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一
天山,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最大的山脈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之一。我有幸在天山參與了一項為期兩周的工作,這個經歷讓我受益匪淺。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天山工作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認為天山給了我一個難忘的工作經歷。在天山工作的每一天都不僅僅是一段簡單的旅行,而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我們的團隊由來自不同國家的專業人士組成,他們有不同的技能和背景,這讓我有機會從他們那里學到很多東西。與其他國家的人一起工作,讓我更加開放、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其次,天山讓我體驗了自然的魅力。天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之一,擁有壯美的山峰、湖泊、瀑布和河流,這些都以一種難以置信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每天早上,當我走出帳篷,看著遠處龍骨山在晨曦中若隱若現,或是靠近貢嘎山腳下感受到那強烈的自然能量時,我感到自己如此渺小,這讓我重新認識到自然的偉大和我們對它的責任。
第三,天山教會了我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天山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例如緊張的時間表、惡劣的天氣條件等等。在這些情況下,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相互支持、溝通和協調合作,以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學到了如何與團隊成員建立良好的溝通,從而更好地合作。
第四,天山也教會了我珍惜每一次機會。天山的美景是如此壯觀,但也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才能到達那些高山或遙遠的湖泊。經過幾小時的跋山涉水,當我們最終到達目標地點時,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這次工作讓我明白了機會的珍貴,我們必須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并珍惜每一次進步的機會。
最后,天山讓我更加關注環境保護。天山的美麗和壯麗是如此令人驚嘆,讓人想要保護這片寶地。我們在工作期間非常注重環境友好型的實踐,并且將這種意識帶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減少能源消耗、減少垃圾產生等方式來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總結起來,天山工作給我帶來了難忘的經歷,讓我體驗了自然的美麗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次工作還讓我珍惜每一次機會并關注環境保護。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從天山這樣的地方獲得類似的體驗和啟發,我們應該開放自己的心智,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和豐富我們的人生。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二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劉倡暢。很高興能在七月與大家一起騎馬上天山,去瀏覽那里的美麗景色與醉人山水。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天山:它海拔7443.8米,有“天山明珠”盛譽。景區內有連綿的崇山峻嶺、有圣潔的雪山冰川、有神秘的原始森林、有遼闊的山谷草原。
在領略美麗景色的同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私自離隊,我會給大家留出拍照時間,相機、手機您要拿穩了,不要在馬上來回亂動,更不要上上下下,驚了馬兒,那大家可要徙步穿越喲!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進入景區,大家是不是感到了秋天般的絲絲清涼?在生活中有“雪中送碳”一說,但在炎熱的夏季,天山的雪山會給尊貴的客人送來涼爽。請大家看我們的正前方,這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火,與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高山平湖的綽約多姿的自然景觀。
游客朋友們,我們的目的地到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時間。山里天氣寒涼,大家要做好保暖。花草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不但給我們帶來豐富的視覺盛宴,更是天然的氧吧為我們送來健康,請大家一定一定愛護他們!另外,大家一定要牢記: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安全第一!最后,祝大家玩的開心、快樂!我們一個小時后準時在這里集合!解散!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三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組織的一次天山工作體驗活動,真切感受到了天山的壯美和自然的神奇。這次活動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我深刻認識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
首先,天山工作給我帶來了對自然的敬畏心理。在天山中工作,我不禁被壯麗的自然景色所震撼。青山綠水,碧空如洗,讓人感到無限的寧靜和舒適。這讓我深刻認識到,我們人類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者。我們應該尊重自然,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也讓我意識到,在工作中,我們應該珍惜資源,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護自然,并為后代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其次,天山工作讓我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天山中,我們的工作要求我們集體行動,通力合作。每個人的任務雖然不同,但我們卻要彼此配合,互相支持,以達到共同的目標。只有團結一心,相互扶持,才能完成工作并取得成功。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個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目標就能變得更容易實現。這個體驗將激勵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團隊合作,增強團隊意識,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團隊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再次,天山工作讓我感受到了堅持和耐心的重要性。在天山中,我們要完成的任務并不簡單,需要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有時候,我們會遇到困難和挫折,甚至想要放棄。但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學會了堅持不懈,不輕易退縮。我明白了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是正常的,我們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而應該堅持到底,不斷努力,相信自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
另外,天山工作讓我明白了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在天山中,我們工作雖然繁忙,但也有時間欣賞美景、體驗當地的文化。這讓我意識到,工作不應該占據我們全部的生活,我們也要有時間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只有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這個體驗讓我更加珍惜生活,更加有動力去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最后,天山工作讓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在天山中工作,我明白了工作不僅是賺錢和謀生的手段,更是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貢獻的途徑。天山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挑戰和意義,我們的努力和付出直接關系到項目能否成功實施,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是我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工作,我們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這讓我更加熱愛工作,更加努力地去追求工作的成果。
總之,天山工作是一次難得的經歷,讓我有機會在壯麗的自然環境中工作學習。通過這次體驗,我深刻認識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我將會將這些體會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為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貢獻而不懈努力。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和進步,在工作中努力付出,就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姓溫,大家可以叫我溫導,很高興能在七月與大家一起騎馬上天山,去游覽那里的美麗景色與山山水水。
游客們,請跟著我一起進入天山。大家現在是不是感到涼爽多了?這是因為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才讓我們感受到了像秋天似的涼爽。請大家看正前方,這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在這陽光下,這雪峰間的云影是不是很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呢?大家看那融化的雪水,它從高懸的山澗、從那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這是一個既有趣又刺激的過程呢!大家再看這溪流,每到水勢緩慢的洄水渦,都有魚兒在歡快地跳躍著。這個時候,你飲馬溪邊,騎在馬上,就可以俯視到陽光透射入清澈的水底,在那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生機。大家是不是想在這里多照幾張相呀!給大家20分鐘吧。
大家請跟隨我再往里走,有沒有感覺天山顯得越來越美呢?我們現在是在原始森林。大家請抬頭望,這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那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那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大家請聽,那是騎馬穿行林中,馬蹄濺起漫流在巖石上的水聲。這就是原始森林的神秘,馬蹄聲使它變得更加幽然靜寂。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天山深處,在這里,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地看一看四周的環境。在這里,溪流縵慢,縈繞著每一個山腳。在這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它們多么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那些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在馬上,你用不著離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滿懷心愛的鮮花。
感謝大家與我一起瀏覽美麗的天山,天山歡迎您們下次光臨。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五
我是一名在天山地區工作的職員,至今已在這里工作了三年。天山地區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區,也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由于其獨特的地理背景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天山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充滿激情和挑戰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天山工作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學習和適應
剛開始在天山工作時,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天山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沒有機會接觸過這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然而,通過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我逐漸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并與當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人際關系。其次,天山地區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季節變化多端,我需要時刻注意天氣的變化,以便適應并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通過學習和適應,我的工作效率逐漸提高,并逐漸融入這個地區的生活。
第三段:團隊合作和溝通
在天山工作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由于我所在的單位涉及到不同部門和職能的人員,每一個人都在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通過團隊合作,我們可以共同應對各種挑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良好的溝通也是團隊合作的基礎。我學會了及時與同事交流和協調,充分利用各種溝通工具和技能,以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遞和任務的高效執行。
第四段:自我提升和創新
在天山工作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因此,我經常參加與本職工作相關的培訓和學習機會,學習新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另外,由于天山地區的特殊性,我也經常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我學會了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并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通過自我提升和創新,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也為單位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第五段:感悟和總結
通過在天山地區工作的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人生是一座永遠攀登的山峰”這句話的真諦。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挑戰,需要我們充滿激情和動力去迎接。通過學習和適應,我們可以克服困難,提高自己。通過團隊合作和溝通,我們可以共同實現目標。通過自我提升和創新,我們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我將繼續努力工作,在天山地區取得更好的成績,并為這個美麗的地方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天山工作的這三年,我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同時也收獲了很多。這個地方給了我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機會,讓我不斷成長和發展。我深信,通過不斷努力和奮斗,我一定能夠在天山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并為這個地方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六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材簡說:
本文節選自《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亙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則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里的夏天有著秋天般的涼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豐韻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個不同的方面:
1、從高到低,由遠及近,運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繪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一方面向讀者展示了天山的無限生機,另一方面解釋了為什么盛夏季節進入天山會有秋天般的涼爽的原因。
2、描繪了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細碎的日影和馬蹄濺起的水聲相映成趣。
3、描寫天山深處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點寫了五彩繽紛的野花,溪流兩岸,滿地鮮花,猶如進入了春天的花園。
作者就是這樣重點從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贊美之情。
入編本文的目的是通過對美文的誦讀,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時積累文中優美語句,增加文化積淀。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早上好!
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王逸超,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游玩是騎馬上天山,各位游客朋友們不用擔心自己不會騎馬,我們有專業的馴馬師一邊教大家騎馬,一邊帶著大家上山。
騎著馬上天山,你會感到一陣涼爽,戈壁灘上的炎熱早已被拋到九霄云外。藍天襯著高聳入云的雪峰,在太陽的照射下,雪峰間的云影仿佛幾朵銀白色的花嵌在雪峰上。那些融化后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銀項鏈往下墜,在山腳下匯成了沖激的流水,流水撞到石頭上,形成成千上萬朵盛開的蓮花。每到水流緩慢的洄水渦,總有調皮的魚兒在水里嬉戲打鬧。游客朋友們,不妨停下腳步,讓馬飲澗泉。您不用下馬,一低頭便可看見清澈見底的湖水,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磷光映著雪水清流,讓寂靜的天山變得生機勃勃。
各位游客朋友們,繼續往前走,天山會變得越來越美。沿著白皚皚的雪線往下,是翠綠的原始森林,不計勝數的塔松像撐開的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間漏下了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騎馬穿行林中,速度可適當慢一些,小心人仰馬翻。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溪岸兩邊,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顯得格外的美麗,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在馬上,你不用離鞍,就能摘到美麗的花兒,送給你喜歡的人。
雖然現在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花園的春天比得上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時間過得如此快,是時候為這次旅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期待下次相會。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八
巍巍天山,口銜天池,東西橫亙2500余公里,南北寬度250至350公里。西起中哈邊境,東至星星峽,在我國境內綿延1700公里。整個天山山系由3列山脈組成,由北往南分別稱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天池即位于北天山中段的博格多山北坡。博格多山向西,山勢逐漸高峻。2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將廣袤、深遠的新疆奇麗、險峭的另一面打開。而回首東望,山勢逐漸低矮。突然,博格達峰以海拔5445米的挺拔身姿陡起于群山叢中。與另外兩座海拔分別為5287米和5213米的山峰構成了著名的"雪海三峰",成為新疆的象征。天池也是因為陡然升起的高度而顯得高峻異常。其實它的海拔為1943米,嚴格來說還不到"半山腰"。茂密的森林、廣闊的草原、眾多的山系――天山作為新疆"生命的搖籃",占新疆全區面積三分之一強(57萬多平方公里)。其山體由山地、山間盆地和山前平原三部分組成。
天池風景區,它以天池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觀為一體,形成別具一格的風光特色。它北起石門,南到雪線,西達馬牙山,東至大東溝,總面積達160平方公里。立足高處,舉目遠望,一片綠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懸半山,就像一只玉盞被巖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蒼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煙蓄罩;環山綠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銀裝素裹,神峻異常,整個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天池共有三處水面,除主湖外,在東西兩側還有兩處水面,東側為東小天池,古名黑龍潭,位于天池東500米處,傳說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澗"、"浴仙盆"之稱。潭下為百丈懸崖,有瀑布飛流直下,恰似一道長虹依天而降,煞是壯觀,幫成一景日"懸泉瑤虹"。西側為西小天池,又稱玉女潭,相傳為西王母洗腳處,位于天池西北兩公里處。西小天池狀如圓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環抱四周。如遇皓月當空,靜影沉壁,清景無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龍潭碧月"。池側也飛掛一道瀑布,高數十米,如銀河落地,吐珠濺玉,景稱"玉帶銀簾"。池上有聞濤亭,登亭觀瀑別有情趣。眼可見簾卷池濤,松翠水碧;耳可聞水擊巖穿、聲震裂谷。
天池以西三公里處是燈桿山,海拔2718米,山體長3公里許。老君廟、東岳廟就建于此。當年道士在山頂立一松桿,上掛天燈,晝夜不滅,當年烏魯木齊的百姓都以天燈為神喻,只要燈長明不滅就預示世道太平,故該燈又稱太平燈。由燈桿山西眺,烏魯木齊可盡收眼底,尤其在華燈初上之際,遠看烏魯木齊萬家燈火,其樂無窮。
天池西南兩公里處,有馬牙山,海拔3056米,山體長5公里,山頂斷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馬牙,因而得名。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區的一絕,那些巨石在風的剝蝕下,形成廳特的馬牙景觀,其石廳形怪狀,形態各異,或巨齒獠牙,如同猛獸血口,或層層翻卷如大海波濤。其中有一石極像古代牧人,頭著氈帽,神態安然。走進石林總讓你遐想聯翩。在馬牙山頂,北望天池,滿目錦繡;東看博格達,雪海三峰盡收眼底;西眺烏魯木齊,廬舍田莊,歷歷在目。
大天池北坡游覽區
1."天池石門"
(景名為"石門一線") 1783年,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棗烏魯木齊第三任都統明亮疏鑿了天池水渠。第二年春天水渠斷流,"渠口高出水面數十尺",被認為"該處水渠實于屯田無益",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開挖,其用過銀兩,著于明亮名下,賠繳還項"。后來明亮著碑文時,只對"疏鑿水渠"點到題目而碑文中只字不提:靈山天池疏鑿水渠碑記"阜康之陽,靈山屏列,峰勢出沒云霧中,上有天池在焉。俗傳此水為蛟龍窟宅,雪淹冰封,莫窮所自。人欲探其勝者,至山麓輒為風雨所阻。(1783年)余飭騎從,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曲折,山徑紆回,林木交蔭,蔚然深秀,穿巖越壑,盤旋于松云蓊郁之間,其不減蠶叢(指‘蜀道’)百折也。"都統明亮這里所言的不亞于蜀道的紆回山徑,就在現在的石門以下。
石門是進入天池風景區的天然山口,兩側寬約百米,最窄處僅10來米。石門兩峰夾峙,一線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峽谷,故又稱"石峽"。石壁巍峨,高達數十米,長約100米,天巧奇絕,猶如打開的兩扇門板。石色赭暗,如同鐵鑄,又稱"鐵門關"。石門內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轉,河水湍急,浪花飛濺,崖聳谷深,聲震幽谷,有詩曰:"巍峨石峽瑤池門,峭壁懸天險斷魂。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線通途上青天。"
2. "五十盤天"
(地名為"五十盤")《靈山天池疏鑿水渠碑記》繼續寫到:"再登再憩,漸就平崗。"明亮所言的平崗就是石門以上的"又一村"。過石門后,頓覺"柳暗花明又一村"從"又一村"開始,就是上天池頂的盤山公路,約五十盤。"五十盤"的大灣子處,今新建有"聞濤亭"(舊亭"觀瀑亭"已坍塌)。
3."王母腳盆"
(又名"西小天池",景名為"龍潭碧月")《靈山天池疏鑿水渠碑記》繼續寫到:"聞水聲潺潺,噴薄于斷巖之上者,小龍潭也。潭水深碧,其源弗長,然雖流細力微,亦足以占溉近郭。"此處的"小龍潭"即為"王母腳盆",位于"五十盤天"的第三盤的右下方,海拔1660米,由天池湖水從地下滲漏入池,水似玉汁,猶如王母的冰肌玉體,傳說是"王母娘娘的洗腳盆"。池周圍塔松競秀,披綠掛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到了夜晚,碧月當空,靜影沉壁,月影微顫,與粼波成趣,有詩曰:
"一泓碧流成龍潭,青松白雪鑲翠盤。
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廣寒。"
"冰潭銀簾"(地名為"西小天池瀑布")
過了西小天池不遠,路右側的瀑布即為"西小天池瀑布",瀑布凌空,垂簾數十米,猶如一卷垂落的銀簾,銀簾的后面,隱現著王母娘娘梳洗的倩影。
4. "西小天池瀑布"
傳說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瀉即成"西小天池"。"西小天池瀑布"對面,光緒年間建有六角、尖頂的"觀瀑亭",已毀,但有王樹楠的詩為證:
"半亭飛瀑掛瑤虹,萬仞層冰鏤玉龍。
晴靄斷橋籠弱柳,怒濤深澗響寒松。
洪波瀉地傾星海,仙掌擎天峙雪峰。
與子談山過夜半,亂云深處忽聞鐘。"
今于原址重建"聞濤亭":八角、兩層、紅柱、黃琉璃瓦,亦十分魁偉。
5. "醴泉隱乳"
(地名為"西小天池瀑布源頭")
"西小天池瀑布"的源頭為"醴泉洞",此處,似洞非洞,隱蔽難尋,又稱"隱乳洞"。泉乳從地下涌出,清凈甘甜似醴,傳說是"王母娘娘的醴泉"。漢代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的《史記》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記》言:‘河山昆侖。昆侖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這里說"昆侖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古代的一里約合今0.75里),即昆侖高約937500米,約為當今最高峰珠穆拉瑪峰(海拔8848米)的106倍,由此可見,"昆侖"是中華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昆侖"所指的山也發生變化,《禹本記》中的."昆侖"指現在的博格達峰,現在的"昆侖"為西從帕米爾高原起,分三支向東分布的中國的最大山脈。
6. "仙女泳池"
(地名為"東小天池")
東小天池,位于"五十盤"的最后一盤的左側半公里處,方圓數百米,海拔1860米。此處環境幽靜,水清透底,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后被黑龍霸占,故又名"黑龍潭"。池水碧綠,深幽莫測,池周松柏密匝,清泉陰森,令人心驚目弦,毛骨寒立,猶入龍潭虎穴。為此紀曉嵐作詩曰:
"亂山倒影碧沉沉,十里龍湫萬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飛流不斷到如今。"
7."懸泉飛瀑"
(地名為"東小天池瀉水瀑布")
東小天池北岸斷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稱"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池水上漲并由北岸瀉漏下跌,形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銀瀉玉,飛濺直下,水聲如雷;若逢陽光折射,則彩練當空,氣象萬千,有詩云:
"珍珠數泉懸半空,銀鏈高掛霧蒙蒙。
煙水漂渺嬌陽艷,長虹飛架青巒中。"
8. "鱷魚吐珠"
(地名為"東小天池源頭瀑布")
翻過東小天池南面的山頭,即達大天池北岸。天池北岸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堤壩,由古冰川終磧壟及山體崩落物迭加堆積而成,高289米,整個大壩似一條鱷魚尾巴,故稱"鱷魚壩"。大壩東首建有人工水閘,名"鱷魚閘"。天池水下瀉,形成一條10來米高的瀑布,稱"鱷魚吐珠",水濺"黑龍峽谷地",匯成山澗溪流,北流不遠形成一潭,即東小天池。"鱷魚吐珠"、"冰潭銀簾"和"懸泉飛瀑"合稱"天池三瀑"。
大天池游覽區
1. "天鏡浮空"
(即大天池湖面)
過了西小天池,明亮繼續寫到:"從此(指"西小天池")越崇嶺數層,始臻絕頂(指"鱷魚壩")。見神池浩淼,如天鏡浮空,沃日蕩云。洵造物之奧區也!"大天池湖面,傳說是"王母娘娘的梳妝鏡","天鏡"海拔1910米,呈半月形,酷似一個頭南身北的葫蘆,其南段的三工河就是葫蘆的把。天池南北長3.4公里,最寬處1.5公里,平均寬度1公里,湖周長9.7公里;最大湖深102米(位于東北處),平均湖深40米;湖面最大面積4.9平方公里,一般為3.5平方公里;最大容水量2億噸,一般為1.6億噸;湖水冰涼清澈,內有人工養殖的冷水型無鱗魚。
2. "鎮海古榆"
(又名"定海神針")
在鱷魚壩上,將目光從"大天池湖面"收回來向湖邊看,您可看到一顆孤零零的大樹,那就是馳名中外的"鎮海古榆"。天池北岸的這顆古榆樹,相傳是西王母的神簪化成。傳說王母娘娘在瑤池舉辦蟠桃會,各路神仙應邀赴宴,唯獨瑤池水怪未被邀情,它便興妖作怪,翻池倒海,攪得周天寒徹,蟠桃會無法暢飲歡歌。西王母盛怒之下,順手從頭上拔下一枚寶簪,插在瑤池北岸,鎮鎖水怪,平息怒濤。后來,在插寶簪的地方,長出了一顆榆樹。實際上,這顆古榆是后人或西王母為紀念穆天子所栽的槐樹,而在天池北岸池邊栽的適于該地水文土壤的榆樹的后代。生長在海拔1910米高處的這棵古榆,獨生獨長,樹冠大如傘,狀如帝王金輿華蓋,面海向南,孤芳傲立。特殊的自然環境,給這一枝獨秀的古榆,添神增奧。即使豐水年,湖水再漲,也只能漫到其根部。長期以來,人們將古榆根部與湖水水面的距離,當朝北尾朝南,龍脊9曲呈9座起伏的緩峰,龍脊西側的龍爪變為5條支脈,伸入池內。
3."東岸靚女"
傳說,每當夕陽西下,就有一個妙齡少女與東岸臥龍幽會。說來也巧,每當日薄西山,夕陽的余輝就沿著臥龍山勾勒出一位屈曲雙腿、仰面而臥的少女側影,她頭枕高山,長長的睫毛化為山頭的幾株松樹,豐滿的胸脯化為兩座圓圓隆起的山峰,夢幻迷人。要觀此景,則需小住或包車前往。
4."西岸鱷魚"
天池西岸的長壟山體,傳說是一條鱷魚所變,故名"鱷魚山"。鱷魚頭朝南身朝北,鱷魚背呈弧狀緩峰隆起,鱷魚足插于湖中,鱷魚尾即為前述的"鱷魚壩"。
5. "南湖黃龍"
博格達山區,夏季降水較多,在天池常暴雨盆潑。三工河上游集水面積有168平方公里。每當大雨,河水洶涌北瀉,黃色的洪水,浩浩淼淼。從池北南望,如一條黃色巨龍入池,使池水翻騰不息,濤長里許,濤聲如雷,成扇狀散去,似"孔雀開屏"。要觀此景,則需小住或包車前往。
6."大灣倒影"
大天池湖面西南部即"大灣子"處,風平浪靜,峰林映湖,是觀賞倒影的好地方。在大灣子觀倒影,一定要掌握時間,天池白天刮上山風,夜晚刮下山風,換風時間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九、十點鐘,這時,天池風平浪靜,倒影如畫,此景乃成。要觀此景,也需小住或包車前往。
7. "瑤池風帆"
天池南岸,一片松海。夏季運送枯木,從南至北無路可行,只得將木捆扎成排,放入池中順水而下,此時須小揚風帆。放木排的最好時機,是在夜間刮下山風時進行,乘風破浪,頃刻即到,而且在風帆上點盞小燈,一為照明指航,二為圖個吉利。放木工站立于排上,掌舵扯帆。此時,人去鳥歸巢,山睡林酣,萬空皆寂。
娘娘廟游覽區
一到大天池,左側就有一條路向東延伸。循路向前數百米,可見一個船塢。從這里沿大天池東岸小路向南徒步半小時許,便可到娘娘廟游覽區。
1. "達摩險徑"
從天池北岸沿大天池東岸小路徒步去娘娘廟游覽區的途中,左側有一條非常危險、很少有人涉足的路也通娘娘廟。傳說,此路由達摩所開辟。
2."西王母廟"
(又稱"娘娘廟")
道教將西王母視為玉皇大帝的太太,因此稱西王母為王母娘娘。據史料記載,娘娘廟當年建筑規模宏大,香火旺盛,1932年毀于戰火。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內外華人多次受到西王母的夢托,因此來中國大西北尋找夢中仙境的人絡繹不絕,當他們來到天池后發現天池之景與夢中非常相似。
1990年11月29日,臺灣"西王母朝圣團"一行219人,專程來天池朝拜。自此以后,海內外"西王母朝圣團"絡繹不絕。1992年,臺灣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廟遺址興建了這座廟宇。現廟內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廟部分遺物,如古鐘、瓦當、壁畫等。
3. "居仙故洞"
居仙故洞位于西王母廟右上方50米處,傳說為群仙居住的地方,洞內壁畫殘存,隱約可辨。
4. "達摩禪洞"
達摩禪洞在居仙故洞的右上方。
5."觀音閣址"觀音閣遺址在達摩禪洞的上方,建筑年代不詳,曾有道士2人,民國末年被毀。
6. "會仙平臺"
會仙平臺在西王母廟左前方的天池邊上,今為一塊平坦的圓形草地。
7."老子故洞"
《史記》卷六十三云:
"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西出函谷關),莫知其所終。"據傳說,老子來到了"西王母之山"
并與西王母等一起在天池里暢游,沒想到差一點犯了戒念,因此在天池東岸即今"老子故洞"進一步修煉。
8."觀佛光亭"
(又名"觀海亭")
觀佛光亭位于天池東岸的池邊上,此處很少有人光臨,非常幽靜。日出時,如果天空布滿碎云,那么就有佛光在西王母廟上空忽隱忽現,不知緣由者認為它是"海峰晨曦",并作詩曰:
"云遮霧繞萬仞隱,晨曦初露景色新。
五彩霞光呼日出,博峰含笑看盛景。"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九
天山仙人谷景區由“五福山”、“團圓坡”和“仙人谷”三大景區組成。景區內山青水秀,大小景點星羅棋布。民俗文化、歷史文化、飲食文化、奇石文化、神文化匯融為一體,特點鮮明、內涵豐富。
天山仙人谷景區巧妙構思、完美設計開發集傳統民俗文化、歷史文化、飲食文化、奇石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開發建設忠孝文化體驗區、民俗風情展覽區、群眾參與娛樂區、戶外拓展訓練區、魯中美食品嘗區、大型表演觀賞區、野外露營體驗區七大功能區。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具備娛、玩、休、吃、購的一體化功能,使“天山仙人谷”成為老少皆宜的旅游勝地。
馬術表演:景區特引進蒙古優良馬種,并聘請曾出演過多部武俠劇的演員為您書寫縱馬馳騁的豪情!雜技表演:雜技表演由曾經在“吳橋雜技大世界”演出過的著名演藝人員為您奉上。主要包括綢吊、吊環蹬缸及走鋼絲在內的諸多驚險好看的節目,每天都給您不一樣的感覺。
帶著滿眼有綠色景致,從“王母池”走西環山路下山,便可看到半山水渠似銀練,山棗累累掛滿枝,谷穗謙遜向地垂,桃子泛紅惹人醉。田間農人悠悠自得地拾掇著莊稼山陰處的村落,綠樹掩映,紅瓦若霞,時隱時現,如臨仙境。
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務,無以倫比的田園情趣,心清氣爽的天然氧吧,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使得“天山仙人谷”景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旅游風格,是國內外游人親友歡聚、陶冶情操的旅游勝地。
天山工作心得體會篇十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嘿嘿嘿公司熱烈歡迎各位領導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健康生活,快樂徒步”活動,今天我們的徒步地點是全國aaaa級景區,美麗的天山大峽谷。我是今天講解員李禮,現在我將為各位領導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此次徒步的目的地。
從各位坐上車開始,我們就將慢慢遠離滿是霧靄、尾氣的大都市,緩緩走進一片圣潔的天空、一處忘憂的樂園、一方天然的氧吧。天山大峽谷景區位于烏魯木齊市南郊,地處天山山脈中段北坡,博格達峰和天格爾峰之間,準噶爾盆地南緣,山勢雄偉,起伏多變。景區距烏魯木齊市約24公里,規劃面積103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景區內有連綿的崇山峻林、圣潔的雪山冰川、神秘的原始森林,遼闊的山谷草原、縱橫的峽谷河流以及濃郁的民族風情。
目前景區已開發建設有不同風格的七大獨特景點,即:天山壩休閑區,照壁山莊觀光游覽區,加斯達坂觀光區、天鵝湖,高山草甸生態區、雪山冰川觀光區、哈薩克民俗區。我們此次徒步的起點,就是天山大峽谷的第一景——天山壩,天山壩是照壁山水的欄水大壩,照壁山水庫是烏魯木齊縣板房溝河流域的控制性骨干水庫,也是烏魯木齊縣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項水利工程,徹底解決了水西溝、板房溝兩個城鎮5萬人口供水水源保障及灌區季節性缺水狀況。我們將在天山壩下車,拍攝合影,然后開始此次徒步之行。
我們將沿碧龍灣水域到達照壁山莊,完成初級道的前半段路程,共計4公里。碧龍灣是在奇山怪石之間蜿蜒流淌,猶如一條綠色的巨龍游憩于此,因此得名“碧龍灣”。如今巨龍已經沉睡,滿湖的碧水被冰雪覆蓋,更是另一番的冰清玉潔。
到達照壁山莊后,我們將沿“森林浴步道”,在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中,到達此次初級道轉折點——影視基地。那里曾是電影《風雪狼道》的拍攝基地。《風雪狼道》以本世紀初發生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的特大雪災為背景,講述了公安干警以大無畏的忘我精神、舍身挽救淘金客生命的感人故事。
到達轉折點后,大家可以選擇繼續攀登高級道向上行走2.3公里到達加斯達板岔路口,我們將有車在終點等候各位,將各位直接接到就餐地。如果大家覺得體力不足,可以選擇折返下山,自行回到就餐地點照壁山莊,我們也將有工作人員等候各位。
最后,溫馨提示各位領導,山里天氣寒冷,有冰雪覆蓋少量道路,請大家小心慢行,注意安全。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里結束了,現在大家可以稍作休息,祝大家今天徒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