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那關于總結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總結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總結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農場工作總結篇一
20xx年遠大漁業家庭農場工作總結 20xx年是豐收的一年,總的講有說不盡的喜悅,道不盡的艱辛,雖然在養殖經營上存在一定的困惑,但感覺前途一片光明。
近幾年,國家為了家庭農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掌握科學養殖技術,懂得管理,新型農民指明了方向;為農業發展鋪*了道路。從一家一戶分散管理走向家庭農場集約化管理。
以前我承包田畝少,工作時間短,干三歇五,不能穩定勞動人員,缺少勞力,耽誤農時,影響產量。現在成立家庭農場,承包256畝水面,可與勞務工簽到合同,穩定勞動隊伍,采用規范管理,科學養殖,機械化操作,節支增效,今年每畝水面可獲利700-800余元。
淡水養殖不像其他農作物生產,淡水養殖需要技術含量很高,稍有不慎就會是滅頂之災。在創建家庭農場的道路上各項配套設施必須一應俱全,前期投入成本很大,可以說創業的道路充滿艱辛。但是通過集約式的家庭農場式管理,從技術、資金、管理、銷售、服務等有能實現一條龍服務。這不僅僅大大節省了投入成本還實現了科學管理、高效收入。當我飽嘗艱辛,看到出塘時活蹦亂跳的魚兒時,往日的辛苦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沉浸在無限豐收的喜悅之中。
他們紛紛來訪請教,我也毫不保留為當地養殖戶傳授新技術,新經驗。由于我農場實行科學化管理、集約化經營,消毒嚴格按照國家各項規定和標準,預防病蟲害上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降本增效,水面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改善,出塘魚的口感非常鮮嫩。被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認定為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
盡管我具備較強的生產技術能力和生產實踐經驗,漁業生產年年豐收,但由于缺少資金,對基礎設施和生產資料長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國家補貼標準不一樣,給家庭農場帶來很大壓力。
盡管在承包經營的道路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艱辛。但我堅信:“執著成就夢想,眼光決定未來。”我相信家庭農場前途一片光明,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20xx年,我準備再承包500畝土地。
汶上縣遠大家庭農場
20xx年11月3日
農場工作總結篇二
一、牧場基本面貌 一牧場位于和田策勒縣境內,距離和田市 210 公里,是十四師最邊遠的一個團場,位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南沿,海拔在 2200 米—4200 米之間,周圍遍布著連綿起伏的山丘,向南大約 30 公里,就到昆侖山了,晴朗的天里,昆侖山被清晰的雪線一分為二,山體的上半部常年積雪,而沿昆侖山腳卻分布著廣闊的茂盛的天然草場。
從一牧場場部向南出發,徒步兩個小時,翻越幾座小丘陵,登上較高的那座向北翹望,景象一覽無余,會發現從昆侖山眾多的溝壑中流下的融雪水,最終匯聚成兩條河流,沿著河流形成三片綠洲,綠洲地帶樹木郁郁蔥蔥,馬路、房屋掩映其間。
混雜在一起,行政區劃面積 845 平方公里,絕大部分都是位于昆侖山里面的天然草場,約占總面積的 94%,耕地面積僅有 590 畝,人口只有 2300 多人,由維、漢、回三個民族組成,其中,少數民族占 83%,牧區游牧民占 58%。
另外,東邊的那條河叫博斯坦河,因為在它形成的綠洲上,坐落著一個叫博斯坦的鄉鎮。
二、思想基本情況 能到一牧場進行為期一年的鍛煉,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一年時間不算長,如何好好利用這一年的鍛煉時間,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充實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對于這個問題,我一刻也沒有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首先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切實轉變工作角色,全身心融入新的工作環境,同時調整自己的思想,使之更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需要。其次,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虛心向周圍的同志學習、請教,廣泛汲取各種“營養”,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學習各項業務知識。
隊的剪毛場,即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地貌,增長了見識,又充分享受到大自然的氣勢磅礴,避免內心被狹隘的思想所局限。
三、學習工作情況 5 個月以來,我始終把學習當做一種任務和責任來追求,把這次難得的為期一年的鍛煉作為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機遇,作為深入兵團基層了解職工群眾訴求,了解兵團團場運作機制的大好機會,堅持向實踐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各族基層群眾學習,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通過和農牧民職工交談,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他們的利益訴求,遇到不明白或不了解的新情況、新問題,盡量記下來,向牧場同時請教和求證。
一、2017 年工作完成情況 2017 年,燈籠河牧場按照“生態立場,旅游興場,牧業富民,開放帶動,和諧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旅游開發為重點,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推動工作的核心,以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改善民生、優化發展環境為保障,實現全場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3500 萬元。預計到年末完成財政稅收 90 萬元,招商引資 1000 萬元,固定資產投資 1000 萬元。絨毛銷售 352 萬元,羊出欄銷售 96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 6600 元。
(一)旅游事業邁上臺階。對現有資源重新進行定位,突出生態旅游,實施保護性開發。一是改善旅游基礎設施。籌資 50 萬元購置了3 臺電瓶觀光車,規范了商業服務區、跑馬場、山地賽車場等娛樂場地;籌資 20 萬元在核心區架設高低壓線路 公里;籌資 80 萬元修建了旅游景觀門及旅游管理用房。向旗旅游部門爭取了 4 臺單體旅游廁所。二是進一步規范旅游管理模式。場部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從國有資產劃出一部分資金,成立了赤峰牧野旅游服務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燈籠河 5 大類 39 小項農畜產品。對旅游服務實行規范化管理,實現旅游收入 8 萬元。三是草原生態得到有效保護。專門組建了由班子成員帶隊的 3 個管理小組,成立了旅游服務商會,規范了景區旅游秩序,為草原景區提供保姆式服務。為了進一步提升旅游品位和內涵,聘請內蒙古農業大學和赤峰農牧學校的教授和老師指導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歷時 20 天,完成了這項系統工程的第一輪工作,采集并制作成型標本 56 種。
道溝板材加工小區無證生產給予關停,對礦山開采進行停產整頓。年內申請環保項目進行了保護性治理。
農場工作總結篇三
20xx年,縣廣播電視臺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三基地一軸心”發展戰略,按照“堅持一條主線,突出一個重點,促進三個加快”的工作思路和“三個一”活動要求,突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的宣傳職能,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為我縣“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蒲江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一、廣播電視宣傳工作
(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唱響主旋律。
一是在《蒲江新聞》廣播和電視欄目中開設“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專欄,重點宣傳我縣“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和“三基地一軸心”的工作開展情況,以及縣委、縣政府在農村工作“四大基礎工程”中各項工作中的新舉措、新方法,先后報道了“加快成都休閑旅游基地建設,打造現代田園城市”、“深入推進農村工作‘四大基礎工程’,全面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提高認識扎實工作,切實推進四大基礎工程建設”等新聞,為全縣中心工作提供宣傳輿論保障。二是認真開展了“創建現代田園城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進一三產業互動”、“環境綜合整治,共建美好家園”、“宣傳工作進基層,四大工程促發展”、“創建文明城市”、“農村基層組織換屆選舉”、“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等重大主題的宣傳,有力推動了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三是做好對農宣傳服務基層群眾,堅持以傳播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質為目標,在節目中著重加大對農業科技、法制、病蟲害防治的宣傳,普及科技知識指導農業生產。
(二)加強對外宣傳,提高外宣質量。
今年以來,我臺不斷加大蒲江對外宣傳力度,積極拓展外宣渠道,強化與各級媒體的聯系,大力宣傳蒲江不斷變化的縣情。一是在外宣新聞方面,我臺配合省、市電視臺攝制播出反映我縣的相關新聞68條,如:《20xx首屆中國采茶節今天隆重開幕》、《成都櫻桃節》、《櫻桃熟了快到蒲江嘗鮮去》、《今天到石象湖感受歐洲的春天》、《田園之城綠色蒲江》、《端午小長假去蒲江捉魚抓鴨包粽子》等,并及時將當天《蒲江新聞》節目通過《全域成都》在全市播出。二是按照我縣大型活動的宣傳要求,制作播出專題片《生態蒲江綠茶之鄉》、《成都最美鄉村——蒲江茶鄉》、《文明之光映天平》、《消滅血吸蟲病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櫻桃山創國家aaa》、《獼猴桃創地理標志》、《獼猴桃標準化建設基地》、《蒲江縣創省級文明城市匯報》、《村村通村村響》、《蒲江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匯報》等17個,開辟《又見櫻桃紅》、《歡樂寶貝秀》、《創建文明城市從我做起》三個策劃類欄目,為活動營造了濃郁氛圍。三是打造了《縱橫川西》欄目,為拓展蒲江對外宣傳,我臺與成都12個區市縣共同推出《縱橫川西》欄目,作為與各臺節目交流平臺,每周各臺同時播出蒲江的節目,形成良好的外宣互動機制。先后播出《生態蒲江綠茶之鄉》、《成都最美鄉村—蒲江茶鄉》、《櫻桃正紅》、《親水蒲江》、《白云觀鷺》、《避暑休閑西來游》等專題片,全面展示了我縣優美的生態環境,絢麗的自然風光和特色產業,在12個區市縣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好評。對我縣的生態旅游和吸引項目投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縱橫川西》欄目已為我縣的外宣工作搭建了又一良好宣傳平臺。
(三)做好對農宣傳,服務基層群眾。
針對我縣農業生產的特點,做好對農宣傳,唱好四季歌。一是加大農業科技、法制、病蟲害防治的宣傳,指導農業生產,我臺開辟的《科技大蓬車》、《田園采風》、《經濟生活》對農宣傳欄目;二是邀請農業、政策、法律專家、科技示范帶頭人講解有關國家對農的方針政策、法律知識、科技致富的經驗和科學種養技術,節目內容新穎、實用、針對性強,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科技大蓬車》、《田園采風》、《經濟生活》欄目已成為廣大農民朋友喜愛的知心朋友。先后播出了《家電下鄉》、《星火科技30分》、《如何正確使用濃縮料》、《林木種養新模式:林菌間種》、《林木種養新模式:果園養雞與林間養羊》、《雞糞怎樣變寶》、《稻飛虱的防治》、《做好對晚秋作物肥水調控和田間管理》、《生豬的秋季管理》、《冬季來臨前果樹如何進行田間管理》、《10月中旬柑桔管理要點》、《大蔥不宜開溝追肥》等科普知識。全年共播出《科普大蓬車》104期、《星火科技30分》52期、《田園采風》48期、《經濟生活》48期、《農村科技》12期、《天氣預報》240期,推動了我縣農業科普宣傳,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0xx年我臺開辦的《科技大蓬車》電視欄目被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先進單位。
(四)精心組織辦好《陽光政務.服務熱線》欄目
縣廣播電視臺年終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第2頁
目前,《陽光政務服務熱線》共接到聽眾熱線電話451個,在線回答聽眾提出問題100%,聽眾滿意度100%。(其中在線時間熱線電話372個,下線時間熱線電話79個),在線回答問題372個,其余79個我臺都逐一轉給了紀委、監察局,涉及問題的相關單位在縣紀委、監察局的督辦下及時辦理并回復聽眾。
農場工作總結篇四
1.在工作態度和思想態度上,態度決定一切,在經營工作中,我們肯定會遇到一些客觀上的困難,但是,在困難中我們還不是能夠主動積極的去解決困難和問題。
2.在營銷理念上,我們的創意和表達能力還不夠,不能夠通過新穎的創意最大程度的去吸引顧客的眼球,沒能充分的表達出我們會所的優點贏得顧客的喜愛。
3.在設施和設備上,娛樂會所的設施和設備才是我們的拳頭,ktv的心臟就是音響設備,在過去我們對市場的調查中,我們發現自身會所的設施設備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在滿足顧客所需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不足,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了我們最大的缺憾。
農場工作總結篇五
摘要: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生產為依托并結合現代旅游的一種高效農業。本文以東北地區的現代休閑方式和觀光農業發展為中心,介紹了東北地區的生態旅游特色和資源優勢,分析了東北地區休閑農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下的發展狀況和前進方向,探究了農業休閑旅游對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提出了東北地區觀光農業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東北地區 觀光農業 旅游特色 發展策略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任務,農村、農民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關注對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旨在提高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活環境,以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光農業與生態旅游的發展為我國農村的環境建設和農業發展注入了生機。這種新型的農業旅游方式將地區的自然景觀資源和農村的風土民情結合起來,開創了一種高效、環保、多樣化的農業發展之路。
東北地區農業人口眾多,自然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觀光農業與生態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旖旎的冰雪之色、怡人的邊境風光、壯闊的草原森林,這些充滿豪情的自然資源特色吸引著無數游客。下面我們對東北地區的觀光農業進行分析。
一、東北地區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狀況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東北的景觀自古以豪邁著稱,其自然環境自然擁有壯闊激昂的特色。近年來,東北地區觀光農業與生態旅游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鄉村旅游、冰雪旅游、邊境旅游、草原和森林旅游等皆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生態旅游的發展對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就業、擴大開放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東北地區休閑觀光農業的特色
第一,東北地區的景色以冰雪風光為品牌向外推廣。每年1月5日開幕的“哈爾濱冰雪節”吸引數百萬來自國內外的游客前來觀賞游玩,僅每年國外游客消費總量就超過20億美元,而每屆冰雪節的總收入更是多達70億美元。滑雪、賞冰燈、做雪雕的樂趣讓每一位前來觀賞的游客流連忘返。而東北其他大型城市都有以冰雪為主題的著名公園或景區,像長白山天池、阿爾山冰雪度假村、蓮花山競技滑雪場等,吸引的游客不計其數。
工作壓力的現代人提供了良好的休閑方式。
第三,東北地區的觀光農業以大中城市為目標,面向對象主要為大中城市的市民。近年來,農民藝術家趙本山先生將東北二人轉藝術推向全國乃至世界,《馬大帥》《鄉村愛情》等系列電視劇不斷熱播,東北的鄉村風情和帶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色彩的文化贏得全國許多觀眾的喜愛,致使東北“農家樂”系列的旅游形式受到火熱的追捧。許多城市人口在節假日來到東北農村感受來自劇中的氛圍,坐熱炕頭吃農家菜,看大秧歌聽二人轉,吃土雞,摘野果??正是這種曾被認為“土得掉渣兒”的形式得到眾多城市游客的喜愛。丹東鳳城大梨樹村正是這種形式的典型代表,“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這里以農業觀賞為特色,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風情,在這里可以享受田園詩歌般的美妙生活。
第四,東北地區的生態旅游富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味,也為這片白山黑土地增添了無限的色彩。東北地區邊境省份共有全國53個少數民族,滿、朝鮮、蒙古、回、達斡爾、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溫克和柯爾克孜等10多個少數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充滿特色的民族文化成為觀光旅游的重點。以呼倫貝爾為代表的蒙古族特色、以沈陽故宮為代表的滿族特色、以長白山為代表的朝^v^特色、以馴鹿和雪原為代表的鄂溫克族特色等等。廣袤的東北大地養育了這些少數民族兒女,而這些少數民族也以自己的文化點綴著這片土地。
(二)東北地區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目標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