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安全形式心得體會 形勢與政策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篇一
“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要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
農田提標準,穩產有保障。從嶺南大地到江南水鄉,從中原糧倉到東北黑土地,各地大力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江西提前下達今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42.9億元、耕地輪作資金4.2億元;河南省水毀高標準農田災后重建緊鑼密鼓,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廣西大力開展“我為農民護良田”行動,大力加強耕地土壤檢測、田間試驗和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耕地質量。
農業農村部提出,到今年底,確保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產能在1萬億斤以上。
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4。保護黑土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為把黑土地養好用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將完成1億畝黑土地保護利用任務,黑土耕地質量明顯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
“18億畝耕地紅線要守住,5億畝鹽堿地也要充分開發利用。”針對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鹽堿化等部分區域耕地退化問題,各地大力開展綜合治理和改造提升,深挖耕地產能。
連日來,在山東省東營市牛莊鎮穗東家庭農場,追肥拖拉機來回穿梭,復合肥從犁刀中灑入土地。“深松后,土地滲透性好,存住了水分,地力更肥了,糧食畝產從900斤提升到了1100斤。”農場負責人隋延峰說,土地深松讓農場鹽堿地塊比例從20%縮小到5%左右,耕地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安全形式心得體會 形勢與政策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篇二
安全是生產管理永恒的主題,是企業發展的前提和根本。作為一名車間負責人,我深知肩上責任重大。從自身角度就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決克服“重生產、輕安全”的錯誤思想,切實擺正安全和進度,安全與效益的關系。
結合自身實踐經驗,我認為抓好車間安全生產工作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1.內化于心,外化于形。通過簽訂安全履職協議書,安全教育,班前會等手段和過程,讓安全生產深入每名職工的心中,耳濡目染、深化于行。
2.加強監督管理。將車間及班組日常檢查標準化,做到每到一處按條件檢查不漏檢、不漏項,提高效率,并跟蹤反饋問題情況。
3.零容忍。對發現的隱患和違章行為要堅決清除和制止,樹立對違章視而不見就是“犯罪”的理念,堅決同違章行為說“no”。
安全形式心得體會 形勢與政策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篇三
這是對糧食安全新形勢新挑戰的深刻洞察,也是對嚴格保護耕地的動員號令。
新年伊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行動。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提高耕地質量,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打造“一季千斤、兩季噸糧”的優質良田。保護好耕地生態,讓疲憊的土地“喘口氣”,扎實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一系列“藏糧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間地頭,為保障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長牙齒的硬措施,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
地為糧之本。“農田就是農田”,要求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到位。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
…………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飯碗,田長制壓實了耕地保護的責任。”四川省廣元市自然資源局昭化區分局局長賀茜介紹,田長實地巡查,衛星遙感“天上看”,視頻監控“實時看”,耕地保護監管網越織越密,無論是土地撂荒,還是亂占耕地,都能第一時間發現。
土地整理是耕地保護的一張“關鍵牌”。走進云南省雙柏縣法脿鎮鋪司村,規整的田塊,寬敞的機耕道,很難想象這里曾是荒坡地。雙柏縣用好政策,完成土地整理項目4個,新增耕地1500畝,土地利用率由49.06%增加到72.15%。
強化制度支撐,層層壓實責任。嚴格實行“數量為基礎、產能為核心”的耕地占補平衡,推行“田長制”等耕地保護新模式,利用“互聯網+”建立智能化耕地監測監管機制,各地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確保“農田就是農田”。
“農田就是農田”,要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時下,湖南省長沙縣江背鎮的田間地頭,不少農戶開始翻耕曬土,五福村一處廢棄的池塘處,施工人員正忙著平整土地,不久后這里將重新種上早稻。
各地區各部門嚴格耕地用途管制,積極復墾撂荒地,開發冬閑田,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截至今年1月底,江西全省已翻耕冬閑田約1100萬畝;全省早稻意向播種面積1830萬畝,比去年增加1.8萬畝。農業農村部明確,確保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6億畝、力爭有增加;確保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力爭能增產。
安全形式心得體會 形勢與政策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篇四
第一,落實“藏糧于地”,加大耕地保護和農田建設力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持續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挖掘潛力新增耕地。
第二,堅持“藏糧于技”,強化現代種業等科技支撐。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和種源自主可控。提升農機裝備研發和應用水平,健全農作物病蟲害等防治體系,加大綠色倉儲、高效物流、糧油加工等技術研發力度,不斷為糧食安全注入新動能。
第三,優化生產布局,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健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主產區、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多措并舉促進穩產增產,將糧食年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落實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第四,加強收儲調控,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糧食供需動態平衡。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加強精準調控,保持糧食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健全糧食儲備體系,保持合理儲備規模,優化結構布局。創新強化監管和執法,從嚴懲治涉糧腐敗,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堅決守住管好“天下糧倉”。
第五,開展節糧減損,促進糧食節約和營養健康。加強全鏈條管控,大力推廣智能收獲機械、綠色倉儲技術、適度加工工藝,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浪費。舉辦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等主題活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營造愛糧節糧、健康消費的新風尚。這些方面也需要媒體和記者朋友的大力支持協助。
安全形式心得體會 形勢與政策糧食安全心得體會篇五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安全工作,學校 “提高認識,加強管理,以對學生極端負責的精神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為此,我校確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及總體目標:以樹立安全意識為主線,以強化層層管理責任制為核心,以落實具體措施為重點,及時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頓校園內安全隱患,努力創建一個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環境安定、校風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園,確保學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穩步發展。
二、強化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
安全工作的重點是及時消除隱患,加強全校師生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為此我們提出要樹立六種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克服四種疏理、堅持“四不放過”、營造“四講”氛圍。六種意識:即“大于天”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第一”意識、“防范”意識、“共管”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即防盜、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觸電、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動。營造“四講”氛圍,即利用橫幅標語、校園廣播、班級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營造了一個“人人講安全,處處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的濃厚氛圍。
三、建立各種報告制度,加強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工作日報告和安全整改通知書制度。制定了《學校安全自查范圍》,在全校各班級、各處室部中設立了安全檢查員,要求每天對各自范圍內的學生動態、教學生活設施、設備進行檢查、記錄,并向班主任和各部門責任人匯報,最后上報校長;然后由校長簽署處理意見,限期整改;在校園各區域配備、完善消防設施,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使學校安全管理網絡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段。
2.重大傷亡事故報告制度。凡是學校師生非正常傷亡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應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對發生的事故應按照各自管理權限及時查清原因,對事故責任者給予嚴肅處理,事故善后事宜應及時妥善處理。對發生事故不上報者,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近年來,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從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入手,通過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將努力營造一個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
安全形勢大教育作風建設心得體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