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整體認讀音節公開課教案設計整體認讀音節zhi公開課篇一
1、復習鞏固g、k、h、j、q、x的發音及音節拼讀。
2、復習鞏固j、q、x與的拼讀規則。
3、學習三拼音節,初步掌握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拼讀三拼音節。
一、復習導入新課:
2、開火車游戲,復習g、k、h、j、q、x、、ì、ǔ、ù、é、、ü、ǘ、ǚ、ǖ、ǜ。
3、出示卡片,復習兩拼音節q gù g gù hü hú等。
4、送信游戲,復習jú xǔ qǔ xū jǔ qù,鞏固j q x與 的拼讀規則。
二、教學三拼音節。
1、拼音朋友來做客,還帶來了禮物。(出示圖片:西瓜)
2、西瓜的“瓜”的音節怎么寫的,我們來看(出示三拼音節ɡ-u—ü→ɡuü)咦?它和剛才的音節有什么不一樣嗎?(出示兩拼音節和ɡuü作對比)
說(生:介母),a還叫韻母。
4、三拼音怎么拼呢?
講解拼讀要領:先讀聲母,聲母要輕,再讀介母,介母要快,最后讀韻母,韻母要響,要一口氣連讀成音節,中間不能中斷。
我們把它編成口訣:聲母輕短,韻母響,中間介母要快讀,三拼連讀要迅速。
指名讀。
6、借助圖片練習三拼連讀huü guǒ huà。學生試讀,給拼音找朋友。
請小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生讀。
7、送信游戲,拼讀三拼音節guó huǒ duō xià jiü jià。生讀,生評,師正音。
男女生讀,小組讀,個別讀(找朋友)。
三拼音節的拼讀對小朋友來說比較難,在教這部分之前,我心里沒底,不知道一節課下來,會達到什么效果。
書上的這部分是一頁,有一幅兩只小猴子推字母的圖,下面就是一些三拼音節。課一開始,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我以故事的形式讓小朋友感受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并且讓學生親自來表演sh、u、o三個字母交朋友,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小朋友認識了誰是聲母,誰是介母,誰是韻母。如此富有情趣的方法,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紛紛要求表演,并在表演中學到了知識,學會了讀法。
看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此的高漲,我趁熱打鐵,改變了我的教學方法。我把原先準備的按書上的順序一個一個的出示三拼音節慢慢領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改成在學生學好了shuo后,我給shuo找了個好朋友hua,讓學生認識shuo的好朋友,再到詞語“說話”同時也教了三拼的標調方法,介母不帶“帽子”,韻母愛帶漂亮的“帽子”。在hua教好后,又給hua找朋友duo,如此詞語接龍的方式學習三拼音節比單調的出示音節,老師領讀,學生跟讀,效果要好得多,氣氛也更活躍了。
學生一節課的注意力有限,但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又很多。學生容易開小差、我的詞語又無法接龍時,我發現有個小朋友他的名字里正好有三拼音節,我寫出了他名字里的三拼音節,指名叫他讀,我不但提醒了他,而且也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
整體認讀音節公開課教案設計整體認讀音節zhi公開課篇二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本課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這是學生入學后接觸的第一篇課文,謎語詩的內容淺顯易懂,很多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會背了,但是在識字寫字和感情朗讀方面還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因此應該結合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好表現”的身心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圖文對應,讓學生能夠有滋有味地循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詩句的主要內容,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1、課件或掛圖,民族音樂的磁帶。
2、學生課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筆。
一、切入舉偶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誰能說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同學之間互相出謎語,互相猜,教師也參與其中)老師也出個謎語大家猜一猜好嗎?“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學生猜謎語)這則謎語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畫》。(板書課題)
好動、好奇、愛表現是低年級學生最大的特點,利用他們感興趣的謎語引出課題,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板書課題)
用一幅畫引出課題,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在美的情境中進入課堂,受到美的熏陶,體現課程整合的思想。
二、對話平臺
1、欣賞:
教師配樂朗誦課文,學生邊聽邊欣賞“畫”。
2、識字:
⑴同學們也想讀嗎?要想讀得好得先過生字寶寶這一關,你們有沒有信心?
⑵出示本課生字,你認識哪個就讀哪個。說說你是在哪里認識這些字的。
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增強學生識字的信心和識字的愿望。對識字量大的學生及時鼓勵。
⑶自讀課文,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讀幾遍。
⑷利用生字卡片在組內交流識字方法。(認識“辶、忄”兩個新偏旁。)
交流識字方法,有利于學生擴大視野,相互促進,豐富識字經驗,提高識字效率。
⑸你想提醒大家在識字的時候注意什么?(注意區分平翹舌:“色”是平舌音,“聲、春”是翹舌音。用偏旁歸類的方法識記“遠、近、還”;用給熟字換筆畫或換偏旁的方法來識記“無、人、近”;用給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識字“來”。
⑹認讀帶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讀,領讀,齊讀,開火車讀)
⑺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寶寶你還認識嗎?請你通過這一關
識字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還應適當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取活潑有趣的方式反復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3、朗讀:
⑴生字寶寶對大家的表現非常滿意,他們設的關卡你們順利通過了,可他們又調皮地跑回課文中去了,你還認識他們嗎?(自由朗讀課文)
⑵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相互評價。
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他人,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任務,從一年級起教師就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評價態度和良好的評價能力。
⑶多種方式練習朗讀。
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讀者”,通過自由讀、分組讀、指名讀、教師領讀、引讀等多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悟詩句的內容和表達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節奏感很強,朗讀時教者應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4、寫字:
⑴出示要寫的字“人、火”,認讀,說說這兩個字應該怎樣寫,書空。(注意筆順規則:先撇后捺。)
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個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人”字的第二筆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處偏左一點起筆,“火”字第四筆“捺”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處起筆。)
⑶教師范寫,示范筆畫的寫法。
⑷學生先描紅,然后自由練寫。(注意寫字姿勢的指導。)
⑸組內評議,寫得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
三、作業
回家請教家長,或者在書中查找謎語,下節課開展猜謎語竟賽活動。
整體認讀音節公開課教案設計整體認讀音節zhi公開課篇三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黃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發掘過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想象力。
2 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課件
2 指名讀第一小節
3 小組討論,說說黃河象骨骼化石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課件三]
小組啟發:4米、8米有多高多長,從哪兒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找出字詞
4 從哪兒可以看出它的高大、完整?
完整:用了舉事例的方法,“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甚至連很難發現的舌骨也保存著。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
我們在讀課文時怎樣讀,就可以讀出化石的大呢?(重音讀出數字)
哪些字詞寫出了化石的完整?(除了……;甚至……也……;連……也……)
5 齊讀第一小節
1 這高大、完整的骨骼化石是怎樣來的呢?科學家做出了大膽、科學的假想。時光,回到了200萬年前。
2 輕聲讀2-7小節,用自己的話比較概括地說說化石的由來
(200萬年前炎熱的一天,一群黃河象到河邊喝水。領頭的老象一不小心踩在松動的石頭上,陷入淤泥中死去了。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黃河象的尸體腐爛了,骨骼變化成了化石。)
3 從課文哪些地方的描寫可以看出當時群象處于炎熱的天氣中
△碧空萬里無云,太陽炙烤著大地,荒草叢似乎要燃燒起來。
炙:烤。
△一群黃河象,在一頭老年公象的帶領下,撲踏撲踏地從遠處走來。
△疲勞和干渴,把它們折磨得有氣無力。
△一望見前邊有一條小河,△它們就高興地跑起來
這兩個小節怎樣把它讀好?(前半段讀慢些,表現出天氣的熱,使人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和群象的疲勞;后半段讀輕快些,表現出它們見到河時喜悅的心情和急切的想喝水)
試讀
試讀
5 老象陷入淤泥后使勁掙扎,可它卻越陷越深,其它黃河象嚇得四散逃跑,可憐的老象被活活悶死了。日子一天天過去,老象的尸體漸漸腐爛了,它的骨骼和大牙慢慢變成了石頭一樣的東西,成了化石。200萬年過去了,大地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草原變成了高原。
2 從化石的樣子中,我們可以推想出什么?
△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腳踩著石頭
△從它站立的姿勢--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
它的“姿勢”指怎樣的姿勢?
△從它各部分骨頭互相關聯的情況--它死后沒有被移動過
“可以想象出那一瞬間的情景”,又是怎樣的情景?
這篇課文是按化石樣子→來歷假象→發掘過程的順序來寫的,除此以外,還能按什么順序來寫?(來歷假想→發掘過程→化石樣子;化石樣子→發掘過程→來歷假想)