家!
演講稿需要背誦么嗎篇二
大家好!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我們都是生命的奔跑者,從上一個終點線到這一個起跑線,都是生命的實踐者和開拓者。
在“跑”中,我們感受驕陽暴雨,我們為美麗而存,為戰斗而活,時時流露喜悅,迸發激情。誰說我們是一路暢通?“跑”中誰沒有摔過?我們曾為學習憂傷自卑,曾為友情傷神苦惱,曾為親情逃跑受傷。但那又怎樣?擦干眼淚,抹掉鮮血,大聲告訴自己,那些不過是為我們增添顏色的美好記憶。
在“跑”中,我們感受春暖花香。我們是勝利的,誰說拿了獎牌才是勝者?那豈不誤解了運動的含義,侮辱了生命的真正價值?我們一路奔跑,一路感悟,也一路收獲。我們在跑,在義無反顧地向前沖。我們一起笑過、鬧過、哭過、吵過,但風風雨雨后,留給我們的必然是最 美的春天,最 燦爛的笑容。
在這一路上,我們是對手,是同伴,更是朋友;我們共同分享快樂,共同感受失敗。不要擔心摔跤受傷,大家會將你扶起,不用擔心彈盡糧絕,大家會將食物與你分享。當遠處的地平線最 終屈服于你我不懈的步伐時,當遙遠的彼岸最 終踩在你我腳下時,我們體驗到的,是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最 透徹的滿足。
系緊你的鞋帶,不要猶豫,讓我們一起奔跑,去體驗這多彩的人生!
讓我們換上輕便的行裝,積蓄全部的力量,一路奔跑,奔向夢的方向。
謝謝大家!
演講稿需要背誦么嗎篇三
大家好!
成長最大的意義,在于勇敢地接受磨煉,就算有痛楚和傷口,也會因為一步一個踏實的腳印而感到充實與欣喜。成長,一路磨煉!
成長總是充滿著艱苦與無奈,也許這一刻是陽光燦爛,鮮花滿地,下一刻就是烏云密布,狂風暴雨了。不管是誰,總要在成長路上遭受無數的磨煉,在跌跌撞撞中找到生命的希望,成功的花朵所散發的芬芳才會撲面而來。
成長需要磨煉,用堅強締造花蕊。有人說,一路歡笑歌唱的人生道路是最令人企盼的。但是這種人生你敢要嗎?要不起!比起絢麗的彩虹,暴風雨更顯珍貴?;貞洺砷L深處,最讓人刻骨銘心的是那些痛苦和磨難,而讓人收獲最多的,也是那些痛苦和磨難。還記得第一次學騎自行車的情景,一路騎一路摔。看著別人一跨上自行車就會騎,心里十分懊惱,為什么上天待人如此不公?我就注定比別人笨嗎?不,不是這樣的!盡管一次次與大地“友好”地貼面問候令人恐慌,可是成功后的喜悅卻是難以言表的。一次次摔倒時的無助與不甘,也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成長路上也是這樣,面對磨煉時再孤立無援,也要堅強起來,將阻攔在你面前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
成長需要磨煉,用樂觀組成花絲。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一個好的心態是你成長的催化劑,更是你自信的來源。困難與挫折在生活中會層出不窮,誰又能保證你次次都馬到功成,凱歌高奏呢?秦始皇不是一夕之間滅絕了六國,愛迪生也不是一夜之間發明了碳絲燈泡。世上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良好樂觀的心態,大家都在打一場持久的心理戰,比的就是誰能堅持到底。這時候就更應該有樂觀向上的心態,要讓樂觀的心態如同陽光照耀你疲憊的心靈,如同雨露滋潤你枯萎的希望。
成長需要磨煉,用體驗連成花瓣。每一次磨煉都是一場與眾不同的體驗,在經歷磨煉后,我們將更加熱愛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就算有再大的困難,再跨不過去的坎,只要你努力過,體驗過,前進的路上你都將信心百倍。
演講稿需要背誦么嗎篇四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生活需要儀式感》
儀式,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一個詞。生活中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平淡無奇的,今天和昨天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同,苦惱的依然苦惱,煩心的依然煩心,但正因為某個“儀式”的存在,讓你覺得一切又重新開始了,仿佛與過去的時光做了一個了斷。我們都需要一種恰如其分的儀式感,來度過平淡的日子。
就像剛剛過去的七夕節,20xx年,“七夕 ”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說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故有“鵲橋相會”的傳說。這一天也是乞巧的日子,靈巧的女孩子們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藝,或者向織女求賜美滿的姻緣。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對“七夕”的過法不同。記得小時候,七夕的時候,一般村里的女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包餃子,餃子里面包上各種不同的東西,都是為了乞求自己心靈手巧,越長越漂亮?,F在的七夕,大家都把它當情人節來過,朋友圈里充斥著各種曬幸福,各個花店、商場、美食街都是忙的不亦樂乎,不免被這種儀式感深深的震撼到了。
生活總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這跟矯情無關,而是關于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敏感。儀式感也不是為了刻意去表達什么,只是想某一天與其他的日子不同,某一刻與其他的時刻不同,我們需要用儀式感來紀念自己的某些記憶,無論傷心的也好,快樂的也好。
平淡的生活里,總是需要一些調味劑,使自己有滋有味的度過每一天。儀式感,會讓我們在平凡而又瑣碎的日子里,拋開眼前的茍且,找到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演講稿需要背誦么嗎篇五
人為什么要有儀式感?我想對于愛來說,儀式感就是尊重,就是讓自己感覺是,我在熱鬧的生活。
在婚禮上,表哥莊重地宣言,戒指的佩戴,香檳的噴灑,我想這些儀式環節都是一種愛的表達和對美好未來的期望。
在十周歲生日會上,家長們為我們精心布置場地,準備食物作文,老師們為我們準備演講,我想這些都是真正愛我們的人,雖然是集體的生日,但也是屬于自己的生日會。在家里過生日就是吃碗面條,但在這場生日會上,家長們驚心裝飾,老師為我們演講,讓我的這次十周歲生日過得是那么的精彩。
在爸媽結婚紀念日的時候,爸爸都會為媽媽準備一大束鮮花,我想這就是他們對彼此愛的表達吧。他們一起走過了這么多年,一起經歷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即使每年都差不多,但每年的感覺都是不同的。我相信他們對彼此的愛是不會改變的。這也是屬于他們彼此之間的浪漫。
每當我們有所成就時,父母為我們準備蛋糕,我想這個儀式也會讓我們記憶深刻。
像那些得癌癥的人,他們吃了五年的藥,當吃最后一粒藥時,我想這也需要有儀式感。因為他們終于不用再吃抗癌的藥了。雖然他們這五年過得很辛苦,但是他們堅持下來了。他們熬過去了,他們再也不用與病魔抗爭了。他們吃了五年的藥終于結束了。
儀式感不需要多么的隆重,聽聽你的聲音,重新延續她的夢想,我想那些都是最好的儀式感,都會讓人記住它,心存溫暖。
對待那些愛過的人,每個人表達的方式盡管不同,但愛的情感都是相同的。
每一個儀式感需求的背后,都藏著一份對愛的表達,和人人都有的被愛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