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市體育局紀念長征勝利87周年心得體會感悟篇一
在中國,井岡山這個名字可以說家喻戶曉,1920xx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以后,毛澤東、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領秋收起義等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在這里創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紅色土地上進行了建黨、建軍、建政等一系列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經歷了向井岡山進軍、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恢復和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揭開了中國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岡山享有“中國革命搖籃” 的盛譽。
在單位組織下,20多名同事懷著向往已久的心情,到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學習考察旅游。一路顛簸,我們來到了向往以久的革命圣地。我們乘車前往黃洋界參觀,汽車沿著盤山公路快速向山上進發。滿山都是翠綠欲滴的翠竹挺拔的青松,潺潺的流水,還有點綴在它們中間那不知名的紅花,儼然就是一個再生的“桃花源”,大家忍不住翹首向車窗外觀望。當我們還意猶未盡時,車已經到了黃洋界哨口。
黃洋界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五大哨口之一,革命領袖毛澤東主席那首《西江月井岡山》的千古絕唱的詩篇鐫刻在紀念碑上。我站在黃洋界昔日的戰壕里,撫摸當年令敵人喪膽的山炮,望著腳下的群山深壑,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聲中,與紅軍戰士一道筑起黃洋界上的鋼墻鐵壁,與敵人進行戰斗。側耳細聽,那轟隆的炮聲,嘹亮的鼓聲,不僅是向敵人進攻的命令,更是向我們這年輕一代人發出建設中國小康社會的動員令。
井岡山群山連綿,巍峨多姿,林海無際,翠竹蔥蘢。沿山路盤旋而上,山高路窄,彎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間,看流云涌動,聽溪流潺潺,觀瀑布飛流直下,你不得不嘆服井岡山的壯麗多姿。
井岡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環繞、宛若井狀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莊,1920xx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首先到達這里。這里有毛澤東同志舊居,紅軍醫務所舊址等,是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同志和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場地之一。屋里有一堵被敵人槍炮打得傷痕累累的殘墻,是1920xx年2月,這棟房屋被敵人燒毀時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復,將殘墻嵌入新墻之中。新舊對比,敵人對井岡山的瘋狂燒殺和紅軍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現,成為歷史的見證。
紅軍小道,蜿蜒在樹木茂盛的崇山峻嶺中,是井岡山軍民為運送糧食和槍枝彈藥,披荊斬棘,踏出的一條羊腸小道。走在紅軍走過的小道上,我們無比激動和自豪。這條小道漫長曲折,起伏不平,雖被鋪上了石塊,在陡峭處修建了臺階,比當時的紅軍小道拓寬了許多,好走許多,但有的地方在懸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寬,稍不慎就會墜入萬丈深谷,有的地方須彎腰駝背行走,因為頭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們提心吊膽,小心謹慎,雖輕裝而行,走走歇歇,但個個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回來。大家不約而同地感嘆,我們在晴天麗日里,徒手走,就疲憊不堪,井岡山軍民卻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氣或天黑時,挑著上百斤的糧食或彈藥上山,該是何等艱難。是呀,走過先烈走過的路,才真切體會到“崎嶇”的涵義、“跋涉”的艱辛、“艱苦卓絕”的可貴和信念堅定的強大力量。
接著我們來到了革命博物館。在那莊嚴肅穆的展廳里,首先映入簾的是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題字,是那么的瀟灑蒼勁。那已褪色的布滿了彈孔的,由鐮刀和鐵錘組成圖案的旗幟,是那么的令我思緒奮勇,心潮澎湃。正是這鐮刀在呼嘯著,要割斷舊世界的一切枷鎖;正是這鐵錘在吶喊著,要砸碎一個舊的歲月。中國,因為有了這面旗幟的指引,從此走出了漫漫長夜。中國人民,因為有了這面旗幟的指引,從此擺脫了三座大山的壓迫。還有那帶血跡的紅軍臂章,小井紅軍醫院的殘跡,為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犧牲的紅軍將士和被土匪槍殺的群眾照片…… 隨著解說員的悲壯解說,我們的思緒進入了血與火的井岡山革命根據斗爭中。
我們意尤未盡的返回酒店,吃過晚飯,返回房間,腦海中還在浮現今天的所見,一整天的番山越嶺很快讓我進入夢想。經過一夜的恢復,第二天剛剛亮,我們就開始了龍潭之旅。龍潭位距江西茨坪西北面七公里,由五龍潭和金獅面兩個景區組成,是以自然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區。五神河是龍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沖擊小井峽谷后,陡然跌落絕壁之下,又連續飛下四級斷崖,形成梯狀的五個氣勢磅礴的瀑布和深潭,這就是碧玉、金鎖、珍珠、飛鳳、仙女等五潭五瀑。細察五潭,碧水泱泱,樹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鑿,崖腳怪石,汀芷競秀,綠蔭覆蓋四周。仰觀五瀑,潭潭無俗水,瀑瀑似神女,隨景暢想曲,千姿心中意。著名畫家陸儼少,丁巳年夏日游歷龍潭繪畫時,看到龍潭便驚嘆不已,既繪畫又作詩記興云:
蹺下已驚壑轉雷,更于九夏覺風寒。
龍蟠谷底天矯下,尾禎蒼巖欲鎖難。
百丈飛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風雷。
問渠那得許多水,為有源頭萬萬山。
游龍潭是隨著瀑布的聲音一路下行,當來到觀龍潭瀑布的觀景臺,站在觀景臺看過去,只見瀑布水流從山澗上滾涌而來,飛流直下,猶如一條白練凌空垂掛于碧玉潭上。這讓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一邊欣賞著這些落在人間的“銀河”,一邊聽著導游的講解,這才知道,碧玉潭瀑布落差67米,始寬6米,終寬17米,三面危崖如削,噴珠吐玉,飛落綠苔,水聲震耳,濃霧如煙,因潭面如翡翠碧玉,故名碧玉潭,是井岡山最壯觀的瀑布之一。知道了這些,我更加覺得碧玉潭瀑布不同凡響,接下去的是金鎖、珍珠、飛鳳、仙女等五潭瀑布,她們各具神態,或秀美、或壯觀,她們隱身于山巒,與天地連為一體,形成自然界的一道壯觀。
旅游的最后,我們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井岡山革命斗爭中犧牲的烈士的名字都刻在四周墻壁上,周圍擺滿了敬獻的花圈。烈士陵園后面山頂上是井岡山烈士紀念碑,碑高27米,寓意20xx年創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碑的上端是用金屬做成的形態各異的圓柱,閃閃發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紀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現了井崗山革命斗爭史,那浴血羅宵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副前赴后繼、激戰的畫面,各個人物栩栩如生,那名紅軍指揮員,左手攬扶著多傷的戰友、右手拿著武器指向前方,側過頭,瞪著眼睛,張著嘴在召喚戰友,同時也是在召喚后來人,號召我們加入他們的隊伍,完成他們未盡的偉業。
我駐足山頂,環視四野,回想這兩天的所見所聞,感慨萬千。當年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紅軍戰士,大多已作古,少數健在的,也已年逾古稀。他們的戰斗經歷,無論是領袖的文韜武略,英雄的赤膽忠誠,還是志士的堅貞不諭,仁人的滿腔碧血、不僅譜寫了中國革命勝利的贊歌,而且給后人留下了無價的精神瑰寶。我們充滿了對這塊土地的敬仰并誓言要把井岡山精神發揚光大,繼承到底。
在紀念碑前,我們緊密團結,如鋼似鐵;在黨的旗幟下,我們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市體育局紀念長征勝利87周年心得體會感悟篇二
歲月的奔涌從不停歇,奮斗的征程永遠向前。
80年前,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歷經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在陜甘寧地區勝利會師,把瀕臨絕境的中國革命引向坦途。歲月崢嶸,歷史常青。今天,我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緬懷所有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貢獻的先烈先輩,立志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奮勇前進。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無與倫比的偉大遠征。從湘江血戰的九死一生到遵義會議的峰回路轉,從飛奪瀘定橋的奮不顧身到六盤山下的紅旗漫卷,長征猶如一條縈繞于山河間的紅飄帶,鍛造著共產黨人堅忍不拔的精神意志,書寫下中華民族的不朽傳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與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的英雄氣概,這次遠征所鑄就的偉大精神,耀亮了共產黨人的信仰殿堂,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原點。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軍事上的長征路,從瑞金走到延安,連接起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兩大革命浪潮,實現了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精神上的長征路,從救亡走向復興,見證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尋求民族復興的不朽偉業,激蕩起永葆初心、奮勇前行的強大力量。奮斗中的長征路,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我們持續接力,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砥礪忠于信仰、獻身理想的高尚品格。長征是漫漫長夜中的一次艱難跋涉,更是中國精神的一次光明書寫。盡管不知最后落腳點在哪里、到何時才能結束,但紅軍將士堅信“只要跟黨走,跟著抗日救國的理想走,就會有前途”。今天,時代變了,條件變了,但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那種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揚斗志,那種堅守信仰信念的政治定力,任何時候都需要葆守在心、恪守以行。全黨在理想信念上堅定不移,黨的領導就更加堅強有力,中華民族就必將一往無前。
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秉承為人民求解放、為萬眾謀幸福的為民情懷。長征是一條戰略轉移之路,也是一條救國為民之路。“十送紅軍”的軍民情深,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秋毫無犯,“北上抗日”的堅定戰略方針,“歃血為盟”的民族團結佳話,為長征烙印下深厚的為民底色。實現民族復興、增進人民福祉,先輩矢志不渝的目標,正是我們必須肩負的使命。新長征路上,牢記宗旨、植根人民,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旨歸。常懷為民之心、恪盡為民之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將激發同心共濟、開創未來的磅礴力量。
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堅守顧全大局、團結一心的政治本色。長征是我們黨走向成熟,黨內政治生活走向正常有序、嚴肅規范的歷史見證。長征中的艱苦世所罕見、犧牲難以想象,然而黨員干部和紅軍將士展現出講政治、顧大局,講規矩、守紀律,講統一、促團結的革命風范,將被迫實行的戰略轉移,變成了開創革命新局面的勝利進軍。新長征路上,賡續長征精神,傳承革命風范,錘煉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政治品質,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我們黨必將永葆生機活力。
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奮斗、接力探索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推進。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哪一項任務面臨的挑戰都堪比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共產黨人的“趕考”遠未結束,長征永遠在路上。迎著民族復興的恢弘愿景,讓我們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長征路上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新業績。
市體育局紀念長征勝利87周年心得體會感悟篇三
弘揚長征精神 追尋金色理想
此時此刻,站在演講臺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天,我跟媽媽到公園游玩,聽見一位小女孩問;“爸爸,紅軍爺爺長征時怎么會沒有吃的,也沒有喝的呢?他們為什么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寶呢?”
是啊,長征,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 已經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長征精神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老師告訴我們在二萬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長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在戰斗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在過草地時,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了年僅87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里還緊緊攥著一塊銀圓,這是他的第一次黨費,也是最后一次黨費…… 同學們,當你聽到這里的時候,你難道不為我們的戰士那種對革命事業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深深感動嗎?
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紅軍隊伍在艱難地前進,一位軍需處長被凍死在雪地里,大雪覆蓋了他的身體,他因此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聽到這里,你可能會想:既然是軍需處長,手里掌握著戰士們的吃穿,在饑餓和寒冷面前,他完全可以吃飽、穿暖,他怎么會被饑餓和寒冷奪去寶貴的生命呢?難道他是傻瓜嗎?不,他絕不是傻瓜,在他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比金子還要寶貴的東西,這就是為國家、為民族,勇于犧牲、勇于奉獻、無私無畏的長征精神。
正是這種面對困難不低頭、遇到挫折不屈服的長征精神,半個多世紀以來,像涓涓的甘泉,哺育了我們千千萬萬的祖輩和父輩。在新時期取得了令人驕傲和自豪的成績。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筆直平坦,公路四通八達,高樓鱗次櫛比,住房寬敞明亮。安居工程、教師新村、金玉小區、花園城,一座座美麗的家園拔地而起;西苑開發區、柏香林開發區、西環開發區、文昌路開發區,讓古老的印江城舊貌換新顏。
你看,西環大橋像天上的彩虹,那是印江人民騰飛的翅膀;北環大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我們的祖輩和父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又一幅優美的藍圖,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動聽的華章。
同學們,當你沉溺于網絡游戲,失去自我的時候;當你留連于武打小說,不思進取的時候;當你吃著肯德基,喝著非常可樂,為超級女生瘋狂的時候……想一想長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作為當代少年,我們應該有遠大理想,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又是一次新的偉大的充滿艱辛的長征。
同學們,巍巍大石墩是我們挺拔的脊梁,滾滾邛江河是我們沸騰的熱血;讓我們重踏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火紅的太陽,追尋金色的理想吧!
市體育局紀念長征勝利87周年心得體會感悟篇四
“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沒有,從來沒有。”偉大的長征早就以其英雄的史詩永遠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今年是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央視四套前不久重播了以長征為題材的電視劇《長征》。這是一部感天撼地的劇作。這部電視劇幾年前就已經看過,這次重播,相信許多人會一集不拉地再看,會再一次地被震撼,被感動。 長征的艱難是遠遠超出一般人想象的,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長征途中,我們英雄的紅軍,每天要面臨幾十架敵機的偵察轟炸,面對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途中又沒有根據地可作為依托,紅軍所經過的地方,又多數是貧窮落后的地區,部隊要想籌集到自己所需的給養該是何其艱難。
可以想象,紅軍是在怎樣缺衣少食,缺醫少藥的情況下每天還要行軍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揮下,英雄紅軍二占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不僅巧妙地調動了敵人,迷惑了敵人,拖垮了敵人,而且達到了消滅敵人,使戰局始終朝著有利于我的方向發展,而長征途中最精彩,最驚心動魄的一仗,要數飛奪盧定橋了,為了粉碎國民黨妄想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夢想,我們的英雄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時間里奔襲240里!要知道,他們是在長途行軍,連續作戰,是在吃不飽,睡不好的極端疲憊的情況下完成這一壯舉的。這該是怎樣的壯舉啊!如果沒有這一天240里,如果國民黨增援部隊搶先到達盧定橋,紅軍的命運會如何,是人們不敢想象的。由于缺衣少食,饑寒交迫,有多少英雄倒在了雪山,長眠在了草地!整個長征,我們英雄的紅軍,由離開江西蘇區時的9萬多人,到長征結束時僅剩一萬多人!可以說,烈士的鮮血灑滿了漫漫長征路!巨大的犧牲,也從一個側面宣示著長征的艱難。
說到長征,還不能不說到遵義會議,遵義會議前,由于王明左傾路線把持了中央的領導大權,不僅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致使紅軍損失慘重,使無數英雄的紅軍犧牲了生命,最終導致根據地的丟失,紅軍被迫長征,而且,在長征途中,又執行了一條錯誤的逃跑路線,搬著各種裝備輜重,壇壇罐罐長征,最終導致湘江一役,紅軍犧牲大半!如果不是遵義會議確立了毛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紅軍長征會是什么結局是不可想象的。
說到長征,也不能不說到張國濤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罪行。用主席的話說,同張國濤的斗爭是長征中最大的危險。在同張國濤的斗爭中,如果不是葉劍英機敏果敢地把張國濤欲加害中央的電報給了主席,中國革命恐怕只會是悲慘的結局。由于張國濤的錯誤,不僅使我英雄的紅四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五、九軍團三過草地,而且在其后的近一年的時間里,使紅四方面軍八萬多紅軍損失過半!歷史的事件似乎反復說明,中國革命的危險不在黨外,而在黨內。
電視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貫穿全劇的如泣如訴的紅軍歌曲《十送紅軍》,那是一首歌嗎?那是一首歌,那是一首攝人心魄,撼人心靈的歌,那是一首用鮮血寫成的懷念親人,歌頌英雄的歌,那是一首激勵后人勿忘歷史,奮發向上的歌。史詩般的長征,雖然已經過去八十年了,但是,我們英雄的紅軍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慨,藐視一切敵人和困難的勇氣,堅韌頑強的品質,不屈不撓的精神,將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有時,人們會想,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什么呢?難道不是為了絕大多數人民的幸福,難道只是為了少數人的富有?當然不是。因為舊中國本身就是少數人的天堂!如果只是為了少數人,而不是為了大多數人的翻身解放,中國革命還有必要進行嗎?中國革命還能夠進行嗎?還能夠取得成功嗎?顯然不能。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謀幸福,才是中國革命的初衷,才是中國革命不變的選擇。如果這些革命前輩能夠活到今天,看到中國只是少數人富有,甚至在逐步成為少數人的天堂,會不會象有的人說的那樣,會被氣死,有可能的,因為事物已經走向了革命初衷的反面。
偉大的英雄的紅軍萬歲!偉大的英雄的紅軍不朽!
市體育局紀念長征勝利87周年心得體會感悟篇五
拂著六月的微風,沐浴著七月的麥香,我,一名年輕的機關工作人員帶著青春的氣息站到了這里,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7周年之際和大家一起高唱廉潔之歌,我感覺無比的榮幸和自豪!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追憶長征路,弘揚廉政曲》。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橋邊、大渡河畔珍藏了他們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留下了他們堅毅執著的腳步;四出奇兵,河記錄著他們勝利后的笑容;三軍會師,載歌載舞恭賀他們創造人間神話。七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七十年后,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又會做出怎樣的回答呢?
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并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征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今天,我們面前雖然沒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進的道路依然漫長而曲折。改革開放,西風東漸,國門打開,與世界接軌了,隨著那些先進的科技之風,自然吹進來一些烏七八糟的邪魔歪祟。于是人們在懂得了“向錢看”的同時,腐敗就不知不覺地滋生起來,且越來越嚴重,一個個官員倒下,又一個個官員站起來,再倒下、再站起來,層出不窮,數額也越來越大。小官小貪、大官大貪、無官不腐、凡官必腐的定論似乎在不斷地驗證著。
也許在座的有些同志會說,我們只是普通干部職工,和那些高官顯爵相比,廉政是不是離我們還很遠?是啊,我們的工作雖然很平凡,但是社會的騰飛與發展,卻離不開我們勤奮工作,廉潔從業。也許還有人認為,廉潔對于我們這些基層干部來說過于空洞,它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與自己無關。是啊,我們的崗位雖然很普通,但無論我們在哪個崗位,都要要珍惜這份工作,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問心無愧,才可以在年終總結時心安理得地寫上一句話:我是一名稱職的林業工作者!我無愧于黨和人民!
與貪污腐敗相對的,翻開中國這幅具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漫長畫卷,我們不難看到:凡是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清官廉吏,總是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如北宋時代的包拯,剛正清廉,千百年來家喻戶曉;明朝的海瑞,一心為民,兩袖清風,博得舉國愛戴;清代的于成龍,一身清廉,蜚聲朝野。當今時代,我們身邊也涌現出了一批批令人肅然起敬的優秀楷模。下面我為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啊,或許就能告訴你什么是清政廉潔!他曾經是云南地委書記,一個受人敬重的“大官”。退休之后完全可以享受許多人羨慕的安逸閑適的晚年生活,可他偏偏一頭扎進家鄉的荒山,用20余年的時間,用生命的余熱,把曾經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為官30余載,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熱情都用在了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上,回家的時間極少。他的小女兒在奶奶生病時,才第一次看到父親回家,當時她已經87歲。
他的老伴一直是農民,組織上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轉為城鎮戶口,他堅決不同意:“我相信我們的農村能建設好,我們全家都樂意和農民同甘共苦建設家鄉。”他就是楊善洲,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我們就是要像他那樣,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堅持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楊善洲在植樹造林的20余年,遭遇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到收獲勞動成果的時候,他把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當地政府,卻不要任何報酬。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產黨員奉獻的境界。他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甘為群眾忘我奉獻一生。
他沒有驚天的壯舉,沒有可歌可泣的悲壯,卻用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塑造了清廉公仆的形象,譜寫了一個為官者“不爭名、不奪利、不貪財”的廉潔贊歌。作為一名林業工作者,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愛崗敬業、艱苦奮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有人說,廉潔是一棵松,在萬木凋零的冬日,為人們送上一絲綠意;有人說,廉潔是一盞燈,在黑暗冰冷的夜晚,為人們添上一份光明。此時此刻,我們深感慶幸,在搭往讓騰飛的早班車上,我們竟是這般的及時,就連美麗的夕陽也在為我們敞開著無限的希望。那么就讓我們乘著廉潔建設的,用我們的實際行動鞭撻現實中的腐敗,來歌頌生活中的清廉,用我們的青春和熱血回報這方熱土,用我們的智慧和勤勞建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